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高校青年教师收入状况与激励效果调查研究[论文]
北京地区高校青年教师的收入状况与激励效果调查研究
北 京 地 区 高 校 青 年 教 师 的 收 入 状 况 与 激 励 效 果 调 查 研 究
◆ 彭晓月
( 北京工业大学)
【 摘要】根据课题 组对北京市 1 高等院校 的抽样调查 , 8所 并对 回收 问卷的整理分析 , 结果显示 , 北京 市高校青年教师收入低 于北京 市平均
的 教 师。 通 常 大 学 毕 业 生 的 年 龄 在 2 2岁 左 右 , 士 毕 业 2 岁 , 士 毕 业 硕 5 博
颤率 有效 0 无以 o-万元 。 + 3
36 了 -7元 69 了 —了元
Hale Waihona Puke 百分比 43 2 7 l
3 2 6 9 l
哲 教百分 比 麟秘 玎分 比 52 2 62
理工大学 等 l 8所 高等 院校 。 发放 了 14 共 75份 问卷, 回收 的有效 问 卷 为 的平 均 数 则 为 6 9 97 4 8 .0元 , 差 近 一 倍 。 相 19 6 2份 . 回收率 为 9 % , 中青年教师共有 4 5人 , 7 其 5 占样本总数的 2 . %。 71 关于青年教师的界定 。 根据 国家统计 局的年 龄划分标 准 , 年指的是 青 1 3 1~ 4周 岁 的人 , 据 这 个 标 准 , 谓 的青 年 教 师 就 是 指 3 依 所 4周 岁 及 其 以下
州。
2 学校 内部 收 入 差 距 大 , . 资源 向名 教 授 集 聚
调查 显示, 3 .% 的青年 教师认 为, 有 78 单位 内部专业技 术人 员之 间的 水 平与生活状况 以及薪酬 的激励效果 . 以对完善我国高校薪酬 制度提供 收入差距大; 可 同时, 与本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相比 , 3 .% 的青年教 师对 有 09 政策依 据 , 有利于解 决青年教 师的困扰和 问题 , 也 促进 自身的发展 。 自 己的 收入 表示 不 满 意 ; 有 1 . % 的 青 年 教 师 表 示满 意 。 这 种 差 距 主 要 只 36 二、 北京高校青 年教师 的基本状况 表现为热门院系的教 师收入 高于一般 的基础 学科院 系。还 有就是 研究经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分析 , 研究对 象的基本情况如下 : 费 的差距较大。普遍情况是课题 费是 向教 授 、 师生导 师集 中, 博 普通教 师
高校青年教师生存状态问题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生存状态问题研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经济收入作为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高低与生存状态好坏的重要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教师的收入在逐步增长的同时,出现明显的分化现象。
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薪酬管理研究分会课题组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高校教师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占47.7%,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下的占到总人数的85.9%。
这份调查涉及全国84所高校教师,超过13万个样本。
相对于这样一个知识密集型和人力资本高投入型群体,高校教师现有收入非常缺乏竞争力。
多数高校青年教师都是月光族,每月能有结余的只占31.3%,23.7%的人收不抵支,11.8%的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前几年主要靠父母和配偶支持。
由于生活压力大,不少高校青年教师不得不从事各种兼职,以代课、培训、承揽项目等方式贴补家用,甚至有14.2%受访者以兼职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
有研究表明,对生活的满意度方面,青年教师在收入水平方面认为比较满意的为11.11%,认为非常满意的为0,认为不太满意的和非常不满意的共有48.89%[2]。
不仅如此,高校青年教师还存在收入分化现象,学术地位高职称高的青年教师与低职称的青年教师之间差距在不断拉大;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青年教师的收入也存在差距,自然科学学科专业背景的青年教师的收入一般比人文社会科学背景的教师收入高。
其原因在于:各高校相继实施岗位津贴制度,教师的收入与职称、工龄、教学科研工作量等指标挂钩。
获取同级别项目课题,自然科学研究经费及其学校奖励配套远大于人文社会科学等。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课题组在对北京市高校引进人才“就职原因”的调查发现,引进人才选择高校工作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原因分别是“研究条件”“教师地位”“发展空间”,而在十几个选项中排在最后一位的是“工资收入”,由此可见教师群体最不看重的是经济收入。
但耐人寻味的是,在对“离职原因”的调查中,“收入太低”又成为高校教师离职的第一原因。
基于高校教师需求现状调查的激励对策研究
险 、 队 建 设 、 誉 、 位 、 有 挑 战 性 的 工 作 等 不 同 团 名 地 具
方 式和措 施进 行激 励 。 ( ) 要 与 激 励 理 论 二 需
另 外 , 方 学 者 对 激 励 理 论 进 行 了 比 较 深 入 的 西
研 究 。 由于 研 究 角 度 的 不 同 , 同 学 者 提 出 了 多 种 不
2 1 年 第 5期 01 总第 2 5期 0
黑龙江 高教研 究
H i nj n eerh s nHge d ct n e ogi gR sac e o i r uai l a h E o
No. 01l 52
s ra . . 0 e i 1 No 2 5
基 于高校教 师 需求现状调查 的激励 对策研 究
激励 理论 (见表 2 。 参 )
激 励 是 一 种 引 起 需 要 、 导 行 为 、 续 激 发 人 的 指 持
动 机 的 心 理 过 程 。 通 过 激 励 , 某 种 外 在 因 素 和 内 在 在 因 素 的 影 响 下 , 起 个 体 产 生 明 确 的 目标 指 向 和 引 行 为 的 内 在 动 力 。 可 见 , 励 是 以 满 足 需 要 为 前 提 激 的 , 受 到刺 激 产 生需 要 , 需 要 不 能 满 足 时 , 起 人 在 引 寻 找 目标 以 满 足 需 要 的 驱 动 力 , 此 激 发 动 力 。 所 由 以 , 要 是 探 求 激 励 的有 效 途 径 。 需
臣 … …圈 … 固 … 曰 一 …
图 1 激 励 过 程
求程 度 分 为非 常需 要 、 比较 需 要 、 般 需 要 、 较 不 一 比
需 要 、 需 要 等 五 个 级 别 。 被 调 查 者 的 基 本 情 况 主 不
《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与激励机制改革研究》说明
《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与激励机制改革研究》说明9月12日公务员封闭预测班开课10日上午,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与激励机制改革研究》指出,高校教师工资低于公务员工资且收入差距明显。
大学教授中收入最高的10%与收入最低的10%,收入差距达到5.9倍,副教授中这一差距为4.5倍。
同一职称内部的个人收入差距更大,讲师中最高收入者是最低收入者的25倍。
部属院校和市属院校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很明显,年收入在10万-20万元的高收入层,部属高校高出市属高校近10个百分点。
专家建议,应建立统一的工资制度,使相同职位教师的收入基本相同。
现状高校教师最高平均年收入33万元研究指出,中国高校教师的收入构成多元化,包括工资性收入和非工资性收入两大部分,工资性收入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福利费等;非工资性收入包括:科研收入、校外讲课收入、评审费、稿费等。
根据收入的来源可以分为校内本职工作收入和校外兼职收入两大部分。
校内本职工作收入由工资收入、福利收入、奖金、科研收入等构成;校外收入由讲课收入、评审费收入、稿费收入等构成。
报告称,当前高校收入分配制度,导致部分员工感到不公平,收入分配体系缺乏有效的激励作用。
收入分配改革的一个结果是高校内部收入差距拉大,特别是在高校行政化影响之下,收入差距拉大被认为难以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收入分配不公平感。
根据本课题组的抽样调查数据,如果把教授的年收入划分为从高到低的10个组,每个组包括10%的人数,那么收入最高组的平均收入是330642元,收入最低组的平均年收入为56157元,最高者为最低者的5.9倍。
对讲师做同样的分组,可得出收入最高组平均收入为123095元,收入最低组的收入仅为31464元,最高者为最低者的3.9倍。
报告指出,高校的“行政化”与“市场化”倾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调研中有教师形象地描述为“三奔一荒”,即奔钱、奔官、奔项目,荒学术。
北京高校教师薪酬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北京地区18所高校教师的抽样调查
AnA ayi o eP yS t fcina dI n u nil a tr f nv ri a ut e ig n ls f h a ai a t n t I f e t co so ies yF c l S n B i n s t s o s l aF U t y i j
复旦教 育论 垤
2 1 年第 1 卷第 1 02 0响因素分析
— —
基于北京地 区 1 所 高校教 师的抽样调查 8
刘金伟 , 张 荆, 李君 甫 , 赵卫华
( 京 工业 大学 人 文社 会科 学学 院 , 京 102 ) 北 北 0 14
摘要: 本文通过对北京 1 所高校教师的薪酬满意度进行抽样调 查, 8 对影响北京高校教师薪酬满意度 的
因素进行 分析 。 究结果表 明 , 京 高校 教 师的 薪酬 满意度 一般 偏 下 ; 影响 因素 中, 龄 、 称 、 研 北 在 年 职 行政级 别 、 实际收入 与 期望 收入 的差 距 、 平 感 、 公 自身生活状 态等 对 薪酬 满意度 影响 较 大。国 家要 通过提 高大 学教 师 的
f c ly a u t ,pa t n i n t tmu ai g f n to fe u lt,e 1 O a o i y a t to o si ltn u c in o q a i e y ta .S s t mpr v he p y s tsa to nd mo iie o e t a a if cin a b l z t e wo k e h sa m fu i e st a u t . h r nt u i s o n v r iy fc ly Ke y wor :Un v r iy Fa u ;Pa ;De r e o a if c i n n ue ilF c o s ds i e st c hy y g e fS tsa to ;I f nta a t r l
高校教师薪酬激励效应研究——以研究型大学的中青年教师为例的开题报告
高校教师薪酬激励效应研究——以研究型大学的中青年教师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教学的主要承担者,在担任教师的同时,还需要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工作。
而现实中,高校教师薪酬不高,普遍存在工作量大、薪酬低等问题。
这种现象对教师的工作激励产生了负面影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新性和质量。
因此,探讨高校教师薪酬激励效应,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高校教师薪酬激励效应,以研究型大学的中青年教师为例,分析薪酬对教师的工作激励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改善教师的工作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对国内外高校教师薪酬激励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探究薪酬对教师工作激励产生的影响。
2. 对研究型大学中青年教师的工资收入、工作满意度和激励情况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了解教师在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3.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研究型大学的中青年教师对薪酬激励措施的看法,为制定薪酬激励措施提供依据。
4.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为高校教师薪酬激励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证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型大学的中青年教师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了解薪酬激励对教师工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四、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的进度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2022.3-2022.5):调查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高校教师薪酬激励的现状和问题。
2. 第二阶段(2022.6-2022.8):对研究型大学的中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教师的工资收入、工作满意度和激励情况,并分析影响教师工作激励的因素。
3. 第三阶段(2022.9-2022.11):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4. 第四阶段(2022.12-2023.1):撰写论文。
五、预期研究结果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目标:1. 分析高校教师薪酬激励的现状和问题,了解薪酬对教师工作激励的影响。
中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实证研究
中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教师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问题一直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究中国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现状、问题及原因,以期为完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本文首先对中国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评述,包括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激励机制的构建原则、激励机制的实施方式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了若干所高校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文献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了大量关于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一手数据和资料。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深入挖掘,本文揭示了当前中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激励方式单激励效果不佳、激励机制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等。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制度设计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中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包括优化激励方式、提高激励效果、建立个性化的激励机制等。
这些对策建议旨在激发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认识和理解,也为相关部门和高校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也可为类似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文献综述关于中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实证研究,近年来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从理论层面来看,激励机制研究主要涉及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中国情境下,学者们结合中国的文化、教育体制等特点,对西方激励理论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和拓展,提出了适用于中国高校教师的激励模型。
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邵珠建杨晓苏李春鸣来源:《教育界·下旬》2013年第11期【摘要】在社会大众看来,大学教师是一份光荣、体面、风光的高尚职业,而置身现实中,大学教师的生存状况却是令人担忧,青年教师自身面临着巨大的现实压力和困境,青年教师这个特殊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本文通过对青年教师面临的现实状况,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够唤起社会和高校的关注,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和现实关怀。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现状对策研究当前,高等教育事业方兴未艾,高等教育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变革,高校教师队伍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特别是1999年大规模扩招以来,师资短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各高校引进了大量青年教师。
统计显示,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目前已超过86万,占全国高校专职教师总数的63.3%。
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和振兴的中坚力量。
他们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乃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水平和质量。
对青年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现状和发展需要的研究,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的重要命题。
一、青年教师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挑战改革开放30年,市场经济滚滚浪潮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呈现出独特的群体性特征:学术上的焦虑,使他们挣扎在“爱”与“痛”的边缘;经济上的困扰,使他们游离在“走”与“留”的边缘;政治上的淡漠,使他们徘徊在“权”与“钱”的边缘。
在多重压力影响下,大部分青年教师为理想奋斗,冲出现实的牢笼,把握人生发展机遇,实现自我价值,取得了成功。
但也使得当下的青年教师对于现实生活、存在感和价值观产生忧虑情绪。
武汉市高校教师现状调查结果显示: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显著增大,助教和讲师的压力比正副教授更高。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08)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高校中,52%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教师数量不足,人均承担工作量太重”;近60%的教师感到“压力很大”。
教师激励需求调研报告
教师激励需求调研报告1. 调研背景教师是学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校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一些学校发现教师的工作热情有所下降,希望通过调研了解教师对激励的需求,为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提供参考。
2. 调研目的* 了解教师对激励的需求和期望* 分析教师激励机制的有效性* 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和政策建议3.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发放给100名学校教师,内容包括基本信息以及关于激励机制的感受和期望等问题。
3.2 面对面访谈从问卷调查中选取10名教师进行深入访谈,探究具体问题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4. 调研结果分析4.1 教师对激励的需求和期望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对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激励表示期望和满意,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 薪酬激励:教师普遍认为薪酬水平应该与工作表现和教育质量挂钩,重视绩效工资制度的建立。
* 培训和职业发展:教师希望能够获得进修学习的机会,提升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进而提高工作效果。
* 奖励和荣誉:教师希望能够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可,获得奖励和荣誉,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工作。
4.2 教师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分析教师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应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激发教师积极性的程度:教师普遍认为当前的激励机制对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有一定的效果,但仍有一些教师表示不满。
* 激励机制的公平性:部分教师认为当前的激励机制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建议增加公开透明的评审和奖惩流程。
* 政策执行的力度:一些教师认为激励政策只停留在表面,执行力度不够,建议加强政策实施的监督和检查。
5. 改善措施和政策建议5.1 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建议学校制定合理的薪酬激励政策,将教师的工资与教育质量和工作表现挂钩,并加大基础工资的调整力度。
此外,可引入绩效工资制度,通过量化指标评估教师的绩效,并给予相应奖励。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建立高效激励机制是实现青年教师与高校共同发展的现实要求。
本文阐述了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现状,分析了地方高校在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薪酬体系、培训体系与情感激励三个方面来优化其激励机制。
【关键词】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地方所属高等学校(省属高校)是指隶属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别行政区,大多数靠地方财政供养,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院校,省属高校占了我国高校总数的绝大多数,是我国高等学校的主体,承担着为区域培养人才以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各类院校。
地方高校相对部属高校在办学经费、学校品牌知名度、管理观念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地方高校要想在日益激烈的高校竞争中有所发展,就必须提高其师资队伍。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生力军,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是实现高校与青年教师共同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现状分析(1)收入较低青年教师参加工作不久,属于低职称、低行政级别阶段。
而我国高校工资收入基本上都是与职称、行政级别挂钩,导致青年教师工资收入较低,处于高校工资收入金字塔低层。
同时,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很大比例来自于农村,他们多数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毕业工作后经济负担较重。
一方面,他们需要偿还助学贷款和提供家庭补贴;另一方面,买房、结婚等都是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青年教师的收入在校内处于底层,在校外与其同学相比仍然差距较大。
收入的差距导致青年教师心理落差,降低了工作积极性。
(2)压力较大青年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毕业后就走上讲台,他们需要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而这一转变需要时间与空间。
首先是教学压力大。
当前大学生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他们希望能够轻松有趣的学习,同时希望获得足够的实践机会。
对于处于适应教师工作阶段的青年教师而言,如何在课堂上出色完成其教学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认可度站稳讲台是其面临的一大挑战。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培养人才、推动科研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
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面临着种种挑战和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高校青年教师需要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
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现状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包括培养体系不完善、教学实践经验不足、科研能力欠缺等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了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亟待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旨在为高校教育管理部门、教师教育机构和广大青年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新形势下,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面临着诸多问题。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提质,高校青年教师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他们需要具备更全面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知识,同时还需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也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如培养体系不完善,教学实践经验不足,科研能力欠缺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也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质量和水平,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现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意义青年教师是高校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关系到高校教育质量和未来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新形势下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深入探讨这一问题的现状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现状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现阶段教师培养存在的瓶颈和不足之处,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高校青年教师需求因素及激励机制探析
高校青年教师需求因素及激励机制探析【摘要】本文对高校青年教师的需求因素及激励机制进行了探析。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需求因素,探讨了工资待遇、学术氛围、职称评定和导师指导对青年教师的影响和激励。
在结论部分给出了激励机制的建议,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总结了研究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高校青年教师的需求和激励机制,为高校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促进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需求因素、激励机制、工资待遇、学术氛围、职称评定、导师指导、激励机制建议、研究展望、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青年教师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群体,他们承担着培养学生、开展科研等重要任务。
在当前高校教育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
他们需要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多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也需要更好地融入学校的发展和文化中。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高校竞争的加剧,高校青年教师的需求因素和激励机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了解和分析高校青年教师的需求因素,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青年教师的需求因素及激励机制进行探析,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高校青年教师的真实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促进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高校青年教师的需求因素及激励机制,旨在从工资待遇、学术氛围、职称评定和导师指导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对青年教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高校青年教师的内在需求,为制定更有效的激励机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旨在为高校管理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青年教师提供更有利的发展环境,促进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通过深入探讨高校青年教师的需求因素和激励机制,希望为高校管理和教师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地方省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现状与激励机制研究
P I O N E E R I N G W I T H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M O N T H L Y N O .2㊀2019地方省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现状与激励机制研究∗吴诗嫚㊀陈㊀聪㊀郝祖涛㊀张㊀纯(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㊀㊀摘㊀要:研究地方省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现状与激励机制,以探求适应新时期地方科技创新发展的新机制.采用文献研究㊁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地方省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的现状问卷调查,揭示青年教师在薪酬㊁考核㊁培训㊁奖惩㊁晋升等五个方面存在激励机制失灵的现象;深入分析激励机制失灵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激励机制,为提高地方省属高校科研工作的绩效提供决策参考.关键词:地方省属高校;青年教师;激励失灵;激励机制中图分类号:G 644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G2272.2019.02.031∗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地方工科院校科研工作激励机制研究 (Q 20151514);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互联网+ 视域下高校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智慧学习空间设计研究 (2016306);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高校学期制度改革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机理及政策响应机制研究 (2017332)作者简介:吴诗嫚(1985 ),女,博士,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收稿日期:2018G11G080㊀引言青年教师是地方省属高校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和生力军.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充分挖掘其潜力,有利于提高地方省属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由于地方省属高校的科研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或较低水平的重复阶段,青年教师不仅生活压力巨大,还面临科研方向不明确,科研团队较弱;缺乏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任务繁重,科研无暇顾及;科研平台欠佳,科研信心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省属高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国内外对高校科研工作人员现状与激励机制的研究非常重视.国外学者主要从建设科学合理的科研工作体制机制着手,重视资金㊁平台㊁团队㊁评价指标体系等在科研激励中的作用.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现状㊁激励理论㊁激励机制构建等方面,但以地方省属高校为对象,研究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现状与激励机制的文献仍较为少见.本文以地方省属高校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地方省属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现状,揭示地方省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激励失灵的问题,基于激励保健理论分析地方省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激励失灵的原因,并提出针对地方省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激励机制的政策和建议,对挖掘地方省属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潜力㊁调动他们的科研积极性,建设创新型国家㊁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㊀地方省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现状1.1㊀数据来源X X 大学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经过40多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办学条件较好㊁实力较强㊁水平较高㊁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X X 大学管理学院㊁机电学院㊁国际学院等三个院系的教师进行调查.本研究发放问卷60份,收回问卷51份,问卷收回率85%,有效问卷48份,有效问卷占样本数的80%.1.2㊀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从青年教师对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科研工作时间来看(见表1),青年教师对科研工作积极性不高且投入科研工作的时间较为不足,只有少部分青年教师对科研工作具有强烈的兴趣,56%的青年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是基于物质或晋升层面的鼓励,可见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工作激励机制对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1.3㊀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从科研论文的成果来看(见表2),X X 大学青年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不多且质量不高.教师工作以来,发表论文都在8篇以下,且高水平的论文只有31篇,平均1人发表不到1篇.701地方省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现状与激励机制研究科技创业月刊㊀2019年第2期表1㊀青年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积极性及从事时间项目㊀㊀㊀㊀比值(%)从事科研工作的原因①获得科研奖励及津贴,增加收入20.80②晋升和提高职称33.81③提高教学水平18.07④提高自身学术能力15.70⑤个人兴趣爱好11.62从事科研工作时间(小时/天)<248ȡ2至<838ȡ414表2㊀论文数量和质量情况项目各类级别的文章比例(%)人数(人)论文数量ȡ1~<32311ȡ4~<64220ȡ7~<83517论文质量S C I /S S C I 136E I /E S I 1225C S S C I /C S C D 2713北大中文核心157从科研项目成果看(见表3),19%的青年教师工作后没有获得科研项目的资助,获得次数在4~6项的青年教师人数最多,占44%.科研项目的质量不高,30%教师获得校级资助,获得省部级资助的青年教师只占10%.此外,从科研奖励㊁专著㊁专利的成果来看,存在科研奖励级别低㊁专著发表次数少㊁专利取得的次数不多等问题.表3㊀近五年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项目人数(人)比例(%)数量09191~314294~621447~848质量国家级00省部级510地厅级48校级11301.4㊀青年教师科研激励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从薪酬㊁绩效考核㊁培训㊁奖惩㊁晋升这五个方面激励现状对省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激励现状进行系统阐述:1.4.1㊀薪酬激励现状目前X X 大学青年教师的薪酬主要由基本工资㊁福利补贴㊁绩效奖励三部分组成.X X 大学青年教师工资大多处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74%的青年教师对薪酬不满意(见表4),因此提高薪酬水平成为青年教师普遍诉求之一.从绩效奖励来看,年终奖金的发放的主要依据教学工作量的多少,而科研工作量对年终奖金发放的影响程度不高,因此,年终奖金对青年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激励作用并不明显.表4㊀青年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与满意度调查项目工资收入人数占总样本数的比例(%)工资收入<0.5万3063ȡ0.5-<1万1225ȡ1-<1.5万48ȡ1.5-<2万24满意度非常不满意817不满意715一般2042比较满意816非常满意5101.4.2㊀绩效考核激励现状从绩效考核现状看(见表5),科研工作绩效考核主要包括学术论文㊁科研项目㊁专著㊁科研奖励㊁专利等五个方面,其中对学术论文和科研项目更为重视.通过询问青年教师,发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青年教师对科研绩效考核不满意的比例占38%,而自然科学领域的青年教师对科研绩效考核不满意的比例为26%.主要原因可能在于X X 大学属于地方工科院校,自然科学相关专业是学校的优势学科,科研成果较为突出.因此,科研工作绩效考核的内容及标准更多偏重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规律,导致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青年教师对其制定的科研绩效考核内容及标准的满意度较低.表5㊀青年教师对科研绩效考核内容及标准的满意度研究领域满意度(%)非常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自然科学1511922人文社会科学172119521.4.3㊀培训激励现状从培训激励现状看,X X 大学青年教师的培训类型主要包括访问学者㊁国际会议㊁国内会议㊁专业技术培训等形式.职称等级的高低与能参加培训的层次关联较大,青年讲师接触的培训方式大多为专业技术培训,随着青年教师职称等级不断提高,所获得的培训机会也越来越多,培训级别也越来越高.相比较于职称等级高的资深教师而言,青年教师获得科研培训的途径少㊁缺乏针对性且机会不多.1.4.4㊀奖惩激励现状X X 大学青年教师的科研奖励方式主要包括口头表扬㊁荣誉奖励㊁资金奖励三种方式(见表6).10%的青年教师觉得口头表扬奖励方式有效果,75%的青年教师觉得奖金激励的效果最好.目前奖励等正激励的801P I O N E E R I N G W I T H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M O N T H L Y N O .2㊀2019方式用得比较多,惩罚等负激励方式基本不用.奖惩激励效果整体不明显.表6㊀不同奖惩方式对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奖惩方式影响程度(%)非非常不显著比较不显著一般比较显著非常显著口头表扬21155464荣誉奖励41748238奖金46155681.4.5㊀晋升激励现状从晋升激励的现状来看,青年教师对晋升体制的满意度分析显示:28%的青年教师对职务晋升体制不满意,21%的青年教师对职务晋升满意.27%的青年教师对职称晋升体制不满意,只有4%的青年教师对职称晋升体制满意.职务晋升满意度占样本数的比例大于职称晋升满意度占样本数的比例.可见当前晋升体制仍存在一些弊端,效果也并不明显.2㊀地方省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激励失灵及成因分析2.1㊀科研激励失灵主要表现方式2.1.1㊀薪酬激励失灵高校教师兼顾科研和教学两项工作,相比之下科研工作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但是科研薪酬没有显化.与资深教师相比,青年教师生活压力更大,教学任务更为繁重,所以青年教师对科研薪酬更为敏感,从事科研的积极性较低.主要表现为基本工资较少㊁绩效奖励的激励失灵.基本工资在双因素理论中属于保健因素,也称为维持因素,保障了青年教师及家庭的基本需求.一旦保健因素缺失,极易带来青年教师对工作的不满与抱怨.绩效奖励在双因素理论中属于激励因素,完善激励机制,对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有重要作用.传统的 吃大锅饭 现象较为普遍,平均主义严重,不但不能体现能者多得,反而严重挫伤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甚至还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2.1.2㊀绩效考核激励失灵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分为教学绩效㊁科研绩效㊁社会服务绩效三部分,但总体呈现出 重科研㊁轻教学 的趋势,这是一种不平衡的现象.同时,科研考核体系也不健全.确保高校青年教师绩效考核工作顺利展开的关键在于使用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目前青年教师的绩效考核奖惩力度不够㊁激励作用不明显.考核结果对教师的影响不明显,主要体现在其绩效奖励中.2.1.3㊀培训激励失灵目前很多高校培训主要以所擅长的专业理论为主,培训内容单一,培训针对性不明显;知识性培训㊁学术培训和教学培训并未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青年教师与资深教师相比,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更为缺乏,但是学术交流㊁实践培训的机会都较少.再次,资深教师与青年教师的科研互动机会较少,缺少 老带新 的互助机制.2.1.4㊀奖惩激励失灵我国高校奖励多以精神奖励的形式出现,物质奖励较为不足.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对物质的要求普遍较高,但科研工作对其生活压力的改善较小,难以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青年教师处于科研积累阶段,与资深教师相比较取得科研成果的难度更高,针对青年教师科研积累阶段的科研奖励体系略有不足.2.1.5㊀晋升激励失灵在当前晋升体制中,仍然存在 论资排辈 现象,存在根据工作的年限㊁资历㊁甚至领导的好恶决定晋升机会的情况,未将科研工作的绩效考核结果与晋升机会挂钩,忽视工作表现和工作能力.这种情况的发生会使青年教师的晋升空间非常小,晋升机会也比较少,会直接打击其工作积极性,失去对科研工作的积极性.2.2㊀科研激励失灵成因分析2.2.1㊀薪酬激励失灵成因当前对薪酬功能的认识注重其保健因素,而对于其激励作用虽有所涉及但不够重视.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是学校薪酬体系设计的重要原则,也是薪酬激励高效㊁稳定的重要保证.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会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和工作积极性.2.2.2㊀绩效考核失灵成因青年教师因为职务高低的原因,不同层级的教师间存在一定差距.在对教师绩效进行科研工作的绩效考核时,应该区别对待,根据不同的层级提出具体的考核标准及要求.同时学校在科研工作绩效考核标准上,更应该加强弱势学科的科研团队和平台的建设.2.2.3㊀培训激励失灵成因一些学校没有提供科研平台发布培训信息,同时也很少举办国际国内会议和各专业培训工作.另外,由于学校对各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同,例如工科型院校为了保持自身学科特色较重视自然科学,相对忽视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导致弱势学科较少获得科研培训机会.同时青年教师与资深教师相比,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更为缺乏,学校大多时候会按教师资历选送培训名额,所以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交流㊁实践培训的机会都较少,因此造成培训激励制度失灵.2.2.4㊀奖惩激励失灵成因一些学校对科研奖惩制度实施不明确,流于形式.奖惩的目的是表扬先进,惩罚落后,以使整个队伍朝着先进的方向前进.很多学校更重视科研成果的奖励(正向激励),忽视惩罚(负向激励).另一方面,学校在901地方省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现状与激励机制研究科技创业月刊㊀2019年第2期惩罚上大多强调点到为止,轻犯不罚㊁重犯轻罚,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惩戒作用.2.2.5㊀晋升激励失灵成因一些学校的晋升体制并不完善,表现为晋升条件依人而定㊁过分注重工作年限㊁资历的影响,未充分考虑工作绩效对晋升机会的正向相关,晋升评审制度未公开透明,甚至还存在 暗箱 操作现象,这些都将直接导致晋升规则没得到切实的遵守和执行,影响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的积极性.3㊀地方省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激励机制构建3.1㊀薪酬激励机制构建建立 效率优先㊁兼顾公平 的利益分配机制,破除平均主义的观念,加大薪酬分配差距,让那些有卓越贡献的优秀青年教师得到更高的报酬,从而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目前,我国大学教师的薪酬收入正处于低水平阶段,且薪酬水平与他们的个人价值不匹配.应在改革高校分配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的薪酬水平,使之成为教育事业中最为高尚且有比较高的薪酬分配的职业.3.2㊀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构建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绩效考核办法,将 他评 与 自评 相结合㊁将 上级评价 与 下属评价 相协调.绩效考核的结果应作为薪酬分配标准㊁晋升机会㊁奖惩力度㊁培训效果的重要参考.对于考核优秀的青年教师,应该加大奖励力度,增加绩效工资,并优先拥有晋升㊁培训机会,真正体现考核激励先进,体现公平的激励导向作用;对于考核较差的青年教师,要深入交谈,找到问题所在,工作绩效实在没有提高的,要进行奖金扣除㊁减少提供晋升评优的机会,让考核真正发挥鞭策落后的效果.3.3㊀培训激励机制构建充分利用网络的教育资源,促进培训资源网络化,使教师有更多的渠道获得培训的信息.加大对科研培训经费的投入,实现科学合理的评估与分配,特别鼓励科学前沿领域的创新培训工作.逐步培养一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打造科研工作团队,营造 老带新 的科研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优化培训后的考核制度,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价反馈系统.3.4㊀奖惩激励机制构建应将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正确发挥负激励的作用,负激励的适量使用能起到警醒的作用,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要形成多管齐下㊁形式多样的奖惩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奖惩的激励作用.3.5㊀晋升激励机制构建给予高校青年教师更多的晋升空间和机会,设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让教师的才能得以充分施展,更充分地展示自我价值.建立以绩效考核为依据的选拔机制,将青年教师教学㊁科研㊁服务等纳入考核范围.注重晋升选拔的公平性,从而让每个有志于得到晋升机会的教师有更高的工作热情.4㊀结论与建议本文以X X 大学为例,对其青年教师的激励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地方省属高校青年教师在薪酬㊁考核㊁培训㊁奖惩㊁晋升等五个方面存在激励机制失灵的现象,从体制㊁公平性等方面深入分析激励机制失灵存在的原因,并从薪酬㊁培训㊁考核㊁奖惩㊁晋升等方面构建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制度环境,为教育部门改进教师激励工作机制㊁实现有效激励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对X X 大学科研激励现状的问卷调查和对地方省属高校科研激励失灵原因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1)可以建立 效率优先㊁兼顾公平 的利益分配机制,并加大薪酬分配差距,通过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来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2)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结果应作为薪酬分配㊁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使绩效考核真正起到 鼓励进步㊁鞭策落后 效果.(3)促进培训网络化,让教师有更多的渠道获得培训信息.并加大对青年教师培训的投入,营造 老带新 的科研传承.(4)适当利用 负激励 的作用,建立 多管齐下㊁形式多样 的奖惩机制,不让奖惩流于形式.(5)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选拔晋升方式,以绩效考核为依据,让有能力的青年教师得到公平有效的晋升机会.参考文献[1]㊀陈楚伟.我国科研激励机制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0):81G83.[2]㊀厉伟.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 ].荆州:长江大学,2013.[3]㊀洪恩强,郭文英,孙少华.论青年教师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大众科技,2006(4):144G145.[4]㊀姚乐彦.略论高校青年教师的需求与激励机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74G76.[5]㊀C HA DW I C K P .T QM a tS o u t hB a n k U n i v e r s i t y:i s s u e s i n t e a c h i n g a n d l e a r n i n g [J ].Q u a l i t y A s s u r a n c e i nE d u c a Gt i o n ,1995,3(1):36G42.[6]㊀G U I D O R E G E R A N D D R.U l r i c hS c h m o c he d :O r ga n i z a Gt i o no f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att h e W a t e r s h e d [J ].P h y s i c a GV e r l a g ,G e r m a n y,1996,12(5):115G120.[7]㊀B A B B A RS .A p p l y i n g t o t a l 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t o e d u c a Gt i o n a l i n s t r u c t i o n [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P u b l i cS e c G011P I O N E E R I N G W I T H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M O N T H L Y N O .2㊀2019t o rM a n a ge m e n t ,1995,7(8):20G26.[8]㊀张洁.论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激励管理G以双因素理论为视角[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89G91.[9]㊀王欣.双因素理论下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管理G以N 大学为例[J ].佳木斯教育学院报,2013(5):231G231.[10]㊀汤桂香.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运用[J ].中国冶金教育,2006(2):55G58.[11]㊀翟明辉.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荆州:长江大学,2015.[12]㊀于咏.构建高校青年教师的激励机制[J ].经营与管理,2007(3):74G76.[13]㊀张新康.把握高校教师需要特征完善激励机制[J ].教育学研究,2006(2):56G20.[14]㊀杜贞贞.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激励机制研究G以X 学院为例[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15]㊀姚丽华.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10.[16]㊀王菡.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 ].广州:暨南大学,2006.[17]㊀甘小亚.论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以A 大学为例[D ].武汉:武汉大学,2005.[18]㊀高允奔.浅谈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J ].江苏高教,2001(6):103G105.[19]㊀徐宏毅,周祖德.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模式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601G604.[20]㊀李宜江.关于大学青年教师身份与年龄界定的探究[N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2):75G79.[21]㊀王雷,汪毅.湖北省地方高校科研竞争力现状与对策研究[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05G107.[22]㊀陶志梅.我国高等院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5):76G78.[23]㊀郭子仪.高校教师激励模式的构建研究[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5G18.[24]㊀徐涌金.试析转型期高校教师激励效应的有效强化[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7):8G10.[25]㊀高允奔.激励机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57G59.(责任编辑㊀要㊀毅)T h e S t a t u s Q u o o f S c i e n t i f i cR e s e a r c ha n d I n c e n t i v eM e c h a n i s mo f J u n i o rF a c u l t y M e m b e r s f r o mL o c a l P r o v i n c i a l c o l l e ge s WUS h i m a n ㊀C H E N C o n g㊀H A OZ u t a o ㊀Z H A N GC h u n (C o l l e g e o fM a n a g e m e n t ,W u h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T e c h n o l o g y,W u h a n430205,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p a p e rs t u d i e s t h es t a t u s q u oo f s c i e n t i f i cr e s e a r c ha n d i n c e n t i v em e c h a n i s m o f j u n i o r f a c u l t ym e m b e r s f r o ml o c a l p r o v i n c i a l c o l l e g e s ,s o a s t o f i n d a n e w m e c h a n i s ma d a p t i n g t o t h e i n n o v a t i v e d e v e l o pm e n t o f l o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t h en e we r a .M e t h o d so f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u r v e y an ds t a t i s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a r e e m p l o y e d .T h r o u g h a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u r v e y o f j u n i o r f a c u l t y me m b e r s s c i e n t if i c r e s e a r c hw o r k i n l o Gc a l p r o v i n c i a l c o l l eg e s ,thi s p a p e r r e v e a l s t h e p h e n o m e n o no f i n c e n t i v em e c h a n i s mf a i l u r e i n f i v e a s p e c t s :s a l a r y ,a s s e s s m e n t ,t r a i n i n g ,r e w a r da n d p u n i s h m e n t ,p r o m o t i o n ,a n a l yz e s t h ec a u s e so f i n c e n t i v em e c h a n i s mf a i l u r e ,a n d c o n s t r u c t s t h e i n c e n t i v em e c h a n i s m ,w h i c h i s t o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i m p r o v i n g t h e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l o c a l p r o Gv i n c i a l c o l l e ge s .K e y wo r d s :l o c a l p r o v i n c i a l c o l l e g e s ;j u n i o r f a c u l t y m e m b e r s ;i n c e n t i v e f a i l u r e ;i n c e n t i v em e c h a n i s m 111。
科研课题论文:高校青年教师需求因素及激励机制探析
158804 高等教育论文高校青年教师需求因素及激励机制探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对于办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高校青年教师的需求因素及激励机制是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教育改革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迫切需要。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需求因素需要是人外部行为的内驱力,是产生激励的起点和基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纳入由低到高排列的五个层次中,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每个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的需要,通常是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再追求高层次的需要。
借鉴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个人需要层次的划分,分析和归纳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需要特点,主要表现为物质需求、尊重需求和发展需求等方面。
(一)物质需求物质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高校青年教师拥有一份被社会普遍认可的高尚职业,但他们也面临很多重要而现实的问题,如婚姻、住房、医疗保险、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这些对于工龄短、职称低、收入少、福利差的青年教师来说,构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青年教师改善工作、生活条件的合理需求亟待解决。
(二)尊重需求高校青年教师希望自己的知识、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获得学生、同事、领导和社会的认可与尊敬,由此得到相应的荣誉和地位。
他们具有敏感的自我意识,乐为人师的优良禀性,从而形成了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心。
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这种自尊心尤其体现在晋升职称、荣誉表彰等方面。
(三)发展需求发展需求是指对主体素质或者条件不适应状态的趋平衡要求。
身处高校的青年教师自我期望价值高,成才欲望强,具有很强的发展需求,其发展需求的满足依赖于继续学习。
一方面,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学科专业不断调整变化,知识体系更新拓展;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大多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但高校人才济济,青年教师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其他论文文档]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激励问题研究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激励问题研究”[论文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激励[论文摘要]科学地、创造性地对青年教师加以激励,激发青年教师内在的潜力,使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不仅关系到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利益,同样也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从高校青年教师的主要特征出发,对如何激励高校青年教师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各高校都招收或引进了大批的青年教师(年龄界定为40岁以下的教师),使得青年教师在高校师资队伍中的比例越来越大,目前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左右,有的学校甚至超过70%。
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导力量和后继力量,他们如果能得到有效的激励,将会在高校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每一个人其实在实际的工作和现实的生活中都需要激励,不论这种激励是来自于自身还是他人。
激励是努力工作的动力源泉。
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曾做过一次试验,他的研究发现,在按时计酬的条件下,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 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甚至更高。
而作为一个团体的学校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激励作为动力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学校将缺乏应有的竞争活力而失去很多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现在,激励机制正被高校的教育管理所充分利用,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对大多数高校而言,仍然存在着对青年教师激励不够重视的问题,薪酬制度及晋升制度依然是大锅饭,主要是凭学历、资历、技术职称、工作年限定级别和工资,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也比较少地考虑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精神,造成一些优秀青年教师流失和部分青年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校外,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存在下去,必将严重地影响高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制约高校自身的发展。
北京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及支持策略研究
北京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及支持策略研究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北京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如何?如何建立学校教师发展支持策略?这是当前北京市属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目前大多数国内学者将教师专业化概括为:教师内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以此为基础具有通过专门训练而获得的、其他专业人员不具备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解决教育教学领域中所有具体问题等。
本文基于20XX年~20XX年对10所北京市属高校1,600多名中青年教师的问卷调查和高校实地走访,聚焦北京市属高校(以下简称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的执教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应用性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分析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状况,从院校支持策略角度进行研究。
北京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一)中青年教师已成为市属高校教师队伍主体目前,市属高校接收博士生和引进人才数量逐年增加,45周岁(含,以下同)以下中青年在学校教师队伍中比例日增,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比例日增;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XX年底,市属高校专任教师16,800多人,其中中青年占74%,承担学校70%以上的教学任务;根据北京市属10所高校人事业务数据统计,7,468名专职教师中,中青年教师5,023人,占68%;其中40周岁以下3,701人,比例接近50%;中青年教师比例最多的高校甚至达到77.65%。
在5,023名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44.10%;比例最高的学校达77%。
在参加调查的1,600多名中青年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5.3%;中青年教师在学校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
(二)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1.大多数中青年教师尚未成为教学骨干,自身发展满意度低接受调查的中青年教师中,成为教学骨干和专业负责人的只有22.1%,77%以上的从事一般性教学工作。
高校青年教师需求因素及激励机制探析
高校青年教师需求因素及激励机制探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青年教师队伍逐年壮大,越来越受到高校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但是,如何留住这些年轻的教师人才,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校青年教师的需求因素以及对应的激励机制。
一、需求因素1.物质需求高校青年教师的物质需求包括收入、福利待遇、住房、医疗等方面。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收入水平应该与其所处城市的生活成本相匹配,同时还需要有良好的福利待遇,包括带薪假期、退休金、保险等。
住房是青年教师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高校应该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住房,将租房和购房难的问题解决掉。
医疗保障也很重要,高校应该为青年教师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险和健康体检等服务。
2.职业发展需求高校青年教师需要得到相应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空间,包括选聘、评聘、晋升、岗位调整、学术交流等方面。
高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评聘机制,为青年教师提供不同层次的晋升通道,给予他们更多的岗位调整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
3.社交需求高校青年教师在社交方面需要得到相应的支持和关爱,包括工作团队的合作与帮助、同龄教师的友情支持以及对学术成果的认可和肯定。
高校应该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团队氛围和学术交流平台,加强青年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他们形成团队协作的共识和意识。
4.精神需求高校青年教师关注他们的个人成就、学术声誉和社会贡献,这种精神需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需要得到尊重和支持。
高校应该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有追求、有梦想的平台,加强学术引领和科研支持,提高青年教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激发他们的学术热情和创造力。
二、激励机制1.实行差异化激励不同的教师需求和贡献不同,高校应该根据个人的表现和成就实行差异化的激励措施,如设立奖学金、荣誉称号、特别津贴、晋升等,以鼓励青年教师不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表现。
2.营造良好团队氛围高校应该鼓励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团队建设和协作,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互相支持和帮助的学术环境。
高校教师激励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高校教师激励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摘要:高校是高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它承担着科学研究和人才教育的历史使命,而这一使命的完成需要依靠教师的教学创造性和教育积极性。
本文通过阐述现代高校中教师激励的现状,提出如何通过各种激励手段培养教师的教育积极性,最后从教师的教育生涯、培训体制和工资报酬这三个方面提出对教师激励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师激励制度;激励手段如何增强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发挥出入才资源的优势、提高办学的效益和水平以及对教育资源的有效调节;如何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相结合、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教师激励体系、实现高校对于人才资源和资本积累的合理配置是高校研究的核心内容。
本文对高校教师激励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于全面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教师激励制度现状(一)高校教师激励制度现状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趋势,许多高校都改变了自身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教师在高校教育事业中的地位,认识到教师的重要性。
我国高校教师的激励体制也开始完善起来,政府不仅修改了一些教育的法律制度,还制定了一些新的教育体系,这使得对教师的管理进一步走向了正规和法制,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师的权益。
教师激励体制的建立也让激励的方式开始变得多种多样,如学生教学质量的反馈、聘任制度和定期的教师考核都是变相的激励手段,这些手段不仅让老师确立了教育的使命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改善高校教学的质量,强化高校发展的力度,也实现了高校人尽其才的目标。
(二)高校老师薪酬制度问题我国高校教师的薪酬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基本工资、月季奖励和社会保险。
随着现代高校的不断扩建,学生的招收数量与日俱增,这使得教师的薪酬也得到很大的改善。
但是因为我国高校教师的薪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完善,教师的收入水平远远低于教育、医疗和消费水平,这使得每个地区之间教师的薪酬差异很大,平均收入達不到标准水平;另外针对薪酬制度对教师产生的激励效果不太明显,因为薪酬根据各个地区都有差异,所以教师的工资普遍得不到满意,起不到激励的效果;而高校之中很多的领导人员对于教师激励问题认识的还不够全面和深刻,这样使得合理的薪酬制度建立速度缓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地区高校青年教师的收入状况与激励效果调查研究根据课题组对北京市18所高等院校的抽样调查,并对回收问卷的整理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收入低于北京市平均水平,生活工作压力较大;收入的公平感及满意度低,薪酬制度的激励效果不明显,工作与科研积极性较低。
政府部门和高校为改善青年教师的收入状况、提升薪酬满意度以及激励效果,应当提高青年教师的入职工资,建立完善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改善住房状况,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青年教师收入激励效果一、前言本文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支持项目“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分配与激励机制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分析法与结构式访谈,调查涉及的学校有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8所高等院校,共发放了1745份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692份,回收率为97%,其中青年教师共有455人,占样本总数的27.1%。
关于青年教师的界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年龄划分标准,青年指的是11~34周岁的人,依据这个标准,所谓的青年教师就是指34周岁及其以下的教师。
通常大学毕业生的年龄在22岁左右,硕士毕业25岁,博士毕业30岁左右,他们一进入高校就要面临工作、生活上的极大压力,因为他们即将要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及科研任务,还要为评职称做大量准备,同时还要照顾家庭生活,在职业成长和现实生活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青年教师们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年轻硕士、博士们,刚出高校又到高校任教,相对于那些在高校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中老年教师来说,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自嘲为“青椒”。
《中国青年报》曾撰文指出:“青椒”们在学校里“做最累的活,干最多的工作,拿最少的钱”。
因此,了解高校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与生活状况以及薪酬的激励效果,可以对完善我国高校薪酬制度提供政策依据,也有利于解决青年教师的困扰和问题,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的基本状况根据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1)性别分布。
青年教师共有455人,其中男性226人,女性228人,缺失1人。
(2)工作年限分布。
调查对象开始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分布在1997年~2010年,其中311人约70%的教师是2006年及以后加入工作的。
(3)婚姻状况分布。
未婚的有104人,占23.1%;已婚的有343人,占75.9%;其他4人,占1%。
(4)职称分布。
未定级的有16人,占3.5%;初级有59人,占12.9%;中级有300人,占66.1%;副高级有75人,占16.4%;正高级有5人,占1.1%。
(5)收入分布。
年工资性收入(工资条或工资卡)平均为47757.85元;2010年青年教师个人总收入平均值为64989.70元。
(6)住房状况。
租住公房的有129人,占28.4%;租住私房的有120人,占26.5%;自有住房的有174人,占38.4%;其他住房方式的有30人,占6.6%。
租房的比例为54.9%。
住房面积平均为61.45平方米,超过46%的青年教师的住房面积低于50平米。
三、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收入与生活现状1.高校青年教师工资低于北京市平均水平,他们期望获得更高收入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工资收入低于教师群体的平均收入。
2010年,北京市教师群体的平均年工资收入是59874.0008元,而同年度青年教师的平均年工资只有47757.8525元,远低于教师群体的平均水平,两者之间的差额是青年教师年工资收入的1/4。
同样,根据调查得知,2010年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工资收入低于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
青年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是47757.8525元,而北京市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0415元,青年教师的工资收入还略低于北京市的平均水平,对于他们来说,刚入职的工资收入与其用于接受教育的投入差距甚大。
期望工资与实际工资的差距:94.8%的青年教师期望自己在单位的收入比目前的收入高,他们所期望的年收入平均为119557.60元,而实际收入的平均数则为64989.70元,相差近一倍。
2.学校内部收入差距大,资源向名教授集聚调查显示,有37.8%的青年教师认为,单位内部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大;同时,与本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相比,有30.9%的青年教师对自己的收入表示不满意;只有13.6%的青年教师表示满意。
这种差距主要表现为热门院系的教师收入高于一般的基础学科院系。
还有就是研究经费的差距较大。
普遍情况是课题费是向教授、博师生导师集中,普通教师申请到课题的概率很低,特别是年轻教师几乎就拿不到像样的课题。
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都明确要求申报人至少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这个直接剥夺了青年教师参与竞争的机会。
多数青年教师只是参加课题,大多像是给课题负责人打工的。
根据调查,青年教师的科研课题收入,最低0元,最高50万元,平均科研收入是7044.22元,远远低于教授的平均科研收入24135.88元。
目前,虽然各校对课题经费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实际情况是制度存在漏洞,社会上买卖发票成了一个产业,就可见一斑,课题经费成了很多教授重要的收入来源。
3.青年教师住房压力大,城市生活成本高高校教师的住房状况一般有3种:自有住房(38.4%)、租房(54.9%)以及其他方式(6.6%),前两种属于主要方式,占总体的93.4%。
那么我们先看看当前北京市的商品住房价格以及住房租赁市场价格是什么样的情况。
2009年北京市商品房售价是:四环以内21305元,四环至五环16958元,五环至六环10388元,六环以外8484元。
2010年北京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9994元/㎡,购买一套房子需要2141957.22元,是青年教师年工资收入的44.85倍!是其个人年收入的36.96倍!2010年北京市青年教师平均家庭收入是118553.02元,这套房子等价于一个家庭18年总收入!而北京市二手房的价格也同样让人不得不“望房兴叹”。
2010年1~11月,北京二手房市场的整体交易均价为21179元/平米,同比去年全年的二手房市场成交均价上涨53.68%,而且房价仍在上涨之中。
如此高企的房价,让刚刚开始职业生涯的青年教师无法承受,便是想做“房奴”也不能了,因此超过半数的青年教师选择了租房居住。
再看北京市的住房租赁价格状况。
2009年平均租金是2417元每月每套;2010年是2793元每月每套,同比上涨15.56%。
城八区的租赁价格达到2898元每月每套,是租赁市场的主体,成交比例占全市的79.91%。
按照城八区的房租价格来计算,青年教师平均月工资收入是3979.8210元,每月的房租将要花掉工资的近3/4!房租也越来越成为青年教师的沉重负担。
他们中有近半数的家庭居住在低于50平米的屋子里,生活空间非常狭窄。
根据课题组的问卷调查显示,69.4%的青年教师烦恼自己的收入太低,32%的教师烦恼住房条件差,更有48.8%的教师认为自己最烦恼的事情就是买不起房子!四、北京地区高校教师的薪酬水平的激励效果分析1.大学青年教师工资收入缺少竞争性,薪酬满意度水平较低调查发现,青年大学教师中对收入不满意的占到调查人数的54.2%,其中基础学科如工科反映最为显著,超过半数(57.6%)的工科教师不满意目前的薪酬水平。
在座谈会与个别访谈时,我们了解到,青年大学教师在判断个人收入水平低的参照对象以他们的同学为主。
他们比较的对象是同学中的公务员、国企员工、广东、江浙及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做大学教师的同学。
根据对数据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与同行业不同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相比,超过半数的(56.5%)青年教师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只有1/10的青年教师对收入满意。
这说明青年教师的工资与同行其他单位相比,缺乏单位外部竞争性。
与其他行业相比,不到1/10的教师满意自己的收入,而64.7%的青年教师则不满意其工资收入。
这说明,青年教师的工资收入缺乏行业竞争性。
根据调查可知,青年教师们认为他们的薪酬水平,不但缺乏外部竞争性,在行业内部以及单位内部,同样存在分配不均的现象,这样的不公平现象对青年教师产生的消极影响不仅体现在教学积极性方面,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科研积极性。
2.薪酬的激励效果不明显,青年教师工作与科研积极性不高在问卷调查中,青年教师对“收入的满意程度”的回答,表示“非常满意”的只有3人,占0.6%;“比较满意”的有53人,占11.6%;“一般”的有150人,占32.9%;不太满意的有141人,占31.6%;很不满意的有101人,占22.6%。
很明显,超过一半的人对单位提供的薪酬表示不满意。
对现有薪酬体系激励作用的评价分布是:认为现有的薪酬体系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作用非常大的有5人,占总体的1.2%;比较大的有53人,占11.8%;认为作用一般的有219人,占48.9%;比较小的有91人,占20.4%;79人,占17.7%。
只有14.2%的教师认为现行的薪酬体系对教师存在着激励作用,而近40%的教师认为现有的薪酬体系对教师的激励作用小。
可以说,青年教师们普遍对现行的薪酬制度不满。
在收入与工作努力程度对比方面,41.3%的青年教师认为,他们工作的努力程度在工资中并没有明显的反映,而50.4%的青年教师则认为他们目前的工资不能体现其个人价值。
然而在这样的收入水平下,超过半数(76.4%)的青年教师都认为自己工作压力比较大,这样一来,收入与付出不对等,不公平感越来越强烈,必然会影响到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科研积极性。
本次问卷调查的专业技术人员,除了教师以外,还有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农林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企业的研发人员、医疗部门的医生,与这四类专业技术人员相比,高校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科技创新积极性都是最低的。
五、几点建议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未来,而北京市是全国教育资源最丰富、高等教育水平最高的地区,因此,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北京地区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关系到北京市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根据本次课题组的调查而知,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的问题比较明显,他们收入较低,居住条件差,生活与工作压力较大,薪酬满意度较低,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
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有关教育部门以及高等院校能有效采取措施,改善青年教师的生存及发展状况,推动北京市的教育事业大发展。
1.提高青年教师入职的基本工资,建立薪酬的稳定增长机制,增加工资的保障功能有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政府投资在教育上的经费一直徘徊在gdp的2%~3%之间,相比较国防方面超过gdp 20%的投入,显得少之又少。
高校教师的基本工资中,国家工资的部分,只占20%~30%,剩余的基本上是学校自筹解决。
近年来教师收入的提高,主要还是来自学校的各种产业及创收项目,或者是集体或个人的“业余”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