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长度及其测量教案

合集下载

测量物体长度的教案设计

测量物体长度的教案设计

测量物体长度的教案设计测量物体长度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识别长度单位及其符号。

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

3.学生能够利用单位换算完成长度的换算。

二、教学内容:1.长度的概念及长度单位。

2.尺子的使用方法。

3.长度的换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尺子测量长度。

2.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其换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课件。

2.标准尺。

3.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引导学生回忆一下长度单位的概念,然后向学生展示不同长度单位的符号,并解释它们所代表的长度范围。

2.认识尺子教师将标准尺拿出来展示给学生观察,并向学生解释尺子的基本组成和使用方法。

3.学习测量长度向学生演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并强调尺子的摆放、读取和算法。

然后让每个学生练习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以检查他们的解和技能掌握情况。

4.控制误差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测量误差的控制,例如,要保证尺子平稳摆放,物体与尺子必须紧密贴合,避免弯曲尺子等情况。

5.长度单位和换算在学生熟练掌握使用尺子进行测量之后,导入长度单位的换算。

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进行相关练习。

6.归纳总结在教学过程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帮助他们归纳总结测量长度的基本概念、单位、方法和换算规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提高他们的测量技能。

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在放学前布置一些反思习题,包括一些实际场景问题,以检查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物理小学教案:《测量物体的长度》

物理小学教案:《测量物体的长度》

物理小学教案:《测量物体的长度》一、引言测量物体的长度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实验,也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帮助学生了解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教案旨在引导小学生学会使用标尺和尺度进行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提供一系列简易实验和讨论活动,以便培养学生的测量技能和实验思维能力。

二、目标1. 学习使用标尺和尺度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2. 学会利用观察和对比,判断物体的长度大小;3.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力、记录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标尺和尺度的基本认识;2. 物体长度的正确测量方法;3. 实际应用中的物体长度测量。

四、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一:标尺和尺度的基本认识1. 向学生展示一把标尺,解释其结构和刻度的含义;2. 带领学生观察并讨论标尺上的刻度代表的长度单位(厘米和毫米);3. 让学生比较不同长度的物体,理解长度的相对概念。

教学活动二:物体长度的正确测量方法1. 给每组学生分发标尺和几个常见物体,如铅笔、书本等;2. 引导学生正确握持标尺,将标尺的零点对准物体的起始位置;3. 定睛细看,将视线与标尺平行,准确读取标尺上的数值;4. 让学生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和比较。

教学活动三:实际应用中的物体长度测量1. 将学生带到室外,观察并测量校园中的物体长度;2. 让学生发现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特点,如树木、小路等;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

五、教学拓展及巩固教学拓展一:测量的误差与准确性1. 带领学生思考,在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不确定性;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如平视、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等方法。

教学拓展二:进一步应用1. 让学生自主选择标尺进行物体的长度测量,如桌子、板凳等;2. 引导学生应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的宽度等。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长度的测量教案初中

长度的测量教案初中

长度的测量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工具;2. 学会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3. 掌握长度的单位换算和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1. 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工具;2. 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3. 长度的单位换算和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 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的操作方法;2. 长度的单位换算和测量误差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刻度尺;2. 练习册;3.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那么你们知道长度测量有哪些基本概念和常用工具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如米、厘米、毫米等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讲解常用工具,如刻度尺、卷尺、测量绳等,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3. 讲解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如放置、观察、读数等步骤,并演示操作过程。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课本、铅笔等物体的长度。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讲解(10分钟)1.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讲解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2. 讲解长度的单位换算,如米换算成厘米、毫米等。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提醒学生注意测量误差的存在,尽量减小误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常用工具和测量方法,掌握了长度的单位换算和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巡回指导,解答了学生们的疑问。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测量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此外,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引入更多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长度测量知识。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_教案3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_教案3

课时
2
பைடு நூலகம்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长度(L)及其测量
1、单位及换算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最小刻度
教学过程 学生汇报收集资 料过程中的心得
学习长度的单 位、单位换算, 培养学生的估测 能力
介绍物质世界的 几何尺寸
用错误尝试法使 学生掌握刻度尺 的正确使用方法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误差: (1)误差概念. (2)产生误差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3)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二、体积(V)及其测量: 1、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2、单位及换算:课本 P28
巩固练习 课后作业 教学反馈 备注
1、课本; 2、伴你学物理
提问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工具. 提出实验内容: 1、测铁块的长与宽 2、测纽扣直径 3、测圆柱体周长 4、测金属丝直径 组织讨论: 如何测量更准确
如何记录数据 3、绘制表格,标出单位 进行实验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及时给予指导 提出实验内容: 测铁块的体积 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 组织讨论: 1、测量方法 2、如何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及时给予指导 例三、例四 伴你学物理
1 m3 = 1000 dm3 = 106 cm3 3、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师活动设计 引导:宇宙万物,大到银河系,小到原子、分 子都有一定的尺度,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我 们这两节课来研究一下物体的长度和体积.上 节课我们布置了作业:收集不同国家和地区长 度单位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同学们收集 到的资料很全面,设计的板报内容很丰富.下 面请大家谈一谈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你都有 什么体会? (学生回答时教师要在黑板上做简要记录,既 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增加学生的 成就感.) 长度的国际单位及符号、常用单位及符号以及 单位间的换算这部分知识学生比较熟悉,教师 可以用提问或直接给出的方式授课. 做例一 教师先用准备好的物体演示一下 1 米、1 分 米、1 毫米的大小,后提问生活中有那些物体 的长度是 1 米、1 分米、1 毫米?(教师在黑 板上记录学生正确的回答.进一步帮助学生树 立长度单位的具体概念)) 做例二 利用课件《自然世界的空间尺度》和书上的蛇 形图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 度. 提问:是不是物质世界的最大尺度就是 1027m,最小尺度就是 10-15m?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常用的刻度尺有以 下几种.演示各种直尺、三角尺、皮尺、钢卷 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等.介绍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可以测量的更 准确一些. 请一名反应较快、比较大度而又不够踏实同学 到讲台前用厚木尺测量一下仪器盒的长度,让

测量活动教案之长度测量

测量活动教案之长度测量

测量活动教案之长度测量一、教学内容及目标本教案主要是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开展的长度测量活动教学。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标尺、卷尺等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了解长度的基本单位和目前常用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理解长度的基本单位以及目前常用的长度单位。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在实际测量中运用长度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及步骤1.激发学生兴趣在解释本次活动内容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使用鲜艳的色彩和简单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师示范在引导学生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长度单位的理解时,可以为学生展示示范视频或亲自演示,在实践操作中帮助学生锻炼测量技巧,感受到实验的乐趣。

3.学生动手实践在学生掌握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的基本知识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亲手实践,让学生通过比较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加深对长度概念和计算的理解。

4.课堂点拨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回答问题,使得学生对于长度概念、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长度单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5.课后作业为巩固、强化学生实验内容和基本知识,可以设置课后作业,如自己在家里寻找物品来测量长度,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记录下来或者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等。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的特点本教案采用手动测量方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增加实验操作的难度和独立性。

并通过引导学生科学性地思考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探究实际生活中的大小比较,加深了解长度单位、概念以及计算方法。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可以简单概括为:1.测量工具2.基本单位:米(m)3.常用长度单位:厘米(cm)、分米(dm)、米(m)4.计算方法:用长度单位相互换算六、评估方法1.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对黑板板书和实验操作的反应,及时跟进和解决难点。

2.实验操作:观察每组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动作全程,对操作是否规范、是否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考核。

北师大版八上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八上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案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体积和长度(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体积和长度的方法。

(2)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体积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重点:1、认识常用的体积测量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问题:同学们什么是测量呢?二、新授(一)长度测量1、测量指将被测量与具有计量单位的标准量在数值上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二者比值的实验认识过程。

也就是说我们要测量课本的长度的话,我们就要拿尺子与课本进行比较。

2、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1km =1000m 1m =10 dm 1dm =10 cm1cm =10mm 1mm =1000um 1um =1000nm思考: 1米等于多少微米?1米等于多少纳米?其它长度单位与米的换算关系练一练 2分米=( )厘米 9米=( )分米 10厘米=( )分米 600厘米=( )米 2分米=( )厘米 9米=( )分米 10厘米=( )分米 600厘米=( )米 6米=( )分米 3分米=( )厘米 10米=( )分米 12米=( )厘米 2400厘米=( )米 7分米=( )厘米 500厘米=( )分米20900.1620090166030100 120 247050那么如何进行长度的测量呢?我们先确定几个基本概念:零刻度线:测量长度的工具(如直尺,皮尺)、线段的刻度的起始点分度值:最小格所代表的被测尺寸的数值叫做分度值,分度值又称刻度值。

量程:度量工具的测量范围。

由度量工具的分度值、最大测量值决定。

测量的正确方法:(1)选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前要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2)放:刻度部分与被测物体紧贴(3)看:视线与刻度垂直(4)读:取一位估计值(5)记:数字+单位巩固练习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物理结果:(1)8cm= 80000 µm (2)4.2nm= cm(3)6.7dm=0.00067 km (4)0.18km = 180 m(5)1.7dm= 17 cm =170 mm = 170000 µm = 170000000 nm2.某人测得一本字典正文400页厚度为18.0mm,则该字典正文每张纸厚度为0.0045mm。

测量长度小学数学教案

测量长度小学数学教案

测量长度小学数学教案
主题:测量长度
目标: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标准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米和厘米的概念及换算。

教学内容:
1. 用米和厘米来测量长度的基本概念
2. 米和厘米的换算方法
3. 实际生活中使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的例子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用来测量长度的米尺和卷尺
2. 准备好各种长度不同的物体,如铅笔、书籍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让学生回顾一下米和厘米的概念,并举一些实际生活中使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的例子。

2. 教学:教师用米尺和卷尺给学生展示如何正确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并告诉学生米和厘米的换算方法。

3. 操练:让学生分组,在教室内或校园内找到不同长度的物体,用米和厘米来测量,并记录下来。

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他们的测量结果是否正确。

4.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米和厘米的应用场景。

5. 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找到几个不同长度的物体,用米和厘米来测量,并在作业本上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米和厘米来测量长度,并鼓励他们多多实践,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和技巧。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的基本单位,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学会使用秒表测量时间。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基本单位:米、厘米、毫米。

2. 时间的的基本单位:秒、分钟、小时。

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4. 秒表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长度的测量方法,时间的测量方法。

2. 难点:刻度尺和秒表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长度的基本单位和时间的单位,以及测量方法。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物体长度和时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和时间单位。

2. 讲解:讲解长度的基本单位(米、厘米、毫米)和时间的的基本单位(秒、分钟、小时),以及测量方法。

3. 演示:展示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6.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演示和实践,评价学生对长度和时间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使用刻度尺和秒表的准确性、熟练度。

3. 收集学生的课后练习成果,评估其对课堂内容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和时间测量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 介绍更高级的长度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 探讨时间测量的发展历程,如沙漏、停表等。

八、教学资源:1. 准备刻度尺、秒表、测量物体等实验器材。

2. 制作PPT课件,展示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相关知识。

3. 提供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 分析学生操作刻度尺和秒表时的常见错误,思考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

3. 考虑如何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长度测量教案

长度测量教案

长度测量教案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学习长度的测量方法和相关概念。

通过多种互动和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掌握不同单位的长度测量及其转换,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教案的详细内容:1. 教学目标- 了解长度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学习不同单位的长度测量方法,如厘米、米、千米等。

- 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测量长度的实物,如尺子、线段、纸片等。

- 教师准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长度的实物,用于引入长度的概念。

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幻灯片或图片,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的概念,并引发他们对长度的认知和疑问。

活动一:非标准单位测量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段线段或纸片。

b) 学生使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手指、脚步等)作为非标准单位,测量给定线段或纸片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c) 学生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引导他们意识到非标准单位的不准确性。

活动二:标准单位测量a) 教师向学生介绍常用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和千米,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b) 学生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使用标准单位对给定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c) 学生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引导他们认识到标准单位的准确性和重要性。

活动三:单位之间的换算a)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如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等。

b) 学生通过练习题或小组讨论来巩固他们对单位换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应用: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来应用所学知识,如计算跑道长度、家具配置等。

4. 总结和评价教师通过问答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5. 作业布置一些与长度测量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认识和理解长度的测量方法和相关概念,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将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和理解长度单位提供有力支持。

《测量长短》小班数学教案: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方法

《测量长短》小班数学教案: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方法

《测量长短》是小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孩子认识长度概念,学习使用尺子等工具测量物体长度,并掌握测量不规则物体长度的方法。

一、认识长度概念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教具、图片等方式帮助孩子认识长度概念,并鼓励孩子用自已的话来描述“长”和“短”的关系。

例如,通过让孩子对比自己的身高和小伙伴的身高,让孩子感受“高”和“矮”的概念,然后提示孩子可以用尺子等工具来测量物体长度。

二、使用尺子等工具测量物体长度在教学中,教师要教孩子如何正确使用尺子等工具来测量物体长度。

教师需介绍尺子的基本用法,并让孩子领会尺子刻度线上数字的含义。

接着,教师可让孩子举行实验,让孩子亲自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技巧和使用要领。

在实测量中,教师需通过尺子刻度线上数字的变化来帮助孩子确定物体长度。

例如,在测量一条蛇的长度时,孩子可先用尺子测量蛇的头部长度,然后再逐步移动尺子,分段测量蛇的身体长度,最终将所有分段长度加起来即可得到蛇的总长度。

三、测量不规则物体长度的方法在教学中,孩子可能会遇到一些不规则的物体(如铅笔、曲柄等),此时教师需指导孩子掌握测量不规则物体长度的方法。

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弯尺或软尺等工具来测量。

将弯尺或软尺贴近物体,让其能够贴合物体表面,然后读取弯尺或软尺上的数字,即可得到物体长度。

另外,孩子还可以掌握使用围长法来测量不规则物体长度。

围长法是通过将线圈或绳子等围住物体,然后将线圈或绳子展开,再用尺子等工具测量线圈或绳子长度来确定物体长度的方法。

围长法的优点是可以精确测量各种不规则物体的长度,因此是比较实用的测量方法之一。

《测量长短》是小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掌握测量方法和技巧对孩子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参与实验和操作,帮助孩子掌握测量技能,并鼓励孩子自主尝试和探索,培养其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长度和质量的测量两篇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长度和质量的测量两篇

一、教案:长度测量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米尺、卡尺、千分尺等常见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使学生了解实验误差的概念,学会运用误差分析的方法。

2. 教学内容(1)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长度测量实验的操作步骤。

(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误差分析。

3. 教学过程(1)讲解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实验。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学生提交实验报告,进行误差分析。

4. 实验器材米尺、卡尺、千分尺、测量对象(如线段、螺丝等)。

5. 实验步骤(1)熟悉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对测量对象进行多次测量。

(3)记录测量数据,计算平均值。

(4)进行误差分析,讨论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

二、教案:质量测量(1)让学生掌握天平、电子秤等常见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使学生了解实验误差的概念,学会运用误差分析的方法。

2. 教学内容(1)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质量测量实验的操作步骤。

(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误差分析。

3. 教学过程(1)讲解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质量测量实验。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学生提交实验报告,进行误差分析。

4. 实验器材天平、电子秤、测量对象(如物体、液体等)。

5. 实验步骤(1)熟悉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对测量对象进行多次测量。

(3)记录测量数据,计算平均值。

(4)进行误差分析,讨论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

后续章节(六、七、八、九、十)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六、教案:密度测量(1)让学生掌握密度测量方法,了解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培养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使学生了解实验误差的概念,学会运用误差分析的方法。

长度单位与物品测量应用教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与物品测量应用教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

给小学数学三年级学生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与物品测量”的课,需要深入浅出教授不同的长度单位和物品测量等知识。

本教案旨在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2.能够熟练地将一个物品的长度用不同单位进行测量。

3.通过实践多样化的测量活动,建立与巩固学生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和重难点1.深入学习长度单位通过展示不同的长度单位标尺图片,使学生能够熟悉厘米、分米、米的概念,并进一步练习将这些长度单位相互转换和计算的能力。

在这一部分,学生也将学习如何用公制长度单位来测量物品的长度。

2.物品测量实践学生将使用不同的リアリティーゲーム舞台,通过实际测量不同的物品长度,将所学的长度单位转换和计算技能运用到实际测量活动中,以便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重点: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去测量一个物品的长度。

难点:如何将学习到的长度单位相互转换与计算。

三、教学过程1.热身小游戏让学生穿过一个大小不一的毯子或纸箱,每穿过一次就报出当前的身高,做到对长度单位的了解。

2.长度单位的学习通过展示不同长度单位的标尺图片,让学生认识厘米、分米、米的概念并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

教师使用实验室内的实际测量用具或者标尺等物品,让学生能更加深入学习到不同的长度单位。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测量活动,透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自然的理解与熟悉长度单位的概念。

3.物品测量实践学生将通过在实验室中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来实践所学习到的知识。

学生将从测量物品长度的实践中,进一步了解测量与长度单位的理念。

4.另一部测量活动设计另外一个测量活动,让学生跟标尺测量以及用不同长度单位计算物品长度。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对不同长度单位的理解。

5.教学总结总结学生所学内容,让学生复合自己的体验与提高,在复盘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所学习到的知识点,加强未来的学习。

小学科学活动教案:测量物体的长度

小学科学活动教案:测量物体的长度

小学科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教给孩子们有关各种各样的天体地理和生命现象的科学知识。

在小学科学中,一个重要的话题是测量物体的长度。

如何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是孩子们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之一,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小学科学活动教案:测量物体的长度。

一、教学目标1.了解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知识。

2.了解测量工具。

3.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及正确用法。

4.练习测量物体长度的技能。

二、教学准备1.制作简单的测量工具,例如卷尺或尺子。

2.准备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

3.准备好活动课堂所需的材料。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学段学习的内容,并提出这堂课的主题:测量物体的长度。

2.知识介绍对测量物体长度进行详细的介绍。

讲解测量工具的种类,如卷尺或尺子,以及如何使用它们测量长度。

还应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不同长度单位,例如米、厘米和毫米。

3.示范演示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对测量工具的使用进行示范演示。

学生们需要看着教师制作的测量工具,跟着教师一起实践测量物体长度。

这样有助于学生得到更好的体验和感受。

4.实践练习在学生们掌握了基础知识后,进入实际的测量练习中。

让他们使用自己所制作的测量工具,对一些小物体进行长度的测量。

在测量时,教师可以辅助学生发现错误和矫正不规范的行为。

5.讨论总结在实践练习完成后,教师请学生进行讨论总结。

学生应该分享他们的测量结果并解释他们的观察。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表他们关于测量物体长度的思考和观点,以便确保他们真正理解本次教学的内容。

四、教学小结在小学阶段,教师们需要教授孩子们基本的测量技能和知识。

测量物体长度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技能。

在课堂上,孩子们学习了测量工具的种类,学习了不同单位的长度,并实践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技能。

学生们通过分享和讨论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了总结。

本次活动教案不仅仅让孩子们学习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和思考能力。

这对孩子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测量物体的长短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测量物体的长短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测量物体的长短引言:测量是科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技能。

对幼儿来说,学习测量物体的长短,可以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力和准确性。

本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游戏和实践活动,帮助幼儿学习测量物体的长短,并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活动目标:1. 能够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如尺子、比较长度等。

2. 能够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3. 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并表达出测量结果。

二、活动准备:1. 尺子/测量卡片/线条图片。

2. 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银纸、书籍等。

3. 班级黑板/白板。

三、活动流程:1. 导入环节:在黑板上画一个长短不等的线条,引起幼儿的注意。

提问幼儿,这些线条谁长谁短,如何判断的?引导幼儿思考物体的长短与测量的关系。

2. 了解测量工具:利用测量工具(尺子)示范给幼儿展示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让幼儿观察和操作尺子,感受尺子的使用方法和读数。

然后,分发测量卡片给幼儿,让他们亲自使用尺子测量卡片上不同线条的长度,并进行比较。

3. 游戏时间:利用游戏来加深幼儿对于长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测量工具的技能。

比如,和幼儿一起进行“找一样长”的游戏。

教师提供一根线条,幼儿根据其长度找出物体,并在物体两旁放置,进行比较。

对于较长的线条,幼儿可以寻找长一些的物体;对于较短的线条,则需要找短一些的物体。

4. 制作测量绘本:提供各种长度的物体给幼儿,让他们亲自测量后,将其记录在绘本上。

教师可以询问幼儿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如:“这个物体比之前的物体长/短吗?”、“你怎么知道这个物体的长度?”等。

5. 实践活动:可以把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进行测量和比较。

每个小组拥有一段线,他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测量出一段与所给线段相同长度的线,并进行比较。

6. 结束环节:教师总结本次科学活动,强调幼儿学到的新知识和技能。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持续使用测量工具,加深对比长度和测量的理解。

结语:通过测量物体的长短,幼儿不仅能够学习到科学技能,还能培养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怎么测量长度教案

初中物理怎么测量长度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长度测量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度的国际单位——米,以及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能够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理解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认识误差和错误,并能区分它们。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单位换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减小误差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学重点:1.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2.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 误差与错误的区分。

教学难点:1. 长度单位的换算。

2. 刻度尺的准确使用。

教学准备:1. 教具:演示刻度尺、方体木块、透明三角尺。

2. 学具:学生自备刻度尺、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

2. 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

3. 引出测量长度的必要性和方法。

二、教学过程1. 长度单位及换算(1)介绍长度的国际单位——米,以及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长度单位。

(2)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让学生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

2. 刻度尺的使用(1)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包括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等。

(2)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让学生进行刻度尺测量长度的练习。

3. 测量与误差(1)讲解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2)介绍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3)让学生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用刻度尺测量方体木块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2. 让学生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

制定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教孩子如何用标尺测量物体长度

制定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教孩子如何用标尺测量物体长度

作为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教案来教孩子如何使用标尺测量物体长度。

这个教案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教育目的:1、学会使用标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技巧。

2、了解标尺上的数字和刻度的含义。

3、能够将物体的长度用标准单位(厘米、米)来表示。

二、教学过程:1、引入我们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出一张尺子的图示,然后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知道这个叫做尺子吗?你们知道尺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吗?接着,我们可以向孩子们介绍一些常见的长度单位,例如千米、米、厘米、毫米等,并和他们讨论一下,什么时候我们需要使用这些单位来进行长度测量。

2、教学重点接下来,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标尺测量物体长度。

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然后用手指比较一下尺子上的数字和刻度,强调一下这个会影响到我们的测量结果。

接着,我们可以拿出一些小物品,例如书、铅笔等,让学生们分别使用标尺来测量他们的长度。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孩子们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将物品平放在桌上,用尺子的刻度线对准物品的两端,然后读取尺子上的数字来确定物品的长度。

3、教学案例我们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实际的测量案例,例如:测量教室里的桌子和椅子的长度、测量自己手臂的长度以及比较同学之间的高度差等等。

通过这些案例,孩子们可以巩固他们的测量技巧,并且学会将物体的长度用标准单位(如厘米、米)来表示。

4、归纳总结我们需要对这个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孩子们能够掌握使用标尺测量长度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并能够将所测长度用标准单位来表示。

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来简单回顾一下这个过程,并且讲解其中的关键点,以此来检查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程度。

三、教学方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用一些互动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演示、问答、讨论、评价等方式,让孩子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四、小结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我们相信每一个一年级的孩子都能够轻易地掌握使用标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数学教案学习测量长度和面积

小学数学教案学习测量长度和面积

小学数学教案学习测量长度和面积教案一:测量长度目标:学生能够使用标准单位测量长度,并能够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排序。

教学步骤:1. 引入新知识:介绍长度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常见的长度单位,如米(m)、厘米(cm)、分米(dm)、毫米(mm)等。

2. 操作练习:给每个学生发放一把尺子,并在黑板上绘制一条长度不等的直线。

让学生使用尺子测量直线的长度,并写下自己的测量结果。

3. 学生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与组内成员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并进行比较和排序,找出最短和最长的直线。

4. 拓展练习:提供一系列长度不等的物体图片,要求学生使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并在纸上绘制一个尺子标尺,标出每个物体的长度。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总结使用标准单位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技巧。

教案二:测量面积目标:学生能够使用标准单位测量面积,并能够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排序。

教学步骤:1. 引入新知识:介绍面积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常见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m²)、平方厘米(cm²)、平方分米(dm²)、平方毫米(mm²)等。

2. 操作练习:在黑板上绘制一个长方形,并给出长和宽的数值。

让学生使用标准单位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并写下自己的计算结果。

3. 学生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与组内成员分享自己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和排序,找出面积最大和最小的长方形。

4. 拓展练习:提供一系列不同形状的图形图片,要求学生使用标准单位计算它们的面积,并在纸上绘制一个标尺,标出每个图形的面积。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总结使用标准单位测量面积的方法和技巧。

教案三:综合运用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测量长度和测量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引入新问题:给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某个教室的尺寸,要求学生使用测量长度和测量面积的知识,计算该教室的周长和面积。

2. 学生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使用尺子测量教室的尺寸,并计算出周长和面积。

幼教中班数学教案设计:学会测量长度、重量和时间

幼教中班数学教案设计:学会测量长度、重量和时间

班级:中班科目:数学教学目标:通过测量长度、重量和时间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测量单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量化和计算运算。

幼教中班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前期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用于测量长度、重量和时间的物品,如尺子、秤、钟表等。

这些物品应该选用颜色鲜艳、造型美观、易于操作的。

并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以确保教学环境安全。

2.参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简单的测量练习,如测量长宽高、测量重量、测量时间等。

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切入教学过程。

二、教学过程:1.让学生掌握基本测量单位: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测量单位,如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等;重量单位:克、千克等;时间单位:秒、分、时等。

让学生通过操作尺子、秤、钟表等测量物品,尝试掌握基本的测量单位。

2.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教师以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使用尺子、秤、钟表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让学生借助测量工具,掌握如何准确地测量长度、重量和时间。

3.学生进行测量练习: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测量练习,如测量物品的长宽高、测量物品的重量、测量物品所需的时间等。

让学生逐渐掌握使用测量工具操作的基本技能。

4.数学运算测量结果:通过让学生测量一些更复杂的物品,如水桶、椅子、木条等,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测量结果进行数学运算,如长宽高相乘计算物品的体积等。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运算与测量的关系。

5.游戏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方法来教授学生测量知识,如盲目测量、测量比赛等。

通过这些富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测量知识。

三、教学总结:在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对本节课所讲解的知识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回答本节课的重点问题。

四、教学流程图:教学前期准备→ 基本测量单位→ 测量方法→ 测量练习→ 数学运算→ 游戏化教学→ 教学总结。

五、教学评估:通过教学评估,可以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测验或统计学生对本节课程的掌握情况。

根据考核结果,对下一步教学进行调整和优化。

小学数学探究教案:如何通过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

小学数学探究教案:如何通过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

小学数学探究教案:如何通过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测量的概念和方法。

2、能够正确使用尺子和卷尺对物体进行测量。

3、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并做出简单的数量关系。

二、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使用尺子和卷尺对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测量。

2、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并理解长度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进行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处理长度的数量关系。

2、能够对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测量。

四、教学准备1、尺子、卷尺、不同形状的物体。

2、小学数学教材和活动手册。

3、试验纸、笔、黑板等教学用品。

五、教学步骤1、引入(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老师可带领学生先看一个视频,让学生对测量和比较长度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老师再带领学生探讨以下问题:① 什么是长度?②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哪些工具测量长度?③ 怎么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2) 提升课堂学习的兴趣通过短视频和问题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长度计量。

2、教学内容展开(1) 学习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技巧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形状的物体的测量方法。

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① 对于一般形状的物体,如矩形、正方形等,我们可以使用尺子直接测量。

② 对于弯曲、不规则形状的物体,我们则需要使用卷尺进行测量。

③ 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比如尺子、卷尺等。

(2) 学习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老师可以使用一些具体的例子。

例如:比较两条相同形状的线段的长度,可以将两条线段放在同一行,用尺子测量其长度。

(3) 学习处理长度的数量关系处理长度的数量关系是本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老师应该建立起学生的比较意识,让学生通过比较长度的大小,建立长度的数量关系。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活动,给每个学生准备两个不同长度的小木棒,让学生用这两个小木棒设计简单的数学作业,如做出一个较短的等边三角形和一个较长的等边三角形。

量长度 幼儿园教案

量长度 幼儿园教案

量长度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长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如米、厘米、分米。

2.能够正确使用长度计量单位,如测量物品的长度。

3.发展观察能力和判断力,学会简单比较长度的大小。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度测量尺子、各种长度物品、磁铁、黑板、粉笔、橡皮、文具等。

2.教学环境准备:教室整齐、椅子、桌子干净、教室内要有足够的光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先让幼儿们手拿尺子感受其长度,然后向幼儿们提出问题:“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测量的尺子是用什么单位来计量的呢?”2. 学习活动1.通过观察图片、实物和教师的示范,让幼儿们认识和了解不同长度单位的大小关系,如: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

2.通过游戏互动,让幼儿们能够在实际活动中使用计量单位,如:测量鱼缸的长度,用尺子测量同学之间的身高,比较树枝的长度等等。

3.让幼儿们自己动手制作长度物品,并将制作好的物品放在一起比较大小,让他们掌握较为直观的比较长度的方法。

4.通过口头练习、演示和比较活动,帮助幼儿们掌握测量长度和比较长度的能力。

3. 反思回顾教师可以通过受试者主导的观察、教师评价、自我(受训者)评价和小组评价等方式,对幼儿们进行评价,并加以强化。

四、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幼儿们对测量尺子长度的认知、理解、和使用是否正确,考察幼儿掌握情况。

2.观察幼儿能否使用所学知识正确测量物品的长度,并得出正确答案。

3.能否通过使用所学知识比较物品的长度大小,给出正确答案。

4.通过自我评价等方式,能否让幼儿们发现自己在掌握学习内容方面的优缺点,并及时加以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
观察
总结
对照板书总结一下本节的的主要内容,提醒同学课下复习,下节课到实验室做实验.
思考、讨论(能够答出估读的数值因人而异即可)
讨论得到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理解、记忆
学习体积的单位、单位换算及体积的测量方法
可以直接介绍体积的单位及符号、单位间的换算.体积的测量方法中对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说一下即可.液体体积的测量可以让学生自学,在请一名同学演示一下.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的测量建议先讨论,再演示.
体验和感悟我们在日常生活,科学技术中经常要知道物体的尺度,要知道物体的尺度必须进行测量,测量时必须要有统一的测量标准,恰当的测量工具和正确的测量方法,体验刻度尺使用时的方法,视线的看法,读数的方法,记录的方法;量筒(杯)的读数方法.
通过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不同国家和地区长度单位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获得对国际单位的初步认识.
一人演示,全班观察,共同思考、讨论,在交流中得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学习误差、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请两名同学分别用与刚才那名同学相同的尺子测同一个仪器盒的长度,写在黑板上.提问;三名同学的操作都是正确的,为什么结果会不完全一样
我们怎样才能测到一个物体真正的长度
介绍误差的概念、产生误差的原因、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讨论减小误差的方法
2、单位及换算:课本P28
1 m3= 1000 dm3=106cm3
3、体积的测量方法:课本P28学生汇报收集资料过程中的心得
引导:宇宙万物,大到银河系,小到原子、分子都有一定的尺度,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我们这两节课来研究一下物体的长度和体积.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作业:收集不同国家和地区长度单位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设计的板报内容很丰富.下面请大家谈一谈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你都有什么体会
课时
2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长度(L)及其测量
1、单位及换算:课本P26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最小刻度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课本P27
3、误差:课本P27
(1)误差概念.
(2)产生误差的原因和及解决办法:
(3)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二、体积(V)及其测量:1、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仪器材料
演示仪器:直尺、三角尺、皮尺、钢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量筒、量杯、烧杯、水
学生实验;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纸条、棉线、大头针、长铁块、圆柱体、圆纽扣、金属丝、量筒、烧杯、水
教学方法
错误尝试法,让学生暴露问题,引起重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长度,体积的测量过程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通过对测量误差的认识及科学窗等栏目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长度,质量,体积,密度的测量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
通过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密切联系实际,渗透物理教学应“从生活走
请一名反应较快、比较大度而又不够踏实同学到讲台前用厚木尺测量一下仪器盒的长度,让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讲出这名同学做的好的地方及不足之处,并说明原因.
(希望能将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讨论充分,如果有学生讲不到的地方,教师用尽力引导,不要急于说出答案.教师在黑板上记录结论.讨论要包含以下要点:)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1、观察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必须观察.应观察: *零刻度线的位置(以及零刻线是否磨损) *刻度尺的量程 *刻度尺的最小分度2、正确使用刻度尺 方法:放正紧靠:刻度尺的零刻线(或整刻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紧靠被测物体,不要歪斜.
物体的长度及其测量教案
第一节物体的长度及其测量
教学课题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度.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米和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之间的换算关系,并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常用的长度单位形成具体观念;体积的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的换算关系.
知道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会恰当选择和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测量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会正确使用量筒(杯)测量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固体体积.
初步了解测量有误差,知道误差与错误不同,知道减少人为因素造成误差的方法.
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大致估测物体的长度;能根据日常经念或物品大致估测物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
(学生回答时教师要在黑板上做简要记录,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交流心得(能够回答出过去的标准不准确,各国或地区标准不统一不便于交流,所以应该有一个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可)
学习长度的单位、单位换算,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长度的国际单位及符号、常用单位及符号以及单位间的换算这部分知识学生比较熟悉,教师可以用提问或直接给出的方式授课.
(若零刻线模糊不清呢)
看法:视线正对:读数时正对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读法:注意估读:读数时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数值包括准确值加估计值
记法:带好单位:记录数值必须注明单位.
多次测量求出平均值
注意以下几点
不估读
多估读
不带单位
最后请做演示的同学总结刻度尺使用的注意要点,教师要对这名同学给予适当的肯定.
做例一
教师先用准备好的物体演示一下1米、1分米、1毫米的大小,后提问生活中有那些物体的长度是1米、1分米、1毫米(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正确的回答.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长度单位的具体概念))
做例二
回答问题并记忆
思考、建立长度单位的具体概念
介绍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寸
利用课件《自然世界的空间尺度》和书上的蛇形图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度.
提问:是不是物质世界的最大尺度就是1027m,最小尺度就是10-15m
了解物质世界的基本尺度
回答: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没有尽头的.
用错误尝试法使学生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常用的刻度尺有以下几种.演示各种直尺、三角尺、皮尺、钢卷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等.介绍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可以测量的更准确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