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再别康桥》的音乐美
再别康桥音乐美
音乐美,是对音节而言的,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主要表现在诗的:①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②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③回环复沓。
首节和尾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建筑美。
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的建筑美。
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
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
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
既然在康桥涅盘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飘逸可人的潇洒,兴奋热烈的眷恋,清新如画的别离,旖旎迷人的风光,是《再别康桥》传递给读者的美感。
那挥手作别云彩的轻柔,蕴涵了多少至真的情丝。
静谧的康桥满载丝丝离情是这般的动人,轻轻的,悄悄的,脉脉的,不许一点儿尘世声响破坏此刻的佳境。
充满生机的"金柳""青荇"已将康桥装点得情意绵绵,诗人又超越眼前的景致,将"天上虹""星辉斑斓"也融入了康河,幻化出天上人间为一体的妩媚,为我们展开了更为广阔的想像空间:秀美的风光,浓浓的情趣融会在一起,在"轻轻的招手"中定格为永恒。
再别康桥三美的特点
再别康桥三美的特点1、音乐美音乐美是对整首诗中的音节所说的,一首优秀的诗歌要有和谐的音节以及较强的节奏感,使人读诵起来朗朗上口。
在创作中徐志摩对诗歌的音乐美是非常重视的。
徐志摩说过:“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内含音节的匀整与流动,就像一个人身体的秘密是他的血管的'流通。
”这首诗篇中所表现出的音乐美在于“回环往复”,在作品首尾呼应的结构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1、1 节奏美诗篇中整体的节奏虽然是温和、柔美的,但也体现了许多的轻快之处。
作品的开始和结尾处的节奏表现的较为明朗轻快;作者在寻梦放歌的时候节奏稍加急促,这种快慢节奏的相互对应也反映了作者波动的情绪,使音乐美在节奏变化上充分的体现。
1、2 韵律美押韵是文章中,在每句话的末尾放相同“韵”的字,让其在声音上产生一种和谐的回环感。
一首诗篇中的音乐和它的韵感是息息相关的,诗篇在韵律上采取了每两句押韵,每节都随情换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全诗音节平仄交替、匀称整齐,声调回环往复,使人读诵起来抑扬顿挫、节奏和谐鲜明,极具婉转悠扬的旋律磁。
1、3 结构美诗篇在描绘手法上运用了首节和尾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的结构。
在映衬离愁气氛的同时,把诗篇中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巧妙的组合在一起。
作者通过对节奏的正确把握,使诗篇中回环往复的音乐之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2、绘画美绘画美是指诗篇通过优美动人、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的走到作品的意境里。
2、1 绘画外表《再别康桥》运用简练的语句,为读者们展显出了行云流水般动人的景象。
全诗中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这类简洁却极具艺术色彩的词语,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视觉想象空间。
诗篇共分为七节,而每一小节都会为读者营造出不同的迷人画面,第一节是诗人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第二节是河畔上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第三节是康河水底的水草向诗人招摇似乎有话要对诗人讲;第四节是浮着水草的水中倒映着霞光,波澜荡漾。
浅谈《再别康桥》中的“三美”
浅谈《再别康桥》中的“三美”摘要:现代诗人徐志摩,是新月诗派的开创者,他的诗歌《再别康桥》展现出“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特点,散发出诗人独特的写作魅力,表达出诗人对爱、美、自由的执着追求,下面将笔者将从“三美”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歌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再别康桥;探寻音乐美;研究建筑美;探索绘画美一、作家徐志摩徐志摩,是我国现代诗人,他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生于1896年,1916年进入北大,后出国留学,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和熏陶,为之后的浪漫主义诗风打下基础,先后创作诗词、散文等优秀作品[1]。
其中代表作品之一《再别康桥》是现代文学浪漫题材的巅峰作品。
徐志摩的作品字句清新,其韵律唯美,比喻协和新奇,想象力天马行空,境界上婉转优美,在艺术的整体形式上别具一格。
被称为新月派的盟主,是新月派代表作家。
而徐志摩是作为那个时代的名人,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时做到了普通知识分子能做到的一切,对民族的命运问题也有着深刻见解。
二、再别康桥徐志摩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以诗人离别康桥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全诗语言柔美,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美妙的画面,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而康桥时期也是作为徐志摩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
徐志摩曾经讲到“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再别康桥》在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其形势不拘一格,韵式上二四押韵。
优美的节奏形式涟漪起伏,表达诗人的感情起起落落。
徐志摩是一位优秀的诗人,独秀的诗风使不少人对他的作品赞叹有加。
诗人突出对康桥的热爱,正是徐志摩毕生所追求的自由浪漫、明静的生活极为向往。
三、“三美”的分析(一)绘画美自古以来我国文学就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承,很多文人对写诗绘画水平也是颇高,所以很多文人把绘画和书法合为一体,在一幅画下写上一段诗文,不仅提高了作品的文化价值,也是对作品的含义更好的表达[2]。
美不胜收的离别之歌——论《再别康桥》的艺术之美
第3 卷 第 1 1 期
21 0 0年 2月 J un lo ab i C a n u t e c e s C l g o r a fHu ie olI d sr T a h r o e e y l (h o pyadSca Si cs P i s h n oi c ne) lo l e
人推崇和遵循 , 志摩 在诗歌创作 中也遵循这一主张 , 徐 他
的《 再别康桥》 内容到形式 完美 地诠释 了“ 从 三美 ” 原则 。
不仅如 此 , 凭借着 诗人扎实 的古代 文学功底 , 诗歌还 散发
出传统 意象 的独特美感 , 该诗真所谓 是美 上加美 、 不胜 美 收的浪 漫抒情之歌 。 下面笔者从 意象 、 绘画 、 音乐 、 建筑等
素 又继承 了传统诗歌 的意蕴丰富 、 律优 美的精髓 , 音 呈现 出底蕴深厚 、 优美清新 的风格 。 新月诗 派的又一 主将 闻一 多先生 , 提出 了新格律诗 主张 , 即诗歌创作 的“ 三美 ” 原则
— —
之更加浓郁 。 2 .柳 意象。诗 人用 拟人 的手法描写柳 树。 那河畔的金 柳, 是夕 阳中的新娘 ” 夕 阳照射下 , 。 河畔的柳树被披上一层
一
、
意象美
袁行霈在 《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说 : 意象是融入了 “
主观情 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 客观物象 表现 出来 的主
观情意 。” 不管意象是客观物象还是主观情意 , 它都不是一 般 的物象 , 它渗透着诗人的情思 ,具有艺术生命 。《 再别康
桥》 中出现的物象都融入了诗人主观的情思 , 是优美新颖的 意象 , 而且诗歌中的一些主要意创作之后, 依诗 歌的内容意境 作 画, 或在 作画之后赋诗 一首 。古代很 多诗 人都在不遗余
《再别康桥》三美
《再别康桥》三美
导语:《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名作,意境优美,音韵悠扬,堪称经典。
那么这首诗到底美哪里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析一下《再别康桥》的优美之处!
《再别康桥》让人感到美,美在( 诗意美、人情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美在意境.作者用梦幻般写意手法描绘出一幅让人回味流连、充满诗情画意的告别场景。
)
《再别康桥》让人感到美,美在:
一、音乐美:富有节奏感,旋律回荡。
音韵美:
节奏轻快,韵律柔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第一节的前三句采用复沓的修辞手法,通过连续使用“轻轻的”这个状语,为诗歌开篇奠定了一种反复演唱般的音乐效果,最后一节的两个“悄悄的”也是一样的效果,并且“轻”和“悄”声母一样,从发音上讲,首尾形成呼应,从内容上讲,都突出道别时动作的轻柔,表现对康桥的珍爱和不忍惊动,意思上也构成了回环。
这便是首尾两节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因。
我们再来看看整首诗的音乐特点。
第一二三六七节中,各自的偶数句韵脚是一致的,各节诗在押韵方面既有内部的统一,又有整体上的关联,同时各节还有区别,读起来既能令人感受到舒畅爽朗的音乐美,不会觉察到其间有刻意的押韵讲究,藏高超的作诗技巧于不动声色中,确实证明了闻一多所说的“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
《再别康桥》音节抑扬合度,全诗构成一阕完整的乐曲,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是对闻一多三美诗论中音乐美的最好实践。
~。
再别康桥诗歌的三美
《再别康桥》是一首具有三美特色的诗歌,这三美包括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绘画美:《再别康桥》通过运用一系列色彩明亮、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词语,如“金柳”、“柔波”、“星辉”、“青荇”等,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仿佛置身于康桥的美景之中。
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动态感和柔美感,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康桥的深深眷恋。
音乐美:《再别康桥》在音节、音尺和压韵方面表现出音乐美。
诗歌的音节朗朗上口,错落有致。
每句诗换韵,因为感情是变化的,所以不是一韵到底的。
再者音尺,“轻轻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泼好动的性格。
此外,还有压韵的运用,例如“轻轻的我走了”和“正如我轻轻的来”,词与词之间形成和谐的音韵。
建筑美:《再别康桥》在排列和字数上也展现出建筑美。
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诗歌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一、三句诗排在前面,二、四句诗低格排列,空一格错落有致,建筑有变化;再者一三句短一点,二四句长一点,显出视觉美,音乐是听觉,绘画是视觉,视觉美与听觉美融通,读起来才会感觉好。
意境美:《再别康桥》的意境之美体现在其情感与景物的完美融合。
诗歌通过对康桥美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唯美、梦幻的氛围,这既是作者对康桥的怀念,也是他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这种意境之美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
语言美:《再别康桥》的语言之美体现在其清新自然、流畅优美的表达。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得诗歌既具有生动的形象感,又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此外,诗歌中的用词也十分考究,既贴切自然,又富有表现力,使得整首诗的语言都充满了美感。
结构美:《再别康桥》的结构之美体现在其紧凑有序、层次分明的布局。
整首诗由离别康桥的惜别之情引出对康桥美好回忆的抒发,再通过描绘康桥夜色和金柳倒影等意象来展现康桥的独特魅力。
这种结构安排使得诗歌的主题突出,层次分明,给人以美的享受。
综上所述,《再别康桥》不仅在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方面表现出色,还在意境美、语言美和结构美等方面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
再别康桥诗歌的三美
再别康桥诗歌的三美
【实用版】
目录
1.引言
2.再别康桥诗歌的形式美
3.再别康桥诗歌的音韵美
4.再别康桥诗歌的意蕴美
5.结论
正文
诗歌是文学的皇冠,它以独特的形式和优美的语言,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广为人知的现代诗歌,它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康桥的美丽和诗人的离愁。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三种美:形式美、音韵美和意蕴美。
首先,再别康桥诗歌的形式美体现在它的结构和布局上。
徐志摩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排比和对仗的手法,使得整首诗的结构严谨,而又富有变化。
例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里的排比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更加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离别之情。
其次,再别康桥诗歌的音韵美体现在它的语言和音节上。
徐志摩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音韵的变化,使得整首诗的节奏和谐,而又富有韵律感。
例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里的音韵变化,使得诗句更加优美,更加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离别之情。
最后,再别康桥诗歌的意蕴美体现在它的主题和情感上。
徐志摩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深刻,而又富
有哲理。
例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里的象征和隐喻手法,使得诗句更加深刻,更加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离别之情。
总的来说,再别康桥诗歌的三美,即形式美、音韵美和意蕴美,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再别康桥的主要抒情特点
再别康桥的主要抒情特点
《再别康桥》的音韵非常优美,这也是徐志摩诗歌的突出特点。
细心体会诗歌音韵、形式的优美之处,是感受《再别康桥》一诗的重点。
依依惜别的款款深情和诗歌的韵律节奏丝丝入扣地结合在一起,“音乐美”在《再别康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诗歌每节两韵,节节转韵,所采用的韵脚多是发声绵长的复韵母,形成一种既韵味悠长又潇洒灵动的听觉效果;“轻轻地”、“悄悄地”这类叠词的使用,奠定了诗歌舒缓轻柔的调子,流露出依恋之中的惆怅伤感情绪。
另外,诗人对于诗歌外在形式的“建筑美”也是精心构造的。
这首诗共七节,每节四句,每一小节句式整齐、类似,构成一种反复、循环的吟唱效果。
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通过“轻轻地”、“悄悄地”这样的叠词,首尾呼应,使诗歌在形式上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再别康桥》中的一系列意象也是应该引起重视的,因为诗人正是借描写客观景物的间接抒情方式,来贯彻新月派“理智节制情感”的诗歌原则。
诗中的波光、柳树、青草、清泉、榆荫、彩虹、划船撑篙者的身影,有的是实物描写,有的是景物与情感结合的点染勾勒。
《再别康桥》通过景物意象突出诗歌的画面感,精心安排诗歌的句、节,重视诗句的音尺、韵脚,都是对“三美”理论——“绘
画美”、“建筑美”、“音乐美”的成功实践,充分体现了格律诗派的艺术主张与风格。
《再别康桥》不仅是徐志摩个人的代表作,在整个新月派的诗歌中也堪称典范之作。
《再别康桥》中的“三美”
《再别康桥》中的“三美”《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形式: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建筑美明确: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
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
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
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2、语言: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音乐美明确: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
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诗的第一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如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
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3、意境:金柳新娘招摇彩虹似的梦——绘画美明确: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
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
《再别康桥》“三美”特色浅述
《再别康桥》“三美”特色浅述《再别康桥》以诗人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的不舍之情。
读者通过对全诗的阅读,不仅要感受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还要仔细分析这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以及建筑美,提高自身的诗歌鉴赏水平。
一、“三美”概述以及《再别康桥》赏析(一)“三美”概述三美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它是新月派对于诗歌的主张。
在五四白话运动后,新诗松散、随意,诗人闻一多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三美”的主张。
诗歌的音乐美要求诗歌要有平仄,要有韵脚;诗歌的绘画美要求诗人要注重词语的选用,选择明丽的、具有色彩感的辞藻;诗歌的建筑美强调诗句的匀称与均齐。
诗歌的“三美”除了要求诗歌的内容以外,也重视诗歌的格式、节奏以及视觉画面。
(二)《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全诗一共七小节,每一节四行,每行停顿不一,长度不等,表面看全诗结构随意,但是,每一句都遵守一定的规则。
全诗的押韵在每一小节的二、四句上,这种工整的押韵方式,使全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首诗属于一首借景抒情诗,诗人看到剑桥的一景一物,想起自己马上就要离开,心中充满了留恋、惜别和感伤之情。
诗人在第一小节写到“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诗人在夕阳西下之时,与西天的云彩告别,从这儿可见作者的缠绵、留恋之情。
接着诗人又描写了“金柳”“青荇”“清泉”,表面写的是康桥的美,实则表达的是诗人对这里一景一物的留恋与牵挂。
第五节表现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第六节是全诗的高潮,“悄悄是离别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一小节将诗人的惆怅之情作了充分的抒发。
一个“沉默”不是康桥的沉默,而是诗人的心情低落,诗人离别之前的惆怅。
最后一节与第一小节前后呼应,第一节诗人告别天边的云彩,最后一小节,又写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里云彩代表着诗人“彩虹似的梦”,因此,再别康桥不仅仅是与母校的告别,更是与康桥文化的告别,与自己康桥理想的告别。
二、《再别康桥》“三美”的特色浅述闻一多先生是新格律诗派理论的奠基人,而徐志摩先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将这一理论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诗意的艺术表达欣赏再别康桥中的音韵美与形式美
诗意的艺术表达欣赏再别康桥中的音韵美与形式美诗意的艺术表达欣赏——再别康桥中的音韵美与形式美再别康桥作为一首备受称赞的现代诗歌之一,由徐志摩创作于1928年,以其独特的音韵美和形式美使得读者为之倾倒。
本文将从音韵美和形式美两个方面,对再别康桥进行欣赏和分析。
一、音韵美再别康桥以其流畅的韵律和高亢的情感,给人一种旋律般的享受。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韵脚和押韵,使得整首诗凝聚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感。
首先,再别康桥采用了押韵的手法,使得整个诗歌充满了和谐统一的音韵。
例如,“牵”和“伴”、“想”和“曾”、“风”和“空”等等,这些巧妙的押韵使得诗歌更具节奏感和韵律感。
同时,通过运用半韵和全韵,更加丰富了诗歌的音韵美。
如“似”和“息”、“回”和“追”等,这种巧妙的运用使得整个诗歌的音韵更加协调一致。
其次,再别康桥运用了一些音乐性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整首诗的音韵美。
例如,徐志摩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声词和拟人化手法,让诗句具有鲜明的形象感和音乐感。
“大街上”的声音“嘈杂”,“挽留”的“忍不住”、“咚”的一声“关上”、“默默”的“望去”等等,在读者的心中脱离出具体的声音图景,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形式美再别康桥以其简洁明快的形式,让人一目了然,同时也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情感。
诗歌的形式美在整个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首先,在句法结构上,再别康桥的句子多以简洁的主谓宾结构为主,清晰明了,意义直观。
例如,“慢慢地”、“我”、“你”等等,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让人对诗歌内容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共鸣。
其次,在诗歌的排版上,徐志摩巧妙地运用了分行和节奏感。
整首诗分为六个段落,每个段落都结合了情节的发展,使得诗歌更具层次感。
同时,在每个段落中,徐志摩运用了不同的句长和停顿,使得诗歌的节奏感更加鲜明。
“慢慢地走”、“依依不舍”、“我也会默默地走”的句子,通过停顿和重复,突出了主人公对离别的无奈和迟疑,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刻。
总之,再别康桥以其音韵美和形式美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再别康桥赏析(精选11篇)
再别康桥赏析〔精选11篇〕篇1: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这首诗充分表达了新月诗派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音乐美是徐志摩最强调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加强节奏感,且其中的词是重叠的,例如“悄悄”、“轻轻”、“沉默”,再者每句诗换韵,因为感情是变化的,所以不是一韵到底的。
再是音尺,“轻轻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泼好动的性格,再是压韵。
所谓建筑美,一、三句诗排在前面,二、四句诗低格排列,空一格错落有致,建筑有变化;再者一三句短一点,二四句长一点,显出视觉美,音乐是听觉,绘画是视觉,视觉美与听觉美融通,读起来才会感觉好。
再谈到绘画美即是词美,如“金柳”、“柔波”、“星辉”、“软泥”、“青荇”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动态感和柔美感。
这三者结合起来,徐志摩追求“整体当中求变化,参差当中求异”,显示出新月似的特点和个性,概括为:柔美幽怨的意境,清新飘逸的风格。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
诗人将详细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到达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诗的构造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
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人闻一多20世纪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篇2: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风光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美”
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美”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美”《再别康桥》中依依惜别的深情和美妙的韵律节奏丝丝入扣地结合在一起,“音乐美”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和“末代”诗人,在中国现代诗坛上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是美的象征,“美”是其诗歌的精髓和生命。
1928年一个夏天的夜晚,故地重游的诗人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
归国途中,诗人用《再别康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诗中描述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生活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隽永,给读者展现了诗歌的意境美、意象美和音乐美。
一、意境美品味《再别康桥》,最先使人感受到的是诗歌中优雅柔美的意境。
整首诗歌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等起笔,接着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建构起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以及眼前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全诗给人描绘了一幅抒情的动态画面:在灿烂的夕阳、瑰丽的云彩映照下,一个深怀依恋之情的年轻学子,举手劳劳、别情依依地与母校道别。
他难移寸步,久久地、静默地立在校园的小河边,从西天的云彩移目到河畔的柳枝,从河中的水波透视到河底的水草,心中生出无限的留恋与感慨。
他时而移情于母校的一草一木,时而畅想学子时代的欢乐时光,面呈幸福与微笑,陶醉在昔日的自我之中。
但现实的自我是那么无奈,他的神情一下子变得严肃凝重,在傍晚时分的静寂之中,凝视人生。
在犹豫、徘徊、一步三回头后,抒情主人公终于再次举手,轻挥一下,与母校告别。
画面中的抒情形象显得孤独、落寞而且心事重重,体现出怅惘、郁闷的情感。
再别康桥音乐美
再别康桥音乐美再别康桥音乐美《再别康桥》以其浓烈深沉的抒情历来为人称道,也容易让人以为这是一首兴之所至挥笔而就的随意性很强的诗歌。
柔美和谐的音乐美诗人对诗的音乐美非常看重。
《再别康桥》全诗七节,每行六至八字,大体上每行三顿,音节长短不一,每节二、四行押韵,而且每节都自然换韵,诗行整齐匀称,声调回环往复,随情变韵,平仄声交替使用,读起来抑扬顿挫,舒纡婉转,节奏鲜明和谐,形成流动感,极富音乐性。
诗人追求的是“在梦的轻波里依洄”的境界,他的诗歌常常是漫不经心地唱出来的,没有雕琢,没有造作,潇洒淡远,一片天籁:我们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在《偶然》一诗的片段。
“……看了真叫人神往,叫人忘却人间有烟火味。
”便是从这时断时续的诗行间,吹来些飘飘渺渺的小夜曲优美的旋律,“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多么坦率直挚,这是发之心底的声音,却不是用诗的`语言,而是用口语,可又是那么甜美动听。
第三行首尾有“你”和“好”两个音调曲折的上声词,把诗句点化得委婉又多情;第四行似乎很不经意地变换了句式和语调,节奏自由极了:末尾“忘掉”的“掉”字,在轻读的ao韵上悠然抹去,不留一丝余音,于是把一句话分成了两行,在第四、五行之间留下一个休止,就象一个没有愁云的清空,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很显然,强烈的音乐效果在这首诗中已经成为表情达意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了。
诗人能将语言运用得出神入化,轻而易举地把白话文字中的音乐元素解放出来,让诗情乘着音乐的翅膀,在想象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他不仅常常把口语插入诗中,有时竟全部用口语作诗,同样能创造出浓郁的音乐效果。
如他的《残诗》:怨谁?怨谁?这不是青天里打雷?关着,锁上,赶明儿瓷花砖上堆灰!别瞧这白石台阶儿光滑,赶明儿,唉,……..真娇养惯,喂食一迟,就叫人名儿骂,现在,您叫去!就到空院子给你答话!全首以口语缀成,每行作五顿或六顿划分,节奏基本整齐;第七行的后韵脚排列颇似我国北方的“信天游”和“爬山调”,也和西方的所谓“英雄偶韵体”相似;两行换一韵,每行押韵,音韵和谐,富有变化。
《再别康桥》的纯情与音乐美
《再别康桥》的纯情与音乐美《再别康桥》的纯情与音乐美康桥是美丽的,有协调匀称的建筑群,有晚钟撼动的黄昏。
一徐志摩所作的《再别康桥》耳熟能详,不过究竟应该如何来朗诵这首诗作呢。
我尝试了很多种方法,均不得要领。
后来得知徐志摩善于创作骈体文(即所谓四六文),于是尝试以骈体文中“四字句、六字句”的节奏来朗读,顿时豁然开朗。
所谓“四字句”的节奏,也就是将每一句基本分为二个节拍来读;所谓“六字句”的节奏,也就是将每一句基本分为三个节拍来读。
这样来看,《再别康桥》绝大部分为三个节拍,少数为两个节拍,有个别例外,如下: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的/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传统骈体文对“四六文”的字数要求严格,及每句要么四字,要么六字。
这种严格的要求可以保证文章的强烈的节奏感,是有道理的。
不过,即便在创作时将这一要求稍微放宽,只要注意在朗读时适当处理,我们依然可以得到比较优美的节奏,――因为人们是可以根据节奏需要适当拉长或者缩短某些字词的发音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再别康桥》可谓一个成功的例子。
当然,不同的人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朗读,朗诵本身就是一种阐释,――所谓诗无达诂,每个人都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来阐释一首诗歌。
二我一开始时很喜欢这首诗歌,常常反复吟诵,还因此产生了对剑桥大学的强烈崇拜感。
后来到了剑桥,又了解了有关徐志摩的更多故事,才明白徐志摩所写的并非剑桥大学的那条河。
品味《再别康桥》的“三美”
品味《再别康桥》的“三美”2019-06-07《再别康桥》是⼀⾸缠绵悱恻、艳丽动⼈的抒情诗。
不必说那哀⽽不伤的离情别绪,令⼈荡⽓回肠;也不必说那起伏跌宕的韵律节奏,使⼈琅琅上⼝;单就那清新明艳的康河晚景,也⾜以使⼈⼼驰神往。
其中尤其在形式上具有三美:⾳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更是令⼈回味⽆穷。
⼀、⾳乐美所谓⾳乐美,是对诗歌的⾳节⽽⾔,指⾳节朗朗上⼝,错落有致,具有诉诸听觉的那种⾳节美和旋律美。
《再别康桥》每⼀诗⾏基本上都由三个⾳组组成,其中⼀个⾳组再由两⾄三个⾳节构成,⾳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既严谨⽽⼜不拘⼀格,既有强烈的节奏感、韵律感,⼜有着诗⾏语流的灵活变化,构成了⼀⽀完整的乐曲。
全诗的韵脚有i(来、彩)、ng(娘、漾)、o(摇、草)、ng(虹、梦)、u(溯、歌)、io(箫、桥)等,每节内部⽤韵基本相同,这样错落有致,诵读时,也就⾃然有⼀种旋律感。
再有“轻轻”“悄悄”等叠⾳词的反复使⽤,如诗歌的第⼀节便三次⽤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脚尖着地⾛路的声⾳;⾳节和谐,增加了诗的节奏感。
另外,全诗回环复沓。
该诗开头和结尾采⽤重叠、复沓的⼿法,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了诗的⾳乐性,给⼈⼀种梦幻般的感觉。
诗歌开头写道“轻轻的我⾛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作别西天的云彩”,结尾写道:“悄悄的我⾛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挥⾐袖,不带⾛⼀⽚云彩。
”全诗回环复沓,⾸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种回环呼应,读来意蕴悠长,给⼈以美的享受。
⼆、绘画美所谓绘画美,是指诉诸视觉的“词藻”的选择和使⽤,能充分体现我国象形⽂字在状形绘⾊上的特点,富于⾊彩感。
《再别康桥》这⼀⾸诗歌,描绘了⼀系列令⼈难以忘怀的景物,⼏乎每节都是诗中有画。
语⾔上多采⽤⾊彩明丽的词语,如⼣阳映照的“⾦柳”,波光⾥荡漾的“艳影”,⽔底软泥上的“青荇”,潭中倒影的“彩虹”,以及“云彩”“⼣阳”“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等具有⾊彩的词语,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幅幅⾊彩斑斓的画⾯,描绘了⼀幅幅清新明快的画⾯,使每⼀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美,给⼈以⽴体感。
《再别康桥》的赏析与评价
《再别康桥》的赏析与评价(2)《再别康桥》的赏析与评价(2)具有音乐美和建筑美。
诗行整齐,具有建筑美,但是又在整齐中有所变化,使诗行具有灵动之美,具有动态之美。
这首诗每节四行,每行的字数也大体相当,有着节的匀称和句的齐整,给人一种建筑上的美感;但每节二、四两句的错落又使诗作显示出灵活的情韵,而不像闻一多的诗作那样的板滞。
全诗每节两韵,随节转换,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重复而又有所变化,所用韵脚又多是发声绵长的复韵母,另外还使用了“悄悄的”和“轻轻的”等复音词,使声调回环往复,语言轻倩柔美,意象明丽流转。
(4)富有音乐性与动态美。
诗作以“寻梦”为抒情线索,整首诗作抒情主人公“我”到康桥告别的经过。
时间是从傍晚——“夕阳” ,到半夜——船星辉,再到夜半更深——“星辉斑斓”,再到清晨——“西天的云彩”。
这是整个一夜的时间。
空间上从近处的河畔,到波光,到榆荫下,再到船上,到弃船等岸。
人物和他的视角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高处——西天的云彩,到稍近的“波光”,再到“夕阳下的金柳”,再到“榆荫下的一潭”,再到“青草更青处”。
由高及低,由远及近。
然后再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换,由近及远到更远。
时间和空间在不断的流动之中,而情感也在不断的流走中。
先是写康河下景色的绚丽,接着写“寻梦”中的沉浸和忘乎所以中的“放歌”,转眼又写“不能放歌”,转入沉默状态,最后又回应第一节“轻轻的”而“悄悄的”告别。
梦可以使人放歌,但又使人不能放歌,相互矛盾,形成情感的张力。
沈从文说:“徐志摩的作品给我们的感觉是‘动’,文字的动,情感的动,活泼而轻盈。
如一盘圆圆的珠子,在阳光下转个不停,色彩交错,变幻眩目。
”诗作格调轻盈柔和,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调。
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这首诗的风格飘逸清丽。
整个这首诗极力表现诗人的哀伤迷惘的情绪,但情绪浓烈却不张放,整个的格调非常切合中国传统诗学的“哀而不伤”的蕴籍风格。
《再别康桥》诗歌创作很显然受到闻一多诗歌主张的影响,但徐志摩对对新月派诗美主张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他的独特的才情使诗歌更加具有灵动性和才情。
《再别康桥》三美及特色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 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1896-1931),浙 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
湖、诗哲。1916年考入 北京大学。1918-1922年 先后在美、英留学,旅 英期间开始写作新诗。 他创作丰富,成绩斐然, 被林语堂称为“情才” 和“奇才”。他一生留 下四部诗集:《志摩的 诗》《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云游》。
阅读下面一首诗,试写作200字 左右的鉴赏文章。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杨娜拉!
注:沙扬娜拉,日语音译,译为汉语即 是“再见”的意思。
康河以她独有的灵性滋润着徐志摩,徐 志摩在回忆康桥时说:“我的眼睛是康 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 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 的。”康桥创造了一个充满性灵的诗人。
康桥的灵性 全在一条河 上;康河, 我敢说是全 世界最秀丽 的一条水。
—徐志摩
整体感知: 本诗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独特的构思,来自诗人对个人自由天 性的追求,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五四” 以来的时代精神。 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 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 融合自然。他发现的“康桥世界”是人 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在诗中, 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 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 “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 “金柳”具有“新娘”的题力,“我” 想化人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 的体验等。“爱、自由、美”是他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 作别/ 西 天 的/ - &彩 。 那/ 河 畔 的/ 金柳 , 是/ 夕 阳 中 的/
新娘 ; 波 光里 的/ 艳影 , 在/ 我 的 心 头/ 荡漾 。 软 泥上 的/ 青
此外 , 徐 志摩 还 十分 善 于 用轻 音 字 。 “ 轻音 产 生 的 原 因之一 是 语 言 韵律 美 的 要 求 。 ” 在 ( ( 再 别 康 桥 中 ,
“ 语音 的各种 对 立 因素 成 周 期性 组 合 的结 果 便 形 成 了节 奏 ” 。 ( ( 再别康 桥) ) 在语 音链 条 上 的对 立 因素 很
多, 其 节奏 也有 很强 的规律 性 : 轻 轻 的/ 我/ 走 了, 正 如 我/ 轻轻 的/ 来; 我/ 轻 轻 的/ 招
诗 歌 是有 音乐 性 的 , 诗句 的音 乐性 正 来 自单字 的音 乐
你 听不 着就该 怨你 自己耳 轮太笨 … …” “ 我 不仅 能听有 音 的乐 , 我 也会 听 无音 的乐 。 ” l 可见 , 徐 志 摩 身上 有 一 种 天生 的音 乐感 知力 。 而( ( 再别康 桥 的柔婉 缠绵 、 细腻
凄 惘 的美感 , 很大 程度上 也 是从音 乐 的角度 传递 出 的 , 正 如尤 敏老 师所说 : “ 再别 康椤 给人 的第 一 印象 就 是 语 言 的 音 乐美 。 ” 本 文试 图从 节 奏 、 声 韵 和 艺 术 手 法 三 个角 度细 细 品味 《 再 别康 桥) ) 的音乐 美 。
一
扬有 抑 , 极 富音 乐性 。 以首节 为例 : 轻 轻 的 我 走 了, 正 如 我 轻 轻 的 来;
平 平( 轻) 仄 仄( 轻) 仄 平 仄 平 平( 轻) 平
我 轻 轻 的 招 手, 作 别 西 天 的 云 彩。
仄 平 平( 轻)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 轻) 平 仄
平仄搭 配 的调 节 , 实 际就 是声 音 的抑扬 、 高 低和 长
、
追 求 节奏 , 平 仄 相 间
短, 读起 来抑 扬顿 挫 , 高 低有 致 , 宛如一 首 美妙 的旋律 ,
让 人 回 味。 正 如启 功 先生 所 说 的那 样 , “ 汉语 诗 歌 特 别 重 视平仄 、 高矮, 高 矮相 间 , 如 同颜 色 的斑斓 , 这样 拼 成 的诗 句 才 好 听 , 才优美 。 所 以要谈汉语 构成 , 先 得 说 汉字 , 先得 说 汉 字 的声调 。 高高 矮 矮 、 抑 抑 扬扬 的汉 语
音 乐 美是 徐 志摩 坚 持 不 懈 的美 学 追 求 , 他 曾认 为
自然 界 和人 类社 会 中处 处 有音 乐 。 正 是 因为 他 的音 乐
每 一行 诗基 本 上保 持 在 二 拍 或三 拍 , 没舒 畅 , 流畅熨帖, 恰 似 和 风 细 雨浸
诺 丈知 Y U W E N z H
网址 : wWW. y wz s z z . C O n 1
细品< < 再别康桥》 的音乐美
⑩ 山东省 济 宁市 育才 中学 刘传 菠
徐志摩曾说 : “ 你深信宇宙的底质、 人生的底质 、 一
切有 形 的事 物与 无 形 的思 想 的底 质— — 只 是音 乐 , 绝
妙 的音 乐 、 天上 的星 、 水 里泅 的乳 白鸭 、 树 林 里 冒的烟 、 朋友 的信 、 战场上 的炮 、 坟堆 里 的鬼 磷 、 巷 口那双 石 狮 子、 我昨夜的梦… …无一不是音乐的 , 无一不是音 乐 ……
四类 声调 在 韵 文 中则分 为 平 声和 仄 声 两种 , 平 声字 是
高 声 调 或扬 声调 , 且发 生 时 间较 长 , 包 括 阴平 和 阳平 ;
仄 声字 是 低 调 或 抑 调 , 发 生 时 间 较短 , 包 括 上 声 和 去
声。 这 种独 特 的声调 决定 了汉语 音节 自身的抑 扬顿 挫 ,
呈现 出音 响高低 变化 的状 貌 。 再别 康柯 一共 是 七节 , 每 节 四句话 , 每句 话都 是 平 仄搭 配 调 节 , 有升 有 降 , 有
润着 每 一个人 的心 田。
情怀 , 他 能 从平 凡 的事 物 中感 悟 出细 腻柔 美 的难 以言 说 的音 乐旋 律 。 “ 在 徐 志摩 诗 歌 的音 乐 世 界 中 , 人 们感
受着 诗人 的浪 漫 , 享受 着 天籁之 声 , 在这 儿灵 魂得 到升
同时 , 这首 诗 平仄 协调 , 极 富抑 扬 顿 挫 之感 。 现代 汉 语普 通 话有 四个 声 调 , 即阴平 、 阳平 、 上声 、 去声。 这
云彩 。
达到了 1 7次 , “ 了” 出现 了 2次 , 主要 集 中在首 尾两 节 。 轻 音 字使 舒 缓 的旋 律更 加 柔婉 轻 媚 , 使 悠 扬 的声 调 更 为 细 腻缠 绵 。 轻 音字 的 出现 , 使音 节 轻 重 交替 , 呈 现 出
暗亮对 比的韵律 美 。
二、 追 求旋 律 , 声 韵 和 谐
轻 音字 主要 是 “ 的” 和“ 了” , 其 中“ 的” 出现 的频率 很 高 ,
荇, 油 油 的/ 在水底/ 招摇 ; 在/ 康 河 的/ 柔波 里 , 我/ 甘 心
做/ 一 条 水草 。 那/ 榆 荫 下 的/ 一潭 , 不是 清泉 , / 是 天 上
虹; 揉碎在/ 浮藻间 , 沉 淀 着/ 彩 虹 似 的/ 梦。 寻 梦? / 撑 一
支/ 长 篙, 向/ 青草 更青 处/ 漫溯 ; 满 载/ 一 船 星辉 , 在/ 星辉 虎 斓里/ 放歌 。 但我/ 不 能放 歌 , 悄悄 是/ 别 离的/ 笙箫; 夏 虫/ - e . , 为我/ 沉默 , 沉 默 是/ 今 晚 的/ 康桥 。 悄 悄 的/ 我/ 走 了, 正如 我 / I f 肖 叶 肖 的/ 来; 我/ 挥一挥/ 衣袖 , 不 带走 / 一 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