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什么样的?》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水是什么形态的
中班科学教案水是什么形态的中班科学教案:水是什么形态的一、引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水是什么形态的。
首先,我要问问大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看到水在哪些地方呢?(等待学生回答)没错,我们可以在河流、湖泊、水龙头、沙滩等地方看到水。
那么,你们觉得水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会发现,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那么水是怎么变成液体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索一下水的形态吧。
二、实践探究1. 实验一:水的形态变化材料:冰块、锅和火源、水龙头、草坪、太阳步骤:a) 我们先观察一下冰块。
请大家仔细看冰块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观察冰块的外观和形态)b) 现在我们把冰块放在锅里,然后用火源加热。
请大家猜猜看,冰会变成什么样子?(等待学生回答)c) 我们等一下,让火源加热一会儿。
火源会使冰块变热,变成水。
我们再次观察一下,现在冰块变成了什么形态?(学生观察水的形态)d) 我们现在用一个杯子接一些水龙头的水,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个水是什么形态的?(学生观察水的形态)e) 让我们来到草坪上,观察一下水是如何被太阳蒸发的。
(学生观察水被太阳蒸发的现象)2. 实验二:水的形态转变材料:烧杯、手套、干冰、水步骤:a) 首先,让我们把手套戴好,因为我们要接触到一种非常冷的物质。
b) 现在,我将一块干冰放入烧杯中。
c) 让我们观察一下烧杯中的干冰,它是什么形态的。
(学生观察干冰的形态)d) 现在,我将一些水倒入烧杯中,与干冰接触。
e) 让我们观察一下,水和干冰接触后发生了什么。
(学生观察水和干冰的形态转变)三、总结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水的不同形态,也了解了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态转变。
在实验一中,我们发现冰块经过加热后变成了水,水是液体的形态;在实验二中,我们观察到干冰与水接触后发生了漂浮和冒烟的现象,干冰是固体的形态。
四、拓展应用1.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水的液体形态,但你们有没有想过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固体或气体呢?请大家在家里观察一下,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现水的形态变化呢?2. 除了实验中观察到的形态转变,你们还了解到有哪些其他情况下水的形态会发生改变呢?五、延伸活动1. 游戏玩法:“找水的形态”让学生们分组进行游戏,每组给出一种水的形态(液体、固体或气体),其他组员需要找到与之相关的物体或事物,如蒸汽(水的气体形态)、冰块(水的固体形态)等。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4.水是什么样的 教案
第2单元水第4课水是什么样的一、教学内容水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质,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一个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入单元学习主题,激发学习的欲望。
第二个活动是找一找哪一杯是水,找到水并不难,但它不是唯一目的,重要的是要通过分析找到水的过程,启发学生用词语正确描述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并用气泡图的方法整理中心词,同时巩固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第三个活动是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感知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第四个活动是用手接水,在手背上滴水,形象认识水的流动。
后两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气泡图是一种简单的网状图,可以帮助学生对中心词(水的特征)作出联想,有条理地记录他们已经观察到的或者了解到的内容。
我们要重视这种表述方式,把学生对水的特征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科学方法的层次。
二、教学目标●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等。
●通过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通过用手接水,在手背上滴水,知道水可以流动。
●学会用气泡图呈现对水的特寺征的认识。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等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
难点: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式加以呈现。
四、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尝味棒。
但它不是唯一目的,重要的是要通过分析找到水的过程,启发学生用词语描述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进一步巩固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0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师需要解释气泡图,并示范填写第一个,他们就会模仿填写后面的圈圈。
建议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将这个气泡图一直挂在教室里,帮助学生逐步、全面地了解水的基本特征。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水是什么样的》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水是什么样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存在形态和性质;2.学会探究水的特点和作用;3.发现水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和感受水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正确识别水的存在形态;2.学生探究水的特点和常见作用;3.学生认识水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学生深入学习并理解水的特性;2.学生能够举例子说明水在不同场合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利用多媒体或实物,向学生展示各种水的存在形态,例如:冰、水汽、河流、湖泊等;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这些都是什么?为什么它们不一样?2. 学习(25分钟)1.教师利用多媒体或实物,向学生展示水的化学式及基本组成,帮助学生理解water的含义;2.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和了解水的特性,例如:透明,和湿度;3.学生观察水的物理特性及现象,例如:挥发,散布,以及再沸腾和冷却过程;4.教师组织学生探究水的作用,例如:散热、航行、植物生长等,并与学生们一起讨论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3. 运用(20分钟)1.学生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水的存在,了解并说明水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2.学生们利用多媒体和展示板,展示他们发现的水的应用场所;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对当天学习内容做一个小结,并与学生一同回顾水的特性和常见作用;2.引导学生扩展学习,找寻学生感兴趣的水相关话题,例如:水污染,水资源等;四、课堂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如何,他们理解和识别水的形态、特性和应用是否正确和充分;如何给予有针对性的评分?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水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水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水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 掌握水的三态转换过程和与之相关的温度;3. 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内容1. 水的概念和性质- 水的定义和组成- 水的无色、无味、无臭等特点- 水的流动性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2. 水的三态转换- 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定义- 水在不同温度下的转变过程- 熔化、凝固、汽化和凝华的概念与实例3. 水的应用和重要性- 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饮用、洗涤、灌溉等- 水在工业、农业和能源等方面的应用教学方法1. 探究式研究-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水的一些基本性质和转化过程-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讨论,促进思维的活跃和合作研究2. 多媒体呈现- 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水的性质和转化过程,增强学生的感知与记忆3.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实验、观察和探索任务- 鼓励小组内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表达对水性质和转化过程的理解2. 知识问答- 在课堂上进行知识问答,测试学生对水的认识和应用的理解3. 小组成果展示- 要求每个小组制作一个关于水的展板或PPT,展示水的基本性质、转化过程和应用教学资源1. 实验室、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2. 多媒体设备和资料3. 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时间安排本课程计划为3个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介绍水的概念、性质和三态转换(40分钟)- 第二课时:进行实验和探究活动,加深对水性质和转化过程的理解(60分钟)- 第三课时:小组合作和成果展示,总结水的应用和重要性(40分钟)参考资料1. 《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2. 《化学教学参考书》。
小学科学_4.水是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第一单元的探究活动后,已经对自己的感官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水的性质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这会影响到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的形成。
基于这一点,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科学的观察方法的指导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设计了猜谜、小组合作探究和等活动,让学生在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的过程中,比较轻松、清晰地掌握科学知识要点,所需要准备的材料:牛奶、白酒、糖水、冷开水各一杯,烧瓶、大烧杯、量杯、滴管等。
整节课我都注意到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的基础,借助一定的实验仪器,让学生动脑、动口,自己去认识水。
学法是教法的支撑点,没有学法指导,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不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学法指导:以观察、交流、小组讨论、学生动手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认识水的性质和液体、固体、气体的特征。
效果分析用小组合作、看一看视频、比一比、演一演的方式,多种方法的运用,学生实验起来更有目标性和方向性。
教材分析水是地球上重要的物体,跟人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又是儿童比较熟悉的东西。
本课选取水作为研究材料,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
水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的好材料。
教材要求学生观察水的颜色、透明与否、气味、味道,在这一认识过程中同时也就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也就是获得了认识物体的一些科学方法。
认识某种物体,就要解它的一些基本性质,并且能根据这些性质,把它从其他物体中辨认出来。
本课就是以这种思路编写的。
根据已知物体的基本性质,把它从其他物体中辨认出来。
在直接利用感觉器官辨别物体时,一般应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顺序。
对不了解的物体不要随便尝。
《水是什么样的》教案课程目标: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单元目标: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并描述水的特征。
课时目标:1、运用多种感官辨认、排除哪一杯是水,能用科学的词汇说出水的基本特征。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的基本概念(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的基本概念(教案))课程目标:通过本次科学活动,学生将能够:1.了解水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
2.探索水的三种状态。
3.认识水的用途及其重要价值。
教学步骤:一、导入环节1.接地气——开始互动:教师可以在班级里遍布一些关于水的图片和标语(如:用水请勤俭节约等),在教室里布置瓶装水和杯子等道具,以此引导孩子们热情参与。
2.导入思路:孩子们是否知道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物质是什么?它随处可见,使用广泛,对我们人类来说非常重要,而且我们的世界将因它而更美好。
深入了解它是有助于让我们享受更丰富的经验。
好了,你们能猜到它是什么吗?通过这些问题的方式,可以唤起孩子们对水的认识,激发探究的兴趣。
二、讲授环节1.概念认识通过图片或手绘图展示水的分子结构模型,简单解释水分子结构及其物理化学特性,激发孩子们对水的好奇与兴趣。
2.三种状态的认识(1)学生可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索水的三种状态(固体、液体与气态)。
(2)给孩子们一些关于“雾”、“蒸气”、“干冰”、“冰块”等的问题,并引导孩子们认识这些物质与水的关系。
(3)与生活联系:通过展示水的多种状态与变化,帮助孩子们感知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重要价值。
3.水的用途(1)引导孩子们思考和探究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饮用水、农业灌溉水、烹饪用水、清洗用水、发电用水等。
(2)引导孩子们思考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堂活动环节1.实验探究(1)分小组,让孩子们设计自己的水实验,例如观察水在冰的温度下或火的温度下会有什么变化。
(2)让孩子们利用水和材料制作一些玩具和小工艺品,例如纸板船、漂流瓶等。
2.角色扮演让孩子们扮演身处缺水区的人,经历缺水所带来的种种困扰,引导他们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四、课后延伸1.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将自己获得的认识与经验分享给其他同学或家长。
2.学生自主探究,与家长或其他小伙伴进行更多讨论,深入探究水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方法。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水是什么样的》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水是什么样的》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能够简单描述水的三种形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水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水的三种形态。
三、教学难点
1.学生较小,对物质的认知较为模糊。
2.学生的描述能力仍有待培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让学生观察有关水的图片或幻灯片,并询问学生对水的认识、水的用途和水的基本特征。
引导学生慢慢了解水的相关知识。
2. 学习(20分钟)
通过用自来水、冰块、水气等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水的三种形态。
同时,教师通过解释和讲述,介绍水的颜色、味道、形态、用途等基本特征。
3. 练习(20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水倒入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水的形态变化。
同时,让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并与同伴分享。
4. 总结(10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出水的三种形态,并让学生描述并标注各自的特点。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知识,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5. 课后作业
让学生观察家中的不同水源,分别描述其颜色、味道、形态以及用途等。
并准备下一课的学习材料。
五、教学评估
1.学生对于水的基本特征和用途了解的情况。
2.学生对于水的三种形态的理解情况。
3.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认识水的性质和用途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认识水的性质和用途教案: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认识水的性质和用途一、教学目标1. 知道水是透明的、无色的液体;2. 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如流动性、占据形状和容积等;3. 了解水的用途,如饮用、洗涤、农业灌溉等;4. 能够简单描述水的性质和用途。
二、教学准备1. 教具:透明水杯、饮用水、清洁用水、细绳、夹子;2. 图片或简短视频资料:展示水的用途,例如灌溉农田、人们饮用。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约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透明的水杯,向学生展示水杯中的饮用水。
2. 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水是什么样子的吗?水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步骤二:探究水的性质(约15分钟)1. 教师告诉学生:“水是一种透明的、无色的液体。
”2. 教师将水杯倒过来,让学生观察水的流动性和占据形状的特点。
3. 教师向学生提问:“水能否流动?能否占据形状?”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步骤三:实验观察水的用途(约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图片或简短视频资料,介绍水的用途,如饮用、农业灌溉等。
2. 教师提供清洁用水、细绳和夹子等材料,组织学生进行简单实验。
3. 学生分组,每组两人,一人扮演农田,一人扮演水管工。
农田利用细绳和夹子搭建灌溉系统,水管工运输清洁用水到农田。
4.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总结水在灌溉农田中的用途。
步骤四:总结归纳(约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水的性质和用途,重点强调水是透明的、无色的液体,具有流动性和占据形状的特点。
2. 学生从自身日常生活中举例,补充水的其他用途,如洗涤、游泳等。
3.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能够简单描述水的性质和用途。
四、教学延伸1. 给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自体验水的性质和用途。
2. 鼓励学生开展小型科学观察项目,例如观察冰块融化成水的现象,探究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的性质和用途。
水是透明的、无色的液体,具有流动性和占据形状的特点。
一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第一课 水是什么样的教案
(三)将同样多的水倒进不同的瓶子里,观察水的形状的变化。
出示三种不同形状的瓶子
学生猜测:观察水在不同形状的瓶子里的变化。并用水彩笔画出来。
教师演示:将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里,并在黑板上画出变化的水的形状,做例子。
总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倒入什么形状的容器中就呈现什么形状。
利用画画,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用鼻子闻:白醋有酸酸的气味,可以排除。
用舌头尝:糖水有甜甜的味道,可以排除。
(提示:感官指的是鼻子、手、舌头、眼睛)
3.带领学生一起用气泡图来总结水的基本特征。
总结:水没有颜色、水是无色的、水是透明的、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出示图片,引起学生注意
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引导学生合作、团结
引导学生用科学感官方法观察物体
(二)运用感官观察,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1.提出问题
师: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呢?
(出示:书中图片、海洋、小溪、雨水、水滴…)
2.出示四杯液体(如课本35页)
师:老师这有四杯液体,需要学生找出哪一杯是水?
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办法,然后分小组活动。
描述水是什么样的?
总结:
用眼睛看:牛奶是白色的,且不透明,可以排除。
教师一同做
(四)动手实验
1.握水:学生在水龙头下面握一握水,发现了什么,说说感受。
2.学生在手背上滴水,观察水的流动,观察水的流动方向。
3.说一说大自然的水是怎么流动的?
(出示图片)
总结:小组讨论后:水会从高处往低处流
动手实验,有利于学生更加直官去感受实验结果,让学生有更深的理
(五)板书设计
水
科学观察法:眼睛看、鼻子闻、舌头尝
2.通过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通过用手接水,在手背上滴水,知道水可以流动。
最新2022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水是什么样的》精美教案
最新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水是什么样的》精美教案【教学目标】1.能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说出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等。
2.通过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3.通过用手接水,在手背上滴水,知道水可以流动。
4.学会用气泡图呈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重难点】重点: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等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
难点: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式加以呈现。
【教学准备】白醋、水、牛奶、白糖水,筷子、滴管、不同形状的杯子、装有水的烧杯、水槽、毛巾,学习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儿歌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儿歌《小水滴》:小朋友们,你们平时都特别喜欢听儿歌,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想一想儿歌中唱的是什么?(小水滴)儿歌中的小水滴都做了些什么?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指名回答。
谈话:水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水,那么到底水是什么样的呢?小水滴也想和我们一起学习,走进今天需要探讨的问题——《水是什么样的》。
(板书:水是什么样的水)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一)认识水的基本特征1.(将牛奶、糖水、白醋、水倒在烧杯里并编号):小朋友们,我们的生活时时处处都离不开水,现在老师正需要一杯水,可是我面前放着四杯液体,一时之间忘了哪一杯是水了,你们能帮老师找一找吗?学生先观察,交流自己的辨别方法。
用眼睛看,牛奶是白色的,且不透明,(用手指放在牛奶的后面直观感受不透明),但是其他三杯液体都是透明的。
首先排除4号是牛奶。
用鼻子闻,白醋有一股酸酸的气味,可以排除2号。
(在闻未知的液体时,不知是否有毒,相机教给学生正确闻的方法。
)用舌头尝,糖水有甜甜的味道,可以排除3号。
(在尝未知的液体时,不知是否有毒,相机教给学生正确尝的方法。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教案(含目录)
2020秋部编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教案(含目录)第一单元水1.水是怎样的。
师出示一杯水放展台上,讲述:我们都知道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一年级时我们曾对水进行过观察。
提问:谁来说一说水是怎样的?2.师生交流,教师板贴特点。
提问:老师用湿毛巾写的水字有什么变化吗?水渐渐消失,它到哪里去了呢?3.学生填写前测单。
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张记录单,将个体猜想填写到表格中,全班进行统计。
4.分析学生前概念。
把每位同学的想法都汇总在投影上,从汇总表中对学生前概念进行分析。
二、观察:水变成了什么样子1.引导方法,观察玻璃上水的蒸发。
讲述:同学们,这只是猜想,科学研究得讲究证据,我们需近距离来观察水的蒸发才行。
给每一组发一块玻璃,可以把水放在玻璃上,近距离的观察,水变成了什么样子?2.指导操作。
给每2位同学准备一块玻璃片、一小杯水、棉签,用棉签蘸一些水,在玻片上划一划,水就会留在玻璃片上。
把玻片放平,静静观察。
提问: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观察?3.视频指导。
用感官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
4.小组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记录,扫描学生观察记录。
5.师生交流。
在学生观察的时候,老师将表格收齐,并进行统计,把统计情况呈现在投影上,让学生解释自己的记录。
6.观察总结。
通过观察发现,水在玻璃上渐渐不见,变成了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水蒸气。
7.根据水蒸气的特点再次引发猜想:水变成水蒸气后去哪里了?8.总结。
水蒸气就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
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这就是水的蒸发现象。
三、比较:水和水蒸气1.教师引导。
水在蒸发后变成了水蒸气,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又有什么不同?2.学生交流,以板贴进行调整,呈现韦恩图。
3.水结冰了【教材简析】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1年级科学教案《4 水是什么样的》05
《水是什么样的》教学设计辽宁省葫芦岛连山区化工第一小学李建伟教材分析:《观察水》是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
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节约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到《科学》课,不知道什么其课程是什么样的课程,一定会有很多的好奇,所以本学期学生的课堂纪律和课堂秩序是最大的问题,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习情绪高,师生关系和谐这是必不可少的,本学期要培养学生质疑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五种感觉器官综合感知水的性质。
2、能用语言、文字等方式描述水的性质。
二、科学知识目标:能具体说出水有哪些基本性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愿意向别人介绍自己是怎样发现水的性质的,也能听取别人的发现过程,并能找出其优点和不足。
2、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
实验材料:纯净水、锥形烧瓶、圆肚烧瓶、牛奶、醋、糖水、U型管教学实录:一、课前导入:师:很高兴能和同学们共同上课。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下面,我们就用掌声欢迎它出场。
(播放视频)是的,它就是水精灵。
刚才水精灵偷偷地和老师说,它想知道我们班的同学对它有多了解,哪位同学知道?生:(此处学生可能答案较多,如:水可以喝,人不喝水会死,水是白白的,是液体,会流动,江河湖海里都有水,水可以做法洗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学生可能更多是从水的作用方面来说的,老师要趁机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并相机引导学生从水的特点去解释说明什么是水)水是没有味道的,没有颜色的,透明的等等。
(等学生说出水的某一特点如透明等,可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答:用嘴巴尝,鼻子闻,用眼睛看等等】,老师板书:尝、闻、看等就是我们科学上常用的认识事物,观察事物的方法。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4 水是什么样的》教案
《水是什么样的》教学目标:1.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等特征。
2.通过把相同多的水倒入不用的杯子中,说出水是没有固定的形状的特征。
3.在手背上滴一滴水等多种活动,说出水是可以流动的。
4.学会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
用气泡图的方式展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教学准备: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尝味棒、不同形状的烧杯、相同的四个塑料瓶、若干水、红墨水、滴管、抹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大家带来了一样东西,猜猜它是什么?(出示一杯水)2、在我们生活中哪里会用到水?举例说说?师:人生活离不开水,动植物生存也离不开水,既然水与我们有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水。
板书课题《水是什么样的》二、探究新知活动(一)用多种感官观察与比较,找一找哪杯是水。
水是什么样的呢?(水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初步感知)下面我们一起验证:3、出示四杯液体,让学生找出哪一杯是水。
4、带领学生一起用气泡图来一起总结水的基本特征。
(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方法,然后分小组活动,用眼睛观察,排除牛奶。
用鼻子闻气味,排除白醋。
用舌头尝味道,排除糖水)总结:水是无色的、透明的、没有气味的、没有味道的。
活动(二)将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透明瓶子中,观察水的形状的变化.5、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瓶子,让学生说说瓶子有什么不同?提出问题:如果把同样多的水倒入这些瓶子,水的形状会有什么变化?6、教师演示:将染成红色的水依次倒入四个瓶子中,组织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7、带领学生完善气泡图: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学生观察四个瓶子,找出它们的不同——形状不同。
学生观察水在不同瓶子中的形状,并用彩笔画出来。
)讨论得结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活动(三)握一握水,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感知书的流动特点。
幼儿园科普课堂:水的三态教案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科普课堂:水的三态教案一、引言在幼儿园阶段,科普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了解水的三态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科普启蒙教育内容。
本文将以水的三态为主题,设计一堂有趣、生动的科普课教案,旨在帮助幼儿园老师们进行相关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及其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索和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瓶装水、冰块、电热水壶、玻璃杯、火柴等。
2. 环境准备:教室需要安全整洁,教具摆放整齐,方便幼儿观察和参与。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手中的喷壶并询问:“你们看,喷壶里面是什么?我们平时是如何使用它的?”2. 鼓励幼儿发表观点,引导他们说出水的名称以及日常生活中使用喷壶的场景。
步骤二:展示1. 教师借助电热水壶将水煮沸,然后倒入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水的状态和变化。
2. 提问幼儿:“你们觉得水变成了什么?它以前是液体的,现在变成了固体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引导幼儿思考水的三态及其转化的原理。
步骤三:实验1.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观察冰块,然后将冰块放在室温下观察变化。
2. 通过观察冰的融化过程,让幼儿体验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加深对水的三态的理解。
步骤四:讨论1. 教师组织幼儿围绕水的三态展开讨论,鼓励幼儿发表自己对水的三态的认识和观点。
2. 引导幼儿探讨水的三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蒸笼蒸馒头、冬天结冰等现象。
步骤五: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水的三态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思考,发现身边的奇妙科学现象。
五、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通过展示、实验和讨论的方式,使幼儿在生动的活动中体验和认识了水的三态,并且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这样设计的教案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水是什么样的》教学反思及教案
《水是什么样的》教学反思及教案一年级的孩子对于水并不陌生,但是却没有这个意识也没有机会能够观察常见的水,这节课就给了孩子们一个机会。
主要聚焦于利用各种感官来观察水,分析总结出水的相关特点: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等。
上学期孩子们已经有了感官的认识,也初步感知利用感官来观察物体,但是结合观察和气泡图说出水的基本特征对于只有微弱的语言基础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有点困难,所以要引导孩子利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可以提供一些科学语言支撑等。
结合本次教研课,有一下几点教学思考:1.时刻谨记教学重难点,教学环节的设计以促进目标的达成找一找水这一活动中,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找出水,而是利用各种感官观察水,发现水没有颜色,是透明的,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部分孩子在找水的环节中过分注重究竟那一杯才是水,而忽略感官观察。
可以让孩子说说其他液体的气味怎么样,味道怎么样,让孩子关注观察描述上。
2.培养合作和分工意识,促进实验活动的有序完成实验过程往往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实验材料往往一组只有一份,这就造成了孩子们的争抢,影响实验的开展和进行。
要注重平时课堂的实验环节,让每个孩子分工都有事可做,都积极参与进来。
3.鼓励思考,敢于质疑就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以及水会流动这两大特点出现了思维碰撞,孩子们提出,水变成冰就可以形状固定了。
孩子们积极思考,从生活经验与课堂学习中获得思考,敢于提出质疑,这样的勤于思考的习惯和敢于质疑的勇气值得赞赏和学习。
面对孩子的质疑,老师只有在专业知识和教学设计上都做充分的准备才可以从容应对。
4.科学课堂与多种学科的交融在本节课的结尾,对于大自然的水都是从高向低的方向流动的这一知识点是通过视频的方式呈现的,视频中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可以将古诗中的词句中蕴藏的科学知识相结合,科学课与古诗词文学相结合也不错。
幼儿园科学探究《水是什么》深度教案 幼儿园科学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究《水是什么》深度教案一、前言1. 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水也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幼儿园教学中,如何生动地向幼儿解释清楚水是什么,其特性和作用,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2. 本教案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具体实践,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水是什么,从而提高其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的生活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认知:能够初步认识水是什么,了解水的来源和基本特性。
2. 观察:能够借助实验仪器,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3. 实践:通过具体实践活动,提高幼儿对水的使用技能。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水?2. 水的来源和特性3. 水的状态变化4. 水的使用技能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水的概念,加深对水的认知。
2. 难点:通过实验引导幼儿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加深对水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水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幼儿对水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水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呢?2. 学习活动a. 分组讨论:老师指导幼儿分组讨论水是什么,每组给出自己的答案,逐一汇总并进行讨论。
b. 示范实验:老师通过示范实验,借助容器、水和冰块等物品,让幼儿亲自观察水的状态变化,理解水的物态变化。
c. 观察实验:让幼儿进行观察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凝结和冰的融化等现象,引导幼儿发现水的不同状态变化。
3. 拓展活动a. 亲子合作:组织亲子合作活动,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做一些与水相关的小实验,加深对水的认识。
b.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职业的人物,思考他们在工作中如何使用水,培养幼儿的实践技能。
4. 总结活动老师带领幼儿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水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并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六、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完成的实践活动和实验结果,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2. 实验环节是否能够很好地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很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水是什么、水的特性和使用技能?八、教学效果展示通过教学课件、教学实录、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向家长展示本次教学的效果及幼儿的学习成果。
幼儿园科学教案:水的三态及变化
幼儿园科学教案:水的三态及变化简介本科学教案旨在帮助幼儿园的孩子们了解水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及水的变化过程。
通过实践活动和互动游戏,培养幼儿对水的认知,以及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通过观察和实验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教学材料•水杯•冰块•水壶或烧杯•温度计•平底锅或电磁炉(需要教师使用)教学步骤1. 引入与导入(10分钟)首先,向幼儿们提出问题:“你们都喝过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回答“水”并简单描述其特点。
然后,让幼儿们触摸一下自己手上的水杯,并引导他们发现水的液态特征。
2. 有趣的观察(15分钟)在幼儿园教室里,教师提前准备好一杯冰块和一个温度计。
让幼儿们观察冰块的外观、形状以及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然后,让他们用手轻轻触摸冰块并描述感受。
3. 活动实践(20分钟)在教室外面,找一个开阔的地方进行活动实践。
老师将水壶或烧杯放到电磁炉上加热,幼儿围成一圈围观。
让幼儿们观察并描述看到的变化:水开始变得透明或变成气体状态(蒸汽)。
4. 实验探索(30分钟)继续在户外进行实验探索活动。
老师准备好平底锅和硬纸板,在平底锅上加入适量的水并加热,然后用硬纸板遮挡住平底锅上半部分,留下一点缺口。
让幼儿围观并询问他们是否能看到什么变化。
观察结束后,让幼儿尝试用手轻轻触摸锅底以及上方的蒸汽,并感受温度的变化。
5. 思考与总结(10分钟)回到教室,在黑板上绘制三个水的态图:固态、液态和气态。
让幼儿们观察并参与讨论。
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的有关水的三态变化。
结束语通过本次科学教案,幼儿们对于水的三态及其变化过程有了初步的理解。
通过实践活动与互动游戏,幼儿不仅增强了对水这种物质的认知,也培养了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希望这次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并为将来更深入地学习提供启示。
2022年1年级科学教案《4 水是什么样的》36
4水是什么样的学习目标:一、科学知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观察水,描述水的根本特征。
二、科学探究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与描述水的根本特征。
三、科学态度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探究水的特征,并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意倾听他人信息,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水是生命之源,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区分等活动,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式展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闻、尝、滴管使用方法视频;白醋、水、牛奶、糖水每组各一杯、尝味棒;不同形状的瓶子。
学生分组材料:品尝棒、记录单;彩笔;滴管教学过程:一、感知水的重要性:1组织学生说说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
1〕出示图片,露珠、海洋、河水、雨水、矿泉水。
这些都是什么呀?2〕提问: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了水,我们就无法生存,在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3〕学生自由说出生活中用到水的地方。
学生从各方面汇报2出示教材中图片介绍生活用水类别〔幻灯片出示〕,并补充生活中用到水的地方。
〔视频出示〕3导入:看来,水的用处真的很大,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水。
看看水究竟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对水都有那些了解?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猜谜语的兴趣,引入本课的学习;通过谈话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水,感知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用感官观察,认识水的根本特征:〔一〕找出哪一杯是水;1提问:〔出示四杯液体〕老师这有4个烧杯,标有1--4号,分别装有牛奶、白醋、糖水和水。
你们有什么方法找出哪一杯是水?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综合运用感官判断2谈话:通过一年级上册科学学习,我们知道观察事物可以用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舌头尝、皮肤摸的方法,综合运用感官观察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水是怎么样的》
一、教学目的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
2.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
3.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4.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5.愿意合作与交流。
6.养成全面细致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1.各种不同形状的装水容器、注射器、塑料袋、玻璃球等。
2.雪碧、可乐、、清水、糖水、油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是我们天天都能见到的物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接着展示几张图片向学生简要介绍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实验一
(1)将可乐、雪碧、清水分别放在不同的量杯里,然后将全班分成四组让他们分别用眼、鼻、舌来辨别它们的颜色、气味、味道。
(2)在每杯液体背后放一支粉笔,让学生观察他们的透明程度
(3)讨论: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4)归纳: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实验二(比较水与玻璃珠、木块、空气之间的区别)
(1)水与玻璃珠之间的区别:老师在学生面前按压玻璃珠发现形状没有什么变化,而水倒入不同的容器里面它会呈现不同的形状,从而得出水与玻璃珠之间的区别。
(2)水与空气之间的区别:老师会分别找到力气比较大的男同学和力气比较小的女同学来分别按压装有水和空气的注射器,让全班同学观察现象,从而让他们得出水的体积不易改变而空气的体积易改变的结论。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我们常见的物体中,还有哪些是液体?哪些是气体?哪些是固体?
2.对学生进行“水是生命之源”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