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分析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中医症侯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证分析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中医症侯特点
【摘要】目的观察使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中医症侯、证型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患者使用激素治疗期间的临床症候,辨证类型的变化。
结果肾病综合征患者在使用激素前后及激素疗程中,症候、证型大多数随着药量的改变而变化,且变化差异显著。
结论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使用激素后,中医症候、证型有明显变化,变化规律由阳虚或阴阳两虚→阴虚→阴阳两虚或阳虚转化;标证发病率由高至低为水湿、湿热、热毒→热毒、湿热、血瘀、气滞→血瘀、气滞转化,这种变化与用药剂量有关,正确辨证论治,有助于提高激素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中医变化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的水肿等为特征。
分析我院近年来220例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激素后的中医症候、证型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20例患者中,年龄16~65岁;男130例,女90例;首次发病76例,复发144例;反复发作病史2周~23年;122例肾活检,肾轻微病变(minor lesion,mi)58例,系膜增生性肾炎(mespgn)54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8例,膜性肾小球肾炎(mn)2例。
纳入研究的患者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并
完全按照激素标准疗程方法使用激素[1]。
此外,纳入研究对象必须半年内未使用过激素。
1.2 观察项目
症候观察参考全国中医第4次肾病会议标准,主要观察患者腰酸膝软、疲倦乏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肢体浮肿、畏寒喜暖、脘腹痞满、腹胀口苦、大小便异常、舌质舌苔脉象等症用药后的变化。
1.2.1 证型观察参考全国中医第4次肾病会议标准及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颁布的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标准
积分定证法:(1)肝肾阴虚:腰酸膝软4分、神疲乏力4分、口干咽燥4分、五心烦热4分、舌红津少苔黄4分、头目眩晕2分、潮热盗汗2分、尿色黄赤2分,脉细数2分,定型积分18分。
(2)脾肾阳虚:腰酸膝软4分、疲倦乏力4分、畏寒喜暖4分、浮肿4分、四末欠温4分、脉沉细无力4分、腹胀纳呆2分、大便溏稀2分,肢冷2分、舌淡胖苔白腻或白滑2分,定型积分18分。
(3)阴阳两虚: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的症候,各证型的4分症候必备3项以上,2分症候必备2项以上,定型积分24分以上。
1.2.2 标证 (1)温热证:苔黄腻2分、口苦口粘2分、渴不欲饮2分、脘腹痞满1分、泛恶纳呆1分、大便粘稠不爽1分,脉濡数1分,定型积分3分。
(2)热毒证:咽喉肿痛2分、疮疖脓疡2分、发热2分、舌红苔黄干2分,脉数2分,定型积分4分。
(3)水湿证:泛恶纳呆2分、四肢沉重2分、胸脘痞闷2分、渴不欲饮2分,苔腻2分,定型积分4分。
(4)血瘀证:唇舌色暗4分、舌瘀斑或瘀点2
分、身有瘀斑、眼圈发黑、肌肤甲错各1分,定型积分2分。
(5)气滞证:急躁易怒2分、胸胁胀满2分、口苦咽干2分、喜太息2分、脉弦1分、腹胀1分,定型积分4分。
同时兼夹2种以上标证者,诊断定型积分相应相加。
1.2.3 兼表证症候恶(寒)风发热,头身痛楚,鼻塞流涕,喷嚏,脉浮。
1.3 正常型观察标准
分别在使用激素剂量1mg/kg·d(大剂量)、0.5mg/kg·d(小剂量)、0.4mg/kg·d(维持量)6~8周后收集资料进行分析。
患者自觉无不适感,饮食正常,睡眠安稳,二便调和,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息平和,无阴阳偏盛偏衰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的比较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症候变化
220例患者在使用激素前后及激素疗程中,症候大多数随着药量
的改变而变化,并且变化差异显著。
说明中医症候与激素的使用及其用量有关。
2.2 证型变化
220例患者使用激素疗程中证型的变化(表1)。
从表1可见,患者在使用激素前后及在激素疗程中,中医证型随着
用药及药量的改变而变化,并且差异非常显著。
说明中医证型的变化与激素有关。
此外,使用激素以后,兼夹证中鲜有夹表证,并且兼夹2种以上标证者也随激素剂量的变化而变化(p<0.01)。
3 讨论
激素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最主要药物,而且使用方便、价格便宜,尽管有诸多的不良反应,由于暂时未能有更好的替代药物,目前仍被广泛应用。
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之一是辨证施治,临床上许多医生配合中医药使用,以其达到减轻激素的不良反应,增加疗效的目的。
通过诊断获得患者自觉感到的异常变化及形体上的异常特征,结合致病因素、正邪消长、演变趋势,判断疾病在某个阶段的特殊性质和主要矛盾,从而谴方用药。
3.1 症候的变化
在大剂量和小剂量使用激素6~8周后,患者表现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咽喉肿痛、疮疖脓疡、口苦口粘、脘腹痞满、舌红苔黄腻等反映阳热症候比使用激素前明显增多,而在维持量阶段明显减少;症候畏寒肢冷、便溏、苔白滑等反映阴寒症候则在使用激素后明显减少;唇舌色暗、胸胁苦满等反映血瘀、气滞证候在使用激素后增加。
其中舌像的变化与文献报道相似[2],表明本病症候的改变与使用激素密切相关。
3.2 证型的变化
本证方面,证型的变化规律由阳虚或阴阳两虚→阴虚→阴阳两虚或阳虚转化,与文献报道资料[3]相似,不同之处是最后以阴阳两虚
转变更常见。
由于大剂量长时间应用激素引起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并反馈性抑制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导致皮质结构退化、体积萎缩和功能减退,使撤减激素时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表现。
本资料显示维持量激素时与大、小剂量时相比,阳虚和阴阳两虚证有所增加(26%与9%、10%和46%与28%、40%),阴虚证明显减少(16%与73%、50%),但有阴虚表现者62%(阴虚+阴阳两虚中的阴虚者)。
表明这时治疗应该以补阳为主,但也不能忽视补阴,况且“善补阳者阴中求阳”,“善补阴者阳中求阴”,故治疗“谨守阴阳,以平为其”。
标证方面,在大、小剂量使用激素时,属热毒(61%和35%)、湿热(49%和45%),比使用激素前(49%和45%)明显增多,与文献报道相近。
这是激素阳热之邪与水湿相互郁结,湿热交蒸,化为热毒。
在整个激素疗程中,属水湿(15%、9%和4%),比用药前(37%)明显减低,表明通过激素抗炎治疗,病理变化趋于好转,水肿消退;血瘀(19%、28%和18%)、气滞16%、16%和10%,均比用药前(11%和9%)增加,与激素瘀血说、郁结说相一致,提示治疗应适当配合行气活血。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08.
[2] 李学铭.怎样认识肾病综合征中由服西药后引起的舌、脉改变[j].中医杂志,2007,34(1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