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二数学学案1.2.2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二)--面面平行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1.2.2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人教B版
立体几何专题第一讲线面平行的判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是高考的一大重难点,常在解答题19题(1)小题中出现,分值6分。
考纲要求:以立体几何中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二、学情分析授课班级为高三理科,学生在必修二中已经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做了初步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证明方法,并且在一轮复习中也对知识做了系统的复习,本节课立足于高三二轮复习展开,以方法的归纳和解题思路的梳理为主。
三、目标分析1、进一步理解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定理的本质2、掌握常用的辅助线作法和证明方法3、能够利用所学方法进行线面平行的证明四、重难点分析1、重点:常用证明方法的归纳2、难点:对判定定理本质的理解和常用辅助线的作法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学习目标分析1、介绍考纲要求:(1)以立体几何中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2)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2、回顾近6年高考全国卷对本节内容的考察情况:2017年新课标卷Ⅱ 19(1)2016年新课标卷Ⅲ 19(1)2014年新课标卷Ⅱ 18(1)2013年新课标卷Ⅱ 18(1)3、学习目标:(1)理解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定理的本质(2)掌握常用的辅助线作法和证明方法(3)能够利用所学方法进行线面平行的证明(师生活动:本环节由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进行介绍,学生听讲。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对考纲要求、高考轨迹、学习目标的展示,使学生了解高考的方向,明确学习目标。
】(二)知识梳理问题1:线面平面的判定定理是什么?问题2:你认为证明线面平行的本质是什么?问题3:线面平行的常用证明方法有哪些?(师生活动:本环节为预习作业的检查,教师提出问题,随机抽取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对以上3个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直线与平面平行3
课题:1.2.2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二)——直线与平面平行【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先精读一遍教材必修二P42—P43,用红色笔进行勾画;再针对预习自学二次阅读并回答;2.若预习完可对合作探究部分认真审题,做不完的正课再做,对于选作部分BC层可以不做;3.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课上讨论质疑;4.必须记住的内容: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学习目标】1.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提高推理论证能力;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应用的规律和方法;3.激情投入,高效学习,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品质。
【课前预习】一、问题导学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分别是怎样定义的?思考:a⊄α表示的含义是a//α对吗?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自然语言: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思考(1)如何归纳出判定定理?判定定理的作用是什么?(2)定理中若去掉“不在一个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思考:(1)如何证明性质定理?(2)已知何条件时用性质定理?(3)性质定理的作用是什么?二、预习自测1. 判断正误:(1)过平面外一点只能做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平行()(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2.能保证直线a与平面α平行的条件是()A.,//b a bα⊂ B. //,//a b bαC. ,,//b a a bαα⊂⊄ D. ,,//,//b c a b a cαα⊂⊂3.如果//,//a b bα,则a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aα C. //a aαα⊂或 D. aα⊄三、我的疑惑1AC1AC1AC【课内探究】四.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判定定理的应用例1 已知正方体1111A B C D A B C D-,,E F分别是11,A D D B的中点,求证//EF ABCD平面(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拓展】(1)在例1中怎样证明1111//EF A B C D平面.(2)在例1中怎样证明11//B D A BC D平面.探究点二:判定、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BC选做)例2 已知:如图,,,,//.l a b a bαβαβ=⊂⊂且求证://,//a lb l.(考查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应用)【小结】【课堂小结】1.知识方面2.数学思想方法生活中的几何———欧式几何“几何”这个词在汉语里是“多少”的意思,但在数学里“几何”的含义就完全不同了。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第2课时)
数学人教B必修2第一章1.2.2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第二课时1.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空间中面面平行的相关定理、推论和性质.2.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利用以上定理解决空间中的相关平行性问题.平面与平面平行(1)定义:如果两个平面________,则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平面α平行于平面β,记作________.(2)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________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________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3)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________.结论: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________.(1)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线∥线面∥面.(2)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作用,关键都集中在“平行”二字上.判定定理解决了“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两个平面平行”;性质定理揭示了“两个平面平行之后它们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前者给出了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一种方法;后者给出了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一种方法.【做一做1】下列能得到平面α∥平面β的是().A.平面α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平面βB.平面α内有两条直线平行于平面βC.平面α内有无数条直线平行于平面βD.平面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平面β【做一做2】平面α∥平面β,△ABC和△A′B′C′分别在平面α和平面β内,若对应顶点连线共点,则这两个三角形__________.1.证明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主要方法剖析:(1)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①利用空间平行线的传递性:这是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重要方法,寻找第三条直线分别与前两条直线平行;②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把线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③利用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把面与面的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2)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①利用定义:证明线面无公共点;②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线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即要证明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只要在这个平面内找到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就可以了.(3)证明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①用面面平行的定义: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②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将面面平行转化为线面平行;③也可以将面面平行直接转化为线线平行,即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三种平行关系的转化还可表示如下:2.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1)以上我们从两条相交直线确定唯一一个平面出发,讨论了两个平面平行的条件.但我们又知道两条平行直线a,b也能唯一确定一个平面,让我们平移a,b到空间任意确定的位置a′,b′,那么a′,b′确定的平面一定与a,b确定的平面平行吗?(2)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如何?剖析:(1)不一定,还有可能相交,如图所示,a∥a′,b∥b′,a与b确定α,a′与b′确定β,α与β相交.(2)平行,因为若α∥β,则α与β无公共点,则α内的直线a与β无公共点,所以a∥β.题型一位置关系的判定【例1】已知m,n是不重合的直线,α,β是不重合的平面,有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①若m⊂α,n∥α,则m∥n;②若m∥α,m∥β,则α∥β;③若α∩β=n,m∥n,则m∥α,m∥β.A.0 B.1 C.2 D.3反思:对于判断位置关系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概念、定理、性质、判定和结论,若对这些理解不清,则会导致判断错误或考虑不全.题型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例2】如图所示,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求证:平面AB1D1∥平面BDC1.分析: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只需在平面BDC1内说明直线BC1,BD均与平面AB1D1平行即可.反思:证面面平行,关键是要在一个平面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和另一个平面平行,而要证线面平行,还需证线线平行,注意三种平行的转化.题型三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例3】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如图所示,E,F分别为A1C1,B1C1的中点,D 为棱CC1的中点,G是棱AA1上一点,且满足A1G=mAA1,若平面ABD∥平面GEF,试求m的值.分析: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转化.反思:性质定理的应用关键要抓住截面及与两平行平面的交线,当然本题的解决,还将用到三角形的相似来确定对应边的比例,进而求出m的值.题型四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例4】已知P为△ABC所在平面外一点,G1,G2,G3分别是△P AB,△PCB,△P AC 的重心.(1)求证:平面G1G2G3∥平面ABC;(2)求△G1G2G3与△ABC的面积比值.分析:本题的思路在于如何找到三点G1,G2,G3或它们的三边与平面ABC的关系.根据重心的性质易知应该连接PG1,PG2,PG3,再根据相似比可知△G1G2G3所在平面与△ABC 所在平面平行,进而可得结论.反思:题目的解决离不开平行平面的判定,但同时要求对平面几何的基本性质,初高中的知识点衔接要熟悉,并清楚其在解题中的作用.在立体几何中,适当应用平面几何知识可以简化运算及逻辑思维量,这也体现了立体几何问题利用平面几何考虑的化归思想.题型五易错辨析【例5】已知M是两条异面直线a,b外一点,则过M且与a,b都平行的平面有几个?错解:设平面α过点M,且与a,b都平行,则直线a及其外一点M确定的平面与α的交线a′必与a平行.同理存在b′⊂α,且b′∥b,则α为a′与b′确定的平面,由于过M且与a平行的直线a′是唯一的,b′也是唯一的,因而由a′,b′确定的平面α也是唯一的.综上所述,过M且与a,b都平行的平面只有一个.错因分析:上面的解法忽视了a⊂α或b⊂α的特殊情况,导致解的情况不完善.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B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C .一个平面与两个平行平面相交,交线平行D .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相交,则必与另一个相交 2若平面α∥平面β,直线a ∥平面α,点B ∈β,则在平面β内过B 的所有直线中( ). A .不一定存在与a 平行的直线 B .只有两条与a 平行的直线 C .存在无数条与a 平行的直线 D .存在唯一与a 平行的直线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①两平面平行,夹在两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②两平面平行,夹在两平面间的相等的线段平行;③如果一条直线和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行,那么它和另一个平面也平行.A .1B .2C .3D .04已知a ,b 是两条直线,α,β是两个平面,试用这四个元素,并借助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构造出一个判断α∥β的真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M ,N 分别是AB ,CC 1,AA 1,C 1D 1的中点.求证:平面CEM ∥平面BFN .答案: 基础知识·梳理(1)没有公共点 α∥β (2)两条相交 两条相交 (3)交线平行 成比例 【做一做1】D 【做一做2】相似 典型例题·领悟【例1】A ①不正确,n ∥α,过n 作平面β与α相交,n 与其交线平行,m ⊂α,m 不一定与其交线平行;②不正确,设α∩β=l ,m ∥l ,也可有m ∥α,且m ∥β; ③不正确,有m ⊂α或m ⊂β的可能.【例2】证明:∵AB A 1B 1,C 1D 1A 1B 1,∴AB C 1D 1. ∴四边形ABC 1D 1为平行四边形. ∴BC 1∥AD 1.又AD 1⊂平面AB 1D 1,BC 1⊄平面AB 1D 1, ∴BC 1∥平面AB 1D 1. 同理,BD ∥平面AB 1D 1.又∵BD ∩BC 1=B ,∴平面AB 1D 1∥平面BDC 1. 【例3】解:∵平面ABD ∥平面GEF ,平面AA 1C 1C 交平面ABD ,平面GEF 分别为AD ,GE , ∴由性质定理得AD ∥GE , ∴△ADC ∽△EGA 1.又∵D 为CC 1的中点,E 为A 1C 1的中点,∴A 1E AC =A 1G CD =12,即A 1G =12CD =12×12CC 1=14AA 1,由A 1G =mAA 1,得m =14,∴m 的值为14.【例4】解:(1)证明:如图,连接PG 1,PG 2,PG 3,并延长使之分别交AB ,BC ,CA 于D ,E ,F 三点.∵G 1,G 2, G 3分别是△P AB ,△PCB ,△P AC 的重心,∴PG 1PD =PG 2PE =PG 3PF =23.∴连接G 1G 2,G 2G 3,G 3G 1及DE ,EF ,FD 后有G 1G 2∥DE, G 2G 3∥EF ,即G 1G 2∥平面ABC, G 2G 3∥平面ABC .故平面G 1G 2G 3∥平面ABC .(2)G 1G 2∥DE ,G 2G 3∥EF ,PG 1PD =PG 2PE =23,则G 1G 2DE =23,G 2G 3EF =23,即G 1G 2=23DE ,G 2G 3=23EF .而DE =12AC ,EF =12AB ,故G 1G 2=13AC ,G 2G 3=13AB ,即G 1G 2AC =G 2G 3AB =13,则S △G 1G 2G 3S △ABC =19. 【例5】正解:过M 作直线a ′∥a ,b ′∥b ,则a ′,b ′确定平面α,当a ,b 都不在由a ′,b ′确定的平面α内时,过M 且与a ,b 都平行的平面只有一个;当a ⊂α或b ⊂α时,过M 且与a ,b 都平行的平面不存在.随堂练习·巩固1.A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有可能相交,如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平面ABCD 与A 1ABB 1都与C 1D 1平行,但平面ABCD 与A 1ABB 1相交.2.A3.A 如图所示,若α∥β,AC ,BD 为夹在平面α与β之间的线段,且AC =BD ,但AC 与BD 不平行,故②不正确;若α∥β,a ∥α,a ⊂β,则a 与β不平行,故③不正确.①正确,故选A.4.若a ⊂α,b ⊂α,a ∩b =O ,a ∥β,b ∥β,则α∥β. 若a ⊂α,b ⊂α,a ∩b =O ,a ∥β,b ∥β,则α∥β.这是平面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还可填:a ,b 是异面直线,a ∥α,a ∥β,b ∥α,b ∥β,则α∥β.还有其他填法,答案不唯一.5.证明:如图,取A 1B 1的中点G ,连接C 1G ,GE ,A 1N ,A 1B ,CD 1.由题意,得NF∥CD1,又CD1∥A1B,∴NF∥A1B,∴A1,N,F,B共面.又M,E分别为AA1,AB的中点,∴ME∥A1B.∴ME∥NF.又GE∥CC1且GE=CC1,∴C1G∥EC.又N,G分别为C1D1,A1B1的中点,∴NC1A1G.∴A1N∥C1G.∴A1N∥EC.∴平面A1BFN∥平面CEM,即平面CEM∥平面BFN.。
高中数学最新资料 1.2.2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2
探索新知
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例2给定下列条件①两个平面不相交②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③一个平面内所有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④一个平面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⑤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以上条件能判断两个平面平行的有①②③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教师做实验,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生:平行师:问题2与问题1有什么区别?生:问题2增加了条件:平面外.直线平行于平面内直线.师投影问题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要讨论直线a与平面 有没有公共点,可转化为下面两个问题:(1)这两条直线是否共面?(2)直线a与平面 是否相交?生1:直线a∥直线b,所以a、b共面生2:设a、b确定一个平面 ,且 ,则A为 的公共点,又b为面 的公共直线,所以A∈b,即a =A,但a∥b矛盾∴直线a与平面 不相交.师:根据刚才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定理………师:定理告诉我们,可以通过直线间的平行,推证直线与平面平行.这是处理空间位置关系一种常用方法,即将直线与平面平行关系(空间问题)转化为直线间平行关系(平面问题).
B.直线a∥ ,a∥ ,E且直线a不在 内,也不在 内.
C.直线 ,直线 ,且a∥ ,b∥
D. 内的任何直线都与 平行.
学生独立完成
答案:
1.(1)面A′B′C′D′,面CC′DD′;(2)面DD′C′C,面BB′C′C;(3)面A′D′B′C′,面BB′C′C.
2.直线BD1∥面AEC.
3.(1)命题不正确;
复习巩固点出主题
探索新知
一.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1.问题2:如图,将一本书平放在桌面上,翻动收的封面,封面边缘AB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2.问题3:如图,如果在平面 内有直线b与直线a平行,那么直线a与平面 的位置关系如何?是否可以保证直线a与平面 平行?2.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符号表示: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B版精品教案《人教版B高中数学必修2 1.2.2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22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二)直线和平面平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人教B版数学必修②第二章第二节,本节内容在立几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地位。
本节课是在前面已学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基础作为学习的出发点,结合有关的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不要求证明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空间感与逻辑推理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线线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的学习作用重大。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任教的学生在年级属中等程度,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但学习立几所具备的语言表达及空间感与空间想象能力相对不足,学习方面有一定困难。
三、设计思想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借助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理解数学的概念,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通过直观感知——观察——操作确认的认识方法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画法并能准确使用数学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表述判定定理。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发现中学习,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判定定理的引入与理解,难点:判定定理的应用及立几空间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流程设计:七、教学过程设计(一)知识准备、新课引入提问1: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若其中一条直线不动,另一条直线延展成平面,能得到直线和平面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我们把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位置关系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用符号表示为a⊄α指出直线与平面平行是本节课主要研究的内容[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学生复习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并归纳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引入本节课题,并为探寻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作好准备。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1.2.2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9-人教B版
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第二课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情景,感知直线与平面平行,从而能够认识并记住直线与平 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学生通过实例,学会应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
过程与方法
1、以实物(门、书)为媒体,启发诱导学生逐步经历定理的直观感知过程;2、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主动获取知识,加深认识并正确运用合情推理.
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进一步巩固本课堂所学内容。
巩固所学知识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二:平行四边形的平行关系;
方法三:利书设计
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一、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例2:
符号语言
二、例1
(八)教学后记
在教室周围寻找实例
学生思考解题方法-教师板书
学生思考-笔记-板书-讲解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激情,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魅力;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养成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及合情推理的探究精神.
重点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
难点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探索过程及其应用
方法
启发探究式
教学道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课堂练习
1、如图,长方体 中, 的中点.证明:
2、 如图,长方体 中, 的中点,试判断 与平面 的位置关系。
3、
4、
5、
(五)课堂总结
1.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 1.2.2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_2
线面平行判定的方法总结学案掌握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应用,积累利用平面基本性质及推论构造平面的.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应用.如何构造平面以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思考方法.在处理线面平行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种转化:即三种平行问题间的转化和将空间问题向平面问题的转化,获得如何构造平面以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思考方法.通过对线面平行问题的深度思考,体会数学理性思维之美,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1.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2.三种平行间的转化?3.已知:正三棱柱'''A B C ABC-中,'AA AB a==,D为'CC的中点,F是'A B的中点. 求证://DF ABC平面.(法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法二)(合作探究法三)(自主学习变式1)(自主学习变式2)课堂练习已知,正四棱锥P ABCD -中, M N 、分别为PA BD 、上的点,且有::2:1DN NB AM MP ==,求证://MN PBC 平面.……………………………………………………………………………………………………………………………………………………………………………………………………………………………………………………………………………………………………………….小结:AAC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课后作业在正方形ABCD-A 1B 1C 1D 1中,棱长为a , M 、N 分别为A 1B 和AC 上的点,1A M NA, (1)求证:MN // 平面BB 1C 1C ;(A 级必做) (2)求 MN 的长(B 级选做)BBB。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B版精品教案《人教版B高中数学必修2 1.2.2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
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注意渗透其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反证法证明问题的数学品质。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图形:符号语言:总结:1、 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三个条件必须缺一不可,才能得到线面平行的结论。
2、 证明线面平行可以转化成证明线线平行。
给出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学生从语言描述中找出定理成立的条件。
多媒体演示画法,并强调作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讲解线面平行的符号表示。
学生通过定理的理解,归纳总结出证明线面平行的条件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能否直观准确地画出空间图形是学好立体几何的重要方面,演示正确画法并指出常见错误,规范学生的作图,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学符号语言。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构建数学思维。
思考:1、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已知直线 a ∥平面α,如何在平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师生共同探讨,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加以点评。
师生共同探讨,证明定理的过程也是解决证明线线平行问题的过程,我们已经掌握的方法是平行定理和ααα////a b a b a ⎪⎭⎪⎬⎫⊂⊄α内找出和直线a 平行的一条直线?公理4,然后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证明,学生在证明过程中可能采用直接证法,也可以采用反证法,通过教学,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
图形:符号语言:总结:证明线线平行可以转化成证明线面平行。
根据证明过程,教师给出定理内容以及符号记法,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并强化记忆。
多媒体演示线面平行的画法。
学生讨论总结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
文字语言自然、生动,它能将问题所研究对象的含义明白的表述出来,图形语言易引起清晰的视觉形象,它能直观的表达概念、定理,在抽象的数学思维面前起到具体化和加深理解的作用,各种数学语言互译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高中必修2立体几何——空间中的平行关系(教案)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知识导图】知识讲解知识点1 线面平行于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ββ⎪⎪⎪⎭∥∥知识点2 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的性质bβ⎪=⎭例题解析类型一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例题1】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BEF所在平面相交于AB,在AE,BD上各有一点P,Q,且AP DQ=.求证:PQ∥平面BCE.【解析】方法一:如图所示aγaFC作PM AB ∥交BE 于M ,作QN AB ∥交BC 于N ,连接MN . 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ABEF 有公共边AB ,AE BD ∴=. 又AP DQ =,PE QB ∴=. 又PM AB QN ∥∥,PM PE QB AB AE BD ∴==,QN BQ DC BD =,PM QNAB DC∴=. PM QN ∴∥=,即四边形PMNQ 为平行四边形,PQ MN ∴∥.又MN ⊂平面BCE ,PQ ⊄PQ ⊄平面BCE ,PQ ∴∥平面BCE . 方法二:如图,连接AQ ,并延长交BC 延长线于K ,连接EK .AE BD =,AP DQ =, PE BQ ∴=,AP DQ PE BQ∴=.FCKF又AD BK ∥,DQ AQ BQ QK ∴=,AP AQPE QK∴=,PQ EK ∴∥. 又PQ ⊄平面BCE ,EK ⊂平面BCE ,PQ ∴∥平面BCE .方法三:如图,在平面ABEF 内,过点P 作PM BE ∥,交AB 于点M ,连接QM .PM ∴∥平面BCE .又平面ABEF平面BCE BE =,PM BE ∴∥,AP AMPE MB∴=. 又AE BD =,AP DQ =,PE BQ ∴=.AP DQ PE BQ ∴=,AM DQMB QB∴=. MQ AD ∴∥.又AD BC ∥,MQ BC ∴∥,MQ ∴∥平面BCE .又PMMQ M =,∴平面PMQ ∥平面BCE .又PQ ⊂平面PMQ ,PQ ∴∥平面BCE .【例题2】如图,直四棱柱1111ABCDA B C D 的底面是菱形,14AA ,2AB ,60BAD ,,,E M N 分别是BC ,1BB ,1A D 的中点.(1)证明://MN 平面1C DE ;F【答案】 (1)证明见解析; 【解析】(1)证明:如图,取AD 中点F ,连接NF ,BF ∵在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底面是菱形,,,E M N 分别是BC ,1BB ,1A D 的中点∴111122NF AA BM AA BF DE ∥,∥,∥∴四边形BMNF 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BFDE 为平行四边形 ∴MN ∥BF ∥DE∵MN 在平面C 1DE 外,DE 平面C 1DE ∴//MN 平面1C DE类型二 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例题1】如图所示,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E 、F 分别是棱11A B 、11A D 、11B C 、11C D 的中点.求证:平面AMN ∥平面EFDB .【解析】连接MF ,M 、F 是11A B 、11C D 的中点,四边形1111A B C D 为正方形,11MF A D ∴∥=.又11A D AD ∥=,MF AD ∴∥=.∴四边形AMFD 是平行四边形.AM DF ∴∥.DF ⊂平面EFDB ,AM ⊄平面EFDB ,AM ∴∥平面EFDB ,同理AN ∥平面EFDB .又AM ⊂平面ANM ,AN ⊂平面ANM ,AMAN A =,∴平面AMN ∥平面EFDB .CA1A达标训练基础1.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 )A .只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B .只和这个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不相交C .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平行D .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不相交 2.如果a b 、是异面直线,且a ∥平面α,那么b 与α的位置关系是( ) A .b α∥ B .b 与α相交 C .b α⊂ D .不确定3.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四个条件中能推出αβ∥的是( )①存在一条直线a ,a α⊥,a β⊥;②存在一个平面γ,γα⊥,γβ⊥;③存在两条平行直线a b 、,a α⊂,b β⊂,a β∥,b α∥;④存在两条异面直线a b 、,a α⊂,b β⊂,a β∥,b α∥.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4.下图是长方体被一平面所截得的几何体,四边形EFGH 为截面,则四边形EFGH 的形状为 .5.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 、B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 ,N ,Q 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 与平面MNQ 不平行的是A B C DACE答案与解析 1.【答案】D【解析】因为直线和平面平行,则直线和平面就没有交点,直线和平面内的直线就平行或异面. 2.【答案】D【解析】b 与α相交或b α⊂两种情况. 3.【答案】C【解析】对于①,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故当a α⊥,a β⊥,αβ∥,故①正确;对于②,若γα⊥,γβ⊥,α与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此时α,β的交线与γ垂直),故②不正确;对于③,若a α⊂,b β⊂,a β∥,b α∥,则α与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此时a ,b 均与交线平行),故③不正确;对于④,存在两条异面直线a ,b ,a α⊂,b β⊂,a β∥,b α∥.可将α内的直线平移到β内的直线c ,则有相交直线b ,c 都与平面α平行,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④正确.故选C . 4.【答案】平行四边形【解析】平面ABFE ∥平面CDHG , 又平面EFGH 平面=ABFE FE , 平面EFGH平面CDHG HG =,EF HG ∴∥.同理EH FG ∥,∴四边形EFGH 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5.【答案】:A【解析】:B 中,AB //MQ ;C 中,AB //MQ ;D 中,AB //NQ .所以答案为A.巩固1.考查下列三个命题,在“ ”处都缺少同一个条件,补上这个条件使其构成真命题(其中l 、m 为直线,α、β为平面),则此条件为________. ①m l l m αα⊂⎫⇒⎬⎭∥∥; ②m l l m αα⎫⇒⎬⎭∥∥∥; ③l l αβαβ⊥⎫⇒⎬⊥⎭∥.2.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平面α∥平面ABC ,α交线段PA 、PB 、PC 于A ′、B ′、C ′,若:=2:3PA AA ′′,则:ABC A B C S S =△△′′′( ) A .2:25 B .4:25 C .2:5 D .4:53.已知直线a ,b ,平面α,且a b ∥,a α∥,a ,b 都在平面α外,求证:b α∥.4.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 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 ,AB =BC =21AD , ∠BAD =∠ABC =90°,E 是PD 的中点。
人教版高中必修2(B版)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课程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2(B版)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课程设计一、背景高中数学中,平面解析几何是一大难点,其中空间中的平行关系更是令许多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
根据对学生的调查,学生对于平行线、平面、空间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对平面和空间中的图形刻画程序不了解,往往缺乏系统的思想,不能直接从几何图形出发,转化为代数式子,因此在几何证明题中也会经常出错。
因此,为了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我们需要设计一套有关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的课程,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平行关系,认识空间中的直线和平面相互关系,学会提取与平行相关的定理,并能够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式子进行解答。
二、教学目标1.理解三维空间中的直线和平面的定义与特征,了解空间中的重要几何概念。
2.掌握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平行关系与相关定理,能够准确运用并灵活转化。
3.能够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式子进行求解,并能将代数式子翻译为几何意义。
4.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1. 空间中的直线和平面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三维空间中的直线和平面的定义与特征,包括点、直线、平面的坐标表示,以及点、直线、平面的刻画方式等。
2. 平行关系学生学习平面解析几何中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概念和判定方法,并掌握平行关系的相关定理,包括平行线的性质、平面平行的性质、平面切割定理等。
3. 代数式和几何意义的转化学生在掌握平行关系的基础上,学习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式子进行求解的方法,并能将代数式子翻译为几何意义。
4. 应用实例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练习,掌握以上所学知识点的运用,例如:立体图形的切割与展开、三角柱与三角锥的计算、线段在各种平面上的投影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小组探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通过多媒体教学、互动课堂等方式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B版精品教案《人教版B高中数学必修2 1.2.2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361”教学模式高一年级数学学科新授课导学案
班级高一()班姓名编号:人教版必修2第1章 1.2.2
课题: 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面面平行
编制人: 王亚茹审定人:郭新平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知道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通过微课学习,理解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其符号语言。
3.熟练运用面面平行判定定理及其推论。
【重难点】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其推论的运用
①同学们自主探究下列问题,然后小组讨论,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②教师巡视,发现亮点,及学生易错点,制定精讲策略
一、基础知识探究(回顾+新知)
1、直线与直线平行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常用的证明方法有哪些?
3、平面与平面平行如何判定?
二、知识综合运用探究
知识点一: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例1】已知三棱锥P-ABC中,D,E,F分别是PA,PB,PC的中点,求证:平面DEF//平面ABC
1、已知点P 为△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321,G G G ,分别为△PAB,△PBC,△PAC 的重心
(1) 求证:平面321G G G //平面ABC
(2) 求△321G G G 与△ABC 的面积比。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B版精品教案《1.2.2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基于学生情况,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借助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有效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中,揭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内涵、准确写出符号语言、体会数学转化思想方法,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级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教师提问,启发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直线与平面不一定平行,有可能在在平面内
直线没有在平面外,直线有可能在平面内
思考3:如果知道直线 在平面 外,能保证直线 与平面 平行?
教师提问,启发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直线与平面不一定平行,有可能与平面相交
平面内没有直线与平面外的直线平行,仍然不能判定线面平行
学生根据思考的内容,总结结论
总结定理成立的条件,为定理的理解作准备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
根据学生的总结,让学生给出定理的大致内容
思考,认真组织定理的语言描述
规范学生的数学用语
定理深化
问题: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想告诉一个怎样的事实?
师生共同完成问题,并在黑板上书写解题过程
学生思考解题思路,与教师对比,共同完成
师生互动,学生初步掌握定理应用
总结:证明线面平行的一般步骤:
(1)寻找平面内一条与已知直线可能具有平行关系的直线;
(2)证明这两条直线平行;
(3)由判定定理得出结论
教师根据例题的解题过程,要求学生总结证明线面平行的一般步骤
《直线与平面平行》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1.2.2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0-人教B版
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B版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中的第二节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本课是第二课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位置关系。
在学习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对几何体有了基本的了解。
二、学情分析学生来自于贵阳市第二十五中学高一(3)班。
学生普遍基础比较差,但是学习热情很高。
自主探索能力较强,但是比较浮躁不喜欢追根问底。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类比推理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思辨和推理过程,培养学生说理、批判、质疑的严谨风格和理性精神四、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一)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理解与简单运用(二)教学难点:平行辅助线的作法五、教学方法(一)讲授法;(二)课堂讨论法;(三)练习法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现在有一幅海报,如果老师想让他贴的更好看,应该怎么贴呢?(学生进行讨论之后回答问题)答:下面的一条线平行于地面的时候那么我们如何让这条线平行与地面呢?(二)新课讲授思考一:什么是直线与平面平行?思考二:你能在教室里找出一些线面平行的例子吗?思考三:刚刚的很多例子中,直线为什么会和地面平行?问题一:请你表述你得到的“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到定理:如果不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问题二:已知ABCD-A’B’C’D’为正方体,(1)在该正方体的棱与正方体表面中找出一些线面平行的例子,并说明理由。
(2)再找出一些线面平行的例子,要求直线在正方体的顶点的连线中产生,平面在由一些正方体顶点确定的平面中产生。
并说明理由(3)再找出一些线面平行的例子,要求直线在棱的中点的连线中产生,平面在由棱的中点或者顶点确定的平面中产生,说明理由。
思考四:观察我们刚刚做出来的线与与他平行的平面。
【B版】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导学案-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新版
EF CAD B1.2.2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二)----直线与平面平行一.学习要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及其应用 二.学习过程:一.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2.直线与平面相交:3.直线与平面平行: 。
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判定定理:如果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例1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
求证://EF 平面BCD .ABAαaα αHMDCABPG三.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两平面的交线平行。
例2如图,平行四边形EFGH 的四个顶点分别在空间四边形ABCD 的各边上,求证://BD 平面EFGH ,//AC 平面EFGH .例3 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M 是PC 的中点。
点G 在DM 上,过G 和AP 的平面与平面BDM 交于GH ,求证//AP GH .D 1C 1B 1A 1E FCDAB课堂练习: 教材P43—44练习1.在正方体ABCD 1111A B C D 中,E 、F 分别是BC 、11C D 的中点.求证://EF 平面11BB D D .2.平面外的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这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
3.已知三棱锥A BCD ,P 、Q 分别是ABC △和BCD △的重心,求证://PQ 平面ACD .4.求证:如果一条直线和两个相交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它们的交线平行。
5.如图,已知ABCD 是平行四边形,点P 是平面ABCD 外一点, M 是PC 的中点,在DM 上取一点G ,过G 和AP 作平面交平面BDM 于GH ,求证://AP GH .课后作业:ABCDPMG HE。
高中数学 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数学 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理解公理42、掌握等角定理及其应用教学重点:1、理解公理42、掌握等角定理教学过程:(一) 复习平面几何中有关平行线的传递性的结论(二) 公理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应指出:此“公理”并不是真正的公理,可以证明,但不一定给学生证明)(三) 异面直线的概念:不同在任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四) 异面直线的判定: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注:第(三)、(四)两条课标均未设计,但应重视)(五) 等角定理:见教材(六) 空间两直线成的角:过空间一点作两直线的平行线。
得到两条相交直线,这两条相交直线成的直角或锐角叫做两直线成的角.(七) 例子与练习(1)在立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过点1A 能作 条直线,与直线AC 、1BC 都成︒50角. (2)空间三条直线c b a 、、,下面给出三个命题:①b a ⊥,c b ⊥则c a //;②若a 、b 是异面直线,b 、c 是异面直线,则a 、c 是异面直线;③若a 、b 共面,b 、c 共面,则a 、c 共面;上述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3)过空间一点能否作直线与两给定异面直线都相交?过一点能否作一平面与两给定的异面直线都相交?(4)空间四边形ABCD 中,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求证:①MN 与BC 异面;②MN BD AC 2>+.(5)下列命题:①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②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是 .(6)已知a 、b 是异面直线,直线c 平行于直线a ,那么c 与b ( ).A. 一定是异面直线B. 一定是相交直线C. 不可能是平行直线D. 不可能是相交直线课堂练习:(略)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公理4和等角定理,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和直线成角的概念课后作业:略。
高一数学高效课堂资料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二)
高一数学高效课堂资料教案:课题: 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二)---面面平行编制人:李中欣教学目标:1.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2.利用判定和性质定理解决平行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难点:灵活的运用数学证明思想。
教学方法:启发式、引导式、找错教学。
多注重观察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计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直线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种平行,教师点出课题.设计2.工人师傅在制造我们学习用的课桌时,怎样检验桌面与地面平行呢?教师点出课题.二、形成概念提出问题1观察教室,两个不重合的平面的位置关系除相交外,还有什么情况?2试用两条相交直线归纳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3通过学习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推论,怎样画两平行的平面?4平面与平面平行有什么性质?讨论结果:(1)教室内的天花板和地面不相交,而是平行,因此两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称这两个平面平行.平面α平行于平面β,记作α∥β.(2)如下图,在平面α内,作两条直线a,b,并且a∩b=P,平移这两条相交的直线a,b到直线a′,b′的位置,设a′∩b′=P′,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a′∥α,b′∥α.想必同学们已经认识到,由相交直线a′,b′所确定的平面β与平面α不会有公共点.否则,如下图,如果两平面相交,交线为c,于是a′,b′都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c,这时,过点P′有两条直线平行于交线c,根据平行公理,这是不可能的.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三、概念深化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我们可以得到: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3)根据上述定理和推论,在画两个平面平行时,通常把表示这两个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相邻两边分别画成平行线(如下图).(4)观察长方体形的教室,天花板面与地面是平行的.直观上能感觉到,墙面分别与天花板面、地面相交所得到的两条交线也是平行的.一般来说,两个平面平行有如下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事实上,由于两条交线分别在两个平行平面内,所以它们不相交,它们又都在同一平面内,由平行线的定义可知它们是平行的.(如下图).四、应用例1已知三棱锥P—ABC中,D,E,F分别是棱PA,PB,PC的中点(如下图).求证:平面DEF∥平面ABC.证明:在△PAB中,因为D,E分别是PA,PB的中点,所以DE∥AB.又知DE平面ABC,因此DE∥平面ABC.同理EF∥平面ABC.又因为DE∩EF=E,所以平面DEF∥平面ABC.点评:证明面面平行,通常转化为证明线面平行.变式训练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求证:平面AB1D1∥平面C1BD.证明:如下图所示,ABCD—A1B1C1D1是正方体,所以BD∥B1D1.又B1D1平面AB1D1,BD平面AB1D1,从而BD∥平面AB1D1.同理可证,BC1∥平面AB1D1.又直线BD与直线BC1交于点B,因此平面C1BD∥平面AB1D1.例2已知:平面α∥平面β∥平面γ,两条直线l,m分别与平面α,β,γ相交于点A,B,C和点D,E,F(如下图).求证:ABBC=DEEF.证明:连结DC,设DC与平面β相交于点G,则平面ACD与平面α,β分别相交于直线AD,BG.平面DCF与平面β,γ分别相交于直线GE,CF.因为α∥β,β∥γ,所以BG∥AD,GE∥CF.于是,得ABBC=DGGC,DGGC=DEEF.所以ABBC=DEEF.点评:本例通常可叙述为: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变式训练如下图,平面α,β,γ两两平行,且直线l与α,β,γ分别相交于点A,B,C,直线m与α,β,γ分别相交于点D,E,F,AB=6,BC=2,EF=3.求DE的长.解:连结DC.设DC与β相交于点G,则平面ACD与α,β分别相交于直线AD,BG,平面DCF与β,γ分别相交于直线GE,CF.因为α,β,γ两两平行,所以BG∥AD,GE∥CF.因此ABBC=DGGC,DGGC=DEEF.所以ABBC=DEEF.又因为AB=6,BC=2,EF=3,所以DE=9.五、随堂练习1.设直线m与平面α相交但不.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平面α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m垂直B.过直线m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平面α垂直C.与直线m垂直的直线不.可能与平面α平行D.与直线m平行的平面不.可能与平面α垂直2.若不共线的三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则这三点确定的平面β与α之间的关系为()A.平行B.相交C.平行或相交D.无法确定3.A是△BCD所在平面外一点,M是△ABC的重心,N是△ADC的中线AF上的点,并且MN∥平面BCD,当MN=时,BD=.4.如图所示,P是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外一点,平面α∥平面ABC,α分别交线段PA,PB,PC于A',B',C'.若PA'∶AA'=2∶5,则△A'B'C'与△ABC的面积比为()A.2∶5B.2∶7C.4∶49D.9∶25六、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平行关系的证明策略——转化.七、作业1.若平面α∥平面β,直线a?α,直线b?β,那么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A.垂直B.平行C.异面D.不相交解析:直线a,b可以是平面α,β内的任意两条直线,它们可以平行,也可以异面,即只能判断出它们是不相交的,故选D.答案:D2.已知α∥β,a?α,B∈β,则在β内过点B的所有直线中()A.不一定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B.只有两条与a平行的直线C.存在无数条与a平行的直线D.存在唯一一条与a平行的直线解析:由于α∥β,a?α,B∈β,所以由直线a与点B确定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这两个平行平面分别相交,并且这两条交线平行,故选D.答案:D3.过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任意两条棱的中点作直线,其中与平面DBB1D1平行的直线共有()A.4条B.6条C.8条D.12条答案:D4.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过平面外一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②过平面外两点不能作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③若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则经过这条直线的任何平面都与已知平面平行;④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A.①②④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②中当平面外两点的连线与已知平面平行时,过此两点能作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③中若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中只有一个与已知平面平行.答案:D5.已知a,b,c是三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重合的平面,下面六个命题:①a∥c,b∥c?a∥b;②a∥γ,b∥γ?a∥b;③c∥α,c∥β?α∥β;④γ∥α,β∥α?β∥γ;⑤a∥c,c∥α?a∥α;⑥a∥γ,α∥γ?a∥α.其中正确的命题是()A.①④B.①④⑤C.①②③D.②④⑥解析:①根据平行线的传递性,可得①正确;②和同一平面平行的两条直线可能相交、平行或异面,故②不正确;③若α∩β=l,c∥l,也可满足条件,故③不正确;④由平面平行的传递性知④正确;⑤也可能是a?α,故⑤不正确;⑥也可能是a?α,故⑥不正确.故选 A.答案:A6.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H分别是棱CC1,C1D1,D1D,CD的中点,N是BC 的中点,点M在四边形EFGH及其内部运动,则M满足时,有MN∥平面B1BDD1.解析:因为HN∥BD,HF∥DD1,HN∩HF=H,BD∩DD1=D,所以平面NHF∥平面B1BDD1,故将线段FH上任意点M与N连接,均有MN∥平面B1BDD1.答案:M∈线段FH7.有下列说法:①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②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平行线段相等;③平面α内有两条直线和平面β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④平面α内△ABC的三个顶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则α与β平行.其中正确的是.(只填序号)答案:①②学案:课题: 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二)---面面平行编制人:李中欣学习目标:1.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2.利用判定和性质定理解决平行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用说明:1.先精读一遍教材必修二P44—P46,用红色笔进行勾画;再针对预习自学二次阅读并回答;2.若预习完可对合作探究部分认真审题,做不完的正课再做,对于选作部分BC层可以不做;3.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B版必修2--《1.2.2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教学设计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研究分析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生活实例,直观感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条件,再通过图形演示等实际操作,进一步确认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条件,从而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通过动手操作,会用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表达定理,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定理内容要点。
3.能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简单的线面平行问题。
从中体会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来解决的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和推理论证能力。
【评价任务】1.达成目标1:完成思考1、思考2、活动1、活动2、活动3;2.达成目标2:完成思考3、练习;3.达成目标3:完成例1、变式1、变式2、思考题;【学习过程】资源与建议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中,平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它不仅应用较多,而且是学习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基础。
2.本主题的学习按以下流程进行:线面平行判断定理的归纳→线面平行判断定理的理解→线面平行判断定理的应用。
3.本主题的重点是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本质的理解(线线平行判定线面平行);难点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归纳,寻找平行线,用数学符号表达推理论证过程。
你可以通过完成思考3、例1和变式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需要准备的知识:复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一、复习回顾,引出课题思考1:在空间中,直线与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思考2:是否有更方便、更易于操作的判定线面平行的方法?二、直观感知,归纳定理ba活动1:“直观感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条件(1)观察开门与关门: ①门扇竖直的两边是什么位置关系?②当门扇绕着一边转动时,此时门扇转动的一边与门框所在的平面是什么位置关系?(2)请同学们将一本书平放在桌面上,翻动书的封面,观察: ①封面边缘所在直线a 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②桌面内有与a 平行的直线吗?评价任务:通过对开关门扇、翻书活动的直观感知,能比较准确地回答有关问题。
活动2:“操作确认”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条件探究:如果平面α外的直线a 与平面α内的直线b 平行.(1)两直线是否共面? α(2)直线a 与平面α是否有公共点?活动3:归纳、理解定理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感知,归纳总结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3:判定定理中包含了几个条件?定理中的关键是什么?蕴含了什么数学思想? 包含条件: 定理关键: 数学思想: 评价任务: 默写定理: 图形表示定理: 符号表示定理:三、运用定理,尝试练习练习.如图,长方体ABCD A B C D ''''-中,找出满足下面条件的平面。
【B版】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学教案-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新版
1.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一、教学目标(一)本节知识点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二)课时安排在学习了前面关于平面、空间直线等立体几何中的基础概念之后接触到的立体几何中的又一研究重点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所以本节内容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安排用三个课时来完成.(三)本堂课教学目标1.教学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掌握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2.能力训练:掌握由“线线平行”证得“线面平行”和“线面平行”证得“线线平行”的数学证明思想.进一步熟悉反证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类比、转化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定理.难点:灵活的运用数学证明思想.(五)教学方法:启发式、引导式、找错教学.多注重观察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六)教具:模型、尺、多媒体设备二、教学过程(一)内容回顾师:在上节课我们介绍了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可将图形给以什么作为划分的标准?出引导作答生:三种,以直线与平面的公共点个数为划分标准,分别是 直线与平面有两个公共点——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直线与平面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相交注:我们也将直线与平面相交和平行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 (二)新授内容1.如何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师:请同学回忆,我们昨天是受用了什么方法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有直线在平面外能不能说明直线与平面平行?①生:借助定义,用反证法说明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证明直线在平面外不能说明直线与平面平行)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已知:a ⊄α,b ⊂α,且a ∥b 从学生的直观感 求证:a ∥α 觉入手如:怎样 师:你们会采用什么方法证明定理?生:反证法 放置跳高竿使 证明:∵ a ∥b ∴经过a,b 确定一个平面β 竿子和地面平行 ∵a ⊄α,b ⊂α∴α与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以此启发学生如∵b ⊂α,且b ⊂β∴α∩β=b 何保证直线与平假设a 与α有公共点P ,则P ∈α∩β=b, 面平行点P 是a 、b 的公共点这与a ∥b 矛盾,∴a ∥α 例1过另外两边的平面.直线与平面平行已知: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中点.求证:EF ∥平面BCD 证明:连结BD AE =EB⇒EF ∥BDAF =FD EF ⊄平面BCD ⇒EF ∥平面BCD BD ⊂平面BCD评析:要证EF ∥平面BCD ,关键是在平面BCD 中找到和EF 平行的直线,将证明线面平行的问题转化为证明直线的平行2.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已知:a ∥α,a ⊂β,α∩β=b (如右图) 求证:a ∥b证明:α∩β=b ⇒b ⊂a a ⊂βa ∥α ⇒ a ∩b =φ ⇒a ∥b b ⊂β评析:证明用到了“同一平面的两直线没有公共点,则它们平行”例2、如图,平面α、β、γ两两相交,a 、b 、c 为三条交线,且a ∥b ,那么a 与c 、b 与c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师:猜a 与c 什么关系?生:平行师:已知a ∥b 能得出什么结论,怎样又可征得a ∥c 解:依题可知:α∩γ=a,β∩γ=b,α∩β=C 借助多媒体将图形多角度展示,便于观察∵a ⊂α,b ⊄α,且a ∥b ∴b ∥α 又∵b ⊂ β, α∩ β=C ∴b ∥c 又∵a ∥b, ∴a ∥c师:b∥α,过b且与α相交的平面有多少个?这些交线的位置关系如何?多媒体展示过程生:有无数条交线,且它们相互平行.注:①性质定理也可概括为由“线面平行”证得“线线平行”②过b且与α相交的平面有无数个,这些平面与α的交线也有无数条,且这些交线都互相平行3.练习①能保证直线a与平面α平行的条件是(A)A.a⊄α,b⊂α,a∥b B .b⊂α,a∥bC. b⊂α,c∥α,a∥b,a∥cD. b⊂α,A∈a,B∈a,C∈b,D∈b且AC=BD②下列命题正确的是(D F)A.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B. 若直线a∥α,则平面α内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a平行C. 若直线a∥α,则平面α内任一条直线都与a平行D. 若直线a∥α,则平面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a平行E. 如果a、b是两条直线,且a∥b,那么a平行于经过b的任何平面F. 如果直线a、b和平面α满足a∥b,a∥α,b⊄α,那么b∥α③若两直线a与b相交,且a平行于平面α,则b与α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相交4.思考补充①过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和另一条平行的平面有无数个②过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和另一条平行的平面有一个,并说明理由.已知:a与b为异面直线求证:过b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a平行证明:假设过b有两个平面α、β都与a平行在b上任取一点P,a与b为异面直线,∴P ∈a .过a 和P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设为γ,且γ与α、β都相交,设分别交于C 和C ′又∵a ∥α,a ∥β∴a ∥C,a ∥C ′ ∵a ⊂γ,C ⊂γ,C ′⊂γ且C ∩C ′=P∴这与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矛盾,所以过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和另一条平行的平面只有一个5.小结本节的重点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定理.记清楚定理的描述,在应用定理时,要注意条件的满足,如判定定理中的三个条件一个不能少.另外这两个定理在证题时往往需要交替使用,但要注意这种交替不是循环,而是步步向前推进的.6.板书 7.作业三、课后反思立体几何比较抽像,所以要尽可能找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多媒体可以代替我们抄题,展示一些比较难想像的过程,节约我们的时间,但是不要什么都依赖它,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多让学生自己分析找出规律,增加互动.适时的对过去所以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
人教B版数学高一必修2教案空间中的平行关系2.直线与平面平行
示范教案整体设计教学分析教材首先归纳了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通过实际操作归纳出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给出了性质定理并加以证明.值得注意的是判定定理不需证明,只需要归纳出即可.三维目标1.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2.利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决有关问题,培养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归纳判定定理和两个定理的应用.教学难点:性质定理的证明.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计1.(情境导入)将一本书平放在桌面上,翻动书的封面,封面边缘AB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设计2.(实例导入)平衡木是女子竞技体操的一个项目,它需要在高1.2米、宽10公分的木板上完成各种跳步、转体、平衡、舞蹈及技巧空翻动作.运动员必须具备很好的控制身体的能力、准确的动作技术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我国平衡木一直处于世界一流水平,2000年刘璇摘取奥运平衡木金牌.你知道如何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吗?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我们知道,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有两个公共点,那么这条直线就在这个平面内(如下图).在空间中,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的位置关系,除了直线在平面内,还有几种情况?(2)若平面外一条直线平行平面内一条直线,探究平面外的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3)用三种语言描述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4)直线与平面平行有什么性质?讨论结果:(1)直线a和平面α只有一个公共点A,叫做直线与平面相交,这个公共点A叫做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如下图(1)),并记作a∩α=A.直线a与平面α没有公共点,叫做直线与平面平行.并记作a∥α(如下图(2)).(1)(2)从以上分析可知,如果直线不在平面内,还有两种情况,即平行和相交.因此,除了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不是平行就是相交.(2)直线a 在平面α外,是不是能够判定a ∥α呢?不能!直线a 在平面α外包含两种情形:一是a 与α相交,二是a 与α平行, 因此,由直线a 在平面α外,不能断定a ∥α. 若平面外一条直线平行平面内一条直线,那么平面外的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可能相交吗?既然不可能相交,则该直线与平面平行. (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符号语言为:⎭⎪⎬⎪⎫a αb ⊂αa ∥b ⇒a ∥α.图形语言为:如下图.(4)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两平面的交线平行.已知:l ∥α,l ⊂β,α∩β=m(如下图).求证:l ∥m.证明:因为l ∥α,所以l 和α没有公共点. 又因为m 在α内,所以l 和m 也没有公共点.因为l 和m 都在平面β内,且没有公共点, 所以l ∥m.在空间中,经常应用这条定理,由“线、面平行”去判断“线、线平行”. 应用示例思路1例1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如下图).求证:EF ∥平面BCD.证明:连结BD.在△ABD 中,因为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 所以EF ∥BD.又因为BD ⊂平面BCD ,EF平面BCD ,所以EF ∥平面BCD. 例2求证:如果过一个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平行于与该平面平行的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已知:l ∥α,点P ∈α,P ∈m ,m ∥l(如下图).求证:m ⊂α.证明:设l 与P 确定的平面为β,且α∩β=m ′,则l ∥m ′. 又知l ∥m ,m ∩m ′=P ,由平行公理可知,m 与m ′重合. 所以m ⊂α. 变式训练如下图,在△ABC 所在平面外有一点P ,M 、N 分别是PC 和AC 上的点,过MN 作平面平行于BC ,画出这个平面与其他各面的交线,并说明画法.画法:过点N 在面ABC 内作NE ∥BC 交AB 于E ,过点M 在面PBC 内作MF ∥BC 交PB 于F ,连结EF ,则平面MNEF 为所求,其中MN 、NE 、EF 、MF 分别为平面MNEF 与各面的交线.证明:如下图,⎭⎬⎫BC面MNEFNE ⊂面MNEF BC ∥NE⇒BC ∥平面MNEF.所以BC ∥平面MNEF.点评:“见中点,找中点”是证明线线平行常用方法,而证明线面平行往往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思路2例3设P ,Q 是边长为a 的正方体AC 1的面AA 1D 1D ,面A 1B 1C 1D 1的中心,如下图,(1)证明PQ ∥平面AA 1B 1B ; (2)求线段PQ 的长.(1)证法一:取AA 1,A 1B 1的中点M ,N ,如下图,连结MN ,NQ ,MP ,∵MP ∥AD ,MP =12AD ,NQ ∥A 1D 1,NQ =12A 1D 1,∴MP ∥ND 且MP =ND.∴四边形PQNM 为平行四边形.∴PQ ∥MN. ∵MN ⊂面AA 1B 1B ,PQ面AA 1B 1B ,∴PQ ∥面AA 1B 1B.证法二:连结AD 1,AB 1,在△AB 1D 1中, 显然P ,Q 分别是AD 1,D 1B 1的中点,∴PQ ∥AB 1,且PQ =12AB 1.∵PQ面AA 1B 1B ,AB 1⊂面AA 1B 1B ,∴PQ ∥面AA 1B 1B.(2)解:方法一:PQ =MN =A 1M 2+A 1N 2=22a. 方法二:PQ =12AB 1=22a.变式训练如下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在AB 1上,F在BD上,且B1E=BF.求证:EF∥平面BB1C1C.证明:连结AF并延长交BC于M,连结B1M. ∵AD∥BC,∴△AFD∽△MFB.∴AFFM=DFBF.又∵BD=B1A,B1E=BF,∴DF=AE.∴AFFM=AEB1E.∴EF∥B1M,B1M⊂平面BB1C1C.∴EF∥平面BB1C1C.知能训练1.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平行四边形,M为PC的中点,求证:PA∥平面MBD.证明:如下图,连结AC、BD交于O点,连结MO,∵O为AC的中点,M为PC的中点,∴MO为△PAC的中位线.∴PA∥MO.∵PA⊂平面MBD,MO平面MBD,∴PA∥平面MBD.2. 如下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A1A,D1C的中点.求证:MN∥平面ABCD.分析:取CD的中点E,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MN∥AE.证明:取CD的中点记为E,连结NE,AE.如下图.由N ,E 分别为CD 1与CD 的中点,可得NE ∥D 1D 且NE =12D 1D ,又AM ∥D 1D 且AM =12D 1D ,所以AM ∥EN 且AM =EN , 即四边形AMNE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MN ∥AE , 又AE 面ABCD ,MN 面ABCD ,所以MN ∥面ABCD. 拓展提升 如下图,已知ABCD 和ACEF 所在的平面相交于AC ,M 是线段EF 的中点.求证:AM ∥平面BDE.证明:设AC∩BD=O,连结OE,∵O、M分别是AC、EF的中点,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OEM是平行四边形.∴AM∥OE.∵OE⊂平面BDE,AM平面BDE,∴AM∥平面BDE.课堂小结证明平行的策略是转化,即证明线面平行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作业本节练习B3,4题.设计感想线面关系是线线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桥梁和纽带,线面平行的判定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多年来,高考立体几何第一问往往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本节不仅选用了大量的传统经典题目,而且还选取了近几年的高考题目.学生通过这些优秀题目的训练,不仅可以熟练掌握线面平行的判定,而且将大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备课资料备选习题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①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α②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③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平行④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A.0B.1C.2D.3解析:如下图.我们借助长方体模型,棱AA1所在直线有无数点在平面ABCD外,但棱AA1所在直线与平面ABCD相交,所以命题①不正确;A1B1所在直线平行于平面ABCD,A1B1显然不平行于BD,所以命题②不正确;A1B1∥AB,A1B1所在直线平行于平面ABCD,但直线AB⊂平面ABCD,所以命题③不正确;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无公共点,l与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没有公共点,所以命题④正确.答案: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二)--面面平行
【学习目标】
1.掌握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掌握平面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定理.
3.应用平面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定理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等有关问题.
自主预习案自主复习夯实基础【双基梳理】
1.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两平面平行两平面相交
公共点
符号表示
图形表示
2.问题:
(1)平面β内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α、β平行吗?
(2)平面β内有两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α、β平行吗?
2、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符号表示:
3、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推论。
总结: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
(1)用定义;
(2)判定定理;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符号表示:
α∥β
α∩γ= a a∥b
β∩γ= b
推论: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
5.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1)(2)(3)(4)
考点探究案 典例剖析 考点突破
考点一 面面平行
考向1 面面平行关系的判定
【例1】下列条件能推出平面α∥平面β的是( ).
A.存在一条直线a ,a ∥α,a ∥β
B.存在一条直线a ,a α⊂,a ∥β
C.存在两条平行直线,a b ,,a b αβ⊂⊂,a ∥β,
b ∥α
D. 存在两条异面直线,a b ,,a b αβ⊂⊂,a ∥β,
b ∥α
变式训练: 设,a b 为两条直线,,αβ为两个平面,下列三个结论正确的有( )个.
①若,a b 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a ∥b
②若a ∥α,b ∥β,α∥β,则a ∥b
③若,a b αβ⊂⊂,a ∥b ,则α∥β
A.0
B.1
C.2
D.3
考向2 面面平行的判定
【例2】如图, 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 求证: 平面C 1DB//平面AB 1D 1.
变式训练:如图,设E,F,E 1,F 1分别是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AB,CD,A 1B 1, C 1D 1的中点,求证:平面ED 1//平面BF 1
A 1
A
考点二 面面平行的性质
考向1 面面平行的判断
【例3】 设,a b 为两条直线,,αβ为两个平面,下列三个结论正确的有( )个.
①若,a b 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a ∥b
②若a ∥α,b ∥β,α∥β,则a ∥b
③若,a b αβ⊂⊂,a ∥b ,则α∥β
A.0
B.1
C.2
D.3
考向2 面面平行性质的应用
【例4】 如图9-5,α∥β∥γ,直线a 与b 分别交α,β,γ于点,,A B C 和点,,D E F ,求证:AB DE BC EF
=.
1、 变式训练: 已知:点P 是平面外的一点,直线PAB,PCD 分别与相交于点A,B 和C,D :
(1) 求证:AC||BD;
(2) 已知4,5,3,PA cm AB cm PC cm ===求PD 的长
巩固提高案 日积月累 提高自我
1、下列条件中,能判断两个平面平行的是 ( )
A.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B.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C.一个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D.一个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2、给出下列关于互不相同的直线m,l,n 和平面α,β的四个命题:
①若m ⊂α,l ∩α=A,点A ∉m ,则l 与m 不共面;
②若m,l 是异面直线,l ∥α,m ∥α,且n ⊥l,n ⊥m,则n ⊥α;
③若l ∥α,m ∥β,α∥β,则l ∥m;
④若l ⊂α,m ⊂α,l ∩m=A,l ∥β,m ∥β,则α∥β.
其中为假命题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 ④
3、已知P 为△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G1、G2、G3分别是△PAB 、△PCB 、△PAC 的重心.
(1)求证:平面G1G2G3∥平面ABC ;
(2)求S △321G G G ∶S △ABC.
4、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P 是DD1的中点,设Q 是CC1上的点,
问:当点Q 在什么位置时,平面D1BQ ∥平面P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