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政治经济学视域中的广告浅析

合集下载

唯物主义、辩证法、政治经济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唯物主义、辩证法、政治经济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之相应 的方 法论 基础 是 费尔 巴哈从 感性 的“ 人” 出 发 的 “ 主谓颠倒” 。
之针锋相对 的是 , 《 手稿》 问世 之后 , 这份 “ 《 神圣 家族 》 的
丰硕 的研 究 成果 ; 其次 , 随着 历 史 唯物 主 义 哲学 方 法 和
度的游移?其三 , 如果说《 手稿》 的主体 内容是 “ 国民经 济 学批判” , 那 么这一“ 批判” 与《 资本 论》 的“ 政 治经济学批
判” 之 间到底是怎样 的一种理论关 系?
如何理 解 “ 青年 马克 思” 的 唯物主 义
今天, 是 重读 《 1 8 4 年 经济 学哲 学 手稿》( 以下 简 称 《 手稿》 ) 的时候 了。这是 因为 : 首先 , 经过 多次 的论 战和 多年的探索 , 《 手稿 》 研 究 已经成 功摆脱 了“ 青 年 马克思 ” 问题 的纠缠 , 围绕 《 手稿 》自身 的文本 和逻辑 形成 了颇 为
的论 述 , 而 在 这 一 部 分 的 写 作 中又 为 什 么 发 生 了 理 论 态
问题的讨论 达 到 白热 化程 度 , 从 根 本 上说 , 这并 不 是 由
《 手稿》自身所达 到的思想 水平 所决 定 的, 而是 由西方 学
者在马克思主义话 语解 释权 问题上 同苏 东“ 正 统 马 克 思
实 的基 础。在 既有研究 的基 础上重读 《 手稿》 所需要解 决
的三个 问题 是 : 其一 , 如果 说“ 异化 劳动” 的理论基础 是费 尔 巴哈的人 本学 唯物 主义 , 那 么马 克思 到底 在何 种 意义 上将 “ 强调 自然” 和“ 强调 政治 ” 结合 起来 ?其 二 , 在论 述 “ 共 产主义” 的过程 中 , 马 克思何 以转 向对 黑格 尔辩证 法

产业经济学第九章 广告

产业经济学第九章  广告

第二节 广告与市场结构
集中度
市 场 结
产品差异化
进入壁垒
CR = ρ
A S
广告与集中度
(一)广告对集中度的影响
广告竞争提高了集中度的还是降低了集中度
CR = ρ
A S
相关系数 决定了集中度与广告强度的关系,而其本身的 决定了集中度与广告强度的关系, 高低,在相当程度上由各个行业市场的技术经济特征决定, 高低,在相当程度上由各个行业市场的技术经济特征决定,一 般而言,行业市场的有效生产的最低规模越大,其越高。 般而言,行业市场的有效生产的最低规模越大,其越高。 显然,在相同的广告强度下, 显然,在相同的广告强度下,工业品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一 般要高于消费品制造业,而在消费品行业中, 般要高于消费品制造业,而在消费品行业中,耐用消费品行业 的集中度又要高于非耐用消费品行业的集中度。 的集中度又要高于非耐用消费品行业的集中度。
广告与产品差别化
(一)产品差异对广告的影响
产品差异主要是通过影响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的 广告弹性来实现的。产品差异越大,产品的替代品就越少, 广告弹性来实现的。产品差异越大,产品的替代品就越少, 当产品价格变化时,其需求量变化也越小,因此产品的需 当产品价格变化时,其需求量变化也越小,因此产品的需 求价格弹性就越小,而随着广告强度的增加, 求价格弹性就越小,而随着广告强度的增加,消费者改变 消费计划的就越多,该产品的需求量也就增加得越多, 消费计划的就越多,该产品的需求量也就增加得越多,所 以产品的广告弹性就越大 反之,产品差异程度越小, 广告弹性就越大。 以产品的广告弹性就越大。反之,产品差异程度越小,产 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而广告弹性越小。 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而广告弹性越小。 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产品差异化成反比, 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产品差异化成反比,需求的广告 弹性与产品的差异化成正比。产品差异化越大, 弹性与产品的差异化成正比。产品差异化越大,广告强度 就越大;产品差异化越小,广告强度也越小。 就越大;产品差异化越小,广告强度也越小。

天下-生态学——广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刍议

天下-生态学——广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刍议
有人 类意义 。这并不 是要 马 克思 去包 打 天下 ,而 是要 展现 马克 思的思 想历 史性 地 居于 人类 生 活最 核心 的主题 之 中。
1g a Max m) oi l ri ,所 关注 的乃是 同一 类 朴 实 而恒 c s
久 的主题 。
如果 说人并 无抽 象 的静 止 的本质 ,而总 是 实 践 的历史 的实存 ,那 么 ,作 为人 本身 的 人 的本质
控 。在 这个 本原 的意 义 上 , “ 济 学 ” 确 实 应 理 经 解为 “ 家政 学 ” ③。 比之 于 家 政 学 ,经 济 学 的 讲 法 可能 太 现代 了④。
金 。本文曾在 中山大学 实践哲学研 究中心每 月的 “ 逸仙实践哲学研 习会” 上讲论 ,并蒙该 中心 同仁善意批评 。 作 者简介 :马天俊 ( 9 8 ) 16 一 ,男 ,哲学博 士,( 州 50 7 ) 中山大学马 克思主义哲 学与 中国现代 化研究所 暨 中山大学哲学 广 12 5
n mi s 至晚 近的 “ o c ) u 生态 学 马克 思 主义 ” ( c. E o
上 ,家政学或经济学 、城邦学或政治学、政治经
济学 ,以及 已经 社会科 学 化 的生 态学 ,可 以说 是 关 于 上述 同一 主题 的同一 门学 问在 历史 上 呈 现 的 不 同样式 。并非 为 了化简 学科 并 重建 学科 ,而为 了首 先拓展 视域 和加 深理 解 ,这 同一 门学 问不妨 凝炼为 “ 天下. 生态 学 ” ,在 与 马克 思相 关 的 意义 上 ,可 以理 解为 “ 广义 政 治经济 学批判 ” 。 本文努 力 追 寻 并 呈 现 贯 通 经 济 学 、政 治 学 、 生态 学 ,乃 至伦 理学 和社 会学 的观念 线 索 。这一 线索 也将 真 正 勘 定 马 克 思 “ 本 论 ” 系 的 诸 多 资 研究 的实 际地位 ,表 明马 克思 主 义思 接千 载 图开 万世 的人 类 性 意 义 。马 克 思 不仅 具 有 近 代 意 义 , 具有 现代 意义 ,而且 具有 古 代意 义 ,一 句话 ,具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中我国商业广告发展论文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中我国商业广告发展论文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中我国商业广告发展研究摘要:我国商业广告的发展迄今为止已有三十余年,30年来生活在变、时代在变,广告也在变。

在中国广告发展的每个阶段无不深受着相关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影响打上某上时代独有的政治、经济烙印。

让我们循着变化的脚步去找寻中国商业广告发展的历程。

关键词:商业广告政治经济中国电视已走过了50多个年头,在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一路摸索,历经洗礼。

已然从以前的少不更事蜕变成如今的成熟稳重。

作为电视的衍生物--商业广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愈来愈紧密。

在市场经济情境下,广告是电视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

电视则是可供商业广告选择的重要的投放形式。

本文试图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域剖析我国电视商业广告的发展历程。

传播政治经济学是传播学的重要研究学派之一,其学术发展与资本主义商业和国家的壮大推动核心国家权势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所造成的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不平等和帝国主义现象密切相关。

”传播政治经济学是分析媒介和传播系统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密切,亦即媒介与传媒系统及内容是如何强化挑战和影响现有的阶级与其他社会关系,并强调经济因素对政治和社会关系的关键作用,审视所有权,支持机制(广告)和政府政策对媒体行为与内容的效果,强调结构性因素在劳动过程对传播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

”[1] 也就是说,传播政治经济学是要关注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分析政治压力和限制与传播与文化的影响。

换言之,政治和经济压力是如何左右传播的与形式的。

二是研究传播产业化在信息化全球资本积累进程中的上升地位。

基于上述学术视界,我们可以把我国的商业电视广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1979年)无商业广告阶段从1958年9月2日北京电视台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电视打上了被打上了国家的印记。

这一时期主要是以政治因素制约为主导的时期,建立在社会主义体制背景下的中国电视,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其特殊的重要的地位--党和政府的喉舌和宣传工具。

媒介批判理论简介

媒介批判理论简介

媒介批判理论简介媒介批判理论是一种研究媒介对于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影响的理论。

它旨在审视媒介在形塑个人和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权力关系方面所起的作用。

媒介批判理论批评媒体的传播方式、内容和所有权结构,并提出了一系列反思和解决方案。

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塑造公众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影响政府决策,塑造群体认同和文化价值观。

媒介批判理论认为媒体不是中立的传播工具,而是充满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的权力机构。

媒体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往往有自己的利益和偏见,他们通过选择报道内容、呈现方式和偏向性评论来塑造公众观点。

媒介批判理论提供了过滤的概念,指出了相关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影响。

作者如亨特和麦卡鲁姆等人强调了媒介所有权和控制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少数人控制着大多数媒体,并通过选择性报道和信息过滤来影响公众对事实的认知。

这种信息过滤是有偏见的,有时候更倾向于服务于特定的利益。

媒介批判理论还探讨了媒体对于个人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媒体通过呈现一种特定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塑造了社会上的集体认同。

它们可以通过习俗、广告和娱乐内容来创造和强调特定群体的形象。

这些媒体创造的观念往往会影响个人和社会对于自身身份和价值观的认同。

为了对抗媒体的权力和偏见,媒介批判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反思和解决方案。

一种建议是培养媒体素养,使公众更加了解媒体行为和媒体对事件的呈现方式。

公众可以通过分析和评估媒体内容来辩别真相和偏见。

此外,一些学者还提出探索替代媒体模式和提倡媒体多样性的方法来促进公共的言论自由和意见多样性。

总之,媒介批判理论通过审视媒体的力量、影响和所有权结构,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媒体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它强调媒体的权力和偏见,并提出了一些对抗媒体偏见和促进公众媒体素养的解决方案。

媒介批判理论(Media Criticism Theory)是对媒体对社会、文化和政治方面影响的一种批判性理论。

它主要关注媒介的内容、传播方式、所有权结构和权力关系,提出了媒介对个人和社会认知、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塑造作用。

传播学概论简答题

传播学概论简答题

第一章——导论1.1动物之间有传播活动吗?这种传播活动和人类的传播活动有何区别?动物之间也有信息交流。

鸟鸣犬吠,群狼出没,蜜蜂、蚂蚁相呼自己的同伴共同劳作,都是借助信息的传播去维持生存和保护自己。

不过它们的信息传播都属于单纯的发射性的信息传递,而人类的传播是已经演进到更高阶段的有目的性的信息传递,也就更有研究的价值。

人类的传播具有社会性。

也就是说,人类能够运用描述或象征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的各种符号来沟通彼此的思想,调节各自象征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的各种符号来沟通彼此的思想,调节各自的行为,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去从事生产和其他社会活动。

1.2简述传播是信息共享的含义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是指人们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的认知的共同性。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传播表面看起来是共享一组信息符号,但事实上是共享了符号的意义。

同时,信息的共享和商品的交换有着本质不同,在商品交换中,当甲方把物品转移到乙方手中时,甲方便不再持有原有的物品。

但甲方和乙方共享信息时,甲方决不会由于传递信息而使自己失去信息,而且信息还可以辗转相传,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

1.3简述大众传播的特点1它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和传递信息。

2、大众传播锁传递的信息是公开的、面向社会的,受众则是大量的、匿名的、各不相干的。

3、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单向流动,受众是不知其名的,来自受众的信息反馈也是有限的、滞后的。

4、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大众传播的信息传递更为快捷与广泛。

5、大众传播的内容多半是由组织(传播机构)和职业传播者所发布的,而不是由个人发出的。

6、大众传播还具有强烈的选择性。

既包括传播机构对特定受众的选择,也包括受众对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和时间的选择。

1.4简述自我传播的特点自我传播,即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传递。

它集中反映了人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

自我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不同之处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是合为一体的,而且往往表现为矛盾的统一。

史上最全批判学派知识点笔记!从西马到法兰克福学派到文化研究和传播政治经济学再到媒介环境学派

史上最全批判学派知识点笔记!从西马到法兰克福学派到文化研究和传播政治经济学再到媒介环境学派

批判学派梗概: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学派(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批判:1.对奴役人、操纵人、控制人的现代传播的批判性揭露和分析;2.对商业化、实用化、经验化的传统理论的批判与扬弃。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背景1.20世纪初无产阶级革命在整个欧洲的失败2.一战中得到极致体现的欧洲文明危机理论特征理论出发点是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理论和异化劳动理论。

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相比,理论重心转到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诸如心理、社会、文化、艺术等精神领域,并将之视为一个总体,认为支撑现代社会的既非经济,也非政治,而是人类文化总体的辩证运动。

对马克思主义的扬弃1.把马克思主义仅仅看做一种哲学,轻视甚至反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

2.认为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恩格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非但没有贡献还有所歪曲;强调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特别是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3.突出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主义来源,希望通过重新确立黑格尔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地位来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

代表人物【卢卡奇】Ceorg Lukacs创始人;匈牙利人;西马圣经:1923《历史与阶级意识》总体性理论源流:总体性是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吸收的理论精华,卢卡奇试图恢复总体性在马克思思想中的核心位置。

理论含义:作为认识论原则,总体性是具体的总体性,它力求在最高的思维形式中再现事物的整体联系,同时又保留个体之特殊性的存在。

作为本体论原则,总体性是社会历史的总体性。

具体的总体性要求把社会当作一个有机的总体来把握。

物化(reification)理论源流:继承和发挥了马克思、黑格尔等人的“异化”理论,形成系统的物化理论。

吸取了黑格尔、韦伯、乔美尔等人的思想成分,植根于黑格尔哲学的传统,并与黑格尔的“异化”或“外化”的概念相联。

但是卢卡奇主要是从马克思《资本论》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来推断他的物化理论的。

批评性话语视角下的广告语篇分析

批评性话语视角下的广告语篇分析

批评性话语视角下的广告语篇分析1. 引言1.1 批评性话语视角下的广告语篇分析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广告语的潜在问题不容忽视。

一方面,广告语中常常存在刻板印象的表达,通过简单直接的语言和形象对消费者进行刻意引导,造成对某一类人群的歧视和偏见。

广告语还常常采用夸大和虚假宣传的手法,误导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效果产生错误认识,导致消费者在购买后感到失望和受骗。

对广告语进行批评性话语视角下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广告语中的欺骗性、虚假宣传、消费主义等问题展开探讨,可以促使广告行业更加注重伦理规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从而建立更加健康和持久的广告营销环境。

消费者也应当更加警惕广告语中的问题,保持理性消费观念,不被虚假广告误导,为自己的权益着想。

2. 正文2.1 广告语的潜在问题分析广告语的潜在问题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虚假宣传。

许多广告语往往夸大其产品或服务的效果,有时甚至进行明显的虚假宣传。

消费者往往被这些夸大的内容所吸引,但最终可能发现产品并不符合广告中所描述的效果。

这种虚假宣传不仅是对消费者的欺骗,也影响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其次是刻板印象批评。

有些广告语可能会运用刻板印象来吸引消费者,比如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

这种广告语不仅容易引起社会的争议,也有可能给广告主带来法律问题。

消费者在接受广告信息时,应理性分析,避免受到这些刻板印象的影响。

第三是欺骗性分析。

某些广告语可能会使用欺骗性手段来引诱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比如隐藏真实价格、虚构用户评价等。

消费者需要保持警惕,要学会辨别广告语中的欺骗性信息,避免因为被欺骗而做出错误的购买决定。

广告语中的潜在问题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刻板印象和欺骗性三个方面。

消费者在接受广告信息时,应保持理性,多加思考,不轻信广告语中的虚假信息,避免因此而受到损失。

广告主也应该注意广告语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避免违法广告的出现,提升整个广告市场的诚信水平。

2.2 广告语中的刻板印象批评广告语中的刻板印象批评通常指的是广告中对某些群体或特定人群进行片面、偏见和刻板化描绘,从而加强对其的认知偏见和歧视性看法。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空间思想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空间思想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空间思想标签:现实的个人;时间消灭空间;资本关系;空间解放《大纲》从总体性视野出发,阐明“现实的个人”不仅是社会性、历史性的存在,而且是空间性的存在。

人的发展的三大社会历史形态就是不断打破空间界限,由“地域性的存在”向“世界历史性存在”转变的空间化过程。

这种空间性变迁背后闪烁的是资本的魅影。

马克思用“时间消灭空间”等经典命题对资本关系展开了空间批判,并且在资本的“创造性破坏”逻辑以及“流动性”与“自我固定化”的空间性矛盾中,看到了解放的希望。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空间”被更多地赋予了自主性力量,如何正确地处理好时间与空间、生产辩证法与空间辩证法、历史解放与空间解放之间的关系,如何建构一种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空间理论,对于回应西方激进左翼的理论诉求、诠释当下资本主义的生存境遇和增强马克思主义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继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资本主义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因其突出的全球空间效应而异常复杂。

虽然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但其导致的公共福利支出的消减和财政紧缩,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新一波工人阶级斗争和反抗运动。

这种后危机时代阶级对抗的政治经济形势全面激活了马克思主义传统及其理论研究。

学者们纷纷从《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为《大纲》)等经典文本出发,来理解、诠释当下生存与发展的境遇。

《大纲》是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研究经济学的重要手稿,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以往理论界对它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和哲学层面,这当然是无可置疑的。

但事实上,《大纲》涉及了超越经济学视界的历史学、社会学和空间政治学等众多宝贵的思想资源。

近年来,左翼思想家大卫·哈维(David Harvey)与艾伦.M.伍德(Ellen M. Wood)在帝国分析的模式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中哈维在《新帝国主义》中预设的那种权力的“领土逻辑”与“资本逻辑”并重的全球资本主义,其理论资源主要依赖的就是马克思在《大纲》中所阐述的全球市场体系及其殖民危机问题。

政治经济学批判功能的当代价值

政治经济学批判功能的当代价值

政治经济学批判功能的当代价值北京大学哲学系丰子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合理发挥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功能,进而引导经济学研究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是理论工作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客观上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本立场和方法。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独特功能批判,按照哲学的理解,并不是徒然的否定和外在的颠覆,而是以理性的方式所实现的对既有理论和现实的反省,通常是以辨析、追问、审视、省察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批判”旨在通过揭露和分析矛盾以寻求问题的更好解决,因而是理论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动力。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的各种理论是和批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尤其在政治经济学中更是如此,以致政治经济学批判也就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代名词。

马克思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解剖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借助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弄清了资本主义社会“机体”的内在联系,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从而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具体道路,由此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因此,列宁认为,政治经济学“使马克思的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①恩格斯也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②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之所以在其理论研究和理论创立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就在于这样的批判有着独特的功能。

其功能是多方面的,而最突出的是“反思”的功能和“穿透”的功能。

“反思”与批判是内在相通的,反思就意味着批判性的考察。

凡是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看作事实存在的地方,马克思都通过批判性的反思看到问题的存在。

这样的反思在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中主要体现为前提的反思与方法的反思。

就前提的批判反思来看,对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看作是不言自明的事实和立论根据,马克思都给予严格的追问。

例如,古典经济学在研究问题时是从商品、交换、价值这些最基本的经济现象出发的,但是它并没有正确地说明这些现象,而是把这些现象看作是人类社会固有的,并且是由人的交换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消费异化现象分析——以“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为例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消费异化现象分析——以“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为例
当今 社会 ,生活节 奏 快 ,社 会 压力 大 ,出现 了 无数 的 “车 奴 ”“房 奴 ”,人 们 生活 压力 大 。“光 棍 节 ” 即 “双十 一 ”购物 狂欢 节借 助 于 网络 的便 捷 性 、广 泛性 成 为广大 网友关注 的节 日。人 们通 过 “光 棍 节 ” 进行 自我 调侃 ,缓解现 实 生活 中 的压力 。从 对单 身 的 自嘲 到亿万 人 的狂欢 ,“光棍 节 ”的影 响力 与 日俱 增 ,成 为 了一种 个性 文化 。网络 商家抓 住 “光 棍 节 ” 的商机 ,将 它 与 网络 购 物结 合起 来 ,进 行大 力宣 传 、 营销 ,并推 出各 种优 惠活 动 。人们 不顾 自己 的实 际 需 要 ,在琳 琅满 目的商 品 中疯 狂购 物 , 以此 宣 泄 自 己的压 力 。“光 棍节 ”将人 们从 日常 生 活带入 一 个特 殊 的时 间和 空 间,形 成 了一种 另类 的 交往模 式 。在 这个 时 空 中,购物 不 再是一 种 自娱 自乐 的孤 立行 为 , 而 是与 他人沟 通 的一 种方 式 。它将 不 同地域 的 人集 中在 同时 间的活 动 中 ,让 人们 找 到组 织 ,找到 归属 感 。
另外许多赊购服务的推出也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制造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于2015年推出了蚂蚁花呗这是一项这月买下月还的赊购服务用户在购物时可以使用蚂蚁花呗预先付款于确认收货后的下个月10号还款即可这容易使得用户购物时超出实际购买力过度消费
2 01 8年第 1期 总第 1 70期
福 州 党 校 学 报
收稿 日期 :2 O1 7-12—12 作者简介 :周琪 (1994-),女,湖南娄底人 ,厦 门大学马克思主 义学院 2 O1 6级硕 士研 究生,主要从 事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读后心得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读后心得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读后心得看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于文章中,马克思直面地认识到生产,消费,分配,交换这之间的关系。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从建立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体系的角度,着重论述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并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这四种关系是必然联系在一起的,我很赞同他这个观点。

从古至今,在生产的同时必定要消费,就好像农业,种子的钱不要买么,化肥不要钱么,收割不要劳动力么,这些都要成本。

在消费的时候也就促成了生产,他这里的分配如同现在一样,有所不同的是当今已经把生产和消费联系在了一起。

每个人都有其需要就产生了互相之间的交换。

其实现在的经济学就是把这四种关系统一到了一起,大家只是看到了经济学上的那些数据,而在这些数据的背后不都是这些小小的细节吗?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就是各取所需。

所以说马克思对经济学的本质理解得很透彻,可能他不会是个经济家,但是他一定是个经济学家。

他能很好的在政治经济学上看清前面的道路。

拿《资本论》与之做一下比较:马克思的《资本论》,全面的阐述了资本主义的出现、发展、衰落和必然走向灭亡的整个过程,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即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第一次做了说明,阐述了在认识过程中,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相互关系的重要方法论问题。

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

二者必须用抽象来代替。

”抽象的方法,就是以抽象的思维为特征的、辩证的逻辑方法。

通过大量的经验材料的研究和概括,形成各种科学的概念和范畴,并根据它们在发展中表现出来的连贯性,将它们逻辑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具体的理性的东西,这是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马克思说:“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去解释。

批评性话语视域下商业广告语解读

批评性话语视域下商业广告语解读

批评性话语视域下商业广告语解读
随着商业广告的日益增多,它们变得越来越诱人,以至于有时候我们忘记了它们的真实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审视商业广告语言的批判性话语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它们的真实意图。

首先,商业广告语言通常用大胆的描述来极力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它们可能会描述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如何可怕,或者如何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

但通常它们会夸大事实,以达到商业目的。

批判性话语视角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仔细检查这些广告宣传的真实性,而不是把它们当作真理。

其次,商业广告语言通常会营造一种无限的想象空间,以吸引消费者的兴趣。

他们会使用各种东西来说服消费者购买他们的产品或服务,比如折扣,促销,礼品等。

但他们很少提及这种情况下他们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成本,或者消费者可能面临的风险。

批判性话语视角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仔细检查商业广告中隐含的真实成本,避免被它们骗取。

最后,商业广告语言通常会忽视一些消费者可能会遭受的负面影响。

一些商家可能会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描述得如此棒,以至于它们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

批判性话语视角告诉我们,我们应该谨慎考虑商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可能后果,以免遭受一些负面影响。

总之,通过批判性话语视角审视商业广告语言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它们的真实意图,并有效地识别其中的夸张和虚假信息。

此外,它还有助于我们在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时考虑到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广告批判及其欣赏

广告批判及其欣赏

广告批判及其欣赏广告批判是对广告行为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的思想工作。

广告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吸引顾客的注意,促使他们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广告已经演变成一种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机制,对消费者的思维与行为方式进行塑造和操纵。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广告的一些批判性问题。

首先,广告经常使用夸大和虚构的手法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这可能包括对产品的过度赞美,以及通过美化产品或把产品与潮流时尚联系起来来引诱顾客购买。

这种过度夸张和虚构的手法会误导消费者,导致他们在购买决策中做出错误的选择。

其次,广告经常通过创造一种需要和满足的假象来操纵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不断地灌输人们“你需要这个产品来变得更好、更美丽、更成功”等信息,广告给消费者制造了一种错觉,即只有购买这个产品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和追求。

这种虚构的需求会让人们盲目购买一些他们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东西,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另外,广告还经常使用性别歧视和歧视人群的手法来吸引注意力。

许多广告以贬低和歧视女性的方式来展示产品,强调女性的性感和物化,从而剥夺她们的权利和尊严。

此外,还有一些广告对某些特定群体进行种族歧视、性取向歧视等,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偏见。

然而,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广告的价值和作用。

作为一种市场传播和推销的手段,广告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

它可以帮助企业推销产品和服务,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利润。

此外,一些优秀的广告也可以通过创意和艺术性来触动人们的情感和思考。

这些广告能够以简洁、有力的方式传达产品的核心价值和品牌形象,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一些公益广告通过感人的故事和形象来宣传社会问题,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因此,广告批判既要批判广告中存在的问题和消极影响,也要欣赏广告的创意和艺术性。

我们需要明确认识到广告的目的和手法,保持理性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从而不被广告误导和操纵。

批判性理论视角下的社会不平等与经济发展

批判性理论视角下的社会不平等与经济发展

批判性理论视角下的社会不平等与经济发展社会不平等与经济发展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热门话题。

批判性理论视角可以提供一种全面深入的分析,揭示社会不平等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并探讨解决不平等问题的途径。

首先,批判性理论视角注重揭示社会中存在的权力结构和阶级差异。

根据这一视角,社会不平等并非自然而然的产物,而是来自于经济和政治系统中的不公正和不平等。

经济发展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这些不平等因素的影响。

一些小规模的研究表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不平等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在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财富和收入的分配往往不均衡,这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经济增长的阻碍。

批判性理论视角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这种不平等现象的根源和影响,从而为实现更公平的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批判性理论视角关注社会不平等在不同阶级和群体之间所产生的后果。

不平等不仅影响经济领域,也影响社会和政治领域。

例如,相对较低的收入和受教育水平可能导致健康状况的不平等,进一步增加了社会的不公正。

批判性理论视角明确指出,社会的不平等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全方位的社会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需要综合性的政策和制度改革,以促进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公正发展。

第三,批判性理论视角提出了一些解决不平等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尽管具体的解决方法因地区和国家而异,但这一理论视角指出,实现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需要改变现有的经济和社会结构。

一种方法是通过增加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

政府应当通过税收和福利制度来调整财富和收入的分配,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平等地分享社会的资源。

另外,加强教育和培训机会,提高人民的技能水平和竞争力,也是减少不平等的关键因素之一。

此外,批判性理论视角还强调了社会组织和运动的重要性,这些组织和运动可以通过抗议和倡导,推动不平等问题的公众意识和政策变革。

总的来说,批判性理论视角为我们理解社会不平等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浅论广告传播与意识形态

浅论广告传播与意识形态

浅论广告传播与意识形态话题:励志成长文化建设文化研究意识形态【文章摘要】在大量商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意义的消费”逐渐成为主流,消费者正前所未有地暴露在一个由广告编织出来的意识形态的世界里。

广告染指意识形态只是一种手段,它并不负有文化建设的责任。

广告意识形态化日益明显和流行,其宏观上必定对社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

如果积极地看待意识形态化这一倾向,意识形态策略可以说能够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与消费者沟通的方式。

【关键词】广告;意识形态;批判;策略提起广告与意识形态,有两种普遍的观点。

首先,对于大众来说,意识形态仿佛是只与政治相关的一个概念,与商业广告应该没什么瓜葛。

而第二种观点主要是存在于广告批判研究领域中,大多数研究都以批判揭露的态度来分析广告中的意识形态以及其造成的种种负面影响。

那么广告传播与意识形态到底有什么样的相互影响?1 当代广告的意识形态化理查德·奥曼认为“也许所有的广告都包括或意味着某种意识形态。

它们试图让观众做或者相信符合广告商利益的一些事情”。

朱迪斯·威廉森在《广告解码》中认为,广告再现了我们与生存的真实环境和真实条件之间的假想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广告是意识形态的。

阿尔都塞将意识形态定义为“个人同他所存在于其中的现实环境的想象性关系的再现”。

以此来认识广告意识形态不无道理,因为看似虚拟的广告世界中充斥着“与现实世界的想象性关系”,并且在此基础上,广告意识形态更有其独特性。

依据菲利普·科特勒的观点,在商品大量丰富和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已经跨越了质和量的消费阶段,而进入了感性消费阶段。

虽然广告仍以促进销售为终极目的,但是这似乎已非仅仅商品或服务利益的提出所力所能及的了。

当代形形色色的广告不断地传播着某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生活哲学和意识形态,企图以此为潜移默化的手段,从更深的层次上达到影响消费者的效果。

而且,如今形形色色的媒体对人们的影响如此深入和广泛,这使得依附媒体为载体的广告变得无孔不入。

媒介与社会:批判的视角

媒介与社会:批判的视角

《媒体与社会批判的视角》的读书笔记第1 页总共8 页所读书目:《媒体与社会批判的视角》 Media and Society Critical Perspectives (英)格雷姆伯顿/著史安斌/主译读书笔记这本书,主要从媒体机构、文本、和受众这三个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批判学派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对媒体与社会的关系进行阐述。

与此同时,作者还对“意识形态” 、“话语” 、“霸权” 、“神话”和“类型”等概念做了深入的阐述。

本书的整体的逻辑框架和思路是:第一部分:1. 媒体机构:理解媒体的重要领域及其含义2. 媒体文本:特征和解构3. 受众与影响:探索“受众”的定义及其与文本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4. 媒体与暴力:质疑暴力和有关媒体影响测量的一些问题5. 女性杂志:性别化空间的建构与有关罪感和快感的问题6. 流行音乐:对“流行性” 、“控制” 、“全球性”的质疑7. 走进电影:消失的英国电影产业.观众.凝视.意义8. 媒体与新技术:技术对媒体及其消费的影响和含义9. 广告:它与媒体/受众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10. 电视肥皂剧:有关它的本质及其对电视剧的影响和性别化受众的问题11. 体育与媒体再现:媒体如何建构体育的意义以及体育与意识形态、种族和性别之间的关系从这个框架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本书作者的写作思路是:首先,对媒体机构、媒体文本和受众这三个基础的概念,进行深入的阐述。

把这三个概念阐述清楚之后,对实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下面我逐一对各章进行分析,并且摘录作者的一些精辟的话语,在最后是本书的一些名词解释和概念。

1.媒体机构:理解媒体的重要领域及其含义在阐述媒体机构之前,我们一定要弄清楚什么是媒体?很多人给出了媒体的定义:媒体就是各种媒体文本的总和。

从这个媒体的定义,我们衍生出媒体机构的概念。

媒体机构是:文本的制作者,提供者和制作文本的环境。

而本书,是从批判学派的视角出发,当然也沿袭了批判学派的特点,讲究在整体上和宏观上,进行思辨。

如何通过批判思维评估广告宣传和品牌营销

如何通过批判思维评估广告宣传和品牌营销

如何通过批判思维评估广告宣传和品牌营销
引言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品牌营销和广告宣传无处不在。

然而,消费者需要具
备批判思维来识别真假广告,评估品牌营销。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批判思维来评估广告宣传和品牌营销。

正文
1. 辨别广告中的逻辑漏洞
•注意广告中的逻辑连贯性,是否有矛盾之处;
•查找广告是否为逻辑陷阱,诱使消费者做出错误决策。

2. 分析广告中的事实与数据支持
•检验广告中的数据来源和真实性;
•了解广告中的事实是否被曲解或夸大。

3. 观察广告中的感情诉求
•分析广告是否获得了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评估广告是否在感情诉求上进行了滥用或操纵。

4. 了解广告的目的和受众
•思考广告的目的是什么,是否为了提高品牌认知,销售产品还是其他目的;
•分析广告的目标受众,是否与自身价值观相符合。

5. 推敲品牌营销背后的意图
•研究品牌营销是否与品牌理念一致;
•分析品牌营销的长期影响与可持续性。

结论
通过批判思维评估广告宣传和品牌营销,可以帮助消费者避免被误导,保护自
身权益。

消费者需要关注广告背后的逻辑和数据,辨别真假,审慎选择购买。

同时,品牌企业也要注重诚信经营,确保品牌营销符合伦理标准,以赢得消费者信任。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广告宣传和品牌营销背后的要点,提升消费
者和企业双方的觉悟和责任意识。

以上是文章内容,如果需要对内容进行调整或修改,请根据Markdown格式进行编辑。

对价值概念的几点认识

对价值概念的几点认识

对价值概念的几点认识
赵雪红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价值概念是科学价值观形成的核心.区分经济学意义的价值与哲学意义的价值、强调价值观念的具体化,重视正价值、负价值、伪价值几种价值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丰富价值概念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赵雪红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部,陕西渭南 7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哲学视角下马克思经济学价值概念与一般价值概念的内在统一性
2.现实的实然关系: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的价值概念——对现代西方价值哲学的价值概念的一种矫正
3."一般价值"是马克思否定的概念--评晏智杰教授的新价值概念
4.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与哲学的价值概念
5.卡尔·马克思和亚当·斯密的价值概念比较——解读马克思价值概念的多重形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告学概论课程思政探索与思考

广告学概论课程思政探索与思考

[收稿时间]2020-11-16[基金项目]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20JY045);天津中医药大学2021年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21XLYX-5)。

[作者简介]张天懿(1977—),女,河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

2022年7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结合课程讲授实践,文章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广告学概论》的课程体系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广告学、广告的功能与价值、广告与品牌传播及广告策略、广告调查与效果评估、广告创意与媒介、广告业发展与管理,每个部分分别从视野性、顶层性、导向性、时效性和深入性五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的分析和教学设计探讨,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关键词]课程思政;广告学概论;导向性;时效性[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2)07-0024-032018年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广告学概论》之后,笔者对营销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思政有了一些思考。

第一,要结合这一版教材《广告学概论》的视野性和顶层性,践行“内容未讲,观念先行”,即介绍概念前先阐述如何在不同历史阶段看待它。

如广告策略从广告策略观的演进开始,讲授广告媒介先介绍广告媒介的历史等这些宏观性强的内容,尤其对广告活动各个环节在不同时期的观念进行梳理,在讲授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广告业的历史发展观、社会价值观,这对学生更加宏观地了解广告行业具有指导性意义。

第二,课程思政导向性要强。

“导向”是目前舆论舆情文化产业的一个专业词,广告学概论涉及意识形态肯定要讲导向。

授课过程中应多强调广告与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尤其对新时代文化环境下广告业的发展、作用、存在价值进行详细的阐述。

第三,课程思政要体现时效性。

2018年4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广告学概论》更新了很多知识和案例,涉及很多近年来广告业界和学界新兴的概念,如原生广告、病毒广告、广告植入、程序化购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第7期兰州学刊N o.72007总第166期L an zhou xue kan G ene ra.l N o.166 #文化#传媒研究#批判政治经济学视域中的广告浅析张殿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200433)[摘要]广告以及与此相关的生产活动被一种更宏观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控制着,政治经济学分析是广告传播研究重要的理论取向。

这种理论取向遵循的并非是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而是批判的政治经济学。

以批判的政治经济学对广告传播进行分析,更注重整体的、历史的维度,更关注广告传播中存在的公平、正义等道德问题。

广告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的对象是权力关系制约下的广告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与消费。

因此,该研究也必然延伸到广告传播的政治经济构成与媒介内容、公共话语和个人意识的相互关系上来。

[关键词]生产;消费;批判政治经济学;广告[中图分类号]G05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5-3492(2007)07-0157-02作者简介:张殿元,新闻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0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广告批判研究和报业体制创新。

当今社会存在着两种最普遍的社会生产,一是物质商品的生产;一是文化符号的生产。

这两种生产都与广告密切相关,在广告这个庞大的文化产业的运作下,物质与文化、商品与符号之间相互重叠、界线模糊、难辨彼此。

而广告以及与此相关的生产活动却被一种更宏观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控制着,正如博德里拉尔德所说,/今天生产和交换的任何东西(物品、劳务、肉体、性、文化、知识等等),都不再像符号一样是严格地可译读的,也不像商品一样是严格地可衡量的;每一样东西都从属于总的政治经济学的范畴,其决定性因素既不是商品,当然也不是文化。

0[1]一广告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是指以政治经济学这种社会分析方法对广告传播现象进行批判性的研究。

对研究而言,政治经济学既是一种方法论,又是一种认识论。

要明确广告传播的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认识的内涵,首先要清楚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我们这里对这一概念的解读并非要给它一个清晰的定义,而是要了解它所涉及的问题。

正如雷蒙德#威廉斯所言, /当我们猛然觉察出绝大多数的基本概念)))并非概念,而是问题,不是分析上的问题,而是迄今还未解决的历史变迁时,我们就不用再理会这些概念的冠冕堂皇的召唤,也不必理睬它们的铿锵作响。

只要能做到,我们只需复原这些概念形式的实质内涵。

0[2]迄今为止,由亚当#斯密及其追随者们建立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已演变成两大分支,一支为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强调个人为分析的基本单元,市场机能是其主要的结构,个人依照理性在市场中表达其欲望和需求。

该学派推崇客观性,主张将事实和价值分割开来,在经验调查的基础上,用数学语言概念化地描述市场行为,是/追求确定胜过追求智慧0的经验学派,该学派简称经济学。

作为正统学派,它已经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取得了统治地位;另一个分支是批判的政治经济学,它反对这种将预测和控制作为科学的要点。

与重视客观性的实证主义的信仰体系不同,主张保留古典学派对历史、社会整体性、道德哲学和实践的关注传统,用现实主义的(由感性的观察和解释性的实践共同构成)、兼容并蓄的、批判的认识论对奉功利主义原则和实证方法为圭臬的新古典主义取向的正统学派进行广泛的批判。

我们这里对广告传播的社会分析所采用的就是这种批判的政治经济学取向。

该学派的构成十分复杂,包含了保守派、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环境保护主义等诸多个性鲜明的不同学派,我们在借用这一分析方法时,并不单指某个具体的学派,而是这些学派从不同角度所表现出来的与主流经济学一脉相承的广告实证研究的批判精神。

二政治经济学分析是广告传播研究重要的理论取向。

这种理论取向遵循的并非是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而是批判的政治经济学。

与前者相比,后者虽然不否认市场交换的意义,但已将注意力从交换领域转向资本和生产组织,认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选择是在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更宽广的结构中做出的。

所以,以批判的政治经济学对广告传播进行分析,更注重整体的、历史的维度,更关注广告传播中存在的公平、正义等道德问题。

首先,营销建构了需求。

在经济学看来,社会只是个体的总和,而人类个体的行为都是理性的,信息的自由流动能够让消费者在市场中表达自己的需求。

也就是说,在经济学家眼中,人类的欲望不过是理性的选择。

事实上,经济学低估了营销构建需求的能力和人类欲望的复杂性,正是生产、营销和欲望之间的复杂关系决定了信息只能在特定的结构中按特定的方向流动。

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凡勃伦在他的著作5有闲阶级论6中就认为,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因素既不是理性,也不是常识,而是意识深处的非理性因素。

具体表现为/炫耀性消费0,消费成了地位的象征,人们以此互相攀比。

新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加尔布雷斯在他的5富裕的社会6一书中研究了广告业对社会的需求构建产生的影响。

我们就是要沿着这种批判的政治经济学派的研究思路着力考察广告传播对人类需求结构形成所起的作用,洞悉消费者/理性的非理性需求0的秘密。

随着现代传播媒介的普及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而这种变化与广告等营销活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当然,我们的研究并非出于实用主义的考虑,而是旨在对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的解释,这种解释是批判性的,是对主流经济学在该领域研究的一种补正。

其次,社会关系支撑了市场活动。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纯而又纯的市场,任何的市场活动都是建立在阶级、种族、性别及其他形式的社会分工构成的社会关系基础上。

正是由这些社会关系构成的社会系统把需求组织成有利于市场运作的/需要0形式。

而主流经济学主张超越这些社会关系,将市场从这些社会关系中剥离出来,认为市场理性可以解释社会一切事物,市场的成功就意味着社会的成功,由此导致的阶级、种族和性别的分化或社会生活的普遍商品化并非市场之过,而是反映了现实的局限,更需要市场机制加以矫正。

批判的政治经济学则主张为经济塑造行为和引领方向的并不是价格体系,而是由社会关系构成的更为广阔的价值和权力体系,这才是经济体系得以生长的土壤。

广告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是遵循这一研究思路,将广告传播置于阶级、种族、性别等社会关系之中,考察它们与广告传播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关注广告传播对这些社会关系的建构和影响。

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对广告传播进行技术层面的事实判断,还要对广告传播进行形而上的价值判断。

最后,组织结构控制了经济过程。

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批判的政治经济学认为控制生产、分配及交换的主要力量是经济的组织结构,而不是市场。

组织结构的分析包括制度史、对技术的评估、社会习俗以及法律和文化对社会结构的影响等各个方面。

批判的政治经济学派要求建立明确的历史观和整体观。

如对待世界经济,该学派就认为,历史就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而世界经济由国际阶级体系、核心-边缘等级制度、跨国体系和全球市场共同构成。

同样,在广告传播的批判政治经济学取向的研究中,我们也将从组织结构的角度对广告传播影响机制的法律制度和技术因素进行分析,对广告传播产业结构的变迁作历史性的考察,关注作为文化再现的广告传播活动对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对国际广告传播将本着系统论和整体观的认知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国际广告所促成的世界消费主义文化背后的意识形态内涵,以及由此导致的世界各国发展的利益失衡。

三从广告的视角来考察当今的消费社会,能够发现被物质表象所掩盖的经济活动的实质。

在广告的作用下,整个经济日益虚拟化,商品由身体可感的物质变成了需要精神体验的符号,消费者的价值判断标准也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变为商品的形象价值,商品交换变成了一种象征交换。

作为一种符号化存在,商品不再是满足某种实用需要的工具,而成了人们欲望的对象。

在戈达尔眼里,/广告并不是一套金钱的关系,而是需求、需要和欲望的一种特殊结构。

在这一结构里,主体的存在本体被彻底清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景像,主体总是从观看的位置或角度被集中到一系列景像上面。

0[3]广告传播可以看成是文化活动,是由一系列可解释的符号构成的相互交织的系统,生产出同样需要解释的有意义的对象和表达方式。

这种解释不能局限在广告的世界里,事实上也不存在着一个单纯的广告世界,广告传播的文化活动总是处在一个以一定的方式构成的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正是借助于这一背景,广告传播产品被生产、传输和接受着。

所以,广告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广告的符号形式,而且包括这些符号形式与历史上具体的、社会规定的背景及过程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指广告与政治、经济等权力结构的互动。

社会政治、经济权力结构及受其制约的资源分配决定了广告工业的组织与职业架构,进而影响了意识形态内容的生产。

广告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的对象是权力关系制约下的广告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与消费。

非政治经济学研究虽然也关注符号、观念、知识和文化,但却很少考虑它们的资源分配和组织生产的问题。

而政治经济学研究则将生产的经济逻辑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认为广告产品的生产虽然不能决定但至少对广告表现和广告产品的消费产生了限定性的影响。

同样,非政治经济学研究也关注权力关系,但往往局限于某种狭隘的行为视野。

而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更看重这些微观的语境背后的经济原动力和更为宽泛的社会结构,认为来自各个层面上的不对称的权力结构关系才是影响广告运作的根本力量。

因此,广告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控制形式的转换也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的重要对象。

此外,研究中的权力还包括广告本身。

广告的经济运作过程受到控制权体系的制约,同时,广告作为一种权力化存在也对相关的文化产业形成了制约。

批判的政治经济学/恰恰是重视公共交流的符号和经济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企图表明,为文化生产筹措资金和组织文化生产的各种不同方式,对于公共领域的话语和表现的范围,对于接近它们的受众,具有有踪可循的重要性。

0[4]广告的这种权力一方面体现在广告公司是消费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另一方面体现在广告客户为传媒提供了主要的经济来源。

所以,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和对传媒的控制也是广告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的对象。

所有权和控制权左右了广告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并通过广告支配了传播媒介。

无论是广告还是受其影响的其他媒介产品,其特殊本质决定了这一过程必然导致意义的生产和意识形态效果的出现。

广告传播带来的消费至上观是商业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这与社会的主流阶层的思想不无相关,两者之间的关系值得研究。

广告及大众媒介/机构确实在使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合法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它们同(下转第138页)赏,都表明是中央反藩镇斗争的一次失败。

可是刘诗却把它写成/昨闻凯歌旋,饮至酒如淮0,明明是劳师无功,空敝国赋,可庆功宴上竟/有酒如淮,有肉如坻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