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辽宁教师招聘考试之课程概述知识点归纳及强化练习题

合集下载

2014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4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直接强化D、替代强化2、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A、布卢姆B、加涅C、澳苏贝尔D、奥斯本3、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A、 2岁B、 4岁C、 6岁D、 8岁4、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A、命题B、案例C、反例D、正例5、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那六个层次()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6、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A、第一年B、第2-3年C、第3-4年D、第五年以后7、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8、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9、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A、桑代克B、斯金钠C、加涅D、金布尔10、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A、心理评估B、心理诊断C、心理辅导D、心理测验11、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

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A、抑郁症B、恐怖症C、焦虑症D、强迫症12、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13、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能力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14、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D、斯腾伯格15、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16、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A、需要B、动机C、兴趣D、理想17、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18、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A、强化学说B、先天决定论C、相互作用论D、循序渐进论19、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A、位置记忆法B、关键词法C、缩简法D、视觉想象20、一旦抚育者离开,儿童就会表现出类似哭闹行为,称为()A、“同步性交往(儿童与抚育者之间交互发生影响的•行为)B、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抚养者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C、陌生人焦虑(遇见陌生人,婴儿就会哭闹或者畏缩于母亲身上的现象)D、分离焦虑21、人格的核心是()A、能力B、智力C、性格D、气质22、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A、第一年B、第2-3年C、第3-4年D、第五年以后23、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A、初一B、初二C、初三D、高一24、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技能是()A、言语信息B、智力技能C、动作技能D、认知策略25、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26、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A、刺激分化B、消退C、刺激泛化D、获得27、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A、关系转换理论B、经验类化理论C、共同要素说D、形式训练说28、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29、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又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30、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A、顺就迁移B、同化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具体迁移31、奥斯本提出了()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D、头脑风暴法32、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33、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34、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A、心理评估B、心理诊断C、心理辅导D、心理测验3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A、4 2B、5 2C、6 2D、7 236、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A、差生行为B、问题行为C、逆反行为D、心理障碍行为37、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A、命题B、案例C、反例D、正例38、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A、强化学说B、先天决定论C、相互作用论D、循序渐进论39、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40、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

2014辽宁省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大全_图文

2014辽宁省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大全_图文

1、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其不具备以下哪种属性?( >A.社会性B.继承性C.特殊性D.阶级性2、下列分别是鲁迅、巴金、老舍的作品,正确的是( )。

A.《孔乙已》、《春》、《龙须沟》B.《茶馆》、《日出》、《屈原》C.《祥林嫂》、《林家铺子》、《秋》D.《龙须沟》、《孙乙已》、《春》3、某学校组织活动方案设计比赛,张老师给予小红同学的评语是:你的设计方案很棒,并且在如此激烈的比赛中,你能够保持实力,在活动实施方面设计的很新颖,值得表扬,但在结束环节过于潦草,望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于张老师的评语,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张老师关注学生的比赛成绩B.张老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C.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D.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4、法国历史上“雾月政变”的发动者是( )。

A.罗伯斯庇尔B.拿破仑C.丹东D.戴高乐5、( )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过程,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A.传递一接受式B.加涅模式C.自学一辅导式D.范例教学模式6、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7、下列选项中既属于教师的权利又属于义务的是()A.在学校管理问题上正确批评、建议B.遵守职业道德规范C.参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D.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8、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写道:”镂金作制传荆俗,剪绿为人起晋风。

”这句诗描绘的是中国哪一种民间艺术形式?()A.春联B.年画C.窗花D.皮影9、教学原则是依据( )制定的。

A.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B.教育部颁布的文件C.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D.教学目的10、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

这表现出哪种情绪状态?( )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11、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

2014年教师招聘编制考试重点

2014年教师招聘编制考试重点

辽宁中公教育:2014年教师招聘编制考试重点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2014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1

2014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1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第1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一切有意识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由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阶段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生物起源心里起源(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教育的社会起源论,认为教育最根本的起源首先是劳动;其次,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2节学校教育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我国学校教育体制发展概况29
1902年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1985年的《决定》和1993年的《纲要》的内容。

30——31
当前我国学校的主要类型与系统
主要类型:幼儿初等中等高等
主要学校系统:普通教育专门教育和成人教育
第3节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和普遍性
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义务教育法;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汇总一、填空: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C )A.基本教育规律B.基本教学规律C.基本心理规律D.基本身心规律2. 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B )A.130B.140C.150D.1603.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C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4.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D )A.自我了解B.自我实现C.自我行动D.自我控制5. 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A )A.一般迁移B.具体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6. 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B )A.女优于男B.大致相等C.男优于女D.中国人相等,外国人不相等7.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A )A.概念学习B.意义学习C.命题学习D.符号学习8.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 C )A.均衡发展B.先慢后快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又慢9.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

这是条件刺激的(D )A.一般化B.具体化C.分化D.泛化10. 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C )A.操作模仿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定向11.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C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12.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D )A.生活焦虑B.择友焦虑C.缺钱焦虑D.考试焦虑13. 发现学习是属于(A )A.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B.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C.个别化的教学策略D.交互式的教学策略14.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C)A.注意B.需要C.动机D.兴趣15. 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 C )A.健康的人格B.健康的习惯C.健康的心理D.健康的生活16. 完形——顿悟学说的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A.苛勒B.斯金纳C.桑代克D.布鲁纳17. 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B )A.计划策略B.组织策略C.调节策略D.监视策略18. 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D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问题检验D.问题解决19.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B )A.行动B.内化C.执行D.泛化20. 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A )A.形成性评价B.定性评价C.定量评价D.考查性评价2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A)。

2014年辽宁教师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4年辽宁教师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辽宁中公教育: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A.道德品质B.健壮体魄C.实践能力D.创造能力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练习复习D.考试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实验法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A.研究能力B.学习能力C.管理能力D.交往能力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A.程序性课程B.练习性课程C.地方性课程D.实践性课程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A.专政型B.指导型C.民主型D.溺爱型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A.一B.二C.三D.四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A.社会文化B.精神文化C.人文文化D.地方文化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A.判断B.诊断C.评定D.评分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A.人生观教育B.价值观教育C.素质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A.有差异性的认识B.有个性的认识C.有领导的认识D.有基本的认识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A.个性化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C.个别化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A.评价作用B.选拔作用C.决定作用D.主导作用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

2014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2

2014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2

教育与社会发展第1节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二)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三)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四)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的变革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在生产的重要途径(三)教育能够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第2节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二)政治制约着受教育权(三)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一)教育能够培养和早就政治人才(二)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三)教育可以形成积极的舆论力量,促进政治制度的发展第3节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社会文化对教育的作用(一)宏观上,文化通过为教育提供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发生影响(二)微观上,社会文化深入到学校内部,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构成。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教育能够保存和传递文化(二)教育能偶选择文化(三)教育能够整理文化(四)教育能够活化文化(五)教育能够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吸收和融合(六)教育能够创造和更新文化第4节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结构(二)科学技术影响学生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四)科学技术影响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手段二、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一)教育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数量足够、质量优秀、结构合理的后备力量(二)教育能够生产和再生产科学技术(三)教育能够加速科学与技术的转化(四)教育能够姜科学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2014年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4年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4年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 社会性B. 阶级性C. 生产性D. 创造性答案:A2.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

A. 传授知识B. 培养能力C. 塑造人格D. 培养创新精神答案:C3.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

A. 相互排斥的B. 相互补充的C. 相互独立的D. 相互替代的答案:B4. 班级管理中,教师应遵循的原则是()。

A. 权威性原则B. 民主性原则C. 强制性原则D. 随意性原则答案:B5.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 爱岗敬业B. 教书育人C. 为人师表D. 终身学习答案:B6.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

A.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B. 教学目标、教学媒体、教学评价C.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评价D.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答案:D7.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

A. 提高教学效率B. 降低教学成本C. 丰富教学内容D. 所有选项答案:D8.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学应()。

A. 从简单到复杂B. 从具体到抽象C. 从已知到未知D. 所有选项答案:D9. 教师在课堂上应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

A. 严厉批评B. 及时纠正C. 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改正D. 忽视答案:C10.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

A. 参加培训B. 教学实践C. 学术交流D. 所有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讨论、角色扮演等,增加课堂的互动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 描述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

答案:有效的班级管理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建立明确的班级规则和期望,让学生了解行为标准;其次,公正无私地执行规则,对待每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再次,采用积极的激励机制,如表扬、奖励等,以增强学生的正向行为;此外,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最后,不断提升自身的班级管理能力,通过学习、交流等方式,不断改进管理策略。

2014年辽宁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学试题精选三

2014年辽宁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学试题精选三

辽宁教师考试网:
二、多项选择题
1.学习的定义说明()。

A.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B.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
C.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短暂的
D.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E.学习是生理心理成熟的结果
2.学生的学习内容有()。

A.知识、技能的掌握
B.学习策略的掌握
C.潜意识的挖掘
D.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E.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3.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

A.主观主义
B.客观主义
C.环境主义
D.强化
E.发现学习
4.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

A.动作学习
B.知识学习
C.技能学习
D.经验学习
E.行为规范学习
5.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

A.强化
B.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C.消退
D.惩罚
E.分化与泛化
1.ABD【解析】见教材关于学习的心理实质的论述。

辽宁教师考试网:
2.ABDE【解析】学生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以及修养道德品质和促进人格的发展。

3.BCD【解析】建构主义是在行为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行为主义基本主张有客观主义、环境主义和强化。

4.BCE【解析】见教材33页。

外语学习网
5.ABCD【解析】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等四个。

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学概述知识点归纳及强化练习题

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学概述知识点归纳及强化练习题

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学概述知识点归纳及强化练习题2014-02-17 13:03:56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欢迎来到宁夏教师招聘网,中公宁夏教师考试网是中国教师第一门户网站,提供宁夏历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有利于掌握学生思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d.有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

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学记》中的教学思想: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学不躐等。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把教育分为讽刺、定义、助产三阶段,称为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她的著作《政治学》中;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和谐发展”。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1)夸美纽斯:a.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

2014年辽宁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名师详解七

2014年辽宁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名师详解七

辽宁教师考试网: 第七章教学评价一、单项选择题1. 学校中常见的期末考试属于( )。

A.总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标准参照评价2. ( )的次数比较频繁。

A.总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常模参照评价3. 根据评价方式的不同,教学评价可以分为( )。

A.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B.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C.标准化测验评价与教师自编测验评价D.系统测验评价和日常观察评价二、简答题4. 教案反思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5. 课堂反思的基本途径有哪些?如何进行这几部分的反思?三、材料分析题6. 三年级的小明平时寡言少语,不与同学交往,且总是低头走路,学习成绩也不好。

他的班主任王老师注意到了小明的表现,决定对小明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于是王老师首先采取与小明面对面交谈的方式,小明只是老师问一句,自己就答一句,从不多言。

接着王老师从其他同学那里间接了解到,小明的家长平时对小明很严厉,总是批评他,从来不表扬,久而久之,小明就不爱说话和与人交往了。

后来王老师又从美术老师那里找来了小明平时的画作,发现小明的作品大多比较抽象,且透露着一种消极的情感。

王老师总结了最近以来从不同方面对小明的了解情况,忽然明白了什么,决定采取行动,帮小明走出心理的阴影。

问题:为了了解小明的心理,王老师采取了哪些研究方法?参考答案及名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 [答案]A[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教学评价的相关内容。

[名师详解]总结性评价着眼于某门课程或某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学生学业成绩的全面评定,因而评价的概括水平一般比较高,考试或测验所包括的内容范围也比较广,评价的次数不多,一般是一学期或一学年二、三次。

学校中常见的其中考试、期末考试或考查以及毕业会考都属于这类评价。

辽宁教师考试网:2. [答案]B[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教学评价的相关内容。

[名师详解]形成性评价与教师按传统习惯使用的非正式考试和单元测验类似,但它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测试,注重利用测量的结果来改进教学,使教学在不断的测评、反馈、修正或改进过程中趋于完善,而不是强调评定学生的成绩等级。

辽宁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2014年07月19日

辽宁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2014年07月19日

辽宁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2014年07月19日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是______。

A.教育√B.教学C.德育D.管理解析: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理论确立的标志是______。

A.《普通教育学》的出版√B.《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出版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的出版D.《大教学论》的出版解析: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理论确立的标志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由布卢姆组织编写,主要介绍教学层次目标的相关理论;《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为课程理论,作者是泰勒。

《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3.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若干组织联合发布的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文件是______。

A.《教师培训制度》B.《不让一个孩子掉队》C.《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D.《学会生存》解析: 1966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指出教育工作是一项专门的职业,教师必须要有专门的知识、技能、高度的责任感。

4.根据个人的本性和发展需要来确定目的的观点称为______。

A.社会本位论B.神学目的论C.个人本位论√D.教育无目的论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5.提出对招生对象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______。

A.孟子B.孔子√C.墨子D.荀子解析: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即不分贵族与平民,都可以接受教育。

6.提出“教育就是把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同时认为教育是“使人有效率地从事现世生活并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______。

2014年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4年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4年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即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智力〔〕A.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2.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3.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①一切以学生为本②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③培养环保意识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A.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4.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5.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管理权限上属于〔〕7.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初中阶段〔〕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9.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创建了〔〕10.素质教育是以〔〕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1.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包括〔〕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包括〔〕D.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3.我国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的调整包括〔〕4.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调整的基本特征是〔〕5.在课程内容方面,我国新课程改革强调〔〕三、填空题1.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和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

课程。

4.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的依据。

“教育要,,”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为中心的状况。

7.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的评价体系。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良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的呈现方式、方式和方式的变革。

2014年教师招聘编制考试重点9

2014年教师招聘编制考试重点9

辽宁中公教育: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8、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9、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1)自我实现。

(2)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10、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些具体措施。

(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2014年教师招聘编制考试重点7

2014年教师招聘编制考试重点7

辽宁中公教育: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

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一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

(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

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

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

(2)开辟“自*F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

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

2014辽宁省非教师专业教育学考试简单题重点

2014辽宁省非教师专业教育学考试简单题重点

1教育目的的功能是什么?1 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 评价功能 ,4激励功能2、简要回答如何有效实施素质教育?1把良好的课堂教学与系统有效的训练、活动和实践结合起来2要把发展学生良好的基础素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3要重视当代大脑研究的最新成果,从中寻找进行素质教育的思路和新方法。

5要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络的出现对素质教育带来的深刻影响3、教师的教育思想素养包括哪些内容?1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2科学的育人观 3正确的学生观4现代的教学观 5科学的教学质量观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履行哪些义务?1遵守法规义务2教育教学义务3思想教育义务4 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5保护学生权益义务6提高水平义务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6简述实施义务教育的意义。

1义务教育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各国制定义务教育制度的年限,基本上是由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所决定的。

2义务教育既能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

3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7、评价一堂课是否有效的标准是什么?3、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恰当;教学组织得好;师生互动得好;教师要有全面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小学教育、初级中等教育、初级中等职业教育9、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有何影响?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0、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中公教育: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理论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

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

或者说,课程论侧重研究提供哪些教育内容,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内容,教学论侧重的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教学这些内容的问题。

一、课程的一般概念
“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

“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朱熹)中的“课程”一词就包含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在西方,“课程”的词源出自拉丁语,意为“跑马道”,指学生要沿着学习的“跑道”进行学习。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作为教育科学的重要倡导者,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

近代兴办学校以来,我国的课程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它具体表现为:①课程是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②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③课程兼有计划、途径、标准的含义,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其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设置的程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课程,作为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同样体现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教育与个体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原理,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对保证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二、课程的分类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

关于课程的类型,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教育家持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因此对课程所划分的类别也不同。

课程的类型没有严格的定义。

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从教育阶段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以下将对前两种分类加以说明。

(一)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思维力、判断力等能力的发展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

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无论哪个学生都要学习。

基础型课程要求很严格,必须有严格的考试。

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它随学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

例如,注重加强学生文学、艺术鉴赏方面的教育,注重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环境保护等课程,都属于拓展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比起基础型课程来有较大的灵活性。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这类课程可以提供一定的目标、一定的结论,而获得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则是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探索、研究,主要是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与创新精神;也可以不提供目标和结论,由学生自己确立目标,得出结论。

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者之间关系紧密,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而从一定程度来说,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对基础型课程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

各类型、各科目课程在教育过程中虽然任务不同、层次要求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

从课程目标来说,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在统一的目标下和不同层次的要求上,功能互补递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多样化和弹性。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我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

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将课程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次;l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将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所谓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

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

它编订的宗旨是保证国家确定的普通教育的培养目标达到普通教育的世界先进水准,规定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这类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由国家统一审定,未经批准,地方不得随意变动。

国家课程编制往往采用“研制一开发一推广”的模式,实施“中央一外围”即自上而下的政策,以确保一个国家所实施的课程能够达到统一、共同的质量。

所谓地方课程,就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

二级课程的编订权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县、校不经批准无权变动。

省市级课程编订的宗旨是补充、丰富国家级课程的内容或编订本地区需要的教材。

它既可以安排学科类课程,也可以安排各种活动;既可以安排必修课,也可以开设选修课。

所谓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其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各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学校课程的开发可分为新编、改编、选择和单项活动设计等。

三、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

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一)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社会要求包括生产、经济、政治、道德、文化、科技等多方面。

学校课程直接受制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规定。

社会时代发展的状态与需要,是形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总体结构体系重大差别的重要原因。

如古代学校教育重语言、政治、伦理和宗教等学科。

至近代,自然科学学科、技术性学科、社会科学学科才逐渐在学校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现代学校课程必须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以及内容、手段的更新变化。

(二)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课程内容应反映各门科学中那些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基本理论、法则和基本要领。

课程的编制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保证学校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

(三)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不仅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四)课程理论
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对课程产生了重要的结构性影响,如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儿童中心主义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强化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2.课程论研究的是( C )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3.学校教育的基础是(D )。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4.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A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5.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C )。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二.填空题
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教学计划 )、( 教学大纲 )、( 教材 )。

2.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层次,课程类型分为(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3.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课程改革 )。

4.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5.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 特色课 )的形式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