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作文指导:人教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改写 木兰诗 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精选12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精选12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精选12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

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2、介绍作品。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整体感知1.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

2.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3、要求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亲人、讴歌英雄)女儿性情英雄气概女儿性情三.赏析人物1、学生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

板书: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通用5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木兰诗》教学设计1【学生分析】在中国,花木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学生可能大多了解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可是这样的一位勇敢刚强的女英雄,她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和普通女子一样,爱美,爱她的亲人,爱朴素平淡的生活。

所以,学习《木兰诗》,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的。

【教学建议】1、这首叙事诗字面意义浅显,可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

2、《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支奇葩,它的多种艺术手法如铺排、互文、对偶等对烘托气氛、塑造人物形象等起着重要作用。

要引导学生领会这一点。

3、体会本诗的选材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4、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责任感。

5、指导朗诵,争取当堂背诵。

建议一课时完成。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在这个传奇的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情节1、指导学生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2、了解故事情节。

学生讨论空白处填写恰当词语:木兰停机()──决心()──从军()──奔赴()──十年()──拒赏()──与亲人()明确:叹息、出征、准备、沙场、征战、辞官、团聚三、探究理解木兰形象讨论:1、木兰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诗中哪些描写刻画了她这一形象?两处:⑴“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如飞。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范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范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范文教案范文:教学内容: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学目标:1.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学习诗歌的诵读和韵律;3.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木兰诗》的内容和意义;2.熟练诵读和表演《木兰诗》。

教学难点:1.理解并表达《木兰诗》的情感和艺术形式。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木兰诗》的课本原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首先,激发学生对《木兰诗》的兴趣和好奇心,可以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如《木兰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讲述的是一个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

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片段。

2.然后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木兰诗》?了解《木兰诗》的故事内容吗?Step 2:讲解诗歌的意义和韵律1.再给学生介绍一下诗歌的特点和韵律。

解释诗歌是一种用于表达情感和展现艺术形式的文学形式,它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

2.诵读《木兰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表达方式和韵律。

Step 3:学习和理解《木兰诗》的内容1.让学生朗读《木兰诗》,并用多媒体呈现《木兰诗》的课本原文。

提醒学生注意诗歌中的感情和形象描写。

2.分析和解读《木兰诗》的内容和意义。

帮助学生理解木兰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子,为了代父从军,她不怕艰辛,不怕困难,最终获得了众人的赞誉和崇高的地位。

Step 4:诗歌的表演和演练1.授予学生一些表演技巧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诵读和表演《木兰诗》。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表演。

每个小组都要有一个主演,其他的学生可以扮演木兰的亲人和战友。

要求学生尽量体现《木兰诗》中的情感和形象。

Step 5:总结与评价1.总结《木兰诗》的内容和意义。

让学生表达对《木兰诗》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2.评价学生的表演,并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Step 6: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木兰诗》并录制音频;2.让学生写一篇简单的作文,讲述自己对《木兰诗》的理解和感受。

初中作文教案

初中作文教案

初中作文教案第一篇:初中作教案作训练(四)《木兰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个女英雄形象。

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被艺术家改编成戏曲、动画片,搬上了舞台和银幕。

训练要求1、《木兰诗》改写成一篇故事,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写作时注意下列几点:2、故事和人物形象基本符合原作。

3、有些情节,如木兰的军旅生活,可以依据原作想象发挥,写得更详细具体一些。

4、语言尽可能明快、生动。

写作指导:根据题目的要求,“故事和人物形象基本符合原作”。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理解原作的内容,把握原诗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主要情节。

在行上,要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故事,紧紧围绕木兰的形象特点逐层展开。

在情节安排上,要做到详略得当。

木兰代父出征、旅途思亲、获胜辞赏、归家团聚要详写,出征前的准备、十年征战可略写,以免冲淡原作的主题。

这样处理详略,不仅是为了求得行蔬密有致的变化,更是为了刻画人物的需要。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要在原作提供的基础上,在刻画人物上多下些工夫。

原作着墨较多的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在表现这些内容的时候,可在原作的基础上,借助想象合理发挥,适当补充细节充实内容,让所写的内容充满生活气息。

由于改写是一种艺术的再加工,所以允许增加若干细节,如木兰的军旅生活,木兰还乡的生活场景,可依据原作大胆发挥想象,也可参考有关戏曲、动画片等改编作品,写得更详细具体些。

这些细节没有脱离原作,却是对原作的必要补充,这样,木兰的形象就会更丰满,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境界也会更加鲜明。

一篇拘谨的改写固然不失为一篇章,而增加细节闪出光华的章当然更是一篇章。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改写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切忌对照原直译,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和描写,语言尽可能明快、生动。

:木兰从军记冬日的阳光在它退去最后一抹余晖的时候,整个村庄便渐渐笼罩在沉沉暮色里。

不久,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就过早地进入了梦乡。

只有一户人家,屋里还亮着灯,有个十七岁的女孩正对着门织布,这个女孩名叫花木兰。

改写《木兰诗》教学设计

改写《木兰诗》教学设计

改写《木兰诗》教学设计
一、总体构思
在学习课文《木兰诗》之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木兰诗》这篇课文的内容,对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进一步补充和完美,过程上,从多角度选取不同的切入点,补充和完善情节内容,丰富人物形象; 形式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改写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以及孝顺父母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在学生了解木兰的女英雄形象后,(1)指导学生自主选取不同的切入点,作为情节改写的内容。

(2)指导学生在不改变原作形象和主题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3)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形式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教学流程
1、导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了解“乐府”的有关学问。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方等修辞手法。

力量目标1.依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依据想像扩写课文。

情感目标1、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爽、气概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参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学法引导1.本诗诗韵动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承受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大事〔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宠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参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悟。

2.难点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

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争辩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由于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依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人课::前一段时间,有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资将中国的一部古代文学名著搬上了银幕,轰动了世界,大家知道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吗?对,是《花木兰》。

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魁力,以至于风行世界,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日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信任大家肯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明确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节。

2.通过分析诗歌,理解木兰的形象。

《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木兰诗》,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学习汉语拼音、笔画以及古诗词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感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理解艺术的美。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让学生从中汲取力量,更好地走向未来。

二、教学重点1. 熟读《木兰诗》的内容,理解其意义和价值。

2. 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字形等技巧朗诵古诗,培养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木兰诗》的五言绝句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让学生从诗中感受到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内涵。

四、教学方法1. 听说读写结合的综合教学法。

2. 让学生通过诵读和背诵,熟练掌握古诗的语音语调和字形,并让学生进行表演和创作。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播放“《木兰诗》动画片”,激发学生对《木兰诗》的兴趣。

(2)提问:“你们都知道《花木兰》故事吗?你们知道这个故事能引申出哪些文艺作品吗?”(3)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想法。

2. 学习环节(1)阅读《木兰诗》。

(2)经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跟读并掌握其语音语调和字形。

(3)给学生时间背诵《木兰诗》。

(4)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朗诵、表演和创作。

3. 总结环节(1)让学生分享自己背诵的《木兰诗》内容,展示自己的才华。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对古诗的认识和理解。

(3)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出总结,强调古诗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

六、作业布置1. 背诵《木兰诗》。

2. 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对《木兰诗》的感受和认识。

3. 创作一首古诗或现代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七、教学反思1.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古诗的认识和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

《木兰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木兰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木兰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木兰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木兰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 教学目标1. 了解《木兰诗》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2. 理解《木兰诗》所表达的爱国精神和女性主义思想。

3. 掌握本诗的基本语言特点与艺术风格。

4. 学会在朗诵中表达出感情,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木兰诗》的作者,故事背景,主要内容,诗歌内容的韵律音韵特点等等。

2. 教学方法2.1 讲解法通过对《木兰诗》主要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木兰诗》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更好地理解其所表达的爱国精神和女性主义思想。

2.2 阅读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阅读《木兰诗》,并按照自己的感受、体验朗读诗歌,以达到深入领会和理解的目的。

2.3 模仿法教师通过指导,带领学生模仿《木兰诗》的语言特点,如韵律、音律, 以加深学生对诗歌艺术特点的理解。

2.4 点读法让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点读,掌握汉字读音以及诗歌中的语气变化和情感表达,提高口语实践能力。

三.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通过唱一首《赛马》的歌曲,介绍赛马文化的背景,引出本课的教学主题——《木兰诗》。

3.2 意义讲解通过讲解《木兰诗》主要内容、故事背景和诗歌所表达的爱国精神和女性主义思想,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木兰诗》的意义。

3.3 诗歌欣赏教师针对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句子,以韵律、音律为切入点,讲解其含义和表达方式,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和欣赏《木兰诗》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同时,要在诗歌欣赏过程中,指导学生体会每句话中的情感表达,让他们了解人物情感变化的表现形式,并指导学生朗诵诗歌。

3.4 语言模仿通过指导,带领学生模仿《木兰诗》的语言特点,如韵律、音律等,加深学生对诗歌艺术特点的理解。

让学生感受汉字美妙的韵律、语言的美感,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汉语。

3.5 诵读练习教师通过点读法,让学生跟随朗读,掌握汉字读音以及诗歌中的语气变化和情感表达,提高口语实践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

(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木兰的勤劳、善良、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2)培养学生对家庭、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3)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木兰诗》。

(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木兰诗》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木兰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木兰诗》,理解诗歌内容。

(2)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5. 写作练习:(1)让学生根据《木兰诗》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引导学生关注木兰的品质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木兰诗》。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准备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

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4. 课后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文化价值2. 能读懂并朗读出木兰诗中的关键字和意思3. 能运用所学的汉字和词语复述木兰的事迹4.能在小组中分析木兰诗并讨论其意义二、教学重点1. 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文化价值2. 能读懂并朗读出木兰诗中的关键字和意思三、教学内容1. 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文化价值1)课文导读:对木兰诗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历史背景。

2)中华历史:介绍中华历史中有关女性的知识,让学生明白木兰的事迹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举动,更是中国古代女性独特的光辉历史。

2. 能读懂并朗读出木兰诗中的关键字和意思1)课文翻译:让学生通过翻译木兰诗,了解诗中的每一句话的意思。

2)诗歌赏析:引导学生在课本的诗歌赏析环节中,通过感性理解、循序渐进的方式了解诗歌的内涵。

3)诗歌背诵:要求学生背诵木兰诗,提高学生口语素质和诗歌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阅读分析法在学习木兰诗时,要首先根据课文练习课文分析,了解每个关键字的含义和诗歌的文化特点。

然后,通过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让学生逐渐了解诗歌的核心意思。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分析木兰诗和讨论诗歌的内涵和文化特点。

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让学生体会到群体智慧的魅力。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具通过多媒体教具,展现课文中的插图和启示式图片,让学生更形象、生动地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文化价值。

2. 演讲、讲解老师可以采取演讲、讲解等方式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文化价值。

六、教学设计1. 情境导入通过演示电影《花木兰》的片段,引导学生了解木兰的故事和背景,然后再通过导读并朗读出木兰诗来进行课堂引进。

2. 课堂探究① 课文分析通过学生的提问以及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一步步地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文化价值,并逐渐理解诗歌的内涵和精神。

② 团队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各小组分析木兰诗并讨论诗歌的内涵。

初中语文第六单元写作改写《木兰诗》 教案

初中语文第六单元写作改写《木兰诗》 教案

改写《木兰诗》教案一、总体构思在学习课文《木兰诗》之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木兰诗》这篇课文的内容,对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进一步补充和完美,过程上,从多角度选取不同的切入点,补充和完善情节内容,丰富人物形象;形式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改写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以及孝顺父母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设计教法学法在学生了解木兰的女英雄形象后,(1)指导学生自主选取不同的切入点,作为情节改写的内容。

(2)指导学生在不改变原作形象和主题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3)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形式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教学流程1、导课①同学们能背诵《木兰诗》吗?请两位同学背诵《木兰诗》②播放花木兰的有关故事。

包括戏曲、故事片、动画片等。

③你喜欢花木兰吗?请问花木兰在你心中是个怎样的形象?导入: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而《木兰诗》中写得不够具体,今天请同学们来改写《木兰诗》,使花木兰的故事更加传奇,使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

2、改写指导(1)既然要改写《木兰诗》,请问“改写”是怎么回事?改写和翻译是不是等同的? 明确:改写不是翻译。

改写是在不改变原作意图,不改变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的进一步想象和扩展。

(2)《木兰诗》中有许多情节都写得简略,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哪些地方应该进一步想象和扩展?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明确可补充的情节:①木兰在家织布体现她的勤劳的情节。

②木兰见到军贴后的忧虑和如何作出替父从军的决定,体现女儿的孝顺和爱国的情节。

③木兰为出征作准备的情节。

④出征时行军神速,思念父母的情节。

⑤木兰在战场上英勇善战的情节。

⑥胜利后,天子召见木兰的情节。

⑦木兰的家人得知木兰要回家高兴的情景。

⑧木兰回到家时和家人团聚的情景。

七年级语文教案:创作属于自己的版本《木兰诗》,体验写作的乐趣和创意的力量

七年级语文教案:创作属于自己的版本《木兰诗》,体验写作的乐趣和创意的力量

七年级语文教案:创作属于自己的版本《木兰诗》,体验写作的乐趣和创意的力量体验写作的乐趣和创意的力量语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求我们创作属于自己的版本《木兰诗》。

这项任务不仅是为了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我们体验写作的乐趣和创意的力量。

我开始思考如何写一首优美动人的《木兰诗》。

我重新阅读了原文,感受到了其中的深刻内涵和写作技巧。

我发现《木兰诗》最深刻的地方,不是描写木兰的英勇事迹,而是蕴含其中的家国情怀和忠诚精神。

“雄壮豪放的词句表现了一种自由、无畏的精神风貌,具有重视个性,尊重人性的思想性格。

”(李泽厚,《论木兰情结的意象思想》)。

在这个基础上,我开始探索个性化、创新性的写作思路。

我想到了改变故事背景的方式。

原文中,木兰是替父从军,征战千里,保家卫国。

那么,如果把故事背景改成现代社会,木兰是怎样保家卫国的呢?比如,她可以是一名警察,与恶势力斗争,捍卫社会安全;或者她可以是一名医生,在疫情中坚守阵地,救治患者。

我考虑增加感情色彩,让作品更具感染力。

例如,可以加入爱情元素,描述木兰与心爱之人的情感经历。

也可以加强亲情元素,表现木兰与家人的深厚感情。

在这基础上,展现出她为了这份爱与亲情所表现出的勇敢与坚毅。

在创新的同时,又不能离原文太远。

我想到可以从诗歌格律入手,保留原作的辞藻句式和节奏韵律,进一步甄选和构思漂亮优美的写作内容。

同时又可以配合时代的语言和文化,增加更多的表现性和沉淀。

我回顾自己的创作成果,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和创意的力量。

通过这项任务,我了解到,写作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更多的是要发掘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同时通过这种创新的方式和文化的碰撞,我了解到了文学与生活的同频共振,在琳琅满目的故事里,不断发现和培养属于自己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创作属于自己的版本《木兰诗》,体验写作的乐趣和创意的力量”,这项教案,让我重新认识了文学的丰富多彩与写作的无限妙趣,也让我品尝到了带着自己的想象和思考创作一篇作品所带来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木兰诗》精品教案两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木兰诗》精品教案两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木兰诗》精品教案两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木兰诗》精品教案两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木兰诗》精品教案两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一:《木兰诗》鉴赏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木兰诗》的历史背景,掌握其基本情节。

2、理解《木兰诗》的艺术特征,明白其形式结构,领会其语言特点。

3、懂得《木兰诗》所表达的英雄主义精神,从而探讨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二、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木兰诗》的艺术特征,如诗的抒情性、叙事性、形式美等。

2、学生领会诗中所表达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三、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正确理解《木兰诗》的艺术特征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2、学生如何激发其英雄主义精神,从而感知《木兰诗》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策略1、翻译尽可能多的古语言注解,让学生了解《木兰诗》的语境。

2、通过朗诵、歌唱、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二:《木兰诗》创作课一、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古代英雄传说,认识区别古代英雄和现代英雄的不同。

2、学生借助学到的技巧和方法,尝试创作一篇有亲身经历和真实感悟的文章。

3、学生在创作中体会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增强自信。

二、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英雄故事的结构和特点。

2、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把自己的真实经历生动地呈现出来。

三、教学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创作出生动、有趣、幽默、真实的文章。

2、如何揭示学生们的思维过程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策略1、组织学生读一些充满生动感悟的故事,启发他们创作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

2、让学生们跟同桌交流他们的创作,分享和检验自己的思考和技巧。

通过这两则《木兰诗》课堂教法的讲解,相信会让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华英雄主义精神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水平。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将更好地体现中华文化的价值,同时也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对《木兰诗》的课堂教法讲解,我们了解到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策略。

【精编】初中作文指导:改写 木兰诗 教案

【精编】初中作文指导:改写   木兰诗   教案

改写木兰诗教案千万不要以为课文里的那些古典诗歌只可以读读而已。

要知道,这些诗歌之所以千古传诵,实在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之所在。

如果仅仅只为了应付考试而机械背诵,那实在是一项天大的浪费。

如果你愿意将这些诗歌用现代汉语改写出来,那么,你不仅认真钻研和深刻理解了它们,同时又增加了练笔的机会,那是不是一举两得呢!改写不是文白直译,它需要我们依据诗歌原文的内容展开联想,将一些合理的有机成份(如诗中压缩了的内容或弦外之音等)扩充或补写出来。

具体要求有以下四点:一、把握全诗,确定要素。

改写诗歌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反复诵读,反复琢磨,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明确诗歌所写的是何时何事,都有何人何物,还有何景何情等。

这些,其实也就是我们改写作文中的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并且最好能跳出诗歌原文结构、形式上的框架,把原文提供的内容信息烂熟于心,这样改写起来才会自然顺手。

二、再现情景,填补空白。

诗歌以凝练跳跃的语言见长,古代诗歌一般只有二三十字,极短的篇幅中高度浓缩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事业等多方面的体会。

改写现代文时,则必须将这些精炼的语句进行扩展充实,把减少的成分补充上来,把省略的过程连接起来,还要注意还原或者扩写诗中那个时候那个地点的各个意象的方位、形状、色彩、声音、气味等,填补当时环境下各个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例如改写《木兰诗》,第二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一句,显然是父女对话,但诗歌没有提及父亲,改写时就应该添加进去。

有同学是这样改写的:木兰皱着眉头,轻轻叹息着。

满头银发的父亲走过来,问:“木兰啊,你怎么啦?”木兰低声回答说:“征兵书上卷卷都有爹的名字,可是您没有成年的儿子,我也没有哥哥。

爹,就让女儿替您出战吧?”父亲叹了口气,安慰说:“唉,木兰呀,爹爹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功夫不老,就让我这把老骨头去陪敌人周旋到底罢。

”当夜,木兰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后来,她暗暗下定决心,要女扮男装,替父亲上战场厮杀。

改写木兰诗教案

改写木兰诗教案

改写木兰诗教案【篇一:木兰诗改写范文】要求:1.可全篇改写,从替父从军、十年征战、荣归故里中选择一个情节,细笔描绘,加进去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其他略写;2.也可片段改写,只写其中一个情节。

不少于500字。

3.自拟题目,改写《木兰诗》只能做副标题,不可做主标题。

可补充的情节:①木兰在家织布体现她的勤劳的情节。

②木兰见到军贴后的忧虑和如何作出替父从军的决定,体现女儿的孝顺和爱国的情节。

③木兰为出征作准备的情节。

④出征时行军神速,思念父母的情节。

⑤木兰在战场上英勇善战的情节。

⑥胜利后,天子召见木兰的情节。

⑦木兰的家人得知木兰要回家高兴的情景。

⑧木兰回到家时和家人团聚的情景。

⑨木兰以女儿身份和战友相见的情景。

⑩木兰换装时的情景。

(3)对这些情节应该怎么去改写呢? a、把握人物形象; b、选取切入点;c、展开想象。

《木兰诗》改写佳作一木兰从军——改写《木兰诗》秋天。

很冷。

风不是很大。

叹息声,一阵、一阵的从院子里传出。

其中,还夹杂着几声机杼的声音。

走进一看,才发现原来是一位少女在叹息。

秋风吹过他两鬓的头发,两片红落下,飘在她的头发上,落在她的肩上。

她仍在叹息,她在沉思,她很忧伤,她仍在想着昨日的那一幕。

她叫花木兰,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昨夜路过父亲的房间时,看见征兵文书,得知单于大犯边疆,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什么兄弟,她隔着窗子,看着父亲脸上那股神情,木兰仿佛随时都感觉到,她会随时失去她的父亲,她的心在痛。

“不,我不想失去父亲,我要待父从军。

”木兰在心里默默叹道。

自从有了这个信念,她就从没有放弃过。

她站了起来,跑到各个市集去买了一些必要的装备,她买了马,买了马鞍,买了辔头,买了长鞭。

回到家,盘起自己的长发,换上男装,留下了一份信,又悄悄地拿走了那把,昨晚父亲擦拭了好久的陪伴了他多年的宝剑。

这时,天色已经晚了,谁知又下起了大雨,但她什么也不顾,骑着马,冒雨冲了出去。

《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复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2、能有节奏地诵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歌语言的形象和优美。

3、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

并认识对偶和互文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赏析人物形象。

2、对偶和互文的知识以及一些生僻字的认读。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布置预习:围绕课后思考与练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试串译课文,解决生字词。

2预习课后练习二,与同学们交际。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朗读课文,串译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试背诵课文。

课文导入:(2分钟)在历史上,有许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她们横刀跃马,慷慨赴难,像穆桂英,梁红玉,她们是女中豪杰,而花木兰更是她们的楷模。

今节课就让我们穿透历史的烟云,一睹这位金戈铁马的女英雄吧!文本疏通,整体解析。

1检查预习情况,解决不懂的生字词。

(5分钟)2朗读课文,(要求:朗读时注意有节奏,声音响亮。

A:指名读,B:集体读。

(8分钟)3、课文串译。

(12分钟)4再读课文,思考:(8分钟)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结合插图,说说全诗可分几部分,按什么顺序来写?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7分钟)6、教师小结:略。

(2分钟)三:布置作业。

(1分钟)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分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继续学习积累文言词语,并认识对偶和互文这两种修辞手法引入新课。

(5分钟)背诵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尤其对文言和诗歌,背诵更是不二法门。

上节课的背诵《木兰诗》的作业完成得怎么样呢?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齐背……问题探究,品读赏析。

(33分钟)1、文章开头从木兰的停机叹息写起,写出了什么,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性格。

(6分钟)(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集体订正)2、第3节写了“东……西……南……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3分钟)3、第3节写“旦辞……暮宿……不闻……但闻……”“旦辞……暮宿……不闻……但闻……”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5分钟)(认识对偶,反复咏叹的修辞手法.)4、作者如何写出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运用什么的修辞手法?(5分钟)(认识互文的修辞职手法)5、试列举课文还有哪些修辞手法.(5分钟)6、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7分钟)7、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木兰诗》精品教案两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精品教案两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案A教学目标1.了解与《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2.反复朗读诗歌,理清故事的基本脉络,体会诗歌的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3.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4.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掌握“互文”“复沓”“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特点。

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2.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教学难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复述法、质疑探究法。

教学准备配乐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

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广为传唱。

她的名字叫木兰。

现在我们就从这首流传于世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感受一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吧!二、作者简介《木兰诗》,北朝乐府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这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又称《木兰辞》。

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乐府诗的“双璧”。

三、文本链接“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集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

后来“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为诗体。

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诗歌,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称为“乐府”。

四、整体感知1.听配乐朗读音频。

让学生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节奏的变化。

2.解决生字词,重点注意几个问题:“十二转”的“转”应读“zhuǎn”。

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旧时裳”的“裳”读“chán。

2023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

2023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

2023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学问教学点1、了解“乐府”的有关学问。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方等修辞手法。

(二)实力训练点1、依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支配。

3、依据想像扩写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美育渗透点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爽、气概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1、本诗诗韵宛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纳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务(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宠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悟。

2、难点本文的材料支配为何有详有略。

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探讨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老师可依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四、课时支配:2课时五、教具学具打算1、课文录音磁带、《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2、有条件的可转播关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节目。

3、投影仪及文学常识、名句、重点词语理解的胶片。

4、学生将重点词语、句子制成学问卡片、课堂沟通。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行。

2.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改写木兰诗教案
[写作要求]
1.符合原作:要认真研读原作,掌握基本内容、中心思
想和基本情节。

2. 想象发挥:由于诗歌的精练性和感情跳跃很大,需要
发挥想象、生动描述。

3.补充细节:注意运用人物的描写方法,将人物具体化。

4.语言生动:注意描写语言的生动形象,要比原作的描
写更细腻、形象。

[写作知识]
1.改写是对原文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某种改动的一种写法。

从形式上看,有文体的改变、叙述顺序的改变、叙述人称的改变、语言形式的改变。

从内容上看,可以对原文的中心从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可以对人物、情节进
行必要的增删。

2.要注意的几条原则:首先,要明确改写的要求;其次,在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构思:想想先写什么,略写什么;补充什么,删削什么。

把这些想清楚了,才可以作文。

其三,在动笔改写的过程中,不要受原文语
言的束缚,尽量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写。

[训练目标]
将诗歌改写成故事。

[写作指导]
1.改写的关键在于“丰富诗歌已知的形象,填补诗歌的艺术空白”,改写的步骤是:“确定故事、确定场面、再现情境、表达旨趣”。

每个步骤的的操作方法是:(一)确定故事的操作方法便是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确定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确定场面的方法是找出地点、主要活动。

(三)再现情境的关键是根据已确定的场面,丰富诗歌的形象,填补诗歌的艺术空白。

具体方法如下:(1)、丰富并填补还原此时此地意象的方位、形状、色彩、声音、气味等。

(2)、丰富并填补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四)表达旨趣的方法主要有(1)、直抒胸臆
(2)、借景抒情。

2.诗歌是诗人形象思维的产物,无论是摹景状物,还是叙事抒情,诗人总是把自己深切的感受和激昂的情绪,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倾吐在诗歌的字里行间。

同时
由于诗歌语言简约跳跃,讲究炼字炼句炼意,注重凝炼、含蓄、形象、生动,使诗歌在意象和诗句、章节上呈现出明显的跳跃现象,其间有意省略的过渡和关联的字句,便成了留给读者思索、补充的“空白”。

因此在诗歌改写时要做到:(1)运用联想和想象把诗句浓缩的意义扩展开来;(2)把减少的成分补充出来;(3)把省略的过程焊接起来;(4)把跳跃的情感连缀起来;(5)把诗中行与行、节与节之间的内在情愫弥补起来,再现诗
歌的形象和画面。

3.什么是联想呢?我们先来看《世说新语》中一个故事: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有一次和他的家人一起吃午饭,窗外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这么大的雪,南国还是少见的,孩子们都瞪着眼睛向外看着。

谢安乘机问道:“你们看这飘飘的雪花像什么?”他的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的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里谢朗把飘飘而落的雪花比作盐粒,谢道韫则把它比作柳絮。

无论是盐粒还是柳絮,都是他们因看到眼前的
雪花而想到的。

这就是联想。

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

那么,谢朗与谢道韫的联想哪一个更好一些呢?相信很多同学都感觉到了,沉甸甸的盐粒除了形状颜色与雪花相似以外,再无共同之处,谢朗的联想非常之一般。

而“柳絮因风起”则传神地描绘出了雪花轻柔飞旋之状,轻灵而美丽,谢道韫的联想的确深刻独到。

什么是想象呢?想象就是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过去经验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的心理
过程。

例:圆是苹果,苹果落下,牛顿发现第一定律。

圆是落日,下面是黄沙长河,“长河落日圆”。

圆是足球,球门线前特写,进球的精彩一瞬。

圆是气球,儿童正在放飞理想。

圆是殒石,飞速地冲向地球,“天地大冲撞”。

[例文]
将《刻舟求剑》改写成故事。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急忙)挈(qiè刻)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挈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
不亦惑乎?
翻译:楚国有个乘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掉剑的地方刻上记号,并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

”等船一停下,他便从刻有记号的船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并没有跟着走,用这种方法去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改写:
滔滔的江面上,有一只渡船横划过来。

船刚一靠岸,就见一个衣冠楚楚的楚国人急匆匆“扑通”一声跳进了水里,在齐腰身的水里乱摸起来。

岸上等着上船的人看了都感到莫名其妙,好奇地纷纷向船老大询问这是怎么回事。

“是这样的,”船老大说,“船到江心时,这位老先生不知怎么的把剑掉到水里去了。

他一把没捞着,就慌忙在船帮上刻了个记号,连声说:‘我的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我的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我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待会儿船靠了岸,好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我就说:‘你这样怎能找着剑呢?’他却不满意地斜了我一眼说:‘你是个摇船的,懂得啥?’接着就是之乎者也一大套。

我没法给他讲道理,只好等着看他怎么捞法,你们看,他这不是正
按着记号在捞他的剑吗”
大家听了,不由得哈哈大笑。

这时,忽听得水声哗哗,
那个楚国人从水里抬起了头。

船老大问:“怎么样?老先生,剑找着了吗?”楚国人连连摇着湿淋淋的头,仰面长叹道:“唉——,老天呀!我明明做了记号,却为何寻不着呢?”他摇头晃脑地感叹一番,便无可奈何地爬上了船,活像一只落汤鸡!众人一看,哈!只见他浑身上下水淋淋,一只高底鞋子也不知飞往何处去了。

“怎么样,老先生,我说这样找不着剑吧!”船老大带着嘲讽的口气说。

楚国人茫然地问:“这是为什么?”“因为你的脑瓜太呆板,我的船走了,你的剑呢,难道能跟着船一块儿走吗?你的记号是死的,船是活的。

只按照固定不变的记号,不管船的位置变化,你这样找剑,不是太愚笨了吗?”船老大说完,只见那个楚国人抱着头,蹲在船上,呆呆地看着他做作聪明在船上刻下的那个记号。

滚滚奔腾的江水拍打着记号,发出哗哗的响声,仿佛也在嘲笑他的愚蠢似的……
第八次作文
将《木兰诗》改写成一篇故事,有关戏曲、动画片等改编的作品可以作为参考。

题目自拟,500字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