交互设计的哲学思考
腾讯高级交互设计师:什么是优秀的设计思维与方法?
在讲设计思维的方法之前,我想先从两个案例开始。
这是一个店铺数据分析的一个平台。
在一次面试中,有位设计师向我阐述他的设计方案。
他告诉我他做了市场调研,进行了头脑风暴,梳理了线上流程,研究了信息架构,并且他还体验地图分析了行为路径等等,最后他告诉我的方案的设计关键词是让信息有序化 + 互动性 + 社交性。
当然实际上他的设计方案与他的分析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我听了很久也不知道他要解决什么问题,而方案与设计关键词也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我再分享一个案例,是我在一篇文章上看到的,facebook 的总监讲述 LIKE 的新设计。
他对 like 的新方案的阐述是这样的。
这个设计的目的是希望对 like 按钮进行改进,增强用户互动的意愿,以及提升 like 的表现力。
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理解——什么叫增强互动,什么叫表现力,背后的产品目标是什么?是用户可以更多的表达。
然后他开始找如何让这个目标具体化。
寻找更多可以被普通认知&广泛使用的 reactions。
他通过各种途径去找,最常用的表情是什么,搜索的表情是什么,最多的短评论是什么。
这其实是一个相关性的手段,设计师希望可以从侧面寻找大家在表达过程中喜欢用什么 reactions,然后他找出来了,并使用之前定义好的原则来进行筛选,完成设计方案。
我想知道大家看完这两个方案以后,有没有什么一些感受?我的感受是:第一个案例是方法论的堆砌,在这个方案里你可以听到非常多设计的专业词汇,但是唯独你听不到产品的目标,具体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的思考。
而第二个方案我没有听到对方法的强调,却能让你明白他到底在什么,并且可以感受到他的目标,设计方案和背后思考的道理。
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有理有据的过程,是专注于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我并不是觉得第一位同学不够努力,相反我认为他已经比很多的设计师要努力,他的问题是出在努力的方向上。
对于设计师真正应该去做什么的意识是设计界普遍存在的问题。
ai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ai科学与哲学的关系AI(人工智能)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就像是能源和机械一样,互为补充,共同推动AI技术发展,以及人类从技术上表达它们掌控世界的思想。
AI科学又称机器智能科学。
它是一门研究人工智能系统原理和技术实现的学科,致力于研究他有思考以及理解世界如何用计算来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AI科学发展了一系列有用的技术,诸如人工神经网络、自主机器人、语音识别、机器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
为AI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先进的理论和技术,为AI系统的实现开辟了新的前景。
哲学是从思维对概念和真理体系进行全面探索的一门学科,它用于指导AI系统如何行为,以更好地理解它们所处的世界,以及人类的期望和情感如何影响AI的设计与实施。
AI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1、AI技术的发展哲学的指导促进了AI的发展,即AI的发展是出于对哲学的手段的认知与探究。
AI科学的技术提供了基础理论和实现过程,但是技术有限,AI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借助哲学的精神,用哲学统揽AI过程,以探究人类与AI在未来能否共存,以及面对AI如何展现伦理道德与伦理品质等。
2、数据可视化在AI科学研究中,对大量现实世界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可视化,尤其是深度认知学习,都受到了哲学的思想的影响。
而AI科学的技术实现,则是将哲学的理论融入一定的算法模型中,使得现实世界的复杂问题得到了更有效的处理,也就是所谓的“可视化”。
3、人机交互最后,人类与AI的交互也是很重要的,即用哲学的视角来引导AI 系统如何与用户进行正确的交互和沟通。
比如,人类可用哲学方法和AI进行有意义的对话,而AI则可用哲学方法理解人类的愿望、目标和伦理,从而有效地实现与人类的有效沟通。
总之,AI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的关系不仅在于提供对于世界的认知框架,指导AI系统如何行为,又在于为AI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框架和技术实现——使AI有效而安全地与人类进行交流,在新的层次实现技术与思想的结合。
交互设计七大定律
交互设计七大定律1.菲茨定律定律内容:从一个起始位置移动到一个最终目标所需要的时间由两个参数决定,到目标的距离(D)与目标(W)的大小,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T = a + b log2(1+ D/W)。
T: 动作的平均时间;a: 代表装置开始/结束的时间;b: 装置本身的速度(斜率);D : 起始位置到目标中心的距离;W: 目标区域在运动维度上的宽度。
菲茨定律在设计上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可以通过操作按钮的大小和位置来控制用户操作所需的时间。
对于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可以通过设置大的按钮来进行突出强调。
另外在iOS人机交互指南中也规定了最小点击热区为44*44,就是为了保证每次点击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反馈,防止因为操作热区过小而导致难以点击。
在iOS的设计规范中有意识的将一些操作放置在操作的死角,就是为了延长用户操作的时间,防止用户出错,比如在移动端将需要操作的控件放置在导航栏的右侧,将弹窗中的取消和删除按钮位于弹窗的左侧,增加用户操作的移动距离,从而延长用户的操作时间,减少用户误操作的可能性。
2.席克定律(希克法则)定律内容:一个人面临的选择(n)越多,所需要作出决定的时间(T)就越长。
用数学公式表达为反应时间 T=a+b log2(n)。
T: 作出决定所需时间;a: 与做决定无关的总时间(前期认知和观察时间);b: 根据对选项认识的处理时间(从经验衍生出的常数,对人来说约是0.155s);n: 面临选择的数目。
Hick's Law的内容表示,当选项增加的时候,我们作决定花费的时间在不断上升。
比如在只有一个按钮的时候,用户能够直接进行操作,而当存在两个按钮的时候,用户则会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Hick's Law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减少选项的数量以较少用户作决定花费的时间,但同时也应该合理的控制产品结构的广度与深度,因为每增加一个选项就意味着用户的选择的成本将会增加,而如果说广度太广则又会导致用户在选项的浏览和比较上花费较多的时间。
人类视觉的哲学思考与实践探索
人类视觉的哲学思考与实践探索人类作为物种的视觉功能,对我们的言行举止、思维决策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然而,我们对于视觉本质的理解、以及如何优化视觉体验的探索,都需要深入思考、不断实践。
视觉与实在视觉是人类的五官之一,同时也是人类感知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
视觉能够让我们感知到世界的形态、颜色、材质、距离等信息,同时也能够引导我们的行动和沟通。
但是,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视觉的本质?视觉的本质,可以从我们对于“实在”的理解中得到启示。
人们常常认为,“实在”是存在于现实中的真实对象。
然而,这样的观点并不完全正确。
许多物体的“真实本质”,其实并不由物体本身决定,而是由光线、视角和眼睛等因素共同决定。
因此,可以说,人类所看到的“实在”世界,实际上是一种由人类主观感知所构造的“简化现实”。
视觉与设计视觉对于设计领域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做好设计视觉,不仅需要注重美观程度,同时还需要考虑视觉信息传递与用户交互等因素。
视觉信息传递是设计视觉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传达信息时,设计师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能够使信息更加直观、清晰地表达出来。
在这方面,合适的颜色搭配、图像元素、字体等,都是影响视觉信息传递效果的因素。
对于用户交互,设计视觉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设计交互界面时,设计师需要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偏好和普遍心理需求等因素,使得用户在功能使用、信息查阅等方面可以更加愉悦舒适。
视觉与艺术视觉与艺术也是紧密相连的。
在绘画、摄影、影视等领域,艺术家们不断地通过视觉表现,来传达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探寻。
在绘画方面,画家们常常通过光影、色彩等手法,来塑造出真实而又美妙的画面。
在摄影领域,摄影家们则通过镜头捕捉光影、色彩和形态等元素,传达出他们对生活、人性和自然等的独特理解。
在影视方面,导演、演员们也借助视觉表现,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经历和情感。
视觉与科技视觉也对科技有着深刻影响。
在近年来的科技发展中,我们不断尝试探究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来优化人类视觉体验。
设计何以感人——探究深泽直人的设计思想及作品内涵
然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如,人们看到一根垂下的绳子,就会自然 许多人共同的记忆,曾经有一段时间电灯都是以绳子为开关,而
而然地拉动它;人们看到雨伞把上有一个凹槽,就会不经意间把 人们又常常习惯于拉动开关。这件产品设计将人们潜意识里的
手袋挂在上边;人们看到台灯下有个托盘,就会自然而然地把一 一个动作作为设计出发点,唤起了人们共同的回忆,在人们轻松
品
没有实质性的提升。一些设计师为了设计出新颖的产品样式, 动使用户产生对自我和品牌的全新认知,满足
内 把心思都用在了产品的外形上,而忽略了产品的实用性。有着 用户对自我形象的定位和对社会身份、地位的
涵 绚丽的色彩,但装饰不合时宜,这样的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 需求。深泽直人将以上三个层次的设计相结
鲜见。然而,也有许多优秀的设计师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把 合,在关注产品核心功能的基础上,追求产品
视觉设计
ART EDUCATION RESEARCH
摘 要:在如今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一些设计关注的仅仅是醒目的外观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忽略了设计的本 □
曹
质。设计的第一要求是实用,在实用的基础上加入设计师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可以使设计更好地融入并改善人们
设
馨
的生活。深泽直人的作品外形看似简单、平常,却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他的作品关注事物的本质与
自己的设计与人们的需求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日本著名的工业 带给人的更深层次的感受。以他设计的 CD 播
设计师深泽直人,担任武藏野艺术大学教授,还是无印良品的设 放器为例,其从外形看并不是普通播放器的造
计顾问与±0 品牌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外表简洁、朴素,却又自 型,看起来像一个排气扇,以一根绳子为开关。这种绳式开关是
乔布斯设计产品理念
乔布斯设计产品理念乔布斯作为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和设计师,在产品设计上有着独特的理念和思考方式。
他的设计哲学可以用简洁、人性化和独特来描述。
以下是乔布斯的产品设计理念的几个关键要点:首先,简洁是乔布斯最为重视的设计原则之一。
他相信设计应该追求极简主义,将复杂的事物化繁为简。
他曾说过:“简单不代表简陋,简单不代表没有特点,简单代表整洁、明了、容易理解和操作。
”乔布斯的产品设计非常注重细节和整体性,他在设计中会坚持删除所有不必要的元素和功能,从而让产品的使用变得更加简单和直观。
其次,人性化是乔布斯设计理念的另一个核心。
他始终将用户体验放在设计的核心地位,认为产品设计应该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他非常注重产品的人机交互性,追求产品能够顺应用户的习惯和需求,让用户感觉到产品是“有灵魂”的。
这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可以从苹果产品中得到明显的体现,比如iPhone的触摸操作、Macbook的多点触控板等。
最后,独特性是乔布斯设计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乔布斯曾说过:“好的设计不仅仅是如何看,或者是如何感受,还涉及到如何做。
”他坚信产品设计需要有创意和独特的元素,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他善于将不同的元素和概念进行结合,创造出令人惊艳的设计。
比如,乔布斯将计算机与音乐结合,开创了iPod和iTunes的时代;他将手机与多媒体功能相结合,推出了具有革命性意义的iPhone。
总结来说,乔布斯的产品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简洁、人性化和独特。
他注重产品的功能和使用体验,追求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并将创意和独特性融入到产品中。
正是这些设计原则使得苹果公司的产品成为了行业的标杆,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
管理心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题3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管理心理学自考题分类模拟题3(总分68,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民族或团体在感情和意识上的倾向差异与问题造成的障碍属于人际关系障碍中的______SSS_SINGLE_SELA 社会因素障碍B 文化因素障碍C 个体因素障碍D 团体与组织结构因素障碍分值: 1答案:B[解析] 文化因素障碍包括语言障碍,如对语言、文字、有意义的符号、生活方式、行为习惯、风俗人情等在交往过程中的误解、曲解、偏见、歧视造成的障碍;以及民族或团体在感情和意识上的倾向差异与问题造成的障碍;还有教育程度差异的障碍。
答案为B。
2.有效的组织文化,能够使成员在满足于物质激励的同时,获得工作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产生深刻持久的激励作用。
组织文化发挥的这种作用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行为导向B 行为激励C 行为协调D 社会辐射分值: 1答案:B[解析] 选项ABCD都是组织文化的作用,其中行为激励能使组织成员在满足于物质激励的同时,获得工作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激励作用。
答案为B。
3.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产生的工作设计新发展趋势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工作轮换B 工作扩大化C 企业再造工程D 工作丰富化分值: 1答案:C[解析] 工业设计的第四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了“企业再造工程”的工作设计新发展趋势。
这是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
答案为C。
4.德国心理学家斯腾提出心理技术学名称是在 ____SSS_SINGLE_SELA 1932年B 1958年C 1903年D 1912年分值: 1答案:C[解析] 心理技术学的名称是由德国心理学家斯腾在1903年提出的。
5.社会知觉中的核心成分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对他人的知觉B 自我知觉C 角色知觉D 人际知觉分值: 1答案:D[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人际知觉。
以“因缘哲理”阐释设计之道——评专著《设计之缘设计因缘论建构研究》
天工I2020年第4期以“因缘哲理”阐释设计之道----评专著《设计之缘:设计因缘论建构研究》文回杜鹏[摘要]当今社会,众多学者从“设计”内涵与本质出发,从“设计”的“源”与“道”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求与剖析。
《设计之缘》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视野即从“因缘”的本体关系中进行深究,并建构了设计因缘说。
“设计”归根结底是人缘、物缘、生缘、时缘、形缘、和缘的建构过程,是在人、物、环境、社会之间建立一种“因缘”关系,相依为因、相联结“缘”。
从《考工记》的记载中也可窥见和印证设计“因”与“缘”的哲理关系。
[关键词]设计;因缘;设计之缘;评专著[中图分类号]J50-02[文章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7556(2020)4-0014-02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杜鹏•以“因缘哲理”阐释设计之道:评专著《设计之缘:设计因缘论建构研究》[J].天工,2020(4):14-15.当今社会,人们对“设计”概念的研究,多从“设计”的“源”上探求其语义,而忽视设计“缘”的本体关系。
“设计”归根结底是研究“人~物——环境”良性发展的“善缘”关系,是在人物、环境、社会之间建立一种“自律性”,相映成群、互相结“缘”,促进系统关联和优化;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深刻揭示了设计在“缘”的哲学关系。
张道一先生认为,”设计”这个词是个通用词设”即是设想,体现为做事之前的想法;“计”就是计划,实现想法的措施。
从“设计”的概念意义上讲,它对应的是英文“DESIGN”,这是约定俗成的概念,但“DESIGN”是否完全代表中国的“设计”一词所包含的广泛内涵,恐怕还值得商榷,我们应该通过更加包容与开放的观念去重新思考DESIGN的中文表达。
设计是一种文化和文明,不能割裂历史联系去单纯地谈设计,同时还指出:人类创造的文化,首先是兼有物质和精神而不可分离的“本元文化”,抛离“本元文化”谈设计,是民族文化的虚无;而离开当代与世界同构去谈设计,则是自绝于未来的故步自封;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构成了设计与时俱进的“时空之缘”o[1]柳冠中先生认为,设计是人类的第三种智慧,并构建了设计事理学的理论。
交互设计四原则
交互设计四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反馈原则:对于用户的每步操作,系统或界面都应该给予及时的反馈。
用户在界面上的任何操作,如单击、滚动或双击,系统都应及时给出反馈,这种反馈可以体现在显示变化和结果反馈上。
显示变化是对用户的鼠标事件、手势操作或焦点事件的反馈,例如,当用户将焦点移到一个输入框时,输入框的颜色应发生变化。
结果反馈是在用户完成输入或提交操作后,系统给出的反馈,例如提示用户输入错误或提交成功等。
防错原则:在错误发生之前防止用户出错。
好的设计会通过清晰的提示和禁止错误的方式,避免用户产生错误。
例如,在用户填写手机号码时,系统可以将手机号码按“3-4-4”格式进行分段显示,以避免用户填写错误。
简洁易用原则:设计应简洁易懂,避免不必要的复杂性。
每个功能和操作都应具有明确的意义和用途,使用户能够轻松理解并快速上手。
适应性和个性化原则:设计应适应不同的用户需求和习惯,提供个性化的设置和选项。
通过适应性和个性化设计,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以上原则是交互设计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更加高效、易用和用户友好的产品和服务。
《人机交互技术》实验四 理解设计风格与原则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学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理解设计风格与原则专业班级: 数字媒体技术02141401姓名: 罗钧学号: xxx实验日期: 2017、5、2实验二:理解设计风格与原则一、实验目的(1)熟悉人机交互的风格,掌握人机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2)了解Windows“辅助功能选项”的人文设计二、工具/准备工作需要准备一台带有浏览器,能够访问因特网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知识扩展硬件人机界面的发展以人类社会的三次技术革命作为分水岭。
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对后人有着重大影响的设计思潮与流派。
请通过因特网搜素,来了解与学习其中的一些内容,并简述记录之。
(1)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的根源就是当时艺术家们无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企图逃避现实,隐退到中世纪哥特时期。
运动否定了大工业化与机械生产,导致它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要风格。
从意识形态来瞧,它就是消极的但就是它却给后来设计家提供了参考,对“新艺术运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这场运动虽然短暂,但在设计史上依然就是非常重要的,值得认真研究的。
(2)新艺术运动: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与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的运动,就是一次内容广泛的、设计上的形式主义运动,涉及十多个国家,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画一直到雕塑与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延续长达十余年,就是设计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形式主义运动。
这场运动实质上就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与传播,在思想理论上并没有超越“工艺美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以此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3)德意志制造联盟:德国在19世纪末期的工业水平迅速赶上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法国,居于欧洲第一位。
德国在上升期不仅要求进一步工业化,而且希望成为工业时代的领袖。
为了使后起的德国商品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与英国抗衡,企业家、艺术家与技术人员组成了全国性的组织──德意志制造联盟,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的质量以求达到国际水平、(4)风格派:蒙德里安喜欢用新造型主义这个名称,所以风格派又称作新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
Designing Interactions 交互设计读书笔记整理
本文整理自UI乐园的《Designing Interactions》全书PDF,和N2A的designing interactions读书笔记内容分为10个章节,原文的地址以及下载是:《Designing Interactions》全书PDF /logs/25012659.htmlesigning interactions读书笔记/logs/6866223.html这里是我整理后的文章和下载:Designing Interactions 交互设计读书笔记整理以及下载/2009/03/designing-interactions/《Designing Interactions》目前只有英文版本。
很久就下载了,但一直没有仔细翻阅。
具体到哪下载的我也忘记了。
共享出来大家一起研磨。
并这里有一篇pemiamos做的相关读书笔记。
还有些由Stanford HCI 交互设计工作室推荐阅读内容。
Bill Moggridge,著名的设计公司IDEO 的创始人之一。
这本书里更是颇采访了不少重要人物,比如Google 的两名创始人、世界上最伟大的PC 游戏设计师之一Will Wright,以及Macintosh 团队重要成员之一Bill Atkinson、Palm 的创始人Jeff Hawkins……Forword: What is Interaction Design? 前言:什么是交互设计?这一章,是书的核心总览,很多东西都在这一章点到,在后续章节展开。
Bill一上来就隆重推出了Gillian Crampton Smith阿姨,也许称其“交互设计之母”也不过分。
1968从剑桥大学修完哲学和艺术史毕业,从事了十年设计师的生涯。
很奇怪,专业不太对口的样子,但是后面就更神,1981这个阿姨竟然写了个排版的程序,以帮助她的杂志设计工作。
这个经历让她相信:designers have an important role to play in cre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设计师能在创建信息技术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交互隐喻与涉身哲学——认知科学新进路的哲学基础
交互隐喻与涉身哲学——认知科学新进路的哲学基础刘晓力为了避免认知科学中计算隐喻的局限,近年来建立在交互隐喻和涉身哲学基础之上的情境认知、涉身认知和动力学认知理论对传统认知观念进行了修正,这些新的研究进路揭示了认知过程的复杂特性,提出了对认知本质的新观念,为人们重新思考身心问题、心灵-大脑-机器等问题提供了新的启示。
一、认知科学研究的新进路事实上,在近40年的认知科学的发展中,人们一直致力于思考人类认知的本质,破解主观的意识经验如何可能与可被客观描述的自然事件相关联这个“世界之结”。
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建立在计算隐喻基础之上的经典计算主义逐渐暴露出局限性而受到挑战,一方面,如舒尔茨(M.Scheutz)等人在新的理念下提倡一种新计算主义的研究方向(2002);另一方面,人们一直在探索突破计算主义的新的研究进路。
今天,可以说,认知科学中的计算主义在不断自我修正中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然而,理解认知本质的大一统局面也已经被多样性研究打破,许多学者从不同方向提出了一些理解人类认知的新理论。
甚至有人认为,非计算主义的新范式业已形成,认知科学已经发生了库恩意义上的“范式转换”(van Gelder,1995,Lynn Andrea Stein,1999,p.1.)。
在新的研究进路中颇具影响的有情境认知(Situated Cognition)、涉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和动力学认知理论(Dynamicist Theory of Cognition)。
其中,克兰西(W.Clancey)的《情境认知》(1996),布鲁克斯(R.Brooks)的《寒武纪智能》(1999)无疑是情境认知的代表作。
瓦里拉(F.J.Varela)等人的《涉身心智:认知科学和人类经验》(1991)、克拉克(A.Clark)的《此在:重整大脑、身体与世界》(1998)、拉可夫和约翰逊(koff&M.Johnson)的《体验哲学:涉身认知及其对西方思想的挑战》(1999),以及多罗西(P.Dourish)的《行动何在:涉身交互的基础》(2001)等倡导的涉身认知被看作“第二代认知科学”研究的新方向;而格罗布斯(G.G.Globus)(1992),罗伯特森(S.S.Robertson)(1993),西伦(E.Thelen)和斯密斯(L.B.Smith)(1994)的动力学研究则标示着另一进路,特别是冯·盖尔德(T.van Gelder)和波特(R.Port)在《认知科学的新进路:认知的动力学说明》(1995、1998)中,明确提出将动力学范式(Dynamicist Paradigm)与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范式并列为认知科学的第三种竞争范式。
交互设计知识体系
交互设计类
About Face 4:交互设计精髓
交互设计沉思录:顶尖设计专家Jon Kolko的经验与心得(原书第2版) 进阶
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
设计调研(第2版)
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原书第2版)
洞察用户体验:方法与实践(第2版)
用户体验度量
用户故事地图 破茧成蝶: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成长之路
零售的哲学:7-Eleven便利店创始人自述
海底捞你学不会
一网打尽:贝佐斯与亚马逊时代
互联网思维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从0到1
启示录
互联网、产品需求类
精益创业
产品的视角
产品经理方法论
产品
需求分析
研究用户、分析需求
需求的定义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马斯洛需求理论
服务器日志
在线数据采集
通过前端网页中嵌入脚本获取用户在线数据
在线行为观察,屏幕点击行为记录
浏览量
在线测试
会话数
用户在线行为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在线行为数据分析
每次会话浏览页数 跳出率
热点事件
A/B测试
在线行为数据可视化
发布
交互设计原则
定性研究--用研(人群调查,比如问卷,访谈...) 问题脚本 动作脚本 线框图
用户体验地图 用户故事地图 用户角色分析
心智模型(Indi young)
卡片分类法 问卷调查 故事板 竞品分析
以用户为中心 以活动为中心
系统设计 协作走查 启发式评估方法&专家评估 可用性测试 Log分析 灰度测试(A/B test) 眼动追踪 布尔逻辑(是+否=是?“o r,a nd,no t ”)
聊聊日常生活中包含的设计哲学
在首尔的几天,除了白天布置展览外,晚上能有自由活动的时间,人生地不熟的我也只能是跟着大部队去东大门购物。
在一家商场门口,看到一个人形的烟灰桶,透明亚克力材料,里面充满了棕色的液体,肺脏的轮廓清晰可见(图1)。
烟灰和烟灰从头部的嘴巴的位置丢进去,沉到肺里。
恶心吧?嗯。
设计师是不是要创造美的东西?没错。
但是设计师同样有引导民众积极健康生活的责任。
某个设计师“任性”的制作了这样一个令人反胃的烟灰桶,而且摆放在人流最密集的闹市区,以最“暴力”的方式告诉大家:戒烟吧,不然你的肺也会这样。
”因为对于烟酒赌博这几种嗜好,任何温婉的方式都是无效的,很多人都是在得知朋友得了肺癌去世后,才下决心戒烟的。
换过来说产品和交互设计,涉及到用户身体,财产安全的,都要用最直接,明显的方式来提醒。
红色的删除按钮,付款时反复的操作确认提示。
不要嫌啰嗦,设计师既然要对用户负责,那么这方面用户也必然要听从设计师的。
限制行为,不如改变媒介图2是在首尔闲逛时看到一条街的电线杆(因为只拍了这一张,所以给妹子打了码),杆子外包裹了一层有肌理的塑胶,目的是对付在电线杆上贴小广告,海报;因为附着面积极小,即使贴上,也容易撕掉,甚至在风大的情况下就被吹掉了。
相比于请城管或清洁工的成本,这种设计制造的成本更加低廉,而且全天24小时待命。
我们无法完全限制人的行为,无论是否合乎道德或法律。
换一种思路,通过改变行为的媒介,杜绝或是削弱行为结果,或许带来的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一直认为设计是最民主的,因为我们从不强迫人去使用我们的产品,尽管商业上会通过广告和利益回报来吸引人,但选还是不选,全在用户自己。
改变媒介的例子很多:用户会输错或忘记密码,指纹识别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Facebook messenger起初是整合在Facebook app中的,但是与社交信息产生了混乱,于是单独抽出成为独立的app;对于很多瑞士军刀类型的App,与其让用户面对众多功能不知所措,不如分成几个专注的App来得有效。
交互设计中的哲学探讨
交互设计中的哲学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交互设计中的哲学问题,从人机交互的本质问题,到用户体验和存在主义的关系,再到技术与人性的平衡,设计师的责任感,以及设计中的伦理考量。
通过哲学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交互设计的重要性,找到人文关怀与科技进步的平衡点。
设计师应当秉持责任感,在设计中考虑用户体验和伦理考量,促进人与技术的和谐发展。
未来交互设计将更加注重人性关怀,强调设计与用户之间的连接,实现更加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向。
哲学思想的引导将为交互设计的发展指明方向,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交互设计,哲学探讨,人机交互,用户体验,存在主义,技术与人性,设计师责任感,伦理考量,哲学思考,未来发展,人文关怀,科技进步,平衡。
1. 引言1.1 交互设计中的哲学探讨在交互设计中,哲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于设计师来说,不仅需要关注用户的交互体验和功能需求,还需要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人机交互的本质、技术与人性的平衡、设计的伦理考量等。
哲学的思辨性和综合性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人类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提升设计的智慧和深度。
人机交互的本质问题是交互设计中的核心议题之一。
通过哲学思考,人们可以深入探讨人类与机器之间的互动方式,探索人类与技术的边界。
用户体验和存在主义的关系,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设计师需要思考用户如何感知和理解技术,以及他们如何在技术的世界中找到存在的意义。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还需要平衡技术的功能性和人性化。
技术与人性的平衡是一个挑战性问题,需要设计师在产品开发中考虑用户的情感需求和社会影响。
设计师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会影响他们的设计决策,设计中的伦理考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2. 正文2.1 人机交互的本质问题人机交互的本质问题在于如何让人和机器之间的交互更加自然、高效和愉快。
这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用户界面的设计、交互流程的优化、信息的呈现方式等等。
人机交互的本质问题还包括了人类的认知特性和心理需求,以及技术的限制和发展趋势。
离散主义的哲学含义:离散主义的本质,离散思维在设计领域的应用案例
离散主义的哲学含义:离散主义的本质,离散思维在设计领域的应用案例目录1. 引言1.1 背景和意义1.2 结构概述1.3 目的2. 离散主义的哲学含义2.1 定义与解释2.2 历史背景2.3 主要观点和理论3. 离散主义的本质3.1 离散性的定义和特征3.2 离散思维与连续思维的对比3.3 离散主义对个体与社会的影响4. 离散思维在设计领域的应用案例4.1 案例一: 利用离散思维创造创新产品4.2 案例二: 运用离散思维解决复杂设计问题4.3 案例三: 离散思维在用户界面设计中的应用5. 结论5.1 总结主要观点和结果5.2 对未来研究和应用方向的展望引言1.1 背景和意义离散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对于人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以及创造创新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离散主义强调将事物进行离散、分割和分类,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当今高度复杂和多变的社会环境下,离散思维已经成为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设计工具。
设计领域是一个强调创意和解决问题的领域。
而离散思维作为一种具有探索性质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设计师提供全新的角度和解决方案。
通过将事物进行分割和分类,在不同的角度下观察问题,并结合不同元素进行重新组合,设计师能够产生出更加创新而独特的设计作品。
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离散主义在设计领域中的哲学含义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本质。
通过对离散主义理论的阐述和相关案例的分析,旨在进一步加深对离散思维在设计中应用方法以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的理解。
同时,本文也将展望离散主义在未来设计和创新领域中的潜在价值。
1.2 结构概述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结构如下:1.引言:介绍文章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整体结构概述;2.离散主义的哲学含义:定义离散主义并对其历史背景进行梳理,阐述其主要观点和理论;3.离散主义的本质:探讨离散性的定义和特征,并与连续思维进行对比,说明离散主义对个体与社会的影响;4.离散思维在设计领域的应用案例:通过三个具体案例,展示离散思维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5.结论:总结全文并提出对未来研究和应用方向的展望。
古代的无意识设计哲学--无为而治
古代的无意识设计哲学----“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可以被理解为在处理事务时以自然的方式去引导和管理,而不是过度干预和强制。
将这一哲学应用于设计领域,可以有以下的理解和实践:
尊重自然:设计师应该尊重事物的本质和特性,不去过度干预和改变。
与其强行追求繁复和装饰,不如寻找自然、流畅的设计语言,让产品和环境相融合,与自然共生。
倾听用户需求:设计师应该深入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并将其放在首位。
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设计问题,通过观察和倾听,了解用户的心声和期望,以此为基础进行设计创作。
最简原则:遵循"无为而治"的设计哲学,设计师应该追求简化和精炼。
去除冗余和多余的元素,追求简洁的表达方式,将产品的核心功能和意义通过最简单的形式呈现出来。
自然美学:以自然为参照,运用自然界的规律和美学原则来指导设计。
通过掌握自然界的比例、对称、流线等元素,创造出更加和谐、舒适的设计作品。
客观观察:设计师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和思考。
不陷入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而是通过客观的分析和理性思考来解决问题,让设计更加客观、实用和普适。
融合技术与人性:在设计过程中,将技术与人性需求相结合。
让科技成为服务于人类的工具,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并尽可能地提供简单易用的界面和交互方式。
综上所述,"无为而治"的设计哲学鼓励设计师以自然、简化、用户需求和客观观察为出发点,通过不强制干预而引导设计的进行。
这样的设计哲学能够帮助设计
师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追求更加自然、人性化和有意义的设计作品。
西蒙东 技术哲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西蒙东技术哲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西蒙东(Simon Dong)是一位技术哲学家,他以其独特和深入的思考而闻名。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科技领域中,技术不仅仅是工具和应用,而是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西蒙东通过对技术和人类关系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技术的哲学观点和理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西蒙东的背景和他技术哲学的基本理念。
我们还将详细阐述西蒙东技术哲学的主要观点,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分析。
最后,我们将探讨西蒙东技术哲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应用,并总结全文。
通过研究西蒙东的技术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技术对于人类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技术发展中保持人的价值和尊严。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启示和思考,并引发更多关于技术和哲学的深入探讨。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概述西蒙东技术哲学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并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
正文部分将首先介绍西蒙东的背景,包括其个人经历、学术背景和专业领域等方面的信息。
其次,将详细阐述西蒙东技术哲学的基本理念,揭示其在技术与哲学领域的独特观点和思考方式。
最后,将对西蒙东技术哲学的主要观点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其对技术发展的看法、对人机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人类自身存在的认知等问题。
结论部分将对西蒙东技术哲学进行评价,总结其优点和不足,并探讨其思想对当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影响。
此外,还将探讨西蒙东技术哲学给我们的启示和应用,以及对未来技术和人类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通过一个简短的结束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回顾。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和探讨西蒙东技术哲学的内容,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和思考技术哲学的视角和思路。
1.3 总结在本文中,我们详细介绍了西蒙东的技术哲学,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在文章的引言部分,我们对西蒙东的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概述了整篇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交互设计的域与界
交互设计的域与界一、本文概述在数字化时代,交互设计已经成为连接人与技术、人与产品的桥梁。
它不仅仅是界面设计,更是一种理解和优化人与系统之间交互方式的艺术和科学。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交互设计的领域与边界,通过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为设计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启示。
我们将从多个维度对交互设计进行剖析,包括其历史发展、核心理念、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交互设计的内涵和外延,为设计出更优秀、更人性化的交互体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交互设计的域交互设计作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其涉及到的“域”是广泛而多样的。
这些“域”不仅包括了物理世界的各种设备、界面和环境,也涵盖了数字世界的各种平台和媒介。
我们来看物理世界的交互设计域。
这包括了从传统的工业产品,如汽车、家具、家电,到日常生活用品,如餐具、手机、电脑等。
在这些领域中,交互设计师需要考虑到用户的身体尺寸、运动习惯、感知能力等因素,确保产品能够与用户进行自然、流畅的交互。
数字世界的交互设计域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了网站、移动应用、游戏、虚拟现实等各种平台和媒介。
在这个领域中,交互设计师需要关注用户的认知过程、信息处理能力、情感反应等因素,以创造出符合用户心理和行为习惯的数字产品。
除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交互设计还涉及到一些特殊的领域,如社会交互设计和服务设计。
社会交互设计关注的是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交互方式和行为模式,旨在创造出更加和谐、自然的社会交互体验。
而服务设计则关注于整体的服务流程和体验,包括从用户需求分析、服务规划、服务实施到服务评估等各个环节。
交互设计的域是非常广泛和多样的,它涵盖了物理世界、数字世界以及社会交互和服务设计等各个方面。
作为交互设计师,我们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这些不同的设计挑战。
我们也需要关注用户的需求和体验,以创造出更加优秀、实用的交互产品。
三、交互设计的界交互设计的界,是设计师们必须理解和把握的重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