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时代发展深化素质教育终审稿)
《教育学》(王道俊著)1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教育学(新编本)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新编本说明本书原是根据教育部l978年文科教材编选计划编写的,即华中师大等五院校合编的教育学。
自1980年出版以来,经多次印刷并修订再版,累计发行二百余万册,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内容已显得陈旧。
国家教委文科教材办责成我们重新修改,并纳入1985一1990年新的编选计划。
在国家教委主管部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督促下,我们重新编写了现在的这个本子。
这次编写,我们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
一是注意把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丰富教育学的专门知识,突出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力求克服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简单代替教育学问题探讨的弊病;二是充实宏观教育的内容,深化微观教育的内容,并注意二者的内在联系,避免只见微观、不见宏观或只见宏观、不见微观的片面性;三是尊重实践,实事求是,探索教育规律,在揭示必然性的基础上阐述必要性,摒弃“空想”、“空话”,克服“唯上”、“唯书”的弊病;四是充分肯定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发展和现代人才素质的培养,克服把受教育者看作消极对象的机械论观点;五是积极地有选择地吸取近几年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使教材有新思路、新论点、新材料、新面貌;六是加强教材的针对性,重视教育思想的研究,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必要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对所谓传统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不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七是在阐明基础理论的同时,注意加强教材的实用性和可读性,避免忽视理论或忽视实用的编向。
在教材定稿时,适逢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我们学习了这次大会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力争在教材中能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路线的精神。
在教材的体系或逻辑结构上,除增删和调整了某些章节外,总的框架没有大动,例如未把“智育”列为专章。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原教材的框架是完全合理的,而只是由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暂时拿不出经得起推敲的新的体系或逻辑结构。
素质教育发展历程
素质教育发展历程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和目标。
在中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但教育领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过度突出,存在形式主义等。
于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开始探索素质教育的发展路径。
1993年,中国提出了“以德为先、健康为主、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方针。
这一方针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能力。
1994年,教育部发布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指导。
随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推进,国内教育界开始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在过去,学生的评价主要以分数为主,素质评价则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
然而,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
1999年,教育部发布《普通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导则》,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综合评价的参考。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素质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1年,教育部提出了“兴趣和能力发展、自主和合作学习、品德和情感教育”的素质教育观。
这一观点进一步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感教育。
随着中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例如,教育部于2004年发布了《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建设指导纲要》,为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指导。
教育部还推出了“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培养健康的身体素质。
此外,近年来,中国的素质教育还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些人担心素质教育会过分强调非认知能力,导致知识教育的减少。
此外,也有人关注到素质教育中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不足,呼吁进一步细化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总的来说,素质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
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理念开始,到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再到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品德,中国的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崇尚的教育理念终审稿)
我崇尚的教育理念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我崇尚的教育理念我一直崇尚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思想,体会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感觉受益颇深。
魏书生老师对学生的爱,对教学的赤诚,对教育理念的全新阐释,都深深的感动了我,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让我更加准确的明晰了教学的方向。
一、用心去经营自己的教育事业。
社会赞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然而,教师却是清贫的。
面对金钱与名利的诱惑,面对行业不正之风的侵蚀和社会偏见的压力,只有那些立下崇高志向的教师,才能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甘守清贫、敬业爱岗,全心全意地为社会造就人才、贡献力量。
老师要学会对待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不适当的说法。
社会赞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你要有清醒的认识。
面对教育改革的考验,教师任重而道远,如果矢志不坚,又怎能无怨无悔、迎难而上呢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有很强的感召力。
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还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教师要务实,把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身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并时时处处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
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
教师一个重要的劳动成果是收获真挚的感情。
人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学生时代培养的感情尤为真挚。
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象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的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理解你,关怀你……”学生也会在心灵深处回应:“我尊重你,理解你,关怀你……”二、要有善于学习,精于教书的生命支柱。
人要全面的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要使自己顶天立地,有所发展,有所作为,必须建立自己强壮的生命支柱。
学习、热爱、研究、享受都是生命的支柱。
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
面对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面对多层次素质人才的呼唤,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1999.06.13•【文号】•【施行日期】1999.06.13•【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一九九九年六月十三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前言:阳春三月,万物复苏。
3月5日上午,倍受关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必须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完善相关制度的顶层设计;必须坚持保基本、补短板,着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更新教育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黨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国务院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方针的有力举措,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支撑。
关键词一:【教师队伍建设】要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这是十九大之后中央下发的第一份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文件,是一个开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文件,是开启新征程的文件。
这个文件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都作出了系统部署,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贯彻落实这个文件就是要办六件事,一“提”,二“改”,三“育”,四“用”,五“保”,六“尊”。
一“提”,提高地位,提高待遇。
提高地位首先是明确教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是一支不可小视、无可替代的重要力量;第二点要明确教师的职责,他们承担的是国家使命,是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这是一个光荣的使命;第三就是要明确公办中小学教师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律地位,这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制度创新。
提高待遇,就是要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要确保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深度变革教学方式
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深度变革教学方式
佚名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研究》
【年(卷),期】2024()6
【摘要】近年来,创新型人才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教育改革等时代诉求,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玄武教育应时而谋,借势而进,整体设计了“新三学”课堂教学
研究,秉持“为育而教”的价值追求,追求“学为中心”的常态教学,坚持主题引领的区域探索。
教育系统形成“行政统筹、专家引领、区校协同、试点突破、全面覆盖”的研究范式,循着“顶层设计、双线并行、循证探索、强化视导、成果培育”的行
动路径,开展“走向课堂深处”的玄武实践。
【总页数】1页(P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融合创新变革——第二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的方式变
革高峰研讨会线上、线下活动即将启动2.深度预习,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强五育融合完善育人体系
加强五育融合完善育人体系作者:赵庭赵广忠来源:《中国德育》2022年第06期近年来,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探索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以“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为总要求,着力探索五育从“强起来”“通起来”到“融起来”的教育行动计划,通过打通五育边界、加强教育资源整合、激发教育主体活力、完善深度参与机制等实际举措,致力实现育人方式变革,建立高质量育人体系,助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汪局长,您好!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的要求。
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理解的持续深化和行动上的进一步要求,对此,您怎么看待这一转变的价值和意义?汪毅:您好!从学习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始,我们已经关注到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转变。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我们认为,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从教育价值而言,这是事关我们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明确了我们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指出了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从教育主体而言,是参与协同育人的各方主体都要进行五育,政府、学校、教师要立足五育来育全面发展之人,社会、家庭、学生也要自觉地参与五育行动,以是否实实在在地进行了五育作为自我评价的重要标准,创新体制机制,全方位协同、全空间协同、全环境协同,充分保障一个主体都不能缺,五育都要有,确保建立新时代五育并举的新格局。
从教育内容而言,德智体美劳各育均要有各自学科课程育人的内容,都要发挥各自育人的独特价值,五育都要强;要打通五育之间的边界,五育都是育人的优势资源,要共享共融,要转变过去各育之间各自为政、不相往来、竞争排他的旧局面,促进五育之间的相互交叉、自然融入、彼此渗透,如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发挥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也要在这个全过程、全方面、全员育人中突出以美启智、以美修身、以美健体、以美化劳。
教育硕士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27、1879 年( )确定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性、免费性与世俗化三大原则,着力提高法国整体国民素质。
A、《法卢法案》 B、《费里法案》 C、《基佐法案》 D、《费舍法案》
28、文纳特卡计划由( )创立。
A、帕克B、华虚朋C、克伯屈D、帕克赫斯特
4、______是国家对某门学科的教学所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是国家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直接领导的主要工具。
5、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和______提出的,是进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6、要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______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
7、______是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与课堂教学共同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
A、教育实验观察B、严格控制的观察C、全结构式观察D、教育现场观察
44、以下属于一次文献的是( )。
A、索引B、论文C、手册D、综述
45、关于教育实验研究外在效度的不正确的是( )。
A、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概括性和代表性
B、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实验对象以外的其他受试者
C、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实验情境以外的其他情境
D、外在效度高低与内在效度成反比
二、辨析题:46-48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46、教育现代化主要在于教育设施的现代化。
47、智者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48、无关变量就是对研究结果没有影响的变量。
A、魏晋南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22、中唐时期以儒家思想卫道者自居的著名思想家是( )。
A、刘禹锡B、李翱C、韩愈D、张籍
社会的发展主要靠德治终审稿)
社会的发展主要靠德治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社会的发展主要靠德治一辩开场陈词各位评委,同学:晚上好!首先我要指出刚才对方一辩陈词中的两点错误:一是对方辩友说他们的法律是理性的法律.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法律也有理性和感性之分吗二是对方辩友说道德有阶级的烙印.对方辩友请不要忽略法律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难道法律就没有阶级的烙印吗我方认为社会的发展主要靠德治.原因如下:第一,德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动的准则和规范,是全体人民形成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并以此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保证社会的社会健康发展.众观历史,统治者在立法时总是努力把一个社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规范挑选出来,通过立法的程序上升为法律,道德不仅仅是立法的基本原则,法律规范也是由道德规范转化而来的.因此,法律就是具有强制性道德.第二,何为德治德治包括要求国家的所有官吏及一切行政人员必须是有道德的人,要求统治者对”道德”必须身体力行,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重视道德威,羞耻心,才能从内心构筑起抵御一切诱惑的坚固防线.第三,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道德的宣传与规范.只有道德才能保证立法的公平,执法的工整守法的自觉.法的创始人猛德斯鸠曾经说过:”支配和统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专制政府中是永远高举着君主的铁拳,但是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道德.”失去了道德的支撑,将出现有法不可依,执法无法严;失去了道德的支撑,知法犯法,知法犯法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多,失去了道德的支撑,法制再严,法典再全也只是徒有虚名.以德治国是时代的呼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倡修身.孔子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希望大家明白,法律只是维护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手段,而道德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的发展主以德治,治疗辅以法治.正方三辩幽默反驳辩词:尊敬的主席.评委老师.对方辩友大家好!如果今天这场是比武大赛,对方辩友的武艺实在让在下佩服佩服!对方辩友的这招移花接木已经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把我方法治的领域完全嫁接到德治的领域上了.但是很抱歉的告诉对方辩友,由于你错误的理解导致了错误的逻辑,错误的逻辑导致了错误的言论,我只能非常抱歉的告诉对方辩友:您错大了!不管从产生的根源上.作用上.实践角度上.依法治国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从如下4点可以说明:1.法律是集体智慧和慎重考虑的产物2.法律没有感情不会偏私具有公正性3.法律不会说话更不会朝令夕改4.法律有规范的形式,具有明确性下面我举两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06年4月,黄岩一小区内一轿车撞倒一老太太竟反复5次碾过老太太的身体导致其提前进入天堂.06年7月,温岭"繁昌油脂厂"生产的地沟油每天以6吨的速度销往餐饮市场.肇始司机及油脂场的老板皆被判刑,难道我们应该把他们从监狱里接出来,然后捧着<道德经>在他们的耳边说"你们这样做是不道德滴!"对方的移花接木虽然厉害,但我方还有一招独门绝学:就是吸心大发,我现在已经看到对方的四颗心正朝我方慢慢地靠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啊!我们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归来吧,对岸的兄弟们!谢谢社会的发展主要靠德治(制) (四辩总结词)2008年11月10日星期一 20:26各位评委,同学:晚上好!首先我要指出对方辩友的两点错误:第一:对方辩友所说的:法制即治标也治本,这种说话是错误的!因为道德是立法的基础,法律重在惩罚已经违法的人,而道德则是重在教育那些尚未违法犯罪的人!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使他们不去犯罪!因此法律是治标,而道德建设才是治本!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法律建设得到有力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的发展。
人为谁而活辩论终审稿)
人为谁而活辩论终审稿)
人生应该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别人而活。
正方观点:
1. 自己的幸福至关重要,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满足感。
如果一个人总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而活,那么他可能会失去自己的快乐和满足感。
2. 自我实现是必要的,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如果一个人总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而活,那么他可能会失去自己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机会。
3. 自主权是重要的,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如果一个人总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而活,那么他可能会失去自己的自主权和自由意志。
反方观点:
1. 社会责任是必要的,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不是
只顾自己的幸福。
如果每个人都只关注自己,那么社会将变得自私和冷漠。
2. 他人的需求也重要,每个人都应该关心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如果一个人总是只为自己而活,那么他可能会忽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3. 社会关系是重要的,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并为他人着想。
如果一个人总是只为自己而活,那么他可能会失去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结论:
在人为谁而活的辩论中,正方认为人生应该为自己而活,因为个人的幸福和自我实现是至关重要的。
反方则认为人生应该为社会和他人而活,因为社会责任和社会关系是必要的。
最终,这个问题可能没有绝对的答案,每个人都应该在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寻找平衡。
入党培养考察培养教育终审稿)
入党培养考察培养教育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1、该同志经过党组织的考察,光荣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这充分显示了其在本阶段在思想认识与实践基础上的进步。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同志能努力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向党组织靠拢,积极表现,认真学习党的先进思想理论与方针政策,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
不足之处:理论学习还不够刻苦,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还不够。
希望加强理论学习,增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做到会说能干。
2、经过前一季度的考察,***同志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按时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信仰坚定,思想积极,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积极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和政策,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行为实践,在工作上,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团结同事,乐于助人,群众基础良好。
希望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够更加主动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3、与前一段时间相比,***同志在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在学习生活中能够联系群众,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日常工作中刻苦努力,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在同事当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存在不足:工作中计划性不强,在组织能力、性格历练等方面还要多多加强。
希望在工作中多注意方式方法,争取更大的进步。
4、***同志自从培养考察以来,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时时刻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的要求自己,认真参加党支部的各项活动,应用先进的方法论指导实践,在理论上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好学上进,工作积极肯干,团结同事,热爱生活,在同事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政治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理论基础知识也更加扎实。
对自身存在的不足有正确的认识和很大的改善。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当中应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多关注时事政治,加强政治敏锐性与把握大局的能力。
5、经过前一季度的考察,***同志能够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活动,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顾全大局,在日常生活中团结同事,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并且乐于助人,起到了模范作用。
家长委员会会议班主任发言稿(终审稿)
家长委员会会议班主任发言稿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家长委员会会议班主任发言稿班级:三年级二班教师:张学玲时间:2013-3-18 三年级家长委员会会议班主任发言稿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本人名叫张学玲,三年级二班新任班主任。
在这里首先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的到来。
大家知道,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还需要所有家长一起共同努力。
家委会就是在培养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沟通学校、家长和孩子们的桥梁和纽带,为了使孩子们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家委会要当好老师的好帮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好参谋,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一体化教育。
为了履行好家委会的职责,我想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基础工作,发挥家委会组织职能。
因为,今年我们是第一次组建家委会,本着“自愿报名、积极参与”的原则,有5位家长朋友们自愿报名承担家委会的职责,经与各位家长沟通并同意,三(2)班家委会今天正式成立。
家委会成立后,将按照学校、家委会工作要求,制定家委会工作章程、计划和岗位职责,明确每位成员的工作目标,并由家委会及时在班级网上进行公布。
目前,家委会成员组织构成如下:由家委会主任(1人)、家委会副主任(1人)、家委会成员(3人)组成,以后将根据具体情况再设置一些部门。
二是密切联系,当好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桥梁。
关于值周活动我再次做一下说明:一周两个班值周,每天三个家长,每个家长的分工是不同的,一个进行食堂监督,一个进行图书馆监督,一个进行学生安全管理活动监督。
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们: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这片沃土,离不开校丁们的辛勤培育。
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是家校教育共同努力的结果,家委会开展的活动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把三年级(2)班建设好,让我们的孩子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谢谢各位家长朋友们对家委会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211010342_立德树人视域下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提升路径探析
2022年12月㊀第15卷第4期当代教师教育ContemporaryTeacherEducationDec.ꎬ2022Vol.15No.4立德树人视域下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提升路径探析向丽均ꎬ胡向东(华中师范大学ꎻ湖北武汉430079)摘㊀要: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是师范生从事学业评价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ꎮ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ꎬ要发挥考试评价引导教学㊁关注学生表现㊁科学选才的功能ꎮ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提升路径包括:在共情效应中践行评价理念ꎬ开设实效性的课程丰富评价知识ꎬ采取 反哺 模式提升评价技能ꎬ坚持知行合一的评价伦理等ꎮ关键词:立德树人ꎻ师范生ꎻ考试评价素养中图分类号:G451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674-2087(2022)04-0061-06收稿日期:2022-07-05基金项目:宁夏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专项课题(NXJKG22084)作者简介:向丽均ꎬ女ꎬ四川射洪人ꎬ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ꎻ胡向东ꎬ男ꎬ河南邓州人ꎬ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ꎬ博士生导师ꎮ㊀㊀2012年11月ꎬ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教育的论述首次提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ꎻ[1]2017年ꎬ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教育方面继续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ꎮ十年间ꎬ立德树人在落实中不断推进育人方式的变革ꎬ联动课程改革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ꎬ逐步凸显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的新面貌ꎮ教育评价由育分到育人的转向ꎬ离不开教师科学的评价素养ꎬ特别是作为基础教育师资主要来源的师范生素养ꎬ从成才走向育才的岗位ꎬ良好的评价素养是师范生展开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ꎮ教师的考试评价素养ꎬ对于科学选才㊁精准育才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ꎮ但当下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仍处于教师核心素养边缘地带ꎬ被忽视㊁缺乏实践的现状严峻ꎬ评价素养亟待提升ꎮ在立德树人视域下ꎬ强调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的价值ꎬ注重评价实效ꎬ探索提升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的路径ꎬ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ꎬ推动教育公平ꎬ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在教育教学中ꎮ一㊁立德树人视域下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的价值意蕴㊀㊀评价素养是 关于评价学生所知㊁所能的方法类知识ꎬ怎样解释评价结果的知识ꎬ以及如何运用评价结果去改善学生的学习和课程效果的知识 ꎮ[2]评价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考试ꎬ考试是 人类有意识㊁有目的的反身评价活动 ꎮ[3]最早的考试形式是科举ꎬ在近千年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选才为主的考试文化ꎮ2020年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教育评价的原则ꎬ要坚持立德树人ꎬ牢记为党育人㊁为国育才使命ꎮ[4]因此ꎬ教师的考试评价素养与教育评价走向休戚相关ꎬ是科学育才㊁合理选才的指挥棒ꎮ尤其是将来作为教师的师范生ꎬ良好的考试评价素养是合理评价学生的基础ꎬ在学业的评价仍以考试为主的情况下ꎬ教师考试评价素养影响着学生学业成就ꎮ(一)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是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的价值判断的活动ꎬ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育评价的核心ꎮ[5]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ꎬ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是直接评估学生学习表现的主要方式ꎮ在指向高考的教学中ꎬ考试评价更是改进和培育学生的主要参考ꎬ备受师生乃至社会关注ꎮ尽管 育分 到 育人 的转向势不可挡ꎬ但分数在当下依然是评优㊁升学的主要参考ꎬ对考试评价窄化为分数的认识依然是社会主流认识ꎮ要扭转学生狭隘的评价意识ꎬ首先要从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开始ꎮ师范生既是学生ꎬ又是未来的教师ꎬ其考试评价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直接影响学生对考试㊁对学习的认识ꎮ首先ꎬ师范生在心智和年龄上有着天然优势ꎮ师范生朝气活力ꎬ有较强的职业期待ꎬ与学生年龄差较小便于沟通交流ꎬ 亲其师ꎬ信其道 ꎬ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育教学顺利展开提供融洽的人际保障ꎮ其次ꎬ师范生对课堂㊁教材的理解更贴近生活ꎮ作为即将走出高校进入教学岗位的师范生ꎬ没有教学经验但有丰富的学习经验ꎬ能站在学生角度思考课堂教学ꎬ理解学习对于学生的真正意义ꎮ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ꎬ改变传统的课堂评价为教学效果服务的观念ꎬ而是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更多关注学生表现ꎮ最后ꎬ师范生学习力强ꎬ创新能力强ꎬ易于接受新事物ꎬ职后大胆尝试ꎬ积极探索教学方法ꎬ有助于评价标准的改进ꎬ形成科学的考试评价素养ꎬ推进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ꎮ(二)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2001年ꎬ我国正式开启基础教育改革ꎬ2019年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ꎮ20年间新课标取代了教学大纲ꎬ课程标准摆在突出位置ꎮ基于课程标准的改革ꎬ涵盖教学㊁命题㊁学业成就评价㊁教师培训等ꎬ在这些教育改革实践活动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ꎮ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ꎬ教师的评价素养对学生的引导不是直接起作用ꎬ而是通过教材ꎬ测验ꎬ反馈等途径抽丝剥茧ꎬ到达育人的核心ꎮ首先ꎬ从立德树人的内涵看ꎬ所谓立德ꎬ即立大德㊁功德㊁私德ꎬ要求 明大德㊁守公德㊁严私德 ꎮ[6]这些要求渗透在教育教学中主要通过教师的教ꎬ进头脑㊁进课堂ꎬ德行涵养离不开每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ꎬ从知识获取到能力培养ꎬ从核心素养的养成到价值观的树立ꎮ师范生的评价素养的高低ꎬ决定着学生对学科素养的理解与重视ꎬ关系到 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核心问题ꎮ教师教学评价的转向ꎬ对于学生转变学习观念ꎬ重视自身能力提升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ꎮ其次ꎬ师范生新锐的教学理念拓宽学生思路ꎮ通常情况下ꎬ我们的教学评价总是关注学生学业成果或者学习表现ꎬ常常是 为了学生的教学评价 ꎬ很少反思学生是否需要这样的评价ꎮ师范生能从学生需要的评价出发ꎬ了解学生的理想信念ꎬ调整自己的评价方式㊁内容㊁目标等ꎬ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追求不再局限于过去的 黄金屋 千钟粟 等提升社会地位的渠道ꎬ而是与时俱进ꎬ契合全面发展的时代主流ꎬ知行合一㊁知情意行协调进行ꎬ真正做到内化于心㊁外化于行ꎬ[7]实现人生价值ꎮ(三)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是师生立德树人的共同基础教师的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学生研究和教学研究ꎬ目的在于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和自己教学上的问题ꎬ获得改善教和学的依据ꎮ[8]教育大计ꎬ教师为本ꎮ教师的综合素质ꎬ师德水平是学生的一面镜子ꎮ师范生作为双重身份的社会人ꎬ也承担着双重责任ꎬ在要求自己以德做人的同时还肩负着以德育人的教师使命ꎮ立德树人不仅是学生成长的指向标ꎬ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路标ꎮ教师以身作侧ꎬ率先垂范ꎬ才能实现言传与身教的统一ꎬ教书与育人的统一ꎮ考试评价不仅是从发展的视角出发ꎬ尽可能对学生学习及学习结果等做出全面㊁客观的评价ꎬ[9]在育人维度上ꎬ考试评价还具有双向功能ꎬ衡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同时也检验教师自身的德智才ꎮ师范生将评价功能用于反躬自省ꎬ避免评价偏见ꎬ分数偏见ꎬ用评价结果区别对待学生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特别强调教师也要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ꎮ加强理想信念教育ꎬ以德立身㊁以德立学㊁以德施教㊁以德育德 [10]ꎬ可见ꎬ育人先育己ꎬ育己先育德ꎮ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ꎬ而在于激励㊁唤醒㊁鼓舞ꎮ[11]师生相互激励㊁相互唤醒㊁相互鼓舞ꎬ教师在研究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也实现自身专业发展ꎮ[12]在这个层面ꎬ教师评价发挥着约束师生教与学行为的功能ꎬ引导师生共同走向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ꎮ二㊁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现状随着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ꎬ师范生逐渐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师资补充的主力ꎮ但师范生并不意味着毕业一定能胜任教学工作ꎬ在知识㊁能力㊁观念方面ꎬ与合格教师还有一定差距ꎮ2020年5月ꎬ笔者曾对某所师范院校师范生评价素养做过调查ꎬ主要从考试素养的建构要素来分析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的现状ꎬ由于师范生还未正式进入工作岗位ꎬ调查主要以师范生的学习经历和实习经历为依据ꎮ(一)考试评价理念薄弱理念是指对某人或事物的基本看法和持有的观点ꎮ[13]考试评价理念就是对考试的基本看法和持有的观点ꎬ进而影响行动选择ꎮ师范生对考试并不陌生ꎬ从接受教育到步入教学岗位ꎬ经历大大小小考试近百次ꎬ但熟悉并不意味着认同ꎮ从考试评价的态度看ꎬ师范生由于在校接受评价理论知识多于评价实践ꎬ在理论上对考试评价表示认可ꎬ但在实践上比较滞后ꎬ避难就易ꎬ在关于师范生考试评价态度调查中ꎬ95%的师范生不认同统考之外教师无须自主测评 ꎬ但93%的师范生认为 自主测评有难度因而很少实践测评 ꎮ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 [14]ꎬ同理ꎬ没有实践的评价认识也是空洞的认识ꎮ可见ꎬ缺少实践的考试评价只会停留在浅层次地认同上ꎬ对于考试评价激发学生高阶思维㊁高层次能力以及评价本身就是学习这样的深度认同ꎬ师范生在职前阶段难以理解ꎮ从考试评价的功用看ꎬ师范生受自身考试经历的迁移影响ꎬ对考试评价的功能停留在对学习的评价阶段ꎬ评价主要是检测学习效果ꎬ通过考试的形式以分数或者等级评定学生ꎬ总结学习情况ꎮ教育评价最根本的属性是评价要具有教育性ꎬ考试评价也不例外ꎬ考试和教学应是一体的ꎬ任何课堂教学的质量都取决于那里所运用的评价的质量ꎬ[15]并且应贯穿整个教学中ꎻ根据厄尔对于学习与评价关系的分类ꎬ师范生当前持有 对学习的评价 [16]这样的认识将考试功能窄化为独立于教学之外的测验ꎬ主要对结果进行量化的评价效果ꎬ而忽视对评价结果进行质性分析ꎬ无法将评价重心从结果转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上ꎮ(二)考试评价知识片面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具有专业技能性ꎮ作为将来的老师ꎬ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ꎬ整个大学期间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ꎬ再经过实习阶段教学能力的锻炼ꎬ大部分师范生能作为教学合格的准教师ꎮ但师范生评价知识不论从外部条件还是自身学习方面ꎬ均处于薄弱阶段ꎮ一是从中观的专业知识分类看ꎬ师范生考试评价知识储备不够扎实ꎮ在关于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术语解释调查中ꎬ88.2%的师范生 不了解经典测量理论 ꎬ95.3%的师范生 不了解概化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 ꎬ96.9%的师范生 不了解发展性评价理论 ꎮ在关于效度㊁信度㊁双向细目表㊁标准差等基本概念的调查中ꎬ超过半数的师范生不了解这些评价基础知识ꎮ可见ꎬ对评价的理解还没有进入专业领域ꎬ对评价的认识局限在考试的概念上ꎮ师范生考试评价知识不扎实还体现在基础知识判断上ꎮ在关于 信度的值越接近1ꎬ表明信度越低 和 测验中试题的区分度越高ꎬ测验信度越高 两类对比判断中ꎬ接受调查的师范生对两类问题的 是否 选择接近50%ꎬ区分度只有0.12ꎬ说明师范生对两类知识的理解处于模糊甚至猜测状态ꎮ二是师范生对考试评价知识不够重视ꎮ通过对师范生的访谈ꎬ普遍认为评价知识属于即用即学型ꎬ与教学能力和学科专业知识相比ꎬ不需要储备过多ꎬ对评价知识在经验上的把握胜过系统的理论学习ꎮ对于命题习惯 拿来主义 ꎬ缺少自己设计㊁编制试题的意识ꎬ难以将考试评价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联系起来ꎬ重教学ꎬ轻评价ꎮ最后ꎬ师范院校关于教育评价的课程开设极少ꎮ统计6所部属师范院校ꎬ在师范生培养方案上ꎬ只有一所院校在 教师教育选修 板块开设了教育评价 课程ꎬ其他院校均没有开设专门的评价课程ꎮ开设学科专业课居多ꎬ教师教育课程多设置为选修类型ꎬ且集中在教学技能训练㊁班级管理㊁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学习ꎮ师范生在培养计划中就没有得到专业系统的评价知识学习ꎬ更不用说考试评价知识ꎮ(三)考试评价技能单一相比评价知识和评价理念ꎬ师范生对评价技能相对重视一些ꎬ但对技能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问题ꎮ首先ꎬ评价方法单一ꎮ在问卷中ꎬ关于评价方法的调查ꎬ55.1%的师范生认为 双向 是内容和难度两个方向的简称 ꎬ44.9%的师范生认为 双向 是内容和能力两个方向的简称 ꎮ从对双向细目表结构模棱两可的认识来看ꎬ相当一部分师范生对于考试评价的程序含糊不清ꎬ可见考试评价方法掌握不牢靠ꎬ就算是传统的纸笔测试评价ꎬ也没有理清基本的评价步骤ꎬ这样的现状在师范生中普遍存在ꎬ在职前专业成长中忽视了评价能力的培养ꎮ其次ꎬ收集评价信息低效ꎮ调查中ꎬ关于收集评价信息的方式ꎬ87%的师范生认为主要以学生作业ꎬ课堂提问和学生日常表现为主ꎬ而进一步追问师范生从哪些具体的日常表现来评价学生ꎬ从学生作业评价学生的目标是什么ꎬ如何设计课堂提问达到有效评价ꎬ几乎没有确切的回答ꎮ可见ꎬ收集评价信息流于形式ꎬ并且没有实效性ꎻ在对于评价信息收集与教学策略选用的调查中ꎬ73.2%的师范生几乎从不或者偶尔会在 新学期开始ꎬ我会针对学生实施一次测量ꎬ用来评价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具有的知识ꎬ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 ꎬ原因是 不知道题型选择与何种评价目标对应 ꎻ71.7%的师范生从不或偶尔 在测验后ꎬ我会根据试题分析的信息反映出来的测验统计特征(如难度㊁区分度等)ꎬ找出不良试题ꎬ组建自己的优质试题题库 ꎻ对于考试评价信息的使用ꎬ没有从关注学生过程和依学生掌握情况制定教学目标ꎬ对于测验的结果ꎬ也没有用于教学反思和改进ꎬ 考指导教ꎬ教㊁考㊁评一体 的理论实践不够深刻ꎬ评价信息利用效果低ꎮ最后ꎬ对于考试评价结果的处理随意ꎮ有价值的反馈是将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目标的具体差距以及可改进的空间呈现在学生面前ꎬ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㊁获得学习的动力ꎮ[17]但师范生当前评价结果的二次开发能力较弱ꎬ面向学生的评价解释主要集中在评价知识掌握的情况ꎬ以试卷讲评的方式进行整体反馈ꎻ面向家长的反馈往往以期中㊁期末统考分数为参考ꎬ大多以口头方式以考论考ꎮ三㊁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的提升路径素养是可教育与培养的ꎬ[18]其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ꎮ评估素养是教师发展终生能力的必需品ꎬ而且也是保证其学生福祉的重要保证ꎮ[19]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ꎬ关注人的发展的意识逐渐成为主流的新时代教育中ꎬ提升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是师范生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ꎬ也是提升未来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ꎮ结合前文对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现状分析ꎬ主要围绕考试评价素养的构成要素ꎬ从理念㊁知识㊁技能和伦理四个方面分析提升路径ꎮ(一)践行 共情 考试评价理念共情最早出现在美学领域ꎬ是一种他向反应ꎬ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体会和理解他人的感情㊁需要和意图ꎮ[20]师范生有十多年的学生身份经历ꎬ既做过学生ꎬ也将成为教师ꎬ在把握 学习与教学 的关系上ꎬ能站在学生角度考虑 想要学到什么? ꎻ也会站在教师角度思考 应该教什么知识ꎬ应该如何去教 ꎮ比起通常情况下教师重点关注 教 ꎬ师范生在与学生的共情力更易于实践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活动ꎮ在考试评价中ꎬ积极的共情理念有助于师范生在开展考试评价中更关注情感评价ꎮ考试中学生会受到情感状态的影响ꎬ但评价结果很少真正关注学生情感状态ꎮ情感变量是十分重要的[21]ꎬ践行共情理念的考试评价ꎬ在测验中教师不仅测量个人认为重要的内容ꎬ还关注这些内容是不是学生需要ꎬ通过测量了解学生对本学科是否感兴趣ꎬ进而调整教学ꎬ使评价过程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ꎮ研究认为ꎬ懂得关怀的教师会通过 站在学生立场上来体验 ꎬ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世界ꎬ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ꎮ[22]比如华中师范大学胡向东教授ꎬ在教学中开发 考试故事 专栏ꎬ鼓励师范生分享自己的考试故事ꎬ站在学生应考立场体会学生的感情ꎬ注重对学习态度㊁兴趣㊁价值观的培养ꎮ此外ꎬ共情效应还体现在考试评价理念的教育性上ꎬ在评价结果中重视评价指导教学的立场ꎬ在评价反馈中注重外部评价与教师评价的统一ꎮ融入共情理念的考试评价ꎬ引导师范生在立场和站位上以学生为评价主导ꎬ从学生的成长来观照自身教学ꎬ一方面有利于将考试评价的作用落到实处并且学生受益ꎻ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学目标指向性更明确ꎮ(二)实效性的课程学习丰富考试评价知识知识和实践就像做手艺一样ꎬ两者必须结合ꎮ[23]师范生需要的也是指向考试评价的实践知识ꎮ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ꎬ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ꎮ[24]因此ꎬ对于师范生来说ꎬ获取考试评价知识的主要渠道在课堂ꎬ开设具有实效性的评价课程是丰富师范生考试评价知识的关键ꎮ首先ꎬ评价课程的开设要根据师范的需求ꎬ合理设置课程内容ꎮ入学阶段ꎬ师范生处于职前预备期和适应期ꎬ对考试评价知识需要一个转化过程ꎬ由过去作为评价对象到今后成为评价主体ꎬ对考试评价知识初步认识是第一需求ꎬ通过解开 什么是评价 为什么要进行考试评价 考试评价的利弊 等一系列疑惑ꎬ增进对评价课程的理解与认同ꎬ理清师范生考试评价应知应会的知识ꎮ进入实习阶段ꎬ 如何编制试卷 如何进行测验 如何运用评价结果 等指向实践过程问题解决的知识则成为主要需求ꎮ其次ꎬ细化评价课程目标ꎮ明确细化评价课程目标ꎬ有利于增强师范生进行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和自觉性ꎮ评价课程的开设不仅有了解识记基础层级的需求ꎬ也有应用创新高阶需求ꎮ具体可以将考试评价课程细化为三类目标ꎮ一是基础目标ꎬ主要是拓宽考试评价知识面ꎬ包括考试原理㊁考试功能㊁考试方法等普遍性知识ꎬ达到识记㊁领会的程度ꎮ二是一般目标ꎬ主要是加强考试评价技能的锻炼ꎬ包括制定考试评价方案ꎬ设计㊁实施和评价考试ꎬ反馈评价结果等ꎮ结合师范生个人学习目标和课程一般目标ꎬ加深对考试评价课程的理解ꎬ防止学习概念化㊁模糊化ꎮ三是核心目标ꎬ主要强调师范生心理或精神层面的评价知识ꎬ[17]这是师范生内化评价知识和技能的结果ꎬ形成某种评价心理ꎮ师范生根据所学评价知识和自身实践ꎬ结合应对不同的评价环境ꎬ形成不同的习惯性评价ꎮ因此ꎬ考试评价知识的核心目标是指导师范生合理评价ꎬ避免评价偏见和功利性评价ꎮ最后ꎬ组建专业的评价课程教师队伍ꎮ评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ꎬ讲求理论性㊁知识性和实践性ꎮ要求教师对评价论具有深度认知ꎬ以确保让学生能够学到系统的法治知识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ꎮ[25]同时ꎬ还需具备灵活的教学方法ꎬ创设评价环境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ꎬ注重结合实践的评价教学ꎬ还可适时邀请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授课ꎮ评价知识是师范生专业发展必备知识ꎬ系统有效的评价课程是师范生学习评价知识的主要渠道ꎬ因此ꎬ考试评价课程设置不仅要遵循学科的内容本身的逻辑ꎬ而且要遵循学生发展的客观需要和阶段顺序ꎬ防止理论无法指导实践ꎬ学不能致用ꎮ(三) 师徒反哺 模式提升考试评价技能师范生在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之前ꎬ通过专业实习这一途径正式接触教师职业ꎬ因此ꎬ专业实习是刷新师范生对教师认知的一个过程ꎬ[26]也是师范生实践考试评价技能的真实场域ꎮ实习指导老师对师范生有效指导是实习取得效果的关键ꎮ但对于考试评价ꎬ师范生具备评价知识但缺乏考试评价实践ꎬ指导老师具有考试评价经验但评价知识不系统ꎬ因此ꎬ两者可以取长补短ꎬ提升考试评价技能ꎮ经验型教师在考试评价中易于产生忽视教育评价原理的习惯性评价ꎬ多数情况下根据个人偏好进行判断ꎬ影响评价的真实性ꎮ 反哺 模式则可以很好地补充这个弊端ꎬ对于指导老师的考试评价案例ꎬ师范生可以结合习得的评价知识予以分析㊁完善ꎮ在这个过程ꎬ一方面检验自己的评价知识的应用能力ꎬ一方面促进指导教师的评价活动更加规范科学ꎮ同时ꎬ老教师的经验有助于师范生拓展考试评价的功能ꎬ将考试评价作为教学决策工具的测验ꎬ厘清在课堂不同时段组织测验的目的ꎬ深化对考试评价的认识ꎮ此外ꎬ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ꎬ评价手段也日趋智能化ꎬ师范生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普遍优于指导教师ꎬ在实习中通过帮助指导老师提升信息技术ꎬ有助于指导教师创新评价方式ꎬ内化理念ꎬ增强技能ꎬ师范生的考试评价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ꎬ师徒反哺ꎬ教学相长ꎮ评价不仅贯穿这个教学ꎬ也伴随教师职业生涯ꎬ因此ꎬ不论是师范生还经验型教师ꎬ均应当提升考试评价技能ꎬ创新评价方式ꎬ创造性利用评价结果ꎮ(四)知行合一的原则构建考试评价伦理规范伦理是指在处理人与人㊁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德和准则ꎮ[27]考试评价伦理要求在考试评价中涉及教师㊁学习㊁家长㊁学校等关系时也应遵循道德和准则ꎮ教育评价伦理直接影响教育评价活动的性质和方向㊁质量和效益ꎮ[28]讲究知行合一的考试评价伦理ꎬ意味着考试评价的道德意识与评价实践中的道德行为互为表里ꎬ指导考试评价活动有序展开ꎮ在考试评价的准备阶段ꎬ做好测评计划与实践的统一ꎬ从提升学生能力角度命题而不是片面追求分数和绩效的命题ꎻ在考试评价实施阶段ꎬ做到公平试测ꎬ确保测评的真实有效ꎻ在统计结果反馈阶段ꎬ不因任何利益曲解和篡改结果ꎬ根据以人为本 的测评初衷ꎬ客观向学校㊁学生㊁家长做好解释报告工作ꎬ调整教学计划ꎮ考试评价伦理是师范生考试评价素养的道德规范ꎬ对于即将进入岗位的师范生意义重大ꎬ在伦理的约束下ꎬ明白考试评价中 应该做什么 和 不能做什么 ꎬ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ꎬ也是师德师风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ꎮ四㊁结束语国将兴ꎬ必重学而贵傅 ꎮ[29]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ꎬ是国家富强㊁民族振兴㊁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ꎮ师范生给教师队伍注入了新力量ꎬ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ꎬ对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ꎮ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ꎬ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ꎮ 一树百获者ꎬ人也 ꎬ[30]人格塑造。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民法典解读试题及答案
2021-2022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民法典解读试题及答案精选(包通过)练习及答案(一)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撤销要约的意思表示以()方式作出的,该意思表示的内容应当在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为受要约人所知道。
A 对话B 信件C 电报D 传真答案:A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数额达到全部价款的(),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支付到期价款的,出卖人可以请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
A 二分之一B 三分之一C 五分之一D 六分之一答案:C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下列有关“债权转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B 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三人C 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债权人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债权的部分转让给第三人D 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的除外答案:C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下列有关运输合同中“航班延误”的描述正确的有()。
A 承运人应当按照有效客票记载的时间、班次和座位号运输旅客B 承运人迟延运输或者有其他不能正常运输情形的,应当及时告知和提醒旅客,采取必要的安置措施,并根据旅客的要求安排改乘其他班次或者退票C 造成旅客损失的,承运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是不可归责于承运人的除外D 造成旅客损失的,承运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承担赔偿责任答案:ABC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的物权的(),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A 设立B 变更C 转让D 消灭答案:ABCD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物业服务人不得采取停止()等方式催交物业费。
A 供电B 供水C 供热D 供燃气答案:ABCD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部分连带债务人的债务被债权人免除的,在该连带债务人应当承担的份额范围内,其他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债务消灭。
真题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解析地市级
【真题】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解析(地市级)材料一某高速公路的月明湖服务区,被网友誉为〃最美园林文化服务区〃。
该服务区里有江南百年古桥,月明湖水流淌,桥廊相连,穿插亭台楼阁,耳边昆曲悠悠萦绕,一派〃梦里水乡,诗画江南〃的惬意生活图景。
在服务区大厅入口,总服务台提供导览、ETC充值、交通旅游咨询等服务,主通道有智能指路机推荐最合理的行走路线,停车场里智慧停车系统引导车流,公厕配备新风系统、人流智能引导系统。
服务区还展示了昆曲、评弹等传统艺术和苏绣、绛丝、宋锦、核雕等非遗技艺,以及月明湖大闸蟹特色饮食文化等。
服务区还为青少年准备了集互动娱乐与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科技体验馆、3D全息屏幕数码馆、海鲜机器人餐厅……这里,既是高速公路的驿站,也成为进入城市的〃第一扇门〃,彻底改变了游客对服务区的刻板印象,成功变身为旅游的〃新景点〃,甚至有人不惜绕路来此打卡。
在西南A市和B市两地,运行着一趟兼有VIP家庭包房、KTV和酒吧的双层旅游列车,夕发朝至,实现AB两城一线牵。
这趟〃网红列车〃,车内装饰颇具民族特色,如彝族手工绣饰的坐垫、白族手工扎染的桌布、布依族蜡染式样的窗帘等;列车途经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和著名景点,乘务员们身着沿途各民族服饰并熟练掌握普通话、英语、少数民族语言和简单手语。
列车提供硬卧、软卧和VIP家庭包房供旅客选择,餐车提供当地特色美食,可以线上点餐、送餐到包厢。
酒吧车厢可欣赏歌舞表演,或进行自助K歌、弹钢琴、打手鼓等活动。
〃我喜欢选择这种火车游,很享受坐着火车慢慢体验车内车外独特风景的过程。
”乘客王女士开心地说。
H车辆段动车所是H铁路局的动车组检修站,专门针对动车组列车进行检查、测试、维修和养护等作业,是动车组列车返回后的〃休整〃之地,被形象地称为〃动车之家〃。
今年,H铁路局推出了体验式〃铁路工业游〃。
这让15岁的火车迷小明兴奋不已。
〃真是太棒了!当了一回动车司机!我亲身体验动车模拟驾驶,还学习了如何给动车刹车、加速呢!〃一天的研学旅游中,他走进酷似〃陆地航母〃的动车停车场,感受了那一列列动车完成检修、蓄势待发的气势;参观〃106广场〃,了解了中国火车从普通轨道时代到高铁时代所经历的106年发展历程;游历〃动车检修大库〃,近距离观察了动车检修的全过程;触摸〃机车长廊〃上整排的火车机车,就像慢慢翻阅着一部不断更迭的中国火车发展史。
2023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2023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摘要:一、2023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结1.政策背景与目标2.改革举措与成效3.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二、2024年工作思路1.继续推进教育评价改革2.强化改革举措实施3.落实改革任务与责任4.提升教育质量与公平5.加强队伍建设6.完善监测与评估体系7.引导社会参与与监督8.总结经验与展望未来正文:2023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一、2023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结1.政策背景与目标2023年,我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推动教育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改革的目标是构建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改革举措与成效2023年教育评价改革举措主要包括:制定和实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开展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推广成功经验;加强教育评价制度建设,完善教育评价标准和方法;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发挥评价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加强部门协同,形成改革合力。
经过一年的努力,教育评价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教育评价体系逐步完善,评价导向更加科学合理;二是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全面发展得到更好保障;三是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师待遇和职业发展得到更好保障;四是教育公平得到有力促进,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3.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然而,教育评价改革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部分地区和学校对改革的认识不到位,行动滞后;二是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部分地区和学校过于注重分数和升学率;三是评价过程不够公开透明,存在一定程度的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四是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部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高,影响教育质量。
二、2024年工作思路为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2024年将围绕以下工作思路展开:1.继续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中学生报教研周刊评高级(3篇)
第1篇一、引言在我国,中学生报作为青少年学生的精神食粮,承载着传播知识、启迪智慧、塑造品格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中学生报教研周刊以其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容、专业的评论,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
本文将从中学生报教研周刊的办刊理念、栏目设置、评论风格等方面进行评析,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办刊理念1. 以学生为本中学生报教研周刊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刊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选题上,注重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科技前沿、文化现象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服务教师中学生报教研周刊深知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因此,在办刊过程中,始终关注教师的需求,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教育心得、学术交流等丰富内容。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投稿,分享教学经验,共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3. 推动教育改革中学生报教研周刊紧跟教育改革步伐,关注教育政策、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化,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前沿信息,助力教育改革。
三、栏目设置1. 教学论坛教学论坛是中学生报教研周刊的核心栏目,汇集了众多知名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的精彩教学案例、教学心得。
该栏目旨在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教育评论教育评论栏目以锐利的笔触,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引导读者关注教育热点,反思教育实践。
3. 教学研究教学研究栏目聚焦教育教学研究,介绍国内外优秀教育研究成果,为教师提供学术支持。
4. 学生风采学生风采栏目展示优秀学生的风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传递正能量。
5. 教师之家教师之家栏目关注教师的生活、成长,为教师提供心理疏导、情感交流的平台。
四、评论风格1. 专业性中学生报教研周刊的评论文章,由教育专家、一线教师撰写,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评论内容紧扣教育热点,观点鲜明,论证有力。
2. 思辨性评论文章注重思辨性,鼓励读者从不同角度审视教育问题,激发读者的思考。
3. 实用性评论文章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素质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素质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个性化教育将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传统的素质教育模式中,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未来,教育者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通过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再次,素质教育将更加注重实践与创新。
未来素质教育将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创新教育将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国际化将成为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
在全球化背景下,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国际视野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通过开展国际交流、海外游学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不同文化,拓展国际视野。
同时,国际化教育也将促进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素质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体现在个性化、科技融合、实践创新、国际化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推进素质教育,为构建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体系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素质教育的美好未来。
在教育的长河中,素质教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孩子们全面发展的道路。
作为一名投身于素质教育工作的教育者,我深感责任重大。
我坚信,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孩子们思维、情感和创造力培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重孩子们个性的尊重,鼓励他们表达自我,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情感表达方面,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孩子们情感的健康发展。
我们鼓励孩子们去感受、去体验生活中的点滴,无论是喜悦还是挫折,都是他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引导他们学会同理心,理解他人的感受,同时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一个成熟个体的重要标志。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PPT
课标修订的重要意义
三 再次修的重要意义
01. 育人导向
02. 专业引领
03. 认知世界
细化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建立高 质量育人体系。新修订的课程 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 段育人目标,强化课程育人导向。
做好学段衔接,为完整的人的培养创 造更加通畅的成长环境。新修订的 课程方案立足学段一体化设计,删除 了一些学科间内容简单重复和交叉 现象。特别对幼小衔接和小初衔接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校要做好相 应的调整,为教师提供专业引导。
课标修订的重点思路
(二)坚持问题导向
01 全面梳理分析课程改革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
的有效回应。
02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科学
性、系统性。优化课程设置,细化学科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 指导性、可操作性。
课标修订的重点思路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S
2022年 4 月 新 修 订
培训人:XXXX 时 间:20XX
前言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 (2022年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 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 教育阶段培养目标。
课标修订的背景过程
一
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中央作出关于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决策部署,强 化课堂及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落实这些要求必须修改完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改革
篇解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重点内容
2篇,解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重点内容2篇最新解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重点内容篇一:一、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二、围绕破五唯目标展开推进三、不断完善不同主体的评价办法篇二: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二、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方案明确提出三不得一严禁三、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第一标准四、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五、引导正确用人导向破除唯文凭弊端一、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总体方案》明确,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
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单纯用考试升学的指挥棒指挥学校教育、评价学校教育、考核学校教育,违背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说。
《总体方案》就是要从根本上回答为什么办教育、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上海市教委电教馆馆长张治表示,教育评价改革,就是要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引导各级教育机构和学生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国高校应当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说。
在教育评价上突出立德树人,旨在引导教育回归根本。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表示,从基本内涵看,立德树人至少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即有德行、有才学、有根基、有格局。
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谈道:我们将支持、鼓励、引导学校将治校办学的重点放到立德树人上来,坚决纠正一味追求考试和升学成绩,忽视德育、牺牲师生身心健康的错误做法。
二、围绕破五唯目标展开推进五唯是当前教育评价问题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不科学的评价导向。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辛涛分析:近年来,我国教育评价体系逐步完善,但是,教育评价的功能仍未得到科学地、充分地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应时代发展深化素质
教育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顺应时代发展深化素质教育
近年来,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热的形成,可能来自于以下两方面的主要社会背景:其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使几乎每一个人都在面临市场竞争和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
这给中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按照现实学校教育和家庭养育方式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能否在未来经受起市场经济特别是国际竞争的挑战?
其二,近20年愈演愈烈的考试竞争,使学生群体日趋呈现明显的片面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经过如此沉重学业磨练的年轻一代,是否真正获得了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知识积淀和良好的身心发展水平?
从目前的情况看,有关素质教育研究的领域相当广泛,笔者仅就其中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素质教育分三个层次: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与社会素质教育。
社会素质教育又可分为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业务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劳动技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做人,做人是素质教育的起码要求。
第二个层次是成才。
成才是做人的升华。
纵观各国的教育发展史,都有一共同特点,那就是科技兴国、教育先行。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弱与强,关键在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西德的国民经济为什么发展那么快,在短时间内就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国家的前列。
他们首先是战前重视教育,拥有和吸纳众多的人才,国民文化水平较高,能很快接受和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并适合自己国情加以飞速发展。
而战后独立的一些国家,国民经济和国民自身素质的增长却一直很缓慢。
包括我国在内,人才匮乏,导致经济发展落后,科技水平偏低。
由此可见,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使我国的科学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而
且立于不败之地,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
我国的教育要想赶上去,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达到预期目的。
素质教育担负着三大基本任务。
第一,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素质整体结构的基础。
第二,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社会素质包罗甚广,主要由政治、思想、道德、业务、审美、劳技等素质构成。
第三,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素质整体结构的核心层。
二、素质教育的过程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直接操作者和指挥者,只有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我国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开拓能力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如果长期下去,将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首先,教师要勇于更新观念,增强使命感,教师评议一个学生的好与差,关键看分数,学习好的学生,不管他德育、体育等各方面是否合格,总是老师的宠儿,即使有些小毛病,在老师的眼里,也是正常的。
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就截然不同了,不管各方面是怎样的优秀,只要学习较差,那他永远上不了光荣榜。
“分数定终身”,这样的教学方法已经与当今的科技时代相背离。
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天赋,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有用之才被埋没,削弱了教育全面素质的培养。
教师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多次考试并张榜公布,真所谓是“分、分、学生命根”,久而久之,过量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从而降低了培养人才的标准。
其次,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21世界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这就迫切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学习、开拓、创新。
否则,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素质教育推行这十多年来,我们至今仍未摆脱“搞素质教育轰轰烈烈,搞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总体局面。
其中的原因是多重的、复杂的,但理论上的混乱和对素质教育的曲解,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素质教育呼唤着科学理论的支撑
“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在教育界,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创新教育;也有人认为它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更有人认为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纠偏”,纠片面追求升学率之偏等等。
这些观点都没能完整地反映出素质教育的真正本质。
理论上的偏颇,难免会造成实践中的混乱,因而,素质教育迫切地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住素质教育的本质呢?教育必须为自己的时代服务,这是教育发展的一条最基本的规律。
要把握住素质教育的本质,就必须要把握住两样东西,一个是我们的时代精神,另一个就是人的素质的核心与灵魂。
(二)创新是我们的时代精神
要把握住素质教育的本质,首先,要切准时代的脉博。
创新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崛起的今天,创新精神已成为一个民族的生命。
在当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仅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而且也是处于新旧世纪之交的人区别于前人的突出品格。
教育的最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
教师只有把握这一时代精神之后,在教学实践中才会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才不至于迷失方向。
(三)自主性是创新素质的灵魂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要把握住创新的素质的核心与灵魂。
影响创新的因素很多,但有一个因素是居于核心与灵魂地位的,那就是人的自主性,因而我们说自主性是创新素质的灵魂。
所谓的自主性,就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性格品质,是人的本质的特征。
因而马克思说:“人始终是主体”。
自主性既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又是人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来实现其目标的必要条件。
主体之所以能发挥其能动性与创造性,就在于他具有自主性。
任何主体只有切实地感受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才能
产生活动的热情,才能全身心投入活动的过程并关心活动的结果,才能迸发出想象力、意志力和创造力。
自主性可分为两个层次:自主意识和自主实践。
自主性的最突出表现形式为:独立自主的意识、怀疑与批判的精神、自信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精神等等,而这些都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自主性是人的素质和创新素质的核心与灵魂。
没有它,一个人在创新的道路上就很难站立起来并有所作为。
因为,人的各种素质只有在自主性这个灵魂的统摄下,才能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一切优秀品质,例如:怀疑与批判的精神、意志力和想象力等等。
歌德说过:“谁不能主宰自己,就永远是个奴隶”。
自主性,它反映着人的自由与解放的程度,是人的本质属性。
我们可以说,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自主性不断增强的历史。
如果我们的教师无视这一点,那么他所从事的将是没有灵魂的育人事业,是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的。
(四)素质教育就是以自主性为灵魂来建构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把握了时代精神,弄清了人的素质的灵魂之后,素质教育的概念变得清晰了。
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以塑造学生的自主性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并以自主性为灵魂,以科学素质、人文素质以及其他素质为质料,来建构适应自己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
在教学中,只有以自主性为灵魂,学生的各种素质才能彼此被激活和放大,交互重叠在一起,共同铸就一个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如果失去这一灵魂,人的各种素质必将是一盘散沙,它们将无法塑造出具有创新素质的灵魂。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当然,素质教育的方法远远不止这些。
一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方法都是可取的。
素质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够牢牢把握住自主性这一灵魂,然后再根据具体的育人环境,在理论上深入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勇敢地探索,我们就一定能够在素质教育这片广阔的原野上走出一条具有时代气息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