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澄城县2019届高三历史下册统练考试题2
陕西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陕西省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
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盟”是祭祀神灵时做出的保证,“誓”是一种约束性语言。
春秋盟誓参与者由周天子而诸侯而大夫,甚至国人也有参与,某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
这表明春秋时期A. 分封制崩溃B. 礼乐制遭破坏C. 民族融合加强D. 国家权力下移【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甚至国人也有参与,某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来看,春秋盟誓参与者有不同的等级甚至夷狄,说明注重等级秩序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故答案为B项。
分封制崩溃是指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瓦解,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融合的信息,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2.汉代曾有班超“弃笔从戎”的壮举,而唐代中期后则出现“弃武就文”“不肖子弟为武官者,父母接之不齿”的现象。
此变化的出现是由于A. 军功奖励制度的缺失B. 从军带来的伤亡过大C. 国家长治久安的实现D. 科举制的完善与兴盛【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弃武就文”说明求知之风的盛行,而能够推动此风形成的是科举制为文人知识分子提供了入仕的途径,而且科举考中者会得到许多特权,从而导致出现了由“弃笔从戎”到“弃武就文”的变化,D 项正确。
奖励军功在古今都存在,唐代也没有缺失,故A 项排除;从军导致伤亡不是军人地位下降的原因,故B 项排除;国家久安虽无法体现军人的价值,但也不会形成“不齿”的结果,故C 项排除。
【点睛】1、科举制的创立:隋朝(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为改变此弊端,隋朝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2)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完善措施: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 卷9 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务必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卿大夫在K控制的封邑设立与诸侯国相应的朝廷机构,并拥有独立的武装。
其在政治上是治理朝政的国君,在军事上是世族武装的统帅。
随着卿大夫势力的不断强大.各个封邑之间开始相互争夺、兼并,并向诸侯国君发起挑战,这时的士也不再为主效死,而是“士无定主”。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B.贵族政治衰落C. “家天下”取代“公天下”D.宗族势力上升25.宋仁宗下诏令京师士庶,得衣黑褐地白花,蓝黄紫地撮晕花,女子得衣白揭毛黯褐帛。
又屡下诏禁涂销黄金为衣服器物之饰。
嘉祐末,诏禁天下衣黑紫。
可见A.政治手段制约了纺织技术进步B.市民生活趋向单调C.统治者尚节俭,抑奢侈D. 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得以明确26.《文献通考》载:“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备员’其故何也?盖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私人。
及叔季之世,奸雄之谋篡者,亦以私人居是官。
”材料反映了A.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B.选官标准发生变化C.官员任命具有随意性D.行政效率不断提高27.理学家朱蒽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强调“本心体悟,发明本心”;王守仁主张“致良知”。
他们探讨的共同主题是A.净化个人心灵B.树立独立人格C.解决百姓生计D.解释世界本源28.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过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等团体。
2019届全国高考高三模拟考试卷历史试题(二)(解析版)
历史(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下表为不同史籍有关周朝“分封制”的记载。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王室子弟是周初分封的主体部分B.周朝只在初期进行了分封C.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D.周王朝的分封制相当发达25.罗马法规定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关系人包括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在民事诉讼中应承担陈述真实情况的义务,对故意违背真实义务的人处以“虚言罚”。
这表明罗马法()A.遵循私法至上B.重视诉讼程序C.注重诉讼诚信D.崇尚科学理性26.“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1912年。
到1919年底,在《申报》可检索到30条,平均每年不到4条。
1925年迅猛增加到81条,报刊的发行量也随之增加。
这主要是因为()A.西方民族观念的传入B.精英阶层的民族主义观念日渐成熟C.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D.报刊作为大众媒体更注重开启民智27.1875年,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成立(后更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它以争取普选权和合法的议会活动为目标。
这一目标的确定()A.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相适应B.是对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总结C.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违背D.导致了德国工人运动陷入低潮28.下图是1953年美国某刊物刊登的一幅有关当时美国对苏联政策的漫画。
此漫画客观上反映了当时()A.美苏争霸的态势进一步加强B.美国的冷战言论受到抨击C.苏联对美国已放弃军事对抗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29.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黏性的叫黍,不黏的称稷。
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及答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十二铜表法》制定之前,罗马贵族喜欢用习惯法裁判,主要是因为习惯法()A.可以保护大众的利益B.是传统法律,不容更改C.可以随意解释,有利于保护贵族特权D.是公平的2.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
”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3.观察下表,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1870—1900年的世界铁路网(单位:千公里)A. 19世纪后期,世界各地铁路发展不均衡B. 列强的侵略影响了亚非地区铁路的发展C.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交通的兴起D. 欧洲地区内及美国国内贸易的不断扩大4.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
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
”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5.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
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梁启超家庭伦理观念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D.儒学已成为众矢之的6.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有这样的字样:“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
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
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
从广告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有:①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广③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④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受西方影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关于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②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直接原因③以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为主要特征④从此结束了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有一个文化修养高的导演准备拍古装戏《庄周梦蝶》。
2019年高三历史下试卷
2019年高三历史下试卷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xxxx年高三历史下册试卷高三历史下册试卷一、选择题1.我国古代受科技水平和计时手段的限制,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
其中”四更”与时钟的对应是点-23点点-1点点-3点点-5点2.史学家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
”此处”都邑之移转”应是指政治中心A.自东方而移至西方B.自西方而移至东方c.自南方而移至北方 D.自北方而移至南方3.《诗经・大雅》记述分封制”大邦维屏”,主要反映了A.西周王室对大诸侯国实行的是直接统治B.大诸侯国在维护西周统治上有重要作用c.大诸侯国实力的发展导致了王室的衰微D.分封制导致了大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4.史学家钱穆认为”新军国”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共同后果,”新军国”的主要特点是A.结束长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B.确立土地私有,发展封建经济c.加强军事力量,推行”尊王攘夷”D.新旧制度交替,促进富国强兵5.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上述引文反映了战国时期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B.农夫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开荒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6.在”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书房内有一块匾额,匾额上有”正、清、和”三个大字,这三个字体现了老先生对传统文化的崇尚。
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A.正、清、和分别是道、佛、儒的精神内涵B.正、清、和分别是法、佛、道的精神内涵c.正、清、和分别是儒、道、佛的精神内涵D.正、清、和分别是法、道、儒的精神内涵7.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大宴群臣,博士齐人淳于越主张效仿古法,分封皇子、功臣为诸侯。
他的主张在当时A.符合统一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B.借鉴了西周的经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实施后造成地方势力增长,产生王国问题D.引来杀身之祸,秦朝思想文化专制的加强8.《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埋儿奉母》是其中之一,讲述东汉郭巨为供养母亲而准备埋亲儿,却因此巧得黄金的故事。
陕西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陕西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宋国曾约集晋楚两大国召开消除战争的弭兵会议。
会上晋楚约定:彼此不相加兵,信使往来,互相救难。
这次会议表明A. 大国争霸局面宣告结束B. 大国之间既争夺又妥协C. 中小诸侯国从此免于战祸D. 晋楚两大国分享霸权【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弭兵会议的召开背景是晋楚之间的战争使各个国家不堪重负,无力再战,因此双方订立议和盟约,这表明大国之间既争夺又妥协,因此B选项正确。
大国争霸局面并未结束,A选项不符合史实,错误;中小诸侯国并未因此免于战祸,C选项不符合史实,错误;D选项错误,仅凭此材料无法得出两国分享霸权的结论。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
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A. 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B. 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C. 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D. 通过分化兵权铲除割据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宋代削弱了地方兵权和财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是造成了地方力量的衰落,无法应对边境少数民族的威胁,这说明北宋的制度设计虽然解除了藩镇割据的旧弊,但由此形成了新的地方积弱的问题,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北宋削弱地方权力消除了地方割据但造成地方积弱最终导致靖康之役的溃败,不能体现该制度保障了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C选项错误,削弱地方权力造成地方积弱导致最终靖康之役的溃败不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D选项表述片面,不能体现第二段材料的内容,错误。
2019高三历史试题下学期
2019高三历史试题下学期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xxxx高三历史试题下学期高三历史试题下学期一、选择题1.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王陵区的存在;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地使用;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
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A.一万年前B.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c.商周时期 D.秦汉时期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3.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
上委之圣哉,下委之六部”。
这些大臣应是A.秦代的三公B.唐代的三省长官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D.清代的军机大臣4.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都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缓和了社会矛盾c.都打破了世袭特权D.都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年,英国通过《济贫法》,规定在济贫院的受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食,因劳动繁重,贫民称救济院为“巴士底狱”。
这反映出:①英国工业化初期的社会贫富差别巨大②大量的贫困者有好逸恶劳的倾向③追求绝对剩余价值的剥削现象严重④政府通过立法来解决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贫困问题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不过200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刑事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
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A.司法不公使其为所欲为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c.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7.外交学院吴建民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道:弱国当然是没有外交的……但是并不等于国家不是很强的时候,外交官就不能发挥作用。
陕西省澄城县2019届高三历史下册统练考试题4
高三历史统练题1、秦代法律禁止子告父,而父对子所犯的过错则不予惩罚或减轻惩罚;若父告子不孝,则要处以重罪。
这说明秦代()A、法家思想主导家庭关系B、道德观念因法治得到强调C、援礼入法成为治国思想D、血缘亲情因法治逐渐淡化2、嘉庆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责尽责此数人”。
材料表明此时军机处()A、加强了专制皇权B、成为中枢决策机构C、提高了办事效率D、权力超越预期设想3、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
“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根据材料可知,纸币的发展()A、有注重其“防伪”功能B、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C、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D、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雄伟壮丽的阿房宫被项羽军队焚毁。
但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并未建成更没有遭受大规模焚烧。
由此可见()A、考古发现比古人的记述更为真实B、史事的真实性需要考古的确证C、考古发掘是还原史事的重要手段D、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5、林则徐曾上奏皇帝,认为:英吉利以船坚炮利而称强,但兵船笨重,至水浅则运转不灵,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
这折射出()A、先进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B、洋务运动中海军海防建设成果显著C、国人对世界的认识要有渐进的过程D、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6、《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记载:“1928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后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
”这在一定程度上()A、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B、维护了国际国内市场的稳定C、保护了民族经济的发展D、推动了关税自主运动的开展7、据统计,1953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总数是601912371人。
陕西省2019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绝密★考试启用前2019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时,宋国曾约集晋楚两大国召开消除战争的弭兵会议。
会上晋楚约定:彼此不相加兵,信使往来,互相救难。
这次会议表明()A.大国争霸局面宣告结束B.大国之间既争夺又妥协C.中小诸侯国从此免于战祸D.晋楚两大国分享霸权25.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
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A.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B.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C.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D.通过分化兵权铲除割据基础26.图中的阴影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
该王朝是()A.西周B.秦朝C.西汉D.唐朝27.据《明史》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筑敌台三千,起居庸(关)至山海(关),控守要害……边备大天饬,敌不敢人犯。
”长城沿线“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囿,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材料不能表明()A.加强长城防御,阻止蒙古侵扰B.与蒙古议和互市,使南北经济发展C.边塞安定互通贸易,促进民族交融D.重修长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28.“戊戌政变”发生后,谭嗣同对劝他离开的人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对谭嗣同的这种做法的评价,正确的是()A.他一语道破了中国落后挨打的真正原因B.虽精神可嘉,但其历史行为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反映了他对光绪皇帝的“忠君思想”,不值得提倡D.体现了他愿为改革牺牲的精神,但未认识到中国改革不成功的真正原因29. 1906年,孙中山针对有人对民族主义的误解时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陕西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陕西省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被称为“素封”的群体,他们虽无官爵封邑却富比封君,“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
这可以说明A. 分封制的瓦解B. 工商食官政策破坏C. 土地兼并严重D. 阶级关系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所述,战国出现的“素封”群体,其虽无官爵封邑却富比封君,这说明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私商逐渐成为了商人的主体,商人经济地位提高,从而引起了工商食官政策破坏,B项正确;分封制的瓦解,材料未体现,排除A;材料未涉及土地关系的信息,排除C;材料无法说明阶级关系的变化,排除D。
故选B。
2.787年,唐朝有关部门核查,长安城内的西域使节、商人常驻者超过4000人,朝廷为他们提供了两种选择:要么返回老家,要么成为唐朝百姓承担义务。
结果他们全部选择留居,无一人返国。
据此可推知,当时A. 政府试图加强中央集权B. 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C. 政府严格管理经济活动D. 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长安城内的西域使节、商人常驻者超过4000人”反映了唐朝有许多“西域使节、商人”,这说明当时唐朝丝绸之路比较繁荣,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西域使节、商人”的措施,没有涉及到中央集权和经济活动的管理,故A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唐朝盛世,故D项排除。
3.《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
这种认识A. 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B. 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C. 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D. 阐明了道学的发展历程【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道……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可知题干的“道”指的是儒家的道,强调的是魏晋儒学受到佛道的冲击,独尊的地位受到挑战,到了宋代,随着理学的发展推动了儒学的进一步繁荣,故A正确;由材料可知“道”不是道家的道,而是以仁与礼为核心的儒家之道,没有混淆儒家与道家思想,故B错误;儒学在汉代经过董仲舒的改良已经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故C错误;本题阐述的是儒家思想在宋代繁荣的原因,而不是道学的发展历程,故D错误。
2019高三历史ⅱ专项二阶段性测试题
2019 高三历史ⅱ专项二阶段性测试题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联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虑,多理解!无论是单项选择、多项选择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拥有委婉性,特别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添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供给的有限资料,明确观察重点,最大限度的发掘资猜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频频细读。
只有经过认真斟酌,推断命题老师的企图,踊跃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可以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本试卷分第一卷 ( 选择题 ) 和第二卷 ( 非选择题 ) 两部分。
总分值 100 分。
时间 90 分钟。
第一卷 ( 选择题共 50分 )【一】选择题 ( 每题 2 分,共 50 分)1、(2018 ·长春一模 ) 阅读以下相关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 外国人办的企业略 ) ,从中我们获取的相关中国经济的正确信息是 ()第一期间 1872~第二期间 1895~1894 年1913 年设厂数53463商办资本( 千元)469790801资本所占比重9.6%41%官办和设厂数1986官商合资本( 千元)1619629469办资本所占比重33.1%13%A.拥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色B、官僚资本经济今后逐渐走向消亡C、民族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占支配地位D、甲午战后民族资本获取迅速发展【答案】 D【分析】观察学生提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资料表格可见,1895 年后的商办投资和厂数都有较快增添,而官办和官商合办的那么增添较为缓慢,所以可见民族资本主义在1895 年后获取一次较快的发展。
A 项答案是没法得出的,因表格未表达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B 项也没法得出,因表格中官办企业未至消亡的境地,C项不符合史实。
2、(2017 ·杭州学军中学 ) 某学校历史研究小组在图书室找寻资猜中找到了以下一组图片,该小构成员为它们确定的主题中,最合适的是 ()图片说明,从左往右:① 1863 年的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②张謇民国初年有名实业家③ 1932 年日军炸毁的商务印书馆④ 1956 年上海工商界申请推行全行业公私合营A、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和新的春季B、“实业救国”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C、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困难重重D、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答案】 A【分析】①②反响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③反响了民族工业的曲折;④公私合营反响了民族工业的春季。
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历史卷(考试版)
C.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导致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41 题~第 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5 题~ 第 47 题为选考题,请考生从给出的 3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1.(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装………………○………………订………………○………………线………………○………………
绝密★启用前
2019 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
文科综合·历史
注意事项:
(考试时间:5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滇南本草》中,就有关于玉米的记载:“玉麦须,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 约 1436 年
通肠下气,治妇人乳结红肿或小儿吹着,或睡卧压着,乳汁不通”
1578 年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有“玉蜀黍种出西土”之句,并对玉米形态作了描述
A.中国古代已从多角度研究玉米
B.三部著作的记述内容完全一致
C.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为可信
——摘编自雷颐《历史:何以至此〈从小事件看清末以来的大变局〉》 材料提供了一个近代战争中的细微情节,从中可管窥中国近代历史大变局。请从以上材料中自选
历史试题 第 3页(共 4页)
角度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 清晰) 45.(15 分)[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8 年 8 月,英国《养老金法》获准成为法律。法令对养老金领取标准做出如下规定:(一) 年满 70 岁;(二)作为英国居民至少已达 20 年,并居住在联合王国的土地上;(三)依该法令标准计 算的年收入不高于 31 英镑 10 先令。同时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将没有或失去领取国家养老金的 资格:(一)1908 年 1 月 1 日以后仍领取各种形式的济贫补贴;(二)在达到养老金领取标准前,有工 作能力却未能为自己及其家人努力工作;(三)被拘禁于疯人院或同类机构的流浪贫民;(四)被控犯 罪处以监禁者,在监禁期间及释放后 10 年间无权领取(或继续领取)国家养老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统练试题1、秦在统一前,巨贾吕不韦曾位至相国;统一后,“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发“贾人略取陆梁地(泛指桂林、象郡、南海等岭南边远蛮荒地区)”。
这一现象说明秦朝A.小农经济形成B.工商食官出现C.中央集权加强D.江南得到开发2.《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
”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
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
“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
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B.放弃休养生息政策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D.存在无为、有为之争3、宋朝许多蜚声中外的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官,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
这在他朝,对于整日被冗杂的政事缠身的政府官员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这与宋代实行官、职、差遣分离政策,“吏强官弱”“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等有关。
上述现象A.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治国传统B.反映了宋代官僚制度发生变化C.结束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D.说明了理学深刻影响宋代科举4、1842-1880年,中国进口以鸦片、棉布为主,出口以丝、茶为主;1881-1910年,棉布在进口贸易中的重要性超过鸦片,丝、茶出口的重要性下降。
影响晚清贸易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B.西方国家侵华方式的变化C.西方社会工业革命的发展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剧变5、孙中山说:“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
故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
”这反映了孙中山A.推崇民有民治民享B.主张推翻专制统治C.倡导进行社会革命D.重视国民思想启蒙6、毛泽东说:“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
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
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
”上述言论出自于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新民主主义论》C.《论联合政府》D.《论人民民主专政》7、1942年,《解放日报》介绍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当选后,与大选时的政治对手合作并释放美共领导人的事例;刊发了英国允许英共机关报复刊的报道。
其目的是A.宣传持久抗战思想B.借鉴西方民主政治C.争取英美盟国支持D.巩固民族统一战线8、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叶剑英援引历史典故说:“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可以参考。
”这一外交思路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A.50年代初期B.60年代初期C.70年代初期D.80年代末期9.古希腊有人设想: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被锁链束缚,只能看到洞口活动的动植物因身后矮墙上前方的一堆火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子。
因此,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
这一设想旨在强调A.理性高于感觉B、关注人的世界C.认识源于感觉D.美德即是知识10.以下是苏俄(联)《农民的上地问题委托书》部分摘录据此判断,该委托书出台的历史背景是A、十月革命展开B.新经济政策实施C.农业集体化D、赫鲁晓夫改革11.德国分裂后,联邦德国期望依靠美国和北约组织的支持来实现统一。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以“缓和、均势与联盟”为基础的新尔方政策逐渐成熟。
导致这一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苏联对外扩张的加剧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C.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D、欧洲国家逐步走向联合12.19世纪末,罗丹为雨果、巴尔扎克所做的雕像,几经易稿。
在定稿中,雨果令人吃惊地全身赤裸,而巴尔扎克披着及地的睡袍,一颗头颅硕大无比,身体则粗短臃肿,上阔下窄,显得比例失调一罗丹雕塑定稿的显著特点是A.注重人的情感B、捕捉瞬间印象C.重视自我感受D.强调理性思考13、杨宁一认为,在开创现代民主的实践中,各国特点迥异:“重自由而轻平等”、“突出平等的价值而对自由的保护不足”、“较好地处理了自由与平等的关系,使之相对均衡”。
与此相对应的事件应该是A.美国独立战争英国革命法国革命B.英国革命中国革命法国革命C.中国革命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D.英国革命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
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
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
……在西力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
……甲午战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
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既得利益权贵,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
……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
,“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材料二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
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参与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
到了12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
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
“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社会转型,近代中西方调整政治参与方式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影响政治参与程度的因素。
1.【答案】C【分析】本题以《考试大纲》中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为考点,从经济政策变迁着手,设置新情境,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历史信息以及正确认识历史本质的能力。
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一直到秦统一前,虽推行农战政策,但为加强国力,仍重视商业发展并时有重商政策。
秦统一后,由于缺少竞争对手,以及集权日趋强化,所以实行了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此题即以此为切入点。
A项与题干无关。
B项中的工商食官是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
D项偏离考查要点,未能把握材料中历史现象前后变化所反映的本质。
侯家2.【答案】D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历史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齐人辕固研究《诗经》,景帝时为博士。
窦太后喜《老子》,召辕固来问他读此书的体会。
辕固说:“这不过是普通人的言论罢了。
”窦太后恼怒道:“它怎么能比得上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于是让辕固入兽圈刺杀野猪。
景帝知道太后发怒了而辕固直言并无罪过,就借其利刃,让他下到兽圈内刺杀了野猪。
太后没理由再治其罪,只得作罢。
故事表明,汉初立国,由于“匈奴之患”和秦末战乱,社会各阶层“人心思定”,统治者的政府意识形态和施政方针采用的是黄老学说的“无为而治”理论并以其为立国之本。
在此时期,法家、儒学和道家思想仍时有争论,只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实际情况,道家的黄老之学,仍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故选D 。
3【答案】B【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
北宋加强皇权的措施之一即是实行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分离的差遣制度。
“官”名只表官位、秩级和俸禄的高低;一些文官带有的学士、直馆等头衔被称为“职”,都是虚衔。
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称为“差遣”,也称“职事官”。
官、职与差遣的分离让皇帝能更好地驾驭群臣,但也造成官职官名的复杂混乱,降低了行政效率,形成冗官局面。
由于宋代官员行政权力被削弱、唐宋社会转型导致社会对法律的需求增大、法律制度发达而复杂、士人重视科举制度和对行政、司法实务采轻视态度等因素影响,“以法律为师”的胥吏在司法实务中的地位渐趋重要。
因此,胥吏在司法中作用日盛以至官不能制,形成了“吏强官弱”这一普遍现象,所谓“士大夫政治,吏人社会”。
材料反映出宋代官僚制度的变化,故选B。
其余选项与材料无关,可排除。
4.【答案】C【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解读、分析、判断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地高考在此处时有落笔,如考查到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棉布滞销归因于传统自然经济的顽强阻碍这一层面。
若进一步考察,1860年之后,英国对华棉布出口呈现大幅上升趋势并逐渐在中英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其重要原因之一即是在于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机器大生产的深入普及。
英国工业革命开展以来,英国社会内部也经历了从家庭工业向工厂工业的缓慢过渡。
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更进一步降低了英国机产棉布的远洋运输成本。
故直至19世纪后半期,英国机器生产的棉布才相对于中国土布真正具有质量和成本上的绝对优势。
故选C。
5.【答案】D【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历史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辛亥革命后,中国不仅没有走向民主共和,却相反走向了军阀割据和内战。
在此背景下,1923年,孙中山于《申报》五十周年纪念专刊上发表《中国革命史》一文。
材料中明确提及“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都反映出国民精神所受压迫奴役以及思想上的愚昧麻木,所以强调了思想启蒙的重要性,故选D。
6.【答案】A【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历史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于1925年发表的文章。
国共两党合作推动的国民革命正在蓬勃发展并逐渐形成高潮,统一战线中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也日益激化。
此文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
材料中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体现了时代性,故选A。
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重在揭示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规律,鼓舞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1945年发表的《论联合政府》重在总结中共成立以来领导人民民主革命的经验。
1949年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等。
故其余选项可排除7.【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正确解读,运用历史所学知识加以理解的能力,选点独特,情境新颖。
抗日战争中后期,中共根据国内外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对西方民主的某些原则、制度大胆加以借鉴,一方面采取务实态度,肯定西方民主的有益价值;另一方面在人权立法、多党竞争、政权开放等方面借鉴了西方民主的制度设计,使之成为适合中国国情、富于战斗力的政治武器,以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争取广大人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