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沉积物中Zn、Cu、Hg的形态分布研究及沉积特点初探

合集下载

沉积物中汞的甲基化研究进展

沉积物中汞的甲基化研究进展
汞可以通过甲基化作用转化为毒性更强的甲基汞,从而给受到暴露的生物及人类带来更高的健康风险。沉积物是汞在水生 环境系统中的主要分布相,也是无机汞甲基化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沉积物中汞的甲基化过程受到生物种类、汞的生物可利 用性等生物因素及温度、含硫化合物、有机质、氧化还原条件等环境理化性质的影响。本文对汞在沉积物中甲基化过程的作 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更深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汞; 沉积物; 甲基化; 生物可利用性 文章编号: 1673-5897( 2014) 5-819-13 中图分类号: X171. 5 文献标识码: A
820
生态毒理学报
第9 卷
汞( Hg) 是环境中天然存在的一种有毒有害重 金属元素。1950 年在日本暴发的水俣病事件[1,2]及 1970 年在 伊 拉 克 发 生 的 杀 虫 剂 污 染 稻 米 中 毒 事 件[3],都是由汞引发的,随后,汞这一全球性污染物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013 年 10 月 7 日 ~ 10 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办的“汞条约外交会议” 在日本熊本召开,会议最终表决通过了旨在控制和 减少全球汞排放的《水俣公约》,包括中国在内的 87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同签署了该公约,标志着全 球携手减少汞污染迈出第一步。
汞的生物甲基化最早是由 Wood 证实的[25],他 发现沉积物中的产甲烷菌利用甲基钴氨素将无机汞 转化为 MeHg。随后,有研究发现,一些革兰氏阳性 菌和革兰氏阴性菌[26]及藻类[27]也可以甲基化无机 汞。水生生态系统中汞的甲基化过程主要发生在沉 积物中,以沉积物—水体交界面最为活跃,且甲基化 速率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迅速降低[28-30]。
大量研究表明[31-34],硫酸盐还原菌 ( 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SRB) 是沉积物中甲烷菌( methanogens) 和

水中沉积物检验(一)

水中沉积物检验(一)

水中沉积物检验(一)一、沉积物的形成沉积物(sediment)又称底泥、底质,通常是由泥沙、黏土、有机质以及各种矿物等经过长时光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随水体迁移过程中在水体底部形成的一类特有的物质,主要包括矿物、岩石、土壤等的自然侵蚀产物、生物的代谢产物、有机质的降解物、污水排出物以及河床母质等随水流迁移而沉降的物质。

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是母岩的风化产物。

裸露于地球表面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可发生机械破裂和化学分解,形成碎屑物质。

此外,人类的矿山开采活动,也会使本来浩大的固体物质改变成细小的碎屑。

有的碎屑随雨水一同被带到江河湖海,有的则被风送入大气。

送入大气中的细小颗粒可能会挺直落入水中,更多的则随雨水一起落到地球表面上,经过地面径流,最后又进入到江河湖海之中。

因为碎屑在粒径和组成上相差很大,进入水体后发生的变幻也极不相同,例如风化产物中的盐酸盐主要以真溶液形式存在于水中,而、及多数金属化合物则主要以悬浮颗粒或胶体形式存在于水中。

这些物质进入水环境后,与水一起参加全球迁移。

在迁移过程中,因为条件的转变,有的物质逐渐从水中沉降出,成为沉积物的一部分。

此外,由生物的生命活动所产生的沉积物(生物残骸和有机质)以及来自地壳深部物质的沉积物(火山喷发碎屑、深层卤水等)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宇宙来源的沉积物(陨石)则比例甚低。

因水体不同或同一水体水深的不同,受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的影响不同,沉积物的成分也有很大的差异。

河流沉积物和湖泊沉积物中普通含有较多的碎石、砂土和黏土,污染物含量较高;深海沉积物通常以浮游生物遗体为主,陆源污染物含量较低,而浅海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沙质碎屑沉积物、生物遗体、各种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化学沉积物等。

沉积物中积蓄了各式各样的污染物,显著地表现出水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污染现象,因此水质与沉积物是休戚相关的。

沉积物是环境科学、特殊是水污染化学的重要讨论对象之一。

二、沉积物检验的目的及意义沉积物检验是指通过各种分析办法,获得沉积物中污染物种类、含第1页共2页。

苏州河底泥中重金属的烧结无害化研究

苏州河底泥中重金属的烧结无害化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2006,26(5):524~527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苏州河底泥中重金属的烧结无害化研究 刘丽娜 ,孔海南 ,吴德意 ,胡湛波 ,张大磊 ,松村正利 (1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2.日本筑波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系,日本筑波科学城3058572) 

摘要:采用有氧烧结法和还原烧结法处理苏州河底泥,研究了底泥中重金属的无害化效果.结果表明,有氧烧结温度900"C以卜时,对Cu、Pb、 zn、cd去除率达40%~65%:烧结温度为500~900"C时,尽管对cu、Pb、zn、cd去除效果不明显,但能有效抑制其溶H{有氧烧结法不仅不 能实现cr的去除.而且会增加cr的溶出,这是由于有氧烧结过程中Cr(IlI)被转化为Cr(VI),而底泥对Cr(VI)的吸附能力很有限.还原烧结法 则能有效防止底泥中Cr(1II)向Cr(VI)的转化,从而抑制包括cr在内的重金属的溶出. 关键词:底泥:烧结;重金属;无害化:铬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06)05—0524—04 

Studies on the detoxification of heavy metals by calcinations in Suzhou River sediment.L1U Li—na ,KONG Hai—nan ,WU De-yi ,HU Zhan—bo ,ZHANG Da-lei ,MATSUMURA Masatoshi (1_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200240,China;2.Institut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Tsukuba,3058572,Japan)、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2006,26(5):524-527 Abstract:1The detoxification effects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 was studied.adopting oxy caicinetion and reducing calcinations techniques to treat the Suzhou River sediment.Up to 40%--65%ofCu、Pb、Zn、Cd removed by oxy calcination at temperatures higher than 900"C.Ⅵ en the temperature Was 50o~900℃,even though the removal effect was not obvious, but could inhibit effectively the dissolution of the heavy metals.The oxycalcination technique could not only be unable to remove Cr;but alSO could increase the release of Cr,this Was du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Cr(III)into Cr(VI)in the calcinations process,while adsorption of Cr(VI)on sediment Was limited.1The reducing calcination technique could avoid effectively the transformation of Cr(III)in sediment to Cr(VI);thus control the dissolution of heavy metals including Cr. Key words:sediment;calcination;heavy metals;detoxification;chromium 

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其分析方法

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其分析方法

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其分析方法孙霖娇;张季雨;邵玉;龚然;胡志新【摘要】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分析水体沉积物中磷的不同赋存形态,对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沉积物中无机磷和有机磷赋存形态的分类,总结了沉积物中磷的提取方法和测定方法,提取方法包括Willimas 法、Hieltjes-Lijklema法、Golterman法、Ruttenberg法和SMT法等,测定方法包括流动分析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技术等,并就其优、缺点进行简要分析.【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8(046)022【总页数】2页(P31-32)【关键词】沉积物;磷;赋存形态;分析方法【作者】孙霖娇;张季雨;邵玉;龚然;胡志新【作者单位】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7;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0008;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7;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7;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7;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211167;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4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当磷的含量过高,会加速水体富营养化进程[1]。

水体沉积物是磷的蓄积库,磷在沉积物中能够与铁、铝、钙等元素以及有机质以晶体或无定形的形式结合,其结合强度、释放机制、迁移转化能力、生物可利用性和对上覆水体释放的潜力不同,因而不同赋存形态的磷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2]。

1 沉积物中无机磷形态分类无机磷主要指吸附在沉积物上的溶解态磷酸盐、与水体中的铁、钙、铝等金属离子结合以不同形态存在的磷。

天然水体中磷的主要来源是水生生物的代谢废物、残骸,含磷矿物的侵蚀溶解以及人类活动的排放。

苏北沿海沉积物的化学组成和重金属特征

苏北沿海沉积物的化学组成和重金属特征

苏北沿海沉积物的化学组成和重金属特征袁旭音;刘红樱;许乃政;郑荣华;王爱华【期刊名称】《资源调查与环境》【年(卷),期】2003(024)003【摘要】苏北沿海沉积物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主元素化学成分变化较大,反映沉积物物质组成差异大.重金属元素分析显示,Cd的富集系数明显高于其它元素,较高的还有Cu和Cr,Hg元素大多低于背景值;连云港、射阳、启东三个地方的变异系数较高,反映它们受人类活动影响大.比较连云港区沉积物不同时间的重金属含量发现,几乎所有重金属都明显增加,特别是新港区.对照沉积物质量标准,Cr的污染最严重,其次是Cd、Cu和As.【总页数】7页(P204-210)【作者】袁旭音;刘红樱;许乃政;郑荣华;王爱华【作者单位】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6;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6;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6;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6;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相关文献】1.苏北沿海某滩涂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评价 [J], 姚荣江;杨劲松;孟庆峰;张春银;吉荣龙2.近年钦州沿海海水、沉积物及牡蛎重金属\r污染分析和评价 [J], 莫小荣;管超毅;罗良娟;周雪瑶;唐泽英;李素霞3.广东沿海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风险评价 [J], 张起源;刘谞承;赵建刚;刘香华4.近年钦州沿海海水、沉积物及牡蛎重金属污染分析和评价 [J], 莫小荣;管超毅;罗良娟;周雪瑶;唐泽英;李素霞;5.苏北灌河口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效应 [J], 黄家祥;殷勇;徐军;朱小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清水河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存在形式

黄河(清水河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存在形式

黄河(清水河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存在形式杨宏伟;焦小宝;王晓丽【期刊名称】《环境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02(25)3【摘要】应用连续化学浸提技术对黄河水体中重金属在不同粒径沉积物上的分布特征以及存在的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1 )沉积物的粒径越小 ,重金属的含量越高 ;(2 )黄河 (清水河段 ) 1 2 0目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重金属分布为Pb:Ⅵ >Ⅳ >Ⅲ >Ⅴ >Ⅰ、Ⅱ ;Ni:Ⅵ >Ⅴ >Ⅳ >Ⅰ >Ⅲ >Ⅱ ;Cu:Ⅵ >Ⅳ >Ⅴ >Ⅲ >Ⅰ >Ⅱ ;Mn :Ⅵ >Ⅲ >Ⅳ >Ⅴ >Ⅰ、Ⅱ ;Fe:Ⅵ >Ⅳ >Ⅴ >Ⅲ >Ⅰ >Ⅱ ;Zn :Ⅴ >Ⅵ >Ⅳ >Ⅲ >Ⅰ、Ⅱ ;Co:Ⅵ >Ⅳ >Ⅴ >Ⅰ、Ⅱ、Ⅲ ;Cd :Ⅱ >Ⅲ >Ⅳ >Ⅰ、Ⅴ、Ⅵ (Ⅰ—水溶态,Ⅱ—可交换态,Ⅲ—碳酸盐结合态,Ⅳ—Fe Mn氧化物态,Ⅴ—有机态,Ⅵ—残渣态 ) :【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化学形态;黄河【作者】杨宏伟;焦小宝;王晓丽【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31.2【相关文献】1.黄河(清水河段)沉积物中锰、钴、镍的化学形态研究 [J], 杨宏伟;王明仕;徐爱菊;庄晓娟;丁鲁刚;郭博书2.黄河(清水河段)沉积物中污染元素的化学形态分析 [J], 杨宏伟;庄晓娟;乌地;能耐扎布;郭博书3.清水河地段黄河悬沙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本底值测定 [J], 丁鲁刚;胡剑锋4.清水河流域崇礼区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J], 李馨竹;张玉虎;侯丽丽;李叙勇;刘玉洁5.黄河(清水河段)表层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的存在形式 [J], 杨宏伟;焦小宝;郭博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州河微生物功能群落的生态调查

苏州河微生物功能群落的生态调查

苏州河微生物功能群落的生态调查杨翠云;汤琳;袁峻峰;张锦平;陈琳【摘要】对苏州河水体及底泥中微生物功能群落的数量分布以及与主要环境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苏州河底泥中微生物的功能群落数量从上游赵屯到下游浙江路桥,随污染程度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与营养盐的含量密切相关,其中总异养菌与BOD5的相关性r为0.737,磷细菌与TP的相关性r 为0.914,氨化菌与TN,NH3-N的相关性r分别为0.862,0.871,反硝化菌与NO3-N,NO2-N的相关性r分别为-0.242,-0.226.【期刊名称】《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3(032)004【总页数】5页(P77-81)【关键词】微生物;功能群落;苏州河【作者】杨翠云;汤琳;袁峻峰;张锦平;陈琳【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200234;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200030;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200233;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200030;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2002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8.1+50 引言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是上海市重要的自然水体,其环境条件对上海市建设成为经济、金融、贸易的国际化大都市,促进上海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1].但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苏州河接纳了两岸的污水,积淀了大量的污染底泥,其沉积厚度最厚的地段可达3m以上,水体的污染逐渐加剧[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州河的治理工作逐渐开展,但从生态学上治理苏州河的报道仍然很少.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对污染物的降解、物质的循环、迁移、转化及生态系统的修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降解苏州河水体和底泥中的有机物,而且可作为水体污染程度及受污后治理恢复状况的指示指标[3].鉴于微生物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对苏州河中微生物功能群落的分布做了一些调查.1 研究方法1.1 采样点根据苏州河分布特点,从上游(赵屯)到下游(浙江路桥)选取5个断面,其中赵屯、黄渡和华漕位于郊区,武宁路桥和浙江路桥位于市区,于2002年中按季采集4次泥样,并在同年秋季采集水样.1.2 微生物的培养与计数异养细菌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5],大肠菌群采用乳糖蛋白胨培养基(MPN法)[6],磷细菌采用蒙基娜培养基[6],反硝化菌采用Glltay培养基[7].1.3 理化指标的测定总氮测定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8],总磷测定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8],硝态氮、亚硝态氮的测定,BOD5测定均采用国标的方法[8].2 结果与分析2.1 苏州河不同断面底泥中异养细菌的分布表 1 苏州河不同断面底泥中总异养菌的数量分布(×104个/克干泥)时间赵屯黄渡华漕武宁路桥浙江路桥春11135.57979夏1.41.84.76.631秋8.91211145.6冬6.73.77.2255.1表1是苏州河不同断面底泥中总异养菌的数量分布,从表1可以看出,春季异养细菌数量最多,整体来看,从上游赵屯到下游浙江路桥断面中,异养细菌数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到武宁路桥,异养细菌数量达到最高峰,其次是浙江路桥.根据文献[2],市区段武宁路桥和浙江路桥污染较郊区严重,这可能是由于各种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较多,武宁路桥有机污染最严重,浙江路桥次之,这说明总异养菌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体的污染程度.2.2 苏州河不同断面底泥中总大肠菌群的分布表2为苏州河不同断面底泥中大肠菌群的数量分布,从中可以看出,秋季大肠菌群数量最多,从上游到下游,大肠菌群数量逐渐增加,根据文献[2],市区污染较郊区严重,这可能是由于市区段生活污水排放较多,受粪便污染较严重所致,整体武宁路桥数量最多,污染最严重,其次是浙江路桥,这也说明大肠菌群对水体的污染程度起到了一定的指示作用.表 2 苏州河不同断面底泥中总大肠菌群的数量分布(×102个/克干泥)时间赵屯黄渡华漕武宁路桥浙江路桥春5128973612夏3.58.13964110秋3057160680170冬211723330292.3 苏州河不同断面底泥中磷细菌的分布表3显示了苏州河不同断面底泥中磷细菌的数量分布,从中可以看出,夏季磷细菌总体数量较多,并从上游赵屯到下游浙江路桥,磷细菌数量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至浙江路桥达到最高峰,其次是武宁路桥,而在其他三个季度没有明显变化规律,这可能是由于磷细菌受温度影响较大,并且在市区段可能由于受到含磷废水的污染,其数量较多.表 3 苏州河不同断面底泥中磷细菌的数量分布(×103个/克干泥)时间赵屯黄渡华漕武宁路桥浙江路桥春12.35.310.753.8夏23287371289590秋11.735.929.137.620.5冬14.61526.231.915.52.4 苏州河不同断面底泥中氨化菌和反硝化菌的分布表4和表5分别为苏州河不同断面底泥中氨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数量分布,其中氨化菌的数量在武宁路桥和浙江路桥,除夏季较多外,其他季节均较低,这说明氨化菌数量与水质的好坏并没有明显的关系,而可能与温度、pH值等有关.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分布也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夏季在浙江路桥数量最多,春季和冬季则赵屯数量较多,反硝化菌主要是厌养菌,和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密切相关,并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和水体的污染状况有一定的相关性.表 4 苏州河不同断面底泥中氨化菌的数量分布(×104个/克干泥)时间赵屯黄渡华漕武宁路桥浙江路桥春5147473.84.1夏2.4172910056秋2720342314冬261211115.4表 5 苏州河不同断面底泥中反硝化菌的数量分布(×103个/克干泥)时间赵屯黄渡华漕武宁路桥浙江路桥春290301600.790.6夏4.20.450.2335720秋4911246417冬5302503.411192.5 秋季苏州河不同断面水体中微生物的分布及其与主要环境因素的相关图 1 总异养菌与BOD5的关系图 2 磷细菌与TP之间的关系2.5.1 总异养菌与BOD5的关系总异养菌的数量和水体中有机污染的含量密切相关,水体污染越严重,总异养菌的数量越多,而BOD5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一种间接指标.从图1中可以看出,总异养菌和BOD5的相关性明显,相关系数r为0.737.这说明总异养菌与BOD5都可以作为衡量水质的指标,这和以往的报道是相同的.2.5.2 磷细菌与TP的相关性磷是控制水体污染的关键元素之一,它的存在形式、含量和转化速率对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磷细菌对磷化合物的分解能力推动着水体中磷的循环,磷细菌的数量与含磷化合物的含量密切相关(由图2可以看出),其相关系数r 为0.914,因此,磷细菌的数量可以作为水体受磷污染的指标.图 3 氨化菌与TN的关系图 4 氨化菌与NH3-N的关系2.5.3 氨化菌与TN,NH3-N,反硝化菌与NO3-N,NO2-N的相关性氨也是控制水体污染的关键元素之一,氨化菌是将水中的有机氨转化为NH4+-N (部分以气体形式释放到空气中),从图3,4,可以看出,氨化菌的数量和水体中总氮、氨态氮的含量密切相关,经计算,相关性r分别为0.862,0.871,相关性显著,因此,氨化菌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水体受氨态氮污染的程度.反硝化细菌是将NO3-N还原成NO2-N并进一步还原成N2的过程.图 5 反硝化菌与NO3-N的关系图 6 反硝化菌与NO2-N的关系从图5,图6来看,反硝化菌的数量和NO3-N,NO2-N的含量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242, -0.226,这说明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和水体中氮的含量有一定的负相关性.3 结论(1)苏州河从上游到下游,底泥中异养细菌和大肠菌群的数量逐渐增加,根据文献[2]下游处于市中心地段,受污染较严重,所以异养细菌和大肠菌群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体的污染程度,起到了指示作用,这和以往的报道是相同的.(2)底泥在水生态系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底泥中微生物对N,P的释放起重要作用,其中氨化菌、反硝化菌、磷细菌的数量与水体的污染程度有关,并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3)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与水体中营养盐的含量密切相关.(4)微生物在苏州河生态系统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苏州河微生物的生态调查可以为苏州河进一步的生态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参考依据.参考文献:[1] 陆勤.苏州河水质现状及引清调水实验[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9,17(1):62-67.[2]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苏州河底泥疏浚的生态学研究[R],2002.[3] 陈金霞,徐亚同.微生物在苏州河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及作用[M].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3(7):70-74.[4] LILIAN EH ,ALAN H L. Microorganisms:function .form and environment(2nd ed.).London: Bulter &Tanner Ltd ,1979,262-274.[5] 范秀荣.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6] 中国南京土壤研究所微生物室.土壤微生物研究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7] (日)土壤微生物研究会.土壤微生物实验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8] 黄祥飞.湖泊生态调查观测与分析[M].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丹江口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丹江口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罗哲1 #许仕荣“,卢少勇2
(1.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长沙410082&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北京100012)
摘要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为系统了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库区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潜在
的环境风险,采集了丹江口水库22个样点的表层沉积物,分析其中钒(V)、^(,)、锰(Mn)、镍(N)、铜(Cu)、锌
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取水水源,直接供水至黄淮平原大部分水资源短缺地区(多年水质 监测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总体水质较好,河段大部分项目均能达到地面I类水标准,综合评价为"类水,但 其入库干、支流如神定河、泗河、滔河等河流水质监测常年显示为#~劣$类水[7](同时其流域范围内矿产 资源丰富,砂金矿、粘土矿、磁铁矿为优势矿种,铝土矿、赤铁矿、汞矿、铜矿、锑矿、钒矿、铀矿等金属矿均有开 采矿点⑷,入库支流承接沿岸工业和生活污废水的排放导致入库面临营养化及重金属污染风险+9],对水库 水质产生威胁(本研究拟通过丹江口水库表层沉积物的采样分析,探讨其重金属分布规律及可能来源,评估 重金属环境风险,以期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污染控制管理提供依据及决策支持 。
3
1・3实验仪器与试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ICP-MS, Agilent-7700x,
美国);马弗炉(KSL-1400X-A1,中国);冷冻干燥机
(Scientz-18N,中国);混合重金属标准储备溶液
(Agilent,美国);硝酸、氢氟酸、过氧化氢(AR级,上海
国药集团,中国)。
1.4样品分析与质量控制
取样点名称 DJ-1 DJ-2 DJ-3 DJ-4 DJ-5 DJ-6 DJ-7 DJ-8 DJ-9 DJ-10 DJ-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 州河 沉 积 物 中 Z 、 u Hg的 nC 、 形态 分布 研 究及 沉 积特 点初 探
岳 东, 辉, 磊, 张 卫 周笑怡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环境 科 学 与工 程 学 院 , 海 2 04 上 020
摘 要 : 文 以上 海 市 苏 州 河沉 积 物 为 研 究 对 象 , 用 T si 形 态 分 析 法 研 究 了沉 积 物 中重 金 属 元 素 Z 、 u和 Hg的 含 量 本 采 es r e nC 变 化 与形 态 分布 , 步探 讨 了沉积 特 点 , 苏州 河 底 泥 的进 一 步 治 理 提供 了参 考 。 结果 表 明, 品 中 Z 、 u Hg的 含 量 均 接 初 为 样 nC 、
YUE n ZH ANG u , EI Le , Do g, H iW i ZH OU a — i Xi o y S h o f v rn na ce c n g n e ig, h n h i i oTo g Un v ri S a g a 0 2 0, h n c olo En io me t lS in ea d En i ern S a g a a n iest h n h i2 0 4 C ia J y,
fo r ltv o i h p e a to h e i e t t ea ie hg n t em id ep r n ea i elw n t elw e r m ea i elw n t e u p rp r ft e s dm n ,o r ltv ih i h d l a ta d r l tv o i h o r p r ft e i e t. a to hes d m n s Ke r s ywo d :H e v t 1 a y me a ;Sp cai n a l ss;Ri e e i e t h u h u Rie e ito nay i v rs d m n ;t e S z o v r
近 或 高 于 生 物 有 影 响水 平 ;n C Z 、 u分 别 主 要 存 在 于 有机 态 和 F - n氧 化 物 态 中 , 交 换 态 中含 量 较 少 ;Z 、 u Hg含 量 随沉 e M 可 nC 、 积物 深 度 的 变 化 为 : 积 物 表 层重 金 属 含 量 较低 并 略 有起 伏 , 沉 中部 较 高 , 层 较 低 。 底
关 键 词: 重金 属 ; 态 分 析 ; 流沉 积 物 ; 形 河 苏州 河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2 0 ( 0 8 0 — 0 70 1 0 - 8 2 2 0 ) 10 5 — 6
பைடு நூலகம்
中 图分 类 号 : 5 5 X 4 P 9 ;12
A e i i a y St dy o pe i ton, s rbu i n a e m e a i n Pr lm n r u n S c a i Dit i to nd S di nt to Fe u e fZn, nd H g i e m e t ft e Su ho v r at r s o Cu a n S di n s o h z u Ri e
Ab ta t Th o t n a ito n iti u in o e v e as o n, n g i h e i n s o h z o sr c : ec n e tv ra in a d d srb to fh a y m t l fZ Cu a d H n t e s d me t ft e Su h u Ri e nSh n h i a eb e t d e y u ig t es ca i n e ta to r c d r u l e y Te se n h i s d— v ri a g a v e n su id b sn h pe ito x r ci n p o e u eo ti db s ira d t er e i h n
m e t to e t r sh v e n b sc ly d s u s d n ai n f au e a e b e a ial ic s e .Th e ut h w h t t n, n g c n e t f sdi e t e r s ls s o t a he Z Cu a d H o t n s o e m n s m p e r l et rh g e h n Or a im n l e cn v li he s dm e t ;Zn a d Cu a e m an y e itd i a lsa ecos o o i h rt a g n s I fu n ig Le e n t e i n s n r i l x se n o g ncma t r n — M no i e , t itei xc a ge b ea s ca in Th r a i te sa dFe x d s wih l l e h n a l s o it . eZn, n g c n e t r h n e t n o Cu a d H o tn sa ec a g d
维普资讯
矿 物 岩 石 地 球 化 学通 报

研 究成 果 ・
B le i fM i e a o y, t o o y a d Ge c mi ty u ltn o n r l g Pe r l g n o he s r
Vo. 7No 1,a . 0 8 12 . J n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