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化学解题方法归纳:均摊法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均摊法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均摊法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均摊法均摊是指每个图形平均拥有的粒子数目,均摊法是解决晶体的化学式、晶体中离子间距离的常用方法,使用不当,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难点磁场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纳米材料的表面粒子占总粒子数的比例极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原因。

假设某氯化钠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恰好与氯化钠晶胞的大小和形状相同(如图22—1所示),则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粒子数与总粒子数的比值为( )A.7∶8B.13∶14C.25∶26D.26∶27●案例探究 NaCl 晶体的晶胞[例题]氯化钠晶体结构中,Na +(●)和Cl -(○)都是等距离 图22—1交错排列的(如图22—2)。

已知食盐摩尔质量为58.5 g ·mol -1,密度为2.2 g ·cm -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 mol -1。

在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Na +中心间的距离接近于A.3.0×10-8 cmB.3.5×10-8 cmC.4.0×10-8 cmD.5.0×10-8 cm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图22—2 知识依托:密度公式。

错解分析:设有展开想象,不知道NaCl 晶体是图示结构单元的向外延伸,误以为图示结构单元代表了14(或13,或13.5)个NaCl“分子”,从而计算出错误的结果。

而不能将密度公式应用到本题中来,也就不会有正确的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从题给图中选出1个最小的正方体为研究对象(如图22—3),则该小正方体平均拥有Na +(或Cl -)数为:N (Na +)=N (Cl -)=1×81×4=21 图22—3 而拥有21个Na +和Cl -的小正方体的密度与食盐密度相同。

设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Na +中心间的距离为x ,则该小正方体的体积为(x /2)3,由密度公式得: 33-1-23-1)2(cm g 2.221mol 1002.6mol g 5.58x ⨯⋅=⨯⨯⋅ x =4.0×10-8 cm答案:C●锦囊妙计应用均摊法解题,首先要搞清楚题给的图形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还是一个可以延伸的重复结构单元。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21 物质结构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21  物质结构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专题二十一、物质结构考点知识本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专题重点内容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化学键类型及晶体类型。

在高考中重点考查微粒的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等相互求算;判断化学键类型,并常与分子极性的判断或与晶体类型的判断结合一起考查。

预计今年的高考可能会将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变化与元素性质规律结合起来,同时可能会结合NaCl、CsCl、干冰、SiO2、金刚石的结构为载体,进行其它结构的分析。

知识将以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

重点、难点探源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在同一原子中各电子层之间的关系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核外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布在最低的电子层里。

⑵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⑶最外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⑷次外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3、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下面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二、化学键1、化学键:(1)概念: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2)形成与分类(3)化学反应的本质:反应物分子内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分子内化学键的形成。

2、离子键(1)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3)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3、共价键:(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

(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

(3)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三、晶体结构及性质1、根据构成晶体的粒子种类及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可把晶体分为: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等。

2、四种晶体的比较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晶体质点阴阳离子原子分子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范德瓦尔斯力金属键熔沸点较高很高很低一般较高,少部分低硬度较硬很硬一般很软一般较硬,少部分软溶解性易溶于极性溶剂难溶解相似相溶难溶(Na等与水反应)导电情况晶体不导电;能溶于水的其水溶液导电,熔化导电有的能导电晶体不导电,溶于水后能电离的,其水溶液可导电;熔化不导电晶体导电;熔化导电实例NaCl、CaCO3、NaOH 金刚石、水晶、碳化硅干冰、冰、纯磷酸、HCl(s)、H2(s)Na、Mg、Al、Fe、Hg(s)1.【2022新课标2卷】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常考题空4 晶体化学式及粒子数确定 (附答案解析)-高考化学大题

常考题空4 晶体化学式及粒子数确定 (附答案解析)-高考化学大题

常考题空4 晶体化学式及粒子数确定【高考必备知识】1.晶胞中微粒数目的计算方法——均摊法(1)原则:晶胞中任意位置上的一个原子如果是被n 个晶胞所共有,那么,每个晶胞对这个原子分得的份额就是1n(2)方法:①长方体(正方体)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数的计算a .处于顶点上的粒子,同时为8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有18属于该晶胞b .处于棱边上的粒子,同时为4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有14属于该晶胞c .处于晶面上的粒子,同时为2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有12属于该晶胞d .处于晶胞内部的粒子,则完全属于该晶胞②非长方体晶胞中粒子视具体情况而定三棱柱六棱柱平面型石墨晶胞每一层内碳原子排成六边形,其顶点(1个碳原子)被三个六边形共有,每个六边形占132.熟记几种常见的晶胞结构及晶胞含有的粒子数目晶体NaClCsClZnSCaF 2金刚石晶体结构粒子数目4个Na +,4个Cl - 1个Cs +,1个Cl - 4个S 2-,4个Zn 2+ 4个Ca 2+,8个F -8个C晶体简单立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氮化硼干冰晶体结构粒子数目1个原子2个原子4个原子4个B,4个N4个CO2【题组集训】1.利用“卤化硼法”可合成含B和N两种元素的功能陶瓷,如图为其晶胞结构示意图,则每个晶胞中含有B原子的个数为________,该功能陶瓷的化学式为________2.石墨烯可转化为富勒烯(C60),某金属M与C60可制备一种低温超导材料,晶胞如图所示,M原子位于晶胞的棱上与内部。

该晶胞中M原子的个数为________,该材料的化学式为________3.一个Cu2O晶胞如图所示,Cu原子的数目为______4.某Fe x N y的晶胞如图-1所示,Cu可以完全替代该晶体中a位置Fe或者b位置Fe,形成Cu替代型产物Fe(x-n) Cu n N y。

Fe x N y转化为两种Cu替代型产物的能量变化如题图-2 所示,其中更稳定的Cu替代型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5.碳的另一种单质C60可以与钾形成低温超导化合物,晶体结构如图(c)所示。

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专题复习有关晶体的各类计算

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专题复习有关晶体的各类计算

位置 的原子数 例1、铝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晶胞参数a=0.405nm,列式表示铝单质的密度
g·cm-3(不径必计的算关出结系果)
②若合金的密度为d g/cm3,晶胞参数a=________nm。
*(2)分数坐标:(0,0,0)-顶点
(1/2,1/2,0)
3、边长(晶胞参数)和半径关系
空间利用率
3 Po 顶10点0%
球半径r 与晶胞边长 a 的关系:
3、边长(晶胞参数)和半径关系
(1)球数:8×1/8 + 6×1/2 = 4
1 、 晶 体 中 的 微 粒 数 、 化 学 式 其中,密度公式中共有四个未知量:密度,微粒摩尔质量,晶 胞体积,NA,知道3个可求另一个,因此可能围绕密度出现4种题型。
在面心立方基础上,再插入4个球,分别占据8个小立 方体中4个互不相邻的体心,
S a a sin 60 3 a2 2
V晶胞 3 a2 2 6 a
2
3
2a3 8 2r3
V球球)
V球 V晶胞 100% 74.05%
7、空间利用率
(4)金刚石空间利用率:球体积占晶胞体积的百分比
8 4 πr 3 8 4 πr 3
3
3 100% 34%
实例
NaCl 型
AB CsCl 型
Na+:6 Na+:6 Cl-: 6 Cl-: 6
Cs+:8 Cs+:8 Cl-: 8 Cl-: 8
Na+:4 Cl-: 4 Cs+:1 Cl-:1
KBr AgCl、 MgO、CaS、 BaSe
CsCl、CsBr、 CsI、TlCl
ZnS型
Zn2+:4 Zn2+:4 Zn2+:4 ZnS、AgI、 S2-: 4 S2-: 4 S2-:4 BeO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辑)考点九十一 晶体的常识(含解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辑)考点九十一 晶体的常识(含解析)

考点九十一晶体的常识聚焦与凝萃1.了解晶体的特点;2.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异;3.了解晶胞的概念,能够计算晶胞中的粒子个数;4.能运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微粒的数目。

解读与打通常规考点一、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的定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2.晶体的分类: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又分为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

3.晶体的性质:①晶体具有自范性;②晶体的各向异性。

4.得到晶体的途径:(1)熔融态物质凝固。

(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1)概念: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2)晶体中晶胞的排列——无隙并置①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

②并置:所有晶胞平行排列、取向相同。

隐性考点1.晶胞计算的思维方法(1)晶胞计算:是晶体考查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也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较好素材。

晶体结构的计算常常涉及如下数据:晶体密度、N A、M、晶体体积、微粒间距离、微粒半径、夹角等,密度的表达式往往是列等式的依据。

解决这类题,一是要掌握晶体“均摊法”的原理,二是要有扎实的立体几何知识,三是要熟悉常见晶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关于晶体结构的计算方法:用均摊法确定晶体的化学式:均摊是指每个图形平均拥有的粒子数目。

求晶体中粒子个数比的方法是:①处于顶点的粒子,同时为8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有1/8属于该晶胞;②处于棱上的粒子同时为4个晶胞共有,每个粒子有1/4属于该晶胞;③处于面上的粒子,同时为2个晶胞共有,每个粒子有1/2属于该晶胞;④处于晶胞内部的粒子,则完全属于该晶胞。

(3)晶体微粒与M、ρ之间的关系:若1个晶胞中含有x个微粒,则1 mol晶胞中含有x mol微粒,其质量为xM g(M为微粒的相对“分子”质量);又1个晶胞的质量为ρa3g(a3为晶胞的体积),则1 mol晶胞的质量为ρa3N A g,因此有xM=ρa3N A。

如何利用均摊法确定晶体化学式

如何利用均摊法确定晶体化学式

如何利用均摊法确定晶体化学式固体物质有晶体与非晶体之分。

而晶体可以继续分为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等四种。

在晶体结构这一小节的知识学习中,分析晶泡结构确定晶体的化学式是一个难点。

在这个专题中,我们就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总体思路均摊法确定晶体的化学式:——均摊法是指每个图形平均拥有的粒子数目:①处于顶点..的粒子:同时为8个晶胞共用,每个粒子有1/8属于该晶胞;②处于棱上..的粒子:同时为4个晶胞共用,每个粒子有1/4属于该晶胞;③处于面上..的粒子:同时为2个晶胞共用,每个粒子有1/2属于该晶胞;④处于晶胞内部..的粒子:完全属于该晶胞。

体验1在高温超导领域中,有一种化合物叫钙钛矿,其晶体结构中有代表性的最小单位结构如图所示试回答:(1)在该晶体中每个钛离子周围与它最近且相等距离的钛离子有多少个?(2)在该晶体中氧、钙、钛的粒子个数化是多少?体验思路:由图看出,在每个钛离于的同层左、右与前后、上下各层中都紧密排列着完全相同的钛离子,共有晶胞边长的6个钛离子。

至于同一晶胞中独占三元素粒子个数比,则从每种元素粒子是晶胞中的位置考虑。

Ca 2+位于立方体的中央为一个晶胞所独占;钛离子位于晶胞的顶点上,为相邻两层8个晶胞所共有(左右、前后、上中下、左右前后4个而上下中相同重复共8个),而每个晶胞独占有8×1/8=1个。

氧离子位于棱上,在同一晶胞中,每个氧离子为同层的4个晶胞所共有,一个晶胞独占12×1/4=3个。

故氧、钙、钛的粒子数之比为 3:1:1体验过程:答案为:6 ; 3:1:1体验2(1)中学教材上图示了NaCl 晶体结构,它向三维空间延伸得到完美晶体。

NiO (氧化镍)晶体的结构与NaCl 相同,Ni 2+与最邻近O 2-的核间距离为a×10-8cm ,计算NiO 晶体的密度(已知NiO 的摩尔质量为74.7g ·mol -1)。

(2)天然的和绝大部分人工制备的晶体都存在各种缺陷。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选修3均摊法及密度计算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选修3均摊法及密度计算

晶胞均摊法及密度计算1、画出下列物质晶胞中粒子位置(不同粒子用 “○”、“●”区分)干冰CO2 金刚石 CaF 2与CO 2分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CO 2分子有 个。

NaClCsCl K 晶体 Au 晶体 与Na +紧邻的Cl -构成的空间结构为 。

提示:V 球=43πr 3则空间利用率 α= 43πr 3·N a 3×100% 关键求r = a 。

简单立方堆积 体心立方堆积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配位数占有原子数 空间利用率 (列式计算)1、⑴124 g P 4含有的P -P 键的个数为 。

⑵12 g 石墨中含有的C -C 键的个数为 。

⑶12 g 金刚石中含有的C -C 键的个数为 。

⑷60 g SiO 2中含Si -O 键的个数为 。

⑸40 g SiC 晶体中含Si -C 键的个数为 。

⑹C 60分子结构如右图,其中σ键和π键的数目之比为 。

2、在硅酸盐中,SiO 44-四面体(如下图(a ))通过共用顶角氧离子可形成岛状、链状、层状、骨架网状四大类结构型式。

图(b )为一种无限长单链结构的多硅酸根,其中Si 原子的杂化形式为 ,Si 与O 的原子数之比为 ,化学式为 。

3、氯和钾与不同价态的铜可生成两种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都可用于催化乙炔聚合,其阴离子均为无限长链结构(如下图),a 位置上Cl 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

已知其中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CuCl 3,另一种的化学式为;4、单质硼有无定形和晶体两种,参考下表数据回答下面问题。

(1)晶体硼的晶体类型属于__________晶体,理由是 __________。

(2)已知晶体硼结构单元是由硼原子组成的正二十面体,其中有20个等边三角形的面和一定数目的顶点,每个顶点上各有1个硼原子。

通过分析图形及推算,此晶体结构单元由___个硼原子构成,其中B-B键的键角为___________。

(3)假设将晶体硼结构单元中每个顶角均削去,余下部分的结构与C60相同,则C60由____个正五边形和____个正六边形构成。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均摊法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均摊法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均摊法均摊是指每个图形平均拥有的粒子数目,均摊法是解决晶体的化学式、晶体中离子间距离的常用方法,使用不当,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难点磁场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纳米材料的表面粒子占总粒子数的比例极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原因。

假设某氯化钠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恰好与氯化钠晶胞的大小和形状相同(如图22—1所示),则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粒子数与总粒子数的比值为( )A.7∶8B.13∶14C.25∶26D.26∶27●案例探究 NaCl 晶体的晶胞[例题]氯化钠晶体结构中,Na +(●)和Cl -(○)都是等距离 图22—1交错排列的(如图22—2)。

已知食盐摩尔质量为58.5 g ·mol -1,密度为2.2 g ·cm -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 mol -1。

在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Na +中心间的距离接近于A.3.0×10-8 cmB.3.5×10-8 cmC.4.0×10-8 cmD.5.0×10-8 cm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图22—2 知识依托:密度公式。

错解分析:设有展开想象,不知道NaCl 晶体是图示结构单元的向外延伸,误以为图示结构单元代表了14(或13,或13.5)个NaCl“分子”,从而计算出错误的结果。

而不能将密度公式应用到本题中来,也就不会有正确的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从题给图中选出1个最小的正方体为研究对象(如图22—3),则该小正方体平均拥有Na +(或Cl -)数为:N (Na +)=N (Cl -)=1×81×4=21 图22—3 而拥有21个Na +和Cl -的小正方体的密度与食盐密度相同。

设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Na +中心间的距离为x ,则该小正方体的体积为(x /2)3,由密度公式得: 33-1-23-1)2(cm g 2.221mol 1002.6mol g 5.58x ⨯⋅=⨯⨯⋅ x =4.0×10-8 cm答案:C●锦囊妙计应用均摊法解题,首先要搞清楚题给的图形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还是一个可以延伸的重复结构单元。

均摊法

均摊法

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均摊法晶胞中粒子个数的计算,其重要问题是正确分析晶胞中任意位置上的一个粒子被几个晶胞所共有。

1.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方体)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对晶胞的贡献:顶 ----1/8 棱----1/4 面----1/2 心----12.六方晶胞:在六方体顶点的微粒为6个晶胞共有,在面心的为2个晶胞共有,在体内的微粒全属于该晶胞。

3.非平行六面体---非长方体(正方体)晶体中粒子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石墨晶胞每一层内碳原子排成六边形,其顶点(1个碳原子)被三个六边形共有,每个六边形占该粒子的1/3。

【练习】1.石墨晶体的层状结构,层内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如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平均每个正六边形占有C 原子数为____个、占有的碳碳键数为____个。

碳原子数目与碳碳化学键数目之比为_______。

2.根据下列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NaCl 晶体中,距Na+最近的多个C l -构成正八面体B .在CaF 2晶体中,每个晶胞平均占有4个Ca 2+C .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与碳碳键数之比为1:2D .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EF 或FE3.最近发现一种由钛(Ti)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白球表示钛原子,黑球表示碳原子,则它的化学式为( )A.TiCB.1314Ti CC.47Ti CD.1413Ti C4.在高温超导领域中,有一种化合物叫钙钛矿,其晶体结构中有代表性的最小单位结构如图所示试回答:(1)在该晶体中每个钛离子周围与它最近且相等距离的钛离子有多少个?(2)在该晶体中氧、钙、钛的粒子个数化是多少?5、如图是CsCl 晶体的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已知晶体中2个最近的Cs+核间距离为acm ,氯化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NA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则CsCl 晶体的密度为()A 、8M/a3NAB 、a3M/8NAC 、M/a3NAD 、a3M/NA6.现有四种晶体,其离子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化学式不属AB 型的是( )A B C D7、磁光存储的研究是Williams 等在1957年使Mn 和Bi 形成的晶体薄膜磁化并用光读取之后开始的。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应用反思归纳及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应用反思归纳及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应用反思归纳及专项练习题(含答案)反思归纳1.在使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粒子个数时,要注意晶胞的形状,不同形状的晶胞,应先分析任意位置上的一个粒子被几个晶胞共用,如六棱柱晶胞中,顶点、侧棱、底面上的棱、面心、体心依次被6、3、4、2、1个晶胞所共有。

2.原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离子晶体高,如石英的熔点没有MgO的熔点高。

3.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分子晶体的熔点高,如钠的熔点没有尿素的熔点高。

4.含有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

5.含有共价键的晶体不一定是原子晶体,如分子晶体的结构粒子分子内含有共价键,离子晶体的结构粒子离子内部也可能有共价键。

[题型专练]一、核外电子排布1.(2016·全国Ⅰ,37改编)写出基态As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s的原子序数为33,则基态As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或[Ar]3d104s24p3。

答案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或[Ar]3d104s24p3)2.(2016·全国Ⅱ,37节选)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3d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为。

解析镍是28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 2p63s23p63d84s2;3d能级有5个轨道,根据洪特原则,先占满5个自旋方向相同的电子,再分别占据三个轨道,电子自旋方向相反,所以未成对的电子数为2。

答案1s22s22p63s23p63d84s2(或[Ar]3d84s2) 23.(1)铬,铜,铁,锰等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

(2)氯元素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层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化学「均摊法」确定晶体的化学式学法指导

高三化学「均摊法」确定晶体的化学式学法指导

「均摊法」确定晶体的化学式晶体中微粒的排列具有周期性,晶体中最小的结构重复单元称为晶胞,利用“均摊法”可以计算一个晶胞中的粒子数,从而确定晶体的化学式。

一、方法导引“均摊法”的基本思想是:晶胞中任意位置上的一个粒子被n 个晶胞共用,那么每个晶胞对这个原子分得份额就是n 1。

常见考题里涉及的晶胞有立方晶胞、六方晶胞、三棱晶胞,以立方晶胞最为常见。

1、立方晶胞(1)每个顶点上的粒子被8个晶胞共用,每个粒子只有81属于该晶胞。

(2)每条棱上的粒子被4个晶胞共用,每个粒子只有41属于该晶胞。

(3)每个面心上的粒子被2个晶胞共用,每个粒子只有21属于该晶胞。

(4)晶胞内的粒子完全属于该晶胞。

2、六方晶胞(1)每个顶点上的粒子被6个晶胞共用。

(2)每条横棱上的粒子被4个晶胞共用;每条纵棱上的粒子被3个晶胞共用。

(3)每个面心上的粒子被2个晶胞共用。

(4)晶胞内的粒子完全属于该晶胞。

3、三棱晶胞(1)每个顶点上的粒子被12个晶胞共用。

(2)每条横棱上的粒子被4个晶胞共用;每条纵棱上的粒子被6个晶胞共用。

(3)每个面心上的粒子被2个晶胞共用。

(4)晶胞内的粒子完全属于该晶胞。

注意:首先应分析晶胞的结构,然后利用“均摊法”解题。

二、迁移应用例题 下图为四种离子晶体的空间结构,若以M 代表阳离子,N 代表阴离子,试写出A 、B 、C 、D 的化学式。

解析:题中所给空间结构都可以看成该晶体结构中最小的结构重复单元,四种晶体的晶胞均为立方晶胞。

A :平均含阳离子数目为21481=⨯,阴离子为21481=⨯,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为1:1,故A 的化学式为MN 。

B :平均含阳离子数目为21881=+⨯,阴离子为3621=⨯,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为2:3,故B 的化学式为32N M 。

C :平均含阳离子数目为21481=⨯,阴离子为1,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为1:2,故C 的化学式为2MN 。

D :平均含阳离子数目为1881=⨯,阴离子为1,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为1:1,故D 的化学式为MN 。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11 专题讲座七 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题难点突破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11 专题讲座七  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题难点突破

专题讲座七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题难点突破1.判断σ键和π键及其个数共价单键全为σ键,双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三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

2.判断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1)根据价层电子对数判断价层电子对数杂化轨道类型2 sp3 sp24 sp3(2)有机物中、及上的C原子都是sp2杂化,—C≡C—中的C原子是sp杂化,中的原子是sp3杂化。

(3)根据等电子原理判断等电子体不仅结构和性质相似,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也相似。

3.判断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1)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

(2)利用等电子原理判断陌生分子的立体构型。

如N2O与CO2是等电子体,空间构型均为直线形,N2O的结构式也和CO2相似,为N==N==O。

(3)有机物中CH2==CH2、为平面形结构,CH≡CH为直线形结构,HCHO为平面三角形结构。

4.晶体结构中的有关计算(1)根据晶体晶胞的结构特点确定晶体的化学式晶胞中粒子数目的计算(均摊法)注意 ①当晶胞为六棱柱时,其顶点上的粒子被6个晶胞共用,每个粒子属于该晶胞的部分为16,而不是18。

②审题时一定要注意是“分子结构”还是“晶体结构”,若是分子结构,其化学式由图中所有实际存在的原子个数决定,且原子个数可以不互质(即原子个数比可以不约简)。

(2)根据晶体晶胞的结构特点和有关数据,求算晶体的密度或晶体晶胞的体积或晶胞参数a (晶胞边长)对于立方晶胞,可建立如下求算途径:得关系式:ρ=n ×M a 3×N A(a 表示晶胞边长,ρ表示密度,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n 表示1 mol 晶胞所含基本粒子或特定组合的物质的量,M 表示摩尔质量)。

1.(2017·扬州市高邮中学高三10月阶段检测)2016年9月南开大学学者首次测试了一种新型锌离子电池,该电池以Zn(CF 3SO 3)2为电解质,用有阳离子型缺陷的ZnMn 2O 4为电极,成功的获得了稳定的大功率电流。

2010年全国I卷高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0年全国I卷高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0全国1卷(2010全国1)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沸点:333NH PH AsH >> B .熔点:344Si N NaCl SiI >>C .酸性:42434HClO H SO H PO >> C .碱性:()()3NaOH Mg OH Al OH 2>>【解析】B 考查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2008年高考全国卷I 第8题已经考过,一般认为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所以B 正确; C 项正确,一般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D 正确,一般元素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A 项错误,2009年高考全国卷I 第29题已经考过,NH 3分子间存在氢键,故最高,AsH 3、PH 3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只有范德华力,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故应该为:NH 3>AsH 3>PH 3;【答案】A【命题意图】考查基本概念:如晶体熔沸点高低判断,氢键与范德华力对物质的物性的影响,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方法具体应用,这些都是平时反复训练的,这道题目实属原题,属于送分题!【点评】其实还可以拓展:考同种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判断里面的如同为原子晶体或同为离子晶体等,不应该老局限于分子晶体,这样显得2010年高考题与08和09没有太大区别(2010全国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22Li OB .将SO 2通入2BaCl 溶液可生成3BaSO 沉淀C .将CO 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 .将NH 3通入热的CuSO 4溶液中能使Cu 2+还原成Cu【解析】A 错误,因为Li 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Li 2O,直接取材于第一册课本第二章第三节; B 错误,酸性:HCl >H 2SO 3>H 2CO 3所以通入后无BaSO 3沉淀,因为BaSO 3+2HCl=BaCl 2+H 2O+SO 2↑;D 错误,溶液中该反应难以发生,先是:2NH 3+2H 2O+CuSO 4=Cu(OH)2↓+(NH 4)2SO 4,接着Cu(OH)2 △ CuO+H 20,溶液中NH 3不能还原CuO 为Cu,要还原必须是干燥的固态!C 正确,强酸制弱酸,酸性:H 2CO 3>HClO,反应为:CO 2+H 20+Ca(ClO)2=CaCO 3↓+2HClO ,直接取材于课本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答案】C【命题意图】考查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如碱金属,氯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等A 、B 、C 选项直接取材于高一课本,D 取材于高二第一章氮族。

高考化学热点全解析————NA的相关计算 doc

高考化学热点全解析————NA的相关计算 doc

2010年高考化学热点全解析————N A的相关计算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戴峰一.考试说明要求及解读1.考试说明: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解读: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物质的量计算的微粒数、摩尔质量的数值、22.4mol/L的应用条件以及N A 的数值等。

二.主要考查方向及注意点阿伏加德罗常数考查的主要方向:(1)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所含原子数、电子数,其中考查较多的是H2O、N2、O2、H2、NH3、P4等。

近两年考查热点除了单一物质的相关计算外,对于具有相同最简式的物质的混合计算也是一大热点,如08年广东卷考查了NO2和N2O4混合物中原子总数,09年江苏卷考察了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碳原子数,09年广东卷考查了乙烯和环丙烷(C3H6 )的混合物中的氢原子数。

注意点:a. 具有相同最简式的物质的混合计算可以将混合物看成一种物质进行相关计算;b.要注意所给物理量是质量时与条件无关。

(2)一定体积的物质中所含原子数、分子数,曾考过的物质有Cl2、NH3、CH4、O2、N2、CCl4、C8H10等。

近两年考查热点是关于一定体积的气体混合后考查微粒的数目,如08年海南卷考查标准状况下,22.4L 任意比的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09年浙江卷考查标准状况下,5.6 L NO和5.6 L O2混合后的分子总数。

注意点:a.关于一定体积的气体混合后考查微粒的数目,要注意是否反应,反应后体积的变化;b.当所给物理量是体积时要注意状况和状态。

(3)一定量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目,如Na2O2+H2O(或CO2),C1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近两年考查的热点都是课本中的常见反应,如08年广东卷考查了1molCl2与足量Fe反应、1.5 mol NO2与足量H2O反应,08年江苏卷考考查了常温常压下的33.6L氯气与27g铝充分反应,08年上海卷考查了N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08年山东卷考查了H2O2+ Cl2=2HCl + O2反应中,每生成32g 氧气,则转移的电子数,08年海南卷考查了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1.先通览后答卷试卷发下来后,首先要用较短的时间看看,试卷是否是你要考得那门学科,共有几页,正反面是否都印上试题,这些题目大致都是考查那些内容的,哪些是自己做过的或类似的题目,哪些内容不太熟悉,做到心中有数。

通览一下,看似没有必要,实则非常重要。

一些同学在考试中就遇到这种现象:做完正面,再做反面时,发现试题没有印上,再告诉监考老师,老师更换了试题,但自己做的内容得全部再抄到新试卷上,无论是心理上的焦虑还是时间上的耽误,都耽误考试,造成许多纷扰。

2.先做熟后做生通览以后,大致知道自己哪些题目比较熟悉,心中有数了,题目设置一般是由易到难,按照试题的顺序作答就很有效。

但做题过程中,会碰到一些生僻的没有见过的题目,是迎难而上、不做出来誓不罢休,还是看看题目,转而先做那些熟悉、有把握的题目呢?答案显然是后者。

考试不同于科技攻关,暂时绕开那些看了两遍都没有感觉和思路的题目,对于整个高考是有利的,有利于充分利用时间,完成那些自己会做的题目,得到自己应得的分数;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再利用剩余时间返回来再完成这些题目。

3.先做易后做难考试好比是一席盛宴,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到更多的东西,怎么个吃法呢?先吃豆腐红烧肉,再吃排骨红烧鱼;吃完米饭再喝汤,最后再吃大螃蟹。

为什么呢?豆腐红烧肉,营养丰富,易于下咽,故先吃;排骨红烧鱼,虽营养也可以,但有骨、刺,比较耗费时间,所以后吃;螃蟹肉少,吃起来费劲,所以放在最后。

做题,要根据分值和难度恰当地判断各个题目的价值,舍弃那些分值不大但难度很大的题目,保证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由于选择题的特殊性,即使随意选择一个答案也有25%的正确率,所以不要将选择题的答案空下,根据感觉把自己认为最有可能的一个选项作为正确答案。

化学学科大题的命题特点1.一般有4道大题,其中包括1道化学反应原理题、1道实验题、1道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道有机推断题。

2.试题的综合程度较大,一般都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考查,如元素化合物性质题中常涉及元素推断、性质比较实验、离子检验、反应原理等问题,再如化学反应原理题中的几个小题之间基本上没有多大联系,纯粹就是拼盘组合,其目的就是增大知识的覆盖面,考查知识的熟练程度及思维转换的敏捷程度。

均摊法

均摊法

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均摊法晶胞中粒子个数的计算,其重要问题是正确分析晶胞中任意位置上的一个粒子被几个晶胞所共有。

1.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方体)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对晶胞的贡献:顶 ----1/8 棱----1/4 面----1/2 心----12.六方晶胞:在六方体顶点的微粒为6个晶胞共有,在面心的为2个晶胞共有,在体内的微粒全属于该晶胞。

3.非平行六面体---非长方体(正方体)晶体中粒子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石墨晶胞每一层内碳原子排成六边形,其顶点(1个碳原子)被三个六边形共有,每个六边形占该粒子的1/3。

【练习】1.石墨晶体的层状结构,层内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如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平均每个正六边形占有C 原子数为____个、占有的碳碳键数为____个。

碳原子数目与碳碳化学键数目之比为_______。

2.根据下列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NaCl 晶体中,距Na+最近的多个C l -构成正八面体B .在CaF 2晶体中,每个晶胞平均占有4个Ca 2+C .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与碳碳键数之比为1:2D .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EF 或FE3.最近发现一种由钛(Ti)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白球表示钛原子,黑球表示碳原子,则它的化学式为( )A.TiCB.1314Ti CC.47Ti CD.1413Ti C4.在高温超导领域中,有一种化合物叫钙钛矿,其晶体结构中有代表性的最小单位结构如图所示试回答:(1)在该晶体中每个钛离子周围与它最近且相等距离的钛离子有多少个?(2)在该晶体中氧、钙、钛的粒子个数化是多少?5、如图是CsCl 晶体的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已知晶体中2个最近的Cs+核间距离为acm ,氯化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NA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则CsCl 晶体的密度为()A 、8M/a3NAB 、a3M/8NAC 、M/a3NAD 、a3M/NA6.现有四种晶体,其离子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化学式不属AB 型的是( )A B C D7、磁光存储的研究是Williams 等在1957年使Mn 和Bi 形成的晶体薄膜磁化并用光读取之后开始的。

高考化学复习经典讲解平均方程式法.docx

高考化学复习经典讲解平均方程式法.docx

高考化学复习经典讲解平均方程式法一、对于两种物质反应存在多种量的关系,可发生多种反应或有多种化学方程式存在时,可看作存在一种平均化学方程式(或叫总反应方程式)。

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较简捷地解决这类问题。

例1.将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10 mL H 2S 溶液和16 mL NaOH 溶液混合,最终所得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 BA. [Na +]>[HS -]>[S 2-]>[H +]>[OH -]B. [Na +]>[S 2-]>[HS -]>[OH -]>[H +]C. [Na +]> [S 2-]>[HS -]>[H +]>[OH -]D. [Na +]>[HS -]>[S 2-]>[OH -]>[H +]解析:可将NaOH 与H 2S 的化学计量数看作8与5,得如下平均化学方程式:8NaOH +5H 2S =3Na 2S +2NaHS +8H 2O ,由于生成的Na 2S 和NaHS 都是强碱弱酸盐,水解后水溶液显碱性,由此可知:[OH -]>[H +];[S 2-]>[HS -],故应选B 。

例2.红磷在氯气中发生燃烧反应,若参加反应的磷原子与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8,充分反应后生成物中PCl 5与PCl 3物质的量之比是 ( C )A. 3∶5B. 5∶3C. 3∶7D. 1∶2解析:不管过程,只用一个平均化学方程式表示:10P +18Cl 2=3PCl 5+7PCl 3,故应选C 。

例3.用1 L 1.0 mol / L NaOH 溶液吸收0.8 mol CO 2,所得溶液中-23CO 和H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约(MCE92.25) AA. 1∶3B. 2∶1C. 2∶3D. 3∶2解析:写出平均方程式为:5NaOH +4CO 2 = Na 2CO 3+3NaHCO 3+H 2O ,即可得出本题的答案。

例4.在一定条件下,将70 mL H 2S 和90 mL O 2混合,并使其反应完全,再恢复原状,生成SO 2的体积多少毫升?解:由题意知H 2S 过量,故产物有S 和SO 2,据阿氏定律,可直接写出如下平均方程式:90O 2+70H 2S =x SO 2+y S +z H 2O ,x +y =70z =70 x =552x +z =180 y =15平均反应式为:90O 2+70H 2S =55SO 2+15S +70H 2O ,得出SO 2的量为55 mL 。

高考化学复习经典讲解平均式法.docx

高考化学复习经典讲解平均式法.docx

高考化学复习经典讲解平均式法平均式法是高低求中类计算问题的一种求混合物组成的方法。

利用高低求中原理以确定平均式,从而求得混合物中各物质的分子式。

这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和过程有两种:第一种是首先求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找出小于平均值的一种物质,然后再通过计算确定另一种物质及百分含量,用同一性原理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第二种是首先求出平均式,然后用居中性原理确定混合物可能出现的组合情况,用同一性原理检验这些组合情况的合理性,用求和公式变式或三角正弦法、或十字交叉法以确定符合题意的每一组合的各物质有关量。

例1.有两种气态烃20 mL ,与过量氧气反应后生成40 mL 二氧化碳和30 mL 水蒸气(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且温度≥100℃)。

求混合烃的物质的量组成。

解析: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出如下化学方程式:C x H y +k O 2 → 2CO 2+3H 2O由此可求得该混合烃的平均式为C 2H 3。

按照居中性原理,C 原子数可都为2,或一种为1,一种大于2;H 原子数只有一种情况:一种小于3,一种大于3。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的气态烃为碳原子数小于4的烃(即不包括新戊烷,这是过去题的叙述和含意,现在的题则准确地叙述为:碳原子数小于4的烃)有:CH 4 C 2H 6 C 3H 8 C 4H 10C 2H 4 C 2H 6 C 4H 8C 2H 2 C 3H 4 C 4H 6从C 原子考虑,CH 4可与C 3、C 4的烃组合出6种,C 2的烃可相互组合出3种。

这样问题弄得很复杂。

若从H 原子考虑则颇为简单,因为甲烷和碳原子数为3、4的烃,其氢原子数皆大于3,这些组合都不符合题意。

而H 原子数小于3的只有C 2H 2,再结合碳原子看,可得出两种组合:C 2H 4和C 2H 2和C 2H 6和C 2H 2。

由氢原子数的三角正弦,可得出它们的物质的量组成:答:(1) C 2H 4和C 2H 2各占50% (2) C 2H 2占75%,C 2H 6占25%注意:在求平均式建立烃的化学方程式时,不必用C x H y +(x +4y )O 2 → x CO 2+2y H 2O(g),而应直接代入相应的数字。

化学解题方法高中与技巧平均值法

化学解题方法高中与技巧平均值法

化学解题方法高中与技巧均匀值法化学解题方法高中【说明】均匀值法:就是依据两组分解物质的某种均匀值来推测两物质范围的解题方法。

均匀值法所依照的数学原理是:xA<M<xB只需知道x,即可判断xA和xB的取值范围,进而实现速解巧解,可见均匀值法合用于两元混淆物的相关计算,若混淆物由两种物质构成,均匀值法就是十字交错法,不过在解题时没有写成十字交错形式。

【误点】9.惯性思想【题例9】把含有某一种杂质氯化物的粉末95g溶于水MgCl2后,与足量AgNO3溶液反响,测得生成的AgCl为300g,则该MgCl2粉末中杂质可能是______。

【纠错】本题若惯性思想为混淆物计算,则运算过程复杂化,且花销时间许多。

若用均匀值法的技巧,计算过程简单、明确。

95克MgCl2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300gAgCl中的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大于2mol说明杂质中含Cl的质量百分比大或供给1molCl-所需物质的质量小。

供给1molCl-所需各物质的质量为:【误点】10.考虑问题不全面【题例10】和NaHCO3固体混和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约250℃,经充足反响后排出气体,冷却,称得节余固体质量为。

试计算原混和物中NaOH的百分含量。

【纠错】本题在1989年高考(也包含此刻学生的平常练习)中,多半学生求解过程以下:2NaHCO3=Na2CO3+CO2↑+H2O---------若NaOH过度,只发生反响,减少的为设NaHCO3的质量为X,H2O。

NaOH+NaHCO3=Na2CO3+H2O8418NaOH%=10g/18.4g*100%=54.3%若NaHCO3过度,发生的反响为、,减少的为H2O和CO2。

设NaOH的物质的量为y.NaHCO3+NaOH=Na2CO3+H2Oymolymolymol2NaHCO3=Na2CO3+CO2+H2O16862168/16=(18.4-124y)/(1.8-18y)答:(略)其实,上述求解过程中只有答案54.3%是正确的,答案39.1%不可立。

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分析

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分析

中所占的份额为4,面上的微粒属于该单元中所占Na +个数: 1 + 12 X - = 44共用,每C — C 键共6个环,因此六元环中的平均C 原子数为12SiO 2晶体,贝U SiO 2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分析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栾春武 邮编 075131栾春武:中学高级教师,张家口市中级职称评委会委员。

河北省化学学会会员。

市骨干教 师、市优秀班主任、模范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县十佳班主任。

联系电话:::、氯化钠、氯化铯晶体离子晶体由于离子键无饱和性与方向性,所以离子晶体中无单个分子存在。

阴阳离子在晶体中按 定的规则排列,使整个晶体不显电性且能量最低。

离子的配位数分析如下:离子数目的计算:在每一个结构单元(晶胞) 中,处于不同位置的微粒在该单元中所占的份额 也有所不同,一般的规律是:顶点上的微粒属于1该单元中所占的份额为丄,棱上的微粒属于该单元 81的份额为2,中心位置上(嚷里边)的微粒才完全属于该单元,即所占的份额为 1。

1.氯化钠晶体中每个 Na +周围有6个C 「,每个C 「周围有6个Na +,与一个Na +距离最近且 相等的C 厂围成的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

每个 Na +周围与其最近且距离相等的 Na +有12个。

见 图1。

— 11 晶胞中平均CI 个数:8 X + 6 X = 4;晶胞中平均82因此NaCI 的一个晶胞中含有 4个NaCI (4个Na +和4个Cl —)。

2.氯化铯晶体中每个 Cs +周围有8个CI —,每个CI —周围有8个Cs +,与 一个Cs +距离最近且相等的 Cs +有6个。

晶胞中平均 Cs +个数:1;晶胞中平 _ 1均CI —个数:8X - = 18因此CsCI 的一个晶胞中含有 1个CsCI (1个Cs +和1个CI —)、金刚石、二氧化硅 原子晶体1.金刚石是一种正四面体的空间网状结构。

每个 C 原子以共价键与 4个C 原子紧邻,因而整个晶体中无单个分子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高考化学解题方法归纳(难点22)
难点22 均摊法
均摊是指每个图形平均拥有的粒子数目,均摊法是解决晶体的化学式、晶体中离子间距离的常用方法,使用不当,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纳米材料的表面粒子占总粒子数的比例极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原因。

假设某氯化钠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恰好与氯化钠晶胞的大小和形状相同(如图
22—1所示),则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粒子数与总粒子数的比值为( )
A.7∶8
B.13∶14
C.25∶26
D.26∶27
●案例探究 NaCl 晶体的晶胞
[例题]氯化钠晶体结构中,Na +(●)和Cl -(○)都是等距离 图
22—1
交错排列的(如图22—2)。

已知食盐摩尔质量为58.5 g ·mol -1,密度为2.2 g ·cm -3,阿伏加德罗
常数为6.02×1023 mol -1。

在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Na +中心间的距离
接近于
A.3.0×10-8 cm
B.3.5×10-8 cm
C.4.0×10-8 cm
D.5.0×10-8 cm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图22—2
知识依托:密度公式。

错解分析:设有展开想象,不知道NaCl 晶体是图示结构单元的向外延伸,误以
为图示结构单元代表了14(或13,或13.5)个NaCl “分子”,从而计算出错误的结果。

而不能将密度公式应用到本题中来,也就不会有正确的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从题给图中选出1个最小的正方体为研究对象(如图22—3),则该
小正方体平均拥有Na +(或Cl -)数为:
N (Na
+)=N (Cl -)=1×81×4=21 图22—3 而拥有
21个Na +和Cl -的小正方体的密度与食盐密度相同。

设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Na +中心间的距离为x ,则该小正方体的体积为(x /2)3,由密度公式得:
33-1-23-1)2
(cm g 2.221mol 1002.6mol g 5.58x ⨯⋅=⨯⨯⋅ x =4.0×10-8 cm
答案:C
●锦囊妙计
应用均摊法解题,首先要搞清楚题给的图形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还是一个可以延伸的重复结构单元。

若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那么图形上的所有粒子,都被该图形所拥有,不能与其他图形分摊。

如果是一个可以延伸的重复结构单元,则处于图形边缘上的粒子不能归该图形独自拥有,应该与其相邻图形均摊。

●歼灭难点训练
1.(★★★)某物质由A 、B 、C 三种元素组成,其晶体中粒子排列方式如图22—4所示,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
A.AB 3C 3
B.AB 3C
C.A 2B 3C
D.A 2B 2C
图22—4
2.(★★★★)最近发现一种由钛(Ti)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
分子模型如图22—5所示,顶角和面心的原子是钛原子,棱的中心和体心的原
子是碳原子,它的化学式是( )
A.TiC
B.Ti 2C 3
C.Ti 14C 13
D.Ti 4C 7 3.(★★★★)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地有大量的天然气
水合物,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要。

图22—5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1个CH 4分子或1个游离H 2O 分子。

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 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H 2O 分子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
A.CH 4·14H 2O
B.CH 4·8H 2O
C.CH 4·7
32H 2O D.CH 4·6H 2O
4.(★★★★★)已知:正六边形的面积S=2
1×a 2×sin60°×6
其中a 为正六边形的边长,而sin60°=2
3=0.866 试结合下列数据和图形回答有关问题。

(1)12.0 g 石墨中,正六边形个数是__________;
(2)石墨晶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墨的晶体结构俯视图
图22—6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解析:一个NaCl 纳米颗粒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不具延伸性。

题给图形中的表面粒子数为26,总粒子数为27,其比为26∶27。

答案:D
歼灭难点训练
1.解析:本题有以下两种解法。

方法1(均摊法):如图所示的每个单位,平均拥有A 原子个数:1×
81×8=1,平均拥有B 个原子个数:1×2
1×6=3,平均拥有C 原子个数:1,则其化学式为AB 3C 。

方法2(类比法):若从晶体中去掉B 原子便得CsC1晶体结构,可见该晶体中A 、B 原子个数比为1∶1,因而B 为正确答案。

答案:B
2.提示:题给图形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不具重复性,不能用均摊法,不要误选A 。

答案:C
3.解析:由题意,8个笼(即46个水分子)中容纳了6个CH 4分子和2个H 2O 分子,则其化学总式为:46H 2O ·2H 2O ·6CH 4,即48H 2O ·6CH 4;其最简式为:8H 2O ·CH 4或CH 4·8H 2O 。

答案:B
4.解析:(1)(均摊法):每个正六边形平均占有的C 原子数为:3
1×6=2 12.0 g 石墨中C 原子数为:1-mol
g 12g 0.12⋅×6.02×1023 mol -1=6.02×1023 则12.0 g 石墨中正六边形个数为:2
1002.623
⨯=3.01×1023 (2)(切割法):设想先将12.0 g 石墨晶体切割成若干个小六棱柱,然后再将这若干个小六棱柱叠加在一起得到一个大六棱柱。

则每个小六棱柱的底面积为:
S =2
1×(1.42×10-8 cm)2×sin60°×6=5.24×10-16 cm 2 由图知,每两个正六边形之间距离为 3.35×10-8 cm ,故切割后的小正六棱柱高之和约
为:
h =3.35×10-8 cm ×(3.01×1023-1)=1.01×1016 cm
12.0 g 石墨晶体的体积为:
V =Sh =5.24×10-16 cm 2×1.01×1016 cm=5.29 cm 3;
石墨密度为:ρ=3cm
5.29g 0.12=2.27 g ·cm -3。

答案:(1)3.01×10
23 (2)2.27 g ·cm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