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经济基础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中级经济师之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易错知识点总结

中级经济师之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易错知识点总结

中级经济师之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易错知识点总结1、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设董事会,其成员为()人。

A.1~5B.2~10C.5~10D.3~13正确答案:D2、(2020年真题)在我国,以书面方式发出的要约,其生效时间确认采取的方式为( )A.发出主义B.到达主义C.双方约定D.通知主义正确答案:B3、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的一方不能观察到另一方的行动,则另一方就可能采取不利于对方的行动,这种现象被称为()。

A.劣币驱逐良币B.道德风险C.逆向选择D.外部不经济正确答案:B4、在某城市今年4月份空气质量检测结果中,随机抽取7天的质量指数进行分析。

样本数据分别是:30、40、50、60、60、80和100,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B.55C.60D.37正确答案:C5、(2021年真题)政府采购的主体不包括()。

A.社会团体B.企业法人C.事业单位D.各级国家机关正确答案:B6、在经济事项发生之前、经济事项进行当中和经济事项发生之后,会计利用预算、检查、考核、分析等手段,对单位的会计核算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指导与控制。

这是会计的( )职能。

A.核算B.检查C.反映D.监督正确答案:D7、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75,则平衡预算乘数为( ) 。

A.3B.5C.1正确答案:C8、属于中央委托事务的各级政府支出,应由()。

A.中央财政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给予补助B.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足额安排资金C.明确中央和地方各自的负担比例D.地方收入先满足支出需求,不足的部分由中央财政补缺正确答案:B9、预算编制制度包括()和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两部分。

A.实行政府采购制度B.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C.建立部门预算制度D.建立预算监督制度正确答案:C10、已知企业2017年末所有者权益中,股本为2780万元,资本公积为220万元,盈余公积为4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180万元;而该企业2016年末所有者权益中,股本为2480万元,资本公积为520万元,盈余公积为3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750万元,则该企业2017年的资本保值增值率为()。

经济基础知识 章节练习题库 第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经济基础知识 章节练习题库 第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由于买方和卖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会导致某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弯曲,最终结果是劣质商品或服务驱逐优质商品或服务,以致市场萎缩甚至消失的现象,称为()。

A.道德风险B.优胜劣汰C.逆向选择D.外部性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逆向选择的概念。

由于买方和卖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会导致某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弯曲,最终结果是劣质商品或服务驱逐优质商品或服务,以致市场萎缩甚至消失,这就是逆向选择。

2.关于生产的外部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会造成产品供给过多B.会造成产品需求过少C.生产者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D.生产者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外部经济的影响。

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生产者来说,其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

因此缺乏生产积极性,其产出水平低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

3.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资源重新配置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这种资源重新配置被称为()。

A.帕累托改进B.—般均衡状态C.瓦尔拉斯均衡D.帕累托最优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帕累托改进的概念。

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资源重新配置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这种资源重新配置被称为帕累托改进。

4.某造纸厂在其生产过程中,向附近的河流排放了大量的污水,并因此导致了附近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但该厂却又不对附近种粮农民进行相应的赔偿。

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

A.生产的外部经济B.消费的外部经济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所谓外部不经济就是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

本题中外部性是由生产造成的,所以是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5.(2016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

A.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B.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还存在帕累托改进C.财政收入持续增长D.区域间经济协调增长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资源最优配置。

经济基础知识 章节练习题库 第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经济基础知识 章节练习题库 第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根据统计部门数据,2014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为39310万人,比2013年城镇就业人员增长了2.8%。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7.4%。

则2014年我国城镇就业弹性系数约为()。

A.0.06B.0.38C.0.78D.16.2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就业弹性系数。

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2.8%/7.4%≈0.38。

2.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称为()。

A.需求不足型失业B.摩擦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失业的类型。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

3.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与价格总水平变动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B.价格总水平变动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C.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D.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价格总水平变动的经济效应。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4.(2014年)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通货膨胀率与()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A.失业率B.财政收入增长率C.总人口增长率D.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菲利普斯曲线。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罗在20世纪60年代把菲利普斯曲线改进成为一种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后来十分流行的图形,一般称为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

5.由于劳动者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或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属于()。

A.季节性失业B.摩擦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失业的类型。

周期性失业(需求不足型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或由于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引起的失业。

这种失业与经济周期相联系。

6.我国统计部门计算和公布的反映失业水平方面的指标是()。

经济基础知识 章节练习题库 第22章 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经济基础知识 章节练习题库 第22章 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2015年)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机构是()。

A.国际复兴开发银行B.国际金融公司C.国际清算银行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国际主要金融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机构。

2.世界上最先出现的国际货币体系是()。

A.牙买加体系B.布雷顿森林体系C.国际金银复本位制D.国际金本位制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国际货币体系。

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本位制。

3.世界各国国际储备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A.货币性黄金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C.特别提款权D.外汇储备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国际储备的构成。

国际储备分为四种类型: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IMF 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

其中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非黄金储备中的占比高达95%。

4.(2016年)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A.美元按照每盎司35美元的官价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与美元挂钩B.实行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C.国际收支短期失衡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信贷资金来解决D.国际收支长期失衡通过调整汇率平价来解决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5.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贷款通常没有附加政策条件B.贷款种类单一且固定不变C.减贫与增长贷款是最早设立的一种贷款D.贷款主要帮助成员国解决国际收支问题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特点有:主要是帮助其成员国解决国际收支问题;是有政策条件的;是临时性的。

其常用的贷款种类有备用安排、中期贷款、减贫与增长贷款,其中备用安排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基本、最早设立的一种贷款。

6.关于国际储备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调节长期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B.干预外汇市场,从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C.是一国对外举债和偿债的根本保证D.融通国际收支逆差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国际储备的作用。

2014年浙江社区工作者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2014年浙江社区工作者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2014年浙江社区工作者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201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公共基础、公共行政的功能和原则识考试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法律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经济知识和科技常识、中国近现代史、世界现代史及其他知识等。

下面中公教育浙江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及相关知识点,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所有制结构。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长期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要求。

(2)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以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根据市场变化,自主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战略。

其次,要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再次,要积极稳妥地扩大股份制企业的试点工作。

'(3)宏观调控体系。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仅限于统筹规划、总量控制、政策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査监督等方面的职能。

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运用政府支出、税收等财政政策手段和货币发行、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手段,以及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

(4)价格制度和市场体系。

建立、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机制。

通过强化市场的调节作用建立完备的市场体系,在此基础上,积极培育金融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要素市场,形成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互衔接的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

中级经济师之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常考点

中级经济师之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常考点

中级经济师之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常考点1、反映企业在某一年度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是 ( )A.利润表B.财务决算报表C.现金流量表D.收入费用表正确答案:A2、用益物权是一种从所有权权能中分离出来的单独存在于他人所有物之上的权利,它的存在不需具备前提条件。

这指的是用益物权的()法律特征。

A.用益物权是具有独立性的他物权B.用益物权是限制物权C.用益物权具有使用的目的D.用益物权的标的物主要是不动产正确答案:A3、为各种财货与服务交易提供法律保障的法律制度是( )A.侵权责任法律制度B.合同法律制度C.保险法律制度D.物权法律制度正确答案:B4、(2011年真题)民事合同可以分为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

下列合同中,属于实践合同的是( )。

A.买卖合同B.委托合同C.保管合同D.技术合同正确答案:C5、(2021年真题)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称为()。

A.消费者需求曲线B.消费者预算线C.需求交叉弹性曲线D.无差异曲线正确答案:D6、下列金融市场交易主体中,属于中央银行业务服务对象的是()。

A.商业银行B.居民个人C.工业企业D.社会团体正确答案:A7、(2012年真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股份有限公司的经理由( )决定聘任或者解聘。

A.监事会B.股东大会C.董事会D.职工代表大会正确答案:C8、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就需要实行()。

A.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B.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C.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D.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正确答案:A9、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按时间先后依次为3%、6%、4%、8%,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A.3%×6%×4%×8%B.103%×106%×104%×I08%C.103%×106%×104%×108%-1D.3%×6%×4%×8%-1正确答案:C10、关于合同解除权的说法,错误的是()。

经济基础知识 章节练习题库 第11章 公共物品和财政职能

经济基础知识 章节练习题库 第11章 公共物品和财政职能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关于公共物品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公共物品的定义由萨缪尔森首次提出B.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主要特征,非排他性是派生特征C.“免费搭车”是由于公共物品存在消费上的非竞争性,理性的个人倾向于他人付费,而自己坐享其成D.公共物品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是阻碍私人融资的关键因素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公共物品的特征。

选项C错误,由于公共物品存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理性的个人倾向于他人付费,而自己坐享其成,这就是“免费搭车”。

2.关于公共物品融资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私人融资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平衡B.强制融资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C.政府应作为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提供者,以强制税收的形式为公共物品融资D.自愿融资常见的手段是政府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私人机构提供公共物品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公共物品的融资。

联合融资常见的手段是政府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私人机构提供公共物品,选项D错误。

3.(2015年)下列政策措施中,不属于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的是()。

A.优化财政支出结构B.确定公共需要范围C.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D.调节社会投资方向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从总量上实现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原则。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3)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4)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

(5)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

4.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是()。

A.现代政府预算制度B.政府内部控制制度C.预算绩效考评制度D.社会保障制度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现代财政制度。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二十三章描述统计-第三节分布形态的测度(二)及第四节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二十三章描述统计-第三节分布形态的测度(二)及第四节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二)标准分数的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当数据服从对称的钟形分布时,可以运用经验法则来判断与均值的距离在特定倍数标准差之内的数据项所占比例。

1.约有68%的数据与平均数的距离在1个标准差之内,标准分数在【-1,1】范围内;2.约有95%的数据与平均数的距离在2个标准差之内;标准分数在【-2,2】范围内;3.约有99%的数据与平均数的距离在3个标准差之内;标准分数在【-3,3】范围内;上述内容可记忆三个数据,即168;295;399.【例题19:2015年单选题】根据经验法则,服从对称钟形分布的标准分数在【-2,2】范围内的概率是()A.95%B.50%C.68%D.99%【答案】A【解析】可根据“168”“295”“399”选择。

【例题20:单选题】某班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中,已知公共课考试的全班平均分为110分,标准差为10分,如果学生的考试分数服从正态分布,则依据经验法则法,可以判断成绩在100-120分之间的学生大概占全班学生的()。

A 68%B 95%C 99%D 100%【答案】A【解析】100-120分与平均分的差为正负1个标准差,可根据“168”选择。

第四节变量间的相关分析【本节知识点】1.相关关系分类2.两变量的散点图3.相关系数的定义和计算以及取值的含义【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一】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分类标准类别内含相关的完全一个变量的取值变化完全由另一个变量的取值变化所确定。

程度相关称这两个变量完全相关。

如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销售总额由其销售量决定。

不完全相关介于完全相关和不相关之间。

大部分相关现象均属于不完全相关。

不相关两个变量的取值变化彼此互不影响。

如股票的价格与气温的高低。

相关的方向正相关一个变量的取值由小变大,另一个变量的取值也相应的由小变大。

(两个变量同方向变化)。

负相关一个变量的取值由小变大,另一个变量的取值由大变小(两个变量反方向变化)相关的形式线性相关两个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大致呈现为线性关系。

经济基础知识 章节练习题库 第17章 财政政策

经济基础知识 章节练习题库 第17章 财政政策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上调节经济变动,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这种政策称为()。

A.补偿政策B.汲水政策C.紧缩政策D.自动稳定财政政策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政策的类型。

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上调节经济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

2.税收乘数为负值,表明()。

A.税收增减与政府转移支出呈反方向变动B.税收增减与政府购买支出呈反方向变动C.税收增减与居民收入呈同方向变动D.税收增减与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动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政策乘数。

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由于税收增加会减少社会总需求,进而减少国民收入,所以,税收乘数为负数。

税收乘数为负值,说明税收增减与国民收入增减呈反方向变动。

3.我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不包括()。

A.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加强各项重点建设B.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C.大幅度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扩大居民消费需求D.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刺激社会总需求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财政政策实践经验。

2008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1)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加强各项重点建设;(2)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3)大幅度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扩大居民消费需求;(4)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5)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选项D 属于积极的货币政策。

4.在经济稳定增长时期,政府通过实施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或者动态平衡的财政政策,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这种政策属于()财政政策。

A.自动稳定B.相机抉择C.紧缩性D.中性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政策的类型。

中性财政政策,亦称为均衡性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稳定增长时期,政府通过实施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或者动态平衡的财政政策,既不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效应,以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经济基础知识24

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经济基础知识24

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四章描述统计考情分析:年份单选题多选题合计2016年2题2分2题4分6分2015年4题4分2题4分8分本章重点:1.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2.离散程度的测度指标:方差、标准差和离散系数。

3.分布形态的测度:偏态系数、标准分数。

4.变量相关关系的分类、散点图、相关系数。

知识点一:集中趋势的测度1.均值。

均值也叫做平均数,就是数据组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该组数值的个数。

设一组数据为X1,X2,…,X n,平均数`X的计算公式为:【注意1】:均值主要适用于数值型数据,但不适用于分类和顺序数据。

【注意2】:均值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极端值会使得均值向极大值或极小值方向倾斜,使得均值对数据组的代表性减弱。

2.中位数。

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位置居中的数值叫做中位数,用M e表示:【注意1】:中位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主要用于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但不适用于分类数据。

【注意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极端值的影响,抗干扰性强。

3.众数: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频数)最多的变量值。

适用于描述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不适用于定量数据。

【注意】:有些情况下可能出现双众数、多众数或者没有众数,难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总结:均值VS中位数VS众数:指标适用特点均值定量变量利用全部信息,受极端值影响如有明显极端值,则代表性差中位数顺序变量和定量变量没有充分利用全部信息,不受极端值影响适用于分布不对称的数据众数分类变量和顺序变量没有充分利用全部信息,不受极端值影响适用于分布明显呈偏态的数据【例题·单选题】在对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中,适用于偏斜分布的数值型数据的是()。

A.中位数B.均值C.标准差D.方差『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中位数。

中位数主要适用于顺序数据,也适用于数值型数据,但不适用于分类数据,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抗干扰性强,尤其适用于收入这类偏斜分布的数值型数据。

2014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备考模拟试题-多选题(二)

2014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备考模拟试题-多选题(二)

2014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备考模拟试题-多选题(二)多项选择题1.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 )。

A.文化条件B.人的劳动C.生产关系D.劳动资料E.劳动对象【答案】BDE【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资料生产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需要考生熟练掌握。

2.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所需的经济条件包括( )。

A.社会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加B.社会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加C.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D.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E.人类对生活消费品的需要不断增加【答案】CD【解析】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所需的经济条件包括:(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3.根据货币流通规律,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 )。

A.市场上的商品品种B.待流通的商品数量C.商品的价格水平D.货币流通速度E.货币流通速度【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决定商品流通中货币需求量的因素,与07年的真题类似。

4.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有( )。

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垄断组织产生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形成了金融寡头C.资本输出呈萎缩趋势D.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不断瓦解E.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答案】ABE【解析】本题考查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需要考生掌握。

5.对产业进行分类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有( )。

A.投资规模分类法B.两大部类分类法C.消费结构分类法D.三次产业分类法E.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答案】BDE【解析】本题考查产业结构的分类方法。

经常采用的分类方法有两大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和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

6.与一般的经济计划相比,经济发展战略所具有的特征包括( )。

A.指令性B.全局性C.阶段性D.长期性E.根本性【答案】BDE【解析】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特征。

7.政府调控宏观经济时,通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 )。

经济基础知识 章节练习题库 第18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经济基础知识 章节练习题库 第18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关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时,货币需求会无限增大,此时无人愿意持有债券,都愿意持有货币,流动性偏好具有相对性B.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采用了大量心理分析法C.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将货币作为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和政策变量来研究D.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投机性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由利率的高低决定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时,货币需求会无限增大,此时无人愿意持有债券,都愿意持有货币,流动性偏好具有绝对性。

这就是著名的流动性陷阱。

选项A错误。

2.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由于收入和支出时间的不一致,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称为()。

A.预防动机B.投机动机C.交易动机D.平衡动机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货币需求相关理论。

交易动机,即由于收入和支出的时间不一致,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3.通货膨胀可按其成因分为很多类型,因()引发的通货膨胀称为输入型通货膨胀。

A.成本自发性增加而导致物价上涨B.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费用增加而使物价总水平上涨C.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变动D.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幅度,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通货膨胀的类型。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因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费用增加而使物价总水平上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选项A是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成因,选项C是结构型通货膨胀的成因,选项D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成因。

4.根据我国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既属于狭义货币供应量(M1),又属于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是()。

A.单位活期存款B.单位定期存款C.个人存款D.财政存款除外的其他存款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货币供给层次。

按照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货币;M1=M0+单位活期存款;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点

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点
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 动总是从生产力开
始变化
人类社会的基 本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矛盾是社会经济 制度变革的最基本、
最深刻的动力
16
知识点一 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三) 社会经济规律 1.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 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
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出来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出现了不从事生产而 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 商人
32
知识点三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2.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
商品 经济
简单商品经济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以生产资料的个 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商品生产者生 产和出卖商品的目的在于满足自己不同的消 费需要
经济联系功能 经济利益关系调整功能
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 社会评价功能(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商品 和要素的市场价值)
39
【知识点五】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建议关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 济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点五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方式,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要 区 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 别
决定 作用
生产
反 作 用
决 定
分配
桥梁
目的 动力
消费 (最终目的和动Βιβλιοθήκη )交换纽带12
知识点一 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 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中级经济师基础精讲班:经济基础知识16-第十六章

中级经济师基础精讲班:经济基础知识16-第十六章

基础精讲班经济基础知识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主讲老师:臧运红第二部分财政第二部分财政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系(3分)第一节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与类型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财政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1)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

(2)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3)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通常人们所使用的财政管理体制概念,指的就是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例题•单选题】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是()。

A.税收管理体制B.财政支出管理体制C.政府预算管理体制D.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答案】C【解析】各级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遵循的一般原则有受益原则、效率原则、区域原则和技术原则。

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2011、2015年•多选题】不同层次的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的原则有()。

A.恰当原则B.受益原则C.效率原则D.区域原则C.收入份额较大的主体税收收入D.收益与负担能够直接对应的使用费收入【答案】D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2014年•单选题】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间财政收支结构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A.收入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划分以地方政府为主B.收入以地方政府为主,支出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2013年•单选题】关于财政管理体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B.满足财政支出需要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C.政府间的财政收支划分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D.在财政单一制下,地方在中央决策和授权范围内管理财政活动【答案】B【答案】ACD正确,B选项应为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

经济基础知识 章节练习题库 第23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经济基础知识 章节练习题库 第23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为了及时了解全国城市零售物价的变动趋势,可以对全国35个大中型城市的零售物价的变化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

A.普查B.抽样调查C.全面调查D.重点调查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调查的概念。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

所选择的重点单位虽然只是全部单位中的一部分,但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调查这一部分单位的情况,能够大致反映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2014年)下列统计变量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A.性别B.年龄C.产品登记D.汽车品牌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变量与数据。

当变量的取值是数值时,该变量被称为定量变量或数量变量。

年龄属于定量变量。

性别、汽车品牌是分类变量,产品登记是顺序变量。

3.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和方法是()。

A.抽样调查B.普查C.一般调查D.报表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统计调查方式。

抽样调查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和方法。

4.用1表示“硕士及以上”,用2表示“本科”,用3表示“大专及以下”,这种对变量进行观测的数据是()。

A.分类数据.B.定量数据C.顺序数据D.数值型数据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顺序数据。

顺序数据是对顺序变量的观测结果,也表现为类别,一般用文字表述,也可用数值代码表述。

如用1表示“硕士及以上”,2表示“本科”,3表示“大专及以下”。

5.下列统计变量中,属于数量变量的是()。

A.企业员工性别B.年末总人口C.员工受教育水平D.企业所属行业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数量变量。

当变量的取值为数量时,该变量被称为定量变量或数量变量,例如企业销售额、注册员工数量等。

选项AD属于分类变量。

选项C属于顺序变量。

6.下列关于统计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统计学是关于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和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B.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作用只能分开发挥C.参数估计是利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D.描述统计的内容包括如何用图表或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统计学的两个分支。

2014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总需求和总供给 (1)

2014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总需求和总供给 (1)

第四节总需求和总供给(一)总需求1.总需求的含义和影响因素总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经济主体愿意购买的产品总量。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主要有:(1)利率。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上升会引起企业投资和居民购买住宅和耐用消费品的数量的减少,从而使总需求减少。

而利率下降则会导致企业投资和居民购买住宅和耐用消费品数量的增加,从而使总需求增加。

(2)货币供给量。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增加,会导致总需求增加,货币供给量减少,则会导致总需求减少。

(3)政府购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会促使总需求增加;反之,则会使总需求减少。

(4)税收。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税收减少会增加企业和居民的收入,从而导致总需求增加,反之,则会使总需求减少。

(5)预期。

包括企业对利润的预期、居民对收入的预期。

如果企业对未来的利润预期是增长的,则会扩大投资。

如果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是增长的,也会增加消费。

这都会导致总需求增加。

反之,如果企业和居民对未来利润和收入的预期是悲观的,则会使总需求减少。

(6)价格总水平。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水平下降,会导致总需求上升,而价格总水平上升,则会导致总需求下降。

2.总需求曲线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总水平的决定,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分析价格总水平与总需求的关系,就形成了总需求曲线AD,如图6—2所示。

图6_2总需求曲线图6—2中,纵轴P为价格总水平,横轴Y为总需求。

说明了价格总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作用。

图6—2表明,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扩大,当价格总水平上升时,总需求减少,价格总水平和总需求成反方向变动。

对于图6—2显示的总需求曲线具有向右下方倾斜的特征,可以通过分析价格总水平对总需求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影响,即价格总水平对消费、投资和出口的需求的影响来说明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从价格总水平与消费的关系来看,价格总水平下降,就会使居民持有的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提高,而价格总水平上升,就会使居民持有的货币的实际购买力降低。

经济基础知识第一章

经济基础知识第一章

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
定义
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 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目标
成本
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
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
往往出现供不应求,造成短缺
往往出现供过于求,出现过剩
影响 以次充好、缺斤短两等变相涨价
出现变相降价
出现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
出现黑市交易
出现严重排队现象、走后门现象
【例题•单选题】(2012 年)当某种基本生活必需品(例如粮食)的市场价格上涨幅度 过大,有可能影响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时,政府一般可以采取的干预方式是( )。
A.限制进口 B.实施保护价格 C.实施最高限价 D.增加政府库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最高限价分析。当商品的市场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可以实施最 高限价政策进行控制。
【考点二】市场供给 【考点简述】本考点经常命题 1 道,内容和考点一很类似,建议对比学习,常考知识点 为供给曲线。 一、供给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1.供给的定义: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 服务的数量。 2.供给函数: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Qs=Qs(p)。 3.影响供给的因素:
定性
供给数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 自身价格变动引 供给曲线
量变动 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

上点移动
பைடு நூலகம்
供给变 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等发生变动 自身价格以外的 供给曲线
动 (除了价格因素)而引起供给的变动
因素变化引起 的线移动
【例题•单选题】(2014 年)导致某种商品供给曲线发生位移的因素是( )。

政治经济学知识要点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政治经济学知识要点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2014政治经济学知识要点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发展1、简述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中,现代经济部门和传统经济部门同时并存的状态。

(二)二元经济结构对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双重的影响: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从其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是在原有传统落后的经济基础上,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的发展和机器大工业的产生,逐渐出现了城市的现代经济部门,从而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

既然有一定程度和规模的现代经济,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其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是它可以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技术和物质条件,为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和物资设备的支持;二是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积累一定资金,支援传统部门的发展与开发,促进传统部门的现代化改造;三是它具有经济发展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吸引和推动传统部门的创新,引导传统部门走向现代化。

另一方面,二元经济结构如果长期存在和延续,特别是城乡二元经济差别长期不断扩大,就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

这种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造成传统部门的长期落后,特别是传统农业落后,使农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资金积累和农业收入低下,阻滞农业的现代化。

二是制约现代部门,特别是城市现代工业的发展。

三是导致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拉大,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

2、我国为什么要实现和如何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1)解决贫困和落后问题必须实现经济结构转型。

发展中国家的传统部门比重较大,现代部门发展不足,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所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发展中的严重约束,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经结构向一元的现代化经济转变,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

(2)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现代化,必须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的现代化,其中重要的方面在于农业的现代化。

经济基础知识 章节练习题库 第16章 财政管理体制

经济基础知识 章节练习题库 第16章 财政管理体制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根据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分为()。

A.中央与地方共享税B.中央与地方共管税C.地方税D.中央税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中,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分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2.通过垂直的即上一级财政流向下一级财政的资金流动,来实现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这种协调上下级财政之间关系的重要制度是()。

A.财政转移支付制度B.预算执行制度C.部门预算制度D.政府采购制度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概念。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时,协调上下级财政之间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

它通过垂直的即上一级财政流向下一级财政的资金流动,来实现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或从同级的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的资金流动,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提供能力的均等化。

3.目前,中央与地方对个人所得税收入分享的比例分别是()。

A.75%和25%B.50%和50%C.60%和40%D.25%和75%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个人所得税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

4.中央财政就中央地方共同承担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需要按规定用途使用的资金项目被称为()。

A.财力性转移支付B.横向转移支付C.一般性转移支付D.专项转移支付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中央财政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对委托地方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或中央地方共同承担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补助资金,需要按规定用途使用。

注意“规定用途”。

5.关于财政管理体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B.满足财政支出需要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C.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D.在财政单一制下,地方在中央决策和授权范围内管理财政活动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均衡价格:就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
5、最高限价:就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其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只宜短期或局部实行,不应长期化
6、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就是由政府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其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一般是支持农业生产和稳定农民收入水平。
2、效用:是指商品或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需爱到的满足程度。效用理论分类:①基数效用论(以数值衡量效用大小,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和②序数效用论(用偏好次序衡量效用,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
3、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用公式表示:MU=△TU/△Q式中:△TU为总效用增量,△Q消费数增量
4、 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①完备性:如果只有AB两种组合,消费者能作出三种判断之一:偏好A>偏好B、偏好B>偏好A、两者偏好无差异。②可传递性:假定有ABC三种组合,若偏好A>偏好B,且偏好B>偏好C,那么偏好A必>偏好C。这一性质可以保证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③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5、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这条曲线上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完全相同,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点偏好程度无差异。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近,代表的商品数量越小,消费者得到的满足程度水平越低;反之越高。
平均固定成本曲线AFC: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逐渐向横轴接近。
边际成本曲线MC:开始时随产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很快就降到最低点,过最低点以后,便随着产量的增加而迅速上升。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P25
1、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的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也可说,市场结构就是指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况和竞争程度。
12、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
13、收入对预算线的影响:收入增加,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预算向左平移。
14、相对价格对预算线的影响: 价格上升,A点不变,B点随价格上升向左移,反之右移。两种商品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不动。
15、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应该选择商品的最优组合,使得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即:
18、 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平均总成本曲线ATC:开始时随产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M点是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过这一点后,平均总成本曲线又随产量的增加而上升。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开始开始时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下降,M’点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过这一点后,平均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上升。
19、对于正常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从而总效应必定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对于低档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多数情况,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1、生产者就是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即企业或厂商。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根据以上三方面因素的不同特点,将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四种市场为型
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1,表明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高档品)大于1
=1,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
0< <1,表明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必需品)小于1
=0,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
<0,表明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得多。(低档品)负数
商品边际替代率MRS=
16、商品价格的变动会产生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7、收入效应:指在名义收入不变时,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反之,降低了购买力。
18、替代效应:指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即导致两种商品之间的最佳替换率变化
8、 边际商品替代率递减规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区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
9、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凸向原点。
10、预算约束:消费者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的限制表现。影响因素:收入和价格公式: 式中: 为商品1价格, 为商品1数量,m为全部收入
6、无差异曲线的特征:①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②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
7、商品边际替代率: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公式:MRS= 式中, 商品2增加量, 为商品变化量。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2、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基本假定是“经济人假设”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3、科斯的企业理论: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第一,生产要素所有者与企业签订契约,同意为一定的报酬在一定限度内服从企业家的指挥,在企业内与其他生产要素合作时,不再需要签订契约;第二,企业可以在内部生产一部分中间产品肉而降低一部分交易费用,且保证质量;第三,企业与专门技能的雇员签订长期契约,将比从其他企业那里买相应的服务更有利,也相应降低了交易成本。
10、规模报酬:也称规模收益。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照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企业只有在长时期中才能改变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进而影响生产规模,所以规模收益研究的是企业的长期决策问题。
11、根据生产规模和产量的变化比例的比较,规模报酬分为三类:
规模报酬不变,就是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2、市场类型划分的标准是市场的竞争程度和垄断程度。划分依据是:
1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只有一家企业,为垄断市场;有几家大企业,为寡头垄断市场;企业很多,为完全竞争市场或垄断竞争市场)
2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差别程度。(区分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
3进入障碍的大小。(进入障碍小,竞争程度高;进入障碍大,垄断程度高)
当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时,价格下跌则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上涨则销售收入增加;
当需求弹性系统数等于1时,价格变动销售收入不变。
以上就是企业实行薄利多销策略的一个主要理论基础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
10、需求收入弹性系数:
式中,Q表示需求量,Y表示消费者收入。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4、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关系,任何生产函数都以一定时期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条件。
5、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也称短期生产函数,其基本形式为:
8、总产量曲线:在劳动投入达到 之前,边际产是为正数,所以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在劳动投入在 之间时,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数,所以总产量以背叛的速度增加;当劳动投入量为 时,劳动的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投入,总产量弟减。
9、平均产量曲线: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边际产量递减,而平均产量递增,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最终会相交,此时边际等于平均产量。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也开始递减,所以 是平均产量的最大值。
16、成本函数:表示企业总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公式。由于考察时期不同,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又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和长期成本函数(无固定成本,一切成本可变)。
短期成本函数:C=b+f(q)(式中,C为总成本,q为产量,b为固定成本)
长期成本函数:C=f(q)(同上)
17、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总成本曲线TC从纵轴截点F开始,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上升,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当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便以递增的增长率上升;总固定成本曲线TFC是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总可变成本曲线TVC在产量为零时,总可变成本为零,随产量的增加,总可变成本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便以递增的增长率上升,总可变和总成本存在对应关系,变动规律一致。
Q=f(L, )式中, 为资本量固定不变,此时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L。随着劳动量的连续变化,会引起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
6、AP=TP/L式中:TP为总产量,AP为平均产量
MP= TP/ L式中:MP为边际产量, TP多生产出来的产量, L新增的投入
7、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出现递减趋势,直到出现负值。如图,劳动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劳动投入达到一定程度 ,MP最大,然后递减,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到 ,MP=0。如果再增加劳动投入,边际产量为负。
供给价格弹性系数: 式中,,Q表示供给量,P表示价格。
供给价格弹性类型:
>1时,这种商品供给价格弹性充足;
=1时,供给价格弹性为1
<1时,供给价格弹性不充足。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时间(首要因素); ②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③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