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言、文学分科教学的再思考——从中学作文教学说开去

合集下载

谈初中作文教学中的两点思考和探索

谈初中作文教学中的两点思考和探索

谈初中作文教学中的两点思考和探索文贵有“文”,文贵有“识”。

也就是说,学生的作文既贵有“文”,也贵有“识”。

有“文”有“识”的作文,才是理想的作文;有“文”有“识”的作文,才是我们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指导所要达到的目标。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下面结合作文教学指导实践来谈一谈。

一、什么是文章的“文”和“识”1.什么是文章的“文”。

“文贵有文”中的“文”,指的是文采。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这里的“文”原来是记载的意思,整句话意思是只说不记载,说的话就不会流传久远;现在我们一般把这里的“文”理解为文采,意思是文章虽然写了,但是如果没有文采,那么文章就不会流传久远。

用在学生作文方面,就是指学生在作文时,要让文章有文采。

“文采”是指文章的语言文字要准确、俏丽、鲜活等,读后能给读者一种养眼、悦心、脍炙人口的感觉。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寒冷初春的街头,一个盲乞丐胸前挂个牌子乞讨,但没有人施舍。

一个行人在他牌子反面写道:“春天来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

”之后,行人纷纷向他的罐子里投来钱币。

为什么一句话就能打动那么多人的心,就能产生那么大的“经济效益”呢?是因为这句话里有“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能让人在一瞬间爆发出强烈的情感共鸣。

这就是“文贵有文”的原因。

2.什么是文章的“识”。

“文贵有识”中的“识”,指的是作者的见识、胆识、真知灼见。

这种“识”要与众不同,要能够“标新立异”,人云亦云的观点不是“识”。

因此,“文贵有识”中的“识”,是指在面对不同的现实问题,要有新的见识;“识”就是作者在对社会、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刻的观察、深切的体会之后,继而对其本质作出的正确反应。

使文章有“识”的方法很多,如使用典故。

典故是在人们心中扎了根的历史故事。

使用典故,可以让文章的内涵扩展、文采出色。

如九年级下册第18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就运用了典故,让文章说理很有力。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了五个典故,既给词作增添了语言美,更恰当地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浅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对语文学习成果的一种考验。

在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创新。

本文将针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个方面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个人思考和建议。

一、理论指导的重要性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理论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写作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理论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从而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写作教育的基本理论,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

此外,语文教师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现代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从而可以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写作教学的步骤和方法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应该基于理论指导,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和课程内容。

在写作教学中,应该遵循以下步骤和方法:1. 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意愿。

学生的学习和创作动机决定了其学习成果的好坏。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各种文体和写作形式,大量阅读优秀的作文和文章,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

2. 讲授基础写作知识和技能。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薄弱,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和技能,如写作基本规范、写作结构、修辞手法等。

此外,写作的语文素养也非常重要,教育教学需要强调语言运用的基本常识和技巧,建立语言基础能力,积累写作经验。

3. 组织写作实践活动。

写作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和知识的层面上,还需要通过组织写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加写作经验,磨练写作技能。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写作比赛、写作作品展览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写作的乐趣,提高写作水平。

4. 对写作作品进行评价和改进。

写作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写出作品,还需要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改进。

关于作文教学中语言方面的一点思考

关于作文教学中语言方面的一点思考
教 材 具 有 感 染 力 , 为 学 生 作 文 语 言 的 生成 塑 造 模 板 。
向 “ ”。实 际上,这说 明学 生作文语言积累得 不足 。没 需要指 出的是,对教材 的界定并不仅仅指 课本,它还应 包 空 有 大量 鲜活 、生 动的语言 , 自然缺 失精神 的底 子,谈到巧 括除课本 以外 的能辅助教学 、推进教学 的一切材料 。教材 妙 运用 ,谋 篇布 局就更是难 上加难 。那么 ,作文语言到 哪 是师 生对 话的媒介 。教 师研 读教材 ,形成教学思路 ;学生
语 文 教 师 自我 专 业 发 展 的要 求 来 看 ,语 文 教 师 的 专 业 素 质
《 劝学 》对 于作文教学有 莫大 的价值和 意义 。学生 “ ” 假
在 不 断 地 提 升 。 新 时 期 ,角 色 的 转 换 与 定 位 促 使 语 文 教 师 于什么 ? “ ”于对文章 语言 的敏感 。课 本提供感源 , 以 假 由 教 书 匠 成 长 为研 究 型 或 学 者 型 教 师 。无 论 是 在 课 上 粉 墨 待 学 生去 用 心 发掘 。 黑 板 , 口吐 文 章 , 还 是 在 课 余 潜 心 研 究课 题 , 优 化 教 学 设 ( ) 学 生 之 间交 流 的 互 动 性 语 言 ,具 有 作 用 力 与 反 三

关于作文教 学 中语 言方 面的一 点思考
◎张 涛
Hale Waihona Puke 长 期 以 来 , 作 为 语 文 “ 壁 江 山 ” 的 作 文 被 学 生 视 计 ,语 文教师都在运 用语言 、文 字同文本和 学生打交道 。 半
为难 以跨 越的关隘 。究其 要因 ,则指 向为学生作文语 言的 教 学语 言则是 凸显教 学风格 ,彰 显教学理念 的灵动符 号,

浅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浅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语文写作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我们的思考。

首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正确、流畅、通顺的表达能力,这需要有系统的写作训练。

然而,许多初中语文教师过于注重对文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写作技巧,帮助他们掌握写作的基本要素,如文章结构、段落衔接、词语运用等。

同时,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写作过程进行指导,让他们通过反复推敲、修改来提高文章的质量。

其次,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现实社会中,思辨能力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然而,在现行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往往只需背诵、抄写一些模板性的作文,缺乏思考和创造。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三,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积累充分的语言素材,才能形成个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写作风格。

然而,现实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能力差、文化素养低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加大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阅读各类文学作品,让他们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建立学生阅读社团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最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语文写作不仅仅是为了实现信息的传递,也是为了展示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学生应该学会通过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

然而,在现行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语言表达单调、思想平庸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引导他们尊重、欣赏、感受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让笔下文采飞扬——对作文教学中语言方面的一些思考

让笔下文采飞扬——对作文教学中语言方面的一些思考


挖掘作文材料的源头活水 。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
强调: “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之一 ,是学生获得写作范例的唯 途径 ”,还说 “ 导学生阅读 ,要从写作训练的角度 多一 指

个 新 的认 识 。
人是需要孤独的。只有孤独可以屏蔽外界 的喧嚣杂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滚滚红尘,使你在静夜空山中守得住心灵的那一方净土,淡
泊而明志,宁静而志远 。夜幕上一轮孤独的明月,月光下一 只孤独的身影,相互慰籍,相互倾诉,东篱下举杯相邀,尽 情发 泄 “ 仕途 失意”的 怨气 ,尽情抨 击 “ 买官 鬻爵” 的时 政 ,尽情摒 弃 “ 尔虞我诈”的世俗 学着庄子,宁可曳屋于 涂中,成为一棵守着心灵月亮的树。这样 ,孤独便是看得见 嗅得 出的幸福。 孤独并不等于消极。它是先哲们为 “ 窃国者诸侯”的社 会所不容时选择的一种 崇高的精神境界。 “ 达则兼济天下” 的背面必然是 “ 穷则独善其身”。屈原选择了 孤独,留下了 “ 昭质其犹 耒亏”的美名;张 良 唯 选择了孤独,留下 了 “ 如 同兴周入百年之姜子牙”一般 的功业;再远一点,伯夷选择 了孤独,成就了 “ 首阳山采薇而食”的荚谈;范大夫选择 了
孤独是幸福安 乐的源泉,捏 准 了它 ,幸福便如泉 涌, 样 了吗?为什么现在 的人有那 么多的欺诈和恶意呢? 我不知道死亡对海子意味着什 么 但我知道在他临死前 “ 不择地而出”。 “ 菊东篱下 , 采 悠然见南山”是闲逸 的幸 面朝大海。春 暖花开”的诗句总给我以幸福和温暖 福, “ 问余何意栖碧 山,笑而不答心 自闲”是 自在的幸福, 写下的 “ 的感觉。痛苦而伤感 的海子啊 ,为什么 当 你决心把生命化为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是神秘的幸福, “ 报道山中 你还在为我们吟唱 “ 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 / 去,归来每 日 斜 是守着节操时得意的幸福,这么多幸福拥 尘土的那一刻,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 着,谁还能把孤独推向痛苦的边缘!只要有灵有性,就应从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灯红酒绿 ,纸醉金迷中挣脱,体会一下管宁隐士割席断交, 得幸福”的诗 句。难道这就是你用感伤而痛苦 的生命带给我

关于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新课改标准对语文学科中的作文教学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摆在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明确目标。

每位语文教师都应充分认识理解国家新课改标准对高中语文水平的写作能力的目标要求,其实,这一目标要求就是一种导向,它指引语文教师围绕实现这一目标而从事语文教学,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灵活多样的高效作文教学法。

二,充分了解目前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摸清学生实际的写作水平达到了一种怎样的层次,以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

再根据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

同时还应对不同写作水平层次的学生安排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及作业,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或进步。

三,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以读促写。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尤其如此。

作文写作是学生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欲创造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作品来,必须内心充满激情,方可气不可遏,下笔千言,一气呵成,文章才会显露出语句流畅、语义连贯、文采飞扬、浑然一体。

但激情离不开兴趣,强烈的兴趣一旦碰上触动心灵的事或物,瞬间便撞击出思想的火花,激情四射,文思喷涌而出,援笔叠纸,顷刻间,洋洋洒洒数千言而后止。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笔者认为:这是对语文教师的很高的要求。

首先,语文教师应博学多识,授课时能引经据典、深入浅出,语言幽默风趣,妙趣横生,让学生做听一堂课如沐春风。

其次,指导并激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优秀读物,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做好笔记或摘抄,其中的一些优美词句或篇章需背诵和品味。

按时举办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或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以促进学生阅读。

关于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思考

关于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思考
点 燃学生对 写作 的激情 呢?学生的写作激情 主要来 自对 于生 活 的热爱 与激情 。老师要让学生懂得 为何要去写作 , 消除其应付考 试 的思想 , 要 让他们懂得 写作是生活 中的感悟 , 是现代 的生活需 要, 写作技 巧一定是公 民未来的生存技 能。其次 , 之所 以教学 生
了学 生 。
现实 的生活 中搜集写作素材也 收获甚微 。这种情况 明显不是几
次短暂的写作教 导就 能有所改变 的, 更 不是 老师三言两语就可 以 轻易化解的 , 这是 因为学生的情感在老师的教学 过程里长期被忽 视, 从而导致学生 的习作脱离现实 。若要 根治此病症 , 教师就 应 该在每天的阅读活动力加以纠正。随着教学改革 的深入贯彻 , 这 种途径 的可行性就越来越大 。中学语文 的必修 教材里收 录的都 是千古流传的名家名篇 , 那些文章无论从思想上 , 还是情感上 , 抑 或是辞 藻的华丽与作者 的品德 上都无与伦 比。教师应该充分运 用这些宝 贵资源 , 还给语文其本来 的面 目, 尽可 能在学生 了解及 掌握一 定作品背景 的前提条 件下 , 尽 可能地揣摩人物 的性 格 、 思 想乃 至作者的写作 目的 , 以凭此来 培养学生认知 的水平 , 同时丰 富学生 有关 情感的体验 , 让学生在 E t 常生活的语文学 习里 , 有 所 思、 有所悟 、 有所得 。笔者认为 , 中学语文作文的作业 不在于多少
结合 已经学过 的知识 内容 , 多写多改 , 培养喜欢切磋 交流 的好 习 惯。 ” 以此可看 出 , 大胆的改变传统中“ 学生写 , 老师评 ” 的做法 , 把 习作修改 的主动权交还学生 , 以此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 从而让 学 生他们 自己主宰 自己的习作 , 学会判 断得和失 , 这也应该是语

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培养。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文化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惑,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成为一项需要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写作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进行写作的基础。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语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意识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为此,我认为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写作指导、模仿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要求学生能够合理组织自己的思路和观点。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进行思维导图和提纲的制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获取写作素材。

为此,我认为可以通过阅读图书和文章、讨论和思考问题、作文写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思维逻辑能力。

写作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文化是写作的灵魂,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写出有深度、有内涵的作品。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经典的古文和现代作品,了解文化的背景和内涵。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让学生能够从文本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为此,我认为可以通过课文分析、阅读经典作品、文学欣赏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文化意识。

写作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写作是一门艺术,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如描写、叙事、议论等。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修辞和修辞手法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为此,我认为可以通过写作示范、写作指导、写作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文化意识。

只有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

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和体会第一篇: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和体会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培养中学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

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中学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关键词】中学作文思考和体会新编《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

而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笔者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把它们归纳为把握练习内容,收集作文素材;提倡学生评改;把握创作激情等几点。

一、把握习作内容,收集习作素材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

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民情风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

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

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

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

可适当“抛砖”而“引玉”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给学生,分任务到组别,成块状收集材料;教师只负责划分并审订材料而成册,把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二、倡导学生自助式、互助式评改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浅谈中学语文语段教学的再思考

浅谈中学语文语段教学的再思考

浅谈中学语文语段教学的再思考自从中考语文试卷中增加了现代语段阅读测试题目以来,不少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总是不厌其烦地对那些语言知识密集,道理深奥,句段之间关系复杂,用词十分准确,文采斐然的段落紧紧抓住不放,力求钻深钻透,达到牢记不忘。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语段的教学:一、指导学生准确地归纳段意这是语段阅读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因为一个结构完整的语段,是由一群表达同一思想的句子通过一定的语言手段组织成的意义单位,而段意即中心思想是组成该段的核心,段落中的所胡句子都围绕并支撑着这个中心思想。

语段阅读要达到理解的水平,就必须准确地把握住它的中心。

那么,怎样才能快速地把握住语段的中心呢?我们可指导学生从两个角度入手:(1)抓中心句法。

有不少的语段可直接在段首、段尾、段中摘录中心句。

这样的语段有人分别叫首括式語段、尾括式语段、中间式语段。

分别举例如下:A首括式:革命的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

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它使革命队伍失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

(《反对自由主义》)B、尾括式: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

我们快活而骄傲。

(《我的叔叔于勒》)C、中间式:张海迪从小患脊髓血管瘤,脊椎动过四次大手术……在这个瘫痪的身躯里,有一根坚强的生命支柱,这支柱,支持着这个病残青年在无情的现实中奋斗;这支柱……这支柱……发射出光和热。

(《生命的支柱》)当然,并非所有语段的中心句都可以从段首、段尾、段中直接摘录,有的只有选择语段中一些词句,进行综合归纳,才能表达中心。

(2)概括法。

不少的语段既没有明确的中心句,也没有近似中心句的段落,阅读时只有认真辨别每一句的内容,然后综合各句意思,才能从中提炼出作者所表达的主旨。

如:记得那时候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的烧饭,我悄悄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对学生作文中语言的思考

对学生作文中语言的思考

对学生作文中语言的思考对学生作文中语言的思考朱琴邮箱:greenlvshai@sina. 盐城市第八中学学生作文中不良的语言现象始终是存在的,但现今似乎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不要说语言缺少文采,不要说语言粗糙、干巴、乏味,也不要说语句不通顺,词不达意太严重,就连最起码的作文字数都凑不够,这种作文中的语言现象不能不令人深思。

一、繁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学生的写作。

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是人尽皆知的事实。

学生整天忙忙碌碌,穷于应付,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数理化等学科的演算上,而作文水平的提高又不是朝夕之功;学生从实际出发,自然要抓见效快的科目,所以对作文的写作还重视得不够。

再说,一篇文章的写成,还要经过写前的揣摩、打腹稿,这些都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静思默想,而学生却没有这么多时间。

所以,繁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学生的写作。

二、教学活动中不够重视文章的语言。

教师在平时的讲读课中比拟注重对文章思想内容、结构章法的分析,而对文章的语言特色却常忽略了。

这种教学,很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觉:以为一篇文章的成功,关键在于谋篇布局,而与语言无多大关系,造成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内容、章法,却对文章的语言相当陌生。

长此下去,学生作文中的语言难免陷入僵化状态。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每学期只有八篇大作文,周期性太长,信息反应太慢。

这种一暴十寒的教学模式不能持续有效地催促学生写作。

学生练笔的时机太少,思维不够敏捷,运用语言的能力不强,自然难以表情达意。

三、作文的写作指导是不科学的。

现行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指导在前,学生写作在后。

这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

但写前指导又有很多弊病:写前指导,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把自己对文章的构思、谋篇、写作趋向授意给学生,其实就是给学生定好了框架,学生在约束的框框里思维,怎能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这样的写前指导,势必造成作文的雷同现象严重,而且经过指导,学生瞻前顾后,缩手缩脚,脑子里想的东西太多太多,而笔下的文字却少而又少。

对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思考

对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思考

对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思考导言语文教学作为学生教育中最基础的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语文教学中,中文学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文学教育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汉语的理论和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并且有更深刻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理解力。

本文旨在对语文教学中的中文学教育进行思考和探讨,探讨其教育意义和应用场景,以及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一、中文学教育的教育意义中文学教育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通过中文学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

同时,中文学教育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让学生在文学欣赏和创作中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中文学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中文学教育的应用场景中文学教育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其在生活和工作中均有重要作用。

在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中,中文学储备越丰富的人,写作能力越强。

在广告、宣传、演讲等场合中,善于运用中文学知识的人显然更有话语权和说服力。

在文学创作和影视制作中,也需要广泛地运用中文学知识,以产生更加深刻和生动的作品。

三、中文学教育的授课方式和方法中文学教育的授课方式和方法应当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要求来进行选择和运用。

同时,也需要注意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比如,对于小学生,中文学教育需要借助兴趣和游戏来进行教学;对于初中生,中文学教育需要更加注重不同体裁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比较;对于高中生和大学生,则需要更加深入地掌握理论研究方法和技巧。

结论中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当得到适当的重视和运用。

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止于知识的传输。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扎实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人。

汉语、文学分科对今天中学文学教育的启示

汉语、文学分科对今天中学文学教育的启示

汉语、文学分科对今天中学文学教育的启示中国的文化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也是其最重要的部分。

从历史的角度看,汉语文学一直是重要的部分,它影响了很多国家的文化。

中学文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汉语文学素养,让学生充分了解和理解汉语文化,这是一个趋势。

在中学文学教育中,学生应该深入了解汉语文学,加强对汉语文学的认识,加强对汉语空间思维的认同和认知。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汉语文学素养,学校还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汉语文学知识,例如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等。

学校要注重改进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真正能够理解汉语文学,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得到文学文化的真实体验。

此外,学校可以考虑举办一些综合性文学活动,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组织活动比赛,例如演讲比赛、读后感比赛和文学创作比赛等。

将课堂教育与体验式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汉语文学素养。

总之,文学指导教育对学生的汉语文学素养有重要意义。

学校在开展汉语文学教育时,要依据学生的情况,指导学生深入的了解汉语文学,进行良好的文学分科教育,最终培养学生的汉语文学意识,完善中国文化。

China'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ety, and literature is its most important part.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hinese literature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influencing the culture of many countries. An important task of middle school literary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literacy of Chinese literature, so that students can fully understand and understand Chinese culture, which is a trend.In middle school literary education, students should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literature, strength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recognize and recognize their Chinese spatial thinking.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literacy of Chinese literature, schools also need to give students sufficient knowledge of Chinese literature, such as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 ancient literature, ethnic literature, world literature and so on. School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so that students can really understand Chinese literature, guide student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potential, and get the true experience of literary culture.In addition, the school can consider to hold some comprehensive literary activities, targeted to each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ests, organize activities like competition, such as speech competition, post-reading competition, and literature creation competition, etc. Combining classroom education with experiential education is helpful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and cultivate their Chinese literary literacy.In short, literary instruc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tudents' literacy of Chinese literature. Schools should guide students to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situation when carrying out Chinese literature education, conduct good literature division education, and finally cultivate students' awareness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erfect Chinese culture.。

文学与作文教学反思

文学与作文教学反思

文学与作文教学反思在教育领域中,文学和作文教学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以文字为媒介,传递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而作文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文学和作文教学进行反思,并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我们需要反思文学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传统的文学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对比不同观点,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评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其次,作文教学也需要进行反思。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强调写作技巧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作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多样的话题和写作素材,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作潜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写作中体验到思维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此外,我们还需要反思评价和反馈的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局限于对学生作品的得失评判,缺乏具体、针对性的反馈。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例如,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我们可以着重指出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之处,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促进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写作水平和不足之处,并不断改进和提高。

最后,我们还应该反思文学和作文教学的目标和意义。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为了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对构建语言、文学教育体系的思考与探索(全文)

对构建语言、文学教育体系的思考与探索(全文)

对构建语言、文学教育体系的思考与探究一、对语言与文学教育混合的思考自上个世纪50 年代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被迫终止之后,我国的语文教育一直施行的是语言文学混合教学。

但是正如王尚文先生所说“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有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它们基本上是两股道跑的车,不能并轨”对于语言文学混教的弊病,徐世荣先生在1953 年就曾明确指出:“现在中等学校的语文课包含了文学与语言两部分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受着同一种科目、同一册课本、同一个教学时间、同一位教师的限制,一方面又要‘语’‘文’兼顾,‘两全其美’,教师们感觉很不好办”,“总之,大家都感觉到这种兼顾是很吃力的”。

王尚文先生也指出语言文学混教的结果就是“大体上说,几十年来,有时西风压倒东风,有时东风压倒西风,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就在这种相互想要压倒对方的折腾中走向‘双亏’、‘双输’、‘双惨’”。

在百余年的语文教育历程中,语言、文学混教的结果大都是将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杂糅在一起进行,使二者丧失了各自的特性,从而是语文教育成为了“既不是语言教育也不是文学教育的两不是、两不像课程”。

语言文学混教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就在于没有承认语言、文学各自的相对独立性,没有建立起各自的教育体系。

百余年的语文教育经验已经表明语言文学教育体系的匮乏已经造成了许多的问题:缺乏文学教育体系,往往会出现文学教育被异化的问题,例如文学作品被当成语言教学的例子,文学教育成为思想政治的附庸,致使文学教育名存实亡;语言教育体系的缺乏,则会使语言教育体系繁琐无序,造成语言教学效率的低下。

在语文教育的宏观体系中,仅凭一线语文教育工XX的自觉性去完成合理的科学的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的教学任务显然是非常不可靠的,也是不现实的。

现在不少一线语文教育工XX连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这两个概念都未真正明确,试问如何进行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这和我国一直忽视语言、文学教育体系的构建是紧密相关的。

初中作文教学中语言教学思考

初中作文教学中语言教学思考

初中作文教学中语言教学思考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思考每每提到初中作文的字词辞汇教学,我们往往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字词的准确使用,句式的灵活多变,修辞的熟练掌握。

的确,字词的准确使用解决了语言的的得体可信能与读者共鸣准确问题,句式的灵活明快调节旋律了语言的节奏问题,修辞的熟练掌握那就更是锦上添花解决了语言生动性的问题。

如果能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使用这些东西,所写出来的语言应该会有很强的可读性了。

其实,这只是解决了语言的生动性的问题。

一篇文章仅仅是语言生动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很多其它的东西蠢事更难解决。

可是,十四年这些东西决不是一年两年或者说三年四年甚或十年八年能够熟练掌握的。

我相信所有语文班主任们也都有这种体会,如果要自己写点东西,调理点好的语言,难!那就更不要说学员了。

这里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问题:语言是一种后天生成。

语言现象是人类情形社会的一个伟大发明,同时语言现象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与变迁,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集共性、个性,表层、浅层、深层,感性、理性等等于一体的而又变幻无穷的相当复杂的体系,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还是人千锤百炼的结果;看是似很随意的一句话,却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或者深层却含义。

所以,学习语言是一个人一生根本无法完成的事,而一个人却只有几十年的学习语言时间,作为一位中学生,学习语言的时间那就更少了。

特别是书面语言。

这里我想说的是:学习语言很不容易。

当然,并不是不容易就不学了。

不容易也得学,因为语言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社会交流工具,作为一个人,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这里我想说的是:对初中生的语言指示一点应该低一点。

别老拿那些千方百计搞出来的优秀作文、满分作文来吓学生。

特别是尤其那些华而不实的语言,花的脑力不少,又很有诱惑性,更让人望而兴叹。

我说的吓学生一点都不为过。

当然,那些劣质的作文书就别说了。

我曾在本班作过一项调查:看了本班展示的这些作文和作文书上的那些优秀作文满分作文,你们觉得有什么相异?大部分同学的结论:有些作文书上的作文的确虽说优秀些,但离我们太遥远,许多作文我们想都不敢想;而本班展示的作文豪爽些,好像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努点力就可以写得来。

关于作文语言教学的反思

关于作文语言教学的反思

关于作文言语教学的反思关于作文言语教学的反思言语要优美,富有文学气息。

要做到这一点,平常要注重言语文字的累积,对于优美的词语、句子及时摘录下来,平常多看多记,在写作中有意识地用到这些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例如:“家乡〞的高级、富有文学色彩表达是“桑梓〞、“故梓〞同样表达“我们保卫家乡〞这个意思文学色彩的表达是:用孱弱的身躯守护我们共同的桑梓〔优美〕一般的表达就是:我们共同保卫家乡。

从上面的例子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孰优孰劣。

又如:“一条金色鲤鱼〞不如“一尾金色鲤鱼〞;“一片红霞〞不如“一抹红霞〞。

论据素材上求新求雅,所谓新是指论据要是新素材,最好可以是最近发生的具有轰动性和震撼力的公共时事时间,如“郭美美〞事件、“光盘〞事件、“中国梦〞……运用新的论据来论证可以表达时代性和现实性。

而“雅〞则是对于论据信息处理概括方面的。

在处理素材时,不要简单的排列,干瘪的陈述,要融入自己的东西在里面,通过运用新的组合方法,把素材写得文采飞扬、让人读后有美的享受,产生共鸣,心悦诚服。

例如同是写“乐观的重要性〞“回首一直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苏轼,在风雨飘摇中,竹杖芒鞋,闲庭信步,豁达超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是苏轼,被贬南荒,也要遍尝美食,情趣盎然;“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终生。

〞是苏轼,即使放逐海角天涯,也无怨无悔,欣欣然假设有所得。

〔雅〕而一般的同学则会写到:苏轼被贬异地,依旧不卑不亢,豁达开朗。

这样的文字不具体不生动,没有任何表现力。

〔俗〕一、素材的处理有下面几个小技巧:对于古代的例子,多引用古典诗词入文,表达时代感,增加文学性;如使用屈原的例子,最好结合其(离骚)当中的诗句来概括素材:“路漫漫其修远兮……〞来概括屈原的一生。

对于现代的例子,多引用现代经典的诗文。

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对于外国的例子,也是如此,表达其异域风情。

如在引用印度古典例子时用“梵我和一〞而不是用“神我合一〞,虽然“梵“其实就是神的意思,在古代印度中则说成“梵〞更能表达其地域文化特色。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语文分科教学的反思与启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语文分科教学的反思与启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语文分科教学的反思与启示20世纪50年代,我国语文实行了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这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改革,后来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教材本身尚不完善等原因而告夭折,它的成败得失,当时未来得及总结。

本文试就此次分科教学进行反思,并探讨在先阶段实行语文分科教学的可行性。

一,回顾新中国成立以后,语文课程由“国语”“国文”统称为“语文”,语文教学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951年版初中语文课本的《编辑大意》中提出“语”、“文”密不可分、听说读写四项并重的观点。

但是,1953年12月中央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给党中央的《关于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报告》指出了“语”“文”密不可分的问题:“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历来是把语言和文学混合起来教,这样教的结果,不论从语言方面来看,还是从文学方面看,都遭到了失败。

” 1954年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决定在全国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胜利地“完成语文科的任务”。

于是经过几年的酝酿和准备,从1956年下学期起,我国中学语文课就实行了分科教学——将语文分成“汉语”和“文学”两门课程,“汉语”课本有6册,依据现代汉语的知识系统分为7个部分,按照“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标点符号——修辞”的序列编排。

“文学”课本初高中各有6册(其中高中第五六册没有编出来),初中包括文学作品以及文学理论和文学史常识,高中以文学史为纲,自近而远,从古到今编排。

分科教学进行了三个学期,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分科教学被取消,1958年恢复为“语文”科。

二,反思这次分科教学,很多老一辈的语文教育家参与了大纲的制订和教材的编写,如张志公、张中行、冯这次分科教学的指导思想应该说是正确的。

分科教学前,由于过分强调“语”“文”的密不可分,语文教学既要授之以汉语知识,又要教他们识文断句,既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又要突出政治,想二者都抓住,结果什么也抓不住,使“语”“文”两败俱伤,所以不得不分而教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 此 兜 圈 子 绕 出去 找 个 “ 对话 ” 理论 或是 “ 人 文性 ” 之 类 的 概 念来 作 语 文教 育 学研 究 的 基 础 或 逻 辑 起 点 , 我
究都要薄弱些 。相对于作文教学 的实践 而言 , 作文教学
的 实 践 研 究 也 要 薄 弱 些 :相 对 作 文 教 学 的 实 践 研 究 而 言, 作 文 教 学 的理 论 研 究 更 要 薄 弱些 。 除 了 大 量 的 中学
取到 中文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 的本科 ? 还能直接读 中国 高考作 文主要 考查学 生能否 用 书面语 的形式 表达
使 一 般 人 能 懂 的 思 想 和 情 感 。 基 于 这 样 的认 识 , 我 认 为 如 上 的 现 象 不 是 一 种 好 的导 向 。 高 考 作 文 要 让 一 般 人 能
体论 的特殊性 。汉语有其 语言学意义上 的特殊性 , 母语
募敦育 中学教学
I 【 名家视线 】 I
语 言文学类的研究生?
责任编 辑 梅 香
认 过来 , 基于此 我认 为拼音作为识字 的工具存在着功 能
定 位 的错 误 , 因 为 没有 一 个 其 他 的母 语 教 育 是 从 另 一 种
世纪 以来的教育学和语 文教育学 的发展应是急速 的了 .
也 应 是 欣 欣 向荣 的 。可是 , 我 们 的 教 育 却 并 未 有 令 人 满
论来解决语文教育问题 的现象 时总有一种莫 名“ 难受” ,
常常很警惕地问一句 : 是这样的吗?
意的改变 .语 文教 育现状 甚至有越来越糟糕 的迹象 , 这
观 。 以汉 语 为母 语 的 中 国 人 学 汉 语 有 其 特 殊 性 , 这 是 主
教育学研究应该从汉语和中国文学本身出发 ,并且应该
将 中国、 中国人 、 汉语 、 中国文学 的特殊性 贯穿始终 . 应该 从 中国人悠久的母语教育史中寻找解决 问题的答案 。 中国母语教育 的主流是 汉语诗 文教育 ,从 识字 开 始, 然后便是写诗作文 。识字也是一个汉字一个汉 字地
江苏教 育・ 中学敦 学
l 【 名 家 视 线 】 l
责任编辑 梅 香
关 于语 言 、 文学分科教学 的再 思考
从 中学作 文教 学说开去
舅 国塞
相 对 阅读 教 学 而 言 , 作 文 教 学 的实 践 研 究 和 理论 研
教 育过程 中其特殊性一般 由母语 的特 殊性 所决定 , 这是 认识论 的特殊性 。 主体论 和认识论 的独特性就决定 了价 值 论的取 向。
究 竟 是 怎 么 回事 呢 ? 仅 仅 是 一 个 理 论 研 究 与 实践 相脱 节 的理 由可 以 搪 塞 过 去 的 吗 ? 这 些 疑 问 时 时 在 我 的 心底 泛 起, 固然 时 下 绝 大 多 数 人 不 愿 将 这 样 的疑 问展 露 于 阳光 之下 。 如今 的 学 界 , 我 们 已 经 习 惯 用 谎 言 或 圆 谎 的策 略 来抵挡 疑问 了 , 缺 少 平 心 静 气 的研 究 , 缺 少 实 事 求 是 的 讨论 。 缺少踏实严谨的实践 。 身处今天的教育学界 , 我 时
语言 中借一个 “ 工具 ” 来 学 自己母语 的 , 这固然是小学语
时感到无 比的彷徨 困惑与窒息苦痛 , 这种焦灼感 在中学
作 文 教 学 的 问题 上 尤 为 凸 显 。
是一 片大 呼“ 接轨 ” 的声音 , 于此 , 我想说 的是 : 语文教育 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与其他 的学科教 育学研究 不 同的 是: 语文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底线是“ 从汉语 出发 , 从 中国 出发 ” 。这是 由语 文教育活动的主体与 内容决定 的价值
从 中国文学和汉语本身 出发思考语文教育 问题 . 解
决 语 文教 学 问题 , 这 是 语 文教 育 研 究 的基 本 底 线 。 我 一 直 固执 地认 为 :不 同 民族 国家 之 问 的母 语 教育 相 互 借 鉴 的
可能性是很弱的 , 甚至 , 有的不 同母语教育之 间的可资借
鉴 的因 素 近乎 于 零 !中 国有着 两 千 多 年 极有 成 就 的母 语 教 育 的实 践 , 今天 , 因为 种 种 原 因 , 我们对 “ 过 去” 产生 了 隔膜 , 我们 仍 然 缺少 理 性 的 思考 和 静 心 的 总 结 。如 今 , 又
类 练 习册 ) 的 出版 数 量 虽 然 没 有 具 体 统 计 的数 字 , 但 一 个 基 本 的 判 断 应 是 事 实 :这 个 数 字 可 能 是 1 9 4 9年 至 1 9 9 8 年 总 和 的若 干倍 数 !若 以 单 纯 的 数 字 看 , 中 国 2 l
始终对此表示怀疑 : 这 能解 决中 国的语文教育实践 问题 吗? 语文教育研究者 因着教育学研究的大背景 而浮躁起
来了, 尤 其近十来 年 , 中 国 教 育 学 研 究 陷 入 西 方 教 育 学
概念 的包 围之中 , 离开了“ 西方” 我们还会说话 吗?在 大 家努力地用各种 中国教育实践去证 明西方 ( 尤其欧 美 )
教 育 学 界 的 理 论 是 如 何 正 确 的时 候 , 目睹 如 斯 , 我 在 尴 尬 的同时更加坚持 “ 从 中国出发” “ 从 汉语 出发” 的语 文 教 育 学 研 究 的立 场 了 , 我 在 看 到 很 多 用 西 方 教 育 学 的 理
生作文选之外 , 中学作文教学 的实践成 果和理论著述都 远少 于阅读教学 . 这在近 十年语 文教育 实践研究和理论 著述 “ 井 喷” 的背景 中便极不协调 了。 其实 , 就整个 语文教育而言 , 从 1 9 9 8年末展开 中国 全社会 的教 育大讨论始 , 1 9 9 9年至今 的十多年 中, 教育 学( 包括心理学) 著作或语 文教育 学著作 ( 不包括各种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