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学》心理结构图式
格式塔理论(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理论(完形心理学)上个世纪初,奥地利及德国的心理学家创立了格式塔(德语:Gestalttheorie)理论,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中文名格式塔外文名Gestalt国家奥地利及德国强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意义知觉的最终结果创始人韦特墨、考夫卡和苛勒1简介通俗地说格式塔就是知觉的最终结果。
是我们在心不在焉与没有引入反思的现象学状态时的知觉。
2产生格式塔格式塔系德文“Gestalt”的音译,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
将这种整体特性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产生了格式塔心理学,其创始人是韦特墨、考夫卡和苛勒。
20世纪30年代后,他们把格式塔方法具体应用到美学中,与心理的各个过程结合,促进了具有格式塔倾向的美学研究。
如把对视觉的研究与对艺术形式的研究结合,视觉成为对视觉对象结构样式整体把握的感觉能力。
“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
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
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
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
例如,“有角的”或“对称的”是指具体的三角形或曲调,而非第一种涵义那样意指三角形或时间序列的概念,它涉及物体本身,而不是物体的特殊形式,形式只是物体的属性之一。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即任何分离的整体。
格式塔这个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它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
苛勒认为,形状意义上的“格式塔”已不再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的注意中心;根据这个概念的功能定义,它可以包括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维、运动等等过程。
心理语言学
语言理解
“语言理解”是心理语言学集中讨论的话题,其研究包括:(1)言语感知;(2)词汇提取;(3)句子加工;(4) 语篇理解。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人们是如何理解语言的。
首先,“言语感知”牵涉到“言语感知的研究手段”、“言语感知的条件”、“言语信号的产生和语音的声 学特征”、“元音和辅音的听辨”、“连续性的语音听辨”、“书面语言的感知”和“言语感知模型”共7个方面 的研究。语言感知的研究手段最早是用达得立(H.Dudley,1939)发明的“声音记录仪”(vocoder)记录和分析语 言的输出信息的。后来,制造“声音记录仪”的原理又促使“声音摄谱仪”(soundspectrogram)的出现和发展。 这是按照声音频率的分布,专门用来分析语言信号的“二战”期间的生成物。到了20世纪60、70年代,受声学语 音学和发音语音学的影响,又出现了“电子肌动记录仪”(electromyography)和“电子记波 仪”(electrokymography),分别用来记录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电压变化和说话时口、鼻腔的气流变化。当然, 最新的研究手段当属“摄影摄像技术”(cineradiography),人们用该技术记录发音的动态变化。在语言感知条 件的研究方面,“语境”是影响言语感知最为重要的条件。语言信号产生方面的研究,大都与“声学特征”、 “元音和辅音的听辨”相关。这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研究,是一项以英语语言为研究对象的“音素”听辨研究。语 言感知研究的另一个领域是“书面语言理解”的研究。这牵涉到“视觉感应”、“字母辨认”、“词意确定”以 及“信息记忆”和“信息组织”等方面的探索。当然,语言感知研究最为重要的领域当属“言语感知模型”的研 究。
研究方法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在很多地方借鉴了心理学的心理测量(psychometrics)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测量知 识、能力、态度和个性的倾向。心理语言学对其所研究的对象,如语言的习得、学习和使用的心理过程所提出的 种种理论都必须经过系统的自然观察(naturalobservation)或实验方法(experimentalmethods)的验证,才能 判明其是否有效。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
感知运动 阶段
主要图式
动作图式 符号图式
特点
以感知和动作进行反应,形成低级的动作图式(手的抓取、 嘴的吸吮)。动作图式逐渐内化为符号图式,逐渐获得客体
永久性(7个月之后)
2-7岁
前运算阶 段
表象思维 直观形象思维
思维从动作中摆脱出来,但是需要借助实际操作物来学习理 解外部世界。不能理解守恒概念,思维缺乏可逆性,自我中
强化是塑造行为的基础,只要运用好强 化技术,就能塑造儿童形成教育者所期 望的行为,强化的基本原理就是强化好 的行为,忽视不好的行为
4.斯金纳理论的实践运用
教学课堂管理
根据强化原理,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要 对好的行为予以强化,不好的行为予以惩罚 或忽视,用正确的行为替代不正确的行为
适合幼儿的强化物:食物、奖品、表扬、代 币、游戏、减少作业
1-3岁
自主感VS羞 怯感和怀疑 感
学饭照顾穿习自衣自己,主的爬,卫行自生走己路吃,获 秩序得和自法主制感,意志的实现,
羞怯感,怀疑 或否定自身
父母
3-6岁
主动感VS内 疚感
探索周围环境,独 立活动,尝试新事 物
获得主动感,目的的实现, 有助于未来工作上的成就
内疚感和失败 感
家人
6-12岁
勤奋感VS自 卑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三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
主要内容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01
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02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弗洛伊德&埃里克森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03
皮亚杰 & 维果茨基
04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行为主义心理学
2.4 行为主义的习惯
• 1、华生认为,一个人的习惯是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 环境过程中学会更快地采取行动的结果。人处在内外环境 的不断刺激之中,刺激必然引起人的活动。其中外部环境 指人周围可以产生视觉、听觉、触觉、温觉、嗅觉、味觉 刺激的外在世界的物体,内部环境指人体内所有内脏的、 体温的、肌肉的和腺体所发生的刺激。当人的内外刺激所 引起的活动不再是随机的,而是在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有规 则、有秩序后,习惯便形成了。换句话说,当人所处的情 境与先前曾经发生过的情境相同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整 合,能更为迅速和更多地活动起来达到目的,于是,我们 可以认为他已“学会”或已“形成”了一种习惯。习惯的形成, 实质上是形成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习惯的单 位。“当一个复杂的习惯被完全分解之后,这个习惯的每个 单位就是一种条件反射”。习惯的作用就是为了使动作更简 便。
•
•
•
在人格的习惯系统中,有一些习惯系统占主导地位,很容易被观 察到,有些习惯系统则不易被观察。至于哪一种习惯系统如何支配人 的行为,则取决于环境的影响。
例如: 人格中的各习惯系统既有相互协调的,也有相互冲突的。当相互冲突 的习惯系统同时发动时,行为就发生冲突,导致肌肉、腺体在不同活动中发 生冲突。这种状况如得不到及时解决,久而久之,便导致心理失调。华生认 为儿童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对成人的人格具有长远的影响,早期形成的行为在 适当的情境中会重新表现出现。在华生看来,人格既然是由环境中的行为习 惯形成的,自然也可以由改变环境来改变人格。
•
1.3、神经生理学背景
• • (一)谢切诺夫的研究 强调神经生理学研究中的客观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谢切诺夫,他认为心理 学研究应该采用生理学的客观方法。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反射”是一个关键性的概念, 它指的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在1863年出版的《脑的反射》一书中,他把意识现 象看作是神经反射的特例,认为诸如学习、记忆和思维这样的心理过程其实就是复杂的 反射行为链。通过对自然科学应该建立在可公开观察的事实基础上的论证,谢切诺夫坚 持认为心理学也必须采用同样的客观程序。这些观点显然影响了华生对心理学性质的看 法。 (二)巴甫洛夫的研究 如果没有巴甫洛夫的研究,华生的行为主义也许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巴甫洛 夫为华生的心理学的方法论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材料。他首创并运用条件反射法对人的高 级神经活动进行了严格而客观的实验研究,提出了以条件反射学说为核心的高级神经活 动规律理论。受巴甫洛夫的影响,华生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都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 形成的条件反射,既然如此,就可以利用生理学中的刺激、反应、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 等客观术语来取代主观的心理、意识等概念,这样就为心理学走向自然科学的行列扫清 了概念术语的障碍;而且他还进一步把条件反射作为一种具体的客观方法,并借此达到 行为研究和控制的目的。 (三)别赫切列夫的研究 别赫切列夫是俄国另一位著名的生理学家,他发展了一种运动条件作用的方法。他 认为,条件反应指的是肌肉反应,而不是巴甫洛夫所谓的腺体分泌。别赫切列夫“通过 否认对心理事件的主观解释而鼓励行为主义的取向” ,如条件性手指收缩并不是由于 心理联想的结果,而是在条件性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神经联结。
格式塔心理学
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又叫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该学派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一反应公式,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该学派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还有苛勒和考夫卡。
学科背景社会背景:20世纪初,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学的中心开始由欧洲向美国转移,但是格式塔心理学却出现于德国,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当时德国的社会历史背景。
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相对比较晚,但是自1871年德国统一后,德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到20世纪初,德国已经赶上并超过英、法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跃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德国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也都是强调统一,强调主观能动性。
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也都受到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倾向于整体研究,心理学自然也不能例外。
哲学背景: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除了受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影响外,还有其哲学背景。
首先就是康德的哲学思想。
康德认为客观世界可以分为“现象”和“物自体”两个世界,人类只能认识现象而不能认识物自体,而对现象的认识则必须借助于人的先验范畴。
格式塔心理学接受了这种先验论思想的观点,只不过它把先验范畴改造成了“经验的原始组织”,这种经验的原始组织决定着我们怎样知觉外部世界。
康德认为,人的经验是一种整体现象,不能分析为简单的元素,心理对材料的知觉是赋予材料一定形式的基础并以组织的方式来进行的。
康德的这一思想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源泉以及理论构建和发展的主要依据。
格式塔心理学的另一个哲学思想基础是胡塞尔的现象学。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的方法就是观察者必须摆脱一切预先的假设,对观察到的内容作如实的描述,从而使观察对象的本质得以展现。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29页
•
B=fx(S,P,H,T,A)
• 他假定:有一系列猜测、不能观察到因 子——中间变量,它们是行为实际决定因子。 中间变量就是在O内正在进行东西,从而它就 引发一定反应去回答一定刺激:S—O—R。如 饥饿就是一个经典中间变量。
• 起初,他提出两种中间变量:
• (1)需要变量:本质上是动机,包含性、饥 饿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要求。
• 情绪能用“客观刺激情境”、“外显身体 反应”和“内部内脏改变”来解释。
• 关于“ALBERT”条件性恐怖著名研究发觉, 有三种基础情绪:
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22页
• (1)恐怖:是由高声和突然失去支持引发。 • (2)愤恨:由身体运动受阻引发。 • (3)爱:由抚摩皮肤、摇动和轻拍引发。 • 成人恐怖、厌恶和焦虑都是童年早期那种
• 华生改变了试验室中人类被试者性质和作 用:刺激反应机器。
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19页
• (3)理论观点:
• A、本能理论:
• 1925年否定本能存在。拒绝认可人类有任 何种类遗传能力、气质或才能。“那些看起 来像遗传东西,大抵都依赖于在摇篮中就进 行训练。”
• B、学习理论:
• 成年人完全是儿童时期“条件作用”产物。
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27页
第3节 新行为主义者
一、托尔曼
• 1、生平与著作:
• Edward Chace Tolman (1886—1959),新行 为主义主要代表,“目 标行为主义”创始人, 认知心理学先驱,“认 知地图”理论建构者。
• 著作:《目标行为》 (1932),《动物和人 目标行为》(1932), 《趋向战争驱力》 (1942)。
行为主义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思维导图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概念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研究人的行为人+动物学科性质兼有自然科学研究对象历史渊源研究方法社会科学心理现象结构心理过程(共性、动态)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感知寄相思)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注意(非独立存在,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伴随心理过程出现)心理状态(过渡)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最活跃、动力系统、决定选择+趋向)需要、动机、信念······个性心理特征(稳定、组合)能力、人格(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系统)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背景哲学渊源亚里士多德《论灵魂》,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实验生物学渊源费希纳《心理物理学原理》,首创科学的实验方法,奠定实验心理学原理产生标志”心理学之父“冯特于1897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其《生理心理学原理》被称为“心理学独立的宣言书”冯特功绩心理学的独立实验心理学的创立一支国际心理学队伍的建立主要流派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观点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构成要素)、实验内省法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观点意识流:意识具有动态性,川流不息有机体适应环境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创始人)班杜拉斯金纳观点华生《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第一势力反对研究意识、研究外显行为反对内省、主张实验法格式塔主义代表人物苛勒考夫卡韦特海默观点主张从整体研究整体≠部分整体先于部分整体决定部分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创始人)埃里克森观点潜意识本我(快乐)、自我(现实)、超我(道德)性欲论心理学的第二势力现代认知代表人物奈瑟1967《认知心理学》,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加涅观点意识的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信息加工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diss行为主义(幼稚心理学)精神分析(伤残心理学)马斯洛观点人自身价值,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三势力”“第三次革命”心理的本质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学前1401 林忆嘉141003118 摘要:行为主义(Behaviorism)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心理学流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以被观察和直接测量的行为,反对研究没有科学根据的意识。
行为主义是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否定一切关于精神的重要性。
关键词:行为主义、理论、发展、代表人物、心理、探索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于1913年,创始人华生J . B . Watson。
该学派反对心理学探讨意识,主张研究行为,把S(刺激)-R(反应)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
这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它坚持客观研究法,面向生活,冲击了内容心理学,促进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和程序教学的开展。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自行为主义心理学问世后,有很长一个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多是实际上的行为主义者。
认知心理学兴起后,虽然意识重新被重视,但认知心理学在方法上也尽量通过观察客观行为来研究主观经验。
一、发展过程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
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
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山香版)教材重点笔记——2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叫心理活动)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根据下面的话画一个结构图)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A、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情绪情感过程(情绪:喜、怒、哀、惧;心境、应激、激情。
情感:理智感、道德感、美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B、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3、普通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或总学科,主要任务是依据并归纳心理学在各个方面的研究结果,阐明心理现象在各种最基本的事实与最一般的问题,探索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生命全程中身心变化与其年龄之间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在教育者一特定领域的体现。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与意义1、心理学的任务:A确定心理事实B揭示心理规律C揭示心理机制D揭示心理本质2、学习心理学的意义A、理论意义: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B、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a、有助于理解和揭示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b、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c、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地开展对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节工作d、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三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一是受到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二是受到实验生理学的影响.二、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1879年,冯特(德)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理学三⼤流派及其代表⼈物⼼理学流派⼤致有:⾏为主义⼼理学,精神分析⼼理学、存在主义⼼理学、⼈本主义⼼理学,格式塔⼼理学、认知⼼理学、功能主义⼼理学、结构主义⼼理学。
这些流派着重于⼼理本质的探索,是其基本理论部分。
下⾯对这些流派进⾏逐⼀分析,实际这种种流派都是着重⼼理现象、过程或功能的某个环节,⽽忽落其他环节所引起的,是⽚⾯、局部或环节性的研究,没有进⾏整体、全⾯或本质的研究。
⾏为主义⼼理学侧重于⼼理外化的⼀个表现(⾏为)进⾏研究。
⼼理通过神经系统来⽀配肌⾁收缩和舒张产⽣动作,从⽽产⽣⾏为。
⼼理的这种发挥作⽤的⽅式是⼼理发挥作⽤的主要⽽且明显的渠道。
⼼理发挥作⽤的⽅式还有许多渠道,例如:谈话、书⾯语⾔和眼神等。
实际上,⼼理通过神经系统表现于外的整体现象是体态,⾏为是从体态之中发展起来的⼀个分⽀,这个分⽀被优先发展⽽且突出出来,以致掩盖整个体态。
体态的其他分⽀好⽐星⾠,⽽⾏为就好⽐太阳,⾏为掩盖了其他分⽀的光芒,⼈们往往是从明显⽽突出的部分着⼿来研究的,所以⾏为在⼼理学研究中被突出出来。
甚⾄以研究⾏为来代替⼼理的研究,把⼼理学定位为研究⾏为的科学,这是研究⽅向的歧化和膨胀。
⾏为主义⼼理学只是对⼼理的⼀个外在现象的研究,⼼理表现的整体是体态,体态还有其他形式----⾔谈、书⾯语⾔和眼神等等,近年来语⾔⼼理学的兴起就是⼀个明证。
精神分析⼼理学研究的侧重⽅向是潜意识功能的探究,确切的说是对压抑在潜意识中的伤害意识的研究。
⽽⼼理的其他⽅⾯都很少涉及。
其实潜意识与意识的界限并没有弗洛伊德所说那样明显。
⽐如边骑⾃⾏车边看风景,骑⾃⾏车的⾏为控制可以根据情况变化随时出⼊潜意识。
本质上意识也是潜意识,意识的内容⼀旦不被注意就压⼊潜意识,变成潜意识的内容。
⼈的绝⼤部分⾏为是受潜意识控制的,受意识控制的⾏为只占很⼩的⽐例,这样有利于⼀个⼈同时从事多项运动,更深刻讲有利于⼈类适应⾃然,⼈的⼼跳、呼吸和眨眼等基本⽣理活动都是受潜意识控制的,这有利于减轻意识的压⼒。
行为心理学:肢体语言解读与心理分析
十五耸肩的秘 密
一忠实可靠的“腿”
二自在腿——我感觉 舒服自然
三秋千腿——我感觉 心情愉快
四交叉腿——我有点 不能接受
01
五二郞腿— —其实我并 不喜欢你
02
六 “4” 字腿——我 内心充满敌 意
03
七胆怯腿— —我真的有 点害怕
04
八转向腿— —我有事要 先走一步
06
十屏障腿— —接近我没 那么容易
七面部表情 百态
04
八无敌的微 笑
06
十肢体语言 分析师人格 面具的训练
05
九用你的左 眼看对方的 右脸
一认识我们的眼睛
二从眼球转动读懂人 心
三眼球转动的相关实 验证据
四透过瞳孔看人心
五眼去眉来泄露天机 六眨动的眼睛会说话
七从视觉融合到视觉 阻断
八观眼识人的秘诀
二用鼻子嗅出心理 的味道
一倾听耳朵中传来 的心理信息
05
九冻结腿— —这事让我 有点猝不及 防
十一领地腿— —我需要拓展
空间
十二斜交腿— —我可能喜欢 你了
二语音语调中隐藏 的谎言线索
一重新审视语音语 调
三从语言现象中洞 察谎言线索
作者介绍
这是《行为心理学:肢体语言解读与心理分析》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边缘系统的四种基本反应:冻结反应、逃跑反应、战斗反应、投降反应,以及四种派生行为:对抗行为、龟 缩行为、阻断行为、安慰行为,是肢体语言解读的进化学基础,是识别谎言的心理学基础,必须牢牢掌握。
④眼球向上转动,思维活动指向意识层面,表示思考、判断、分析和想象,此时所说内容会更加违心或意识 化
眼球向下转动,思维活动指向潜意识,表示对当前所做事情的承认或不好意思、感到羞愧
心理学思维导图
心理学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感觉概述概念、分类、一般规律感觉的相互作用知觉知觉概述定义、种类、基本特征观察定义、基本特征、观察力的培养感知觉的关系和应用记忆记忆概述概念、类型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和遗忘、回忆与再认提高记忆能力、促进知识巩固良好记忆的特点、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使用遗忘规律有效的组织复习思维思维概述概念、特征、品质、类型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表象定义、特征、分类想象概念、分类、功能想象的综合过程粘合、夸张、人格化、典型化培养想象力的方法注意不属于心理过程,是伴随状态概述概念、特点、功能、种类注意的品质广度(范围)、稳定性、分配、转移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情感过程情绪概念、功能(信号、动机、感染、适应、健康、组织)、维度、两极性情绪的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应激情感概念、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情绪情感的关系(区别与联系)意志过程意志的概念、基本特征、意志与认知情感过程的关系意志的基本阶段动机冲突(双趋、双避、趋避、多重趋避)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人格心理人格倾向性需要概念、种类、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动机概念、产生条件、功能兴趣概念、分类、品质、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理想、信念、世界观人格心理特征气质概念、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气质与教育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特征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向性性格概念、性格特征的分析、良好性格的发展能力定义、能力和知识、能力分类智力含义、智力和能力、智力与创造力、.智力测量、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能力的培养社会心理与行为社会态度概念、基本功能(适应、自我防御、价值表现、认识或理解)自我防御功能(升华、补偿、退行、转移或移置、否认、合理化)印象形成概念、效应(社会刻板、晕轮、首因、近因、投射)群里心理概念、特征、功能、分类(正式、和非正式、实属和参照、松散联合和集体)、群体行为规律、群体的影响意识含义是指人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的觉知。
心理学主要流派之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心理学主要流派之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心理学主要流派之行为主义心理学派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
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这些反应不外乎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1、华生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
1900年入芝加哥大学研究哲学与心理学,师从教育哲学家J·杜威、心理学家J·R·安吉尔、神经生理学家H·H唐纳尔森和生物学家J·洛布。
华生于1913年发表的论文《行为主义心目中的心理学》,被认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诞生的标志。
1914年《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出版。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18年获福尔满大学名誉博士。
1919年《行为主义心理学》出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美国军事航空服务社少校。
1920年因主持一项有关性行为实验研究,引起家庭纠纷与妻子离婚而被迫辞职并离开学术界,改行从商,经营广告行业,1958年9月25日逝世。
《行为心理学》读后感
《行为心理学》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关于行为心理学的书,哎呀,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前总觉得心理学神秘兮兮的,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隐藏着那么多有趣的心理秘密。
书里讲了好多例子和理论,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微表情和肢体语言的部分。
比如说,当一个人在说谎的时候,可能会不自觉地摸鼻子或者避开对方的眼神。
以前看电视剧里那些侦探通过观察嫌疑人的小动作来判断他们有没有撒谎,我还觉得有点夸张,现在才知道,这都是有科学依据的!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我和朋友出去玩的经历。
那天我们约好了一起去逛街,逛到一家服装店的时候,她看中了一件裙子,试穿之后在镜子前左照右照,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但是当店员问她要不要买的时候,她却犹豫了一下,然后说:“嗯……我再考虑考虑。
” 就在那一瞬间,我注意到她的眼神有点飘忽,而且手不自觉地揪着衣角。
我心里就想:“这丫头,八成是喜欢得不得了,但是又嫌贵不好意思说。
” 果不其然,出了店门她就跟我悄悄说:“其实我特别喜欢那件裙子,就是价格有点贵了。
” 哈哈,通过她那些细微的表情和动作,我居然能猜到她的真实想法。
还有一次,我们一起参加一个聚会。
聚会上有一个男生,一直在跟我朋友聊天,表现得特别热情。
可是我发现,我朋友虽然一直在微笑着回应他,但是脚的方向却是朝着另一边的。
后来聚会结束,那个男生问我朋友要联系方式,我朋友礼貌地拒绝了。
我当时就觉得,从她脚的朝向就能看出来,她其实对那个男生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出于礼貌在应付而已。
这本书还提到,人们在感到紧张或者不自在的时候,会有一些下意识的动作,比如咬嘴唇、挠头等等。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面试的时候。
那是我第一次参加一个很重要的工作面试,走进那个会议室的时候,我心里紧张得要命。
面试官让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一边说着,一边就感觉到自己的手在微微颤抖,声音也有点发抖。
我还不停地眨眼睛,其实就是心里紧张得不行。
现在想想,估计面试官当时一眼就看穿我的紧张啦。
我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行为的调控:行为主义心理学》评介
我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行为的调控:行为主义心理学》评介郭永玉【摘要】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它对心理学的科学地位、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实际应用等均带来实质性的影响,而且它仍然在影响着当今的心理学研究.系统而全面地梳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发展演变及衰弱的过程,对其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观点进行系统而全面地阐释和评价,对于从整体上把握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特征和历史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行为的调控>体现了我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全书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线索清晰、内容系统而全面;立论精辟,视角独特而高远;第二,论述恰当,资料翔实而丰富.【期刊名称】《南京晓庄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26)005【总页数】3页(P89-91)【关键词】行为主义心理学;最新成果;《行为的调控》【作者】郭永玉【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063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说过:“心理学虽有一长期的过去,却仅有一短期的历史。
”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后,在其不长的历史进程中,其演进过程体现为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的产生、发展和交替过程。
在众多的心理学流派中,大致可以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取向。
科学主义心理学是主流的心理学取向,主要包括内容心理学、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皮亚杰学派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流派。
显然,在这些科学主义取向的心理学流派中,行为主义心理学占有异常突出和重要的地位。
自 1913年华生发表行为主义宣言之后,行为主义作为一种新生力量正式登上了心理学的历史舞台,其浩大的声势很快席卷了美国,并几乎遍及全世界,成为心理学史上著名的“行为主义革命”,被称为心理学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在 20世纪 70年代之前,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实验心理学中最有影响的运动,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其在西方心理学界占统治地位之长久,在心理学史上的影响之广泛和深远,足以证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划时代意义。
《格式塔心理学》课件
经典实验二:图形-背景实验
总结词
探究人类在视觉感知中如何区分图形和背景的关系。
详细描述
图形-背景实验是探究人类在视觉感知中如何区分图形和 背景关系的经典实验。实验中,观察者会看到一些由不 同形状和线条组成的图案,并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分辨出 哪些是图形,哪些是背景。这个实验揭示了人类在视觉 感知中,大脑会根据一定的规则和原则,自动将视觉信 息分为图形和背景两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
促进自我认知
通过整体理解个人经历和情感,帮助来访者深化自我认知。
解决心理问题
运用格式塔心理学方法,解决如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心理咨询,提高个体心理学在艺术领域的应用
丰富艺术表现形式
艺术家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创造出更具表现 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动力性原则
总结词
整体具有自组织的动力特征
详细描述
动力性原则是指整体具有自组织的动力特征。整体内部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自我调节、自 我组织的机制。整体的动力特征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由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形成的。
完形性原则
总结词
整体具有内在的完形倾向
详细描述
完形性原则是指整体具有内在的完形倾向。整体倾向于保持一定的结构特征和完整性,即使在受到外 界干扰或破坏的情况下,整体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和修复,保持其内在的完形性。完形性原则说明了 整体的稳定性和自我保护机制。
详细描述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性原则,认为整体的结构和功能不是各部分简单相加所 能比拟的,整体具有超越各部分简单相加的特性。整体具有特殊的性质,整体 先于部分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组织性原则
总结词
第十四章格式塔心理学
十四、格式塔心理学习题知识要点完形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完形心理学(或格式塔心理学)产生标志、主要代表人、完形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特征、(心物)同型论、组织完形法、顿悟学习、完形派对构造主义等传统心理学的“一束说”和恒定说的批评。
考核要求1.了解完形心理学产生的背景:2.掌握完形心理学(或格式塔心理学)产生标志:德国心理学家魏特默 1912 年发表《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成为完形心理学建立的宣言书。
主要代表有考夫卡、苛勒等。
3.理解完形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就是意识经验具有结构性(即格式塔)和整体性,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和行为心理学的联结主义,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经验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总和,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
完形主义有两个主要特征:(1)强调整体,认为心理现象是个整体,而不是彼此独立元素的拼合:(2)描述现象,主张心理学要描述现象而不是分割现象以追求它的构造。
完形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1)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和整体行为;(2)研究任务是研究行为与心理物理场的因果关系的规律;(3) 研究方法有自然观察法(纯粹经验和质的观察)现象学实验法、拓扑学陈述和向量分析。
4.掌握完形心理学的主要实验根据:(1)似动现象的实验(1912 年)是韦特默建立完形心理学的主要实验根据,也是创建完形心理学派的开端和标志;(2)小鸡视觉辨别实验(1918)是苛勒为验证完形心理学提供的一个实验根据,提出“关系转换说”的学习迁移理论。
5.理解完形学习理论属于认知学习理论的范畴。
包括顿悟学习、学习迁移和创造性思维等内容。
完形学派(格式塔学派)开创了知觉心理学。
6.掌握概念:似动现象(或 phi 现象),魏特默的术语。
phi 现象是一种运动错觉,人们看见一条光线从某个位置向另一位置移动,而实际上是由两条以一定速率明灭的光线引起的。
7.了解概念:(心物)同型论:是完形心理学家提出的一种关于心物和心身关系的理论,指一切经验现象共存的完形特性在物理、生理与心理现象间具有对应的同型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心理结构图式
第一节人的正常的心理结构图式
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就是心理能。
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能,总是被围困在生命冲动中。
生命冲动乃是生物的一种本能,是有机体生命中固有的一种内在反应,是促动个体活动的人的心理状态的内在基础。
如果我们从动力学的角度出发,以生命冲动作为基本理念,解释人的心理结构,那么,人的正常的心理结构总是由三个系统、层次构成。
这三个系统、层次就是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无意识,处于深层;
意识,处于表层;
前意识,则是表层的储存库。
前意识是无意识和意识的过渡领域。
无意识进入意识领域,必须经过前意识领域,借助于意识的某种合目的的形式,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因此,前意识在人的心理结构中,处于一种特殊地位。
在人的正常的心理结构中,人的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领域始终处于一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流动变化之中,共同组成一个协调而又相互平衡的动态的心理结构整体。
因而,具有常态的性质。
图2—1人的正常的心理结构图式
由于尽管人的心理生活的无意识和前意识历程活动于某一时间内,但在这一时间之内个体却无所觉,因而,我们习惯上,又把这种无意识和前意识历程统称为潜意识。
所谓无意识,是不可能被转变为意识材料的潜意识;
所谓前意识,则是有可能被转变为意识材料的潜意识。
这样,我们又可把人的正常的心理结构,看作是由两个部分组成。
这两个部分就是:潜意识和意识。
从动力学的角度看,潜意识,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内在动力,是不断流动的心理过程的能量,是意识得以产生的根源。
因而,潜意识,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基础,是心理的实质。
潜意识,虽然暂时不为心理的个体所觉,但它在人的心理生活中,却起着巨大的作
用。
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受它的影响。
潜意识的这种动力性,可以称之为“原发性过程”。
意识,则不是心理过程的基础,也不是心理过程的动力。
意识自始自终,不能脱离生命冲动而独立存在。
意识的本质特征,即在于不同于生命冲动的精神。
盲目的生命冲动,需要依靠精神加以导引;
而软弱的精神,则需要借助生命冲动作为其动力。
精神的力量,是从生命冲动那里得到的。
精神和生命冲动的关系,犹如车手和赛车的关系。
赛车,提供能量;
而车手则操纵、驾御赛车,朝着他想要跨越、征服的路途前进。
精神,是藉以帮助生命冲动,而不是妨碍生命冲动的。
而且,总是力图使生命冲动得到满足。
因而,意识不是心理的实质(本质),而只是心理的属性。
并且,是一个很不稳定的属性。
意识,是旋即消失的。
消失的时间,远较长于存在的时间。
故此,可以称意识为“继发性过程”。
由此可见,潜意识,是意识的基础,意识,是潜意识发展的产物。
潜意识,是在水面下形成巨大旋涡的动力源泉;
意识,不过是隐藏在水面下潜意识的潜流所形成的微波而已。
人的全部精神生活,好似坐落在汪洋大海里的冰山。
呈现在海洋表面上的山顶,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小部分意识领域;
而在海洋下面的那巨大的山体,也就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潜意识领域,才是人的精神生活更为广阔的部分。
图2—2心理结构自然之图
潜意识的存在领域,远远超过了意识。
除了在特定的条件下进入意识领域之外,大部分潜意识的东西便以各种伪装的形式,在意识的舞台上登场露面。
任何意识,都不过是潜意识这样或那样、直接或间接的表现。
意识,并不是心理生活的主要部分。
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
肯定这一点,并不意味着否定意识。
恰恰相反,潜意识的东西如果不借助意识的东西,如果不借助意识的某种合目的的形式,如果不转译为意识的语言,它也就不可能显示出来。
因此,在人的心理生活中,意识是唯一的光线。
只有它,才能照亮被潜意识笼罩的黑暗的王国。
由于有了意识,人的心理现象的全部机制,包括潜意识这一心理的奥秘,才有被揭示的可能。
作为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意识的主要职能,即在于统摄整个心理现象,特别是对潜意识的活力密切控制,对混沌意识的出现严加防范,从而,使人的心理结构继续维持常态,使人的各种活动不断适应现实生活的要求,协调而又有序的进行。
第二节人的非正常的心理结构图式
人的非正常的心理结构,与人的正常的心理结构截然不同。
人的非正常的心理结构并非由三个,而是由四个系统或层次构成。
这四个系统或层次,也就是无意识、前意识、意识和混沌意识。
此时,人的整个心理系统,处于一种非协调的、不平衡的紊乱状态。
因而,具有错乱的性质。
错乱的极端表现,就是歇斯底里症状(按:Hysteria,原字为希腊文,意指子宫,在精神医学未发达之前,认为是女性独有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身体上局部功能丧失,如双手瘫痪,半身不遂,眼睛失明,耳朵失聪等,但在生理上却一切正常,经由催眠或在自然睡眠的情况之下,症状就会消失,也称作转化症)。
图2—3人的非正常的心理结构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