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土家族村寨民居建筑初探——以湖北恩施三个土家族村寨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文化雾心鬻蠡N目励鄂西±家族村寨民居建筑初探
鄂西民族村寨民居建筑类型及保存现状
据文物部门的初步调查,湖北恩施±家族苗族自治州共存有各类文物古建筑遗迹200余处,可分为寺庙类、宗祠类、书院类、教堂类、古塔类、关寨类、民居类等14大类。
其中民居类建筑又可分为很多种,按规模和特点可分为四合院式天井屋(包括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和半悬空的干栏式建筑(即吊脚楼)。
按建筑材料和新、旧石器时代发展则可分为洞穴居、石片居、木板居以及混合居等等。
而在今天湖北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利JII市的鱼木寨、宣恩县的彭家寨、恩施市的滚龙坝等土家族村寨里,都还较完整地保存着这样一些极具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类型。
1.古刹鱼木寨。
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谋道乡大兴管理区的鱼木寨,南距大兴场集镇3.5公里,东南距利川市城60公里,西北距重庆市万州港50公里,寨顶海拔1300余米。
318国道绕经寨麓。
明洪武二年至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369—1735年)一直为土司军事要塞,是土家族人世代集居地。
现寨内有9个村民小组,居住着159户,610人,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少数民族自然村落。
该寨悬崖三迭,关卡雄峙,形如鼓鼗,唯一石板古道从“鼓柄”进入寨内,以湖北恩施三个土家族村寨为例
小道仅宽1米,地势十分险要。
鱼木
寨因寨内民居建筑保存相对完好、文
物丰富,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
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田园彭家寨。
坐落在武陵山余
文/满益德谢亚,F
脉北麓的彭家寨,位于湖北恩施土
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沙道沟镇西
南部。
全寨45户250余人,均系土家
族。
寨内现有26栋民居建筑房屋。
主要类型为土家吊脚楼。
吊脚楼旧
称“高栏”、“葛栏”,亦称“阁
栏”、“麻栏”,被认为是由巢居
(依树积木的简居)发展而来的,
由“穴居的空问概念与巢居的构造方
式相结合”的中国“干栏”式建筑。
是鄂西少数民族根据鄂西山多田少、
坡多坝少、气候多雨潮湿的自然环
境,在山地与坡地之间依山就势、
分台而筑的居室。
它以吊脚之高低
来适应地形之变化并将楼房与平房
结为一体。
若按立体,有建上下两
层的,“人栖其上,牛羊犬豚畜其
下”:或“楼下的为两部,一部为舂
碾室,农具杂物亦储其间,一部为牲
畜室,一家所饲鸡豚牛羊,悉处其
内”。
或建上中下三层,上层储藏、
中层为生活起居(其中吊脚部分做姑
娘的闺房或儿媳妇的卧房)、下层则
为牲畜杂物层,这种结构充分体现了
山地农耕所需的生活空间,是鄂西少
数民族在坡陡地狭的严峻自然条件下
所选择的最佳民居建筑形式。
寨前有开阔的农田,悠悠的索
桥、伞把柱的风雨亭。
在溪河的对
岸,可望见彭家寨26栋木屋沿山分三
个主要台面展开,形成三合水平面,
71
万方数据
■_
圃rUKAN建筑文化
72前后耸立9个以上的龛子,飞檐翘
角,脊口塑饰;还有十多个正屋尽端
的山面龛子,它们前有“一”字型、
后有“一”型、多数则是“L"型,
既“勾心斗角”又“结为一傥”。
龛
子下面的空间,有的铺以石板被用作
村落通道,使之密而有间;吊脚楼下
形成的穿透空间,有的又作为屋前场
后的自然晒台,使之通风透光,美而
集中。
这种在鄂西南地区分布广泛且
极具民族特色的半悬空的干栏式(即
吊脚楼)民居建筑,在鄂西州八县市
的绝大部分区乡几乎都有存在,如利
川市忠路镇桂花村全家坝民居建筑
群、来凤县旧司乡腊壁司村民居建筑
群、咸丰县高乐山镇徐家坨村刘家院
子民居建筑群、宣恩县椒园镇庆阳村
凉亭街(民居)等等。
其中宣恩的
彭家寨和庆阳村凉亭街极具建筑规
模和特点,被列入2006年恩施,Jt、|政府
命名的20个“民族民间生态文化保护
区“之中。
利川大水井中西麓筑德合居
3.绵延滚龙坝。
目前正在申
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湖北恩施
市崔家坝镇滚龙坝村,是以土家大姓
向氏家族居住为主的自然小村落,也
属恩施州“民族民间生态文化保护
区”之一。
因坐落在山间小平地,左
有“黄龙”尖龙河,右有“青龙”洋
鱼沟,如滚龙滔滔汇流入天坑,源源
不断地保佑着向氏家族的绵延子孙,
m800年前的独姓落业、四房发达,成
为今天200余户,800余人的小居聚、
大杂居的民族村落而得名。
村内现存
有明清古建筑及有保护价值的近现代
建筑群3处13个、房屋200多间,建筑
总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70%保存较完
整。
主要类型是木构、砖、石混合而
建的四合院式天井屋,四周以墙体围
合“回”字型;有的两山施以封火山
墙,墙帽有装饰浮雕及彩色纹饰,屋
顶有悬山和硬山两种形式。
如茅坎山
建筑群中的“四房屋基”,前三房、
后三房、四侧房四合天井式砖木结构
建筑,保存基木完整,封火墙高耸,
石柱础、门扇、窗扇等雕花古朴繁杂
精美。
又如“长街檐屋”,三石门、
三进、前九房、后九房、Jk-fP,U房、~
抱厅(亭子屋)四天井、后花园、两头十
多间围屋组合的砖木结构建筑,为滚
龙坝古建筑群中规模最大屋场之一,
因成长条形,故有长街檐之称。
除右
侧围屋、抱厅拆毁和前屋中门改建新
房,其余保存较好。
滚龙坝舞子曩石、木、砖混合翁构
居住特征的共同性与建筑上
的差异性
.土家村寨民居建筑的存在与延
续,与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
及民族文化状况分不开,都有其相对
完整的共性特征,同时又具有一定的
差异性与个性。
1.“聚族而居”的宗族思想。
以
上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民居结构,~
般都在本民族群居的地方形成山寨或
村落。
山寨多是依山而建,村落一般
贴山近坝,一姓一寨或整村一姓。
如
鱼木寨主要是土家族谭土司盘踞之
点;彭家寨自然是土家族的大姓彭家
人之居,而与彭家寨同处一县的宣恩
张家寨共9户人家全是张姓;还有恩
施的滚龙坝村就一独姓向氏世居,他
们同族兄弟间往往分家不分房,才形
成了诸如:三进十房、两天井,五进
十一房、二天井,七进十五房、五天
井,以及六间二进、十天井的中坪大
型民居建筑楼群。
体现出~种很强的
民族宗族思想以及封建社会“四世同
堂”、“合家欢”的大家族观念。
但
随着民族内部与外界联系的加强和扩
大,这些相对独立的寨子,逐渐从封
闭走向开放,成为今天多民族交错杂
居的村寨。
村落布局也从“聚族而
居”的院落中分离出来,而形成了单
家独院,自立门户,同时保存着部分
传统的聚居院落。
2.“人神共居”的宗教习俗。
土
家人重礼教尊祖先,有祭祀的传统习
俗。
在土家人的屋子里的堂屋正面墙
壁上,均设有神龛。
就连鱼木寨的穴
居岩屋里,人们也在入堂屋那凹凸不
平的洞壁墙前,竖二木桩安上木板,
设置个供“天地君亲师位”的神位。
由于土家族多从湘西、江西、西南迁
至而来,各村寨又自行祭祀的神有所
不同。
书香世家的家神多供“天地君
亲师位”,有的供有“至圣先师”牌
位,供奉“坛神”是向氏独有。
随着
时代的变迁,人们所尊崇信仰的神又
有变异。
走进现在村寨里建起的现代
化建筑民居里,我们可以看见堂屋正
面墙壁上仍然挂着醒目的毛主席画
像,下设神龛并有燃香的痕迹。
说明
村民们仍旧是把毛主席当作带给他们
今天幸福生活的神来供奉的。
这是一 万方数据
种住宅权威空间的显示。
他们认为房屋室内既是后代的栖身之地,又是祖先和神灵盘居之所,只有“吃水不忘挖井人”侍奉好祖先和神灵,他们的在天之灵才会保佑自己世代福碌安康。
另一种“人神共居”的现象是土家人传统民居中均设有火塘。
有关火塘的禁祀也很多,土家有新房迁火仪式,火塘之火像征着家庭生计不灭之火,也像征着种族香火绵延不断,是土家族宗教文化神灵化之心理体现。
3.“人畜半混居”的建筑模式。
鄂西山地农耕,生产力低下,人们靠山吃山,过着自给自足,敞向自然、贴近自然的生活。
土家族村寨中无论哪种类型的民居,基本上是人畜半混居,即人居其正,畜养其偏;人居其上,畜栏之下,其空间形态主次关系十分明确。
尤其是吊脚楼将正建、横屋大部分架空,上部分多室住房作绣房(土家称姑娘房);下部分用于作猪圈、牛圈和碓磨房,或存放农具、杂物。
楼层架空能够隔离地气使通风利于驱湿,正适合多山地理环境和潮湿的气候特点,对牛、猪圈养、畜肥方便,晾晒农作物有利。
但人畜混杂很不利于清洁卫生,不便于安装现代化设备。
近几年,随着农村现代化的整体推进,也有不少将牛、猪圈移至人居较远的地段,试图将人畜分开,但有的村民仍然感觉饲养不太方便而回归半混居模式状态。
4.“天人合一”的居住理念。
鱼木寨人依山而寨,择险而居;彭家寨人顺山而筑,竹林掩映;滚龙坝人则是挟“龙口水”,白成一体。
这种倚山傍水,聚族而居,山、水、桥、木无一缺:千楼吊脚自有别,人、屋、景致自和谐的建筑风格,正是鄂西少数民族民居所体现的“天人合一”的居住特点。
尤其是吊脚楼,分阶筑台,临坎吊脚,宜山宜水宜平
地,顺坡顺地顺其自然,既充分利用
了有限的土地,又达到了与周边环境
的和谐统一,体现出人与自然相得益
彰,“以天地为庐”的玄学意识,是
我国少数民族民居建筑中具有鲜明地
域特色的生态建筑。
鱼木寨、彭家
寨、滚龙坝的民居建筑群,作为土家
族村寨地域文化的载体和代表,它展
现了土家人建筑发展的足迹,凝聚着
土家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饱含着土
家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5.地域与文化引来的差异。
鄂西
土家族民居主要以石、木、砖三种
材料混合建筑,在村寨的选址上都讲
究“堪舆学说”。
但从地域来讲,相
同的材质因受不同地域的影响而建有
差异,如,鱼木寨的匠人多从四川过
来,建筑设计受西南氏羌住屋文化影
响,或斗拱飞檐、隐匿山间,或碉
楼险崖、宏伟壮观,具有古朴的建
筑韵律和独到的创造力。
而滚龙坝
据《向氏宗源》记载,向氏先祖向大
发,字八斗,明官军头目,于崇祯七
年(1635年)携眷征战,始于豫,复
经楚,后由彭水经施州,奔至滚龙坝
挽草落户。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最早
的祖先其实并不是土家族而是汉族,
只是到了土家族地区与这里的土家儿
女生息繁衍了近20代,才演变成了土
生土长的土家人而已。
所以其建筑构
造是一种具有楚汉文化特点的四合院
式天井屋,或山墙高耸、浮雕墀头,
或深宫围院、走亲而不出户,有别于
土家族其它吊脚楼群落建筑,为土家
族建筑艺术与外来建筑艺术结合的宝
贵实物。
建筑保护与发展设计
1.封存式保护与居住观念的改
变。
如今的土家村寨年轻人多数出去
建筑文化雾鞭瓣焱N圃
打工是做建筑工人,他们不仅赚回了
钱,而且学得了一些新的建筑技术,
带回些新的居住观念。
于是在这些古
朴自然的村寨里,冷不丁地就会冒出
一栋栋新的瓦房或平顶楼,甚至有的
还赶时髦装上卷闸门,可客厅里仍旧
免不了是堆放农具、杂物而大煞风
景。
尽管政府已下文不准在寨上修建
新房,可一家一户的新房仍在十肖然修
建中。
因为这是一种显富的标志、一
种现代的气息、一种居住观念的革
新。
可这种无规划的建设无疑会影响
到整个保护区的建筑生态。
因此,像
鱼木寨类似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笔
者认为应采取住户整体搬迁至寨的另
一头设计建立新村,而将古建筑集中
的地段实行封存式保护并作为旅游参
观、考察项目加以开发利用。
让那些
沉寂的古建筑给村民带来活的经济实
惠,从而自觉地强化保护意识。
2.开放式保护与设计创新。
开放
式不等于滥拆乱改、任意创新,而是
去其粗造不合理取其精华更适宜。
如
吊脚楼是鄂西土家族村寨主要建筑形
式,但其人畜混居、窗户小而少、内
设火塘无法排烟等不利于人们生活的
方式和环境,就需要改进和创新。
可
在建筑形式保留其优美多功用的造型
风格,而引进新农村建设中“改路、
改水、改厨、改厕、建沼气池、建致
富园”等设计,使内部设施改善及外
围环境优化等:其建筑材料也可以将
木料设计为钢泥砖混材料,然后进行
外表修饰,使吊脚楼这一人世仙居的
建筑文化得以保留、传承和发展,使
其成为鄂西土家村寨独树一帜的建筑
文化和特色象征。
I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73
万方数据
鄂西土家族村寨民居建筑初探——以湖北恩施三个土家族村
寨为例
作者:满益德, 谢亚平
作者单位:满益德(湖北民族学院), 谢亚平(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刊名:
建筑
英文刊名: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
年,卷(期):2007,(11)
引用次数: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z200711026.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