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8土地荒漠化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沙漠化的防治措施(一)

沙漠化的防治措施(一)

沙漠化是指原本不适合生长植被的干旱、半干旱区域由于人为活动或气候变化等因素而逐渐形成沙漠的过程。

沙漠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防治沙漠化成为了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为了有效防治沙漠化,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沙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沙漠化防治措施: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防治沙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固定沙土,减少风沙的侵蚀,改善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此外,植树造林还能够提高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降低土壤侵蚀的风险。

2. 防风固沙在沙漠化地区,风沙是造成土壤侵蚀和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采取防风固沙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防风固沙措施包括植树造林、修筑风沙墙、铺设草垫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风沙的侵蚀,保护土壤和植被。

3. 合理利用水资源沙漠化地区的水资源非常宝贵,合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对于防治沙漠化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修建水库、引水灌溉、改良灌溉设施等措施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持土壤的湿润和植被的生长。

4. 科学耕种在沙漠化地区,土壤肥力通常较低,植被生长受到限制。

因此,采取科学耕种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植被的覆盖,减少土壤侵蚀的风险。

科学耕种包括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农作物、合理施肥、轮作等措施。

5. 发展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的措施,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而减少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保护沙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

6.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是防治沙漠化的重要环节。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公众对沙漠化防治的认识,提高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沙漠化防治工作中来。

综上所述,防治沙漠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耕种、发展生态旅游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一系列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减缓沙漠化的扩散速度,保护沙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

高考地理资源利用:土地荒漠化防治策略

高考地理资源利用:土地荒漠化防治策略

高考地理资源利用:土地荒漠化防治策略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它不仅威胁着生态平衡,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高考地理中,土地荒漠化的防治策略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自然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气候干旱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之一。

在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土壤水分长期处于亏缺状态,使得植被难以生长,土地逐渐变得贫瘠。

其次,大风频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强风能够吹走表层土壤,加剧土地的侵蚀和沙化。

此外,地表植被的稀少使得土壤失去了保护,更容易受到风蚀和水蚀的影响。

然而,人类活动在土地荒漠化的进程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过度开垦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为了获取更多的耕地,人们盲目地开垦草原和荒地,破坏了原有的植被和生态平衡。

过度放牧同样对土地造成了巨大压力。

大量的牲畜过度啃食草原植被,导致植被无法及时恢复,土地逐渐沙化。

另外,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也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例如,过度抽取地下水用于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水分不足,植被枯萎。

面对土地荒漠化的严峻形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策略。

首先,加强植被保护和恢复是关键。

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措施,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

在选择植被品种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耐旱、耐寒、耐盐碱的植物品种。

同时,要加强对现有植被的保护,严禁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

其次,合理利用水资源至关重要。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调配,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

在一些干旱地区,可以发展集水农业,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再者,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也是防治土地荒漠化的重要举措。

控制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合理规划耕地和牧场的面积。

对于已经沙化的土地,可以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的措施,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

此外,加强生态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也必不可少。

微专题:环境保护——荒漠化篇

微专题:环境保护——荒漠化篇

微专题:环境保护——荒漠化篇一、荒漠化1、含义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特别提醒]荒漠≠荒漠化荒漠是一种自然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是指在非荒漠地区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使本来的耕地、林地、草地逐渐退化为荒漠的过程。

[轻巧记忆] 数字法记忆荒漠化的概念(1)“三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

(2)“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3)“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4)“二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2、危害(1)许多村庄、交通线、水库等受到风沙的威胁。

(2)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

(4)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

沙尘暴是魔鬼,也是天使沙尘暴会破坏草原、耕地,影响大气质量,严重时遮天蔽日,影响交通出行,干扰人们生活。

沙尘暴也是“天使”:她塑造了黄土高原,促进了物质迁移;她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饵料;她可以抑制酸雨(沙尘呈弱碱性);她可以缓解全球变暖……二、我国主要的土地荒漠化类型及典型分布1、沙质荒漠化: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风蚀地貌、风积地貌景观的过程。

2、盐漠化:土壤中的盐分被水溶解后浸出,水分蒸发后,留下盐类附着在土壤表层,造成土地盐碱化。

3、石漠化: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地貌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4、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红色砂岩的主要分布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

5、寒漠化:高山及高原地区因低温引起的干燥而形成的植被贫乏。

三、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2015年高考地理56分综合题答题建模——措施类

2015年高考地理56分综合题答题建模——措施类

2015年高考地理56分综合题答题建模——措施类一、设问形式措施类试题的设问中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

例题1 下图为某地水系图,简要分析C湖西岸附近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并说明治理措施。

图中信息:图名:水系图河流湖泊经纬线松嫩平原设问立意:需要说出该地的主要生态问题并说明治理措施。

由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和河流分布及地形名称可以看出,这是我国内蒙古东部和东北部分地区,C地位于大兴安岭西侧,为呼伦贝尔草原地区,此题立意即考查该区的土地利用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思维线路:该题主要考查该区的土地利用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由图可知呼伦贝尔草原因为过度放牧、开垦出现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

解决措施应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丰富的草场资源发展畜牧业。

参考答案:生态问题: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治理措施:退耕还草,还牧,实行轮牧,保护天然草场,建设人工草场,适度合理放牧。

二、思维建模在解答措施类试题时,要把握两点:1、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2、解题时有两个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模板典例问题表现措施外流湖缩小中上游植树造林;退耕还湖;合理利用水资源旱灾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减轻和避免干旱的威胁;在干旱多发地区,选种耐旱的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水土流失压缩种植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能源问题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

2015高考山东卷地理真题清晰答案解析【精选文档】

2015高考山东卷地理真题清晰答案解析【精选文档】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

5毫米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必做,共140分)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下列各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答案】1、C 2、A【解析】试题分析:1、【小题1】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经商的多,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C对,城市环境主要体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不如农村好,A错,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B错,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D错。

2、【小题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造成了土地资源荒芜,浪费,A对,无人耕种,不能带来农业发展水平提高,B错,造成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C错,迁出的多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留守的是老年人口,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提高,D错。

考点: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的原因及影响。

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钟摆"交通现象。

完成下列各题。

3、图1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

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A、8:00B、12:00C、14:00D、18:004、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答案】3、A 4、D【解析】4、北京城市中心区是商务区,不是人口主要分布区,A错。

2015年西北地区和荒漠化

2015年西北地区和荒漠化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5)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适当生态移民。
(潮州市2013届)41.(28分)呼伦贝尔草原是亚洲最肥美的
草原之一,但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生态环境 问题逐渐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4)题。 材料一: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图(图11)
(2)在呼包鄂城市群体系中,级别最高的城市 是 ,整个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目前以第 产 业为主,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限制性自然
41.近年来,呼包鄂城市群依托矿产、能源优势而高速 发展,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一(5)题。(28分) 材料一 呼包鄂城市群示意图及两大城市群竞争力对比
(1)图11中山 脉的大致走向 是 ;该 山脉右侧的河流 每年7、8月易发 生洪涝灾害是因 为受 (天气系统)影响而多暴雨造成的;呼伦 湖属于 (淡水或咸水)湖,判断理由是 。(8分)
(潮州市2013届)41.(28分)呼伦贝尔草原是亚洲最肥美的
草原之一,但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生态环境 问题逐渐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4)题。 材料一: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图(图11)
c
1.自然因素
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
2.人为因素及其相应的治理措施: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 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 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 用和不合理利用。因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要有针对性,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 人为因素及防治措施如下所示:
(2)呼伦贝尔市发展乳制品加工业的主导因素是 。 “十二五”规划期间该市欲打造“绿色能源之都”, 因为 和 能源丰富。(6分)

如何应对沙漠化问题

如何应对沙漠化问题

如何应对沙漠化问题
标题:沙漠化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引言
沙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不仅影响着生物多样性,还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应对沙漠化问题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沙漠化的定义和原因
沙漠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土地质量恶化,表现为土壤侵蚀、水源减少、植被破坏等现象。

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农业耕作、乱砍滥伐、气候变化等。

三、应对沙漠化问题的策略
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防止沙漠化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树木可以固定土壤,防止风蚀,同时还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2. 合理利用水资源:在沙漠化严重的地区,应合理规划水资源的使用,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保护水源地,以维持生态平衡。

3. 管理和控制土地使用:政府应制定和实施严格的土地使用政策,禁止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以减轻对土地的压力。

4. 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如开发新的灌溉技术、改良作物品种等,提高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土地的需求。

5. 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沙漠化问题的认识,鼓励他们参与防治沙漠化的活动。

四、结论
沙漠化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从源头上采取措施,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同时也应该加强科研力度,寻找更有效的防治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沙漠化问题,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2015年高考全国二卷文综地理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全国二卷文综地理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全国二卷文综地理解析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1.D2.D3.A试题分析: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3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A.16时-17时 B. 17时-18时C.18时-19时 D. 19时-20时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 大气逆辐射减弱4.C5.B试题分析:4.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迅速代替暖气团,气温迅速降低,气压迅速升高,是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读图可以看出18时-19时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因而判断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18时-19时,故答案选C。

5.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与暖气团之间气温和气压差异较大,并伴随天气转阴,因而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气温水平差异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增强,故答案选B考点: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下图示意M国的位置。

把此完成下列问题6、中资企业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的主要目的是A、满足我国需求B、拓展国际市场C、提高技术水平D、增加当地就业7、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产品首先应销往A. 美国B. 日本C. 澳大利亚D. 法国8、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时时间的A、8:00—9:00B、11:00—12:00C、14:00—15:00D、17:00—18:006.B7.D8.A7.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四国中距离M国(葡萄牙)最近的是法国,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以上四个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产品首先应销往法国,故答案选D。

高考地理复习:荒漠化与治理

高考地理复习:荒漠化与治理

一、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特别提示】荒漠和荒漠化荒漠和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现象,并且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且还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3 .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图文拓展】1.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大水漫灌会造成地下水位的上升,地下水位上升后,地下水易沿土壤孔隙到达地表,在蒸发作用下,地下水形成水汽蒸发,而其携带的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次生盐渍化。

2. 石质荒漠化的形成在降水丰富的石灰岩地区,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使地表遭受破坏,表层土壤被流水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形成石质荒漠化。

2.过度放牧引起荒漠化过度放牧是荒漠化的一个重要的人为因素,绝大部分牧区都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草原下往往就是贫瘠的土地,一旦放牧量超过草场的承载量,使草场的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便造成了荒漠化。

3.破坏森林引起荒漠化乱砍滥伐森林,开垦新的耕地,也是破坏生态平衡、造成荒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5荒漠化的防治

2015荒漠化的防治

西北农民“退”出,大片生态恢复区
不法分子在本已枯 黄的草原上搂发菜
一些不法农民到内蒙古 自治区去搂发菜,严重 破坏植被,成了沙尘暴 的主要风沙源之一。
返回
耐盐碱
分析胡杨树在保护生 态环境的作用?
原来塔里木河边的胡杨树
塔里木河边枯死的胡杨树
由于人类不合理地用水(拦截内流河上游水 源,过度引用地表水)使胡树分布区地下水位 变深,地表更加干旱导致胡树枯死。加剧了风 力对地表风蚀。胡树具有涵蓄水源,防风固沙 返回 保护农田、调节气候.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17日)
一、区域特征
1.范围: 西北内陆,包括新疆、宁夏与甘肃北部 内蒙古大部分地区。
一、区域特征
1.地形
西部
东中部
三山夹两盆 内蒙古高原 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高,高原、山地和盆地
自然区 地形 地貌 气候
温带大陆 性气候
位置:远离海洋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地形: 山岭阻隔
有机质 含量低, 盐分高
植被 土壤
水文
农业生产
水量小,汛期短,河流含沙量大,多内流 河,冰川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气温)。
呼伦贝尔草原
山地牧场
多 沙 漠、 多 风 蚀 地 形
自然区 地形 地貌 气候
温带大陆 性气候
位置:远离海洋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地形: 山岭阻隔
海拔高,二级阶梯,高原、山地和盆地 多沙漠、多风蚀地形 (1)气候干旱,降水量由东向西减少(》400毫米) (2)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 (3)太阳辐射强
中不重视环保
(5)生态移民,遏制土地荒漠化
(6)应该全面推广和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
治沙措施
生物治沙
建防护林带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 微专题18 土地荒漠化防治措施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 微专题18 土地荒漠化防治措施

微专题18:土地荒漠化防治措施【高考母题再现】【2015•新课标全国2】44、(10分)【环境保护】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

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答案】(10分)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力的人口转移到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的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每答出1项措施得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题满分不得超过10分。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云贵高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引起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出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造成的,因而要加强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采取经济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民自觉保护环境,帮助农民寻找新的经济来源,提高经济收入,同时也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在土壤资源丰富的地区实施客土移植,以有效快速恢复植被。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具体考查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地荒漠化防治政府能采取的具体措施,属于生态破坏。

高考地理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

高考地理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

高考地理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
人为因素:
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②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⑴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⑵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⑶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地理网希望考生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专题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必修Ⅲ解析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专题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必修Ⅲ解析版

【2015考纲解读】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3.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4.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重点知识梳理】一、荒漠化的含义1.概念(1)荒漠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3.分布(1)全球:荒漠化土地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4%。

(2)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8%。

二、荒漠化的危害1.危害范围大全球性的灾难,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亿人口;我国有近4亿人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

2.危害程度深⎩⎪⎨⎪⎧经济危害:许多村庄、道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威胁,经济损失巨大生态危害: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生产危害: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破坏,使生物 的生产能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 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三、荒漠化的防治1.行动:《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三北”防护林。

2.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4.目的: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例1.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 A .河西走廊——石漠化 B .黄土高原——盐渍化 C .云贵高原——沙漠化 D .江南丘陵——红漠化(2)我国实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 A .防治风蚀荒漠化 B .防治水蚀荒漠化 C .防治冻融荒漠化 D .防治土地盐渍化 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在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由于风力强劲,主要是沙漠化;云贵高原由于地形起伏大,降水多,考点二荒漠化的防治例2.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完成(1)~(2)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总结
荒漠化的防止应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以下是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请考生认真学习。

一、水土流失的治理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中华考试网
(1)脆弱的环境
快速增长的人口,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很大。

人口增加解决吃饭问题开垦陡坡、林地、草地等,造成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

2.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流失的形成
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暴雨的冲刷
人为因素是形成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使原来的林草植物被破坏殆尽,地法恢复;开矿。

露天煤矿的建设,大面积挖开原生地面,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降低,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河道滩地开矿使大量泥党小组直接进入河道,增加河流泥砂
3.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挖掘水资源潜力,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

2015高考地理总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二章 第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

2015高考地理总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二章 第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

第1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最新考纲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知识体系考纲解读 1.识记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X 围。

2.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结合图文材料,对区域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考点一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1.概念(1)荒漠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2.类型⎩⎪⎨⎪⎧⎭⎪⎬⎪⎫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 造成的土地退化人类滥垦滥牧导致的水土 流失和环境生态破坏广义的荒漠化⎩⎪⎨⎪⎧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3.分布(1)全球:荒漠化土地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4%。

(2)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8%。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人为因素分布区及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草药材分布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严重破坏草场,易造成风沙侵蚀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次生盐渍化[方法技巧] (1)分析荒漠化的原因,要理解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方法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方法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方法荒漠化的防止应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下面是查字典生物网整理的荒漠化的防治方法,请考生及时学习。

1.西北地域概略⑴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内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⑵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散布。

⑶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清楚的自然特征。

构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⑷外局部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域。

2.荒漠化⑴概念:发作在干旱、半干旱地域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域的土地退步。

⑵表现:耕地、草地、林地等退步惹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我国西北地域最为突出。

⑶缘由:自然要素:①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②植被稀疏,多沙质堆积物;③微风日数多且集中。

人为要素:①基本缘由: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应用。

②直接缘由: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应用、工矿交通树立不留意环保。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⑴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要挟②改动正在开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步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消费力⑵原那么: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管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⑶措施:①合理应用水资源②应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理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处置农牧区的动力效果⑤控制人口增长。

2021-2021高考天文二轮温习荒漠化的防治方法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生物网希望考生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18:土地荒漠化防治措施【高考母题再现】【2015•新课标全国2】44、(10分)【环境保护】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

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答案】(10分)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力的人口转移到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的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每答出1项措施得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题满分不得超过10分。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云贵高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引起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出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造成的,因而要加强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采取经济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民自觉保护环境,帮助农民寻找新的经济来源,提高经济收入,同时也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在土壤资源丰富的地区实施客土移植,以有效快速恢复植被。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具体考查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地荒漠化防治政府能采取的具体措施,属于生态破坏。

【难点中心】本题以近年来贵州省某喀斯特地貌山区严重的石漠化现象为切入点,文本形式提供材料,指出了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考查石漠化防治的政府能采取的具体措施。

分析文字材料可以看出该地区因经济贫困在山上过度开垦、放牧、砍柴,暴雨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基岩裸露,发生石漠化,所以要想减少石漠化的发生应该退耕、限牧、限樵,提醒学生要注意的是本题关键词“政府”,所以应该是政府能采取的“政策性”或“宏观工程性”措施,并且以“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前提。

【考点难点突破】【知识链节】1.石质荒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溶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可以简称石漠化,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如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等。

2.石质荒漠化的原因(1)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2)南方夏季高温多雨(3)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4)大面积的陡坡开荒3.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具体如下表所示:1.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2.石质荒漠化的防治措施①搞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②同时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个人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石漠化治理;③尤其是要重视调整石漠化地区能源结构,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

【热身训练】1.(山东省德州市2015届高三3月一模考试文综【解析])(1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数字看我国土壤污染现状点位超标率:是指土壤超标点位的数量占调查点位总数量的比例材料二我国大陆地区土壤污染分布图(1)造成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2)简述我国大陆地区土壤污染的分布特点。

(6分)【答案】(1)工矿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农业等人为活动。

(4分)(2)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东部地区土壤污染重于西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土壤污染重于欠发达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解析】试题分析:(1)工矿业发展,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尾矿堆放;工业废水排放;生活垃圾在郊区、农村地区不合理的堆放、填埋;农药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使用污水灌溉等均可导致土壤污染。

(2)总结材料二的信息作答。

南方土壤污染重与北方;东部地区土壤污染重于西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土壤污染重于欠发达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考点:土壤污染及分布。

2.(山东蓬莱市2015年1月高三期末检测自主练习文综【解析])(l0分)新华网太原2012年10月23日电(记者王飞航)记者从山西省农业厅获悉,该省将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和普查工作,今年计划投入资金1 546万元,用于监测和治理受重金属污染的农田。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影响山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据调查,山西省土壤重金属超标主要分布在大同、朔州、晋中、忻州、运城5市,主要超标元素是锡,其次是砷、铜。

(1)根据材料分析,山西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4分)(2)结合所学知识,提出防治土壤污染的主要措施。

(6分〕【答案】(1)矿山在开采中废石和尾矿随意堆放,致使尾矿中富含难解的重金属进入土壤,造成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4分)(2)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气、矿业固体废弃物等综合治理和利用;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材料,矿山在开采中废石和尾矿随意堆放,致使尾矿中富含难解的重金属进入土壤,造成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是锡、铜等。

(2)治理土壤污染,要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气、矿业固体废弃物等综合治理和利用。

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增施有机物,改变耕作制度。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考点: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冲关演练提升】1.(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1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解析])(10分)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

读表回答问题。

表(单位:km2)(1)分析该区域1990-2010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

(6分)(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

(4分)【答案】(1)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小;盐渍土总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

(2)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表格中数据,1990-2010年土壤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小。

盐渍土壤总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2) 防治土壤盐渍化应合理灌溉,减少不合理灌溉造成的次生盐渍化问题。

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

考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变化特点,主要治理措施。

2.(江西省横峰中学2015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地理【解析])(10分)在现代社会,海上能源运输十分频繁,时常有油轮因各种原因而发生漏油事故。

石油泄漏往往能造成大面积的海洋污染,使海面上会出现类似于沙漠气候的特征,人们称之为海洋沙漠化。

下图示意石油污染的海滩。

说明海洋沙漠化的主要分布区,并分析海洋沙漠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0分)【答案】分布区:世界主要海运航线;海上采油区(或海上钻井平台)附近海域(4分)。

影响:油膜抑制海水的蒸发,海面上的空气变得干燥;进而使陆地气候也变得更加干旱;油膜阻碍热量的转移,从而引起海水温度升高;油膜抑制氧气的溶解,使海洋水生生物因为得不到氧气而大量死亡。

(答任3点,得6分)【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在世界主要海运航线、海上采油区或海上钻井平台附近海域,常有漏油事故发生。

泄漏的石油在海面形成油膜,油膜能抑制海水的蒸发,导致海面上的空气缺少水分,变得干燥。

海洋水汽是陆地水汽的主要来源,进而使陆地气候也变得更加干旱。

油膜阻碍水汽的输送,也就阻碍了热量的转移,从而引起海水温度升高。

油膜抑制海水与空气的接触,水中溶解的氧气少,使海洋水生生物因为得不到氧气而大量死亡。

形成荒漠中类型的景观,也叫海洋沙漠化。

所以海洋沙漠化主要分布在世界主要海运航线、海上采油区或海上钻井平台附近海域。

考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5届高三高考前热身考文综,)1958年以来,海河某支流上游陆续建成134座水库,总库容量大于该支流年径流总量。

下图示意海河流域平原主要河道干涸、断流情况。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9分)(2)简述为改善海河流域环境可采取的措施。

(6分)【答案】(1)(9分)水资源短缺(河流断流)(2分);生态破坏(湿地萎缩)(1分)。

流域内人口、城市密集,工农业用水量大(2分);植被破坏,涵养水源功能减弱(2分);河流上游大量截留蓄水,下游径流量减少(2分)。

(2)(6分)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上、中、下游用水;植树造林;建设生态保护区;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型产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答出3点得6分)【解析】试题分析:(1)材料反映了水资源短缺或河流断流问题,生态破坏、湿地萎缩问题。

根据材料,该支流总库容量大于该支流年径流总量,河流上游大量截留蓄水,下游径流量减少。

流域内人口、城市密集,工农业用水量大。

流域内植被破坏,涵养水源功能减弱。

这些人为因素,导致河流干涸、断流。

(2)为改善海河流域环境,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上、中、下游用水。

植树造林,建设生态保护区。

进行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型产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

考点: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主要治理措施。

4.(海南省文昌中学2015届高三模拟考试(三)地理【解析]10分)环境保护我国水质分为五类:I类为最好,Ⅲ类以下水质恶劣。

左图示意2001—2006年我国某淡水湖围网养殖面积和水质等级变化,右图为围网养殖景观。

读图回答问题。

指出图中围网养殖面积与水质的关系;并从围网养殖角度,简述防治该湖水污染的主要措施。

【答案】关系:围网养殖面积越大,水质越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