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努尔。康德

合集下载

伊曼纽尔康德德国哲学家和道德学家

伊曼纽尔康德德国哲学家和道德学家

伊曼纽尔康德德国哲学家和道德学家伊曼纽尔·康德:德国哲学家和道德学家伊曼纽尔·康德(Immanuel Kant)是18世纪德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被誉为“现代哲学的巨人”。

他对伦理学和道德哲学的研究及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被公认为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康德的生平、他对伦理学和道德哲学的贡献以及他的主要理论观点。

一、康德的生平伊曼纽尔·康德于1724年4月22日出生于普鲁士王国的哥尼斯堡(今属波兰的弗罗茨瓦夫),在当地度过了他大部分的生活。

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学习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并在该校担任教职直至晚年。

他的学术生涯主要是在哥尼斯堡大学度过的,这也使得他成为了该校的著名教授。

伊曼纽尔·康德的学术成就使他成为了18世纪晚期欧洲受关注的知名学者,他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更是被公认为是他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二、康德的伦理学观点康德的伦理学观点主要体现在他的道德哲学中。

他认为道德应该以纯粹的理性为基础,超越任何感性的利益和欲望。

康德的伦理学理论被称为“康德主义”,其核心思想是人们应该根据纯粹的理性原则来判断行为是否道德。

康德提出了“道德律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这一概念,认为道德律令是一条普遍适用的道德准则,不受任何感性利益或欲望的影响。

他强调道德律令的普遍性和必然性,认为人们应该以此为基准来判断自己的行为。

三、康德的道德哲学观点在康德的道德哲学观点中,他主张人应该将自己的行为准则与一种最高道德原则相一致。

这种最高道德原则基于纯粹理性,与自私的欲望和私人利益无关。

康德认为,在人的自由意志中,存在着一种超越感性需求的纯粹道德意志,这种道德意志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干扰。

康德的道德哲学观点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道德自律。

他认为人的理性和道德性使其成为独立于动物本能的生命体,并赋予了人超越自然界的能力。

康德的一生

康德的一生
康德的一生
康德的一生
第三小组 组长: 组员:
康德 -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
• 伊曼努尔·康德,生于 1724年4月22日,1804年2 月12日逝世。
• 德国思想家、哲学家、天 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 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 始人。其学说深刻地影响 了此后的哲学,开启了德 国唯心主义和康德主义的 诸多流派,被认为是对现 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 家之一。
15年;1770年康德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 • 1786年升任哥尼斯堡大学校长; • 1797年辞去大学教职; • 1804年2月12日病逝。 • 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期间先后当选为柏林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科恩
科学院和意大利托斯卡那科学院院士。康德终生没有离开过哥尼斯堡。
主要思想
• 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
康德生活
• 康德的业余生活很丰富,他喜欢打牌,经常去看戏剧或听音乐会。
• 康德的生活十分有规律,他每天早上5时准时起床,喝一杯茶,吸一袋烟。他 每天都邀请各界朋友一起讨论政治和哲学,午餐是他一天中最大的享受,他
不愿意一个人单独用餐,认为一个人吃饭更消耗精力,因为孤单一人用膳, 头脑就得不到休息。而如果用餐时同朋友们边吃边聊可以使人不再想其他的 事,使人身心快乐。康德生活中的每一项活动,如起床、喝茶、写作、讲学 、进餐、散步,都是按照固定的时间完成的,如每天下午3时是他散步的时间 ,风雨无阻。据说一个又一个思想火花就是在他一成不变的散步中诞生的。
• 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其中提出了太 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 在后期从1781年开始的9年里,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 创性的伟大著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们包括《纯粹 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 (1790年)。“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

伊曼努尔 康德

伊曼努尔 康德
康德的星云说发表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拉普拉斯的星云说发表以后,人们才想起了康德的星云说。
康德明确声称,他所考察的政治不是现实的政治制度,所考察的国家不是现实历史中特定的、具体的国家, 而是某种与法的纯粹原则相符合的理想国家,因而所探讨的政治原则也是一种法的纯粹原则,康德认为,如同认 识的各种形式是主体先天具有的一样,人的自由本性、人的各种权利也是人先天具有的。人生来就具有自由、平 等的特性,而且天生具有自己决定自己、自己根据既定目的采取各种行动的能力。这种德国化的天赋人权论是康 德整个政治思想的体系和支柱。康德所谓“法的纯粹原则”是根据其“道德法则”而提出来的,康德伦理学的 “道德法期”即是指:你应该这样做,以便使你行为准则成为普遍的立法原则,这是人们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列,是 绝对的、无条件的“绝对命令”・康德认为,政治法律与道德一样,也必须受“绝对命令”的指示,必须符合它 的要求政治上的“法的纯粹原则”也是一种“绝对命令”,是“道德法则”在政治上的延伸和体现。但二者又有 不同。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必然”,使个人行为与普遍道德原则协调一致,它依靠国家强制力量使个人 自由与他人自由协调一致。所以,法律是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共存的条件和制度,其发展完善的程度是社会进步 的标志之一,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康德把法国革命看作是法的观念的胜利 。
批判哲学的认识论
对人类认识能力本身的这种分析就进入了认识论的领域,因为这种分析本身已经是一种认识。康德在《纯粹 理性批判》中所提出的认识论的总问题是: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在他看来,一切知识都基于判断,因为 单个的表象或概念是无所谓真假的,只有把两个表象或概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判断(如“这朵花是红的”),才 有真假问题,才构成知识。判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析判断,一类是综合判断。

伊曼努尔·康德经典语录

伊曼努尔·康德经典语录

伊曼努尔·康德经典语录
1.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2. “人之所以为人,因其有理性,而理性则要求人必须时刻以道德法则为准则。


3. “一个行为的道德性不取决于它的结果,而仅仅取决于该行为背后的意图。


4. “我必须分配作我的思辨的唯独这一些形态(整数),对于更多的形态(分数和复数),我不关心,我以同样的方式不得不把后一些形态的存在当做不可能。


5. “哲学的任务不是解答世界究竟是什么,而是划定人的认知能力的界限。


6. “人类理性的思维只能是概念的思维或者科学的思维,而不是实践的思维或者自由的思维。


7. “如果没有一种感觉(愉快或不愉快),则没有任何善恶之于我们是可能的。


8. “由于理智离开经验不会得到概念,但只有通过经验才能遇到经验对象,因此概念不允许任何先验的应用,而是必须等待经验。

”9. “没有任何感觉,而仅仅由理性所产生的愉快或不悦,我称之为思辨的愉快或不悦。


10. “当实践理性的原则(即那些道德法则)被思考时所感到的愉快,
是纯粹的。

”。

人物简介:康德简介

人物简介:康德简介

康德简介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生于东普鲁士的格尼斯堡(该地自1945年以后,成为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的领土),父亲是一个马鞍匠。

康德的家庭信奉路德宗的虔信派(,康德从小在教会办的学校受教育,1740年进入格尼斯堡大学神学院,1745年毕业后当了九年的家庭教师。

从1755开始,康德一直在格尼斯堡大学任教,当了多年的编外讲师,1770年才晋升为教授。

康德一生没有离开格尼斯堡,每天生活极有规律。

他每天下午都要在一条街道(它后来被命名为“康德小道)上散步,他准时到这种程度,以至当地居民按照他出来的时间校正手表。

但是,他那刻板和平静的表面生活与他的丰富多彩而又充满着革命思想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他在普鲁士这个边远小城,注视着世界的最新发展,讨论着时代的前沿问题。

他在创造了深刻反映启蒙精神的批判哲学之后,又明确地提出了“什么是是启蒙运动”这一至今还吸引着哲学家的问题;他一生中只有一次离家到一个一百公里外的城市旅行的经历,便他却像一个阅历丰富的旅行家那样,在人类学著作中对各国风土人情做了详细而生动的描写;他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但他的理性宗教观却被普鲁士政论指责为“歪曲蔑视《圣经》和基督教的基本学说”。

康德是卢梭的崇拜者,他与卢梭一样,是一个平民哲学家。

他说:“我生性是个探求者,我渴望知识,急切地要知道更多的东西,有所发明才觉得快乐。

我曾经相信这才能给予人的生活以尊严,并蔑视无知的普通民众。

卢梭纠正了我,我想象中的优越感消失了,我学会了尊重人,除非我的哲学恢复一切人的公共权利,我并不认为自己比普通劳动者更有用。

”《纯粹理性批判》发表之后,康德成了青年学生向往的导师,政府也不断向他咨询各种问题,但为了捍卫思想自由,他不顾政府的禁令,在退休之后发表了《学院之争》(1798),继续讨论宗教问题。

人们为常说,康德的生平就是他的著作。

康德的著作以1770年为界,分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批判时期的著作又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著作。

康德简介——精选推荐

康德简介——精选推荐

康德简介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他的思想使哲学深⼊到了⼀个新的理论维度,不仅对近代哲学进⾏了⼀番彻底的清理,引发了蔚为壮观的德国古典哲学运动,⽽且对现代西⽅哲学产⽣了深远的影响。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出⽣在德国普鲁⼠王国东部的边陲城市哥尼斯贝格,⽗亲是马鞍匠,他的家庭属于被称为“新教中的新教”的虔敬派,这对于他的道德思想产⽣了深刻的影响,虽然康德成年之后⼏乎没有进过教堂。

从1740年开始,康德在哥尼斯贝格⼤学读书,由于家境贫寒,没有进⾏硕⼠学位论⽂答辩就离开学校到家乡附近做家庭教师。

1755年6⽉,康德以⼀篇拉丁语论⽂《论⽕》获得了硕⼠学位,同年9⽉,第⼆篇拉丁语论⽂《对形⽽上学知识的基本原理的新解释》通过了答辩,康德由此⽽成为哥尼斯贝格⼤学哲学系的编外(⽆薪)讲师,开始了长达41年之久的教学⽣涯。

他勤奋好学,知识渊博,先后讲授过数学、物理学、⾃然地理学、⼈类学、逻辑学、形⽽上学、伦理学、⾃然神学、教育学等课程,甚⾄开设过要塞建筑术和烟⽕制造术。

经过多次申请,康德终于在1770年成为逻辑学和形⽽上学教授。

康德1770年的教授就职论⽂《论感觉世界与理智世界的形式和原则》在他的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常⼈们以此作为标志,将康德哲学划分为“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两个阶段,不过这⼀划分并不⼗分准确。

实际上,康德的哲学思想经过了⼀个长期艰苦的探索过程,直到12年后《纯粹理性批判》发表之时,他的批判哲学才真正达到了成熟。

在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过程中,有两个⼈起了极其重要的作⽤,⼀个是休谟,⼀个是卢梭。

康德在他们的启发下,形成了后来批判哲学的两⼤主题,这就是⾃然和⾃由。

康德前批判时期的思想是“⾮批判的”,属于唯理论的莱布尼兹-沃尔夫学派,在⾃然哲学⽅⾯有⼀定的成就,1755年匿名发表的《⾃然通史和天体理论》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拓展延伸:哲学家康德

拓展延伸:哲学家康德

拓展延伸:哲学家康德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另有年号康德,北齐人物康德等。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简介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在康德去世的1804年,出生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时期的代表人物:费尔巴哈(1804~1872)Feuerbach,Ludwig Andreas生平概述1十八世纪的德意志天空里,闪耀着的是思想和艺术的群星,其光芒让全世界为之瞩目。

200多年前,在东普鲁士柯尼斯堡一条栽种着菩提树的小道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会准时走来一个不足五英尺的矮个子。

他散步时闭口不言,只用鼻子呼吸,据说他认为在路上张开嘴不卫生;有人戏说他“心胸狭窄”,因为他胸部凹陷,胸腔狭小,但他却拥有广阔的精神天空;他就像精确的钟表一样守时,风雨无阻,市民们在满怀敬意与他打招呼时,总是趁机校正自己的钟表。

只有一次,邻居们没有准时看到他的出现,都为他担心,当时他沉浸在卢梭的《爱弥尔》,以至于忘了时间,忘了自己,不过,在数十年间,这是他唯一一次没有准时出现。

这位理性得近乎刻板的人就是康德。

三大批判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

对于康德来说,要想回答我们能知道什么这个问题,就要首先看看认识者和被认识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康德的教育哲学

康德的教育哲学
.
康德的研究:
以1770年为标志,康德的一生可分为前期和 后期两个阶段。在前期他主要研究自然科学, 重点是数学、天文学和化学,主要成就有正 负数理论和星云学说,在其他学科方面也深 有造诣;后期他则主要研究哲学,还涉及宗 教、逻辑学和人类学等领域。
.
康德的著作:
在其三十多年的研究生涯中,留下了三部划时代的 杰作:
.
自由意志与善的意志的关系
自由必然意味着善么?自由就是有可能为善也可能为恶。
亚当和夏娃如果不摘苹果,就不会犯罪,但也没有自由意 志,他们是上帝决定的动物。追求自由的目的不在于善, 而是要把人从动物提升上来。赋予人以高贵性,把人当作 有尊严的生物。
有尊严,可善可恶。恶棍也可能是高贵的,因为他是有自 由意志的,自由意志坚持一贯,敢作敢当,他也可以保持 人格上的高贵,当然我们在道德上要谴责他。我们追求的 是这样的自由,并不是说有了自由一切都好了。恰好相反, 有了自由一个人通常首先做坏事。但只要有自由,他在做 坏事中就可能会慢慢做起好事来。他会发现真正要自由得 到满足的还是做好事。做坏事是一时的,接下来就是不自 由了。
1755年康德重返哥尼斯堡大学,任讲师。1770年康德 被评为教授,1786年升任校长。在校期间他先后当选 为柏林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和科恩科学院的院士。
1797年康德辞去大学的教学工作。1804年2月12日康 德逝世。
.
康德的生活:
一位传记家赞叹道:“康德的一生就像是 一个最规则的动词。”
道德律何以可能?
.
康德的答案
自由意志
每一个人应该为自己所做的行为负责。 为什么自由是最终的根据?自由是不可认识的,
可认识的就不是自由。所谓自由就是不可决定。 如果能够为自由找到根据、原因,它就不是自 由了,它就被纳入机械因果性的链条中了。

Immanuel Kant

Immanuel Kant

谢谢 thank you
康德美学与其他美学的关系
• 1.鲍姆加登 • (1)因一切美是感性里表现的完满,而这完满即是 多样中的统一,所以美存在于形式 • (2)一切的美作为多样的东西是组成的东西(交错为 文) • (3)在组成物之中间是统制着规定的关系,即多样 的协调而为一致性的;
• 2.荷姆(Home) • 荷姆从心理学的理解来把审美的愉快归隐到最单纯的 元素即无利益感的情绪,亦即从这里不产生出欲求来的情 绪,因此逐渐发展出关于情绪作为心灵生活的一个独立区 域的学说,后来康德继承了他而把这个学说系统化。 • 3.布尔克 • 布尔克著有《关于我们壮美及优美观念来源的哲学研 究》、《关于我们的美的及品德的观念来源的哲学研究》。 康德从他的著作中吸取了他的美学理论源泉。 •
• 但是,但是由于当时形而上学自然 观的排斥,此理论并没有引起人们 的注意,长期被埋没。直到1796年, 法国著名数学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 (P. S. Laplace)在他的《宇宙体 系论》一书中,独立地提出了另一 种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人们才 想起41年前康德已提出此理论,因 而后人把此学说称为康德一拉普拉 斯学说。整个十九世纪,这种学说 在天文学中一直占有统治的地位。
• 《纯粹理性批判》是一部篇幅巨大艰 深难懂而又具创造性的哲学名著。所 谓“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 验的理性;而所谓“批判”,则是指 对这种纯粹思辨的理性进行一种考察, 以便弄清楚人类知识的来源、范围与 界限,这样才可以既避免独断论,又 避免怀疑论,从而为建立一个科学的 形而上学奠定基础。
• 在这部西方哲学奠基式的著作中康德尝试 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接合起来,并以此 反对大卫· 休谟彻底的经验主义。
康德的审美原理
• 1. 康德的先验哲学方法从事于阐发先验地可能 性的知识——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 。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在康德去世的1804年出生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时期的代表人物费尔巴哈18041872FeuerbachLudwig Andreas 1.生平概述1 伊曼努尔·康德墓碑伊曼努尔·康德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

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9年。

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

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

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

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1763、《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

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

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

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

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

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

1793年《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

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1798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

《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康德哲学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

1804年2月12日病逝。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从康德到尼采大学生的哲学之旅

从康德到尼采大学生的哲学之旅

从康德到尼采大学生的哲学之旅哲学的探寻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旅程,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想的洗礼。

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进康德与尼采的哲学世界,通过分析这两位思想巨匠的核心观点,引导大学生们在思考中逐步深入哲学领域。

康德:理性与道德的基石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是近代西方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哲学发展。

康德所处的时代是启蒙运动时期,理性被视为知识和道德的来源。

在他的名著《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提出了“先验”的概念,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存在本质上的限制,科学和经验只能部分揭示世界的真相。

为了理解康德的哲学,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核心观念。

先验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对立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试图调和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两大流派。

他认为人类知识的产生依赖于直观经验,但同时又受到思想结构(如时间、空间)和认识形式(如因果关系)的制约。

这一理论强调了人类理性的主动性,指出我们的感知能力并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通过对外界事物进行分类和演绎,从而形成知识体系。

道德律与义务伦理在伦理学方面,康德提出了“绝对命令”理论,即他认为道德法则是普遍适用且不可妥协的。

他主张,真正的道德行为应出自对义务的尊重,而不是出于结果或个人得失。

因此,人们在面临伦理抉择时应该遵循理性所制定的道德法则。

这一观点鼓励大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真理与正义,并通过理性判断来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价值。

自我与自由对于大学生而言,自我意识与自由选择是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主题。

康德强调自我是自由意志和理智结合的产物,认为个体有义务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在دازآ意志中,人应当超越欲望及外在诱惑,以追求真正的人生意义。

这一理念提醒年轻人在面对诸多选择时,要树立清晰的人生目标,积极思考自身责任。

尼采:超人哲学与存在主义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是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他挑战传统哲学中的绝对真理与道德法则,而崇尚个体自我实现和生命的活力。

德国哲学家——康德

德国哲学家——康德

【一】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

1755年成为哲学助教的康德在其后15年中拒绝了许多名校的聘书,宅在家乡,死都没有离开一步。

1770年成为教授后,十年间在学术上鸦雀无声。

1781年十年磨一剑发表了奠定他在哲学史上不朽地位的《纯粹理性批判。


如此成就的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我胸腔狭窄,心脏和肺的活动余地很小,天生就有疑病症倾向,小时候甚至十分厌世。


为纪念康德,德国文化界于2004年“康德年”为他著书《康德传》。

欢迎关注。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二】
康德的生活如同设定好的程序,分毫不差,甚至成为了邻居校对时间的标准。

他一生中只有一次因沉迷《爱弥儿》更改计划停止散步。

自律到严苛的他也有乐观的一面。

尽管十分贫穷,他却说:“当任何人敲我的门时,我可以永远怀着平静愉快的心情说:‘请进。

’因为我肯定,门外站着的不是我的债主。


或许正是因为他的隐忍与积极向上才造就了这位好钻研的学者。

欢迎关注。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三】
风华正茂的康德外表清秀,富有魅力。

但他却没有接受任何女士,直到成为家庭教师后遇到了雇主凯塞林克伯爵夫人。

中年丧偶的伯爵夫人让他一见钟情。

可惜由于地位的悬殊他的意中人最终改嫁了一个贵族,伤心欲绝的康德辞去了这份工作,然后终生未娶。

这位学术泰斗沉默着用一生来诠释了深情无悔。

欢迎关注。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康德哲学主要观点

康德哲学主要观点

康德哲学主要观点摘要:I.康德哲学概述- 康德哲学的历史背景- 康德哲学的核心理念II.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 先验认识论- 道德哲学- 审美哲学- 宗教哲学III.康德哲学的影响和意义- 康德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康德哲学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正文:I.康德哲学概述康德哲学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所创立的哲学体系。

康德哲学是在启蒙运动和自然科学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继承了启蒙运动的精神,强调理性、自由和平等。

康德哲学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对理性进行批判,来确立哲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从而建立一种科学的哲学体系。

II.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A.先验认识论康德认为,人类的知识不仅仅来源于经验,还有先验的成分。

先验认识论是康德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它主张人类在认识事物之前,已经具备了一些先验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如时间和空间概念、因果关系等。

这些先验知识是人类认知事物的基本前提,对于我们的认识和理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道德哲学康德的道德哲学以道德法则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律令”概念。

他认为,道德律令是人类内在的道德原则,它不受个人欲望和目的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

康德主张,人们应该根据道德律令来行事,以实现自身的道德责任。

C.审美哲学康德的审美哲学是他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审美判断是一种非功利性的判断,它不受任何实际目的和欲望的驱使,而是基于人类对美的内在感受和欣赏。

康德提出了著名的“审美无功利性”原则,并试图通过审美哲学来探讨艺术、美学和人类审美经验的意义。

D.宗教哲学尽管康德被认为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他对宗教哲学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康德认为,宗教是人类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它具有道德价值。

他主张,宗教应该关注道德和伦理问题,而不仅仅是神秘和超自然现象。

康德提出了“道德神学”的概念,试图将宗教哲学与道德哲学相结合。

III.康德哲学的影响和意义康德哲学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关于康德的故事

关于康德的故事

关于康德的故事伊曼努尔·康德(德语:Immanuel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著名德意志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唯心主义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

下面是YJBYS小编整理的关于康德的故事,欢迎阅读。

光棍康德的幸福生活苏格拉底说人类惟一的幸福秘方就是哲学。

想要幸福,去读哲学吧。

而读哲学,康德是绕不过去的。

伊曼努埃·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出生于东普鲁士柯尼西斯堡(现变成俄罗斯领土,改名加里宁格勒),幼年自述为:“我胸腔狭窄,心肺活动空间均不够,天生就有疑病症倾向,幼时甚至十分厌世。

”康德厌世,理由充分。

他虽金发碧眼,面色红润,但身高仅得1.57米,双肩高低不一,精神脆弱,十分敏感,连刚印好的报纸也能让他狂打喷嚏。

除了身材不好,他还高度近视;脑袋虽不大,却与瘦小身材不成比例。

唯一的亮点是目光:炯炯烈焰,至老不衰,令人如沐神睨,弗敢逼视。

13岁丧母,16岁即升入柯尼西斯堡大学。

家贫,甫一入学便因裤子破了拿去缝而出不了宿舍门。

四年后,父亲猝然去世,把三妹一弟留给即将毕业的康德。

长兄如父,康德断然辍学,先后在柯城郊区三个贵族家庭当家庭教师11年,养活三妹一弟和自己!期间和女东家凯撒琳伯爵夫人传出绯闻。

1755年6月,弟妹成人的康德重装上阵,以32岁高龄杀回柯大,并马上显示出自己一生后发制人的澎湃动力,先以《论火》获硕士,三月后,再以《对形而上学知识基本原理的新解释》通过答辩,成为柯大无讲席讲师,开始长达41年的教学生涯。

1 康德一辈子没干过别的,除了读书,写书,就是教书。

教过逻辑、形而上学、人类学、道德哲学、伦理、自然神学、数学、物理、力学、美学、地理、生物、教育学、自然法。

康德的职业是教书匠,研究哲学完全是业余爱好。

在《纯粹理性批判》赢得整个世界之前,康德是个业余哲学青年。

康德上课,从不迟到、缺席,从不照本宣科。

唯心主义最典型的例子

唯心主义最典型的例子

唯心主义最典型的例子什么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认为意识、精神或心灵是世界的本质和基础,物质世界只是意识的产物或表象。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后者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质,意识只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哲学史上,唯心主义有许多流派和思想家,其中有一个流派被认为是唯心主义最典型的例子,那就是伊曼努尔·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

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是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他的哲学体系包括先验唯心主义和实证唯理主义两个方面。

在康德的体系中,先验唯心主义是他独特的贡献,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康德认为,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是通过我们的感觉和理性来构建的。

感觉只提供给我们经验,而理性则用于理解和解释经验。

康德认为,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我们的认知能力来构建的。

在康德看来,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包含两个方面:现象和物自体。

现象是我们主观地感知到的世界,而物自体则是客观存在的世界本身。

康德认为,我们只能认识到现象而无法直接认识到物自体。

物自体超出了我们的感觉和理性的范围,我们无法对其进行直接的认知。

康德主张,我们的认知能力具有先验的结构和范围,这种结构和范围是固有的,与我们的感官经验无关。

他提出了先验概念和先验判断的概念,并认为这些先验概念和先验判断是我们对世界认知的基础。

康德先验唯心主义的意义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对哲学和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强调了人类理性的重要性,认为理性是我们对世界认知的基石。

康德批评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物主义,主张我们应该通过理性来认识世界,而不是被感官经验所束缚。

另一方面,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也对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康德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仅仅依赖观察和实验。

他强调科学的本质是理性的,认为科学应该追求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

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对后来的科学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大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

大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

大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伊曼纽尔·康德是一位致力于如何让人们无需传统宗教的劝诫和褒扬也能变得更好更善良的哲学家。

他于1724年出生在波罗的海城市柯尼斯堡,柯尼斯堡在那时属于普鲁士王国,现在则属于俄罗斯(更名为加里宁格勒)。

康德的父母很普通;父亲是一个马鞍匠。

康德一直没什么钱——他过着非常平凡的生活倒也自得其乐。

直到五十多岁,他才成为一名中等富足的全薪教授。

他的家人有很虔诚的宗教信仰,也非常严格。

日后的康德在生活中却并没有多少传统的宗教信仰,但他深切意识到宗教极大地增强了父母应对生活中的困苦的能力——宗教对于促进社会凝聚力和社区归属感多么的有用。

康德身材非常瘦小、羸弱,除了长得好看、无甚其他特别之处。

但是他很擅长交际,一些同事曾批评他过于热衷参加各种聚会。

后来他可以招待客人时,他设置了一些交谈的规则;晚宴开始时,他规定人们要交换一些最近发生的新鲜故事。

接下来应该是一个主要时段来进行深度论述,在场的人试着就一个重要话题进行阐述;最后则应以一段欢快时光结束,让每个人都带着愉悦的心情离开。

他于1804年80岁时在柯尼斯堡离世——他很少想要到这个自己出生的城市之外去生活。

**康德写作的时代在历史上非常有趣,我们今天称做“启蒙时代”。

在《何为启蒙》(出版于1784年)这篇论文中,康德提出那个时代的标志是日益成长的世俗主义。

在理智上,康德乐见基督教信仰日益衰退,而在实践上,他也为此忧心忡忡。

他对人性悲观,认为人天性极易堕落。

正是这种意识带领他进入他一生致力的研究课题:期望用理性的权威来代替宗教的权威;也就是人类的理智。

康德发表了一系列主要著作来开展他的宏大课题,这些著作有着令人生畏的名字,包括:《纯粹理性批判》(1781)《未来形而上学导论》(1783)《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1785)《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3)在一本关于宗教的书《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1793),康德认为尽管历史上的宗教在他们所信仰的内容上全都是错误的,但是他们契合了对促进道德行为的巨大需求,这种需求仍然存在。

关于康德的小故事

关于康德的小故事

关于康德的小故事伊曼努尔·康德(德语:immanuel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著名德意志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唯心主义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康德的小故事,欢迎阅读。

康德守时的故事康德有一次要去拜访一个朋友,约好了时间。

他为了不迟到还提前很长时间出发了,但是不幸路上遇到洪水,河上的桥被冲垮了。

康德称作的马车不能过河,于是他四处找船。

但是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眼看约会时间就要到了,他就给了附近一个农民很多钱,把他的房子拆了做一条船渡河。

这样他没有迟到,而且没有告诉任何人他的这次经历。

康德是守时的典范。

个人生活康德深居简出,终身未娶,一辈子过着单调的学者生活。

至1804年去世,从未踏出过出生地,因此诗人海涅说,康德是没有什么生平可说的。

康德生活中的每一项活动,如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进餐、散步,时间几乎从未有过变化,就像机器那么准确。

每天下午3点半,工作了一天的康德先生便会踱出家门,开始他那著名的散步,邻居们纷纷以此来校对时间,而教堂的钟声也同时响起。

唯一的一次例外是,当他读到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卢梭的名著《爱弥儿》时,深为所动,为了能一口气看完它,不得不放弃每天例行的散步。

这使得他的邻居们竟一时搞不清是否该以教堂的钟声来对自己的表。

和许多伟大的德国学者一样,康德家境也很贫寒,以至在金钱观念方面给后人留下笑料。

据说这位大学者经常声称,他最大的优点是不欠任何人的一文钱。

他曾说:“当任何人敲我的门时,我可以永远怀着平静愉快的心情说:‘请进。

’因为我肯定,门外站着的不是我的债主。

”主要思想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

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在后期从1781年开始的9年里,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的伟大著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它们包括《纯粹理*批判》(1781年)和《实践理*批判》(1788年)以及《判断力批判》(1790年)。

马克思主义相关重要人物介绍(1)

马克思主义相关重要人物介绍(1)

马克思主义相关重要人物介绍伊曼努尔·康德: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西方哲学史上伟大的哲学家。

康德于1724年4月22日出生在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城(即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一个马鞍匠的家庭。

1740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哲学系学习。

他听神学课程,还偶尔布道,但他的主要兴趣在于数学和物理学。

1746年,由于父亲去世,又未能在大学的一所附属学校里谋得一份教师工作,他被迫放弃学业。

在以后的九年间,他先后在三个家庭中担任家庭教师。

直到1755年4月,他向哲学系递交了其硕士学位申请论文《论火》,经过口试获得哲学硕士学位。

接着,他以《对形而上学认识论基本原理的新解释》作为“取得大学授课资格论文”,经过论文答辩获得哥尼斯堡大学编外讲师的职位。

1770年康德被任命为哥尼斯堡大学逻辑学与形而上学编内教授,并且一直担任这一职务直到1801年退休。

康德的哲学思想以1770年为界,分为“前批判时期”(1755—1770)和“批判时期”(1770一1800)两个阶段。

“前批判时期”的主要著作有:《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1755年)、《对形而上学认识论基本原理的新解释》(1755年)、《自然单子论》(1756年)、《证明上帝存在唯一可能的论据》(1763年)、《论自然神学和道德原则的明晰性》(1764年)、《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1770年)等。

特别是康德1755年出版的《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批判了莱布尼茨·沃尔夫神学目的论的宇宙观,提出了近代以来第一个有科学根据的宇宙自然发生、发展的理论,具有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思想。

在批判时期,康德写出了著名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判断力批判》(1790年),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哲学著作:《未来形而上学导论》(1783年)、《道德形而上学原理》(1785年)、《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1786年)、《永久和平论》(1795年)、《实用人类学》(1798年)等,建立了自己的批判哲学体系。

伊曼努尔。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Immânuðl Kânþ, 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在康德去世的1804年,出生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时期的代表人物:费尔巴哈(1804∼1872)Fðuðrbâch,Ludwig Andrðâs。

1.生平概述伊曼努尔•康德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

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9年。

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

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

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

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

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

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

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

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

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

1793年《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

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1798)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

《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康德哲学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

1804年2月12日病逝。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曼努尔•康德(Immânuðl Kânþ, 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在康德去世的1804年,出生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时期的代表人物:费尔巴哈(1804∼1872)Fðuðrbâch,Ludwig Andrðâs。

1.生平概述伊曼努尔•康德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

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9年。

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

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

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

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

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

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

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

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

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

1793年《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

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1798)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

《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康德哲学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

1804年2月12日病逝。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1804年2月12日上午11时,伊曼努埃尔.康德在家乡科尼斯堡去世。

康德去世时形容枯槁,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遗体放在那里就像一个木乃伊。

而且他的遗体也确实像一个木乃伊那样被展览:科尼斯堡的居民排着长队瞻仰这个城市的最伟大的儿子。

当时天气寒冷,土地冻得无法挖掘,整整16天过去后康德的遗体才被下葬。

去世时的康德似乎仅仅是自己的一个影子,临死前的若干年里,他的身体和精神都极为衰弱,作为哲学家的康德也只剩下了一个影子,那时德国哲学界的风云人物是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等人早,他们作为德国唯心主义的领军人物誉满天下。

1799年,康德发表了生前最后一篇文章——“论与费希特科学学之关系”。

在这篇封笔之作中,康德对费希特的科学哲学给予的评价是:一钱不值。

这是康德作为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从此他就告别了哲学舞台——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死后的康德很快就从哲学的影子变成了人类思想天空里的一颗巨星,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奠基人卡尔.雅斯贝斯(1883∼1969)将康德与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和奥古斯汀(354-430)并列称为三大“永不休止的哲学奠基人”。

2.人生经历康德于1724年4月22日出生在东普鲁士的首府科尼斯堡(Königsbðrg),他出生时,有“武王”之称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在那里已经统治了11个年头。

康德的父亲是一个马鞍匠,父母都是信仰新教的虔信派(Piðþismus)教徒,虔信派强调宗教的精神,重视虔诚的信仰感情,康德小时候的精神世界受到很深的虔信派影响。

八岁时,康德开始上学,学校提倡的是人文主义教育,反对宗教带给人的思想上的僵化。

学校的教育改变了康德的宗教态度,他从此开始一生都对宗教祈祷和教堂唱诗感到反感。

也是因为学校的教育,他开始怀疑建立在感觉与感受上的宗教,他的宗教哲学简单地来说也是对虔信派的一种反动。

1740年,康德进了科尼斯堡大学。

人们现在无法考证他当时注册了什么专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经常听哲学课。

1748年,24岁的康德大学毕业,因为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两年,他衣食无托,前途渺茫。

由于大学没有他的位置,他决定到科尼斯堡附近的小城镇去做家庭教师。

康德曾说再也没有哪个家庭教师比他还差,但是实际上他这是谦虚,因为他教过的学生对他的口碑都不错。

在做家庭教师期间,他发表了第一本著作——“关于生命力的真实估计之思考”,内容是关于笛卡儿、牛顿和莱布尼茨提出的哲学与科学命题。

五年的家庭教师生涯后康德重返科尼斯堡,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过家乡。

返回家乡后,康德再次进入大学学习。

1755年,康德以“自然通史和天体论”获得硕士学位,三个月后获得大学私人助教资格,开始教授哲学。

在私人助教这个教职上,康德一干就是15年,学生的听课费就成了他的生活来源。

因为康德的课很受欢迎,愿意听他的课的学生也多,因此他在生活上也做到了衣食无忧。

在任助教期间,康德开始经常发表著作。

他的论题包罗万象,从自然科学、美学、神学甚至到巫术应有尽有,但贯穿其中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哲学研究应该如何进行:是从理性的观点出发,从普遍真理中推导出有关事物的真理还是从经验出发,通过观察得出普遍的结论?康德的著述和讲课使他称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哲学家,他的影响开始走出科尼斯堡,很多学生慕名而来成为他的弟子,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与哥德和席勒一起成为魏玛古典派顶梁柱的赫尔德。

尽管如此,康德很长的时间里没有得到教授职位,期间他拒绝了科尼斯堡提供给他的诗学艺术教授聘书。

他还拒绝了来自埃尔朗根大学和耶拿大学的教授聘书,他只愿意在科尼斯堡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因为他不愿意离开家乡,而且身体状况也不允许他迁居他乡。

康德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我胸腔狭窄,心脏和肺的活动余地很小,天生就有疑病症倾向,小时候甚至十分厌世。

”1770年,康德在46岁时终于获得了科尼斯堡大学逻辑学与形而上学教授一职,他的就任报告题目是“感性与知性世界的形式与根据”。

当上教授以后,康德沉寂十年没有发表一篇文章,而是潜心研究他的批判哲学。

1781年,他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仅凭这一部著作,康德就可以奠定他在哲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3、生平和著作年表1724年4月22日伊曼努尔。

康德生于哥尼斯堡。

1730年入小学1732年入中学1737年母亲去世1740年9月24日康德考取哥尼斯堡大学1746年父亲去世。

《论活力的正确评价》一书复印。

该书于1749年出版1747年康德在安德施牧师家当教师(在古姆比年附近的犹德早村)1750年在休里增少校家当教师(在奥斯德罗德罗附近的阿尔恩斯多尔夫村)1753年在凯瑟琳伯爵家教师(劳登堡吉尔西德区)1754年回到哥尼斯堡,6月《对一个问题的研究,地球是否由于绕轴旋转时发生过变化》;8月《关于从物理学观点考察地球是否已经衰老的问题》1755年3月《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4月17日提出学位论文《论火》;5月13日硕士学位考试;6月12日得到硕士学位;9月27日求职论文答辩。

《对形而上学认识论基本原理的新解释》1756年1----4月论述里斯本地震的两篇文章和一本书;4月10日为取得教授职位进行文化答辩。

《唯物单子论》1757年春《自然地理学讲授提纲》1758年 1月(至1762年7月)康德-----俄国臣民。

春《运动和静止的新学说》;12月康德争取基波克死后虚悬的教授职位,未成。

12月14日向伊丽莎白女皇呈交的申请书。

1759年10月《试对乐观主义作若干考察》1760年6月《对丰克先生夭亡的想法》1762年《三段论法四格的诡辩》赫德尔听康德讲课(到1764年)12月《证明上帝存在的唯一可能的根据》1763年《将负值概念引入哲学的尝试》1764年《对于美好和崇高的感情的的观察》《论脑病》《对自然神论和道德原则的明晰性的研究》1765年《关于1765年冬季学期讲课时间表的通知书》1766年2月康德被认命为王家图书馆副馆长。

《视灵者的幻想》1768年《论空间方位区分的基本根据》1769年埃尔兰根大学聘请担任教授职务1770年1月耶拿大学聘请;3月31日被任命哥尼斯堡大学逻辑和形而上学编内正教授职务8月21日学位论文《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答辩1771年评论莫斯卡提的作品1772年2月21日致函赫茨,谈到写作《纯粹理性批判》的构思1772年 5月康德辞去图书馆副馆长一职1775年《论各种不同的人种》1776-1777年论“博爱”的两篇文章1778年策特里茨大臣劝说康德,要他转到哈勒大学工1780年康德成为哥尼斯堡大学评议委员会成员1781年5月《纯粹理性批判》问世1783年《未来形而上学导论》评舒尔茨所著《道德学入门》一书1784年康德购置一所私人住宅。

10月《从世界公民的观点撰写世界通史的想法》;12月《问答:什么是启蒙运动》1785年1月和11月康德评论赫德尔的书《人类历史哲学思想》;3月《论月球上的火山》;4月《道德形而上学原理》;11月《论人种概念的确定》1786年1月《对人类历史起源的推测》;春《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原理》;夏康德被推选为大学校长;10月《何谓在思维中确定方向》;12月7日康德被选为柏林科学院院士1787年6月《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出版;12月31日致函莱因霍尔德,说明哲学体系的三元结构1788年1月《论目的论原理在哲学中的运用》;春《实践理性批判》出版;夏康德第二次参加校务会议1789年卡拉姆金拜访康德1790年《批判力批判》出版;《纯粹理性批判》第三版1791年8月费希特为了与康德认识,来到哥尼斯堡;9月《神正论的所有哲学尝试归于失败》1792年4月《论人的劣根性》1793年春《论理性范围内的宗教》;9月《论格言:道理上可以说得过去,可是实践上却行不通》1794年5月《论月球对气候的影响》;6月《论万物的终结》;7月28日康德被选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0月12日康德因为就宗教问题发表意见受到国王申斥1795年《永久和平论》发表1796年《论灵魂的器官》;6月23日康德最后一次讲课1797年《道德形而上学》发表;6月14日哥尼斯堡的大学生们纪念康德学术活动五十周年;7月《关于迅速签订哲学上永久和平条约的通告》;9月《论出于利他动机而说谎的虚妄权利》1798年4月4日康德被选为西恩(意大利)科学院院士;秋《学科间纷争》《人类学》发表1799年8月《关于费希特所著《知识学》的声明》发表1800年最后一篇单独发表的著作-----德语立陶宛语词典的跋;9月耶舍出版康德的《逻辑学》1801年11 月14日康德请求解除他科学院评议委员会成员的职务1802年林克出版康德的《自然地理学》1803年林克出版康德的《教育学》;12月15日写最后一篇日记1804年2月12日康德逝世;2月28日安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