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设计】中考化学二轮专项练习:燃料及其利用(含解析)
【化学】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
【化学】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错误的说法,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错误;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是错误的叙述,燃烧的达到着火点,故错误;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是正确的叙述,增大了接触面积,故正确;D、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是错误的叙述,天然气不是可再生能源,故错误。
故选C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用湿布盖灭是为了隔绝氧气B.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C.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答案】B【解析】【详解】A、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是为了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油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航天科学技术测得,三氧化二碳(C2O3)是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2O3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B.C2O3是氧化物C.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D.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D【解析】【详解】A、1个C2O3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C2O3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故选项A正确。
B、C2O3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B正确。
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含答案)
B.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
C.在单口山谷、草塘沟等特殊的、较为封闭式的地形中
D.地面植被和林下可燃物因长期堆积后发生腐烂,进而产生大量可燃气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采取“以火攻火”的方式,即在火势蔓延的外围控制性的先用火烧出一定面积,相当于清除可燃物,可以起到灭火的作用,错误;
3.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安全的是()
A.液化石油气泄露时,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并开窗通风
B.霉变的花生先用水漂洗,再煮熟后食用
C.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出燃烧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液化石油气泄露的处理方法: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并开窗通风,不能使用电,正确;B、霉变的花生有致癌物,不能食用,做法不安全,错误;C、酒精灯引起火灾的处理方法: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正确;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防止伤人和引起火灾.正确。
【解析】
【详解】
A、磷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错误;
B、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重金属中毒,可饮用大量富含蛋白质得牛奶、蛋清等缓解毒性,正确;
C、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获得,氢气可以通过金属和酸反应、电解水等方式获取,都属于可再生能源,正确;
D、化学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正确。
故选A。
考点:灭火原理。
16.“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该产物化学式是()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
最新 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20篇(附带答案解析)
最新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20篇(附带答案解析)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改通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C.对比①、②中b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氧气D.对比②中a、b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答案】A【解析】【详解】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非白雾,故错误;B、②中a处无明显现象,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故正确;C、①中a处无氧气、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①中b处无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②中a处有氧气、温度未达到着火点,②中b处有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只有②中的b能燃烧,故对比①、②中b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氧气,故正确;D、对比②中a、b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正确。
故选A。
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的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降低了灯芯的着火点【答案】B【解析】【详解】A、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而不是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B、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故正确;C、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不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故错误;D、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不能降低灯芯的着火点,故错误。
故选B。
【点睛】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
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
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福尔马林浸泡鱿鱼B.用明矾净水C.品红在水中扩散D.一次性餐盒降解【答案】C【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福尔马林浸泡鱿鱼,福尔马林有毒与鱿鱼成分发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正确;B、用明矾净水是利用明矾与悬浮杂质形成胶体,发生了化学变化,故B不正确;C、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一次性餐盒降解是分解生成了易挥发性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C。
2.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B.用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D.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答案】B【解析】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正确;B、对于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的,不能降低,错误;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而降低肥效,故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正确;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硬度最大的物质,故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正确。
故选B。
3.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合理的是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B.物质燃烧一定要点燃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答案】C【解析】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错误;B、物质燃烧不一定要点燃,如有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然,错误;C、将煤块粉碎,增大了煤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正确;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
故选C。
4.在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乙醇(C2H5OH)制成的车用乙醇汽油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它将逐步取代现有的92号汽油。
下列关于乙醇汽油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将继续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B.乙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C.乙醇汽油的使用将彻底避免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D.乙醇属于氧化物【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形成混合物,各成分保持自身的化学性质,故正确;B、乙醇是有机物,故是由乙醇分子构成,故错误;C、乙醇汽油的使用只能减少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故错误;D、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是氧化物,故错误。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燃料及其利用(含解析)
燃料及其利用一、选择题1.一般情况下,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必需具备的条件是( )A.物质必需具有可燃性B.物质必需含有碳元素C.物质必需与氧气接触D.温度必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下列及其解释不相符的是()A.金属镁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可燃物的性质不同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C.蜂窝煤比煤块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与氧气接触面积不同D.火柴头向下比向上放置燃烧个剧烈﹣﹣﹣﹣﹣﹣﹣火柴头向上放置与氧气接触面积小3.下列灭火的方法及其所依据的原理不相符的是()A.房屋着火时,用水灭火;﹣﹣﹣﹣﹣水能够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B.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隔绝空气C.油锅着火时,倒入准备好的凉菜;﹣﹣﹣﹣﹣﹣﹣﹣降低油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D.森林着火时,及时在火焰蔓延的方向砍倒一些树木形成隔离带;﹣﹣﹣﹣﹣隔离燃烧物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5.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6.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必要条件的环保方案是(吸入P2O5对人体健康有害)()A.B.C.D.7.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A.B.C.D.8.煤、石油和天然气是我们目前生活、生产使用的主要能源.关于对这些燃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属于混合物B.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C.燃烧后的生成物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和造成温室效应D.它们燃烧都将热能转化成化学能9.下列产品是以石油为原料制得的是()A.焦炭B.染料C.塑料D.煤气10.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从发展的角度看,你认为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氢气B.天然气C.石油D.煤11.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选项A B C 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与温度达到着火点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A.A B.B C.C D.D12.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都转变为生成物).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有机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有机物不可能是()A.甲醇 (CH4O)B.甲醛(CH2O)C.乙醇(C2H5OH)D.乙酸(C2H4O2)二、填空题13.能源与我们生活、生产关系非常密切;物质①氢气②一氧化碳③、天然气④石油⑤酒精是我们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它们都可以用作燃料,这是因为.(2)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目前并没有推广使用;原因是.(3)比较洁净的化石燃料燃烧的方程式:.(4)将石油在不同温度下加热能够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下列物质的制取方法和上述原理相同的是.A、分离液体空气制取氧气B、电解水制取氢气C、隔绝空气加热煤制取煤焦油.14.可燃物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1)写出铁丝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从燃烧条件的角度考虑,火柴的作用是:.(3)将铁丝绕城螺旋状的目的是.(4)流程C中铁丝没有全部燃烧完将熄灭了;从灭火的原理角度考虑,这是因为: .15.煤中含有C、H、O、S、N等元素,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通常利用石灰浆吸收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书写该反应的方程式:.16.如图是探究甲烷中含有碳元素的实验;回答:(1)烧杯内壁涂抹的物质是.(2)在烧杯内壁上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3)验证甲烷中含有碳元素的理论依据是.17.图书、精密仪器着火时,通常利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射出来的液体二氧化碳能够使燃烧物火焰熄灭.该灭火过程利用的灭火原理是:.三、简答题18.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氢气等,它们化学性质即相似也相异;如图是鉴别这几种气体的实验方法:(1)它们的化学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原因是.(2)根据流程,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D(3)写出物质C燃烧的反应方程式:.19.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某同学在探究过氧化钠性质时,做了如图实验:用棉花包住少量的过氧化钠固体放在石棉网上,然后向棉花上滴加3~4滴水;发现:棉花剧烈燃烧起来.小明根据燃烧的条件,对该反应做出了大胆猜想:(1)该实验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属于(吸热或者发热)反应.(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一定有生成,所以棉花燃烧得剧烈.(3)取反应后的固体少许溶于水中,然后滴加2~3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据此小明推断出了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方程式:.20.冬季来临,康康家使用电暖器取暖时,却不幸遭遇了火灾.火灾初期,楼道、走廊没有被大火完全封住时,康康用如图所示的方法逃生.(1)请指出康康逃生的策略及原因.(至少3条)(2)据查,这场火灾是由电线老化引起的.请指出扑灭这场火灾时的注意事项(答出1条).21.目前,能源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使燃煤充分燃烧,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并说出你采取该措施的理由.四、综合应用题22.2011年3月12日,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松河乡已公告关闭的金银煤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共造成19人死亡、15人受伤,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1)请从燃烧的条件着手分析这次爆炸发生的原因.(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简要的说说如何预防矿井内瓦斯爆炸.(答出2条即可)23.已知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其中A、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试回答:(1)写出D、E两种物质的化学式:D ,E .(2)写出A→B+C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B和E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4.我国是世界上少数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70%左右的能源要靠煤来供给.燃烧含硫的煤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SO2,导致酸雨的发生.目前全世界的燃煤工厂和发电厂都普遍应用湿净化器对煤燃烧后产生的烟气脱硫,主要反应原理为:2SO2+2CaCO3+4H2O+O2=2CO2+2CaSO4+4H2O.某厂现有125t含杂质20%的石灰石,若运用上述反应原理吸收SO2气体,则最多可以吸收SO2气体多少吨?(杂质不参加反应)【C:12 O:16 Ca:40 S:32】燃料及其利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一般情况下,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必需具备的条件是()A.物质必需具有可燃性B.物质必需含有碳元素C.物质必需与氧气接触D.温度必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答】解:根据燃烧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知,物质燃烧与含碳元素无关,例如氢气不含碳元素,可以燃烧;因此A、C、D正确,B不正确.故选B.【点评】该题重点考查学生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并将知识灵活应用.2.下列及其解释不相符的是()A.金属镁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可燃物的性质不同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C.蜂窝煤比煤块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与氧气接触面积不同D.火柴头向下比向上放置燃烧个剧烈﹣﹣﹣﹣﹣﹣﹣火柴头向上放置与氧气接触面积小【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燃烧剧烈程度与可燃物的性质、氧气含量、与氧气接触面积等有关分析.【解答】解:A、金属镁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由于可燃物的性质(种类)不同,故错误;B、物质的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正确;C、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故正确;D、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时,火焰能够给火柴梗充分的加热,很容易使温度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而火柴梗竖直向上放置时,火焰不能给火柴梗充分的加热,不容易使温度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不容易燃烧,故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3.下列灭火的方法及其所依据的原理不相符的是()A.房屋着火时,用水灭火;﹣﹣﹣﹣﹣水能够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B.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隔绝空气C.油锅着火时,倒入准备好的凉菜;﹣﹣﹣﹣﹣﹣﹣﹣降低油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D.森林着火时,及时在火焰蔓延的方向砍倒一些树木形成隔离带;﹣﹣﹣﹣﹣隔离燃烧物【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灭火的方法有: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使用冷却剂,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解答】解: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改变,房屋着火时,用水灭火,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故方法与原理不相符;B、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不具备燃烧的条件而灭火,故方法与原理相符;C、油锅着火时,倒入准备好的凉菜,使可燃物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故方法与原理相符;D、森林着火时,及时在火焰蔓延的方向砍倒一些树木形成隔离带,隔离燃烧物灭火,故方法与原理相符;故选A.【点评】熟记灭火的方法: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A、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B、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C、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解答】解:A、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故不符合题意;B、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符合题意;C、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而不是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进行对比试验验证物质的某种性质时要注意控制的变量要相同,否则无法比较验证.5.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根据防止触电的情况判断;B、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C、根据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及防护措施判断;D、根据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入手;【解答】解:解:A、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水灭火,故A正确;B、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相当于增加空气,使燃烧更加旺盛,故B错误;C、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流动,可以降低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爆炸极限,故C正确;D、酒精失火,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是用湿抹布盖灭,这样既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又可以隔绝空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B.【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6.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必要条件的环保方案是(吸入P2O5对人体健康有害)()A.B.C.D.【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解答】解:A、实验过程中,白磷燃烧起来,红磷不能燃烧,能够证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不能证明燃烧是否需要氧气,同时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B、实验过程中,烧杯上面的白磷燃烧起来,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能够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参加,不能证明是否需要达到着火点,同时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C、实验过程中,白磷燃烧起来,红磷不能燃烧,能够证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不能证明燃烧是否需要氧气,同时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能扩散到空气中,比较环保.D、实验过程中,Y形管中的白磷燃烧起来,红磷不能燃烧,证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Y形管中的白磷能够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参加.由分析可知,D选项既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必要条件,又比较环保.故选:D.【点评】通过对比实验,可以判断可燃物燃烧需要那些条件,因此要重视对比实验,学会分析实验,为培养思维能力奠定基础.7.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A.B.C.D.【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鞭炮标志,故选项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煤、石油和天然气是我们目前生活、生产使用的主要能源.关于对这些燃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属于混合物B.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C.燃烧后的生成物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和造成温室效应D.它们燃烧都将热能转化成化学能【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可再生.【解答】解:A、煤、石油、天然气它们都属于混合物,故说法正确;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故说法正确;C、化石燃料燃烧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和造成温室效应,故说法正确;D、化石燃料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故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石燃料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9.下列产品是以石油为原料制得的是()A.焦炭B.染料C.塑料D.煤气【考点】石油加工的产物.【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煤和石油综合利用制成的产品解答本题,焦炭是煤加工的产品,塑料、药物、汽油是石油的加工产品.【解答】解:化学科技工作者将石油进一步加工制造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药物、农药、炸药、化肥、染料、供动物用的蛋白质、洗涤剂等.煤可以加工制成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等;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煤和石油加工的产品,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10.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从发展的角度看,你认为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氢气B.天然气C.石油D.煤【考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判断.B、根据天然气的形成和燃烧产物判断.C、根据石油的形成和燃烧产物判断.D、根据煤的形成和燃烧产物判断.【解答】解:A、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①热值高,②可再生,③产物是无污染的水,所以正确.B、天然气是古代的海洋生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少量空气污染物,所以错误.C、石油是古代的海洋生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所以错误.D、煤是古代植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所以错误.故选A.【点评】能源、信息、材料、环境是当今世界四大首要问题,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特别是氢能的分类、优点、制取方法、方案评价、技术困难和前景等.11.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A B C 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与温度达到着火点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电解水实验;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及碳酸的酸性证明方法分析,B、根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析;C、要研究燃烧的条件,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做对比实验;D、证明铁生锈的条件,还缺少一个没有水存在的对比实验.【解答】解:A、将二氧化碳倒入盛水的塑料瓶中,拧紧瓶盖后瓶子变瘪,只能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或和水反应,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应该通过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证明,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能达到实验目的;C、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只能证明燃烧与温度是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有关,不能证明是否需要氧气,需要在盛热水的烧杯里放适量的红磷,故不能达到目的;D、铁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图示实验只能说明铁在水中不易生锈,应补充一个铁钉不与水接触的实验即在干燥的空气中,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些验证实验的设计成功的关键,以及控制变量法的正确应用,难度较大,关键是明确各实验的原理.12.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都转变为生成物).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有机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有机物不可能是()A.甲醇(CH4O)B.甲醛(CH2O)C.乙醇(C2H5OH) D.乙酸(C2H4O2)【考点】绿色化学.【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微观模型的类比;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合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判断,主要是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其数目比保持不变分析判断.【解答】解:“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也就是说反应类型一般是化合反应,且反应后产物中的各原子数目比不变,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反应,可假定反应时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m:n,则只要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能化为形式(CO)m(H2)n,都是正确的.A、甲醇(CH4O)可变为(CO)1(H2)2,所以正确.B、甲醛(CH2O)可变为(CO)1(H2)1,所以正确.C、乙醇 (C2H5OH)不能化为形式(CO)m(H2)n,所以错误.D、乙酸(C2H4O2)可变为(CO)2(H2)2,所以正确.故选C.【点评】“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消除污染,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也就是说反应类型一般是化合反应,唯一的生成物即是产品.二、填空题13.能源与我们生活、生产关系非常密切;物质①氢气②一氧化碳③、天然气④石油⑤酒精是我们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它们都可以用作燃料,这是因为它们具有可燃性.(2)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目前并没有推广使用;原因是制造成本高、贮存困难.(3)比较洁净的化石燃料燃烧的方程式:CH4+2O2CO2+2H2O .(4)将石油在不同温度下加热能够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下列物质的制取方法和上述原理相同的是 A .A、分离液体空气制取氧气B、电解水制取氢气C、隔绝空气加热煤制取煤焦油.【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1)①氢气②一氧化碳③、天然气④石油⑤酒精都具有可燃性.(2)根据现在制取氢气的成本和贮存条件考虑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3)比较洁净的化石燃料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4)常温下的石油是液态的,汽油、柴油、煤油等的沸点不同,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利用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分馏出汽油、柴油、煤油等许多石油产品.【解答】解:(1))①氢气②一氧化碳③、天然气④石油⑤酒精都具有可燃性,都可以用作燃料.故填:它们具有可燃性.(2)现在制取氢气的成本较高,氢气贮存、运输不安全,这都是导致氢气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故填:制造成本高、贮存困难.(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填:CH4+2O2CO2+2H2O.(4)将石油在不同温度下加热能够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是利用沸点不同.A、分离液体空气制取氧气,主要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采用加压、降温的方法使空气液化,然后再蒸发掉氮气,就能得到大量氧气,故正确;B、电解水制取氢气是利用化学变化得到氢气,故错误;C、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也叫煤的焦化.煤隔绝空气受强热时,有气体生成,其成分为煤焦油、焦炉气、氨水等物质.反应完毕后的黑色固体物质叫焦炭.因此此过程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故选A.。
【化学】中考必备化学《燃料及其利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必备化学《燃料及其利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NaOH的水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错误;B、碱的水溶液都显碱性,NaOH 的水溶液是碱性溶液,正确;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错误;D.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电灯亮时发光、放热,无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B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燃烧2.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液体,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
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作消毒剂。
下列有关乙醇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与溶剂的氢原子个数相等时,溶质与溶剂分子的个数比为1:3B.乙醇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乙醇分子中质子与电子的数目不相等D.乙醇溶液溶质的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共九个原子组成的【答案】A【解析】【详解】乙醇溶液中的溶质是乙醇,溶剂是水。
A.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每个乙醇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水的化学式为H2O,每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所以溶质与溶剂的氢原子个数相等时,溶质与溶剂分子的个数比为1:3,故正确;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是微观概念,元素是宏观概念,元素组成物质,不能说乙醇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分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故错误;D.由乙醇的化学式可知,每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共9个原子,故错误。
【化学】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
【化学】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一、选择题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选D。
点睛: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
2.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B.用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D.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答案】B【解析】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正确;B、对于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的,不能降低,错误;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而降低肥效,故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正确;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硬度最大的物质,故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正确。
故选B。
3.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无机非金属材料 B.有机玻璃——复合材料C.玻璃钢——无机材料 D.棉花——合成纤维【答案】A【解析】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正确;B、有机玻璃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错误;C、玻璃钢是由塑料与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错误;D、棉花属于天然纤维,错误。
故选A。
点睛:通常把材料分成四大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与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为无机盐,如玻璃、陶瓷等;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是把多种材料复合在一起得到的一种具有特别性能的材料。
4.学习小组对燃烧条件探究作如下性改进,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有是()A.图1中热水仅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B.图2可能会出现其中一支试管胶塞弹出C.图3中有白磷的试管气球反应结束后会变得更瘪D.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需接触氧气和温度达着火点【答案】A【解析】【详解】A、图1中热水不仅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还能升高白磷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选项错误;B、图2中a管中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同时消耗氧气,管内压强变小,塞子不会弹出;b管内温度低于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燃烧。
【化学】中考必备化学《燃料及其利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必备化学《燃料及其利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B.金刚石、石墨、碳60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用于人工降雨、灭火D.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答案】A【解析】【详解】A、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金刚石、石墨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具有还原性、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用于人工降雨、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 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正确;故选:A。
2.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③说明CO被还原后的产物是CO2;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④D.全部正确【答案】C【解析】【详解】①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铜是红色固体,玻璃管中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则氧化铜被还原为铜,说明CO具有还原性,此说法正确;②实验中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此说法正确;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CO被氧化后的产物是CO2,此说法错误;④该实验中的尾气处理,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此说法正确;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Cu O+C O Cu+C O2,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此说法错误。
故选C。
3.小林査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①2Na+Cl2点燃2NaCl②2Mg+CO2点燃2MgO+C,由此形成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有局限性C.反应①是化合反应D.反应①可用于工业生产大量食盐【答案】D【解析】【详解】A、钠能够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该选项说法正确;B、镁失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说明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有局限性,该选项说法正确;C、反应①两种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D、钠在氯气中燃烧能够生成氯化钠,但是不能用于生产食盐,这是因为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氯气有毒,并且生产成本很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专题10 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
专题10 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1.【2022北京】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 煤B. 石油C. 乙醇D. 天然气【答案】C【解析】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乙醇不是化石燃料,故选C。
2.【2022新疆】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 煤B. 风能C. 石油D. 天然气【答案】B【解析】A、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煤属于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B、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风能不属于化石燃料,符合题意;C、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D、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
3.【2022河南中考】酸雨对农作物以及一些建筑有不利影响。
下列措施中与酸雨的防治有关的是()A. 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B. 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C. 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D. 减少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答案】D【解析】A.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酸雨无关,故A错误;B.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防止环境污染,与酸雨无关,故B错误;C.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资源,与酸雨无关,故C错误;D.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防治酸雨,应减少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故D正确;故选D.4.【2022广西贺州中考】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A. 禁止吸烟B. 禁止燃放鞭炮C. 当心火灾D. 当心爆炸【答案】B【解析】A、禁止吸烟的标志是,不符合题意;B、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是,符合题意;C、当心火灾的标志是,不符合题意;D、当心爆炸的标志是,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
5.【2022四川自贡】今年我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中,禁止燃放的区域除城区外新增了部分乡镇。
下列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图标是A. B. C. D.【答案】B【解析】解:A、该图标是当心爆炸标志,故A错误;B、是禁止燃放鞭炮,故B正确;C、是禁止烟火,故C错误;D、表示禁止吸烟,故D错误。
【化学】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题20套(带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题20套(带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①氢气和空气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③氦气和氧气④天然气和氧气(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氦气不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④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故①④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D。
2.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B.用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D.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答案】B【解析】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正确;B、对于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的,不能降低,错误;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而降低肥效,故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正确;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硬度最大的物质,故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正确。
故选B。
3.据有人估计目前我国每年回餐桌的“地沟油”超过200万吨,消费者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地沟油”的主要危害物之一是黄曲霉素(化学式为C17H12O6),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对热、酸、碱有一定的耐性.下列关于黄曲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温烹调能使黄曲霉素转化为无毒物质B.黄曲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12克C.黄曲霉素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D.黄曲霉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7:12:6【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生活常识黄曲霉素性质很稳定,加热不会被破坏,所以毒性很强,故A错误;B、根据黄曲霉毒素的化学式C17H12O6,其相对分子质量=12×17+1×12+16×6=312,由于是相对值,所以为无量纲量,单位为1,故B错误;C、根据黄曲霉毒素的化学式C17H12O6,可知它由C、H、O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D、黄曲霉毒素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12×17):(1×12):(16×6)=204:12:96=17:1:8;17:12:6是黄曲霉毒素中碳、氢、氧元素原子的个数比,故D错误。
【化学】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
【化学】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减少煤的浪费B.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可发生燃烧C.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答案】A【解析】【详解】A、工业上将煤块粉碎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减少煤的浪费,正确;B、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不一定就能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错误;C、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错误;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移除可燃物,错误。
故选A。
【点睛】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
2.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无机非金属材料 B.有机玻璃——复合材料C.玻璃钢——无机材料 D.棉花——合成纤维【答案】A【解析】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正确;B、有机玻璃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错误;C、玻璃钢是由塑料与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错误;D、棉花属于天然纤维,错误。
故选A。
点睛:通常把材料分成四大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与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为无机盐,如玻璃、陶瓷等;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是把多种材料复合在一起得到的一种具有特别性能的材料。
3.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大气中氢气含量高达90%.科幻片《流浪地球》中为了防止地球被木星吸引而导致解体,小伙伴们利用点燃木星上的气体混合物后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反推地球脱离木星引力。
下列关于“木星爆炸”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被木星吸引的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C.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D.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水【答案】B【解析】【详解】A、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A正确;B、氧气不是可燃物。
【化学】 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
【化学】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NaOH的水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错误;B、碱的水溶液都显碱性,NaOH 的水溶液是碱性溶液,正确;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错误;D.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电灯亮时发光、放热,无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B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燃烧2.在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乙醇(C2H5OH)制成的车用乙醇汽油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它将逐步取代现有的92号汽油。
下列关于乙醇汽油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将继续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B.乙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C.乙醇汽油的使用将彻底避免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D.乙醇属于氧化物【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形成混合物,各成分保持自身的化学性质,故正确;B、乙醇是有机物,故是由乙醇分子构成,故错误;C、乙醇汽油的使用只能减少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故错误;D、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是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A。
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答案】B【解析】A、将木柴架空燃烧,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正确;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正确;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正确。
【化学】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题20套(带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题20套(带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①氢气和空气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③氦气和氧气④天然气和氧气(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氦气不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④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故①④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D。
2.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B.用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D.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答案】B【解析】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正确;B、对于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的,不能降低,错误;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而降低肥效,故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正确;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硬度最大的物质,故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正确。
故选B。
3.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无机非金属材料 B.有机玻璃——复合材料C.玻璃钢——无机材料 D.棉花——合成纤维【答案】A【解析】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正确;B、有机玻璃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错误;C、玻璃钢是由塑料与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错误;D、棉花属于天然纤维,错误。
故选A。
点睛:通常把材料分成四大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与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为无机盐,如玻璃、陶瓷等;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是把多种材料复合在一起得到的一种具有特别性能的材料。
4.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安全的是()A.液化石油气泄露时,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并开窗通风B.霉变的花生先用水漂洗,再煮熟后食用C.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出燃烧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液化石油气泄露的处理方法: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并开窗通风,不能使用电,正确;B、霉变的花生有致癌物,不能食用,做法不安全,错误;C、酒精灯引起火灾的处理方法: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正确;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防止伤人和引起火灾.正确。
【化学】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题20套(带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题20套(带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①氢气和空气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③氦气和氧气④天然气和氧气( )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氦气不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④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故①④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D。
2.小林査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①2Na+Cl2点燃2NaCl②2Mg+CO2点燃2MgO+C,由此形成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有局限性C.反应①是化合反应D.反应①可用于工业生产大量食盐【答案】D【解析】【详解】A、钠能够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该选项说法正确;B、镁失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说明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有局限性,该选项说法正确;C、反应①两种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D、钠在氯气中燃烧能够生成氯化钠,但是不能用于生产食盐,这是因为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氯气有毒,并且生产成本很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3.航天科学技术测得,三氧化二碳(C2O3)是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2O3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B.C2O3是氧化物C.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D.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D【解析】【详解】A、1个C2O3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C2O3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故选项A正确。
B、C2O3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B正确。
【化学】中考必备化学《燃料及其利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必备化学《燃料及其利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目前,哈尔滨公交车都已换成电、气两用车辆,大大改善了人们出行的环境,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气公交车就是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汽车B.制造公交车使用了大量的有机合成材料C.改换后的公交车减少了PM2.5的排放D.汽车尾气能影响地球的“温室效应”【答案】A【解析】【详解】A、电、气公交车就是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汽车,故A不正确;B、制造公交车使用了轮胎等大量的有机合成材料,故B正确;C、改换后的公交车减少了PM2.5的排放,故C正确;D、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含铅化合物,能影响地球的“温室效应”,故D正确。
故选A。
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的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降低了灯芯的着火点【答案】B【解析】【详解】A、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而不是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B、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故正确;C、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不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故错误;D、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不能降低灯芯的着火点,故错误。
故选B。
【点睛】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A、图中标志是易燃物,与燃烧有关,故A错。
B、图中标志是禁止携带火种,与燃烧有关,故B错。
C、图中标志是易燃氧化物,与燃烧有关,故C错。
【化学】中考必备化学《燃料及其利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必备化学《燃料及其利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已知,甲和乙是家庭常用的两种调料,它们的气味完全不同。
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判断,下列有关两种调料的说法,肯定正确的是A.构成的原子完全不同B.构成的分子一定不同C.组成元素完全不同D.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答案】B【解析】【详解】A、不同物质的原子构成可能相同,如水和过氧化氢,故错误;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决定其化学性质,不同物质的分子构成一定不同,故正确;C、不同物质的元素组成可能相同,如水和过氧化氢,故错误;D、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可能相同,如食盐和蔗糖均能溶于水,故错误;故选B。
2.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无机非金属材料 B.有机玻璃——复合材料C.玻璃钢——无机材料 D.棉花——合成纤维【答案】A【解析】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正确;B、有机玻璃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错误;C、玻璃钢是由塑料与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错误;D、棉花属于天然纤维,错误。
故选A。
点睛:通常把材料分成四大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与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为无机盐,如玻璃、陶瓷等;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是把多种材料复合在一起得到的一种具有特别性能的材料。
3.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大气中氢气含量高达90%.科幻片《流浪地球》中为了防止地球被木星吸引而导致解体,小伙伴们利用点燃木星上的气体混合物后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反推地球脱离木星引力。
下列关于“木星爆炸”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被木星吸引的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C.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D.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水【答案】B【解析】【详解】A、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A正确;B、氧气不是可燃物。
【化学】中考必备化学《燃料及其利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必备化学《燃料及其利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相同.②二氧化碳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③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成反比.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灯火实验.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A.①②③B.②⑤⑥C.④⑤⑥D.③④⑤【答案】C【解析】【详解】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分子构成不同,性质不相同,故不正确;②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故不正确;③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所以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正比,故不正确;④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洞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故要做灯火实验,故正确;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故正确;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故正确。
故选C。
2.通常所说的“瘦肉精”(化学式为C12H18Cl2N2O)曾经作为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后由于其副作用太大而遭禁用.“瘦肉精”属于()A.混合物B.单质C.氧化物D.有机物【答案】D【解析】A、根据题意,通常所说的“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8Cl2N2O,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B、由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8Cl2N2O,可知该物质是由C、H、Cl、N、O五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C、氧化物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瘦肉精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C、H、Cl、N、O五种元素组成的,故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D、由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8Cl2N2O可知,该物质是由C、H、Cl、N、O五种元素组成的,是含C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有机物;故选项正确.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用湿布盖灭是为了隔绝氧气B.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C.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答案】B【解析】【详解】A、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是为了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化学】中考必备化学《燃料及其利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必备化学《燃料及其利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A.炽热的炭层B.灼热的氧化铜C.澄清石灰水D.水【答案】B【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炭层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加油站内禁止接打手机B.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答案】A【解析】A、加油站内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可燃性的气体,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接打手机会产生电火花,所以应该杜绝一切明火,正确;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以防发生火灾,错误;C、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错误;D、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是:必须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
故选A。
3.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③说明CO被还原后的产物是CO2;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④D.全部正确【答案】C【解析】【详解】①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铜是红色固体,玻璃管中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则氧化铜被还原为铜,说明CO具有还原性,此说法正确;②实验中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此说法正确;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CO被氧化后的产物是CO2,此说法错误;④该实验中的尾气处理,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此说法正确;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Cu O+C O Cu+C O2,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此说法错误。
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20篇(附带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20篇(附带答案解析)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福尔马林浸泡鱿鱼B.用明矾净水C.品红在水中扩散D.一次性餐盒降解【答案】C【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福尔马林浸泡鱿鱼,福尔马林有毒与鱿鱼成分发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正确;B、用明矾净水是利用明矾与悬浮杂质形成胶体,发生了化学变化,故B不正确;C、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一次性餐盒降解是分解生成了易挥发性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C。
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答案】B【解析】A、将木柴架空燃烧,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正确;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正确;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正确。
故选D。
3.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安全的是()A.液化石油气泄露时,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并开窗通风B.霉变的花生先用水漂洗,再煮熟后食用C.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出燃烧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液化石油气泄露的处理方法: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并开窗通风,不能使用电,正确;B、霉变的花生有致癌物,不能食用,做法不安全,错误;C、酒精灯引起火灾的处理方法: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正确;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防止伤人和引起火灾.正确。
【化学】中考必备化学《燃料及其利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必备化学《燃料及其利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相同.②二氧化碳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③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成反比.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灯火实验.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A.①②③B.②⑤⑥C.④⑤⑥D.③④⑤【答案】C【解析】【详解】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分子构成不同,性质不相同,故不正确;②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故不正确;③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所以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正比,故不正确;④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洞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故要做灯火实验,故正确;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故正确;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故正确。
故选C。
2.据有人估计目前我国每年回餐桌的“地沟油”超过200万吨,消费者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地沟油”的主要危害物之一是黄曲霉素(化学式为C17H12O6),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对热、酸、碱有一定的耐性.下列关于黄曲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温烹调能使黄曲霉素转化为无毒物质B.黄曲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12克C.黄曲霉素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D.黄曲霉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7:12:6【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生活常识黄曲霉素性质很稳定,加热不会被破坏,所以毒性很强,故A错误;B、根据黄曲霉毒素的化学式C17H12O6,其相对分子质量=12×17+1×12+16×6=312,由于是相对值,所以为无量纲量,单位为1,故B错误;C、根据黄曲霉毒素的化学式C17H12O6,可知它由C、H、O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D、黄曲霉毒素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12×17):(1×12):(16×6)=204:12:96=17:1:8;17:12:6是黄曲霉毒素中碳、氢、氧元素原子的个数比,故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化学中考复习二轮专项练习-燃料及其利用一、选择题1.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扑灭方法A.用灭火器扑灭 B.用泥沙扑灭 C.用湿抹布盖灭 D.用水冲灭2.“飞天壮歌—一-—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 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
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C.氢气具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3.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4.对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正确的是()A.室内不慎起火,迅速打开门窗B.发现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水浇灭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5.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
不仅如此,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下列做法中,水用来隔绝空气的是A.保存白磷 B.燃烧铁丝 C.洗涤试管 D.溶解物质6.下列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A.天然气燃烧 B干电池放电 C电动车充电 D风力发电7.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木材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消除和隔离可燃物C.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供给燃烧所需的充足氧气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8.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C.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9.我校正在创建“无烟校园”,下列图标与此主题相符的是()10.我国的古谚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C.“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D.“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11.天天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用果汁、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等自制汽水;②用食盐水浸泡菜刀以除去表面的锈斑;③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④用活性炭可除去硬水中的氯化钙杂质;⑤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打开门窗通风;⑥为了增强肥效,应将铵态氮肥和草木灰混合使用;⑦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⑤⑦ B.①③⑤⑦ C.②③④⑥ D.①⑤⑥⑦12.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二、填空题1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甲烷易燃烧,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以上描述中涉及甲烷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14.(3分)常见的燃烧是指_____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图书着火可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其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灭火时发生的反应为:2NaHCO3=Na2CO3+CO2↑+H2O,从灭火原理说明该反应的作用: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15.近年来,页岩气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重视。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属于______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页岩气经压缩、冷却,可以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此过程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6.今年我国与俄罗斯达成400亿美元的天然气购销协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17.(4分)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气和一种碱,但它不与煤油反应.把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如图a),可以看到钠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成小球,甚至会使钠和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如果在上述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先注入一些煤油,再投入金属钠,可以看到金属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如图b),同样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但是不发生燃烧.则:(1)写出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是(2)在第二个实验中,钠也与水发生反应,但不发生燃烧,这是因为(3)第一个实验中,钠浮在水面上;在第二个实验中,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这两个现象说明了金属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18.(4分)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作用。
(2)厨房中的酸性调味剂中含有的酸是(写化学式)。
(3)长沙新奥燃气公司给用户输送的是天然气,在初次使用之前需要通入氮气,通入氮气的目的是什么?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19.2019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亚信”峰会期间,我国与俄罗斯签署了天然气供销合同.(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考虑节能减排,小吴想知道天然气和无烟煤哪种燃料更有利于减少碳排放,他需查阅资料并计算,比较这两种燃料释放相同的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的多少来判断.三、简答题20.(3分) 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
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比2005年下降40%~45%。
近年来科学家正致力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①将空气中的CO2压缩后贮藏于冰冷的深海。
但有科学家担心这样做会增加海水的酸度,导致海洋生物死亡。
CO2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将过多的CO2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
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煤的综合利用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煤气是其中一种。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某兴趣小组为此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1)煤气中可能含有 CO、CO2、H2、CH4中的一种或几种。
(2)常温下,氯化钯(PdCl2)溶液吸收 CO 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 +PdCl2+H2O CO2+Pd↓(灰色) +2HCl【实验方案】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装置探究煤气中的成分。
【交流讨论】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开始后,A 中无明显现象,说明煤气中不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煤气中有 CO 存在,则 B中产生的现象是;(3)写出 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D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 F 中无水CuSO4变蓝色,则E中一定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5)点燃F装置导出的气体,有火焰产生。
江枫认为煤气中含 CH4,理由是CH4可以燃烧,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则认为不能确认煤气中含有CH4,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确定煤气中是否有CH4,老师接着采取的操作方法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验证煤气中一定含有CH4。
四、推断题22.(10分)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略去).其中A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F为红棕色粉末,G为最常见的金属.B、D、E均为无色气体.请回答:(1)X是或(填化学式).(2)固态的B物质的名称是,该固态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A+E→B+C :②C→D+E ③G与E的反应:23.已知A、B、C、D是四种化合物,甲、乙、丙是单质,A是有机物并且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0.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请写出A、C、甲、乙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因此灭火的原理则有:隔断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撤离可燃物.酒精灯打翻洒出酒精着火了,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是用湿抹布盖灭,这样既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又可以隔绝空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A、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着火面积较小,不需使用泡沫灭火器救灭,故错误; B、用泥沙扑灭,容易弄脏桌面(量不大,没有必要),故错误; C、用湿抹布覆盖在燃烧的酒精上,能使酒精与氧气隔绝,又能起到降温的作用,故正确; D、酒精的密度比水小,不能用水冲熄;故错误.故选C.考点: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灭火的原理2.C【解析】试题分析: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A.液氢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 C.氢气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属于化学现象;故选择C考点:物质的化学性质3.B【解析】试题分析: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是错误的叙述,应该先断电源否则容易触电;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是正确的叙述; 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是错误的叙述,这样容易使火势更旺; 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是错误的操作,这样容易引起爆炸;故选择B考点:安全事故处理4. D【解析】试题分析:A、室内不慎起火,迅速打开门窗,会使燃烧更加旺盛,故A错误; B、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故B错误; C、用水浇可使燃烧的酒精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但酒精的密度比水小,达不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故C错误;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正确.故选:D.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5.A【解析】试题分析:A中的水使白磷和空气隔绝,防止白磷被氧化. B中的水用来降温;C中的水用来洗涤仪器;D中的水作溶剂,用来溶解物质;故选:A考点:水的性质和应用;物质的溶解;玻璃仪器的洗涤;氧气的化学性质.6.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天然气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选项干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选项电动车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选项风力发电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