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散文教学的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摘要:语文是基础的教学科目之一,在全面推进和实施新课标教学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小学语文课堂依然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为了全面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当前的学科教学模式转变需求较大,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需求,逐步改进教学方法,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本文对小学语文课程的内涵进行分析,并提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引言: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一项复杂、需要不断深化的课题,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核心素养”这一理念的出台,说明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发生了变化。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进行改革,探究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非常重要,不仅要求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更要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1]。
一、小学语文课程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这是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有效保障。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教学任务的根本目标之一便是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主要集中在逻辑、形象、直觉三个方面。
思维模式训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学生经过观察和分类后的系统总结和比较分析。
如何评价一个学生的思维逻辑性主要取决于他的思维品格,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具有创新性和灵活性。
(二)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可以将“应用”理解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论新旧版哪种教材,里面都配有相关的内容总结,但在旧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以及学校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很难正确理解教学内容。
所以,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生活与所学内容结合起来,增强语文在实际中的应用。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努力去寻求解决方案。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摘要:新课标政策的出台呼唤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依据新课程标准,把握统编教材“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两条主线,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统整单元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构建要以单元大概念为统摄重构单元目标,依托真实的学习任务情境,设计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
本文以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以期为一线教师展开大单元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前言:在教学改革时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要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利用单元整体教学理念,能够有效拓展知识框架和讲解维度,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互动和实践当中会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优化的问题,教师在实际构建教学策略时,也要懂得教学进度的加快和放缓,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为培养目标,深入有效贯彻新课改政策,才能促进教学工作长远发展。
一、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与意义(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需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目标从知识点的识记和技能的训练,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培育,这也倒逼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从单独的知识点或课时转变为大单元的设计[1]。
通过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引用,教师要实事求是的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引导,通过文学知识的深度品鉴,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蕴含的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理念,让小学生在学习文学知识的过程中,懂得如何表达情感,如何感知语文知识中蕴含的中心思想,促进学生品质教育。
(二)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关键新课标教学思想的出台,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双减政策的进一落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基本理解,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逐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探索篇誗课改论坛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文|张博培养小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反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如何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第一,教师讲解过多,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较少。
教师担心学生没有“听懂”,重复讲解太多,学生被动听课。
表面看,教师付出了很多,其实是一种教学假象,课堂效率并不高。
第二,课堂提问的途径与方式存在问题。
比如,问题设计缺乏启发性:机械呆板的问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性:问题设计的层次不够分明,不能照顾学习基础和学习层次存在差异的学生的发展需要;问题解决途径单一:教师问,学生答。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合作探究过程。
第三,课堂阅读数量有限。
一节课时间段,仅就一篇课文去阅读,缺乏拓展延伸。
第四,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没有充分认识到整个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科学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起步阶段和关键阶段。
第五,课外阅读数量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根据调查与访谈,发现某农村小学68%的学生每学期阅读一本课外书。
阅读量十分有限,令人担忧。
二、学习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得到的启示(一)明确学段要求,按计划完成阅读与鉴赏任务在学段内容安排与要求等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学段内容要求分做4个板块,即“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关于“阅读与鉴赏”板块,小学六个年级安排三个大学段去分步完成,初中三个年级安排为一个学段去分步完成。
九年义务教育四个阶段的“阅读与鉴赏”板块,其内容与要求呈现出从“基础培养”到“能力提升”的发展要求,便于广大语文教师以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为基本目标,以学段要求为基本框架,以语文实践活动为抓手,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内外学习空间,更好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升语文阅读质量。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语言教学研究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语言教学研究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了教师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小学学习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任务。
对学生而言,语言能力是理解语文知识、表达自我想法的重要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表达信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语言教学引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贯彻落实课程标准,迎合教育发展趋向,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时,应在革新课程模式的基础上调整教学语言的运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也可以为学生的独立思考提供支持,从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改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求逐渐发生变化,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语言的运用思路,既要时刻围绕学生主体运用语言进行引导、启发与提点,也要根据课程教学的不同环节、阶段选择运用合适的教学语言,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语言教学的新方向(一)以落实新课标为任务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重新定位,如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是语文教师开展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为了顺应小学语文课程定位的调整,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角色,调整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语言转型。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利用教学语言,表现出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利用教学语言配合新型教学手段,推动教学改革进程;利用教学语言配合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进一步落实各项新课标要求,全方位辅助推进语文课程改革。
(二)以实现素质教育为方向语文课程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语言是小学教师顺利开展素质教育的基本工具。
教师必须要借助教学语言,才能够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引领。
因此,教师应以培养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方向,从学生视角出发,利用教学语言逐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利用丰富有趣的语言助力学生思考,灵活运用语言技巧支持学生迁移运用与拓展探索。
考虑到小学生的素养发展需求,教师可以利用语言进行问答活动,或者利用教学语言开展师生互动,在良好的师生交互氛围中循循善诱,逐步发展学生的语用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思维,发展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素养。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中的应用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现在的教学需求,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情景教学,通过创设情景拉近学生与语文课堂之间的距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升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引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目的是激发学生内心情感,使其在情感的作用下对学习内容共情,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分析教材,掌握教材深意。
同时,情景教学法也有助于学生心理机能得到有效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课堂应用情景教学法的重要性(一)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有些小学语文的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驾驭,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合理利用情景教学法,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知识。
因为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的抽象思维没有完全形成,运用情景教学法可以有效削弱语文字、词、句子的抽象性,让学生觉得语文课堂更有趣味,从而很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可以远离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使所学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语文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尤其是对于语文教材中一些有趣的诗词,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加深学生对诗词意义深层次理解的同时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
二、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创设问题情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并依据情景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刻思考课文内容,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兴趣与热情,充分调动学习主观能动性,学习针对性和目标性更强,学习效果自然得到提升。
问题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取得的教学成效也较为突出,但若情景中的问题设计难度太高,或者难度较低,则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也难以顺势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散文教学内容的理性选择与确定

散文教学内容的理性选择与确定作者:关方方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4年第02期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在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之中试图解决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教”的问题,因此各种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课堂也变得热闹起来。
但“繁荣”与“热闹”的背后却忽视了语文教学内容本身,即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的问题。
散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的散文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究其根源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合理的选择与确定,笔者将通过两个“注重”和四个“关注”进一步寻找散文教学内容选择与确定的方法。
一、散文教学中的两个“注重”(一)注重散文文本自身的特点散文是除诗歌、小说、戏剧之外的一种比较散漫、自由的文体,是作者真实感情的自然流淌,和其它文体相比,散文的情感表达方式灵活而富有变化,它重在抒发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传达作者真实的个性与情感,不论是叙事、写景、抒情还是哲理散文,其实质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情谊和志向。
作为读者,我们品读散文的关键在于体会作者的独特感悟及情感的微妙变化。
所以,对散文文本的解读必须和作者本人联系起来,通过作品感受作家,通过作家来鉴赏作品,如果忽视文本背后的相关内容,必然会影响到读者对文本的独特理解。
王荣生教授曾说对文本的解读可以从体式入手,把分析视角逐层“下移”,从散文到某种类型的散文再到某个作家的某种类型的散文,在逐步下移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文本中最值得教的地方,找到文本解读的关键点,这样解读散文文本,才能品读出作者独特的个性与情感。
比如在解读朱自清的《绿》这篇文章时,通过采用“下移”的方法分析,可得这是朱自清的一篇游记散文,同时也是一篇充满诗意的美文,在此基础上来选择教学内容时就不可忽视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对比的运用、想象与联想、人称的变化、动作的描写等多角度进行赏析。
(二)注重对散文语言的品读与体悟王荣生教授说:“为了使散文的情感更能打动读者,作家一般要采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对偶、通感、夸张、借代等等,来增强散文语体的形象性与生动性……散文的教学内容,重点在于语言的品味与感悟过程。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散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散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一、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1.思维能力: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发展逐渐成熟,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散文的文本特点和文学价值,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其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2.兴趣驱动:高中生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性,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挖掘其内在动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与自己生活相关的问题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想,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问题意识强:高中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很多,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掌握规律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和竞争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并探究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增强学习效果。
二、明确教学目标,建立学生学习的动机1.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高中生处于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要注重提高他们的文本分析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阅读散文时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并从中获取有益的信息和思想认识。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散文作为应用性较强的文学体裁,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够通过散文探究问题,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3.建立学生学习的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效果的关键,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从散文中探索、发现问题和思想,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判断力。
2.多元化教学法:教师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结合生活实际和教育价值,直观地展现散文的丰富多彩,增强学生理解散文的兴趣。
3.情景式教学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模拟人物经历,深入探究散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新课标小学语文大纲

新课标小学语文大纲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它不仅承载着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还承载着文化传承和思维训练的功能。
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课程基本理念1. 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
2. 能力为重: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3. 文化传承:强化语文课程的文化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4.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创新思考和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包括汉字、词汇、语法等,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阅读、讨论、写作等,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策略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程内容1. 识字与写字:学习常用汉字,掌握正确的笔顺和书写规范。
2. 阅读: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学习写作的基本技巧,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
4. 口语交际:通过日常对话、演讲、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 综合性学习:结合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五、教学建议1.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探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重视实践:加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
4. 评价反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材,注重教材的更新和完善。
2. 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3. 社会资源:整合社会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等,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的研究作者:刘晓庆来源:《山西教育·教学》2024年第04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探索持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不断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单篇文章或单一知识点的传授,而是明确了“大单元教学”的理念。
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优化和完善课堂教学策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单元教学”的效果。
大单元教学策略不仅传授语文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应用能力。
基于这一点,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基础,阐述了大单元教学策略,并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不断深入,教师也从未停止学习新理念、探索新教法。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在实施大单元教学策略时,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多种学习需求,创新教学方式,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语文学习获取更多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教师可以通过创新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提问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来实施大单元教学。
在应用提问式教学法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前为学生设置问题,如:“请大家讲述一下关于雷锋的事迹。
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雷锋叔叔的故事,谈谈你心中对雷锋叔叔的印象。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语文学科在学科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为了提升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水平,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特点及具体学习需求,探究创新多元教学策略,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表现机会,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全面提升语文学习水平,推动大单元教学工作稳步开展。
纵观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可以看出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教学主题。
同时,每篇文章都是对单元主题的补充与延伸。
在实施大单元教学策略时,教师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教学主题,才能充分准备与单元主题相符的课外阅读材料,设计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进而推动整个教学活动逐步开展。
新课标要求语文小学

新课标要求语文小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对新课标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主要方面的概述。
# 一、语文素养的培养新课标强调语文素养的全面性,包括语言知识的积累、语言技能的掌握、文化素养的提升以及思维品质的培养。
语文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1. 语言知识:掌握基本的汉字、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了解语言的规律和特点。
2. 阅读能力:能够阅读不同文体的文本,理解文本内容,分析文本结构,评价文本价值。
3. 写作能力: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写作,表达清晰、准确、有逻辑性。
4. 口语交际: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有效的口语交流,包括日常对话、公开演讲等。
5. 文化素养: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 二、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要丰富多样,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多个领域,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具体包括:1. 经典文学作品:包括古典诗词、散文、小说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现代文学作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当代社会。
3. 传统文化知识:如传统节日、习俗、历史故事等,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4. 科学知识:简单的科学原理和发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兴趣。
#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新课标倡导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创新,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教学方法包括:1.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新知识。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情境教学: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4. 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 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新课标提倡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和个性表现。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个性化作文教学

可 以 写 自 己参 加 活 动 的体 会 , 各 抒 己见 。 活 动 作 文 是 新 课 程 的要 求 , 更 是 广 大 学 生 的要 求 , 在 教 学 实 践 中我 们 应 该 多精 心安 排 活 动 作 文 。 2 . 形式多样, 激发 学 生 的创 作 兴趣 ① 尝 试 小 组 作 文 。传 统 作 文 教 学 都 是 独 立 成 文 , 但 我 们 也 可 以尝 试 小 组 作 文 。如 游 览 长 江 码 头 或 是 观 察 街 道 后 , 我 们 可 以让 学 生 每 四人 自 由结 合 为 ~ 小 组 , 根 据 个 人 爱 好 和 优 势 承 担 任务 , 集 体 完 成 写 作 任 务 。 集 体 成 文 后 小 组 成 果 一 般 要 高 于 个 人成果 , 因为 它 是 集 体 智 慧 的 结 晶 。学 生 个 人 在 参 与的 过 程 中 从 同伴 身 上 学 到 不 少 东 西 , 这参 与 过 程 本 身 就 是 一 个 个 人 展 现 、
个性 、 有 创意 。 ” 这就要 求我 们在作 文教 学 中, 走个 性化 之 路 , 充
分张扬学生个性 , 引 导 学 生 写 出个 性 化 作 文 。
什 么是 个 性 化 作 文 ? 著 名 诗 人 艾 青 曾 说 : “ 各 种 各样 的花 , 都 有 它 自己 的 模 样 。 ” 也 就是 说 , 学生 能 自主地 写作 , 我 手 写 我 心, 写真实的文章 , 写 有 创 意 的文 章 。那 的 个 性 ? 笔 者 认 为 , 培养学生个性 化写作 ,
一
、
1 . 创设情境 , 激 发 学 生 表 达 自我 的 写作 需 求 在 作 文 教 学 中, 我们 应该 尊重学 生的人 格 , 充分发挥 学生 的主体 作用 , 实 施 激励策略 , 让 学生 乐 于 表 达 。我 们 可 以根 据 学 生 好 动 好 说 、 表 现 欲强 、 形象思 维强 等特点 , 举办 一系列 教育教 学活动 , 如 才 艺 展
新课程背景下散文教学五部曲解析

关键 词 : 新课 程 ; 散 文教 学 ; 模块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7 7 9 8 ( 2 0 1 3 ) 0 8— 0 0 7 6- 0 5
p e t i t i o n s ,t he p a p e r s u mma r i z e s p r a c t i c a l , e f f e c t i v e t e a c h i n g mo d u l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t o n e w c u r r i c lu u m c o n c e p t ,w h i c h i n c l u d e s s k i l l f l u l e a d i n g—i n, he t o v e r ll a p e r c e p i t o n ,k e y p o i n t s r e a d i n g, i n—d e p h t p e ce r p t i o n a n d c o mme n t s ,n a me - l y,t he “ iv f e s t e p s ”i n p r o s e t e a c h i n g . Ke y wo r d s : Ne w C u r r i c lu u m Re f o r m ;P os r e T e a c h i n g;Mo d u l e
Ab s t r a c t : N e w c u r r i c u l u m c o n c e p t h a s p u t f o r w a r d mo r e a n d n e w e r r e q u i r e me n t s or f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i n g . Wi t h he t a n a l y s i s a n d s t u d y o f he t e x c e l l e n t p r o s e t e a c h i n g a w a r d e d p i r z e s i n mu n i c i p a l a n d p r o v i n c i l a t e a c ho f t he Fi 、 St e ps i n Pr o s e Te a c h i n g i n t he
新时代下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探讨

新时代下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探讨发布时间:2023-03-07T01:02:50.132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56卷第20期作者:陈君[导读] 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为了有效的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那么,作为一名新时代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及时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
陈君湖北省十堰市东风铁路学校 442000摘要: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为了有效的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那么,作为一名新时代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及时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
与此同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来讲,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化,积极转变传统落后式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们在学习语文课程时,更加具有积极性,提高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效率;高效;引言:如果想要更好的实现高效率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为语文老师来讲,一定要及时转变自己落后的教学模式。
要深刻的认识到一个高效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并不只是依赖于老师在课堂当中简单的进行讲授,学生们在讲台下认真听讲就足够的。
在如今的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在课堂当中要积极地与学生们展开互动、交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授语文知识的时候,并不只是重视对学生们一味的传授知识,而是需要结合教学模式,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化,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以此来充分满足于学生们对知识的学习需求。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在传统式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大部分语文老师都是把重心放在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当中了,并且在课堂当中,基本上都是老师在讲,以老师讲解为主的一种状态。
为此,学生们都是长时间处于一种被动式的学习状态当中。
在课堂当中也就形成了对老师过于依赖的思想了,再加上本身小学生就是处于年龄比较低下的情况,他们的理解能力也比较受限,如果不及时进行改善,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都会对语文知识失去学习兴趣。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统编小学语文五上第一单元整体教学为例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统编小学语文五上第一单元整体教学为例摘要: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正式公布,以“六大学习任务群”推动语文教育的变革。
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组织与呈现形式的变革?一是立足统编版教材的单元主题,整合课程内容,设计以素养导向目标的学习任务群主题。
二是以终为始,以任务驱动改变语文教学存在的碎片化、随意性、多重复的弊病,实现教学内容结构化。
三是让学习变为情境化的语文实践生活,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统编教材;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一、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的理论依据概念界定:“⼤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以⼤主题或⼤任务为中⼤,对学习内容进⼤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或专题、话题、⼤问题)、⼤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
(华师教育研究院2022)1.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要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与呈现,要着眼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2.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来的,是学习者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利用学习资料,在他人的帮助下获取知识的。
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习者为核心,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践中并能引起思考。
3.基于大概念教学理论大概念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专家思维,打造素养导向的课堂,追求教学的真实性,关注学习的社会价值,形成有组织、有结构的“核心概念”或“学科大图景”。
二、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的视角与思路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单元教学为起点,用学科典型的学习方式设计单元学习任务群。
1.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的视角两个视角:一是从教学视角,探究教师如何依托新课标的引领,立足统编版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案例的设计;二是从学习视角,如何聚焦典型的言语实践活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现实问题,将教学案例设计扎实有效地落实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改善学习方式,使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散文阅读教学探析

“ 披文入情” 其实就是说在阅读过程 中, 学生与文本作者展开心 灵的交 因此 , 在散文教学的文本解读 中, 要复原 文本作家 的原意和思想情 感,
己 当时 的 心境 , 以 对话 中产 生 多元 性 的 释 义 又 是 一 种 必 然 的现 象 。如 李 所
括 ,形 散 ” 括 起 来 主要 指 散 文 取 材 自 由、 构 不 拘 一 格 、 达 方 式 灵 活 、 汇 、 想 的 融 合 , “ 概 结 表 思 实现 超 越空 间 的精 神 上 的对 话 。 论 的 萧 云 儒 的观 点 , 神 聚 ” “ “ 即 中心 明 确 , 凑 集 中 ”; 形 散 ” “ 聚 ” 紧 “ 与 神 内 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 至是不 可能 , 甚 即使是 作家 自己也未 必说得清 白 这 ~ 命 题 曾给 人 以深 广 的 启发 , 当 长 时 期 内 , 文 教 学 以 此 散 文 观 汉荣的《 相 散 山中访友》, 学生在与文本 ( 作者 ) 的对话 过程 中, 的从文本 中感 有 为教 学 的准 绳 , 求 在 散 文 的 欣 赏 与 解读 中 探 究 和 总 结 出 散 文 高 度 明确 和 受 到 作 者 对大 自 然 的热 爱 , 的 感 悟 出 作 者 对 大 自 然 的 感 激 , 的 则 体 会 要 有 有
自由灵活, 或叙述、 或抒发、 白描、 或 或说理, 多种表达, 自由调度 。 4 语言诗化 , . 洗练精 美
文 明发展、 历史进步的足迹”, 的认为揭 示了善恶交 织的人 性的复杂 , 有 还 有 的 认 为 文 章叙 写 了现 代 文 明对 农 业 文 明下 传 统 道 德 的 冲 击 等 等 。 散文结构灵活 多变 , 易把握 , 不 通过抓 线 索, 就可 以理 清 文章的思路 。
2022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2022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第二条“深化教学改革”中提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
”为什么要探索和实施大单元教学呢?这段话给出了简洁明了的答案——因为大单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
其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教学建议中,也有明确的提示。
“大单元”的“大”,首先指的是一种教学理念,其次也指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思路和方式。
作为理念,大单元教学强调学科教学不能仅仅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终点,而要以追索知识和技能背后更深层次的原理、价值为目的,即要真正抵达“知其所以然”。
作为一种实践思路和方式,大单元强调以可迁移的概念理解为目标,依据目标落实的需要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和资源,规划设计通向目标实现的路径任务,以任务为驱动推进学习者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评”一致的情境中抵达目标导向的学习结果,最终促成学习者对概念的多层次理解。
如果要给语文大单元教学下一个定义的话,可以表述如下:语文大单元教学指的是以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追求,运用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有逻辑联系地整合和组织,设计相应的情境任务,整合相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经历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和技能,并基于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发展概念性理解,借助大概念的迁移和协同思考发展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和实施方式。
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路径一个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指教材单元),一般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构思和设计——(1)单元整体教学解读从单元主题、内容、语文要素前后的关联性等方面细致解读,并结合新课标判断单元主要所属的学习任务群,进行基本的教学价值定位。
为了解读透彻,一般每个单元的整体解读最好不少于1500字。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点摘录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点摘录在当今教育不断发展与变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新课标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和重点。
以下是对小学语文新课标要点的摘录与解读。
一、课程性质与理念小学语文课程具有多重性质,它不仅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更是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传承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段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分别设定了具体的目标。
在第一学段(1-2 年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和阅读兴趣;第二学段(3-4 年级),注重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第三学段(5-6 年级),则进一步强化综合语文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口语交际等。
三、课程内容(一)识字与写字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具备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提高识字量。
(二)阅读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出了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要求,如童话、寓言、诗歌、散文等。
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写作从写话、习作逐步过渡到写作,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能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四)口语交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场合进行有效的交流。
(五)综合性学习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建议(一)创设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提高学习效果。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多样化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聚焦新课改,落实核心素养——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聚焦新课改,落实核心素养——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摘要:本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现存问题,从科学开展语言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能力、找准审美教育渗透点发展学生鉴赏与创造能力、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文化传承意识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如何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前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集中体现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
”这就对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优化教学设计,科学开展学科教学活动,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提高教学成效的同时,让学生终身受益。
但是现阶段,教师以学生为对象,对其进行核心素养培育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基于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做好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工作,则需要引起一线教师深思。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面临的问题(一)语言能力有待提高听、说、读、写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环节,通过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发展,有利于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但是现阶段,部分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识字、阅读、写作等教学环节中,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书面文字能力,不够重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此外,在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盲目推进教学活动,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推荐书籍,甚至个别教师会以强制措施让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很容易让学生丧失阅读兴趣。
在此种情况之下,不利于学生词句储备量的增加,进而导致学生在习作中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如语句不通、逻辑思维混乱等。
(二)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缺失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因受年龄较小因素的影响,生活学习经验相对匮乏,认知水平不高。
在面对问题时,会将更多的希望放在教师、家长身上。
不仅如此,有的学生难以对问题进行独立解决,需要他人的引导方可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散文教学的策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散文占了不小的比例。
散文因其语言优美,意境深邃,读来朗朗上口,尤其是新课程理念下受到广大师生的特别钟爱。
但喜爱归喜爱,我们在教学散文时,却总感觉到散文有根若隐若现的线,让你似乎看得见,等你仔细去看时,却又看不清。
原因何在?或许是因为我们没能真正把握散文的特点,没有真正领悟散文的“魂”。
为此我研修了新课程理念下散文教学的策略。
明白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一是散文形神兼备,思想性突出,情感丰富是散文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散文形者有三:一是写作对象或写作题材;二是文章的写作手法,(如抒情、议论、描写等);三是文章的外在呈现方式。
(段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二是散文形散神聚。
也就是说,散文可以有很多种表现方式,可以叙事,可以是议论,可以是描写,可以是说理……但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散文,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有一种特定的情感。
三是散文语言凝炼优美,富有文采。
因而又称美文。
四是散文意境深邃。
散文是除诗歌以外最具文学性的一种文体。
它意境之深邃,总是能更深地打动读者的心,总是能够给读者一种意犹未尽之感。
把握住散文的特点,要上出散文的精彩来,就容易多了。
下面我就以支玉恒专家上的“匆匆”一文为例,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散文教学的策略,即教学中要把握住的几个重点:
一、散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教学
散文本身融入了作者太多的情感。
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之中,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是散文教学中的重点。
只有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才算真正读懂了散文。
比如《匆匆》,学生要想一下子就抓住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很难的。
因为学生的阅历浅,对事对物的认识还不够深。
可能他们读了之后,会很快地了解作者是想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这一主题,但作者如歌如泣的情感,学生就很难把握了。
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我们老师挺身而出,做他们情感的引导者。
朱自清先生要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是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无奈,是对广大生于乱世而无所作为的青年的谴责,是对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只能浑度时日的感伤。
所有的一切,都在随着匆匆而过的时间渐渐消逝。
可是积压心头的,却是满腔的无奈、内疚、感伤。
这么复杂的情感,支老师先放了一段课文配乐录音,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把从字里行间里体会出的情感说出来。
学生知道了情感,也就确定了朗读的基调。
支老师告诉孩子朗读是一种巧,要根据情感的需要,选择语速、语气、语调。
这篇文章读时语速要缓慢,语气要哀伤,声音要低沉。
正是因为支老师的正
确引导,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都能把握住课文的情感基调。
二、散文教学是一种语感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情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
”
语感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培养学生的语感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情感朗读来训练。
散文的语言凝炼优美,富有文采,是最适合朗读的文本。
支老师在教学中告诉孩子读书要用心灵诵读,这样更能激起人与人心灵的共鸣,更能直达情感深处。
在支老师指导读书方法时,他又向学生推荐了“空灵”的读法。
比如“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按我的理解应该用缓而重的声音表达,但支老师却说应该用“空灵”的声音来读。
于是,老师“空灵”的声音像是从遥远的天际传来,告诉我们时间如同这声音,感觉得到,但又缥缈,虚无,转瞬即逝。
两种读法一比较,孰美孰对,听者先是震撼,而后是豁然开朗。
此时,心中的疑惑已化为声声赞叹。
整节课,支老师反复地用自己的范读向学生传递不同语句的不同语感,让学生反复体会,跟读、揣摩、领悟,渐渐的,老师的语感变成了学生的语感。
课堂中,他自始至终没有提出直接指向内容的繁琐问题,也没有一步步去剖析文章情节,但文中所
有疑难之处都通过学生用心灵去诵读,用心灵去倾听得到了解决。
整个课堂始终回荡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在这个课堂上,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读来解决。
三、散文教学是一种美感教学。
《小语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没有哪种文本比散文更有审美价值了。
散文之美,美在其语言,美在其律动,美在其情感。
散文教学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每一篇散文都是一首动人的歌。
散文中的每个字都是最动人的音符,那如歌的旋律总是能在读散文时,给心灵最高极的享受。
如“燕子去了,又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是一段有诗的韵律的歌。
“洗衣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是一段灵动的歌。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是一段深情的歌。
把散文当成一首歌来教,才可以让学生的心灵或激情,或恬静,或律动,或空灵。
把散文当成一首歌来教,才可以让学生在如歌的旋律中,在如诗的灵性中感受作者的爱或恶,笑或泪,得或失,追或舍,这一切的一切,又怎一个“情”字了得!
总的来说,散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让学生从文本本身的抽象方字中,读出具体情感,得到语感的具体训练,得到美感的具体体验,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目的。
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也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教学规律。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根”,再深入到散文教学的“魂”,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就可以把散文上得五彩纷呈,让教者心情愉悦,学者豁然开朗,听者会心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