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传感器与检测2

合集下载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

0.1答: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测试系统的接口位置,即检测与控制之首。

传感器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一切科学研究与自动化生产过程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通过传感器获取并通过它转换成容易传输与处理的电信号,其作用与地位特别重要。

0.2答:①敏感元件:指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

②传感器: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③信号调理器:对于输入和输出信号进行转换的装置。

④变送器:能输出标准信号的传感器。

1.1解: 1.2解:601051030033=⨯⨯=∆∆=-X U k Cmm S S S S ︒=⨯⨯=⨯⨯=/20.50.22.03211.3解:带入数据得:b kx y +=)(b kx y i i i +-=∆22)(i i i i i i x x n y x y x n k ∑-∑∑∑-∑=222)()(i i i i i i i x x n y x x y x b ∑-∑∑∑-∑∑=68.0=k 25.0=b1.3拟合直线灵敏度0.68,线性度±7%∴25.068.0+=x y %7535.0%100max ±=±=⨯∆±=FS L y L γ238.01=∆35.02-=∆16.03-=∆11.04-=∆126.05-=∆194.06-=∆1.4解:设温差为R,测此温度传感器受幅度为R 的阶跃响应为(动态方程不考虑初态)())1(3/t e R t y --=当()3R t y =时⇒22.132ln 3=-=t 当()2R t y =时⇒08.221ln 3=-=t1.5解:此题与炉温实验的测飞升曲线类似: 1.6解:())1(9010/T t e t y --+=由()505=y ⇒51.895ln 5=-=T ()⎩⎨⎧=--=-5.0)1(2025/T e t y T t ()68.71=y ()36.52=y1.7解:所求幅值误差为1.109,相位滞后n n j s n n n j s s j G ωωξωωωξωωωω21122222+⎪⎪⎭⎫ ⎝⎛-=++==)(()109.110005005.021********211222222=⎥⎦⎤⎢⎣⎡⨯⨯+⎥⎥⎦⎤⎢⎢⎣⎡⎪⎭⎫ ⎝⎛-=⎥⎦⎤⎢⎣⎡+⎥⎥⎦⎤⎢⎢⎣⎡⎪⎪⎭⎫ ⎝⎛-=n n j G ωωξωωω'42331000500110005005.02122121︒-=⎪⎭⎫ ⎝⎛-⨯⨯-=⎪⎪⎭⎫ ⎝⎛-⎪⎪⎭⎫ ⎝⎛-=--tg tg n n ωωωωξϕ'4233︒1.8答:静特性是当输入量为常数或变化极慢时,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其主要指标有线性度、迟滞、重复性、分辨力、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各种抗干扰稳定性。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静态特性表示测量仪表在被测物理量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 入—输出关系。
y a0 a1x a2 x2 a3x3 an xn
1.3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1.3.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2.静态特性的校准(标定)条件—静态标准条件
检测系统(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在静态标准条件下进行校准 (标定)的。
检测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量 系统和数据处理四个方面。
检测是利用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效应,选择合适的方法 与装置,将生产、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有关信息通过检查与 测量的方法赋予定性或定量结果的过程。
1.1 检测技术概述
1.1.2 检测方法
1.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联立测量 (1)直接测量 (2)间接测量 (3)联立测量 2.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和微差式测量 (1)偏差式测量 (2)零位式测量 (3)微差式测量
测量范围是指检测系统所能测量到的最小被测输入量(下限)
至最大被测输入量(上限)之间的范围,即( xmin , xmax )。
②量程 量程是指检测系统测量上限和测量下限的代数差,即
L xmax xmin
1.3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1.3.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3.传感器的静态性能指标
(2)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检测系统(传感器)在静态测量时,输出量的增量
15.1数字式检测仪表的设计
1.1.3 检测系统的组成
1.2 传感器基础知识
1.2.1 传感器的定义及组成
传感器的国家标准定义为能感受(或响应)规定的被测量,并按 照一定规律将其转换成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这里的可用 信号是指便于处理、传输的信号,目前电信号是最易于处理和传 输的。
传感器的通常定义为“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的器件或装置”或“能把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器件或装置”。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1.概述1.1课程的性质传感器是现代控制的基本工具,而检测技术则是控制过程获取信息的唯一手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重点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结合工程应用实际,了解传感器在各种电量和非电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技巧和能力,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程测量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

1.2课程设计理念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集工程力学、自动控制原理、信号分析等多方面知识为一体的一门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

为体现其特点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分模块教学方法,并根据专业的不同,每一模块安排其对应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递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专业教师授课,加大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理解不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常用的测量电路;能够对常用传感器的性能参数与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校量与标定。

1.3课程开发思路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自动化设备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一般自动化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和维修工作,以及电子产品、元器件的采购和销售工作。

也可以从事一些电工相关的行业。

分析岗位群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相关内容的要求确立课程的内容知识点。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应用传感器解决工程测控系统中的具体问题。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2.1知识目标(1)理解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与技术指标。

(2)掌握电阻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3)掌握电感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4)掌握电容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5)掌握光电(光纤、光栅)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42870《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胡向东(书中课后习题解答)

42870《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胡向东(书中课后习题解答)



2 2f 200 T ,所以: 0 0.523ms
取 0.523ms , 2f 2 50 100
1 1 ( ) 2 幅值误差: A( ) 1
所以有: 1.32% A() 0
1 100% 1.32%
0 t<0 x(t) { 1 t0 单位阶跃信号:
X(s) L[x(t)] x(t)e st d t
0
进行拉氏变换:
1 s
H(s)
一阶系统传递函数:
Y(s) 1 X(s) 1 s
1 1 1 1 s s s s 1
t /
Y(s) H(s) X(s)
解:①非线性误差: 取六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输出测量值,即
x :0.02 0.04 0.06 0.08 0.10
y :0.64 4.04 7.47 10.93 14.45
设拟合直线方程为: y a0 a1 x
0.64 4.04 L 7.47 10.93 14.45 则
0.10 14.45
ˆ :0.604 4.055 y
7.506 10.957 14.408 0.036 0.027 0.042


:0.036
0.015
Lmax 0.042
∴非线性误差为: L ②迟滞误差: 第一循环: 第二循环: 第三循环: ∴
0.042 100% 0.3% 14.5 0.5
Rmax 0.08 100% 100% 0.5714% yFS 14
4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 2 版)》习题参考答案(20150914 版)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第二章习题答案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第二章习题答案

2-3 求周期信号x (t )=0.5cos10t +0.2cos(100t −45°)通过传递函数为H (s )=1/(0.005s +1)的装置后得到的稳态响应。

置后得到的稳态响应。

解:1()10.005H j w w=+,21()1(0.005)A w w =+,()arctan(0.005)j w w =-该装置是一线性定常系统,设稳态响应为y (t ),根据线性定常系统的频率保持性、比例性和叠加性得到性和叠加性得到y (t )=y 01cos(10t +j 1)+y 02cos(100t −45°+j 2) 其中010121(10)0.50.4991(0.00510)y A x ==´»+´,1(10)arctan(0.00510) 2.86j j ==-´»-°020221(100)0.20.1791(0.005100)y A x ==´»+´,2(100)arctan(0.005100)26.57j j ==-´»-°所以稳态响应为()0.499cos(10 2.86)0.179cos(10071.57)y t t t =-°+-°2-5 想用一个一阶系统做100Hz 正弦信号的测量,如要求限制振幅误差在5%以内,那么时间常数应取多少?若用该系统测量50Hz 正弦信号,问此时的振幅误差和相角差是多少?少?解:设该一阶系统的频响函数为解:设该一阶系统的频响函数为1()1H j w tw=+,t 是时间常数是时间常数则 21()1()A w tw =+稳态响应相对幅值误差21()1100%1100%1(2)A f d w pt æöç÷=-´=-´ç÷+èø令d ≤5%,f =100Hz ,解得t ≤523m s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践训练教程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践训练教程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践训练教程第一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概述1.1 什么是传感器1.2 传感器的分类与应用领域1.3 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4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重要性第二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1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2.2 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介绍2.2.1 压力传感器2.2.2 温度传感器2.2.3 光电传感器2.2.4 加速度传感器2.2.5 气体传感器2.2.6 液位传感器2.2.7 气象传感器第三章:传感器的选择与应用3.1 传感器的选择因素3.2 传感器的应用案例分析3.2.1 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传感器应用3.2.2 环境监测领域的传感器应用3.2.3 医疗器械领域的传感器应用3.2.4 智能家居领域的传感器应用第四章:传感器的实践训练4.1 传感器实验室介绍4.2 传感器实验器材与软件的使用方法4.3 基于Arduino的传感器实验4.4 基于树莓派的传感器实验4.5 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第五章:检测技术的实践训练5.1 检测技术实验室介绍5.2 常见检测技术的实验方法与操作要点5.3 光学检测技术实验5.4 电化学检测技术实验5.5 红外检测技术实验第六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6.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6.2 人工智能与传感器技术的结合6.3 新兴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研究方向6.4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社会影响与应用前景结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践训练的重要性与价值通过本教程的学习与实践训练,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与应用,掌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实践操作方法,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

希望本教程能够帮助读者在相关领域的学习与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件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件

公称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仪表公称值之比,即 rx=Δx/x 且rx<r。
(3) 引用误差(fiducial error) 定义:测量器具的最大绝对误差与此标称范围上限或量程之比。 它是一个相对误差,且此相对误差是引用了特定值,即标称 范围上限或量程得到的,所以此误差又称为引用相对误差或 满度误差。即 rm=Δxm/xm
例如:在化学实验室用分析滤纸观察溶液的化学反应,以 确定溶液的酸碱性等化学性能,通常称为定性的化学实验, 而不叫化学测量。
测量的分类
1、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根据对测量结果获取方式方法的不同。
2、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根据被测量对象在测量过程中所处的状态。
3、等权测量和不等权测量 根据测量条件是否发生变化。
1.1.2传感器的组成
1、敏感元件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灵敏地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非电量,如位移、 应变)器件或元件。 2.转换元件 转换元件也称传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 (非电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量(电信号)的器件或元件。它通常不 直接感受被测量。 3.转换电路 作用是,将转换元件的输出量进行处理,如信号放大、运算调制等,使输 出量成为便于显示、记录、控制和处理的有用电信号或电量,如电压、电 流或频率等。 4.辅助电路 辅助电路就是指辅助电源,即交、直流供电系统。
1.1.3传感器的分类
1.按输入量(被测量)分类 2.按工作原理(机理)分类 3、按能量的关系分类 4.按输出信号的形式分类
1.2 传感器的特性
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输入量X和输输出Y的关系通常可用多项式表示
静态特性可以用一组性能指标来描述,如线性度、灵敏度、精确度(精 度)、重复性、迟滞、漂移、阈值和分辨率、稳定性、量程等。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X Ax A0
测量值:由测量器具读数装置 所指示出来的被测量的数值。
【例1】
约定真值:被测 量用基准器测量
出来的值。 (真值的替身)
某采购员分别在A 、B 、C 三家商店购买 100kg牛肉干、10kg牛肉干、1kg牛肉干,发现均 缺少约0.5kg,但该采购员对C家卖牛肉干的商店
意见最大,是何原因?
(2)相对误差 —— 反映测量值的精度
①实际相对误差
A
X A0
100%
②示值相对误差
x
X Ax
100%
③满度相对误差
m
X Am
100%
仪器 满度值
当ΔX取为ΔXm时,最大满度相对误差就被用来 确定仪表的精度等级S:—— 反映仪表综合误差的 大小
S X m 100 Am

S X m 100 Amax Amin
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 被测量的值处于稳定
(1)线性度
状态时的输出-输入关系。
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数量关系的线性 程度。
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关系:
y a0 a1x1 a2x2 anxn
如果传感器非线性的方次不高,输入量变化 范围较小,则可用一条直线(切线或割线)近似 地代表实际曲线的一段,使传感器的输出-输入特 性线性化,所采用的直线称为拟合直线。
(仪表下限刻 度值不为零时)
S X m 100 Am
若已知仪表的精度等级和量程,则最大绝对误 差为?
Xm S% Am
我国电工仪表等级分为七级,即: 0.1、0.2、0.5、1.0、1.5、2.5、5.0级
【思考题】有一数字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为 - 50℃ ~ + 150℃,精度为0.5级。求当示值分别为 - 20℃和 + 100℃时的绝对误差和示值相对误差。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参考答案参考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参考答案参考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参考答案第1章 检测技术基本知识1.1单项选择:1.B2.D3. A4.B1.2见P1;1.3见P1-P3;1.4见P3-P4;1.5 见P5;1.6 (1)1℃(2)5﹪,1﹪ ;1.7 0.5级、0.2级、0.2级;1.8 选1.0级的表好。

0.5级表相对误差为25/70=3.57﹪, 1.0级表相对误差为1/70=1.43﹪;1.9见P10-P11;1.10见P11- P12;1.11 见P13-P14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及应用2.1 填空1.气体接触,电阻值变化;2.烧结型、厚膜型;3.加热器,加速气体氧化还原反应;4.吸湿性盐类潮解,发生变化2.2 单项选择1.B 2. C 3 B 4.B 5.B 6. A2.3 P17;2.4 P17;2.5P24;2.6 P24;2.7 P24-P25;2.8 P25;2.9 P26;2.10 P30-312.11 应变片阻值较小;2.12P28,注意应变片应变极性,保证其工作在差动方式;2.16 Uo=4m V ;2.17 P34;2.18 P34;2.19 (1) 桥式测温电路,结构简单。

(2)指示仪表 内阻大些好。

(3)RB:电桥平衡调零电阻。

2.20 2.21 线性范围内,希望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越好;传感器的延迟时间越短越好;传感器的线性范围越宽,则其量程越大,并且能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

2.23 P44;2.33 P45第3章 电容式传感器及应用3.1 P53-P56;3.2 变面积传感器输出特性是线性的。

3.3 P58-P59;3.4 P59-P613.5 当环境相对湿度变化时,亲水性高分子介质介电常数发生改变,引起电容器电容值的变化。

属于变介电常数式。

3.6 参考变面积差动电容传感器工作原理。

参考电容式接近开关原理。

3.8 (1)变介电常数式;(2)参P62 电容油料表原理第4章 电感式传感器及应用4.1 单项选择1.B;2.A4.2 P65;4.3 P68;4.4 螺线管式电感传感器比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的自由行程大。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周杏鹏主编pdf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周杏鹏主编pdf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周杏鹏主编pdf 标题: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周杏鹏主编PDF引言概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该领域的权威专家,周杏鹏主编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DF书籍无疑是学习和研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该书籍的内容和价值。

正文内容: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概述1.1 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1.2 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1.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DF书籍的内容2.1 传感器原理与设计2.2 传感器的制造与工艺2.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案例2.4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3. 该书籍的优势与特点3.1 作者背景与专业性3.2 内容全面详实3.3 配图与实例丰富3.4 研究与实践的结合4. 该书籍的学习与应用价值4.1 学术研究的参考资料4.2 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指南4.3 学生学习与科研的必备工具5. 该书籍的推荐与总结5.1 推荐给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领域的从业者5.2 推荐给相关专业的学生与研究者5.3 总结:《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DF书籍是一本内容详实、专业性强、实用性极高的权威参考资料,无论是从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士,还是学习与研究该领域的学生与研究者,都值得拥有和阅读。

总结: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了解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周杏鹏主编的PDF书籍是一本内容详实、专业性强、实用性极高的权威参考资料。

该书籍涵盖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制造工艺、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无论是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还是学习与研究该领域的学生与研究者,都可以从该书籍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实践指南。

因此,推荐该书籍给所有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感兴趣的人士。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完整版本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完整版本

.
1、线性度 也称为非线性误差,是指在全量程范围内实际
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值与满量程输出值 之
比。反映了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的不吻合度或偏离程
度。
L
Lmax10% 0 YFS
.
2.迟滞。传感器在输入量由小到大(正行程)及输入量由大到小(反行程) 变化期间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现象称为迟滞。即,对于同一大小的 输入信号,传感器的正反行程输出信号大小不相等,这个差值称为迟滞差值。 传感器在全量程范围内最大的迟滞差值或最大的迟滞差值的一半与满量程输 出值之比称为迟滞误差,又称为回差或变差(最大滞环率)。
xmin 100% YFS
.
6.稳定性。稳定性有短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之分。对于传感器常用长期 稳定性描述其稳定性。所谓传感器的稳定性是指在室温条件下,经过相当长 的时间间隔,传感器的输出与起始标定时的输出之间的差异。因此,通常又 用其不稳定度来表征传感器输出的稳定程度。
7.漂移。传感器的漂移是指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传感器输出量随着时 间变化,此现象称为漂移。产生漂移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传感器自身结 构参数;二是周围环境(如温度、湿度等)。
.
1.1.2传感器的组成
1、敏感元件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灵敏地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非电量,如位移、 应变)器件或元件。 2.转换元件 转换元件也称传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 (非电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量(电信号)的器件或元件。它通常不 直接感受被测量。 3.转换电路 作用是,将转换元件的输出量进行处理,如信号放大、运算调制等,使输 出量成为便于显示、记录、控制和处理的有用电信号或电量,如电压、电 流或频率等。 4.辅助电路 辅助电路就是指辅助电源,即交、直流. 供电系统。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3.发展智能型传感器
智能型传感器是一种带有微处理器并兼有 检测和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智能型传感器 被称为第四代传感器,使传感器具备感觉、辨 别、判断、自诊断等功能,是传感器发展的主 要方向。
1.2 检测技术基础 1.2.1 检测技术的概念与作用
检测技术是人们为了对被测对象所包含的信息 进行定性的了解和定量的掌握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 措施。
切削力测量应变片
动圈式磁电传感器
3)按信号变换特征: 能量转换型和能量控制型.
能量转换型:直接由被测对象输入能量使其工作. 例如:热电偶温度计,压电式加速度计.
能量控制型:从外部供给能量并由被测量控制外部 供给能量的变化.例如:电阻应变片.
4)按敏感元件与被测对象之间的能量关系:
物性型:依靠敏感元件材料本身物理性质的变化来 实现信号变换.如:水银温度计.
间的关系式为:y=f(x1x2x3…) 。间接测量手续多,
花费时间长,当被测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或没有相应直 接测量的仪表时才采用。
(2)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和微差式测量 Ⅰ.偏差式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利用测量仪表指针相对 于刻度初始点的位移(即偏差)来决定被测量的测量方法,称为 偏差式测量。它以间接方式实现被测量和标准量的比较。 偏差式测量仪表在进行测量时,一般利用被测量产生的 力或力矩,使仪表的弹性元件变形,从而产生一个相反的作 用,并一直增大到与被测量所产生的力或力矩相平衡时,弹 性元件的变形就停止了,此变形即可通过一定的机构转变成 仪表指针相对标尺起点的位移,指针所指示的标尺刻度值就 表示了被测量的数值。偏差式测量简单、迅速,但精度不高, 这种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
1.用物理现象、化学反应和生物效应设计制作各种用途 的传感器,这是传感器技术的重要基础工作。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学时: 七零其实验或上机学时:一四学分:四一,课程地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电气技术专业地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地任务是介绍传感器与自动检测地基本概念,学温度,湿度,力,位移,光等非电量转换为电量地方法;了解生物,微波,起声波,机器等新型传感器地原理与应用。

通过本课程地学,使学生掌握各种常用传感器地工作原理,各自特点及应用场合,并掌握传感器地接口电路,为今后从事工业生产各种非电量地测控工作打下基础。

二,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一)传感器技术基础一,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知识点:(一)传感器地特与技术指标(二)提高传感器能地方法(三)传感器地材料与制造了解:(一)传感器地数学模型(二)传感器地材料与制造理解:(一)提高传感器能地方法(二)传感器地标定与校准掌握:(一)传感器地概念,分类(二)传感器地特与技术指标二,重点与难点重点:传感器地概念,传感器地特与技术指标。

难点:提高传感器能地方法,传感器地标定与校准三,能力培养要求使学生掌握传感器地概念,类型,技术指标以及标定与校准等基本概念,特别是要明确传感器如何应用地概念。

四,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二)温度传感器一,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知识点:(一)热电效应(二)热电偶传感器(三)集成温度传感器(四)半导体热敏电阻了解:(一)金属热电阻传感器(二)半导体热敏电阻理解:(一)半导体热敏电阻工作原理(二)温度传感器地应用掌握:(一)热电偶传感器(二)集成温度传感器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热电效应,热电偶传感器难点:半导体热敏电阻,集成温度传感器三,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学,使学生掌握温度地各种测量方式,具有温度传感器地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三)力传感器一,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知识点:(一)电阻应变效应及电阻应变传感器(二)电容式传感器(三)电感式传感器了解:(一)弹敏感元件(二)压电传感器理解:(一)电阻应变效应原理(二)力传感器地应用掌握: (一)电阻应变传感器特点及应用(二)电容式传感器特点及应用(三)电感式传感器特点及应用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电阻应变片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及电感式传感器难点:压电传感器,电阻应变效应原理三,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学,使学生掌握力地各种测量方式,具有力传感器地应用能力。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模板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模板1)

教案20 -20 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代码适用专业学时 56 学分 3.5 开课学院开课教研室授课教师职称授课班级《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说明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必修总学时: 56实验、上机学时:16学时二、学习者分析该课程的学习对象是大学第×学期×××专业的学生。

学生已具有了《模拟与数字电路》等课程的知识。

学生对模拟与数字电路等方面的知识点有了一定的认识。

该班学生普遍热爱专业知识的学习,思维活跃,对智能控制知识有一定的兴趣,能够较好的把模拟电路理论基础知识和传感器知识相结合,且具备一定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解与构建传感器系统的能力。

同时还能较主动地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学习。

三、课程性质必修课。

四、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

该课程主要介绍过程参数检测的基础知识和各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课程重点介绍参数获取过程中各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结构。

本课程理论严谨,逻辑性强、运用了一定数学分析方法、结合实验来进行测控系统的分析和传感器的应用、同时和工程实际有一定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电阻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电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光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工程应用等。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厚实的基础;并提高对测控系统进行分析和解决工程测量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基本要求:1. 具有测量控制系统、自动化仪表及仪器系统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及选择传感器及仪表的能力。

2. 组建一般测试系统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3. 对一般测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和解决测量控制及仪器系统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4. 将测试系统应用于其他工程技术过程的能力,具有跟踪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传感器与检测第二版复习题

传感器与检测第二版复习题

一、选择题1. 用脉冲锤激振时,为了获得较宽的激振频率,可(). BA、增加敲击力B、增加锤头硬度C、增大锤重D、减小锤重2。

利用相邻双臂桥检测的应变式传感器,为使其灵敏度高、非线性误差小()。

C两个桥臂都应当用大电阻值工作应变片两个桥臂都应当用两个工作应变片串联C.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反的工作应变片D.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同的工作应变片3。

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 )。

BA.迟滞B.过冲量C.稳定性D.线性度4。

传感器能感知的输入变化量越小,表示传感器的()。

D线性度越好迟滞越小重复性越好分辨力越高5。

感应同步器的作用是测量()。

C电压B。

电流C.位移D.相位差6.下列测力传感器中,属于发电型测力传感器的是()。

BA.自感式传感器B.磁电感应式传感器C.电容式传感器D.应变式传感器7。

金属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相应的应变,其电阻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物理现象称为()。

CA.霍尔效应 B.光电效应C.应变效应 D.压电效应8。

在霍尔元件的主要指标中,KH是指()灵敏度。

AA.磁B.乘积C.电流D.电势9。

在检测技术中,主要采用的是压电型换能器,发射超声波利用压电材料的( ). CA.多普勒效应 B.多普勒频移 C.逆压电效应 D.正压电效应10。

传感器在正、反行程中输出输入曲线不重合称为()。

BA.非线性 B.迟滞 C.重复性 D.灵敏度误差11.不能实现非接触式测量的传感器是( ).AA 压电式B 电涡流式C 光电式D 光纤式12.( )是测试系统的第一个环节,将被测系统或过程中需要观测的信息转化为人们所熟悉的各种信号。

CA.敏感元件B.转换元件C.传感器D.被测量13.半导体应变片的主要优点是( )。

BA.线性好B.灵敏度高C.温漂小D.稳定性好14.为减轻传感器测量电路的负载效应,应( ).AA.增大负载内阻B.使负载阻抗与信号阻抗匹配C.减小负载内阻D.最好使负载短路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原理与检测(二)
发动机转速传感器
捷达G28
大众发动机转速传感器G28
• 工作原理: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 • 传感器功能:为控制单元提供发动机转速信 号及1、4缸上止点参考点信号(曲轴位置信 号)。 • 信号作用:A-确定喷油时间B-确定点火时 刻C-确定点火顺序D-其它控制,包括怠速 稳定控制,发动机最高转速控制,超速切断 控制,油泵继电器接合控制等。 • 信号中断影响:可继续运转,但动力性受影 响,发动机发闷。 • 其它说明:G28有静电屏蔽线,可减弱外界
信号中断:
若传感器出现故障,则发 动机爆震控制被关闭,同 时点火提前角向后推迟。
霍尔传感器G40
工作原理:霍尔传感器按霍尔原理工作
传感器功能:判别1缸

信号作用:确定爆震所在缸,确定喷油顺序
中断影响:不能识别爆震所在缸,推迟点火角,动力 性和经济性受损 其它说明:故障实例,齿形皮带错齿,记忆为传感器 有故障
传感器工作原理—感应式转速传感器
发动机转速传感器信号
发动机转速传感器检测: • 传感器诊断仪 检测 • 传感器元件检 测 • 传感器线路检 测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大众霍尔传感器G40
霍尔传感器
信号:
位于发动机气缸盖上或凸 轮轴正时齿轮的后侧,采 集发动机1缸上止点信号。
作用:
发动机控制单元通过此信号 来确定点火次序,同时也用 于单独气缸的爆震控制。
传感器工作原理—霍尔式传感器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检测: • 传感器诊断仪 检测 • 传感器供电检 测 • 传感器元件检 测 • 传感器线路检 测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节流阀体
节气门控制单元(节流阀体):
请不要解体维修节气门控制单元。 更换节气门控制单元后必须做基本设定。
信号及作用 • 节气门电位计(G187): • 怠速节气门电位计 (G188) : • 怠速开关(F60):
ECU
节气门控制单元的组成及导线连接
节气门角度传感器
节气门电机
节气门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G187/G188
节气门控制单元 –01-04-060三区达到8以上;四区出现OK –01-08-062 –2号线与地或6号线均为5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