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说课稿
优质的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三篇】
优质的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三篇】导读:本文优质的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他们需要关爱一、内容说明:本课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教材中让学生认识残疾人在生活上的许多困难,以及了解张海迪身残志坚的事迹,这些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太遥远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让学生换位体验,燃起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之情,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培养学生的爱心。
二、教学目的:1、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真实困难。
2、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3、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为帮助残疾人设置的设施,以及帮助残疾人的做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真实困难,并从中得到感悟。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尊重、帮助残疾人。
三、教学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因此,整堂课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准备:丝巾,课件,100元人民币,学生搜集残疾人的故事。
五、教学活动过程:1、创设情境,初步感受(1)、谈话导入,出示图片,说说图片上的人跟我们长得有什么不一样?小朋友个个是健康、活泼的孩子,得到老师精心的培养,父母的疼爱,多么幸福呀!可在我们的社会中还生活着许多残疾人。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叫残疾人?(板书“残疾人”)(2)、小朋友们说得对,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意外,而使身体器官或功能有了缺陷的人,我们称他为残疾人。
你见过残疾人吗?2、通过活动,加深体验(1)、虽然同学们可能都见过残疾人,但是对他们不一定有很多了解。
现在,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
(老师先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做蒙眼走路的体验活动,一人把眼睛用丝巾蒙住,体验盲人,一人明眼走完全程,路线是教室一圈。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第一单元《3.我认识您了》部编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第一单元《3.我认识您了》部编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一年级上册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本课《3.我认识您了》是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的一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认识新朋友”,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认识新朋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理解与人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的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一切都是新鲜的,他们对新环境和新同学充满好奇。
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对于简单的道德观念和法律知识可以通过图片和故事进行引导。
然而,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此外,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个性特点不同,他们对人与人的交流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与人交流的重要性,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的习惯,体验到与人交流的乐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与人交流的重要性,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克服羞涩和恐惧,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实物教具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动画片《认识新朋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新课导入: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人物,引出与人交流的主题。
3.教学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与人交流的重要性,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
4.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与他人交流的经历,分享交流的乐趣。
5.游戏环节:学生进行“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与人交流的乐趣。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与人交流的重要性和积极主动交流的习惯。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我们的校园》说课稿2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我们的校园》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校园》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关心集体的情感,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的热情。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校园,对新的环境充满好奇。
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渐认识到校园是一个大家庭,需要大家共同维护。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校园环境还不够熟悉,缺乏关爱集体的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校园的基本环境,认识校园中的各个场所,知道校园生活的基本规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关心集体的情感,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的热情,培养他们团结协作、文明礼貌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了解校园生活的基本规范。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关心集体的情感,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直观展示校园环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校园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校园环境,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2.自主学习:让学生观察教材图片,了解校园中的各个场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校园生活中的文明行为和不良现象,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校园规范。
4.实践环节:学生进行校园实践活动,如捡拾垃圾、摆放共享单车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总结提升:通过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认识到校园是大家共同的家园,需要大家共同维护。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吃饭有讲究》说课稿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吃饭有讲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吃饭有讲究》是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中的一课,主要围绕饮食健康和良好饮食习惯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认识到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理论讲解、实例分析、活动探究等多种形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欲望。
但同时,他们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诱惑。
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认识到合理膳食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饮食健康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活动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身体健康,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认识到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自觉遵循饮食健康原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饮食健康的重要性。
2.实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案例为载体,让学生深入了解饮食健康的知识。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课堂讲授法: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饮食健康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个生活中的饮食健康问题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讲授新课:系统讲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膳食的重要性等知识。
3.实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饮食健康知识。
4.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13课《美丽的冬天》说课稿2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13课《美丽的冬天》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冬天》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13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感受冬天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增强对季节变化的认知。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冬天的一些自然现象,如雪花、冰冻等,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但他们对于冬天的认知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对冬天的了解。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大自然的感受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体验和感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冬天的特点,了解冬天的一些自然现象,如雪花、冰冻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冬天的认知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对季节变化的关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知冬天的特点,了解冬天的一些自然现象。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冬天的感受,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体验、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冬天的事物。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冬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冬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冬天的事物:让学生观察冬天的事物,如雪花、冰冻等,引导学生了解冬天的特点。
3.体验冬天:学生进行冬天的体验活动,如堆雪人、滑冰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冬天的美丽。
4.讨论与分享: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冬天中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冬天的特点,反思自己在冬天中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冬天的特点2.冬天的美丽3.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进行。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课间十分钟(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课间十分钟(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课间十分钟》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课间的合理安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课间活动的意义、合理安排课间活动的方法以及如何在课间活动中保护自己。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于课间活动的安排和自我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模仿,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课间活动的意义,学会合理安排课间活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在课间活动中保护自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课间活动的意义,学会合理安排课间活动。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如何在课间活动中保护自己,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课间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合理安排课间活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间活动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演示:教师讲解课间活动的合理安排方法,并进行示范,让学生初步掌握。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讨论,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课间活动的安排,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间活动的合理安排方法及其重要性。
5.课堂练习: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课间活动安排的实践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课间活动的意义2.合理安排课间活动的方法3.课间活动中如何保护自己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间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精品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优质范文三篇
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优质范文【三篇】【导语】“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以下是老师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爱国主义是做人之本,立国之本。
加里宁说:“对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需从深入认识自己的祖国开始。
在小学阶段,就要唤起儿童对祖国真挚的爱”。
怀着神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精心设计了一堂综合实践活动。
这次活动,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自农村,根据农村孩子平时生活视野较窄,但渴求知识、学习热情高;有表现*,但表现能力不强的特点,我力求程度的体现生活的气息,把“祖国”这一抽象的概念赋予为丰富多彩的感性形象,让儿童初步了解祖国的知识,感受到祖国的壮美伟大,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发展儿童收集信息、资料,有意识的表现自己的能力。
培养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审美情趣。
根据本课的实际情况,我把这一活动主题的重点、难点定点为:初步了解祖国的知识,感受祖国的壮美与伟大,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二、说教法本课以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通过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通过录像演示、游戏体验、实物展示、资料比较、音乐渲染等,以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孩子揭示祖国的魅力,让学生懂得热爱祖国。
三、说学法根据“用儿童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儿童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儿童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设计思想。
在活动时采取分小组表演、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体会祖国的伟大与壮美。
四、说教学过程紧扣主题目标,我整合出这节课的一条主线,即五大板块:听歌曲,导入课堂——找中国版图,认识祖国——小眼睛看大中国,感受祖国伟大——课内活动:我们都爱大中国——课外延伸:可爱的长沙。
这五个板块循序渐进,层层展开。
活动准备:活动即将开始,上课前,我和孩子们一起从生活中收集信息,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准备包括以下方面:老师准备:课件,地球仪,中国地图。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8课《上课了》(第二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8课《上课了》(第二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上课了》是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8课,本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学校的日常生活,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正确对待作业,以及尊敬老师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懂得尊重和热爱老师,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课堂纪律还不太熟悉。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较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日常生活,掌握课堂纪律的要求,学会尊敬老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生活,尊敬和感恩老师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日常生活,掌握课堂纪律的要求,学会尊敬老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热爱学校生活,尊敬和感恩老师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书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堂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课堂上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课堂纪律的思考,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讲解课堂纪律的要求,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日常生活,学会尊敬老师。
3.实践环节:学生进行课堂实践,体验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校生活中的感受,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尊敬老师、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生活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3《我认识您了》说课稿1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3《我认识您了》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我认识您了》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题是帮助学生学会与周围的人礼貌交往,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主动与人打招呼,介绍自己,认识新朋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情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人物;第二部分是学习礼貌用语,如“您好”、“请问”、“谢谢”等;第三部分是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人交往的场景。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进入学校生活,需要学会与同学、老师和其他人进行良好的交往。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模仿,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
但同时,他们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冲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使用基本的礼貌用语,如“您好”、“请问”、“谢谢”等;学生能够主动与人打招呼,介绍自己,认识新朋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与人礼貌交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交往的态度,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礼貌用语,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主动与人打招呼,介绍自己,认识新朋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模仿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情景图片、道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礼貌用语,如“您好”、“请问”、“谢谢”等,并通过模仿、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这些礼貌用语。
3.实践活动:教师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人交往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人礼貌交往。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拉拉手交朋友(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拉拉手交朋友(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拉拉手交朋友》是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友谊的重要性和如何与他人建立友谊。
课文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简单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价值,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本文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于友谊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但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
在这个阶段,学生渴望与他人建立友谊,但又不知道如何去做。
因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友谊的概念,知道友谊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懂得关爱他人,珍惜友谊。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友谊的概念,知道友谊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实物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导入新课。
2.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友谊的重要性。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与他人建立友谊的方法和经验。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明确友谊的重要性,并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5.实践演练: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场景,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友谊的重要性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交流互动和实践操作等方面。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友谊概念和友好相处方法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10课《吃饭有讲究》说课稿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10课《吃饭有讲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吃饭有讲究》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10课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讲解饮食健康、饮食文明和饮食安全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吃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有限,但对于吃饭这一日常行为已有基本的认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挑食、偏食、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对饮食健康和饮食文明的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饮食健康、饮食文明和饮食安全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饮食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积极情感,养成文明礼貌、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饮食健康、饮食文明和饮食安全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饮食健康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吃饭有讲究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了解饮食健康、饮食文明和饮食安全的基本知识。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和家长的良好饮食习惯,总结出饮食健康的重要性。
4.实践体验:学生进行模拟做饭、用餐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饮食文明的乐趣。
5.案例分析:分析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后果,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饮食健康、饮食文明和饮食安全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课间十分钟》说课稿5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课间十分钟》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课间十分钟》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围绕课间活动的时间安排和注意事项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课间的合理安排,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学校,对于课间活动的安排和注意事项还不够了解。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活泼好动,但同时也缺乏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课间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课间的合理安排,掌握课间活动的时间安排和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生活,正确对待课间活动,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课间活动的时间安排和注意事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课间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安全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课间活动的内容和注意事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学生熟悉的课间活动场景,引发学生对课间活动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课间活动的时间安排和注意事项。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间活动的理解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实践演练:学生进行课间活动的实践演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6.总结提升:对课间活动的时间安排和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课间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安全意识。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吃饭有讲究》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 《吃饭有讲究》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吃饭有讲究》是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属于部编版教材。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饮食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插图和实例,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饮食健康和良好饮食习惯的了解还不够完善。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自己的饮食习惯进行反思,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健康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饮食健康的重要性,知道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好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饮食健康的重要性,知道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好处。
2.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饮食健康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饮食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好处。
3.实例分析:分析一些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改变饮食习惯的必要性。
4.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良好饮食习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实践操作:让学生制定属于自己的饮食计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饮食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7.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饮食健康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反思。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饮食健康的重要性、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良好饮食习惯的好处等内容,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我们的校园》(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我们的校园》(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校园》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课时的话题。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校园环境,感受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实际生活为背景,设计了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校园,对新的环境和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他们对校园中的各种事物都感兴趣,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陌生感。
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了解校园,熟悉校园,培养他们热爱学校的情感显得尤为重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校园环境,认识学校中的各种场所和设施,知道在学校中要尊敬师长,关心同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积极参与学校生活的态度,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校园环境,认识学校中的各种场所和设施。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的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学生们熟悉的校园场景为导入,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2.教学新课:通过展示校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校园中的各种场所和设施,让学生了解校园环境。
3.实践环节:学生进行校园参观,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学校的美,体验学校的生活。
4.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校园中的所见所闻,交流对学校生活的感受。
5.总结提升:通过谈话法引导学生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关心同学。
6.布置作业: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校园场景,增强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本课主题。
主要包括校园场所、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等内容。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五篇
【导语】说课稿是为进⾏说课准备的⽂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忧考⼩编整理了⼩学⼀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我会理东西》 1.教材 本篇课⽂是让学⽣懂得整理物品的好处,掌握整理物品的⼀些技能。
⽇常⽣活中,物品放在⼀定的地⽅,既整齐、美观,使⽤时⼜⽅便。
从⼩养成不乱放东西的习惯,长⼤后就不会丢三落四。
本教材在⽣活技能上以整理物品⼊⼿是符合学⽣实际的,对其以后的⽣活与学习有⾮常重要的影响。
2.学情 处于3~6岁年龄阶段的孩⼦,⼼理过程的随意性很强,⾃我控制能⼒较差,常常⼀件事没做完⼜想着做另⼀件事,显得做事杂乱⽆童,缺乏条理。
同时,现如今⼤多数的⼩学⽣在长辈的呵护下,更缺乏整理⾃⼰物品的意识和能⼒。
根据学⽣的年龄特征,⼩学低年级是进⾏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在教学中应加强指导,使⾏为落到实处。
3.教学⽬标 在教学中,我们拟定的教学⽬标是:通过续编故事,使学⽣初步学会有条理地安排⾃⼰的⽣活环境。
通过⽐赛,让学⽣懂得整理的原则是⽅便、美观。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学会整理物品的基本⽅法,如物品分类放、⽤完东西放回原处、及时整理物品等。
同时,通过两次⽐赛,激发学⽣学习的兴趣,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4.教法 游戏导⼊,揭⽰课题续编故事,明⽩道理讨论交流,归纳⽅法 ↓ 指导⾏为 ↓ 联系实际,整理讲台运⽤学具,模拟⽣活⽐⽐赛赛,评选标兵 ↓ 学会整理 5.学法 在教学中,通过⽐赛,给学⽣创设了充分⾃主的学习情境,让学⽣在玩中学,在学中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6.实施 本课我们打算⽤⼆课时来完成。
第⼀课时的教学⽬标是:初步学会有条理地安排⾃⼰的⽣活环境;懂得整理的原则是⽅便、美观。
在教学中,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落实。
活动⼀:游戏导⼊,揭⽰课题 游戏符合学⽣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通过游戏,还能使使教师了解到学⽣整理东西的实际能⼒。
同时,通过游戏评选出的⼩能⼿,也能在班中树⽴起这⽅⾯的榜样。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我们的校园》说课稿3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我们的校园》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校园》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的内容。
本课以校园生活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校园的基本环境,认识到校园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场所,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校园、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校园的基本环境、校园生活中的文明礼仪、如何与师长和同学相处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校园,对于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还处于适应阶段。
他们对校园充满了好奇,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适应。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了解校园环境,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校园的基本环境,知道在校园中应该如何与人相处,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校园、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情感,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校园的基本环境,知道在校园中应该如何与人相处,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校园环境,加深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校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校园的基本环境,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2.讲授新课: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校园生活中的文明礼仪,以及如何与师长和同学相处。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校园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如何践行文明礼仪。
4.实践环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校园生活中的场景,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2《拉拉手,交朋友》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2《拉拉手,交朋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拉拉手,交朋友》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的第二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握手,表达友好,与人相处。
本课以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握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主动与他人交流,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大多数学生之间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对有趣的活动有较高的参与度。
但同时,他们自控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在活动中进行引导和鼓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握手是一种表达友好和尊重的方式,并能够主动与他人握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提高社交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乐于与人交往,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主动与他人握手,表达友好。
2.难点: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提高社交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有趣的图片、故事和视频,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导学生认识握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握手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握手是一种表达友好和尊重的方式。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握手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不正确的握手方式。
4.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握手时的感受,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乐于与人交往。
5.总结提升: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提高社交能力。
6.课堂延伸:布置一道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与家人、朋友握手,感受握手的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握手的意义,另一部分是握手的方法。
在握手的方法部分,可以用简单的图示展示正确的握手姿势,让学生一目了然。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说课稿说课稿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说课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说课稿,紧紧围绕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为主要目标。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两个方面,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但同时,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较弱,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在道德与法治方面,学生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接受教育,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但他们对法治的理解较浅,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兴趣,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实践环节: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人教版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三篇整理
人教版一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三篇整理【#一年级# 导语】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或交流活动。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教材,是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我自己会整理》。
这一单元的主题目标是培养学生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学会整理书包、书桌等等。
(二)教学对象分析1、一年级的学生自理能力差,以前什么事情都是由家长代理的,本课我注重学生学习自理能力的培养,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空间,使他们都参与到活动中。
2、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和同伴进行活动与交流,喜欢游戏,喜欢展示自己,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3、发挥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向自理能力强的学生学习,并在活动中培养互帮互学意识。
(三)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4、学习整理单一的书本,知道爱护书本。
5、学习整理书包、书桌,注意分类整理,知道爱整洁。
3、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以及爱整洁的好习惯。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并且要与学生不断互动、对话、交流、沟通,从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1、课堂教学活动化。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游戏、竞赛等教学活动。
2、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因此我创设了整理书包、整理书桌的情境。
(二)说学法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重视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着重体现以下几种学法的指导。
1、表演展示法。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于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10 家人的爱”
第一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来自东风农场学校,我叫帕提姑。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10课家人的爱”。
说教材:
《家人的爱》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家人的爱》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单元以爱作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视频和生活情景图,感受和体验家人对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辛苦及其蕴含着深深的爱。
《家人的爱》一课共分为:家人的爱藏在哪里?------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这样三个板块,由浅入深,逐步揭示主题,一年级的学生往往不清楚,不理解家人的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引导儿童感受家人的爱,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让儿童在感受爱的同时,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对生活的道德敏感性,让学生体会家人疼爱是一种,严格要求更是一种爱。
说学情:
一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不是很好。
所以我设计教学环节时首先让学生观察简单的生活情境图和视频让学生体会到家人对孩子们的爱。
如果他们在理解方面有困难,我随机进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情景内容,当学生发言时,我及时点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勇敢的说出父母对自己
的爱以及自己对父母的爱,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同时达到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
(2)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2.情感与态度
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并激发爱自己家人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
养成懂得体贴家人,回报家人的好习惯。
说教学重点: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
说教学难点: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说教法:本课教学我将主要采用直观演示,讨论,讲解,引导发现等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观察视频及图片内容,动手写让学生理解家人的爱,激发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学法:观察,讨论,交流,动手写。
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情景导入
播放一段妈妈给家人洗脚的视频,通过看这段视频及回答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家人之间的爱并引出新课题。
第二步:观察图片,整体感悟家人对孩子的爱。
1.通过观察课件和书上的家人之间相互关爱的场景图,让学生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并理解表达爱的不同的表现。
2.通过提问(你是从家人哪些事情感受到家人的爱?)让学生说一说从家人的哪些事情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爱,并且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家庭成员之间是如何相互关爱,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
3.通过观看视频并进行交流,最后提问(家人的爱藏在哪里?)1).从做饭的妈妈、外出工作的爸爸、忙着为家人做饭的爷爷奶奶,让学生感受家人的爱,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
这些爱有些能看得见,有些是隐藏的,需要用心感知和发现。
让学生懂得家人的爱藏在心里,心里的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
2).让学生认识到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
3).让学生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鼓励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做,教育学生养成节约,诚实,美德等方面的好习惯。
第三步:换个角度,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家人所做的事。
1.通过提问(你做过哪些让家人高兴的事呢?)让学生同桌
之间讨论自己为家人做过的事情。
然后,点名学生说,教师
点评。
2.又提问:(作为孩子的我们该怎么做?)点名学生说,教
师点评。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让学生懂得家人的爱不光是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还要让家人感受到自己对家人的爱。
爱是双方的。
第四步:巩固总结
1.通过提问:(你们的父母为你们过过生日吗?在生日那天父母为你们做了哪些事?你们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以上三个问题,巩固本课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表达对家人的爱。
2.总结:同学们、家人的爱藏在心里,心里的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家人之间只有相互关爱、相互照顾、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才能成为快乐、温暖、幸福、和谐的一家人。
父母疼爱你们也是一种爱、对你们要求严格、那更是一种爱。
老师祝愿这爱能天天住在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永远住在我们的大家庭!板书:10 家人的爱
家人的爱
爱是双方的
我的爱
作业:今天回家后,给你们的爸爸,妈妈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