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科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临床上凡消渴病患者,出现泡沫尿(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蛋白定量异常增高),或出现水肿、眩晕(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或伴有视瞻昏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应考虑到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同时应注意排除淋证和肾风、肾水、支饮、心悸、眩晕等病证(泌尿系感染和多种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以及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病)引起的尿蛋白增高、肾功能损伤的原因。

2.西医诊断标准(1)有明确糖尿病病史;(2)尿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3mg/mmol(30mg/g)或尿白蛋白排泄率(AER)≥30mg/24h(20ug/min)。

因尿白蛋白排泄受影响因素较多,需在3~6个月内复查,3次结果中至少2次超过临界值,并且排除影响因素如24h内剧烈运动、感染、发热、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高血糖、怀孕、明显高血压、尿路感染,可做出诊断;(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肾损害;(5)eGFR(CKD-EPI公式)> 30 mL/min/1.73m2。

※糖尿病肾病eGFR(CKD-EPI公式)< 30 mL/min/1.73m2请遵照“慢肾衰”诊疗方案。

(二)证候诊断1.本虚证候:(1)肺脾气虚:气短乏力,动则气促,自汗,易外感,纳差便溏。

舌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2)脾肾气虚:气短乏力,腰膝酸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

舌淡胖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3)肝肾阴虚:形体消瘦,潮热汗出,或盗汗,五心烦热或手足心热,咽干口渴,目睛干涩,大便干结,腰膝酸软,眩晕耳鸣。

舌瘦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4)脾肾阳虚: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大便溏泄,尿少浮肿,或小便清长,或夜尿频多。

舌淡胖苔薄白或水滑,脉沉迟无力。

(5)气阴两虚:头晕、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尤甚,口干舌燥,夜尿增多,无心烦热,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细数。

【干货整理】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干货整理】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干货整理】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依据:(1)有确切的糖尿病史。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3个月内连续尿检查三次UAER 介于20~200μg/min(28.8~288mg/24h),且可排除其他引起UAER增加原因者,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

(3)持续性蛋白尿:尿蛋白>0.5g/24h连续2次以上,并能排除其他引起尿蛋白增加的原因者,可诊断为临床期糖尿病肾病。

临床上凡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蛋白定量异常增高,或出现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或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应考虑到糖尿病肾病。

同时应注意排除泌尿系感染和多种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以及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病引起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尿蛋白增高的原因。

(二)疾病分期参考丹麦学者Mogensen提出的糖尿病肾病分期方案进行。

Ⅰ期: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肾体积增大,尿无白蛋白,无病理组织学损害。

肾血流量、肾小球毛细血管灌注及内压均增高,其初期改变为可逆性。

Ⅱ期:正常白蛋白尿期。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正常。

GBM增厚,系膜基质增加,GFR多高于正常。

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持续在20~200μg/min或30~300mg/24h。

GBM增厚,系膜基质增加明显,出现肾小球结节型和弥漫型病变及小动脉玻璃样变,肾小球荒废开始出现。

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或显性糖尿病肾病。

UAE持续200μg/min 或尿蛋白>0.5g/24h,血压增高,水肿出现。

肾小球荒废明显,GFR开始下降。

Ⅴ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GFR<10ml/min。

肾小球广泛荒废,血肌酐、尿素氮增高,伴严重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和水肿等。

消渴病肾病临床上可划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即西医早期糖尿病肾病,相当于Mogensen糖尿病肾病Ⅲ期;中期,即西医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期肾功能正常者,相当于Mogensen糖尿病肾病Ⅳ期肾功能正常者;晚期,即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存在肾功能损害者,相当于Mogensen糖尿病肾病Ⅳ期肾功能不全和Ⅴ期患者。

消渴病(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消渴,系西医之糖尿病。

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主的一种疾病。

其最早见于《内经》。

《内经》消渴病因病机:认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原因,而内热是其主要病机。

如《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素问·奇病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灵枢·五变》:“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

”后世医家将其分为上、中、下三消。

《太平圣惠方.三痟论》:“夫三痟者,一名痟渴,二名痟中,三名痟肾。

”一、【诊断依据】(一)临床表现1. 症状1.1 糖尿病期典型的糖尿病具有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下降;在2型糖尿病中约50%的患者无症状,80%DM患者以皮肤或外阴瘙痒、皮肤化脓性感染、视物模糊等为首发症状。

1.1.1 主要症状多饮,多尿,烦渴,渴喜冷饮;小便频数量多,有泡沫,或有甜味。

1.1.2 多食易饥食欲亢进,易饥饿,进食量多,倍于常人。

1.1.3 体重下降T2DM开始表现为肥胖或超重,当血糖异常升高至一定程度时,营养物质丢失,体重下降,往往伴有体力不支、倦怠乏力等。

1.1.4 其他症状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等,女子带下量多,月经不调。

1.2 并发症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或慢性并发症引起的脏器功能障碍等可出现相应的表现,如四肢麻木、视力障碍、便秘或大便时干时稀、心悸心慌、眩晕、水肿、男子性欲低下、阳痿等。

2 体征早期病情较轻,大多无明显体征。

病情严重时出现急性并发症有失水等表现,病久则发生大血管、微血管、周围或内脏神经、肌肉、骨关节等各种并发症而出现相应的体征。

(二)理化检查3.1 血液检查:血糖、OGTT(DM前期人群,或DM疑似人群及DM高危人群均需进行OGTT)、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释放试验、 C-肽释放试验、胰岛细胞自身抗体、血脂。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早、中期患者。

一、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TCD编码:BNV068)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肾病(ICDTO编码:E11.221+N083)(二)诊断依据.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第二版(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1.疾病分期消渴病肾病分期参考丹麦学者Mogensen提出的糖尿病肾病分期方案。

早期: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多期;中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期,肾功能正常者;晚期:临床糖尿肾病存在肾功能不全者。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临床常见证候:气阴虚血瘀证;神疲乏力,四肢困倦,气短声低,五心烦热,心烦失眠,肌肤甲错,尿频量多,舌质暗红,少苔,脉沉细。

阳气虚血瘀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夜尿频多色清,畏寒肢冷,阳萎早泄,肌肤甲错、大便滤稀,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白水滑,脉沉细无力。

阴阳俱虚血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夜尿频多,手足心热而手足背冷凉, 肌肤甲错,大便时干时稀,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肾病(TCD编码为:BNV068)和糖尿病肾病(ICDT0编码为:E11.221+N083)的患者。

1.疾病分期属于早、中期。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中医诊疗方案肾病科

中医诊疗方案肾病科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目录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肾风(IgA肾病)诊疗方案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诊疗方案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1)夜尿量增多是诊断肾劳的重要依据。

(2)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时轻时重,遇劳加重或诱发。

常伴倦怠乏力、小便清长,腰痛或腰膝酸软。

(3)排除其他引发夜尿量增多的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陈楠主编《肾小管间质肾病诊疗新技术》、董德长主编《有效肾脏病学》确信诊断。

(1)有慢性肾盂肾炎、肾移植慢性排异病史及滥用镇痛药、马兜铃酸类中草药、环孢素或他克莫司、锂制剂等服药史;(2)起病隐袭,以夜尿增多为首发病症,禁水12小时尿渗透压<800mOsm/ kg·HO;2(3)尿改变轻微,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可有尿糖阳性(空肚血糖正常);(4)血肌酐升高而无明显水肿;(5)贫血显现早而重,与血肌酐升高程度不成比例;(6)不伴高尿酸血症、等全身性疾病及大量蛋白尿、水肿等肾小球疾病;(7)病理检查见肾小管灶状或多灶状萎缩,肾间质灶状或多灶状纤维化伴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球无明显异样或病变相对较轻。

(二)证候诊断1.脾肾气虚证:小便清长,夜尿增多,面色萎黄或惨白无华,倦怠乏力,嗜睡,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形体消瘦。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濡细。

2.气阴两虚证:腰膝酸软,夜尿增多,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或盗汗,口干或口渴,五心烦热。

舌质淡红,苔少乏津,脉细数。

3.肾阳虚衰证:畏寒肢冷,夜尿增多,小便清长,倦怠乏力,腰痛。

消渴病肾病(慢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消渴病肾病(慢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消渴病肾病(慢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23
年版)
概述:
消渴病肾病,也称为慢性肾病,是一种以肾功能逐渐减退为特征的疾病。

中医有多种诊疗方案可供选择,下面是2023年版的中医诊疗方案。

治疗原则:
1. 清热利湿、滋养阴液:通过清热利湿和补益阴液,调节体内阴阳平衡,促进康复。

2. 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促进肾脏的血液循环和自愈能力。

3. 调理脾胃、益气健脾:通过调理脾胃,益气健脾,提升免疫力,增强肾脏功能。

诊疗方案:
1. 中药治疗: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桑葚、山药、山核桃、薏苡仁等。

具体的剂量和用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针灸疗法: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足太冲、肾俞等。

具体的针灸方案应由专业中医师判断和实施。

3. 食疗调理:应遵循低盐、低脂、低蛋白的饮食原则,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常用的食物包括绿豆、苦瓜、芡实、赤小豆等。

注意事项:
1. 患者需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2. 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中药。

3. 饮食调理需个体化,避免过度补益或过度限制。

以上是2023年版的消渴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诊疗。

如有疑问或不适,请及时就医。

消渴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
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医认为,消渴病肾病的发生与阴阳失衡、气血
不和、湿热蕴结、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中医诊断及治疗上,需
要综合分析病情,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

中医诊断模式中,消渴病肾病的病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导致阴阳失衡的肝火亢盛型:此型患者多有频尿、口渴、烦躁易怒、目赤等症状,舌红,苔黄,脉弦数。

2.因气血不和引起的脾肾阳虚型:此型患者多有大量尿液,色黄或清淡,口干,倦怠无力,腰痠腿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3.因湿热蕴结导致的痰火上扰型:此型患者多有口渴喜冷饮,小便短
少混浊,舌红苔黄腻或厚,脉滑数。

根据不同的病因,以下是2024年版中医诊疗方案的治疗建议:
1.导致阴阳失衡的肝火亢盛型:
主要治疗思路:清肝泻火,滋阴降火。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7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7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二版)》(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第二版)》(吕仁和、赵进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临床上凡消渴病患者,出现泡沫尿(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蛋白定量异常增高),或出现水肿、眩晕(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或伴有视瞻昏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应考虑到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同时应注意排除淋证和肾风、肾水、支饮、心悸、眩晕等病证(泌尿系感染和多种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以及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病)引起的尿蛋白增高、肾功能损伤的原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颁发的《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专家共识(2016年版)》及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颁布的《CKD 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12)》。

临床诊断依据:(1)有明确糖尿病病史;(2)尿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3mg/mmol(30mg/g)或尿白蛋白排泄率(AER)≥30mg/24h(20ug/min)。

因尿白蛋白排泄受影响因素较多,需在3~6个月内复查,3次结果中至少2次超过临界值,并且排除影响因素如24h内剧烈运动、感染、发热、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高血糖、怀孕、明显高血压、尿路感染,可做出诊断;(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肾损害;(5)eGFR(CKD-EPI公式)> 30 mL/min/1.73m2。

※糖尿病肾病eGFR(CKD-EPI公式)< 30 mL/min/1.73m2请遵照“慢肾衰”诊疗方案。

(二)证候诊断1.本虚证候:(1)肺脾气虚:气短乏力,动则气促,自汗,易外感,纳差便溏。

舌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2)脾肾气虚:气短乏力,腰膝酸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

舌淡胖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3)肝肾阴虚:形体消瘦,潮热汗出,或盗汗,五心烦热或手足心热,咽干口渴,目睛干涩,大便干结,腰膝酸软,眩晕耳鸣。

消渴病肾病(肾脏损伤)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消渴病肾病(肾脏损伤)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消渴病肾病(肾脏损伤)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消渴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2023年版)概述消渴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尿多、口渴、消瘦、疲乏等症状。

针对该疾病,中医采用综合的诊疗方案来治疗。

本文档将提供2023年版的中医诊疗方案。

诊断消渴病肾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常见的诊断依据包括:尿量增多、尿频尿急、口渴口干、消瘦体虚、疲乏无力等。

在确诊消渴病肾病后,需要进一步分析其病因和病理变化。

中医诊疗方案1. 药物治疗中医中药在治疗消渴病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常用的中药包括:- 桑螵蛸: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使君子:有利尿、利水消肿的功效;- 仙鹤草:可改善肾功能,调理气血;- 天花粉:有滋阴降火、补肾生津的作用。

具体的用药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在治疗消渴病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建议患者饮食清淡,注意限制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的食物,如鱼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

3. 生活惯调整患者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惯以改善病情。

建议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合理参与适宜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

4. 中药浴疗法中药浴疗法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药物的药效吸收和渗透作用治疗疾病。

可以选择适合的中药材,配合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中药浴,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肾功能。

注意事项- 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 患者需保持医生指导下的用药规律;- 长期用药后应到医院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版的消渴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其中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生活习惯调整和中药浴疗法。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需注意相关的注意事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发布的糖尿病肾病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发布的糖尿病肾病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发布的糖尿病肾病临床路径与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诊疗方案(2011版)消渴病肾病,继发于“消渴病”的肾脏疾病,包括“消渴病”继发的“水肿”、“肾劳”、“关格”等,与古代文献中的“肾消”密切相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肾脏疾病。

其早期症状不突出,仅表现为尿蛋白排泄率增加;中期可以表现为尿多浊沫、水肿等,化验肾功能指标尚正常,尿常规检查出现蛋白;晚期肾功能损害不断加重,失代偿期可以表现为乏力、腰腿酸痛、夜尿频多、水肿、食欲减退、面色无华、爪甲色淡等,甚至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大小便不通,出现多器官、多系统损害,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乱,终成中医“关格”危候。

一、诊断1.中医证候诊断中医辨证标准:参照“1992年山东明水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三次大会通过的《消渴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消渴病辨证诊断参考标准》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第二版)》(吕仁和、赵进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进行。

气虚证:①神疲乏力,②少气懒言,③自汗易感,④舌胖有印,⑤脉弱。

具备两项可诊断。

血虚证:①面色无华,②唇甲色淡,③经少色淡,④舌胖质淡,⑤脉细。

具备两项可诊断。

阴虚证:①怕热汗出,或有盗汗,②咽干口渴,③大便干,④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⑤舌瘦红而裂,⑥脉细数。

具备两项可诊断。

阳虚证:①畏寒肢冷,②腰膝怕冷,③面足浮肿,④夜尿频多,⑤舌胖苔白,⑥脉沉细缓。

具备两项可诊断。

血瘀证:①定位刺痛,夜间加重,②肢体麻痛,或偏瘫,③肌肤甲错。

④口唇舌紫,或紫暗、瘀斑、舌下络脉色紫怒张,有一项可诊断。

痰湿证:①胸闷脘痞,②纳呆呕恶,③形体肥胖,④全身困倦,⑤头胀肢沉,⑥舌苔白腻。

具备三项可诊断。

湿浊证:①食少纳呆,恶心呕吐,②口中粘腻,口有尿味,③神识呆钝,或烦闷不宁,④皮肤瘙痒,⑤舌苔白腻。

具备三项可诊断。

消渴病肾病临床常见证候:早中期:气阴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同见)阳气虚血瘀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阴阳俱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晚期:气阴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阳气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气血阴阳俱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2.西医疾病诊断标准消渴病肾病即现代医学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可参照《肾脏病学(第二版)》(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和美国肾脏病协会2007年提出的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标准进行。

33肾病科消渴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甄选

33肾病科消渴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甄选

33肾病科消渴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甄选消渴病是一种常见的肾病,又称为糖尿病肾病。

中医认为,消渴病主要是由于肾经虚损导致阳气不足,水液无法代谢而引起的。

因此,在诊疗消渴病时,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相应的中药方案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案。

方剂组成:1.八正散:补肾滋阴、清热生津。

由生地黄、山药、天冬、白术、茯苓、地骨皮、炒薏苡仁、泽泻等组成。

2.肾气丸:温肾益气、固肾止泻。

由人参、熟地、山药、牡蛎、龟板、五味子、炒薏苡仁等组成。

3.四逆散:散寒温经、安胎。

由肉桂、附子、干姜、炒苍术等组成。

4.山药薏苡仁汤:补脾益气、清热利湿。

由山药、薏苡仁、白术、茯苓、泽泻等组成。

5.参附清瘀汤:温补肾阳、祛瘀解毒。

由人参、附子、熟地、大黄、桃仁、香附等组成。

6.茯苓四逆汤:温阳散寒、利水消肿。

由茯苓、附子、干姜等组成。

治疗原则:1.补肾益气:使用肾气丸、山药薏苡仁汤等中药方剂,补益肾脏阳气,增强肾脏功能。

2.清热凉血:使用八正散等中药方剂清热解毒,降低血糖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3.固肾止泻:使用肾气丸等中药方剂,固肾止泻,改善肾脏功能。

4.活血化瘀:使用参附清瘀汤等中药方剂,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肾脏损伤。

5.利水消肿:使用茯苓四逆汤等中药方剂,利湿利水,降低体液潴留,减轻水肿症状。

饮食调理:在日常饮食中,患者应避免食用过咸、过甜、过油腻的食物,注意合理搭配膳食。

可以适当多吃些豆类、蔬菜、水果,补充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也是中医治疗消渴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调理经络气血,促进阳气上升,增强肾脏功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诊疗方案的选用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包括病程、病理状态等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调理饮食,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

同时,还要注意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肾病(肾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糖尿病肾病(肾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糖尿病肾病(肾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引言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药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搜集2023年近期中医诊疗糖尿病肾病的最新资讯,收集整理后得到本版本的方案。

病因病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医认为是内伤外感、气血不足、湿热蕴结、气阴两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损伤了肾脏的气血功能,并导致肾小球滤过膜、肾小管上皮细胞等肾脏组织形态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引起肾脏损伤、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症状。

诊疗方案中医诊疗糖尿病肾病主要包括中药内服、穴位贴敷、艾灸等治疗。

具体方案如下:中药内服方一:加味当归生地汤组成:当归30g,生地18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15g,黄柏12g,川芎12g,炙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用28天。

每月一疗程。

方二:桑螵蛸丸组成:桑叶、螵蛸、山楂、茯苓、木瓜、生姜、胆南星、生甘草、麦冬各适量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穴位贴敷选择足三里、神阙、关元、命门、气海等穴位,采用贴敷法进行治疗。

每日1次,每次贴敷2个穴位,中药贴敷12小时。

艾灸采用对侧取穴、翻转艾条、左右交替等方法,对神阙、气海、关元、气补、肾俞等穴位进行艾灸,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使用仍需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结语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是一个系统的治疗过程,需要中医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

此方案为2023年版最新资讯,仅供参考。

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按照医嘱进行治疗,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诊疗方案[2010]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诊疗方案[2010]

菏泽市中医医院2010年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诊疗方案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

早期表现为尿中排出微量蛋白尿,继之出现临床蛋白尿,最后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肾病是糖尿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中医学中虽无糖尿病肾病的名称,但按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属于中医“消渴”、“虚劳”、“腰痛”、“水肿”等范畴。

一、中西医病名(一)中医病名:消渴病肾病(TCD编码:BNV068)(二)西医病名:糖尿病肾病(ICD-10编码:E14.2)二、诊断(一)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病证部分》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糖尿病肾病中医诊断标准:1、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等特征性临床症状。

2、有的患者初起时“三多”症状不著。

但若中年以后发病,且嗜食醇甘厚味,以及病久可并发水肿,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全身。

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甚则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

3、本病发生与禀赋不足有较密切的关系,故家族史可供诊断参考(二)西医诊断目前对糖尿病肾病诊断尚无统一的标准,又没有除肾活检以外特异诊断方法,而肾活检也不可能普遍进行。

因此,临床诊断,在确诊为糖尿病的前提下,排除泌尿系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肾损害,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20ug∕min < 白蛋白尿的排泄(UAER)< 200ug∕min ,间歇性或持续性临床蛋白尿,肾功能障碍,即可考虑糖尿病肾病之诊断。

丹麦Mogensen 对糖尿病肾病提出了五期分类,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早期预测提供了依据。

但Ⅰ、Ⅱ期目前一般的诊断方法难以发现,因此,我们依据临床实际出发,把糖尿病肾病分为早期、临床期、肾衰期。

早期:尿微蛋白排出率(UAER)增加,三月内连续尿检有三次UAER>20 ug∕min ,但﹤200 ug∕min(30—300 mg∕24h)同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的UAER增加的原因,如泌尿系感染、运动、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消渴病肾病(肾结石)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消渴病肾病(肾结石)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消渴病肾病(肾结石)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消渴病肾病(肾结石)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引言消渴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肾结石引起的尿路症状和并发症。

中医药在治疗消渴病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本文将介绍2023年版的中医诊疗方案。

诊断1. 中医四诊中医四诊(望、问、切、闻)作为诊断消渴病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应该全面细致地进行。

重点观察舌质、舌苔、脉搏等指标,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2.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可包括尿液分析、血液检查、B超、CT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肾功能、确定结石位置和大小等关键信息。

中医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中医药在治疗消渴病肾病方面应用广泛,具有独特的疗效。

根据具体情况,可选用以下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肾石通淋汤:具有石化消渴、通淋利尿的作用。

- 温通肾阳汤:适用于肾阳虚导致的结石。

- 清热利湿汤:适用于湿热内蕴所致的结石。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的平衡和调理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

针对消渴病肾病患者,应遵循以下饮食原则:- 忌辛辣食物:辛辣食物会刺激尿路,加重症状。

- 多食用蔬果:蔬菜水果富含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促进尿液排出和降低结石风险。

- 清淡为主:避免油腻和高胆固醇食物,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3. 中医外治法中医外治法包括针灸、拔罐、刮痧等疗法,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这些疗法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尿液排出,缓解肾病症状。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不自行使用药物或疗法。

-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尿液中结石的排出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对于严重病例或存在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转诊至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结论消渴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中医药在治疗该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

在2023年版的中医诊疗方案中,中药治疗、饮食调理和中医外治法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然而,在进行治疗前应谨慎选择,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2023年版)
简介
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肾
功能损害。

中医诊疗方案是从中医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中医诊断
和治疗方法,在糖尿病性肾病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诊断方法
1. 中医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来观察患者的症状、舌脉等,以确定糖尿病性肾病的诊断。

2. 辅助检查: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如尿常规、尿微量白蛋
白定量和血糖测定等,来确诊疾病和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

治疗方法
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配制个体化的
中药方剂,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补肾益气等作用,以改善肾
功能和控制血糖。

2. 饮食调理: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帮助控制血糖和促进肾功能恢复。

3. 中医针灸疗法:通过针刺和艾灸等手段,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机体气血,促进糖尿病性肾病的康复。

4. 中医推拿疗法:采用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经络和穴位,改善气血循环,促进肾功能的恢复。

注意事项
1.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惯,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定期复诊,并进行相关检查。

2. 注意卫生,避免感染,避免长时间受寒等。

3. 饮食要健康均衡,避免过度饮食和饮食过咸过辣。

4. 合理进行体育锻炼,适度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情。

以上是糖尿病性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仅供参考,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糖尿病肾病(肾血管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糖尿病肾病(肾血管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糖尿病肾病(肾血管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1. 方案背景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糖尿病肾病(肾血管病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西医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也具有独特优势。

本方案旨在介绍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疾病并减轻症状。

2. 诊断标准根据《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指南》的建议,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如下:- 尿微量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30mg/24h。

- 肌酐:男性≥1.5mg/dL,女性≥1.4mg/dL。

-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3. 中医治疗原则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本原则如下:- 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

- 调整免疫功能:中药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促进修复过程。

- 调理脾胃:中医认为脾胃为糖尿病的根本,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可以改善患者的消化吸收和能量代谢。

- 综合治疗:中医以整体调理为基础,综合运用药物治疗、针灸疗法、中医推拿等综合治疗措施。

4. 中医诊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中医诊疗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中药治疗:根据个体化的辩证施治原则,选用适当的中药方剂,以病因辨证为基础,进行阶段性治疗。

-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调整气血运行,在促进肾脏修复和功能恢复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 中医推拿:通过按摩肾区和相关穴位,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

- 中医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注意营养均衡,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盐的摄入。

5. 预防与注意事项- 加强生活惯管理:戒烟限酒,定期运动,保持适当体重,避免长时间坐卧不动。

- 控制血糖和血压: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血糖和血压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定期复查和随访: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等相关检查,遵循医生的治疗计划,规范用药。

33肾病科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8版]

33肾病科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8版]

专业整理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断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科学(新世纪第二版)》(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2007 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第二版)》(吕仁和、进喜主编,人民卫生,2009 年)。

临床上凡消渴病患者,出现泡沫尿(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蛋白定量异样增高),或出现水肿、眩晕(高血压)、肾功能伤害,或伴有视瞻昏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应试虑到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同时应注意清除淋证和肾风、肾水、支饮、心悸、眩晕等病证(泌尿系感染和多种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以及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病)惹起的尿蛋白增高、肾功能伤害的原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取华医学会分泌学分会颁发的《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专家共识( 2016 年版)》及改良全世界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公布的《 CKD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 2012)》。

临床诊断依照:(1)有明确糖尿病病史;(2)尿白蛋白:尿白蛋白 / 肌酐比值( ACR)≥ 3mg/mmol(30mg/g)或尿白蛋白排泄率( AER)≥ 30mg/24h(20ug/min) 。

因尿白蛋白排泄受影响要素许多,需在 3~6 个月复查, 3 次结果中起码 2 次超出临界值,而且清除影响要素如 24h 强烈运动、感染、发热、充血性心力弱竭、显然高血糖、怀胎、显然高血压、尿路感染,可做出诊断;(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清除其余原由惹起的肾伤害;(5)eGFR(CKD-EPI公式) > 30 mL/min/1.73m 2。

※糖尿病肾病 eGFR(CKD-EPI公式) < 30 mL/min/1.73m 2请依照“慢肾衰”诊断方案。

(二)证候诊断1.本虚证候:(1)肺性情虚:气短乏力,动则气促,自汗,易外感,纳差便溏。

舌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2)脾肾气虚:气短乏力,腰膝酸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

2010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0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一、重点病种名称糖尿病肾病二、疾病的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指南》(王永炎主编,2008年)。

糖尿病肾病早期可归入中不同病症范畴。

如以微量蛋白尿和蛋白尿为主者可归入中医“精气下泄”、“ 虚损”等范畴;伴典形的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时当属“消渴”、“肾消”范畴;主要表现为水肿,肾功能不全者,当属中医“虚劳”、“水肿”、“关格”等范畴;若后期合并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应同时考虑中医的“眩晕”、“心悸”、“胸痹”等病症。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WHO1999的相关标准。

1)有糖尿病病史,或出现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

2)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或大量蛋白尿。

3)肾穿病理检查早期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中雾期可出现结节性、渗出性或弥漫性肾小球硬化。

硬化共同特点为嗜伊红及PAS染色阳性。

符合(1)(2)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有(3)可确诊。

三、中医治疗方案1 肺胃两虚证:主要表现为气短自汗,倦怠乏力,纳少腹胀,胃脘不适,咽干舌燥,平素易感冒,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

治法:益气养阴,补益肺气。

方药:补肺汤、益胃汤加减。

太子参20g、生黄芪20g、生地10g、五味子6g、桑白皮15g、北沙参10g、麦冬10g、玉竹6g等。

2心脾两虚证:主要表现为倦怠乏力,失眠多梦,心悸健忘,头晕目眩,食纳不佳,舌淡脉虚细。

治法:益气养阴,补益心脾。

方药:人参归脾汤加减。

党参10 g、生黄芪20g、炒白术10 g、远志6g、炒枣仁20g、当归6g、茯神10 g、木香6g等。

3 脾肾气虚证:主要表现为气短乏力,纳少腹胀,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夜尿清长,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脉沉弱。

治法:健脾固肾方药:六君子汤、六味地黄丸、水陆二仙丹合芡实合剂等加减。

党参10 g、生黄芪20g、炒白术10 g、金樱子20g、芡实10 g、白术10 g、茯苓10 g、山药10 g、黄精20g、菟丝子20g、百合10 g、枇杷叶10 g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二版)》(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第二版)》(吕仁和、赵进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临床上凡消渴病患者,出现泡沫尿(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蛋白定量异常增高),或出现水肿、眩晕(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或伴有视瞻昏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应考虑到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同时应注意排除淋证和肾风、肾水、支饮、心悸、眩晕等病证(泌尿系感染和多种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以及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病)引起的尿蛋白增高、肾功能损伤的原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颁发的《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专家共识(2016年版)》及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颁布的《CKD 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12)》。

临床诊断依据:(1)有明确糖尿病病史;(2)尿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3mg/mmol(30mg/g)或尿白蛋白排泄率(AER)≥30mg/24h(20ug/min)。

因尿白蛋白排泄受影响因素较多,需在3~6个月内复查,3次结果中至少2次超过临界值,并且排除影响因素如24h内剧烈运动、感染、发热、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高血糖、怀孕、明显高血压、尿路感染,可做出诊断;(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肾损害;(5)eGFR(CKD-EPI公式)> 30 mL/min/1.73m2。

※糖尿病肾病eGFR(CKD-EPI公式)< 30 mL/min/1.73m2请遵照“慢肾衰”诊疗方案。

(二)证候诊断1.本虚证候:(1)肺脾气虚:气短乏力,动则气促,自汗,易外感,纳差便溏。

舌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2)脾肾气虚:气短乏力,腰膝酸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

舌淡胖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3)肝肾阴虚:形体消瘦,潮热汗出,或盗汗,五心烦热或手足心热,咽干口渴,目睛干涩,大便干结,腰膝酸软,眩晕耳鸣。

舌瘦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4)脾肾阳虚: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大便溏泄,尿少浮肿,或小便清长,或夜尿频多。

舌淡胖苔薄白或水滑,脉沉迟无力。

2.标实证候(1)湿浊证:水肿,肢体困重,胸闷腹胀,便溏,呕恶纳呆,口腻味臊。

舌淡胖苔白腻或浊腻,脉濡或缓。

(2)湿热证:胸脘烦闷,头重且沉,口苦口粘,纳呆泛恶,渴饮不多,大便粘滞,小便黄赤,灼热涩痛。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血瘀证:痛有定处,夜间加重,肢体麻木、刺痛,或偏瘫,肌肤甲错,口唇紫暗。

舌质黯淡或有瘀斑,舌下脉络色紫怒张,脉涩或结代。

(4)气滞证:急躁易怒,胸胁脘腹胀闷疼痛、时轻时重、部位移动、病情随情绪波动而增减,口苦咽干,嗳气,善叹息,腹中痞块、聚散无常、得矢气则减,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本虚证候(1)肺脾气虚证治法:健脾益肺①推荐方药:玉屏风散、参苓白术散加减。

可选用黄芪、白术、人参、山药、防风、白扁豆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含中药注射液)。

②艾灸: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一般每个穴位10min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不致皮肤灼伤。

可选择:肺俞、脾俞、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

③饮食疗法:可选用益气补虚、药食同源中药食疗调养,如黄芪、山药、白扁豆、瘦肉等。

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2)脾肾气虚证治法:健脾益肾①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可选用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熟地、黄精、山药、茯苓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含中药注射液)。

②艾灸: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一般每个穴位10min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不致皮肤灼伤。

可选择:肺俞、肾俞、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

③饮食疗法:可选用健脾益肾、药食同源中药食疗调养如生黄芪、山药、黄精、枸杞等。

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3)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补肝肾①推荐方药:一贯煎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可选用生地、沙参、当归、枸杞、麦冬、山萸肉、山药、女贞子、旱莲草、丹皮、泽泻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②艾灸: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一般每个穴位10分钟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不致皮肤灼伤。

可选择:肝俞、肾俞、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

③饮食疗法:可选用滋阴培元中药食疗调养,如沙参、枸杞、玉竹、黑木耳、银耳、百合等。

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4)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①推荐方药:理中汤合右归丸加减。

可选用党参、干姜、白术、肉桂、附子、熟地、山药、山萸肉、杜仲、菟丝子、鹿角胶、丹皮、泽泻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②中药泡洗:选用温补肾阳的中药随证加减,煎煮后,将膝关节以下皮肤全部浸没于药液中,水温在37~40℃,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10~30分钟,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糖尿病足等皮肤破溃者不宜使用。

③艾灸: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一般每个穴位10min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不致皮肤灼伤。

可选择:脾俞、肾俞、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

④饮食疗法:可选用温补脾肾、药食同源中药食疗调养,如肉桂、韭菜、姜、羊肉等。

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2.标实证候(1)湿浊证治法:利水化浊①推荐方药:五苓散、五皮饮加减。

可选用猪苓、茯苓、陈皮、大腹皮、桑白皮等;呕恶纳呆,口腻味明显者,可加用苏叶、竹茹、陈皮、半夏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含中药注射液)。

针灸疗法:选穴:天枢、大横、丰隆、足窍阴、厉兑。

毫针刺,平补平泻,一周三次,10次一疗程。

③饮食疗法:可选用淡渗利湿、药食同源中药食疗调养,如薏苡仁、玉米须、扁豆、水芹、冬瓜、鲫鱼等。

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2)湿热证治法:清热化湿①推荐方药:四妙丸、葛根芩连汤、平胃散加减。

可选用苍术、薏苡仁、半夏、地肤子、石韦、萆薢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含中药注射液)。

②针灸疗法:选穴:曲池、合谷、天枢、大横、丰隆、足窍阴、厉兑。

毫针刺,平补平泻,一周3次,10次一疗程。

③饮食疗法:可选用清热利湿、药食同源中药食疗调养,如薏苡仁、赤小豆、丝瓜、绿豆芽、苦瓜等。

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3)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①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可选用当归、生地、桃仁、红花、赤芍、枳壳、川芎、川牛膝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含中药注射液)。

③灸疗法:选穴:三阴交、阳陵泉、脾俞、太溪。

毫针刺,平补平泻,一周3次,10次一疗程。

③中药泡洗: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随证加减,煎煮后,将膝关节以下皮肤全部浸没于药液中,水温在37~40℃,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10~30分钟,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糖尿病足等皮肤破溃者不宜使用。

④饮食疗法:可选用活血化瘀、药食同源中药食疗调养,如黑木耳、洋葱、生姜、山楂等。

忌生冷、油腻之品。

(4)气滞证治法:行气解郁①推荐方药:四逆散加减。

可选用柴胡、当归、炒枳壳、白芍、茯苓、白术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含中药注射液)。

②针灸疗法:选穴:三阴交、阳陵泉、肝腧、太溪。

毫针刺,平补平泻,一周3次,10次一疗程。

③药茶疗法:可选用行气解郁中药代茶饮,如玫瑰花、合欢花、玳玳花、陈皮等。

忌生冷、油腻之品。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①中药灌肠:大便不畅、湿浊偏盛者可配合中药保留灌肠:促进血液及肠管周围组织向肠腔内分泌代谢产物,减轻氮质潴留。

推荐灌肠方:熟大黄、丹参、地榆炭、煅龙骨等。

将药液袋放入42℃温水中浸泡5分钟,病人左侧卧位,屈膝成80度角,润滑肛管后用灌肠器连接肛管,排气,夹管,嘱患者做排便动作,将肛管插入10~15cm。

松开止水夹,缓缓灌入药液,灌入完毕,夹管,再次抽吸药液,如此反复,灌入全部药液以后再注入温开水5~10ml。

抬高肛管末端,使管内药液全部灌入后夹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轻轻拔出,放入弯盘中,擦净肛门。

②中药穴位贴敷:将中药研为细末,与醋、黄酒等液体调制成糊状,敷贴于穴位,以治疗疾病,此法可使药性通过皮毛腠理,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

推荐贴敷方:生黄芪、丹参、酒大黄、苏叶、川芎、积雪草、淫羊藿、白芷,伴呕吐者加丁香、吴茱萸、厚朴、木箱,伴便秘者加厚朴、莱菔子、苏子、生白术、木香、炒枳壳、决明子、晚蚕砂。

穴位可选肾俞、天枢、足三里等。

此外,也可辨证选用经络导频治疗仪、中药熏蒸、红光照射、针灸等中医外治疗法。

(三)西医治疗可参考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颁发的《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专家共识(2016年版)》及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CKD 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12)》。

主要包括:ACEI或ARB类降压药应用以及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的系统防治。

(四)护理调摄要点重视饮食合理,心理教育、适当运动。

1.饮食调理:以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为原则,保证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摄入。

适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以保证热量供给。

水肿、高血压患者,应强调低盐饮食。

2.心理教育:针对性开展消渴病肾病科学知识宣教,指导患者及早采用中医药措施积极治疗,以防治病情进展。

3.运动调摄:鼓励患者适当休息和活动,避免重体力劳动和过度劳累、熬夜,宜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

三、疗效评价由于糖尿病肾病病情发展缓慢,治疗周期长,住院期间难以看到明显变化。

住院目的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疗效判定应在长期随诊的过程中,结合症状、尿蛋白、肾功能等综合评定。

(一)评价标准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2.西医疗效评价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颁布的《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及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CKD 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12)》,参考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或尿白蛋白/肌酐比、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eGFR结果评定:显效:尿白蛋白排泄率或尿白蛋白/肌酐比降至正常或下降1/2 以上;24 h 尿蛋白定量下降1/2 以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3 或恢复正常;血肌酐正常或下降≥30%。

四条具备一条。

有效:尿白蛋白排泄率或尿白蛋白/肌酐比有所下降;24 h 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下降不到1/2;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所下降,但不足显效标准;血肌酐基本正常或下降10%~30%。

四条具备一条。

无效: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变化。

(二)评价方法1.中医证候评价:按照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进行积分评价。

2.西医疗效评价:按照西医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