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内能的概念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2. 让学生了解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能够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
3.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能够运用内能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夏天饮料杯口出现的雾气,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现象。
2. 知识讲解: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内能的概念。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与分子热运动和内能相关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做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定义:分子无规则的运动特点:速度与温度有关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分子间的吸引作用斥力:分子间的排斥作用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4. 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内能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七、作业设计1. 题目:解释下列现象:a. 冬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窗户上形成雾气。
b. 夏天,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会慢慢冷却。
2. 答案:a. 冬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子的热运动剧烈程度较高,遇到较冷的窗户玻璃时,水蒸气分子的动能减小,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水蒸气凝结成雾气。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生,关注后进生。
(五)课后作业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分子热运动的知识点。
2.布置拓展性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提问示例:“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物态变化,那么你们知道物质内部的分子是如何运动的吗?它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作用力呢?”
2.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示例:“我们都知道,热水比冷水更容易结冰,这是为什么呢?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子热运动有何关系?”
3.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积极的氛围。
5.创设互动课堂,提高课堂参与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教学策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6.总结与反思,提升学科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反思学习方法,提升物理学科素养。
教学策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学习心得,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
3.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生,关注后进生。
4.强调分子热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5.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的第13.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主要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热胀冷缩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在运动中碰撞,改变方向和速度。
(3)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物质的分子运动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3.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为什么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
答案:物体受热时,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距离增大,从而导致物体体积膨胀。
2.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夏天饮料容易溢出。
答案:夏天温度高,饮料中的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导致饮料体积膨胀,容易溢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一些相关知识,如分子动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相关规律和特点。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1. 认识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理解其与温度、内能的关系。
2. 掌握分子热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3. 学会用分子热运动理论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与内能、温度的关联,以及通过实验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性。
难点在于通过复杂的现象来抽象出分子热运动的本质规律,以及利用理论知识解释现实中的物理现象。
三、教学准备教学前,教师应准备好教学课件,包括分子热运动的原理、实例以及实验器材。
学生应预习本课内容,熟悉相关的物理术语和基础知识。
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可准备一些关于分子热运动的实验视频或实物演示材料。
另外,教学环境中需配备必要的多媒体设备以支持课堂互动与实验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入新课内容。
如展示各种物质的混合与分离现象,如咖啡冲泡后,分子之间的热运动使得糖和咖啡因能够迅速混合的场景。
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物质是如何混合的吗?它们之间有什么看不见的‘力量’在起作用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子热运动。
二、新课内容展示1. 分子热运动概念介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分子模型,解释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无规则的热运动中不断进行碰撞和移动的现象。
通过动画或实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运动状态。
2. 分子热运动的微观解释教师可以通过图示或动画演示,解释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反之,温度越低,分子的运动速度越慢。
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热运动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的行为特点。
分子热运动_教学设计
7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三组实验都属于扩散现象的一种)
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7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有间隙
8提问:能不能举出一些有关扩散现象的例子?
课题:分子热运动
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问题:运动
细心观察玻璃瓶中气体颜色的变化。
3.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动画思考: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它是怎么进入到上面瓶中的?进入上瓶后,下瓶气体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3.讨论、交流。得出分子在运动着,二氧化氮分子与空气分子进入到对方瓶中,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3.通过将分子间作用力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
分子热运动。
难点
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
准备
喷雾器、香味剂、多媒体课件、碳素墨、开水、冷水
教学过程提要
引
入
新
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1.创造情境:用喷雾器喷出香味剂,让学生谈谈感受?
《16.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16.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16.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一、引言分子热运动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热学理论的基础。
由于分子热运动的微观特性非常复杂,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比较难以理解,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本文通过对16.1分子热运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2. 熟悉分子热运动与温度、压强、体积等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关系;3. 掌握计算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与温度之间的关系;4. 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内能和热量的概念及其转化关系。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分子论与热运动的基本概念;(2)分子热运动与温度、压强、体积关系的推导;(3)从分子热运动角度出发,解释热力学第一定律。
2. 教学方法(1)板书法:通过清晰明了的图示,生动形象地展示分子运动状态和分子热运动与温度、压强、体积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加深对分子热运动与温度、压强、体积等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理解;(3)实验法:通过实验分析空气分子热运动的状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分子热运动与温度、压强、体积的关系;(2)计算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1)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2)掌握内能和热量的概念及其转化关系。
五、教学流程1.引入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分子热运动对物体热量与温度的影响,引出分子热运动与温度、压强、体积关系的基本概念。
2.讲解通过板书法,逐步推导分子热运动与温度、压强、体积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运动状态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对分子热运动与温度、压强、体积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探讨,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
4.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空气分子热运动的状态,以及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了解分子运动与温度、物质的物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通过实验练习和问题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分子热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教学难点:掌握分子运动与温度、物质的物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否有例子可以说明物质是由许多微小粒子组成的?在宏观世界中,我们可以看到物质的形态和运动,那么在微观世界中,物质是如何运动的呢?2. 问题探究:请同学们尽量描述一下,你所知道的分子是如何运动的?分子运动与温度有何关系?步骤二:概念讲解(20分钟)1. 黑板上呈现分子热运动相关概念和定义。
2. 通过讲解和示意图,详细解释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步骤三:实验探究(30分钟)1. 实验前准备: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水杯,将杯子中的热水倒入一个宽口的烧杯中。
2. 实验操作步骤:- 步骤一:将透明的玻璃水杯倒扣在烧杯上,水杯底部与水面接触,观察并描述现象。
- 步骤二:用手指轻轻摩擦玻璃杯的侧面,再将水杯倒扣在烧杯上,观察并描述现象。
- 步骤三:用勺子轻敲玻璃杯的侧面,再将水杯倒扣在烧杯上,观察并描述现象。
步骤四:实验结果分析(20分钟)1.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一中,水杯为什么会被吸附在烧杯上?- 实验二中,为什么用手指轻轻摩擦玻璃杯的侧面,水杯就不会被吸附在烧杯上?- 实验三中,为什么用勺子轻敲玻璃杯的侧面,水杯就会从烧杯上脱落?步骤五:总结归纳(15分钟)1. 实验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分子热运动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 归纳知识:学生根据实验和讨论的结果,归纳出关于分子热运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6.1分子热运动》教案
《16.1分子热运动》教案一、课程背景作为物理学科的一门重要内容,热力学在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热力学的一个基础概念,分子热运动是学生掌握热力学的关键。
因此,本教案旨在通过理论授课及实验操作,帮助高中学生全面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性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1.掌握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热运动是物体内能的表现形式。
2.了解分子热运动对物体的宏观性质的影响。
3.通过实验操作,探究分子热运动对物体的影响。
4.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2.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3.分子热运动对物体的性质(如体积、压强等)的影响4.实验操作:热胀冷缩实验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如何清晰准确地描述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规律;2.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归纳出规律。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探究法3.讨论交流法六、教学过程1.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导入:通过插入一段描述粒子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探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并在互动中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讲授: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性质进行讲解,其中包括分子热运动对物质的内能的贡献、与温度的关系等。
2.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导入:通过将温度计浸入不同温度的水中来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讲授:讲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是温度的表现形式,温度的高低是由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所决定的。
3.分子热运动对物体性质的影响导入:通过实验操作,呈现热胀冷缩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胀冷缩是由什么引起的。
讲授:通过讲解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对物体性质的影响,如体积、压强等。
4.实验探究:热胀冷缩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对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长度变化的观察,探究分子热运动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步骤:1.准备热水和冷水两个水槽,分别将向钢质棒直接加热后,浸入冷水。
2.调整热水和冷水的温度,使两个水槽的水温分别为60°C和10°C。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____荆涛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九年级学生2、学科:物理3、课时:14、课前准备:学生准备:①根据预习学案预习课本。
②搜集与分子有关的资料。
教师准备:①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板,蓝、红墨水,烧杯,冷水,热水,铅柱,钩码,乒乓球,弹簧。
②分子热运动的课件。
在物理教学中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课题:分子热运动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且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能认识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③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④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③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了解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四、教材分析本节课作为第十六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
本节主要讲述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
学好本节知识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材首先简介有关物质由分子组成的知识,使学生对分子小、数量大有深刻印象。
然后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对冷水和热水中一滴墨水扩散快慢的探究比较,让学生讨论得出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的结论。
最后通过演示实验和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重点:由于分子热运动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为学习下一节内能学习作铺垫。
本节讲述的扩散现象的实质是分子热运动。
所以分子热运动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抽象但又是下一节内能学习的知识前提,所以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是本节课的难点.五、教学思路本节课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分子的热运动的教学设计2篇
分子的热运动的教学设计分子的热运动的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原理和特点。
2. 掌握测量分子热运动的方法。
3. 掌握分子热运动与温度、分子量、分子间距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解释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3. 解释分子热运动与分子量的关系。
4. 解释分子热运动与分子间距的关系。
5. 进行实验观察,测量分子热运动的速度。
教学步骤:引入部分:1.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问题开始教学:为什么固体、液体和气体会有不同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教师简要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即分子在物体内不停地运动,并解释这种运动与物体的性质有关。
主要教学内容:1. 教师解释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是物体内分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速度越慢。
2. 教师解释分子热运动与分子量的关系。
在相同的温度下,分子量越小,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分子量越大,分子热运动速度越慢。
3. 教师解释分子热运动与分子间距的关系。
分子热运动速度与分子间距无关,但当分子间距变小时,分子热运动的频率增加,即分子撞击的次数增加。
实验部分:1. 教师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分子热运动的速度。
2.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物玻璃片、橡皮膏、照相纸、荧光颗粒。
3. 实验步骤:a. 将荧光颗粒撒在载物玻璃片上。
b. 用橡皮膏将玻璃片固定在显微镜上,并调节焦距。
c. 打开照相纸,使其与显微镜的目镜相贴。
d. 用显微镜观察荧光颗粒的运动轨迹,并拍摄照片。
e. 通过观察照片,测量荧光颗粒的位移和时间,计算出荧光颗粒的速度。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分子热运动速度与温度、分子量、分子间距的关系。
让学生参与:1.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例如:为什么温度越高,物体的性质会发生变化?为什么分子间距与分子热运动速度无关?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分子热运动与温度、分子量、分子间距的关系。
《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分子热运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3. 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4. 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5. 总结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3. 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分子动理论的实际应用。
4. 采用小组讨论和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红墨水、热水、冰块等。
2. 教学课件:分子热运动的动画、实验视频等。
3. 参考资料:有关分子热运动的科研论文、生活实例等。
4.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挂图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气候的变化,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解释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
3. 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红墨水在热水和冰块中的扩散速度,分析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
4. 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烹饪、蒸馏等,讲解分子动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5.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研究的兴趣。
七、课堂练习1. 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分析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
2. 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热水比冰块更容易使饮料冷却。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高垚骏(安徽省宣州区新田中心初中)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宏观现象推理微观机制,初步了解此研究方法,从而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方法,经历从宏观热现象里面分析出其微观机制,再利用微观模型解释更多宏观热现象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物质的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于物质的组成,学生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只能通过宏观的一些现象进行猜想、建立模型。
通过气体扩散、液体扩散和固体扩散的实例说明,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可以利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所以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固体和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是由于固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且这两个力是同时存在的。
学生对于“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且在不同情况下对外体现不同”不容易理解,所以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本节教学难点。
重点: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难点: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三、教学策略由于分子、原子的尺度非常小,无法借助于肉眼和普通显微镜观察到,所以对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内容比较抽象,可以给物质构成建立模型,如对粉笔进行切割、观察定在黑板上的粉笔字等,可以看到,看似连续的物体其实是由更小的颗粒组成的,那么物质就是由更小的、肉眼看不到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子热运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教学,一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二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_共10篇.doc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_共10篇范文一:《分子热运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运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子的热运动.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器材: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铅圆柱、烧杯两个、红墨水、酒精、冷热水。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打开一瓶香水,回想一下,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生答: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能否直接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为什么?二、进行新课(1)分子和分子运动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
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
1厘米3空气的分子,如果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2)演示实验:扩散现象①打开酒精,很快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什么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了?②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
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
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
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
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分子热运动是物理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中物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针对这一内容,我们需要制定出一份合理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分子热运动。
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掌握分子热运动的量化方法,能够对温度和分子速度的关系进行简单分析。
3.能够通过实验和计算,深度认识温度、热量、热容量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温度、热量、热容量与分子热运动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本教学设计采用学生主体+讨论式教学方法,将教学重点放在探究中,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对物理概念进行深入理解。
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将设计一些趣味性实验和案例。
四、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环节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案例引入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并引导学生讨论分子运动的规律和特点,从而让学生自主形成对该概念的初步认知。
2.探究环节(1)分子热运动的量化分析:安排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水的温度,并观测水分子的运动状态。
以此探究温度和分子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由此引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分子热运动的速率等概念。
学生通过这个实验,能够了解温度的概念和量化方法,并探究温度与分子速率之间的规律。
(2)温度、热量、热容量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认识温度、热量和热容量等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引导学生探讨热量和热容量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蒸发、沸腾等现象发生的原理。
同时,让学生通过计算分子动能和系统总能量的方式,来计算热容量,进一步探究热量和热容量与分子热运动之间的关系。
3.拓展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拓展模块,例如利用气体状态方程探究温度与压力的关系、分子运动的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五、教学评估采用综合考查的方式,包括小组探究报告、实验报告、个人答辩等多种方式。
通过教学反馈、参观课等方式,不断收集学生的建议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
1【核心素养】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分子间存在引力,正是这种引力才使得固体、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使它们里面的分子不至于散开.
2.分子间的斥力
教师演示实验:压缩铅块、压缩装满水的矿泉水的瓶子.请学生观察并分析为什么固体、液体难被压缩,然后得出结论.
生:物质处于固态和液态时,分子间还存在斥力,使得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师是不是其他状态下分子间就没有引力和斥力呢?
生讨论,师引导,作答:气体分子之间同样有引力和斥力,只不过相对来说比较小.
师(教师出示与弹簧连接的2个小球)请大家阅读教材P5第1自然段,类比老师手中的两个与弹簧连接的小球(如图),理解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析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如何变化?
学生根据小球间距离的变化,体会分子之间作用力的表现方式.
师就学生回答进行整理、归纳.
固体:分子间距离小,分子之间作用力较大,不易被压缩和拉伸,
所以固体既有一定体积又有一定形状。
气体:分子间距离很远,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所以气体既没有一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
液态:分子间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分子间作用力也比气体的大,比固体的小,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3.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师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下,我们在物态变化的章节学习中知道了物质通常有几种状态?
生: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师那么同种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的物理性质相同吗?请举例说明.
生:不同.例如水,当温度降低时,水结冰,温度升高时变成水蒸气.水结冰后变硬,有一定的形状;变成水蒸气后体积明显增大.而且液态水。
高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产生。
(2)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理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及决定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采用实验演示与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法、分析推理归纳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于观察、永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重难点重点:布朗运动及产生的原因。
难点: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流程观察演示实验【演示1】将空的集气瓶倒扣在盖有毛玻片的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上,抽去中间的毛玻片,将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演示2】将高锰酸钾溶液滴入一杯清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又说明了什么?【演示3】同样的现象在固体与固体之间、固体与液体等之间能否发生呢?举例说明?(一)扩散现象1.扩散:问题: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2.意义:问题:扩散现象反映了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运动,那么分子又是做何种运动的?是否有规律呢?观察实验现象实验:这是绘画用的颜料,在杯中放入少许,用水稀释后,取出少许液体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问题:1.在这个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2.你观察到的是什么在运动?3. 是怎样运动的呢?4.你能设计方案验证吗?演示实验实验:在气垫平台追踪红色棋子的踪迹,描点连线。
思考:连成的折线反映了什么?折线是微粒的运动轨迹吗?(二)布朗运动1.布朗运动:(1)概念:问题:为什么微粒在液体中不停地无规则运动?演示实验实验:摇动演示器材手柄,观察观察小钢珠和小圆柱的状态。
问题:有什么现象?为什么小圆柱会动起来?(2)布朗运动成因:问题:1.大一点圆柱,为什么几乎不动?2.影响布朗运动剧烈程度的因素,与什么有关?(3)影响布朗运动剧烈程度因素:问题:那么我们观察到的布朗运动有什么意义呢?(4)意义:(三)热运动:叫做热运动问题:为什么叫做热运动呢?(四)针对训练: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在固体与液体、液体与气体之间不可以发生。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范文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知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对扩散现象的研究,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分子热运动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微观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通过对生活中扩散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扩散现象及其表明的分子热运动。
(3)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2、教学难点(1)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2)通过宏观现象推断微观机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杯静止的水和一杯正在沸腾的水,提问学生:“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状态变化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子的热运动。
2、新课讲授(1)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教师讲解: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我们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到。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的热运动,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分子运动的动画或图片,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2)扩散现象实验一:气体的扩散教师在讲台上打开一瓶香水,让学生观察香水气味在教室里的扩散情况。
提问学生:“你们能闻到香水的气味吗?为什么能闻到?”引导学生思考气味扩散的原因。
实验二:液体的扩散在一个量筒中倒入一半清水,再用长颈漏斗慢慢注入一半硫酸铜溶液,观察两种液体的界面变化。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3篇
On the way to struggle, time always flies quickly.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and troubles are many, but as long as you don’t forget your original intention and step by step towards your goal, the final outcome will be determinedby time.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分子的热运动教案3篇分子的热运动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分子的热运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热学》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的第二节的教学内容,分子动理论是物质的微观结构学说,是宏观与微观本质间联系的纽带,是热学的基础。
“分子的热运动”是构成分子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节课在__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高中阶段物理教学中非重点知识中的重点。
布朗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实验基础,对分子热运动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布朗运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的,因此,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知道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性,是学好本节课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观察其特点,分析其产生原因。
(2)学习用统计的观点分析问题,知道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对宏观现象作微观解释。
(3)知道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2.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培养学生通过物理现象归纳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液体分子间有间隔。
进行猜想。
说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举例,如:放过煤的地方变黑了。
说出自己的观点:固体分子也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记录。
从生活中寻找扩散现象的实例,并进行叙述。
读诗,并对诗句进行解释。
用学了的知识对问题1进行解释。
对问题2进行猜想。
完成练习,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总结一节课学搞清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清楚。
板书设计: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孝义九中邢小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有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活动感受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找三位同学:相互间拉或挤。
总结: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堂训练:
组织学生在3分钟内完成习题:1、2、3,并准备进行展示。
总结:
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根据自己所感受到的进行回答。
采用闻的方法,进行区分,并说从味道上进行区分。
认真阅读,严格要求自己。
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气体的颜色。
提出问题:固体的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总结得出:扩散现象表明: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
探究:分子运动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媒体出示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
提出问题:
⑴我们没有靠近花朵,就早已闻到了香味,这是为什么?
知识点一:扩散现象。
探究一:气体的扩散现象
在集气瓶中制取二氧化氮气体。
提出问题:该气体是什么颜色的?
在玻璃片上方倒放一集气瓶。
提出问题:瓶中是什么气体,什么颜色?
设疑:若将中间的玻璃片抽走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进行实验,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引导学生认识这种现象就是扩散现象。并引导学生得出扩散现象的定义。
板书: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引导: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气体在运动,事实上是组成气体的分子在运动。
提出问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活动:抽取3名学生进行表演证明分子间有间隔。
探究二:液体的扩散现象
提醒学生认真阅读学案中的“问题3: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水中后,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后进行演示。
学生在阅读学案中的问题1后,进行猜想。
观察实验现象,并说出自己所看到的现象。
结合实验现象以及操作进行概括。
学生进行解释。
从微观世界进行理解。
进行解答:1、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
认真阅读后进行猜想
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实验现象观察进行,验证自己的猜想。
用比较准确的语言叙述表达:1、红墨水在水中运动,2、水变红了。
⑵闻到浓浓的花香,就可以判断气温突然变暖,为什么?
提出问题:分子运动速度是否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呢?
提醒学生认真阅读(问题6:用滴管向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一滴等质量的红墨水。你认为红墨水在哪杯水中扩散的快?)后做出猜想。
对实验进行演示。
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得出:
分子无规则运动速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所以把分子无规则运动又叫分子热运动。
应用思考:
媒体出示思考题:
炒菜和腌菜时都要放盐,但炒菜时很快就变咸,而腌菜时却需要较长的时间,这一现象如何解释?
知识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提出问题:既然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可固体、液体怎么就没有会走,还聚合在一起,而且还有一定的体积呢?
提醒学生认真阅读学案中的活动7和活动8。
演示:1、压铅块,在铅块下挂物体,看是否会掉下。2、用力压注射器中的水,体验水是否容易被子压缩。
提出问题:说明了什么?
探究三:固体的扩散现象
媒体出示问题:既然扩散现象能在气体、液体间进行,那么固体间是否也能进行扩散现象呢?
媒体出示:铅块和金块,叠放在一起后会怎样?
引导:请你举出生活中的事例对你的猜想进行验证。
媒体出示图片:1、放过煤后变黑的墙角的图片。2、五年后金块和铅块渗透在一起的图片。证明固体间也能进行扩散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师生活动
引入
活动1:在教室中洒香水。
提问:教室的空气中有什么味,你是怎么知道的?
活动2:出示醋、酱、香水,让学生进行区分。
新课
出示:
温馨提示:
1.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动脑思考其中隐藏的物理知识。
2.将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在导学案上做好记录,积极准备口头展示。
提醒学生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将按照以下两条进行。
针对实验将有可能发生的现象进行猜想。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说出自己所看到的现象。
理解记录。
尝试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巩固对分子热运动的认识。
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猜想。
阅读后对学验进行观察。
观察现象,并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解释,进而得出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说出自己在拉或挤别人的同时有什么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教学难点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器材
醋,酱油,香水,药瓶,浓硝酸,铜片,集气瓶两个,小玻璃板一块,红墨水,烧杯,胶头滴管,冷热水,水槽,内聚力演示器,钩码,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