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探析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显现,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中国政府的重要战略决策,旨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深入思考,以期为推动农村振兴提供有益参考。
二、农村经济建设的核心地位农村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
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同时,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还应鼓励农民创业创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三、农村文化建设的独特价值农村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独特价值。
要深入挖掘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
同时,要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通过农村文化建设,增强农民的自信心和归属感,为农村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四、农村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农村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紧迫任务。
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农民参与度,增强农村社会治理能力。
同时,要关注农村民生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通过农村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为农村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五、农村生态建设的长远之计农村生态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远之计。
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同时,要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通过农村生态建设,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六、农村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农村人才培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
要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推进农村产业升级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 生产能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
农业。
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民 增收致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
加值。
加强农村科技创新,推广先进适 用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
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和支持,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
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 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增强农民 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
发展现代农业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推进科技 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村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 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的 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
加强乡村治理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民主管 理,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背景介绍
0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村则是农业生产的基地。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 战和问题。
02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发展,城乡差距逐渐扩大,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 滞后。同时,农村地区也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完善、环境污染严 重等问题,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01
02
03
江苏华西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探析
1 3 0 0 0 0 东北师 范 大学政 法学 院科 学 倪 智超 【 摘 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涉及农 身的权益。这是建设新农村不可缺少 的力量 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 源泉,也是实现民主现代化所不可或缺的。 既 注 重 发 展 农 业 生产 力 , 又注 重 调 整 农 业 生 ( 二 )发展生产力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 产关 系及 注重农村 经济发展 ,体现 了新形势 目标 下 农 村 全 面发 展 的客 观 要 求 ,是 农 村 物 质 文 坚持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 ,解放和发展农 明、精神文明、 政 治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体。 村生产力 ,繁荣农村经济 ,是建设社会 主义 【 关键词 】 社会主义; 建设;内涵;目 标; 新农村 的首要 任务 ,也是新农村建设 的重要 战 略 意 义 基础 。只有不 断加强农业 和农村 的经济实力 和竞争力 ,才能为农村社会全 面进 步和农 民 党中央 、国务院高度重视 “ 三农”问题 , 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 ( 三 )生 活宽裕 是新 农村 建设 的核 心 目标 把农村工作作 为全党工作重点。统筹 城乡发 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 所谓生活宽裕主要是指农民的收入逐步 农村 、 农民问题 , 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 , 提高,生活水 平和生活质量 明显上升 ,生活 必须 始终作为全党工作 的重 中之重 ,至此社 条件更加富裕。新农村建设 的主体是农 民,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的以全面形成。 收益的主体也是农 民。新农村建设 的立足点 和出发点,就是要 不断地提高农 民的生活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 ( 一 )加 快建 设 现代 农 业 平和生活质量 ,让农民过上宽裕 的日子。 建设现代农业 , 要求我们抓好两个环节。 ( 四 )文明是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追 求的 方面加快科技创新 ,推进科技革命 。另一 新 目标 乡风文 明就是要以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农 方 面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 发展农村循环经济。 ( 二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民群众 的思想 、文化 、道德水平 ,重建农村 要坚 持以家庭承包经 营为基础、统分结 精神家园 ,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形成崇 尚文明、 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动摇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 崇 尚科学 、遵纪守法 、互助 和谐 、健康 向上 本经营体制 ,切实保障农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 的社会 风气 。让农村 的民主、文 明、和谐成 各项权利,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 为一种风 尚、 一种境界。 有 了这种风尚和境界 , ( 三 )加 强 农 村基 础 设 施建 设 建设农村现代化也就有 了坚 实的思想基 础和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就是要重 强大的推动力。 点加强农 田水利 、耕地质 量建 设,加强农村 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 区域 内生活基础设 施建设,大力实施 “ 一池 ( 一 )坚持 以发展农 村经济为 中心 ,进 三改 ”,即农村 户用沼气、改厨、改厕、改 步解放和发展农村 生产力 圈工程,改善农村房前屋后院内的环境。 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村 ,作为社会主义初 ( 四 )发展农村社会公共事业 级 阶 段 里 一 个 阶 段 性 的 目标 任 务 ,无 疑 也 必 要逐步加 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公共 须已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为 中心 。推 事业 的投入。把加 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 进新农村建设 , 唯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设 的投入放 在首位,保 障农村 贫困人 口的基 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 实现生产发展 , 本生 活。二要进 步一扩大农村义务教育扶持 经济繁荣 , 农 民富有,才能切实建设新农村 范 围,加 大农村 卫生事业的投入 ,健全农村 的物质基础 。 三级 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 ( 二 )坚持城乡统筹,加大反哺支持力度 ( 五 )努 力培 养 新 型 农 民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夹 要加强农村基 础教育 ,全面实现农村 断的必然要求 ,是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免费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的基本文化素质,降 的基本方略。要改变长期以来的 “ 城市偏向” 低农村的文盲率。二要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 的特点 ,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 略。要积极扩 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三要搞好农村劳动 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 围,强化政府对农村 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四 要创新培育观念。 的公共服务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 ,大力 ( 六 )不断 增加 农 民收入 发 展农 村 社会 事 业 。 农 民增收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过 ( 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坚持 以人 为本 ,切实让农民受益 程 ,解决农 民增 收问题 ,是一个长期 而艰 巨 以人为本是党的种植的集 中体现 ,是科 的历史任务 ,将伴随 中国现代 化全 过程。加 学发展观 的核心 ,是指导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 强农业 内部挖潜 ,提高农业效 益,加快发展 设 的核心原则 。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的根本 农 民增收支撑产业 ,推进农业结构 战略性调 目的是强农 富民 ,把增 加农民收入、该 神农 整 ,加快农村劳 动力 转移,这是长效 机制 的 民生 活条件 和保 障农 民合法权 益放到突出位 根 本 所在 。 置来抓 ,让广大农 民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二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目标 ( 四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机制体制 ( 一 )管理民主是新 农村建设的基础 目 标 城乡分割 的二元体制是制 约我国农 业农 管理民主,就是要让广大农 民在参与农 村 发展的根本原 因,必须立足于深化改革 , 村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 建设的实践 中, 创 新发展体制机制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 ,为 能 以主人 翁地位 ,享受更多 民主权利 ,自主 建设新农村提供动力和制度保 障。建立起城 决定事关农 民切身利益 的重大事项 ,自主管 乡平等 的教育 、医疗 、养老、就业制度 ,让 理农 民 自身的事情 ,维护好和发展好农 民 自 农 民共 享改 革 与 发展 成 果 。
社会主义新农村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思考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建设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农村发展的主要方向,它旨在实现现代化、产业化、城乡统筹和人居环境优化等目标,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就社会主义新农村思考进行简要阐述。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农村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近年来我国提出的一个发展方向,是指在现代化、产业化、城乡统筹和人居环境优化等方面不断提高,实现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现代化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它旨在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农业的高效、节约和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产业与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2.产业化产业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它要求加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扩大农村产业发展的空间和范围。
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城乡统筹城乡统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同时推进城市和农村的发展。
通过实施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措施,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之间的产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4.人居环境优化人居环境优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社会形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通过实施农村环境改善工程,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挑战和机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面对的挑战和机遇是双重的。
在机遇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大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和发展,推动中国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在挑战方面,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等都需要重点关注。
1.机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大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思考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 体,需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创造 力,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因地制宜推进建设 不同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 制宜地推进建设,避免一刀切。
CHAPTER 0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与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
农村二三产业逐步壮大 农民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缺乏创新和竞争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01
02
03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平 衡
城乡教育、医疗等公共 服务设施差距较大
社会事业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文化 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生态环境保护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了农村垃圾 分类、污水治理等工作,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未来展望
深化改革
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 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促进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 。
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保障粮食安 全和农产品质量。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修建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生 产生活水平。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包括发展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 业,提高农民群众的基本素质和生活 质量。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推广环保技术和措施,加强农村 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城乡一体化型
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城乡分割的局面,实现城乡资源共 享、优势互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一)消除城乡壁垒,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由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工业社会是任何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我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自力更生的条件下开始推进工业化的,最初的积累资金只能主要来自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和要素的流失也在加速,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也在进一步强化。
特别是近年来,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城市而言,农村发展滞后日益严重。
我们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绝对不能搞脱离农业的工业化和脱离农村的城市化,必须更加重视工农城乡的协调发展。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政府要在农村社会保障、合作医疗、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投资。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事故缺乏保障等突出问题。
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投入力度,在农村建立大病、重病统筹机制。
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
(二)通过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税费改革的直接成果是农民负担的减轻和农村干群关系的改善,其深刻的意义在于对农村市场的拉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同时,农村税费改革也不可避免地对县乡财政运行产生财政(预算)效应,主要表现为县乡财政减收,收支矛盾加剧。
目前我国县乡财政运行困难的制度根源在于政府职能定位不准,职责划分不清,财权过于集中,政府层级制度不合理以及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不完善。
县乡财政运行困难的主要根源在于制度缺陷。
因此,解困的根本之策是制度创新:明确政府职能,逐步从“越位”中退出;完善财政体制,保证地方财力;改革政府层级制度,提高运行效率;创新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解决供求矛盾。
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探究
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探究新农村建设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
在推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理论基础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究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方向和目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从农业农村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按照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着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实现农村全面进步和健康稳定发展。
二、农业农村发展规律农业农村发展规律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巩固和发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全面进步,需要遵循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新农村建设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城乡统筹发展理论城乡统筹发展理论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导。
新农村建设要解决城乡差距问题,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理论提供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五、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农产品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
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理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理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制度基础。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强调农村土地经营权明晰、流转顺畅,推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激发农民活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七、农民工问题解决理论解决农民工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农民工问题解决理论关注农民工权益保护、就业机会等问题,为解决农民工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八、现代农业发展理论现代农业发展理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发展思路。
现代农业发展理论强调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发展方向。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不断完善和提升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水平,推动农村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国家扶持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思考。
一、解决土地问题土地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土地的数量、还需要土地的质量和高效利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土地权属问题。
应加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打击土地非法征收和占地行为。
2、土地资源化。
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程,把废弃耕地、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把荒山荒地变成宜居宜业的绿色宝地。
3、区域协调。
加强城乡土地利用的规划协调,做到农田和城市不互相侵占,实现有序合理的发展。
二、建立文化社会体系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农村文化建设涉及到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是推动农村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动机。
特别是在新时代,乡村文化、特色文化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兴起,既可以服务于乡村的发展,也可以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能进行尝试:1、扶持乡村文艺事业,培育良好的文化土壤。
如组建乡村文艺兴趣小组,给予相关奖励,鼓励农民在文化、艺术方面自由娱乐和自我提升。
2、加强农村教育。
应加大对农村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的投入力度,促进知识的传承、普及和更新。
3、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产业。
有利于挖掘农村区域内的文化资源,并通过文化旅游的方式,提高村民的文化品位和收入。
三、加强产品品牌建设建设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农村产品具有自己的品牌。
唯有具备了强大的品牌,村民的生产才能有保障。
农产品品牌建设包括产品区分、品质保证、售后服务等。
开展品牌建设,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开展品牌宣传。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汇报人:目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及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与措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展望0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述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农村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远低于城市,农民基本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一些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较为严重,影响农民生活质量。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1 2 3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改善农民生活条件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交流合作。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水利、电力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保障农民基本权益。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农村环境治理0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及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村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村电网、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覆盖率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包括学校、卫生所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得到发展,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长,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取得明显成效0102030401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突02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03垃圾处理设施不足,垃圾随意堆放,环境卫生差01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仍然较低02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不足,质量有待提高03文化娱乐设施较少,农民文化生活单调农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农民收益有限非农产业虽然得到发展,但吸纳劳动力有限政府投入有限,社会资本参与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政策执行不到位,农民受益有限资金投入不足农村融资难,发展资金短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还需完善01020304050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0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江苏省华西村案例一山东省南山村案例二四川省元通村案例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案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经验二教训一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发展避免盲目建设,注重科学发展经验一经验三教训二坚持规划先行,注重顶层设计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注重群众参与避免形式主义,注重务实为民方向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方向二方向三方向四01020403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推进农村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0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与措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了激活农村土地市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土地制度改革政策,如土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为农民提供更加灵活的土地使用方式。
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
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随着农村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当代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并分析该理论对于农村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发展背景在现代化的大潮中,农村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然而,长久以来农村一直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农业现代化滞后、农民收入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
新农村建设理论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二、新农村建设理论的内涵新农村建设理论是根据当代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的关于农村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方法。
该理论主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它强调土地制度改革,整合村庄资源,发展乡村产业与优质农产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农村建设理论认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发展的关键。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与承包权分置改革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土地的有效流转,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整合村庄资源农村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单一领域的改革,而应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实现资源的整合优化。
例如,在金融资源方面,可以引进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低息贷款,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在人才资源方面,可以推动城乡结合部建设,培养人才,推动乡村发展。
五、发展乡村产业新农村建设理论强调发展乡村产业,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乡村产业多样化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可以发展农村旅游、农村电商、农村工业等产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六、培养农民素质农村发展离不开农民自身的素质提高。
新农村建设理论强调培养农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农民培训、技能提升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农民的创业意识和经营能力。
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理论也强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的交通便利性和生活水平。
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背景介绍近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政策支持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流转,激发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资源有效配置。
2.资金政策–政府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村就业环境。
三、产业发展1.农业现代化–推动现代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普及,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2.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业,丰富农民收入来源,推动乡村产业升级。
四、社会服务改善1.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投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农村儿童接受优质教育。
2.医疗卫生–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保障农民健康。
五、生态环境保护1.生态农业–倡导绿色生产模式,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2.农村环境改善–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六、问题与挑战1.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需要进一步破解城乡差距。
2.农民素质不高–部分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加大农民培训力度。
七、未来展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以上是本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浅析,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同时也期待更多学者和专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建设探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建设探析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建设探析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建设探析【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但是,目前一些地区的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与广大农民对民主权利的内在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建设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建设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建设现状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内在要求。
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一些地区的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与广大农民对民主权利的内在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经济发展滞后,阻碍了农村基层民主发展民主的发展水平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经济能否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决定着农村基层民主是否发展与完善。
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我国农村总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总的来看,我国农村经济仍然欠发达。
农村大多数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挣钱,长年远离家乡,根本无心关注农村民主建设。
没有村民普遍参与事务管理、参与决策,就难以保证推行民主。
2.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民主自治意识淡薄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制度、信仰和感情。
而政治制度、信仰和情感与一定时期的文化水平是分不开的。
广大农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
但是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民主观念缺乏,维权意识淡薄,不能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一些村民在选举时不能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将选票交给他人任意填写,有的选亲、选近、选邻,而不管所选的人有无工作能力,有无胜任的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讨随着中国农村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逐渐走向现代化,农村社会的发展也日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为了推进中国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发展的重点之一。
本篇文档将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建设方向和难点。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
从经济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实现农村经济现代化和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新农村建设是推进全民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
在农村社会生态方面,新农村建设能够促进生态建设和农村环境治理,保证农村生态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从政治上看,新农村建设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农村民主的必要保证,从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1、推进农村生产力的提升。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发展农业为基础,促进农村生态经济林果遍地、水利设施配套完善、乡村旅游景点美丽宜人,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改造等全民参与的各项义务。
促进农村生产力的提升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2、推进乡村产业的优化升级。
乡村产业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产业发展也必须与现代化建设相配合。
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优化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和加强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是加强农村产业升级的关键。
3、推进农民群体素质的提高。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需要重视提升农民群体的体质和文化素质。
大力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工程、推进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有助于增加农村居民的文化、技术和健康层面的投入。
4、推进管理体制的变革。
要建立新农村适应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乡村治理和农村政府自身的现代化。
要推进“互联网+农村政策实施”和尝试在移动互联网上建立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更加便民、好用、高效的农村政策实施。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在实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考
2023-10-2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目标目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结论与展望目录0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和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差距逐渐拉大。
农村发展滞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生产方式单一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交通、水利、通讯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
农村地区的生产方式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缺乏多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0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0201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占总人口的大部分,因此解决农村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农村人口众多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逐渐向农村扩散,导致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环境问题突出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需要加大投入和支持。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0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包括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调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空气质量等方面的保护,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农村的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包括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产业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措施。
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包括传承和发扬农村文化传统、开展农民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等。
农村文化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包括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实现城乡一体化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包括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教育水平、医疗保障等。
推进农村现代化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包括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管理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等。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_
考2023-11-0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及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建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结论与展望目录0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述我国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城乡发展差距逐渐扩大农村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社会进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农村生态保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实现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农村社区繁荣与进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立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0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及问题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村电网、通信网络等设施逐步普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农村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加快农村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村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文化、体育等事业发展不足农民素质普遍不高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扶持力度不够政策措施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23农村土地制度不够灵活土地流转制度不够完善,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土地承包制度不够灵活,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金融体系不够健全农村信贷渠道不够畅通,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0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建议建设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
这包括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
应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
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维护机制,确保基础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提供持久保障。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2023-10-3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目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结论与展望0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述背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为了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之一,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福利和幸福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农村地区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
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特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特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农民为本,因地制宜,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目标0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概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得到重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村环境治理存在短板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村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不力农村文化建设缺乏引导和支持0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建设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是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
包括道路、桥梁、水利、电力、通讯等设施的完善,将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新农村建设理论探讨
新农村建设理论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新农村建设理论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理论,致力于揭示其内涵和实施路径。
一、农村发展理论农村发展理论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石。
农村发展理论包括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村生态建设等方面。
其中,农村经济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改善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可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目标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农民全面发展和农村全面进步。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促进农村人口素质不断提升,实现农民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社会文明进步等。
这些目标的实现将为农村地区带来全面的发展机遇。
三、新农村建设路径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包括农村产业发展、农民群体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
首先,农村产业发展是实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可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其次,农民群体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通过提升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可以推动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
最后,农村环境保护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可以提高农村生态质量和农民生活品质。
四、新农村建设政策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相关政策主要包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支持、农村投资引导等方面。
政策的出台可以引导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
五、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新农村建设面临着一系列实际问题。
首先,农村土地问题限制了新农村建设的进展。
由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限制,在土地使用权和流转等方面存在困难。
其次,农村人才流失问题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大量有才华的年轻人涌入城市,缺乏人才支持的农村地区面临发展困境。
六、新农村建设的前景分析尽管新农村建设面临挑战,但前景依然广阔。
农村地区的农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
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新农村建设成为了推动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入手,探讨新农村建设的原因、目标、路径以及遇到的挑战。
一、理论基础农村问题一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理念的转变,新农村建设逐渐成为主流。
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1.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这一战略旨在通过改革创新、产业升级和环境改善等手段,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新农村。
2.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必须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注重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只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才能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3.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要充分考虑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有机流动和共享,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农村经济繁荣: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
2.农村社会进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农村社会服务水平,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社会进步。
3.农村生态环境良好: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生态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新农村建设的路径是在实践中形成的,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总结,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路径:1.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农民收入。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3.乡村文化建设:注重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保护农村历史遗产,挖掘农村文化资源,丰富农民精神生活。
四、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1.农村人口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农村建设面临人才流失、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与建设的探索及思考
村庄规模
占地面积5.5平方公里,人口约5000 人
经济发展
以红木家具产业为主导,发展成富裕 村
文化建设
建立村级文化中心,举办文化活动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影响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
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 加强了农村社会管理,提高了农民文化素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建设方案 加强政府引导,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启示 注重农民参与,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未来农村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意义 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环节
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02
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的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原则
总体思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应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维护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通过优 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改善人居环境等措施,实现农村的可持 续发展。
原则
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注重特色、规模适度、生态优先、经济 实用等。
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重点领域和内容
空间布局规划
产业发展规划
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
社会事业发展
对农村土地利用进行合 理规划,优化农业产业 布局,完善农村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使 农村空间布局更加合理 、功能更加完善。
制定农村产业发展战略 和规划,推动农村产业 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 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 绿色农业,提高农民收 入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探析
作者:倪智超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年第07期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既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力,又注重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及注重农村经济发展,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体。
【关键词】社会主义;建设;内涵;目标;战略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农村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点。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至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的以全面形成。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
(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建设现代农业,要求我们抓好两个环节。
一方面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科技革命。
另一方面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村循环经济。
(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要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动摇,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切实保障农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重点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建设,加强农村区域内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一池三改”,即农村户用沼气、改厨、改厕、改圈工程,改善农村房前屋后院内的环境。
(四)发展农村社会公共事业
一要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
把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放在首位,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二要进步一扩大农村义务教育扶持范围,加大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
(五)努力培养新型农民
一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全面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的基本文化素质,降低农村的文盲率。
二要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
三要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
四要创新培育观念。
(六)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增收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将伴随中国现代化全过程。
加强农业内部挖潜,提高农业效益,加快发展农民增收支撑产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这是长效机制的根本所在。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一)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目标
管理民主,就是要让广大农民在参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实践中,能以主人翁地位,享受更多民主权利,自主决定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自主管理农民自身的事情,维护好和发展好农民自身的权益。
这是建设新农村不可缺少的力量源泉,也是实现民主现代化所不可或缺的。
(二)发展生产力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繁荣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只有不断加强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才能为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所谓生活宽裕主要是指农民的收入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上升,生活条件更加富裕。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收益的主体也是农民。
新农村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就是要不断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让农民过上宽裕的日子。
(四)文明是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追求的新目标
乡风文明就是要以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重建农村精神家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遵纪守法、互助和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让农村的民主、文明、和谐成为一种风尚、一种境界。
有了这种风尚和境界,建设农村现代化也就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推动力。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任务,无疑也必须已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心。
推进新农村建设,唯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农民富有,才能切实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二)坚持城乡统筹,加大反哺支持力度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夹断的必然要求,是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略。
要改变长期以来的“城市偏向”的特点,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
要积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让农民受益
以人为本是党的种植的集中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是强农富民,把增加农民收入、该神农民生活条件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放到突出位置来抓,让广大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四)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机制体制
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是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原因,必须立足于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体制机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动力和制度保障。
建立起城乡平等的教育、医疗、养老、就业制度,让农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
(五)坚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分类指导
通过科学规划,确立新农村建设的知道思想、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发展阶段、对策措施等,这是确保新农村建设始终沿着党中央确定的方向向前推进的重要前提。
因此要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
(一)建设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
党中央审时度势,在全国准确把握我国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及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二)建设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
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给我们以深刻启示,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多。
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的发展中国家,只有真正重视“三农”,把农业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扎实推进新农村
建设,才能使农村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三)建设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用新农村建设来统领“三农”工作,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差别,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四)建设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下大力气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和根本途径,对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推动农村社会深刻变革,增进农民福祉,都影响深远。
所以,党中央、国务院把农村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点,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改革与发展,力争把农村工作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作者简介:
倪智超,男,(1986~),吉林省敦化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11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