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东海研究简讯-环东海与边疆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
语言学专业的论文题目与选题
语言学专业的论文题目与选题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基于语料库的认知功能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语音研究2、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探究3、聚类分析在外国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4、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5、普通语言学浅析6、大数据时代语言学研究的新趋势7、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析8、以《长恨歌》为例浅析现代语言学批评的特征9、基于档案学视角对语档语言学的探讨10、心理语言学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主要问题11、简析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12、语言学家时枝诚记的语言过程理论研究13、认知语言学理论中交际话语原则研究14、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15、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16、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多义观17、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新探:复杂系统的视角18、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发展综述19、论社会关系与角色关系的跨文化差异--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20、从理性到沟通:哈贝马斯的“语言学转向”21、国际应用语言学期刊效应值报告与解释现状研究22、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23、浅析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24、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韩礼德语言理论概说25、语言学中介词的语用功能作用研究26、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27、心理语言学视阈下的二语词汇教学28、认知语言学前沿动态--对话句法学初探29、国外应用语言学早期发展综观30、论政治语言学的根基与研究路向3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分析32、认知语言学中的语篇连贯研究33、评几种质疑共时和历时划分的语言学观点34、西方语言学中的科学范式及其转换35、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36、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界定、取向与外延37、社会语言学视界中的语言变体38、翻译主体性的范式转换--从语言学、文化学到生态学39、卡西尔的符号哲学转向及其语言学意义40、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41、从社会语言学看网络火星文42、索绪尔语言学革命与“文化主义范式”的奠基43、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44、普遍语言学下的语言模因研究45、翻译教学的认知语言学观46、网络称呼语“女汉子”的社会语言学分析47、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计算语言学中的应用48、法兰西社会心理学派的语言学贡献述要49、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解析50、形式与功能:西方语言学转向的二维统一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2、汉语言文化价值教育研究3、现代汉语教学中文学思维的应用研究4、儿童文学翻译语言可辨识度实证研究5、国家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建设概况6、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影响7、意汉动结式结构模式对比研究8、双语视角下的语义韵研究现状与展望9、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现状及对策10、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视阈下的文学社团建设路径探析11、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12、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探究13、语言文化的交融冲突与国家安全14、语词传播中的意义迁变与认同机制15、当代社会汉语言文化水平下降问题研究16、二语阅读中语言过程影响下的策略过程的个案研究17、英汉语简单时相之功能视角比较研究18、大学语文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19、探究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管窥20、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修辞学教学改革21、试论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22、网络语境下建议行为的语用机制研究23、文化素质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24、转换生成语法术语的缘起变迁与理论发展25、从语文课程的性质看高师院校语文教师教育改革26、全球化趋势下的“汉语在外教学”27、浅析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礼仪规范教育28、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29、新时期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30、欧洲孔子学院与汉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31、翻译市场导向的财经类院校MTI课程设置研究32、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语言学课程一体化建设初探33、简析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国文教育34、英汉语言的接触与现代汉语词汇的变化研究35、基于现代汉英语言特征的汉英思维方式差异研究36、拼音输入法对大学生电脑失写症的影响研究37 “中国汉字学”课程教学现代化探索38、新疆语言文化环境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39、适应与选择:汉语文化典籍外译生态和谐观视角解读40、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的古代汉语改革研究41、网络语言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影响42、关于在高校开展方言文化保护工作的设想43、珠江水系上游库区少数民族移民语言保持模式研究44、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45、在华国际移民的相关语言问题研究46、对于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研究47、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48、试论网络语言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49、从文化传播的视角看佛经翻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50、从历史角度审视汉语言修辞格的古今关系51、现代翻译协作中的术语管理技术52、语言逻辑视域中语言现象文化考量的进路及其意义53、谈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54、中国梦话语的国家身份构建功能55、后现代主义思维模式对翻译教学的启示56、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57、国际汉语教学中浙江地域文化的融入途径58、浅析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59、浅谈大学语文教育中文化的缺失60、现代视域下明代汉语文传播规划的动机与维度最新汉语言本科论文题目1、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自然”书写与局限2、丁玲小说的女性书写与性别政治3、论台湾图像诗的艺术特点4、论金子美铃童诗的抒情性特征5、论圣野童诗的诗教内涵6、论童诗的精炼美--以林良童诗为例7、儿童精神家园的回归与守望--试论《小王子》中的“儿童本位观”8、关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删改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9、论林焕彰童诗的情趣美10、《论童诗的逻辑趣味》11、略论上海道台吴煦12、于漪写作思想初探13、文本细读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14、中国古代史方向题目:15、明初少数民族家族汉化探析16、晚清瑞安孙诒让家族学术变迁17、赵孟頫人生经历与其艺术成就的关系18、元代江南地区海运与天妃信仰的传播19、浙江银元铜元史研究20、明嘉靖时期倭乱与浙江城防建设21、元代江南社会研究22、东佳书院述论23、南宋绍兴地区茶业探析24、宋元时期江浙地区的天妃信仰研究25、明清时期浙江商人在苏州的商业活动述论26、宋代绍兴官学述论27、从《夷坚志》看宋代妇女婚姻上的自主性28、朱熹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借鉴29、从“丧葬祭祀习俗”看客家文化的特质30、浙江文化世家个案研究31、明代义乌兵探析32、环东海疆土开拓和守卫研究33、《徐霞客游记》衣食住行研究34、抗战时期金华报刊文化述略35、大禹文化研究36、驼峰航线与美国对华援助37、浙江对日本文化的影响38、论江浙地区元代旧官吏与朱元璋政权的合作39、论《全唐诗》中的怨妇形象40、海禁背景下的海商反抗--以王直为例41、汉末至东晋时期佛教在浙江的发展42、清代科举中的冒籍现象43、两汉与魏晋南北朝士大夫服饰文化比较研究44、魏晋志怪小说中体现的社会生活状况45、试论严子陵归隐的原因与影响46、明清漕运与水次仓47、明代军士月粮折银制度浅析48、孙中山对蒋介石的信任过程和原因探析49、明清赋役货币化与财政体系研究50、明清自封投柜与基层社会51、从《夷坚志》看宋代科举梦兆52、宋代沦落女子研究53、抗日战争时期金华的书店、出版社述略54、宋代文人士大夫与沦落女子的交往55、从婚嫁角度看唐前期妇女的地位56、《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南宋妇女婚姻问题研究57、板凳龙仪式中的文化内涵探析--以群联桂花明堂村灯会为例58、环东海疆土开拓和守卫研究59、浅谈二战期间美国妇女就业及其社会地位概况60、宁波书院的近代改制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浙江师范⼤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师范⼤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学⼯周报2011—2012学年第三期(11⽉21⽇—11⽉27⽇),总第⼗九期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学⼯办编11⽉27⽇本期⽬录上周⼯作回顾11⽉23⽇下午,我院于17幢301教室进⾏了第七次党校开课。
此次党课的主要内容为“如何理解和实践⾼校学⽣党员的先进性”,主讲⼈我校学⽣处处长朱坚教授。
11⽉23⽇下午,由我院研究⽣会发起的师⽣拔河⽐赛在⽥家炳学院门⼝⽕热进⾏。
我院⼴⼤同学和教师积极响应号召参加了本次⽐赛。
11⽉26⽇上午,⼀场别开⽣⾯的排球赛在杏园排球场上演。
参赛队员为我院学⽣会成员,经过激烈的对决,新闻宣传中⼼夺得桂冠。
此次⽐赛不仅为学⽣周末⽣活平添⾊彩,更增进了学⽣会各部门之间的交流联系。
11⽉26⽇晚18:30,由我院团委主办,院化妆协会承办的“形象设计⼤赛”决赛在杏园篮球场拉开帷幕。
⼤赛以“展我魅⼒,秀我风采”为主题,充分展现了⼤学⽣的青春活⼒。
11⽉27⽇下午13:45在25幢102教室举办了⼀场“关于如何成为⼀名优秀的地理⽼师”的专题讲座,主讲⼈为回浦中学校长、特级教师李⼩冬⽼师。
我院地理专业的学⽣前去观摩讲座,均受益匪浅。
11⽉27⽇晚,由我院团委主办,院学⽣会社团部承办的“天⽂地理知识竞赛”决赛在⼤活⼀楼隆重举⾏。
参赛选⼿各显神通,⼏番⾓逐过后,得出胜负。
选⼿们精彩的表现恰如其分地响应了⽐赛的宗旨:巩固地理师范⽣在专业知识上的积累,提⾼未来就业的核⼼竞争⼒。
本周⼯作预报由我院⽂艺部负责的校迎新晚会正在紧锣密⿎地排练当中。
11⽉30⽇,在17幢302教室将进⾏第⼋次党校开课。
12⽉1⽇,由我院宣传部负责“建筑与规划多媒体课件制作分析鉴赏⼤赛”启动的相关宣传⼯作。
12⽉5⽇国际志愿⼈员⽇,我院志⼤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本周,我院科研部将开展学术之星、科研积极分⼦的评⽐以及重点⽴项活动。
12⽉4⽇,我院将开展⼤⼀年级四级模拟考和四级讲座,考试地点另⾏通知。
《2024年浙江省两个典型流域水体污染特征及污染源解析研究》范文
《浙江省两个典型流域水体污染特征及污染源解析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水体污染问题逐渐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省份的重要水源地,浙江省的流域水体质量尤为引人关注。
本文选取浙江省两个典型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水体污染特征及污染源进行深入解析,以期为浙江省的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选取了浙江省的两个典型流域——A流域和B流域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区域的水文数据、水质监测数据及周边土地利用数据均来自浙江省环保局、水利厅等相关部门提供的公开资料。
三、水体污染特征分析(一)水体质量现状通过对两个流域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两个流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
其中,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和营养盐污染是主要的水体污染类型。
(二)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在空间分布上,两个流域的污染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一般来说,城市周边及工业区的河流污染程度较高,而农村地区及自然保护区的河流污染程度相对较低。
(三)污染时间变化特征在时间变化上,两个流域的水体污染程度呈现出季节性变化。
通常在雨季,由于雨水冲刷作用,河流中的污染物浓度会有所上升。
而在旱季,由于水流量的减少,河流自净能力下降,污染物浓度则相对较高。
四、污染源解析(一)工业污染源工业排放是两个流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通过对工业区周边河流的污染物成分进行解析,发现多种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
(二)农业污染源农业活动也是两个流域的重要污染源。
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以及畜禽养殖业的废水、粪便等是导致河流中营养盐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
(三)生活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也是两个流域的污染源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对河流的污染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五、结论与建议(一)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浙江省两个典型流域的水体污染特征及污染源进行解析,发现两个流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和营养盐污染问题。
环境规制政策协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异质性
环境规制政策协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异质性作者:卢维学吴和成王励文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年第03期摘要:環境资源稀缺性决定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必然矛盾,而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应纳入政府规制范畴。
该研究以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以变异系数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式测算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模型变量进行筛选,利用对异常值不敏感的惩罚面板分位数回归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环境规制政策协同异质性效应。
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政策协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异质性。
具体而言:①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地区(0.1分位点)政策2与政策3的组合协同效果最优;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地区3种政策组合的协同效果最优。
②政策协同整体上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存在“U”形影响,即随着政策协同度的不断增大,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先降后升”趋势。
③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地区,政策协同的产出弹性值未越过“拐点”,一定程度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其结论支持“遵循成本说”;然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其产出弹性值均越过“拐点”,随着政策协同度的增大,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其结论支持“创新补偿说”。
因此,为降低地区间的差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不断促进政策间的协同效应,提高政策组合效率,这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还能提高要素生产率和能源利用率,从而促进地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环境规制;政策协同;环境治理;异质性;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F222;C8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22)03-0062-10DOI:10.12062/cpre.2021110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018年3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1]。
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原因新探
2018年第5期第43卷(总第218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ZHEJIA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No.5ꎬ2018GeneralNo.218Vol.43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原因新探刘昌玉(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环东海与边疆研究院ꎬ浙江金华321004)∗摘㊀要:公元前2004年ꎬ伊朗西部的埃兰人在金达图的率领下攻克两河流域南部的乌尔城ꎬ俘虏末王伊比辛至苏萨ꎬ标志着乌尔第三王朝的灭亡ꎮ长期以来ꎬ传统学术界将乌尔第三王朝的灭亡原因主要归结为两点:王朝末年的食物短缺引发的经济危机和埃兰人的入侵ꎮ目前看来ꎬ以上这两点只能算是乌尔第三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或推动力ꎮ而乌尔第三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王朝自始至终存在的王位继承问题ꎬ导致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ꎬ二是王朝内政实行的 二元 行省制度ꎬ致使地方上离心独立思想复燃ꎬ加深中央与地方的矛盾ꎬ三是王朝外交政策与边疆政策的失误ꎬ过度的对外战争使得王朝入不敷出ꎬ逐渐衰亡ꎮ换言之ꎬ乌尔第三王朝的灭亡是内因为主ꎬ外因为辅ꎬ这一历史事件对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ꎮ关键词:两河流域ꎻ乌尔第三王朝ꎻ灭亡ꎻ王位继承ꎻ行省制度中图分类号:K37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1 ̄5035(2018)05 ̄0045 ̄07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2 前2004年)由乌尔纳木所建立ꎬ定都乌尔城(今伊拉克南部穆盖伊尔)ꎬ据«苏美尔王表»所录这是乌尔城第三次作为王朝的都城ꎬ故名ꎮ乌尔第三王朝共历5王109年:乌尔纳木㊁舒尔吉㊁阿马尔辛㊁舒辛和伊比辛ꎬ是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建立的最后㊁也是最辉煌的王朝ꎬ它前承阿卡德王国ꎬ后启古巴比伦王国ꎬ是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从苏美尔文明向闪米特文明过渡的重要时期ꎮ一㊁传统观点公元前2004年ꎬ来自伊朗西部扎格罗斯山脉的埃兰人在西马什基 安山国王金达图的率领下ꎬ长驱直入攻克乌尔城ꎬ俘虏末王伊比辛至苏萨(最终客死他乡)ꎬ这一事件标志着乌尔第三王朝的灭亡ꎮ从此ꎬ苏美尔语不再作为官方语言和口语ꎬ而只是作为书面语或宗教祭祀用语ꎬ类似于西欧中世纪的拉丁语地位ꎬ苏美尔民族逐渐融合到其他民族ꎬ亦被后来的民族同化ꎮ乌尔第三王朝的灭亡是当时两河流域一件十分重大的事件ꎮ有关它灭亡原因的讨论众说纷纭ꎮ最早讨论其灭亡原因的是继承乌尔第三王朝来统治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时期(公元前2003 前1595年)的文学作品«乌尔城陷哀歌»ꎬ它是典型的现王朝修前王朝历史的例子ꎬ相当于我国古代新王朝建立后要修前朝史一样ꎬ在«乌尔城陷哀歌»这部历史类文学作品中ꎬ作者将乌尔第三王朝的灭亡归咎为 神的旨意 :众神决定放弃和摧毁这座城市ꎬ于是降下饥荒㊁引来埃兰人ꎮ而乌尔城的保护神㊁月神南那之妻宁加尔为了挽救乌54∗收稿日期:2018 ̄04 ̄13作者简介:刘昌玉(1984 )ꎬ男ꎬ山东青岛人ꎬ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㊁环东海与边疆研究院副教授ꎬ浙江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职博士后ꎮ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赋税制度研究 (17CSS007)尔免遭毁灭ꎬ在诸神面前哭泣ꎬ虽然如此ꎬ但是依旧没有挽回乌尔灭亡的宿命ꎬ诸神(如宁利尔和宁马赫等)纷纷放弃乌尔的神庙ꎬ远离这座被诅咒的城市ꎮ[1]文学作品虽然有很大的虚构成分ꎬ不能完全复原当时真实场景ꎬ但是从侧面亦可或多或少窥探乌尔政权灭亡的端倪ꎮ在古代两河流域文学史上ꎬ王朝灭亡源于神的旨意㊁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这些因素成为后世作家们达成的共识ꎬ成为一种传统ꎮ虽然古巴比伦时期距离乌尔第三王朝灭亡的时间很接近ꎬ或许可以反映出一些乌尔灭亡的元素来ꎬ但是作为古代受神权影响的两河流域传统ꎬ是很难准确剖析王朝灭亡的综合因素的ꎬ这也是近现代学者们努力追寻的问题所在ꎮ近现代随着亚述学的建立ꎬ亚述学家对于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原因的探究一直没有中断ꎮ其中以日本学者五味亨(TohruGomi)的研究最具代表性ꎬ他通过整理㊁分析数千块泥板文书上所记载的数据资料ꎬ得出结论认为乌尔第三王朝的灭亡是由于王朝末年农作物减产所引发的经济危机导致的ꎮ根据乌尔王朝最后一位国王伊比辛统治时期的行政泥板文书记载ꎬ自其统治的第6年至第8年ꎬ首都乌尔城的粮食价格增长了60多倍ꎬ比如1希拉大麦(silàꎬ约等于0.84升)从0.6舍(seꎬ约等于0.047克)涨到36舍ꎮ[2]211-212当时王朝面临着严重的粮食短缺现象ꎬ除了作者所指出的天灾因素ꎬ即由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水量减少导致灌溉农业减产ꎬ粮食短缺致使物价急速上涨从而引发严重的国内经济危机之外ꎻ还需要注意人祸的成分:可能是王朝长年累月的对外战争ꎬ导致大量粮食被充当军粮ꎬ以及大量农业劳动力被征召入伍ꎬ从而造成粮食短缺ꎮ此外ꎬ德国亚述学家扎拉伯格(WaltherSallaberger)根据乌尔第三王朝来自不同地区文献的中断记载情况ꎬ伊山 ̄米兹亚德和普兹瑞什达干文献中止于伊比辛统治第2年ꎬ埃什努那㊁苏萨㊁乌鲁克和图兰伊里文献中止于伊比辛统治第3年ꎬ温马文献中止于伊比辛统治第4年ꎬ吉尔苏文献中止于伊比辛统治第5年ꎬ尼普尔文献中止于伊比辛第8年ꎬ推测到伊比辛统治初期ꎬ乌尔的经济㊁行政体系几近崩溃ꎬ这些原来属于乌尔王朝的地方行省ꎬ在伊比辛统治初期宣布脱离中央而独立ꎬ比如伊新行省ꎬ但是当乌尔王朝灭亡之后ꎬ伊新王朝又以乌尔王朝的继承者自居ꎬ体现了其是苏美尔文明继承者的合法身份ꎮ[3]174-178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ꎬ利用最新的文献资料证据ꎬ就乌尔第三王朝的灭亡原因提出以下新的观点ꎮ二、内部原因乌尔第三王朝一共存在了短短109年ꎬ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ꎬ王朝的内部政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王朝的最终走向ꎬ探讨乌尔王朝的灭亡原因ꎬ以往学者们只关注王朝末年的经济危机ꎬ而不知这只是导致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ꎬ究其深层次的原因ꎬ还是要从王朝的内政方针来考虑ꎬ而这一点恰恰是乌尔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ꎬ但却被学者们所忽略ꎮ王位继承问题引发的统治阶级争权夺利及国王神化带来的信仰危机ꎬ这是导致乌尔第三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ꎮ根据古巴比伦时期编撰的«苏美尔王表»的记载ꎬ乌尔第三王朝的王位继承是标准版的 父死子继 模式:乌尔纳木传位给其子舒尔吉㊁舒尔吉传位给其子阿马尔辛㊁阿马尔辛传位给其子舒辛㊁以及舒辛传位给其子伊比辛ꎮ[4]然而ꎬ从迄今为止出土的乌尔第三王朝楔形文字行政文书及王室铭文等资料可以窥探出ꎬ事实很可能并非如此ꎮ据最新文献资料证据表明ꎬ[5]285-320王朝的创建者乌尔纳木死后ꎬ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舒尔吉ꎮ而舒尔吉很可能死于宫廷谋杀ꎬ王位被其侄子阿马尔辛夺取ꎬ阿马尔辛也不是«苏美尔王表»所说的是舒尔吉的儿子ꎬ而是乌尔纳木另一个无名儿子之子ꎬ即舒尔吉的侄子ꎮ阿马尔辛继位之后ꎬ为了巩固其统治ꎬ下令诛杀了舒尔吉一族几乎所有人ꎬ包括舒尔吉的妃嫔与王子ꎬ但是唯独舒尔吉的另外两个儿子舒辛和伊比辛侥幸逃脱被杀命运ꎮ除了诛杀舒尔吉这一宗脉外ꎬ阿马尔辛上台后还大肆罢免㊁甚至杀害舒尔吉64时期的重臣 地方行省总督ꎬ据乌尔王朝的行知文书记载ꎬ吉尔苏行省总督乌尔兰马㊁乌玛行省总督乌尔里希和尼普尔著名的乌尔麦麦家族都在阿马尔辛上台后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失去了原有之职位ꎬ其中乌尔兰马的7个儿子和1个女儿在阿马尔辛第3年也同时失去了权力ꎮ但是在舒辛上台后ꎬ这些人又立即恢复了原有的权力ꎬ[6]169-205这令人联想到舒尔吉和阿马尔辛不合㊁阿马尔辛又与舒辛不合的可能性ꎬ其中这些新王的继位也注定不是顺其自然的ꎮ此外ꎬ阿马尔辛还取消了其前任舒尔吉的许多改革措施ꎮ阿马尔辛统治9年死后ꎬ王位并没有传给他自己的儿子ꎬ而是又分别被舒尔吉仅剩的两个儿子舒辛和伊比辛依次夺取ꎮ从文献中所记载的他们上台后对待前王阿马尔辛的态度来分析ꎬ他们夺取王位的方式很可能也不是通过和平继承方式ꎬ而是武力篡位ꎬ比如他们陆续恢复了在阿马尔辛时期被罢免的行省总督等官员的职位ꎬ恢复了舒尔吉时期的许多建制与政策ꎮ[3]167由此可见ꎬ乌尔第三王朝在短短的百余年内的不为人知的几次宫廷政变及王位继承危机ꎬ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王朝的统治基础ꎬ成为王朝最终灭亡的一个根本因素ꎬ而关于这一点原因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足够重视ꎮ在舒尔吉统治中期ꎬ他仿效前朝阿卡德王朝国王们的做法ꎬ自称为神ꎬ其标志是在其名字前加上了表示神的符号DINGIRꎬ他还为自己建造神庙ꎬ与王朝崇拜的诸神一起接受人们的崇拜ꎬ这是舒尔吉改革措施中的一个ꎮ[3]152-154舒尔吉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政策是神庙国有制ꎬ以此来控制全国最富有的神庙财产ꎮ在称呼方面ꎬ他的称号也由 苏美尔与阿卡德之王 扩大为 宇宙四方之王 (苏美尔语:lugalan ̄ub ̄dalímmu ̄ba)ꎬ故乌尔第三王朝亦可称为乌尔帝国ꎮ舒尔吉及其后继者自我神化的举动ꎬ虽然意在加强集权统治ꎬ通过君权神授使其统治合乎天意ꎬ但是其弊端也不能忽视:国王神化首先相对降低了原先王朝保护神的地位ꎬ神庙国有化引起了神庙集团的不满ꎬ加深了王廷与神庙贵族集团的矛盾ꎻ其次ꎬ国王神化的结果也隐含着 矮化 原先平等的邻近邦国的地位ꎬ使其由王与王之间的平等关系转变为神王隶属关系ꎬ当乌尔政权内外两方面的弊端与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ꎬ它必然成为威胁王朝命运走势的另一大关键要素ꎮ行省制度的 二元 制特征所带来的弊端ꎬ是乌尔第三王朝灭亡的制度因素ꎮ乌尔第三王朝的行省制度起于乌尔纳木统治时期ꎬ[7]在著名的«乌尔纳木地籍»中详细记载了王朝初期统治下的各个行省的区域划分情况ꎮ[8]舒尔吉统治时期ꎬ对内政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ꎬ[9]19-41其中就包括改组行省㊁改革行省制度等方面ꎮ大致内容是:王朝的势力范围划分为三个部分ꎬ由内而外依次为核心行省㊁外围行省和附属国ꎬ其中前二者属于王朝的实际领土统治范围即疆域ꎻ核心行省多分布在首都乌尔周围或王朝传统统治区域ꎬ由 恩西 (énsiꎬ意为 总督 ꎬ阿卡德语issakku)分管行政㊁ 沙基那 (sagina或sakkanaꎬ意为 将军或军事总督 ꎬ阿卡德语sakkanakku)分管军事ꎬ二者无隶属关系ꎬ均直属于中央的 大苏卡尔 (suk ̄kal ̄mahꎬ相当于丞相官职)ꎬ统一听命于国王ꎻ核心行省向中央缴纳巴拉税(bala)ꎬ而外围行省向中央缴纳古恩税(gún)或古恩马达税(gúnma ̄da)ꎻ恩西原是城邦的独立首领ꎬ代表城邦的主神的意愿统治ꎬ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ꎬ恩西成为国王任命的行省总督ꎬ代表国王的意愿ꎬ但是由于恩西多出自本地门阀世族ꎬ为了抑制恩西专权ꎬ国王又任命沙基那掌管军事ꎻ外围行省多分布在王朝东部和东北部边疆地区ꎬ多是最近征服的地区ꎬ除少数由恩西掌管外ꎬ大多由沙基那或乌古拉(ugulaꎬ意为 监工 )统一治理ꎮ乌尔第三王朝形成了核心行省与外围行省 二元 ㊁恩西与沙基那 二元 的双重二元制行省特征ꎮ乌尔第三王朝的行省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王朝的大一统局面ꎬ在形式上构成了乌尔王朝 三层次 的行政区划(核心行省㊁外围行省㊁附属国)结构ꎮ然而ꎬ乌尔第三王朝这一 二元 行省制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ꎬ甚至直接导致了王朝末期诸行省脱离中央而独立的74后果ꎮ在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两河流域传统中的 恩 和 恩西 概念ꎮ在乌尔第三王朝之前ꎬ尤其是苏美尔文明的第一个时期 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900 前2350年)ꎬ两河流域地区由大小不一的城邦构成ꎬ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首领(称为 恩 EN或 恩西 ENSI)和城邦的主神ꎬ城邦之间互相争战ꎬ这种城邦分立的观念自早王朝时期一直到乌尔第三王朝并没有彻底消亡ꎬ虽然恩西的头衔涵义已由最初的独立城邦首领演变成为隶属于中央王朝的地方行省总督ꎬ但是他们并非来源于乌尔中央政权ꎬ故很难代表中央和国王的意愿行事ꎮ行省总督多为当地的门阀世族ꎬ其城邦分裂观念根深蒂固ꎮ此外ꎬ军权由国王任命的亲信沙基那掌管ꎬ他们虽然能够很好地代表国王和乌尔中央的意愿行事ꎬ使恩西不能独掌本省军政大权ꎬ但这同样也就加深了恩西与沙基那之间的内部矛盾ꎬ甚至是争权夺利ꎬ二者的矛盾从根本上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ꎬ以及帝国统一观与城邦分裂观之间的矛盾ꎬ这两对矛盾体成为影响乌尔王朝走向的方向标ꎮ乌尔第三王朝末年的政治与经济双重危机ꎬ是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ꎬ这一点也是传统上所认为的导致乌尔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所在ꎬ被学者们所熟知与研究ꎮ乌尔王朝末王伊比辛统治初期ꎬ一系列行省相继独立ꎬ首先是迪亚拉河流域的战略要地埃什嫩那行省于伊比辛2年独立ꎬ接着是伊朗西部重镇苏萨行省于伊比辛3年独立ꎬ甚至包括王朝南部传统地区的行省也相继摆脱中央而独立ꎬ如拉格什(伊比辛5年独立)㊁乌玛(伊比辛6年独立)和尼普尔(伊比辛7年独立)ꎮ[10]173-174不过ꎬ拉尔萨行省(伊比辛5年独立)和伊新行省(伊比辛8年独立)两个行省的独立对乌尔第三王朝打击最大ꎮ据古巴比伦时期抄录的乌尔第三王朝关于伊比辛与伊新总督伊什比埃拉的王室书信记载ꎬ[11]243-251乌尔国王伊比辛最初派遣伊什比埃拉到伊新和卡扎鲁购买粮草ꎬ伊什比埃拉将购买的粮草囤积在伊新城ꎬ又以道路被阿摩利入侵者切断为由ꎬ要求乌尔王派给他600只船只运送粮草ꎬ这时的乌尔王伊比辛全然没有能力满足臣属伊什比埃拉的请求ꎬ于是他命令伊什比埃拉若能把粮草运到乌尔ꎬ他将支付双倍价钱ꎬ并把伊新和尼普尔二城赏赐给伊什比埃拉ꎮ但是伊什比埃拉并没有遵从乌尔王的指令ꎬ反而见自己势力足以对抗没落的乌尔王廷ꎬ就自立为王ꎬ建立了伊新王朝ꎬ使得乌尔第三王朝从内部瓦解ꎮ三、外部原因乌尔第三王朝的边疆危机自王朝建立伊始已经初现端倪ꎬ来自乌尔王朝西部的阿摩利人以及来自东部的埃兰人是两支主要的外来民族ꎬ乌尔第三王朝百余年的历史就是围绕着与阿摩利人㊁埃兰人战与合的复杂关系演进的ꎮ面对东㊁北㊁西三个方向的边疆危机ꎬ乌尔的统治者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边疆和外交政策:对于西部的阿摩利民族ꎬ乌尔朝廷采取 和亲 的方式维持着与西部马瑞等国的和平友好邦交关系ꎻ而对于东北部和东南部的埃兰人ꎬ乌尔统治者则采取和亲与征伐二者兼顾的外交政策ꎮ[12]80一方面ꎬ乌尔朝廷对西部阿摩利的 纵容 致使大批阿摩利人移居乌尔境内ꎬ甚至担任朝廷重要职位ꎬ随着阿摩利人地位的提高与人数的增加ꎬ他们对苏美尔地区的占领野心也逐渐显露ꎬ乌尔王朝末年阿摩利人对乌尔政权的政策由和平移民转为军事入侵ꎬ致使乌尔国王舒辛不得不建造 阿摩利长城 来阻止阿摩利人的入侵ꎻ另一方面ꎬ乌尔政权对东部埃兰人的征服战争ꎬ不仅加大了乌尔国内的经济压力ꎬ而且激增了苏美尔与伊朗西部扎格罗斯山脉各民族的矛盾ꎬ到后来直接引发了埃兰人入侵并最终导致乌尔王朝的灭亡ꎮ王朝婚姻或外交婚姻是乌尔第三王朝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主要外交政策之一ꎮ这种政治婚姻形式在乌尔王朝之西部邻邦(如马瑞)取得了显著的效果ꎬ如乌尔纳木娶了马瑞国王阿皮勒金(Apil ̄kin)之女塔兰乌拉(Taram ̄Uram)作为王后ꎬ生了舒尔吉ꎮ马瑞统治者在乌尔第三王朝时84期从未自称国王ꎬ而是用乌尔第三王朝意指 军事总督 的头衔沙基那ꎬ虽然马瑞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一直处于独立状态ꎬ但是很可能在名义上臣服于乌尔第三王朝ꎬ[13]而来自马瑞或途经马瑞进入乌尔中心地带的大批阿摩利人ꎬ也很可能是在两国关系友好时期ꎬ得到了乌尔政权许可的结果ꎬ然而事与愿违ꎬ这些阿摩利人后来给乌尔王朝的统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ꎬ成为乌尔第三王朝的掘墓人之一ꎮ与马瑞的友好外交关系不同的是ꎬ乌尔第三王朝东部的西木如㊁哈尔西㊁安山㊁乌尔比隆等诸邦ꎬ乌尔与这些邦国之间的政治婚姻似乎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ꎮ据乌尔第三王朝年名及行政文书记载ꎬ国王舒尔吉在其统治第30年ꎬ将女儿远嫁于东南部国家安山的恩西(统治者)ꎬ但是在大约四年后(舒尔吉34年)ꎬ舒尔吉就发动了对安山的远征并征服了安山ꎮ[3]160此外ꎬ舒尔吉之女利威尔米塔舒远嫁于埃兰另一国家马尔哈西(舒尔吉18年)ꎬ[14]舒尔吉另一女儿嫁给埃兰国家帕西麦的统治者舒达巴尼ꎬ伊比辛之女图金哈提米格丽莎(Tukin ̄hai ̄migrisa)嫁给了埃兰国家扎卜沙里的恩西(伊比辛5年)ꎮ[3]160-161但是这些东部国家并没有通过政治联姻建立起与乌尔的友好外交关系ꎬ来自东部的边疆隐患自乌尔王朝建立起直至灭亡前一直成为乌尔统治者们最头痛的政治难题ꎮ乌尔第三王朝自建立始起ꎬ从未停止过对东北部㊁东南部扎格罗斯山脉国家(今伊朗)的征服战争ꎬ这块地区除了苏萨被并入到乌尔政权的行省管辖外ꎬ其他国家一直处于独立状态ꎮ舒尔吉一共统治了48年ꎬ在其统治的后半期ꎬ舒尔吉频繁地对东部埃兰地区用兵ꎬ包括王朝东北部大小扎布河流域的卡尔哈尔(第24㊁31㊁33㊁45年)㊁西木如(第25㊁26㊁32㊁44年)㊁哈尔西(第27㊁48年)㊁沙什如(第42年)㊁卢卢布(第44㊁45年)㊁乌尔比隆(第45年)㊁基马什(第46㊁48年)和胡尔提(第46㊁48年)ꎬ以及王朝东南部的安山(第34年ꎬ今伊朗西南部靠近波斯湾)等地ꎮ[15]319-329舒尔吉的继承者阿马尔辛与舒辛统治时期以及伊比辛统治初期ꎬ继承了舒尔吉向东扩张的外交政策ꎬ继续对东部埃兰诸邦用兵ꎬ其中多是前王舒尔吉曾经征讨过的地区ꎬ这些地区在阿马尔辛至伊比辛时期多次反叛ꎬ比如乌尔比隆(阿马尔辛2年)㊁沙什如(阿马尔辛6年)㊁扎卜沙里(舒辛7年)和西木如(伊比辛3年)ꎻ但也有新征服的地区ꎬ比如胡赫努瑞(Huhnuriꎬ阿马尔辛7年)和西马努(Simanumꎬ舒辛3年)ꎮ此前的学术界只看到了乌尔王朝常年累月的对外征服战争ꎬ却没有深入分析这些征服战争背后的影响ꎮ乌尔的这些战争不但没有彻底降服这些东部国家和地区ꎬ而且还增加了国内的赋役负担ꎬ激增了国内矛盾ꎬ成为造成国内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ꎮ虽然没有明确的文献证据ꎬ但是我们可以窥探出ꎬ乌尔王朝后期的粮食短缺ꎬ一方面是由于自然因素而造成的农业减产ꎬ另一方面很可能是由于连年征战导致赋役增加ꎬ大量的粮食被征作军粮ꎬ以及大量国内劳动力被应征入伍ꎬ进而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ꎬ致使农业减产并最终引发经济危机ꎬ故乌尔第三王朝灭亡的原因由外因转化为内因ꎬ而这些因素又是隐藏在长期对外战争的外表之下ꎬ我们只有深入探索才能挖掘出其中所隐含的重要因素ꎮ乌尔第三王朝对西方阿摩利人大批移民而采取的温和乃至 纵容 的态度ꎬ可能是出于外交的考虑ꎬ也可能是出于避免双线作战(与此同时还对东部用兵)的目的ꎬ但是不管如何ꎬ这一政策在舒辛统治时期彻底暴露了其负面影响ꎮ自乌尔纳木至阿马尔辛统治时期ꎬ大量的阿摩利人涌入乌尔王朝腹地ꎬ许多阿摩利人还担任行省总督等要职ꎬ这一 阿摩利化 (Amorization)现象严重威胁到了乌尔政权的统治ꎬ为了阻止阿摩利人的继续涌入或入侵ꎬ舒辛于其统治的第4年在帝国的北方建造了一条 阿摩利长城 或 阿摩利墙 (bàdmar ̄tu)ꎬ名叫穆瑞科提徳尼姆(Muriqtid ̄nim)ꎮ[16]271-295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ꎬ这条比古代中国长城小得多的 阿摩利长城 并没有发挥其作用ꎬ当西北局势由和平转为战争之时ꎬ乌尔第三94王朝双线受敌(西部㊁东部)或三线受敌(西㊁北㊁东部)的局面也就不可避免了ꎮ虽然阿摩利人没有直接参与到最终灭亡乌尔王朝的战争中ꎬ但是他们在王朝西北的牵制作用ꎬ使得东部的埃兰人能够顺利西进ꎬ一举攻克首都乌尔城ꎮ从这种意义上说ꎬ阿摩利人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ꎮ同样ꎬ出身于阿摩利民族的拉尔萨首领那坡拉努(Na ̄planum)于伊比辛5年就摆脱了乌尔中央的统治ꎬ拉尔萨最后在其著名国王瑞姆辛时期灭亡了以乌尔第三王朝继承者自居的伊新王朝ꎬ重新统一两河流域南部ꎬ却被另一位更加著名的阿摩利首领汉谟拉比击败ꎮ自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进入到了阿摩利人统治的时代ꎬ公元前二千纪的两河流域因此被誉为阿摩利文化圈ꎮ四㊁结㊀语乌尔第三王朝的灭亡不是单一因素所能造成的ꎬ而是由各种复杂因素相混合的结果ꎬ以前学术界只关注直接的原因ꎬ即王朝末年粮食减产引发经济危机以及埃兰人的入侵ꎬ却忽视了其根本原因以及其他的因素ꎬ因此是不全面的ꎮ综上所述ꎬ乌尔第三王朝的灭亡不仅仅是偶然自然因素引发的粮食短缺与外部势力埃兰人入侵的结果ꎬ而更深层次的原因还要归于王朝内部的矛盾以及内政方针的失策ꎬ王朝自始至终的王位继承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ꎬ存在严重隐患ꎬ从而引发国内各种矛盾ꎬ这一隐藏在背后的因素才是乌尔灭亡的根本原因ꎬ也符合历史上诸多王朝国家灭亡的历史规律ꎬ所以这一条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ꎮ其次ꎬ乌尔王朝自舒尔吉统治后半期开始ꎬ常年对外征服战争ꎬ尤其是对东部埃兰地区的连续征服ꎬ虽然也取得了一些胜利ꎬ传扬了苏美尔文明的精神ꎬ但是其弊端不断地表现出来ꎬ成为乌尔王朝灭亡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ꎬ常年的对外征服作战导致军需激增ꎬ国民赋役过重ꎬ大量征兵又致使劳动力短缺ꎬ农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ꎬ这也是除了自然环境条件引发王朝后期粮食减产之外的一个被忽视的人为因素ꎮ再次ꎬ乌尔行省的 二元 制特征使得本地世族出身的行省总督的行政权力与代表中央意愿的军事总督或将军之间的矛盾不断深化ꎬ加之苏美尔传统城邦独立观念根深蒂固使其脱离中央束缚的倾向剧增ꎬ这一因素可以从伊比辛统治初期诸多行省的行政文献停滞记录的事实来窥探出ꎬ以往学者们只看到了乌尔王朝行省制度的正面意义ꎬ却忽视了其隐含的负面影响ꎮ从这些因素来看ꎬ乌尔第三王朝可能并不能称之为一个真正的大一统帝国ꎬ它或许只是名义上的统一ꎬ虽有中央集权统治的招牌ꎬ内部却早就藏有分裂的隐患ꎬ当中央集权统治与地方行省分裂思想相互对立达到临界点的时候ꎬ大一统的帝国也只不过是一具空壳而已ꎮ乌尔第三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内部统治阶级的争权夺利及错误的施政方针导致赋役过重与统治腐败ꎻ而埃兰人的入侵只不过是加速乌尔第三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或外部动力ꎮ乌尔第三王朝不单是亡于外患ꎬ更是亡于内忧ꎬ它的灭亡原因值得后世人深思与反省ꎮ作为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的代表ꎬ乌尔第三王朝短短百余年由盛而衰的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教训成为后来诸多王朝和国家的前车之鉴ꎬ乌尔第三王朝的灭亡也标志着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结束了苏美尔 ̄阿卡德文明ꎬ开启了巴比伦 ̄亚述文明的新纪元ꎮ参考文献:[1]MICHALOWSKIP.LamentationovertheDestructionofSumerandUr[M].WinonaLake:Eisenbraunsꎬ1989. [2]GOMIT.OntheCriticalEconomicSituationatUrEarlyintheReignofIbbisin[J].JournalofCuneiformStudiesꎬ1984ꎬ36(2):211 ̄242.[3]SALLABERGERW.Ur ̄III ̄Zeit[M].Freiburg/Gottingen:Uni ̄versitatsverlagꎬVandenhoeckundRuprechtꎬ1999. [4]JACOBSENT.TheSumerianKingList[M].Chicago:TheUni ̄versityofChicagoPressꎬ1939.[5]MICHALOWSKIP.OfBearsandMen:ThoughtsontheEndofSulgi sReignandontheEnsuingSuccession[M].WinonaLake:Eisenbraunsꎬ2013.[6]MICHALOWSKIP.NetworksofAuthorityandPowerinUrIIITimes[M].WinonaLake:Eisenbraunsꎬ2013.05。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能否改善海岸带环境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3 年 第33 卷 第9 期CHINA POPULATION ,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33 No.92023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能否改善海岸带环境——来自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证据魏昕伊1,2,胡求光1,2,马劲韬1(1.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2.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211)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地位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与战略高度。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日益凸显,这既为海洋环境保护带来新机遇,也对海洋生态治理提质增效提出新挑战。
当前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显示出高度的脆弱性与敏感性[1],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以及海水酸化等问题持续存在,海洋生态治理形势依然严峻。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海洋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为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原国家海洋局分别于2013年和2015年设立两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明确提出加强污染防治、提升海岸带环境质量是当前最主要的任务[2],预计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完善海洋文明制度体系。
目前沿海地区共有24个示范区,自2013年首批示范区设立,到2021年中国海域污染面积虽然在不同年份间有波动,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3],那么,这种下降是否完全受到试点政策的影响?其影响趋势是呈持续性还是波动性?科学评估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综合政策效果,对于完善和发挥试点工作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献综述学界研究环境政策的生态效应,从视角上看,囿于涉海数据获取难度大、研究成本高,涉海政策的研究相对不足,已有文献主要聚焦在空气环境和陆域环境。
如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4]、环保督察制度对空气污染的监管力度[5]、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地环境的影响[6]等。
日本商人与叙利亚考古的故事文
《广濑之新苏美尔行政文献藏品》(Neo-Sumerian Administrative Texts of theHirose Collection )是一本由日本人撰写的释译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泥板的著作,可能只有少数亚述学学者或学生才能够读懂。
就是这样一本写于25年前且并不广为人知的书,却有着一段传奇式的感人趣事。
1972年初夏,在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做味噌酱(一种传统的日本食品)生意的日本商人广濑一隆孤身一人漫步在寂静的幼发拉底河岸边。
他身边没有亲朋好友,也不懂当地语言,这位异乡人油然生出万千思绪。
大约5000年前,就是在他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诞生了最早的书写文字、最早的文学作品、最早的城市和最早的文 图/刘昌玉国家制度。
如今地面上只留下了一个个土堆(阿拉伯语称tell),土堆下面埋藏着历史的记忆——楔形文字泥板,它们诉说着一曲历史悠远的、百年前才被世人知晓的历史篇章。
20世纪70年代的叙利亚,除了首都大马士革之外,其他地方基本不可能有日本人的踪影。
但是,足够幸运的广濑一隆偶遇同胞、兽医学博士折田魏郎和他的儿子折田节。
他们一见如故,格外亲热。
几天后,广濑对折田说要去人类文明的摇篮——幼发拉底河岸看看,圆儿时的梦想。
当他到达那里后,被眼前的超乎想象的景观深深地吸引住了。
日本商人与叙利亚考古的故事在炎炎烈日下,数不清的一个个小土堆沿河岸线排开,当时各国的考古队(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等)紧锣密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
因为不久之后,叙利亚政府将在这里建一座大坝,即塔卜喀大坝(Tabqa Dam),这些埋藏了古老文明的废墟与土堆将被彻底淹没。
考古队员们争分夺秒地工作,力求挽救尽可能多的人类文化瑰宝。
广濑一隆亲眼见证了幼发拉底河岸边发生的这一切,一种急迫的、发自内心的希望日本人可以参与这一抢救发掘任务的想法顿时浮现在脑中。
他随即与折田商议自己的想法,二人都决意实现这一梦想。
武警学院举办“陆海二元格局下的边疆战略与文化联结”学术研讨会
作者: 杨坤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武警学院学报
页码: F0003-F000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1期
主题词: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学术研讨会 武警学院 二元格局 文化 浙江师范大学 边境问题 安全研究
摘要:11月14日下午,由边境与出入境安全研究中心主办的“陆海二元格局下的边疆战略与文化联结”学术研讨会在武警学院召开。
学院政委崔芝崑出席了研讨会。
研讨期间,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于逢春作了关于“海陆丝绸之路上的伊儒文明冲突、涵化与共生”的报告;浙江师范大学环东海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国灿对“从防海到海防:海洋意识重构与海防观念更新”这一课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提出了构建海防的思路、机制和手段等;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加力就“中印边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前景”进行了发言。
海洋环境中有机磷酸酯的含量、分布及来源研究进展
海洋环境中有机磷酸酯的含量、分布及来源研究进展李长虹;于丰阁;陈鑫;娄英斌;杨萌【期刊名称】《湖南生态科学学报》【年(卷),期】2024(11)1【摘要】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作为一种新兴有机污染物和潜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其环境行为、生物毒性及风险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海洋作为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OPEs等众多污染物质最大的汇,还可以通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将污染物质向全球输运。
因此,对海洋环境中OPEs的探究关乎其全球循环和归趋。
本文分析了目前已发表的全球海洋环境中OPEs的数据,系统总结了海洋环境中OPEs的分布及来源研究进展。
结果表明,海洋上空大气中的OPEs含量一般在几百到几千皮克/米^(3),主要来源于陆地气团输运,且多数存在于颗粒相中,南北半球不存在明显差异;海水中OPEs的含量在零点几到几百纳克/升之间,近岸海域海水中的OPEs 主要来源于河流输送,深远海区域海水中的OPEs则主要来源于洋流运动输送,海水中OPEs整体分布呈现近岸海域向深远海扩散的趋势;海洋沉积物中OPEs的平均浓度为几纳克/克(干重),海洋沉积物中的OPEs主要来源于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海洋生物体中OPEs的含量和组成差异较大,且与生物体内脂肪含量没有明显线性关系,海洋生物体主要通过自身呼吸、摄食、皮肤吸附及吸收等方式摄入海水和沉积物中的OPEs。
【总页数】12页(P115-126)【作者】李长虹;于丰阁;陈鑫;娄英斌;杨萌【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丹东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5;X592【相关文献】1.多元醇磷酸酯中有机磷酸酯和无机磷酸含量的连续测定2.研究系统阐释全球农产品中有机磷酸酯来源与迁移机制3.海洋环境有机磷酸酯的来源、分布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4.海螺沟植物和积雪中有机磷酸酯的分布及来源5.涠洲岛珊瑚礁区多介质环境中有机磷酸酯的污染特征、风险评价及来源解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分中心主任 石源华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分中心主任
石源华
佚名
【期刊名称】《边界与海洋研究》
【年(卷),期】2017(002)001
【摘要】石源华,1949年4月生,江苏省无锡市人。
197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留校任教。
日本东京大学、一桥大学、立教大学、韩国极东问题研究所、台湾“中央研究院”访问学者。
2000年晋升教授,2001年任博士生导师,2013年被评为国家二级教授,2016年晋升特聘教授。
曾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主任、韩国研究中心主任、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兼复旦大学分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高校智库亚太治理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外交学院分中心主任郑启荣 [J], ;
2.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郑州大学分中心主任于向东 [J], ;
3.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分中心主任金海 [J], ;
4.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边疆史地分中心主任邢广程 [J], 无;
5.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分中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保、原差与清代地方民事诉讼——以青田县陈氏、金氏等互控山林争产案为例
地保、原差与清代地方民事诉讼——以青田县陈氏、金氏等互控山林争产案为例胡铁球;于帅【摘要】在清代地方民事讼案审理过程中,常常有各类地方群体①介入,这些介案群体多呈现出无序性与复杂性,仅《清嘉庆年间处州府青田县<陈氏、金氏等互控山林争产案>文卷抄白》这一案宗就厘定出了11类不同的介案群体.关键群体在清代地方民事诉讼中的介入方式往往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或横向、或纵向、或隐向,通过拓展、增强或委借司法权力的方式,进一步深化自身在民事诉讼中的司法职能,继而干预地方司法权力.同时在各方激烈的权力角逐下,整个地方群体网络并未发生丝毫的错位,各群体之间以共享的方式整合地方司法权力资源,达到了多赢的局面.【期刊名称】《社会科学》【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15页(P147-161)【关键词】清代;民事诉讼;地保、原差群体;干预司法【作者】胡铁球;于帅【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环东海海疆与海洋文化研究所、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浙江金华 321004;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浙江金华 32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49浙江师范大学出土文献与汉字研究中心近期入藏了一宗《清嘉庆年间处州府青田县〈陈氏、金氏等互控山林争产案〉文卷抄白》,其主要包括两造的呈状、催状、具结状和供词,以及青田县衙做出的批文、衙役的禀文和作为干证文书的契约、地形勘绘、宗支谱图等,数目庞大,仅诉状就有47张。
从诉状格式来看,这些状词仅有一份为官方通行的格眼诉状,其余均为白状,即抄件或草状*按:为何断定该卷宗为抄白,考证如下:第一,该卷宗没有出现一次盖章之处,若为正式呈状,必然少不了县印、代书戳记、登内号讫印,甚至歇家的小印等等。
第二,本卷宗署押处均写作“押”字样,而非原押或无押,明显非当事人所书,为后来誊抄之笔。
第三,每张呈状末尾处的州县官批语,均与状词正文笔迹一致,无疑全都为一人所书写。
第四,有相当多张呈词正文中出现大量删改涂划的现象,这在正式诉讼文书中是决不允许出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东海研究简讯第2期(2013年度)浙江师范大学编环东海海疆与海洋文化研究所2014年3月本期要目●首届“环东海论坛”●“海洋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国国家图书馆整理出版《钓鱼岛文献图籍录》●中国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师范大学成立环东海海疆与海洋文化研究所《环东海研究简讯》第2期(2013年度)浙江师范大学主办环东海海疆与海洋文化研究所目录学术会议首届“环东海论坛” (1)“海洋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 (3)文献整理 (4)中国国家图书馆整理出版《钓鱼岛文献图籍录》 (4)著作撷英 (5)论文拾摭 (6)中国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7)本所动态 (9)浙江师范大学成立环东海海疆与海洋文化研究所 (9)我所与陕西师大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联合在京召开学术会议 (9)学术会议首届“环东海论坛”“‘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这句俗语反映了上海及周边地区与海洋的紧密联系,当前海洋发展的研究视角也需要从‘上海’转变到‘海上’”、“海洋文明和文化对人类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了解、把握和建设海洋应先研究海洋文明和文化”……5月10日,由浙江省社科联、浙江师范大学主办的首届环东海论坛在浙江师大开幕。
与会专家认为,实施海洋战略、实现海洋发展需要关注海洋文化研究和充分利用海洋文化资源。
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邵清、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姜春良少将、上海师范大学朱瑞熙教授、澳门大学汤开建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刘石吉研究员、日本学习院大学王瑞来教授等出席开幕式。
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吴锋民教授为环东海海疆与海洋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国灿教授授牌。
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王辉致欢迎辞,他说,70多名专家、学者集中研讨海洋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将增进环东海领域研究者之间的交流,推动海洋文化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
希望与会的海洋文化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我校环东海海疆与海洋文化研究工作及研究所的建设和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邵清对本次论坛召开表示祝贺,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浙江师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
邵清指出,当前浙江省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浙江省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提出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把研究领域向海洋延伸。
浙江师范大学成立环东海海疆与海洋文化研究所顺应国家和我省海洋发展战略,很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邵清说,全国知名院校的专家,港澳台地区及国外的学者参与“环东海论坛”,共享海洋学术研究的心得,这是我省海洋学术研讨的开端,希望本次论坛为浙江省学界研究海洋及通过研讨推动协同研究平台设置、涉海学科、专业发展奠定基础,为国家海洋战略、为浙江省“海上浙江”建设提供学术和智力支持。
姜春良认为,环东海海疆与海洋文化研究所的成立及环东海论坛的举行体现了浙江师范大学重视海洋研究、抢抓海洋发展机遇的战略眼光,研究所不仅可以为贯彻海洋强国目标贡献力量,还能为浙江海洋发展事业有所作为。
姜春良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国际关系、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海洋对浙江的重要性,希望浙师大环东海海疆与海洋文化研究所在于逢春研究员和陈国灿教授等的带领下,在人才培养、经济发展、国际贸易交流、政策咨询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朱瑞熙、汤开建、刘石吉、王瑞来等学者分别在大会上发言。
朱瑞熙说,浙师大成立环东海海疆与海洋文化研究所很及时,是具有战略眼光的行动,希望研究所形成更多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培养更多海洋研究专门人才。
汤开建认为,中国不仅具有深厚的黄土文化,还具有丰富的海洋文化,研究海洋文化、海洋历史对当前海洋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我的家乡在台南县永康乡,与浙师大所在地金华有某种心理上的契合和联系”,刘石吉说,台湾与浙江、金华联系密切,希望两岸进一步加强海洋学术研究交流,共同促进海洋研究工作。
王瑞来则认为,唐以前,东海对中国大陆而言是一种意象,宋元以后,则变为现实。
希望能通过研究者的研究和行动,使东海真正成为和平之海。
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武警学院、国防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全国各大高校、研究机构,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日本的近70多名海洋研究专家围绕环东海开发的历史与现状、环东海海洋发展战略和实施路径、管理与海洋安全机制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研讨。
“过去较多地将海洋作为陆地的延伸物,以陆地为中心考察中国疆域、海洋,此次不少论文以海洋为中心探讨海洋战略、海洋文化特质等,通过海洋视角透视海洋本身。
”浙江师大环东海海疆与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于逢春认为,视角的转变为重构中国海洋文化、实施海洋战略提供了历史参照和学理基础。
论坛举行了大会学术报告、专场学术交流和闭幕式报告。
戴鞍钢、王日根、吴滔、吴蕙芳、黄建钢、于逢春等6名专家进行了大会学术报告,孙光圻、朱小田、张保平、邹振环进行了评议。
与会学者纷纷从历史文化角度解读海洋文化,通过政治沿革、经济变革、区域文化、传统节庆、宗教信仰、戏剧艺术、灾害瘟疫、气候影响等方面研究环东海海洋历史和海洋文化。
在陈国灿教授看来,海洋研究除了技术层面的切入,还需要历史文化层面的审视。
历史文化的古今对照、中外对比不仅可以更好地梳理中华文明的海洋特性,而且能够促进海洋战略实施汲取海洋文化的营养。
环东海海疆与海洋文化研究所是浙江师大为海洋开发、海洋文化发展及应对环东海地区外交战略提供学术支撑和有关政策咨询而专门设立的研究机构,力争建设成为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政策咨询、国际交流、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基地。
研究所汇集了于逢春研究员、陈国灿教授等一批海洋研究专家,下设环东海海洋文明与文化传统、东海海洋战略与海洋安全、海洋开发与浙江社会发展、海洋文献整理四个重点研究方向。
目前,研究所正在开展首个大型综合研究项目“海上浙江”系列研究,分析“海上浙江”的海洋文化传统与特性、挖掘“海上浙江”的地域特征与内涵、梳理海洋文化与浙江社会发展内在关系,从中探寻利用海洋、迈向海洋的发展路径。
系列研究将在近年内完成“浙江‘海洋强省’发展战略与路径”“海洋文明与浙江社会”“浙江海域管理与海洋安全”“浙江海外移民群体调查”“浙江历代海洋管理文献调查”等成果,并在全国首次推出《环东海海疆和海洋文化研究文库》、《环东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蓝皮书》,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交政策咨询报告。
大会收到了40余篇学术论文。
于逢春对论坛进行了总结,认为本次论坛呈现了以下特点,与会专家多且层次高;研究论文内容与研究方向多样;一些论文研究视角有所突破、研究方法多样;论坛为重构中国海洋文明框架提供了一次实验机会;海洋研究队伍呈现年长专家、中间力量、新锐突起的良好发展趋势。
(摘自浙江师范大学网站)“海洋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11月9日下午,浙江省宁波市社科界第四届学术年会专场——“海洋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宁波大学召开。
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传媒学院、舟山海洋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的30余位专家学者莅临会场,就中国海洋文学与文化研究、外国海洋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外海洋神话比较研究、海洋文学与人类成长经验研究、宁波海洋文化建设研究等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会场气氛热烈,交流成果丰硕。
(摘自宁波大学网站)文献整理中国国家图书馆整理出版《钓鱼岛文献图籍录》中国国家图书馆在前期整理钓鱼岛文献的基础上,将策划编纂《文献为证——钓鱼岛文献图籍录》。
“文献为证——钓鱼岛文献整理出版座谈会”3日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馆长周和平表示,此举旨在以文献为依托,让文献来“说话”,充分证明中国最早发现、命名钓鱼岛,以及中国对钓鱼岛进行长期管辖的历史事实。
他透露,此后还将出版南海诸岛等文献。
国家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部副研究馆员张曙光介绍,《钓鱼岛文献图籍录》图文并茂,全书共分四章,包括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概况、古代文献中的钓鱼岛、近现代文献中的钓鱼岛、中外舆图中的钓鱼岛。
收录文献约120种、260幅图,其中古籍34种、近现代文献55种、中外舆图27种。
《图籍录》尽量收录最早最佳版本的原典文献,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并对文献成书背景、版本项、著者情况以及所涉钓鱼岛相关内容等进行简要说明,旨在客观、准确呈现文献所记钓鱼岛及钓鱼岛问题概貌。
如收录其中的《琉球记》是明代最后一次册封琉球使团“从客”胡靖归国于1653写成,该书为国家图书馆所藏孤本,最难得还绘有“琉球图”五幅,此为首次对外展示。
同时,《图籍录》所涉文献年代跨度大,类型多元。
该书主要收录了明清使琉球录、琉球有关著述、海防杂著、外交文书、中外舆图、法律文件等。
国家图书馆借助文献检索特长,细致挖掘、考证,揭示并收录了部分鲜见文献,补充和丰富了前人研究。
此外,《图籍录》收录文献来源和出处较为广泛。
该书文献以国家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为主,辅以数字资源、网络资源,同时多方检索搜求他馆资源加以补充。
资源涉及机构主要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冲绳县立图书馆、琉球大学附属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大英图书馆以及个人收藏捐赠等。
中国国家图书馆于2012年成立“中国边疆文献研究中心”。
周和平表示,中心将继续充分发挥其为国家立法决策服务职能,有计划地全面整理和研究中国边疆文献资料,为国家有关大政方针的制定提供文献信息支撑和保障。
(摘自中国新闻网6月3日)著作撷英✓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全36册),复旦大学出版社。
✓钓鱼岛:历史与主权,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编,海洋出版社。
✓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日]井上清著,贾俊琪、于伟译,新星出版社。
✓甲午战前钓鱼列屿归属考(增订版),吴天颖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近代日本对钓鱼岛的非法调查及窃取,李理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明代浙江海防研究,宋烜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日中领土争端的起源:从历史档案看钓鱼岛问题,[日]村田忠禧著,韦平和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近代卷,闵锐武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宋元卷,赵成国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魏晋南北朝隋唐卷,朱建君、修斌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中琉历史关系档案(共3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人民出版社。
✓舟山群岛地名文化坐标,王建富,海洋出版社。
论文拾摭✓慈禧太后将钓鱼台三岛赐予盛宣怀之谜,张之望,文史月刊,2013/04。
✓从形成原因分析温州区域文化的特性,王春红,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04。
✓从甲午战争前欧洲人所绘中国地图看钓鱼岛列岛的历史,韩昭庆,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从汪楫奉使琉球看清初中琉关系,李圣华,江西社会科学,2013/11。
✓从中国近代史视角看钓鱼岛事件,周黎,黑龙江史志,2013/11。
✓从中琉历史文献看钓鱼岛的主权归属,谢必震,太平洋学报,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