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散文教学中如何教出美感
散文的美学意境感受文字中的审美情趣
散文的美学意境感受文字中的审美情趣散文,作为一种以散发个人情感、独特意境为主的文学形式,在文字中蕴含着独特魅力和审美情趣。
散文以其独到的观点、悠远的意境,让读者在欣赏阅读过程中得到一种审美的享受。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散文的美学意境以及文字中的审美情趣。
一、独特观点的表达散文通过作者个人独特的观察力和思考,将对于事物的独立见解与表达融入到文字之中。
这种观点的传达方式无法用其他文学形式来取代,正是散文的独特性。
而这种个人观点的表达,同样能带给读者一种审美情趣的享受。
比如,在散文《一夜之间》中,作者通过对宵禁后城市的描写,传达了社会变革对个人和城市的影响,唤起了读者对于时代变迁的感慨与思考。
二、意境的刻画与表现散文本身的特点就是强调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所以意境的刻画与表现是散文中一项重要的审美因素。
通过对细节的刻画、语言的融合,在给读者呈现一个鲜明生动的意境的同时,也唤起了读者的共鸣与美感。
比如,在散文《小桥流水人家》中,作者通过描写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场景,勾勒出一幅宁静、和谐的山乡意境,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质朴生活中的美妙。
三、语言的韵律与美感散文中的语言需要有一种韵律,能够带给读者一种美感的享受。
有时候,这种美感来源于汉字的优美曲线和发音的美妙音节,有时候,语言之美则是通过句子的节奏与韵律,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和谐和流动的美感。
因此,散文中的语言表达需要经过精心的选择与使用,以达到流畅、优美、生动的效果。
比如,在散文《春意盎然》中,作者运用了律动的句子结构和富有韵律的文字表达,使整篇文章浑然一体,节奏流畅,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愉悦的审美享受。
四、思想情感的抒发散文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思想观点来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感。
这种情感的抒发并非像诗歌那样借助押韵和格律来表达,而是以平淡真实的文字,将情感直接而真诚地流露出来。
这种情感的抒发,正是散文与其他文学形式的一个重大区别,它能让读者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心灵共鸣。
如何在散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如何在散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广西南丹县里湖中学苏元华笔者舌耕多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散文教学部分,怎样实施审美教育,在此略谈几点见解,求教于同行。
一、引导学生发现美引导学生发现美,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文章的线索。
一篇短小的散文,可以写上下千年事,相隔万里,但这些事情都有一个统一的主题,部分与部分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始终贯穿着一条线索,反映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
因此在学习时应该指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想线索,以引导学生发现美。
引导学生发现美,还要创设情景,即渲染课堂气氛,创造一定的审美情景。
让学生置身在特定的情景中,似以见其物,辨其形,嗅其味,闻其声,变作品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让学生“触景生情”。
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冯君莉),清海湖的醉人之美,就如同梦境般奇妙。
文题用“梦幻般”来形容青海湖,虽虚犹实,使学生感受到青海湖诱人的魅力。
直接用赞美的语言描写,如:“那湖水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使学生处身其中。
又如《荷塘月色》(朱自清),先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花”等古诗开启学生的心扉,让他们一唱三叹,心往神驰地进入一个荷叶亭亭,荷花艳艳,荷香袅袅的境界,为在课文中发现美作了铺垫。
引导学生依次找出了荷塘月色的景物:月光淡淡,似“笼着轻纱的梦”;荷叶田田,似裙裾飘展;荷花朵朵,那绽开的如明星闪烁,那含苞的似少女羞涩;荷香缕缕,若断若续,仿佛歌声飘远;微风吹叶,犹如闪电传递过去;流水脉脉,好象情意缠绵,更见风致盎然。
让学生置身在荷塘的景色之中,从视觉、嗅觉、听觉等方面去发现它柔美何在,象这样把学生带到一定的情境中,让他们自己去品味,消化。
经过一番耳濡目染之后,无论从哪方面讲,他们的收益都是比较大的。
二、启发学生欣赏美好的散文如诗一样,且有优秀、深邃的意境。
因此在学散文时,要注意启发学生发挥形象思维和再创造能力,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再现文章中所描述的场景和人物的音容笑貌,领悟散文的意境。
散文中的美学 课堂上的美育
散文中的美学课堂上的美育
首先,散文的美学表现在其语言的运用上。
散文往往以自然、质朴的语言形式来传达
其情感和思想,从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刻的美感。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运用了
生动形象的比喻,将主人公与医生之间的矛盾冲突生动地表现出来,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独
特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结构上,散文的语言表达也常常呈现出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例如在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作者运用押韵和平仄调节语调,使得整篇散文更加优美
动听。
其次,散文的美学还表现在其情感传递上。
散文以情感为核心,通常能够引人入胜地
描绘出关于生活、自然、人性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并通过情绪的转化和升华来达到美学
的效果。
例如,在舒婷的《荷塘月色》中,作者通过描绘荷塘的美景和自然的变幻,既表
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传递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情感和美
学紧密结合,共同塑造了散文的魅力。
最后,散文也通过其文体特点来传递美学价值。
散文通常不受传统文体规范的限制,
更能够灵活地运用多种叙事手法和文体风格,从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美学形式。
例如,在
钱钟书的《围城》中,散文运用了轻松幽默的口吻和独特的叙事方式,既娓娓道来了人物
心理的变化,又呈现出一种生活的真实与韵味,使得散文更加具有魅力和深度。
散文如何培养审美情趣
散文如何培养审美情趣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渴望能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份能够感受美的心灵。
而散文,作为一种自由灵活、富有韵味的文学形式,正是培养我们审美情趣的绝佳途径。
散文之美,首先在于其语言的魅力。
优秀的散文作品往往运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所见所闻细腻地描绘出来。
当我们阅读这样的作品时,仿佛能够听到作者内心的声音,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那“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的描写,语言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荷塘的美景,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通过阅读这样优美的语言,我们能够学会欣赏文字之美,进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散文的题材广泛,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可以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可以是对人物的刻画,可以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也可以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这种多样性使得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世界,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作者在文中不仅描绘了地坛的四季变化,更通过在地坛的所见所感,对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读这样的散文,我们会被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执着所打动,从而学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用一颗包容和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的种种。
散文还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
在散文中,作者往往会毫不掩饰地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
这种真情实感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触动。
比如龙应台的《目送》,她在文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段文字朴实无华,却道出了亲子之间那份深沉而又无奈的爱,让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通过阅读这样的散文,我们能够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增强自己的同理心,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在散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
在散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散文名篇,这些散文能够培养人的情趣,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感情,美化人的灵魂,而它的这种特殊功能又主要集中在作品的思想意境上。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分析作品时,应当注意把学生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里去,让生活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再次浮现,爱作者所爱,憎作者所憎。
比如,我们在教学杨朔的散文《荔枝蜜》这篇课文时,要是离开了对作品思想意蕴的剖析,孤立地讲字词句篇章结构,就会变得枯燥无味的说教。
若是从文章的构思之意的角度入手,学生就能够顺着作者思想,去发现作品所蕴藏的意境美。
原来作者是通过“托梦言志”,把内心的感情同外界的实景融汇在一块,即是把现实生活同美好的理想有机地交织在一起。
当学生在理清了作者的这一思路时,就能够发现到作品美的意境,从而受到作者所赞美的那种给予别人很多,给自己很少的献身精神的陶冶。
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是向学生进行美感教育的好材料。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自然总是美的”。
但是,日月山川等自然景物,一旦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就不再是纯客观的自然美,而是溶进了作者的情感,是一种人格化了的自然美,它同作者的审美情趣和精神意志交融在一起,能够唤起读者强烈的美感。
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就是作者以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的博大胸怀,并用色彩斑澜的笔调,为读者绘制了一幅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画卷。
在教学这篇散文时,应着重抓住作者所描写的三峡奇险壮丽的景物,进行生动形象化的和富有感情的教学,引导学生欣赏三峡风光的美。
通过对这种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使人达到强烈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美的范畴主要是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三种。
而散文常常是“三美”具备。
因此,教师在散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美,并通过欣赏美达到强烈地感受美,则是教好散文的关键。
在这个关于教的过程中,发现美则是重要的第一步。
还是罗丹说得好:“美是到处都有的,对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高中散文课堂教学审美体验
高中散文课堂教学审美体验一、引子二、审美意识的培养散文是一种情感倾诉的方式,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引导来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理解。
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例如自然景色、人物形象、文化传统等,通过类比、联想、绘画等方式将感知的美转化为审美的愉悦。
老师可以选取经典的散文作品进行阅读,通过讲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语言手法、情感表达等,引导学生加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自主创作散文,让他们通过文字的表达来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培养审美情趣。
三、语言的熏陶散文的魅力在于其平实的语言,然而在高中散文课堂中,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则显得尤为重要。
老师应该注重对语言的熏陶和引导,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述。
也要教导学生掌握简洁、准确、生动的表达方式,让语言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表达情感和触动读者心灵的媒介。
通过对语言的熏陶和引导,学生的审美体验将得到更丰富的提升。
四、情感共鸣的建立散文课堂要注重情感共鸣的建立,让学生在阅读中与作品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和交流。
老师可以选取一些通俗易懂的散文作品,让学生读起来不会感到难以理解,从而更容易进入情感共鸣的状态。
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小组分享等形式,让学生能够把作品中的情感与自身的情感相联系,从而更加深入地体验和理解散文的美。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感创作,让学生自主撰写与作品相关的文章、作文,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多元化的散文文本散文课堂的教学应该多元化,包括经典散文、现代散文、古代散文、外国散文等各个时期和表现形式的散文文本。
通过不同类型的散文文本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对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有更全面的认识。
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作激情,培养多样化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评价标准的明确散文课堂的评价标准应该明确,既要注重对学生的文学感知和审美体验的评价,也要注重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评价。
评价的侧重点不仅在于文字的正确与否,更在于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和审美思考。
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
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当我们谈论散文教学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审美这个概念。
审美在散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围绕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从审美意识、审美教育和审美方法等方面进行浅谈。
首先,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指个体在美学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主观直觉和情感体验的能力。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传授相关的审美知识和经典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去感悟散文作品中的美感。
例如,通过讲解散文作品中的意象、表达手法、情感传递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散文作品。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开展散文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和散文写作能力。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散文教学中培养起对美的感知和创造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水平。
其次,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需要注重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的过程。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散文作品和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和欣赏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经典散文作品,培养他们对散文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与散文相关的艺术活动,如观赏散文改编的音乐、戏剧和电影等,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散文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和文化素养。
最后,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需要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解读散文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示范法,通过自己的示范和表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散文创作和朗诵。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散文作品的深入研讨和交流,促使学生在讨论中拓展思维、深化理解。
高中散文课堂教学审美体验
高中散文课堂教学审美体验散文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产生审美体验是非常必要的事情。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高中散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是培养他们产生审美体验的基础。
我们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散文作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听取老师对作者的语言、意境的解读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让学生在带着好奇和探究的心态下去欣赏并体验散文。
例如,可以选取文章《沉默》、《母爱》、《读书与人生》这样的名篇佳作,让学生领略其中存于句中的微妙情感,让他们通过与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情感经历和自身的生活经历相互联接,产生共鸣和共同提升审美素养。
二、构建场景体验除了单纯的阅读讨论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构建场景,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更真实的体验。
例如,老师可以将课堂打造成一个图书馆的环境,让学生悄悄地跟着老师阅读散文,模拟个人在读书馆中独自阅读的状态。
或者可以将散文作为音乐配乐的背景,让学生在听着萧琳琳的《梁祝》时,欣赏叶圣陶的《荷塘月色》,让美妙的音乐和散文内容相得益彰,让学生感受到思维、感情与音乐的和谐有力。
这样不同于单一的语言阅读方式,更加鲜活形象,令学生更快地产生情感共鸣。
三、讲述故事最后一个点,是通过讲述故事来帮助学生产生审美体验。
故事往往具有教育意义,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家庭、爱情、友情甚至是职场人生中的感人故事,让他们从个人生命的角度得到最大化的吸收。
故事中常常有着代表文本的主题,以及情感和心理,被精心设置和组织,可以更好的拉近学生与瑰丽的人生之间的距离。
总而言之,在高中散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产生审美体验。
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构建场景体验以及讲述故事三个方面入手,让学生在阅读之中得到情感升华,思维发散。
我们希望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能够培养真正具备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人。
散文中的美学 课堂上的美育
散文中的美学课堂上的美育【摘要】散文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美学特点,通过对生活、情感、思想的表达和抒发,引发读者的审美情感。
散文在美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和美学感知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散文被广泛运用,通过学习散文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修养。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美学感知能力需要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性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散文的内涵。
散文教学与审美能力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散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升华和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
散文教学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文中的美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值得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和推广。
【关键词】散文、美学、美育、课堂、教学、应用、培养、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学生、发展、教学组成部分、全面发展。
1. 引言1.1 散文中的美学课堂上的美育在散文中的美学与课堂上的美育相互交融,体现了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散文作为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表现力。
通过对散文中的美学特点的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的魅力和内涵,提升审美品味和文学修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应用散文的美学特点,培养学生对散文的美学感知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提升他们对散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散文教学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文中的美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散文不仅是文学的重要形式,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散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鉴赏能力,提升其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2. 正文2.1 散文的美学特点一、文字的情感表达。
散文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运用,展现作者对事物、人情的感悟和情感。
文字流畅优美,深刻细腻,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共鸣,增强审美体验。
二、意境的营造。
散文通过描写事物的细节,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创造出独特的意境,让读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感悟到更为深刻的内涵。
散文教学美点探微
散文教学美点探微
散文是表现日常生活、感受与思考的文学形式之一。
它美在平实真实的文字中,把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写成文字凝固下来,贴近人文关怀、人情味儿、以小见大的视角。
以下是散文教学中的美点探微。
首先,散文重在情感陈述。
语言是人类表达感情的工具之一。
散文中的语言需要具有感染力和情感赋能。
在将所叙述的情感巧妙的展现给读者的同时,还需注重语言的节奏、语感以及音韵的运用,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更深的情感投射。
其次,散文的美在于用寥寥数语表达情感与思考。
散文的覆盖范围广泛,最适合写作统摄性强的话题或专题,呈现个人感性思考,字字珠玑,意蕴深厚。
对于散文的学习,同学们可以通过大量阅读优秀散文篇章,积累朴素而又有深度的片言只语,让想法和文字更加默契。
此外,散文在构思和创作时也需要有一定的难度和独特性。
写作除了需要具备独特的思维和文笔技巧,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去挖掘自己的思考深度和情感内核,更需要思考文章的特异性与价值,达到读者一读便能明了、凝练成心灵解放的境界。
最后,散文是有思考深度和议题号召性的文本形式。
很多人之所以对散文爱不释手,是因为散文可以在表达情感的同时涵盖思考层面的内容,拓宽文学创作的领地,打破单调的语言表达方式,融入更加深远的思考和价值,在散文中引人入胜地深化思考。
散文教学中的美感熏陶
散文教学中的美感熏陶小语阅读教材中,有不少描绘大好河山、地域风俗、人生真谛的散文,这类散文大都语言优美、意境深邃、人文和谐,这些特点汇聚成一个字――美。
读它,有如亲临甘洌清澈的山泉、曲径通幽的园林,感受大自然的灵性和秀丽;读它,又如亲历明净无尘的水晶、色彩鲜明的玛瑙,体悟人生的透明和亮丽。
走进心灵的世界,当读者与作者心灵碰撞之时,或美入其境,或美看其事,或美悟其情。
因此,在散文教学中,应该尽情地发掘美、再现美,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尽情地享受美、创造美。
一、品词品句,领略语言美散文通常是用表现力极强的语言作为物质载体来体现内涵的,因此教学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及教师的精心点拨,引导学生领会、学习其中的语言精华和表现技巧,领略散文语言的精妙所在。
1.推敲传神的词语。
一般地说,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生动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
如《庐山云雾》中,站在大天池等地俯瞰,“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
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
这里,“万顷”“汪洋”写出了庐山云雾波及的范围之广;“青峰秀岭”变成了“小岛”,表现了庐山云雾气势之壮观;“云絮翻飞”“银涛雪浪”描绘了色彩斑斓、翻动荡漾的迷人雾色。
教师只要抓住了这一系列关键性词语进行点拨,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就跃然于读者眼前,学生自然感悟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又如《乡下人家》有这么一句话:“……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作者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写出了乡下人家爱种瓜的情景,看似简洁、朴素的语言却充满情趣。
这里“攀”“爬”两字用得特别传神,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攀”“爬”的意思,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一读、想一想,领悟出这两个词说明瓜藤不停地生长,从中体味“攀”是努力向上,是一种不断追求的动态美,相比之下,“爬”显得静悄悄,是柔和的美。
散文如何培养审美情趣
散文如何培养审美情趣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渴望能够寻得一方宁静的天地,让心灵得到滋养和慰藉。
而阅读散文,便是这样一条通向心灵深处的幽径。
散文以其自由灵动的形式、真挚深沉的情感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成为培养审美情趣的绝佳途径。
散文的魅力首先在于它的真实与自然。
与诗歌的凝练和小说的虚构不同,散文往往是作者对生活最直接、最真实的感悟和表达。
它可以是一段旅行中的见闻,一次心灵的触动,或者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
这种真实感让我们能够贴近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引发我们自身情感的共鸣。
当我们读到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对生命的思考,对母亲深沉的怀念;读到杨绛在《我们仨》中对家庭温馨的描绘,对亲人离去的痛楚,我们仿佛能亲身经历那些情感的波澜,进而对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有了更敏锐的感知和理解。
散文的语言也是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元素。
优秀的散文作家往往能够运用精准、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平凡的事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细腻入微。
比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用“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样生动的比喻,将荷叶的形态展现得淋漓尽致;用“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样通感的手法,让我们仿佛同时用视觉和听觉感受到了荷塘的美妙。
通过欣赏这样优美的语言,我们能够提高对文字的敏感度,学会欣赏语言的韵律、节奏和色彩,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审美水平。
再者,散文所展现的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多元的文化内涵,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认知世界的窗户。
无论是余秋雨笔下的历史文化遗迹,还是毕淑敏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都让我们在阅读中领略到不同的风景,感受到人类思想的深邃和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了解到不同的地域风情、不同的人生故事,从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包容和开放的心态。
这种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和欣赏,能够让我们的审美更加全面和深刻。
那么,如何通过阅读散文来培养审美情趣呢?首先,要有一颗善于倾听和感悟的心。
散文教学美点探微
散文教学美点探微散文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我们的语文素养、综合素质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美点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最基本的美感体验,它是指教学活动中散发出的美好情感、理念及思想。
教学美点由许多方面组成,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美点散文教学的内容美点是指这种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内容所具有的美感特点,一般是指内容的思想性、文化性、知识性等。
比如可以从内容的角度思考:这个教学活动是否贴近生活艺术、是否具备民族特色、是否具备深刻的思想韵味和人文内涵等。
二、形式美点教学的形式美点是指教学活动在形式上所呈现出来的美感特点,比如教师的语言表达、语调、语气、语速等,以及教学板书、教学PPT的设计、画面布局、颜色搭配等。
这些因素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情感美点情感美点是指教学活动所引发的情感体验和美好情感,教学活动往往以情感引导思想和行为,从而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
往往情感美点可以通过教师的表情、言语和肢体语言等方式体现出来。
教学美点的应用教学美点应用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打造教学美点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时,应该注重打造教学美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魅力、知识背景和文化底蕴等特点,以此增加教学的色彩,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二、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和讲座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三、注重教学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教学情感体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性,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
四、全面营造美好教学氛围教学美点要是全方位、全科目、全阶段覆盖,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课堂环境改善等多种方式来全面营造美好教学氛围。
高中散文课堂教学审美体验
高中散文课堂教学审美体验散文是一种以平实语言、简明文字来表现作者思想、情感、个性和观察的文学体裁,它质朴真摯、情感真挚、贴近生活,富有审美价值。
而在高中散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审美体验来教学散文,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一下我的散文课堂教学审美体验。
一、提高读者对语言的敏感度在高中散文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通过朗读散文来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
我会给学生分发一篇经典的散文,要求他们认真阅读,并进行朗读。
通过朗读,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体会散文的节奏和韵律,还能够感受到作者通过语言运用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思想。
而通过这样的体验,学生们对语言的敏感度得到了提高,他们开始更加注重语言的运用,注重情感的表达。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散文中的意象和联想是非常重要的元素,而散文课堂教学正是一个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联想能力的好机会。
我会在散文课堂上选择一些富有意象和联想的散文让学生阅读,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来产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散文的意蕴,还能够培养出自己的想象力,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
三、引导学生情感共鸣四、倡导学生品味生活散文是一种贴近生活的文体,它可以使人重新审视日常生活,品味生活的点滴。
在散文课堂上,我会给学生放映一些与散文相关的生活影像或视频,来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关注和品味。
我也鼓励学生在写作散文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更加深入地体验散文的美感。
五、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在散文课堂教学中,我会不断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引导他们多角度地去审视世界。
我会给学生介绍一些当代优秀的散文作品,让他们了解到不同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表达方式。
我也会组织学生一起参观美术展览和艺术展览,以拓展他们的视野,从而更好地理解散文中的审美观念和手法。
高中散文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实践来深入体验散文的美感。
散文教学美点探微
散文教学美点探微散文是一种以散文的形式表达情感、思想和感受的文学作品。
它具有较为宽泛的主题和表现方式,不受格式限制,可以用来表达个人的思考、感悟、感情和观点。
散文教学的美点在于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下面我们来探微一下散文教学的美点。
散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感受力。
散文作品往往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感受,激发读者的共鸣。
通过阅读和分析散文作品,学生可以培养对于文学作品的感受能力,学会用心去感受文字背后所传递的意义,从而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散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散文是一种自由的文体,不受规定的格式和限制,可以随意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悟。
通过散文教学,学生可以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散文也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情感的渲染来打动读者。
通过散文教学,学生能够学会如何用情感来感染读者,用真诚的心灵与读者产生共鸣。
散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散文作品往往富有思想深度和艺术性,要理解和欣赏散文,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散文教学,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分析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散文作品往往富有隐喻和象征,需要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解读。
通过散文教学,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散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散文作品往往反映了作者对于生活、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和感悟,通过散文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和审美观念,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散文作品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散文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和感悟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积淀,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
散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感受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美点。
通过散文教学,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和思维,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分析能力,丰富自己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指通过对散文的学习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非虚构性的叙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思考和感悟,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艺术审美价值。
在散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方法:
1. 散文选择:教师在设计散文教学内容时,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散文作品,涉及多个
领域和主题,如自然、历史、人与社会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选
择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2. 欣赏分析:通过对散文作品的欣赏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文本的语言表达、
结构组织、形象描写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散文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
可以进行
情感鉴赏、意义品味、语言研究等多方面的教学活动。
3. 创作实践:通过散文教学,鼓励学生进行散文的创作实践,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
创造力。
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写作任务和提示,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并将
自己的所思所感通过散文的形式表达出来。
4. 阅读推广:通过散文的欣赏和教学,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经验,推广散文阅读
的习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领域的散文作品,如名人散文、经典散文等,拓
宽学生的阅读面和视野。
通过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
鉴赏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
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近几年,随着散文教学的深入推进以及人们文化审美的不断提高,对于散文教学中的审美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同的教育学者、文化学者和教师也有不同的理解和建议。
本文将从散文教学的角度来探讨关于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问题。
首先,散文教学中的审美问题,首先需要关注的是散文的文学意境和表现手法。
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散文的基本定义和特点,更需通过阅读、欣赏、评析经典的散文作品,来领悟散文背后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追求。
只有通过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才能让学生逐渐形成对于散文美学的认识和感性理解。
其次,在散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还需要着重关注学生的阅读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方面,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深入思考的能力和多视角分析的能力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散文的内涵和美感。
另一方面,在语言表达方面,学生需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观点,并能够通过恰当的语言形式和表述方式,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审美能力。
然后,在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只有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才能审视、评价、甄别散文作品的优劣和价值;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从散文创作中汲取灵感,开拓自己的审美视野,形成自己的风格和风貌。
最后,一个有效的散文教学,也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培养。
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审美修养和教学经验,更需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教学态度和良好的传统文化传承责任感。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互动问答、小组讨论、作品评析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和感受散文的美学。
总之,在散文教学中,通过对于文化背景的分析、表现手法的赏析、阅读能力的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锻炼以及教师角色的引导等方法,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让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的知识和体验。
散文中的美学 课堂上的美育
散文中的美学课堂上的美育散文是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它以平实的语言表达生活的真实和美好。
在散文中,美学的体现是非常重要的,它导向着作者的创作方向,也影响着读者的审美体验。
而在课堂上的美育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散文美学的讲解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散文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创作能力。
散文中的美学体现在文学形式和语言表达上。
散文以叙事、抒情、议论等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这要求作者在语言的选择和句式的构建上有高超的表达能力。
在散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都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解析经典散文,教授这些修辞手法的应用,让学生在品读散文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之美,增进审美体验。
散文中的美学体现在情感与思想的表达上。
散文作品往往是作者对生活、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因此在散文中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尤为重要。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描绘,通过对具体生活细节的体察和思考,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推荐一些经典的散文作品,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思考能力。
散文中的美学体现在意境的营造上。
散文以其深刻的内涵和广阔的意境而闻名,意境是散文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
通过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散文可以创造出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共鸣。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并在写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创造意境,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散文中的美学体现在价值观的传递上。
散文往往通过作者的思想情感对社会、人生、道德等方面进行审视和思考,传递出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积极人生态度的追求。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对一些有思想深度的散文作品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品味作品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散文教学美点探微
散文教学美点探微散文教学是中国语文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传统文化价值的传递、语言简单化、形式多样等。
为了更好地推进散文教学,本文将对散文教学美点进行探微。
首先,散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在教学中,可以选取传统文化元素贯穿整个散文阅读活动,使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唐代文化、赏析《离骚》诗篇、学习词语的典故和意义。
相信,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其次,散文教学应该坚持语言质量的要求。
中学生在散文写作方面常常使用陈旧的语言形式,表达生硬、啰嗦、僵硬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语言的表达和质量,引导学生成立自然、通畅、有感染力的表达方式。
让学生学会用生动、形象、感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最后,散文教学应该注重形式多样性。
教学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形式,不急于求成,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体验,反复品味。
例如,在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可以运用图片、朗读、解析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人与自我、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展现文化追求与个性探索的和谐统一。
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用自己所擅长的方法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散文教学应注重传统文化的价值传播、语言表达质量的培养和形式多样化的方法。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以此为目标,依据学生个性和能力,选好适合的散文,运用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感悟散文的文化价值,提高学生的思考智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从而让散文教育更加美好、精彩。
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让人获得一种美的感受,进入一种美的境界,表现一种美的情怀。
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灵动、最丰富、最美好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审美属性,作者的强烈情感通过语言引起读者共鸣,从而获得精神愉悦。
在散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引入美的殿堂,让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热爱美,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这是作为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一、反复诵读,激发起学生的审美需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反复诵读,才能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之中,品味出作品的奇妙之处,感受到它的韵律美和抒情美。
诵读是一个古老而又传统的方法,但我们的散文教学离不开它。
因为没有了诵读,散文的美感就找不到源泉。
我认为这种诵读一方面是学生对散文的朗读与品读,学生通过对散文中的优美文字的语感体验,进而接受和了解形象的内涵,唤起学生对作品本身的体验,这是很重要的。
现当代散文是更需要反复诵读的,一定要给学生诵读文章的时间,因为作为散文本身,它生动的语言不需要教师做太多的分析,这样会破坏散文原有的意境,而通过反复诵读,散文中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含义自然而然地就表达了出来。
学生的诵读为课堂教学拉开了情感和审美的序幕,达到了散文对学生美感传递的第一步。
教师的精美范读也很重要。
教师要用充满激情的声音来朗读散文中情感丰富的语段,用极富美感的语调来吸引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把他们带进散文的美丽世界。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受到感染,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境界,从而走进散文中,也走近了作者。
教师的范读要比磁带和课件中的录音更具感染力,教师的优美范读能让声音在教室里回荡,从而达到非同一般的艺术效果。
而现在课堂上的散文教学多数都缺失了这一环节,或者是象征性地做做,这是课堂教学中美育的一大缺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散文教学中如何教出美感
作者:乐琳
来源:《课外语文·上》2018年第09期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散文是主导文类,而在散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教学难题,就是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散文这类文章的美感,教师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是改善语文课堂,提高散文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语文教学;散文;美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人们习惯把文学作品中除小说、诗歌、戏剧之外都称为散文。
散文这类文体的文章,在初高中教材中占据了极大的比重,可以说是初高中语文教材的主导文类。
中学语文课堂的大多课时用于阅读教学,而阅读教学的课文很多是散文,那问题自然就聚焦在散文教学中。
在王荣生主编的《散文教学教什么》中提到在语文教学中,“散文特指现代散文”。
现代散文又可以分为叙事散文,如《散步》;抒情散文,如《荷塘月色》;说理散文,如《热爱生命》。
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散文教学都偏重于套讲现代文的模式,导致学生只有生搬硬套的感情,难以体会到散文课文中的美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教出散文美感?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加强,一是培养审美鉴赏能力;二是引入比较还原法。
一、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从教师自身素养方面来说,审美鉴赏能力是必备能力。
教师在备课时,感觉到散文课文很美,那么这课文为什么美?要知其所以然才能告之学生所以然。
“审美鉴赏是审美活动的高级形式,一般分为观、品、悟三个阶段。
观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继而感知文学作品的内容、形象。
品主要表现为鉴赏主体对作品中的对象、形象进行读解和体会。
悟是审美鉴赏的一种理解方式,它是一种在对艺术世界品味、体验基础上的哲学思考。
”比如在品读《荷塘月色》时,教师在阅读文本时把自己代入进作者的身份去体会,用心体验作者从刚开始那种不宁静到宁静而寂寞的复杂心境,同时透过文字沉浸在朱自清笔下的幽美荷塘之中,感觉到那月光下内心微微然的欣喜和淡淡的哀愁,随之便从文本的情感体验中超脱出来,沉入自身的回忆、思索中,并开始探求文本意义,最终体会到作者向往自由生活而又难以实现的矛盾、无所适从的精神和生活状态,进而达到对文本作品意义的更深层理解。
由于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难以体会作者从文字中所表达出的心境,需要教师在讲解散文文类时,应该有意识地提高自身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作为一名美的解析者、美的传播者,更要是一位能从高层次进行品味思考的创造者。
二、引入比较还原法
散文这类文体是初高中课堂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比较还原法是一种注重文本解读和培养言语创造力的方法,其本质都是试图从言语现象中窥视人的言语生命体验和认知加工的奥秘。
也可以说是将‘有’还原到‘无’,领悟从‘无’到‘有’‘无’中生‘有’的言语创造的心理过程。
”这种方法叫作“还原法”。
比较还原法具体到散文文本阅读教学分析,首先要关注散文文体自身的特点,还要透过一个词、一段话、一个意象去体会语言文字表层意义背后传达出的深层内涵。
以下分别看两个教学课例,体会比较还原法的运用与实践。
课例1:萧红《我和祖父的园子》
师:课文第一句话“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我们能把“是”字去掉吗?去掉读读看。
生:(自由读)好像能行。
师:这里为什么写“是显得特别大”呢?读一读,二者比较一下。
有什么区别吗?
生:“是”在这里是强调,肯定了太阳是特别大。
师:为什么要用“是”呢?如果去掉呢?
生:如果去掉“是”,比我们看到的太阳稍微大一点儿,用“是”感觉特别大。
师:作者用“是”强调了太阳大,那我们站在作者的角度想一下,作者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呀?
生:告诉我们不止太阳大,园子也很大。
这个课例1是通过在师、生与文本三者中比较还原判断词“是”,进而感知到作者语言文字表层背后的深层内涵。
课例2:朱自清《荷塘月色》
师:请同学们说说“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中“浮”字的表达效果。
生1:这个字用得不恰当,不可能从水底部浮起来。
生2:“青雾”也有问题,应该是“轻雾”或“清雾”。
生3:作为散文不应该过多推敲事物的前因后果,应该写得抒情一点儿,这里用“浮”,既柔和,又亲切。
生4:我们家里没池塘,但是有稻田,每天清晨、晚上,都会有一层白雾贴着稻田飘在那里,要过很久,才会漫漫弥漫开。
我觉得这里用“浮”最形象不过了。
课例2分析“浮”字的表达效果,学生对“浮”的理解和感知主要是通过自身对生活的体验,同时调动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分析作品深层。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张鸿苓.语文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侯麟耀.“比较还原法”引入中学现当代散文教学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
[4]语文课程标研制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编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