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入学不适应的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新生入学不适应的原因分析

作者:盖东芳崔月政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年第09期

【摘要】大学是一个人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考进大学是一项积极的生活事件,它为青年人提高自身素质、走向成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它也是人生的一次重大的转折,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本文主要从新环境给大学新生带来的新变化入手,分析大学新生入学后产生适应的原因。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环境;原因

大学是一个人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考进大学是一项积极的生活事件,它为青年人提高自身素质、走向成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它也是人生的一次重大的转折,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环境决定人的主观世界,人对环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是外部客观环境影响的结果。“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同时,“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对于环境的制约,主体可以顺应环境或超越环境。本文主要从新环境给大学新生带来的新变化入手,分析大学新生入学后产生适应的原因。

一、新环境带来的新变化

大学新生入学后所面对的新环境主要给他们带来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人际方式、理想目标和学校管理方式的变化。

(一)学习方式的变化

学习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手段,是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相对中学阶段的学习方式,大学阶段的学习有着如下特征:

1.大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性

自主性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增强,改变中学时代对教育和课本的依从地位,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大学阶段的学习内容由依从教师讲授范围,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大学阶段的学习方法也由记忆为主的再现型向以理解迁移为主的应用型转变;

2.大学生的学习具有专业性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学习的内容既表现为国家教育机构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具体确定的,又表现为大学生自己所做出的选择。大学阶段是“求学期”向“工作期”、“创造期”转变的过渡阶段。

(二)生活方式的变化

大学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娱乐生活、个人生活、交往方式、消费方式等等,主要指大学生在学习之外的业余生活的方式。大学里的生活方式与高中相比,也有自己的特点:

1.生活方式的集体生活性

大多数同学在中学时期并不住校,进入大学后,生活方式基本上以集体生活为特征,而集体生活必须具有一定的公共活动秩序与要求。这就使得来自天南地北的学生,由于性格、生活习惯、个人爱好、习俗习惯等差异,出现一些矛盾和不适。

2.个人生活的自理性

在中学阶段,大部分学生的饮食起居几乎都是由父母承办的,而进入大学后,一般学生半年才能与父母团聚。个人的一切生活起居,包括理财问题、朋友的选择、计划性购物,甚至洗衣服,都得靠自己来料理。许多大学新生面对这突来的一切事物,慌了神、乱了手脚,从而产生不适应。

(三)学校管理方式的变化

大学管理方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各项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方法上。中学对学生只有学习上的要求,并且老师从早到晚监督、伴随着学生,因此规章制度似乎离同学们较远。而大学就不同了,大学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大学生行为规范,大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日常管理制度等方面。这些制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

在中学,老师管理的指导得比较具体、周到,甚至老师会每天给学生辅导、补课。而大学的管理方式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师生关系比较离散,尽管有辅导员、班主任,但是他们的职责主要是通过指导、组织开展多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理能力。同时,一个辅导员所负责的学生众多,不可能像中学班主任那样每天跟着学生,这就要求大学生自己去看书学习,去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进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另外,与中学时代的学生会等组织相比,大学学生会、学生社团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工作方式更灵活、更自主,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大学的管理方式表面上松散,但实际上对学生要求更高了,它要求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进而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新变化带来的新矛盾

从中学进入大学,新的环境给新生带来了新的变化,同时这些新变化也会给他们带来一些新的矛盾。这些矛盾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多寡、程度的轻重是因人而异的,充分认识这些矛盾对于帮助新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矛盾主要有:

(一)自豪与自卑的矛盾

自卑是指一个人自己看轻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情感体验,它是一种消极的自我体验。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的新生主要是一些中学时代的佼佼者,以及文体、社交、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新生。特别是那些高中时的佼佼者,他们以“竞争的胜利者”的姿态出现,陶醉于轻松而愉快的情绪之中,呈现出一副兴奋与自豪的笑脸。但当他们进入大学后,在“高手如云”的新校园里,有的学生很快发现自己难以继续成为“人中麟凤”,失去中学时候的“尖子生”待遇,在选学生干部时,也是榜上无名,原来高居于他人之上的“佼佼者”很可能将转变为不引人注目的“平凡人物”,一旦意识到这些差距,他们就可能从自毫的高峰跌到自卑的低谷,导致对现实自我的强烈否定。

(二)独立与依赖的矛盾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独立意向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离开了家庭,进入了拥有一定社会气氛的大学校园,成人感迅速得到增强。他们渴望独立生活,处处能显示个人的主张,竭力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和干涉,要求独立自主地处理与自己有关的各种事情。同时,大学环境也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大的独立和自由空间。但由于多种原因他们又不能完全自主,很多方面还要受限制而处于被动。例如,大学规章制度的制约,使他们想自主安排却又摆脱不了制度的约束。经济上一般靠家庭供给,使他们想独立,却又不能真正独立。阅历、能力、知识和经验等方面的欠缺,使他们往往只能有独立的想法而不能有独立的行动。这种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于自我意识中,激起了强烈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常常会出现愤世嫉俗,满腹抱怨,其结果是脱离集体,难以与人融洽相处,经常烦恼自扰,甚至表现出违反校纪校规的不理智行为。

(三)渴望与拒绝的矛盾

高中时期,部分学生已经产生了封闭心理,进入大学后,表现得更为突出。并且在大学的不同阶段表现的特点也有所不同。在进入大学的适应阶段再现为谨慎、疑虑、可塑性较大,大学新生以往所熟悉、所信任、所依赖的老师、同学、家长都不在身边,在大学里的生活、学习面临的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环境的改变、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冲突都会让新生产生孤独感。大学新生一开始并不轻易吐露真情、交换思想,人性中本能的自我保护,自我防范意识以及同学之间不同的个性冲突,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信心不足,刻意自我封闭不愿主动迈出第一步,在拒绝别人的同时也拒绝了自己。但是,由于生活和学习的需要,大学新生从内心又有着强烈的交往要求和希望得到别人理解的愿望,希望有情感宣泄的对象、情感共鸣的知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