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房结改良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研究进展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研究进展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研究进展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摘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是因窦房结起搏或传导异常导致功能障碍,诱发多种心律失常的一种综合征。

对于本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得到的结论尚未统一,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现代医学认为除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外西药治疗本病不良反应极多。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成为热门话题。

对于本病,中西医研究百花齐放,相互结合,本文对SSS的研究现状及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总结和论述。

关键词:病窦;发病机制;基因通路;综述;心脏起搏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ick sinus syndrome by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YANGMeng 1 , HOU Ping 2(1.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Shenyang, Liaoning, China;2.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Shenyang, Liaoning, China)Abstract: Sick sinus syndrome (SSS) is a syndrome that causesdysfunction due to abnormal pacing or conduction of the sinus node and induces various arrhythmias.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on the 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 have not been unified, and further research is still needed. Modern medicine believes that in addition to cardiac pacemaker implantation, there are many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by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become a hot topic. For this disease, the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in full bloom andcombined with each other.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discusses the research status,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SSS.Key words:sick sinus; Pathogenesis; Gene pathway; overview; cardiacpacing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 , SSS)是由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器质性病变导致窦房结冲动形成及传导障碍,进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临床综合征,多伴有心、脑、肾等器官供血不足表现,严重者可导致晕厥、猝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疑难病症。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医药治疗近况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医药治疗近况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医药治疗近况标签: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医治疗;综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简称病窦综合征,是由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或)窦房传导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的综合征。

笔者收集了自2002年以来,对病窦的中医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对病窦的病因病机多认为是阳气衰微,鼓动无力,阴寒内结,血脉塞滞。

病位在心,连于脾,根于肾。

诸位医家又各有不同见解。

杨晓光[1]认为多由心、脾、肾阳虚衰,阴寒痰浊之邪凝聚不解,使阳气失于敷布,气血运行受阻所致。

李贵满等[2]认为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其病机为素体阳虚或年老体弱、久病不愈而阳气虚损,心气鼓动无力。

张莹等[3]认为病窦以心肾阳虚为本,血脉瘀滞为标,病久阴损及阳,可出现阴阳两虚之重症。

郭文勤教授[4]提出“心病表现于心,根源于肾”理论,抓住“心肾阳虚”这一本质,兼顾痰湿、瘀血、痰瘀。

李辰佳[5]总结本病病机有五:心气不足,心阳虚寒,心阴不足,气滞血瘀,痰浊上扰心神。

2辨证分型本病的辨证分型尚不统一,杨晓光[1]据病机及主症将本病分为心气不足、心肾阳虚两型,分别治以益气温阳,养心安神;温补心肾,通阳和络。

王居新[6]将本病辨证为心肾阳虚、气虚血瘀、气阴两虚3型,分别治以温阳益气,活血通络;益气活血,温经通络;益气滋阴,养血和营。

曹雪明[7]总结贾秀兰主任医师经验分为5型,心阳不振、心肾阳虚、气血两虚、气虚血瘀、痰湿内蕴,予以益气温阳通脉;温补心肾,通阳和络;益气养血,通脉安神;活血化瘀,温通心阳;温阳化湿,化痰开郁,实为经验之谈。

张淑云[8]将本病心动过缓型辨证为心气虚弱,肾阳不足,治则为益心气、补肾阳。

对快—慢综合征,辨证为心气阳虚,脉络闭阻,治以益气温阳通络之法,对一些使用西药较难治疗的病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3治疗3.1古方化裁吴宝川[9]龚澄[10],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本病分别与心宝、阿托品组对照,总有效率分别为83.3%、90.0%,均优于对照组66.7%、72.0%,前者P<0.001后者P<0.05。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快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策略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快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策略
心脏移植
对于严重的心动过缓患者,当其 他治疗方法均无效时,可以考虑 进行心脏移植。
04
综合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
药物治疗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药物治疗是首选,包括使用抗凝药、抗心律失常药等,以控制症 状和预防并发症。
非药物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以考虑非药物治疗,如心脏起搏器植入、导管 消融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包括心悸、乏力、头晕、黑矇等。心动过缓时可能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心动过速时可能出现心绞痛 、晕厥等症状。
诊断标准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快慢综合征的主要手段。心动过缓时,心电图可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 滞等异常;心动过速时,心电图可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异常。同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全面了 解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
详细描述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利伐沙班等,可有效降低血液 凝固的风险,预防血栓形成。在使用过程中需定期监测凝血 功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抗凝效果。
其他辅助药物
总结词
其他辅助药物包括改善心肌代谢的药 物、抗炎药物等,可辅助治疗病态窦 房结综合征快慢综合征。
详细描述
如辅酶Q10、维生素C等可改善心肌 代谢,提高心肌功能;糖皮质激素类 药物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这 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根据病 情调整剂量。
针对病因的导管消融
对于由特定病因引起的心动过缓,如窦 房结变性与纤维化,导管消融可以消除 异常电信号,恢复窦房结的正常功能。
VS
改良导管消融技术
对于不适合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导管 消融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治疗方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过消除异常电信号来改善心动过缓的症状 。

中医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概况

中医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概况

中医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概况指导:毕云标签:病窦综合征;中医治疗;综述1 辨证论治1.1心肾阳虚型以温补方法来达到温阳益气,补肾强心之功。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方。

李氏[1]以温阳益气法治疗病窦综合征36例,基本药物组成:制附片、党参、桂枝、炙麻黄、丹参。

结果:临床治愈4例(占11%),显效12例(占33%),有效18例(占50%),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为94%。

李氏等[2]以温阳益气法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2例,药用:炙麻黄、瓜蒌、陈皮、炙附子、麦冬、细辛、红参、黄芪、炙甘草、桂枝、蛭粉。

治疗结果:显效23例(54.8%);有效15例(35.7%);无效4例(9.5%);总有效率为90.5%。

1.2气虚血瘀型治宜补益心气,活血化瘀,以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为主方。

李氏[3]治疗气虚血瘀型8例取得良好的疗效。

药用:黄芪、党参、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生地黄、熟地黄、枳壳、柴胡、牛膝、桂枝、桔梗、炮附子。

宋氏等[4]以益气温阳,活血通脉法治疗SSS38例,疗效显著。

药用自拟二阳生脉汤:熟地黄、鹿角胶、当归、麦冬、黄芪、人参、山茱萸、补骨脂、仙灵脾、菟丝子、细辛、麻黄、桂枝、升麻、柴胡、川芎、赤芍、丹参。

1.3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生脉散合炙甘草汤为主方。

曲氏等[5]辨证治疗病窦综合征86例,药用:炙甘草、人参、生地、麦冬、黄芪、五味子、白术、茯苓、酸枣仁、桂枝、香附、郁金。

总有效率91.86%。

项氏[6]以五参生脉饮治疗心律慢一快综合征11例,药用党参、沙参、丹参、麦冬、五味子、苦参、元参、桂枝、当归、补骨脂、青皮。

结果:自觉症状消失,心电图正常未复发者5例;自觉症状消失,心电图基本正常,偶发心前区不适者4例;自觉症状减轻,心电图改善,发作次数减少者2例。

1.4痰湿阻遏心阳型治宜温通益气,涤痰通络。

郑氏[7]以化湿理气法治疗病窦综合征57例,药以自拟方(藿香、佩兰、苍术、郁金、香附、云苓、白术、荷叶、升麻、黄芪、百合、沙参、麦冬)为主。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经典与未来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经典与未来

➢同步化心室起搏,其包括双室再同步
化起搏(CRT)以及一定程度保持双室 同步的心室新部位起搏:右室流出道 起搏,右室流入流起搏,间隔部位起 搏,His束起搏。
其他部位心室同步起搏
RV Outflow Tract or RV Septum or LV septum?
其他部位心室同步起搏
High RVOT Low RVOT
A1A1)SACT>120ms
➢SNRT、 SACT敏感性在各自单独测定时仅约
为50 %,联合测定时则敏感性为65%,特异 性为88%。
九、诊 断
➢1977年《中华内科杂志》邀请有关专
家研究制定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 诊断参考标准”可谓“经典”之作, 能紧密结合临床,具体、实用,可看 出老一辈专家严谨、务实的学风。
RVOTP 8.6 ± 2.0* 6.6 ± 1.1* 98 ± 25* 57 ± 11* CO:心排量 CI:心脏指数 SV:每搏量 SVI:每搏指数
*: 与RVAP相比, P<0.01
(中国医刊,2000,35(1):22-23)
关于植入久永性心脏起搏器的适应征 2008ACC/AHA/HRS指南
间隔与游离壁不同步,不同部位的 左室游离壁不同步
右室起搏的危害
起搏性心肌病
右室起搏可引发“起搏诱导性心肌病”(pacing-induced cadiomyopathies)
现已公认,右室心尖部是 最差的起搏部位,其造成 有害的电—机械作用。
可导致心肌细胞损伤,进 一步损害左室功能。
右室心尖部起搏部位的 组织学改变
心室同步化起搏的方法
➢鼓励自身的房室传导:将DDD起搏的AV间期没置较长 ➢减少心室不同步起搏:采用最小化心室起搏(MVP)

病窦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病窦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病窦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摘要:病窦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器质性病变导致窦房结冲动形成障碍,或窦房结至心房冲动传导障碍所致的多种心律失常和多种症状的综合病症,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老年人易被误诊。

本文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心电图表现、治疗等做如下简要综述。

关键词:病窦综合征;诊断;治疗;进展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简称病窦综合征。

是由于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出现器质性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窦房结传导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并伴有心、脑、肾等脏器供血不足的一组综合征。

1.发病机制1.1发病机制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发病机制,但通过大量学者的研究表明,病窦综合征发病的可能机制如下。

(1)离子通道的改变。

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通道、钠离子电压门控5型通道α亚基- Na +和瞬时受体电位通道等离子通道激活和失活的变化,可导致心律失常。

(2)窦房结细胞的减少。

随着年龄的增加,窦房结内起搏细胞日益减少,缝隙连接蛋白表达及分布异常、心肌细胞和间质纤维化明显增加及心脏电重构等[8]一系列心脏结构及电生理改变导致心律失常的病发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

(3)重塑组织水平机制。

如果心律失常持续未经治疗,窦房结的结构可以被修改,这种重塑可导致心肌细胞纤维化和电生理学改变甚至凋亡,从而增加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1]。

2.病因2.1病因2.1.1窦房结非特异性、退行性纤维变性;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变是最常见的病因,随年龄增长,窦房结内逐渐纤维化,起搏细胞(P细胞)逐渐被纤维组织代替。

2.1.2冠心病时,冠状动脉慢性供血不足,致窦房结长期缺血,影响窦房结功能。

心肌梗死时,右冠状动脉或左旋支阻塞,导致窦房结供血中断,影响窦房结功能,常见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2.1.3心肌炎与心肌病:包括心肌淀粉样变、心脏结节病等心肌病和各种免疫性心肌炎等也是本病的常见原因。

神经病变“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明显抑制窦房结功能。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疗效探讨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疗效探讨

比较患者治 疗前后 2 4h心电图总心率 变化和每分钟 平均心率 , 以及 治疗后 的临床疗效与不 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 患者 2 4h总心率明
显较 治疗前加快 ( P<00 ) 每 分钟 平均 心 率较 治疗 前增 加 ( .5 , P<00 ) 有 效率 达到 8 % , 出现 心悸 、 慌、 晕等不 良反 应。结 .5 , 6 未 心 1年 1 1月
第 9卷
第3 1期
|I I_ l
C IE E A D F R IN M D C LR S A C H N S N O E G E IA E E R H
誊 |_◆ 。l l 00≯
誊 ! l ≯ll l1
l l l 。
14 统计 学处理 .
采用 S S 3 0统计 软件 进行 分 析 , P S1 . 计量 资
料 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 示 , 组 问率 的 比较 应用 检验 , x4 ) - 两
P<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00
2 结 果
介入机体后 , 甲基 化 c M 作为 A P起 第二信 使作 用 , 能促进 细胞 生
长效应 , 窦房结 内 P细胞 兴奋性 和频率有增 加作用 , 对 能降低冠 脉阻力 , 改善冠脉循环 , 增加 心肌供 氧 , 改善窦 房结 P细胞 缺血 、
12 方法 .
本组 患者入 院后均行 对症 支持 治疗 , 注意避 免使 并
用 阿托品和 异 丙 肾上 腺 素 , 使 用 环磷 腺 苷 葡胺 注 射 液 , 入 均 加 50 m %葡萄糖 注射 液稀释后 静脉 滴注 , 0 l 5 1次/ ,2 /次 , d 10mg 连 续 治疗 1 0d为一个疗程 , 比较治疗 前后 患者 2 电 图总心率 4h心 变化 和每分钟平均心率 , 以及治疗后 的临床疗 效与不 良反应 。 1 3 疗效评定标准 . 显 效 : 者眩晕 、 患 黑朦 、 力 、 乏 记忆 力减 退 、 晕厥 、 心悸 、 胸闷等症状 消失 ; 有效 : 述症 状减 少与 改善 ; 效 : 上 无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西医研究进展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西医研究进展
见. 。
1 现 代 医 学 对 于 病 窦 的认 识
对 于 其 治 疗 只能 以 B受体 激 动 剂 、抗 胆 碱 能 药 物 等 对 症 处
理 ,但这些药物副作用多 ,疗效差 ,不能作为常规治疗 。患者 随着人 口老龄化进展 ,冠 心病 、动 脉硬 化发病率的增加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的发病 率也呈上升趋势。本病起病 隐匿,进
较 常 见 的 疾 病 ,临 床 多 发 ,主 要 是 窦 房 结 的 器 质 性 病 变 或 功 能
脉狭 窄 即 冠 心 病 并 不 是 病 窦 的 主 要 病
】 。 不 少 学 者 对 传 导 系
统增龄变 化的病理学进行研究并证实 ,随着年 龄的增长 ,窦房 结内逐渐 纤维化,起搏细胞被纤维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取代 ,, 继之窦房结功 能 逐渐衰 退 ,故其更 多的原 因是 由于传 导系统退 行性病 变所 引 起 。而对于其发病机制 ,近十几来学者们主要从缝 隙连接蛋 白
既 s t e m me d i c i n e
张晓华 于德洵 钱 锋
长春 ,1 3 0 0 2 1 ) ( 吉林省 中医药科学院心病科 ,吉林
中图分类 号:1 1 5 4 1 . 7 【 摘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7 8 6 0( 2 0 1 4 )1 5 - 0 0 1 0 — 0 3 证型 :GB A

1 0 一
C l i n i c a l J o u na r l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2 0 1 4 V o 1 . ( 6 ) No . 1 5
经 》 有 云 :“ 百 病 生 于 气 也 。怒 则 气 上 ,思 则 气 结 … … ” 。肝 的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医药治疗进展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医药治疗进展

病 态 窦房 结综 合 征 中 医药 疗 展 治 进
张越 男 段 学忠 , , 郭 文 ( .山 东中医 药大学 , 东 济 南 2 0 1 ; .解放 军 济 南军 区总 医院 , 东 济 南 2 0 3 ) 1 山 504 2 山 5 0 1
[ 键 词 ] 病 态 窦 房 结 综合 征 ; 医 药 ; 证 分 型 关 中 辨
血滞 。 亦主精伤。 《 匮要 略》 ”金 论其脉象 日:寸 口脉迟而涩 , “ 迟
为寒 , 手 足 厥 冷 。 以六 淫 、 情 、 食 、 倦 为 诱 因 , 则 ” 七 饮 劳 日渐 发 展 而 成 。 病位 以 心 为 主 , 涉 脾 、 、 三 脏 , 本 虚 标 实 之 兼 肝 肾 属
列 I 表 现 l 。祖 国 医 学 没 有 S S的 病 名 , 根 据 其 临 床 表 临床 1 j S 但 现 , 将 其 归 属 于 “ 悸 ” “ 晕 ” “ 痹 ” “ 证 ” “ 迟 多 心 、眩 、胸 、厥 、脉
陈 邦 芝 " 将 S S归 纳 为 8型 : 心 阳 亏 虚 型 , 宜 温 补 心 J S ① 治 阳 、 达 血 脉 , 麻 黄 附子 细辛 汤 加 减 ; 心 气 虚 弱 型 , 宜 补 通 予 ② 治 益 心 气 、 经 复 脉 , 予 《 岳 全 书 》 味 子 汤 加 减 ; 心 阴 不 温 方 景 五 ③ 足 型 , 当 滋 补 心 阴 、 实 血 脉 , 予 加 味 生 脉 饮 ; 心 血 亏 损 治 充 方 ④
加 减 ; 痰 浊 痹 阻 型 , 宜 理 气 化 痰 , 气 顺 痰 消 , 心 脉 自宁 ⑧ 治 使 则 矣 , 予 温 胆 汤 加 减 。 李 辰 佳 - 辨 证 分 为 4型 : 气 阳 两 虚 方 8 ①

中医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刘宇;刘如秀;汪艳丽【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2(010)008【总页数】2页(P983-984)【作者】刘宇;刘如秀;汪艳丽【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R456.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是由各种病理过程累及窦房结及邻近组织,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或)窦房结传导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属心血管疾病之危重症,临床可因脏器及组织供血不足而产生胸闷、心悸、气短、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阿斯综合征和猝死。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疗法,在辨治SSS方面显示了一定的优势。

现将近十年来的应用概况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研究中医学里没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将其归属于“心悸”、“头晕”、“胸痹”、“厥证”、“脉迟症”、“脉结代”等范畴。

对其病机,古代早有论述。

如《素问·痹论》亦指出:“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濒湖脉学》云:“迟而无力定虚寒,代脉都因元气虚,结脉皆因气血凝。

”近代学者则有更深入的认识,胡智海[1]认为本病多由阳虚、血瘀和气血不足引起,常表现为阴证、寒证和虚证。

运用益气温阳,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以红参、附子、细辛、丹参、黄芪、当归、三七、降香、麻黄等为主方。

赵克华[2]认为病人素体劳倦伤脾,积劳伤阳,心肾阳微,鼓动无力,胸阳失展,阴寒内侵,血行涩滞,而发为胸痹。

常晓[3]认为本病病机以心肾阳虚为主而兼有阴伤,多见寒证、虚证。

吕宜民等[4]认为寒湿邪搏于血脉,内扰于心,以致心脉痹阻,血运行不畅,亦能引起心悸、怔忡。

王喜梅等[5]认为SSS病人经辨证或辨病常有气虚、阳虚、血瘀的特点或心、脾、肾阳虚的特点。

吴恩亭[6]认为本病病位在心,以阳气亏虚为基本病机,宗气下陷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直接病理基础。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研究现状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研究现状

1 . 2 . 1 内源性病 因
( 1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 2 )窦房结
细胞及其 周围退行性 变 ; ( 3 ) 心肌病 ; ( 4)炎症 性疾 病 :
辽 守压 亏陀  ̄ ¥ - 2 0 1 5 A p r3 J L i ( 2 ) a o ni ng Me di c a l Uni v e r s i t y r ‘ 6
di c a l g Me

病 态 窦 房 结 综 合 征 研 究 现 状
马善 学 ,刘仁 光 ,翟桂 兰
The Re s e a r c h Pr o g r e s s o f S i c k Si n us S y nd r o me
M A S h a n x u e, L I U Re n g u a n g,Z H AI Gu i l a n
( T h e F i r s t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L i a o n i n g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J i n z h o u 1 2 1 0 0 1 C h i n a )
出功能障碍 ,引起 各种缓慢 心律 失常,并伴有 脑、心、肾等 重要脏 器供 血不足 的一组综合征 。本文对病 态窦房结综合征 的 发病机制及病 因、临床 和心电 图表现、诊 断及 治疗的研 究进展 作简要 综述。
关键 词 :病 态 窦 房 结 综 合征 ; 快慢 综合 征 ; 心 电 图 中 图 分 类 号 :R 5 4 0 . 4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0 4 2 4 ( 2 0 1 5 ) 0 2 —0 0 9 0— 0 4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2 0 1 7年 3月第 1 5卷 第 9期

文献综述 ・ 1 7
病态 窦房 结综合征 的 中医药治疗进展
王 华 文 吴 文胜
( 1 辽宁 中医药大学 ,辽 宁 沈 阳 1 1 0 8 4 7 ;2辽宁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院 ,辽宁 沈 阳 1 1 0 8 4 7 )
【 摘 要】病态 窦房 结 综合征 是 西 医临床 中常 见的心血 管 系统 疾病 , 属 于 中医 “ 心 悸” 、 “ 怔忡 ” 、 “ 胸 痹 ”等病 的 范畴 , 本文从 病 因病机 、 辨证 论 治、
无 己在 伤寒明理论》 中 提出: “ 其气虚者 ,由阳气虚弱 ,心下空虚 ,
内动而为悸也 ;其停饮者 ,由水停心 下,心主火而恶水 ,水既内停 ,心 不 自安 ,则为心悸也。”言其病 因不 外气虚 、痰饮两端。而现代医家对 本病的论述更加详尽 。罗陆一Ⅲ 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认为 ,病窦综合 征的病 位肾三脏 阳气虚 弱,本虚 日 久致脉络瘀阻、痰浊闭阻、寒凝心脉 等有形 实邪的停滞 ,属于虚 实夹杂之证 。脉诊 可表 现为迟 、涩、促 、 结 、代 。若迟 、数脉交替 出现 ,即现代医学的慢一 快综合征 。临床主要 表 现为窦 性心动过 缓 ,窦性停 搏 ,窦房 阻滞 基础上 的快速性心律 失常
良 认为病窦综合征的产生是由于心、脾、肾三脏阳虚,致痰血等有形
实邪交 阻于体 内。刘如秀 根据病态 窦房结 综合征 的脉象是 以迟脉为主 而籽其归于 “ 迟脉证 ”的范畴进行讨论 ,其病理基础是 由于阳虚 不能充 盈脉管而致血行瘀滞 。多 由先天体质虚弱 ,肾气充盈不足,后天脾 胃水
谷之精气匮乏,而致 阳气推动功能不利 ,瘀血 、痰浊内生而成 。此病 日
而 服之 ,身体 恢复健 康后 ,扒房 子、盖房子 、万事完 毕、操过度 , 病 倒命休 。 ③饮食 预防癌症 。癌患者 少食未熟生 冷 ,食之损 人体 阳气 , 滞漩癌症 人体气血 ,癌 体突增 ,症状加剧 ,危 急生命 。

isl-1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窦房结发育、生物起搏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isl-1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窦房结发育、生物起搏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ISL ̄1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窦房结发育㊁生物起搏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范致星1ꎬ2ꎬ3ꎬ黄从新1ꎬ2ꎬ3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ꎬ武汉430060ꎻ2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ꎻ3心血管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㊀㊀摘要:胰岛素基因增强子结合蛋白1(ISL ̄1)是LIM同源转录因子ꎬ在不同的时间及组织细胞中产生不同的调控作用ꎮISL ̄1不仅是一种与发育调控有关的重要转录因子ꎬ还可作为第二生心区未分化心脏祖细胞的标记ꎬ发挥促进心脏发育及分化的作用ꎮISL ̄1同样是窦房结(SAN)起搏细胞的标志ꎬ从上游调控T ̄box转录因子家族3(Tbx3)㊁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4(HCN4)等参与SAN的发育ꎮ细胞过表达ISL ̄1后ꎬ可通过上调Tbx3㊁HCN4等窦房结特异性基因ꎬ同时下调Nkx2.5等工作心肌特异性基因ꎬ使细胞形成起搏电流ꎬ最终分化为起搏样细胞ꎮ㊀㊀关键词:胰岛素基因增强子结合蛋白1ꎻ窦房结发育ꎻ生物起搏㊀㊀doi:10.3969/j.issn.1002 ̄266X.2020.12.027㊀㊀中图分类号:R541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 ̄266X(2020)12 ̄0099 ̄04基金项目: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基金资助项目(2016ACA153)ꎮ通信作者:黄从新(E ̄mail:huangcongxin@vip.163.com)㊀㊀窦房结(SAN)作为心脏的生理起搏点ꎬ可参与调控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心脏节律ꎮ随着人口老龄化ꎬ窦房结退行性变的发生率逐渐上升ꎬ其功能改变所引起的头晕㊁黑朦㊁乏力㊁甚至猝死ꎬ被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1]ꎮ心脏电子起搏器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ꎬ可明显改善SSS患者的生活质量ꎮ然而ꎬ电子起搏器仍有较多的缺陷和局限ꎬ如需永久性植入导管㊁电池寿命较短㊁不受神经体液因素调控等[2]ꎮ于是构建一种 生物起搏器 显得至关重要ꎮ生物起搏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如基因工程)构建一个与窦房结功能类似的起搏点ꎬ在机体正常起搏系统出现异常时发挥替代作用[3]ꎮ近年来ꎬ生物起搏器构建相关研究多集中在诱导干细胞的定向分化或调控下游的离子通道ꎬ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ꎬ但仍存在许多不足[4]ꎮ转录因子胰岛素基因增强子结合蛋白1(ISL ̄1)是SAN发育的关键调控因子ꎬ其在SAN的形成和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ꎬ过表达ISL ̄1有助于起搏样细胞的形成[5]ꎮ现就ISL ̄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窦房结发育㊁生物起搏中的作用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ꎮ1㊀ISL ̄1的生物学特性㊀㊀ISL ̄1于1990年由Karlsson教授等[6]首次报道ꎮ人类ISL ̄1基因全长约11kbꎬ定位在5号染色体的长臂ꎬ含6个外显子ꎮISL ̄1蛋白属于LIM同源框蛋白家族ꎬ总共含349个氨基酸ꎮISL ̄1转录因子由三个结构域构成ꎬ包括一个同源结构域和两个相互串联的LIM结构域ꎮLIM结构域高度保守ꎬ主要含有组氨酸及半胱氨酸ꎬ这种结构域可通过形成锌指结构而介导蛋白与蛋白间的作用[7]ꎮISL ̄1的同源结构域为螺旋结构ꎬ该种结构有利于其与靶基因的ATTA或TAAT元件偶联ꎬ从而介导蛋白与基因间的作用[6ꎬ7]ꎮ㊀㊀目前已有研究证实ꎬISL ̄1可作为第二生心区(SHF)心脏前体细胞的分子标志[8]ꎮPandur等[9]发现ꎬISL ̄1基因敲除小鼠在鼠胚第9.5天停止心脏发育或心脏出现严重畸形ꎬ不能成袢ꎻ进一步采用原位杂交法发现ꎬISL ̄1基因敲除小鼠左室虽然不受影响ꎬ但表现为单个心房或心室ꎬ同时伴右室及流出道缺如ꎮMommersteeg等[10]通过谱系示踪分析法研究ISL ̄1在小鼠胚胎发育第7.25~10天时的表达情况ꎬ发现ISL ̄1在新月形生心区的腹侧和背侧处表达较高ꎬ当线性心管形成后ꎬ脏壁中胚层和前肠内胚层中逐渐出现ISL ̄1阳性细胞ꎬ在小鼠胚胎发育到第10天时ꎬ依然能在脏壁及腹侧中胚层检测到ISL ̄1ꎬ然而在心肌成熟后却不能检测到ISL ̄1的表达ꎮ进一步研究显示ꎬ在小鼠胚胎发育到第8.5天时ꎬISL ̄1阳性前体细胞迁移到心脏ꎬ在右室流出道及右心房㊁右心室表达ꎬ但在其他部位未检测到ꎻ随着心脏逐渐发育ꎬ右房ISL ̄1表达明显升高ꎬ最后仅局限于右房的起搏区域ꎻ在胚胎发育到第14.5天时ꎬISL ̄1在心脏神经节区域㊁SAN和房室结(AVN)99区域㊁房间隔㊁部分流出道㊁右室㊁主动脉㊁肺动脉㊁静脉瓣等部位持续表达ꎻ在小鼠出生后第3天ꎬISL ̄1仍可在主动脉/肺动脉基部㊁窦房结及房室结区域表达ꎬ但ISL ̄1表达区域明显缩小[10]ꎮISL ̄1持续在SAN及AVN区域表达提示起搏细胞有可能来源于SHFꎮ同时研究还发现ꎬISL ̄1与起搏细胞标志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4(HCN4)在部分区域可同时表达ꎬ这说明ISL ̄1与HCN4的表达可能密切相关[10]ꎮ另一研究中研究人员将ISL ̄1与不同细胞系的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物进行共染色ꎬ发现SAN及AVN区域有一群ISL ̄1阳性前体细胞并无特定细胞系相关的分子标志物ꎬ且随着胚胎发育ꎬ其细胞数量明显减少[11]ꎮ这提示ISL ̄1阳性前体细胞具备分化为其他不同细胞系的潜能ꎮWeinberger等[12]发现ꎬ人类胚胎期的ISL ̄1也高表达于右房及流出道等SHF结构区ꎬ这与小鼠相似ꎬ还发现ISL ̄1也可表达于正常成年小鼠心脏中ꎬ但主要在上腔静脉与右房交汇处㊁肺静脉及房间隔周围㊁大血管壁内ꎮ更有趣的是ꎬ上腔静脉与右房交汇处的ISL ̄1阳性前体细胞高表达HCN4ꎬ这说明ISL ̄1同样是成熟SAN的标志ꎮ2㊀ISL ̄1在SAN发育中的作用㊀㊀SAN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结构ꎬ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界沟上1/3的心外膜深面[13]ꎮSAN起搏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多种离子电流(膜时钟)和细胞内的钙循环(钙时钟)相互影响导致起搏活动的产生[14~16]ꎮ调控SAN发育的分子信号网络十分复杂ꎬ涉及多种转录因子的多重调控和相互作用ꎬ不同的转录因子在SAN及周围心房工作心肌中呈现出特定的表达模式ꎬ在细胞的特异性和分化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17ꎬ18]ꎮ近年相关研究证实ꎬISL ̄1可作为SAN起搏细胞的标志ꎬ参与SAN的发育及功能调控ꎮTessadori等[19]首先证实了ISL ̄1可调控斑马鱼SAN的发育及功能ꎮVedantham等[20]同样证实ꎬISL ̄1作为与发育相关的重要转录因子ꎬ可从上游调控多种转录因子及离子通道的表达而参与小鼠SAN的发育ꎮ后续的研究进一步证实ꎬISL ̄1在哺乳动物SAN胚胎期发育过程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ꎬISL ̄1可作为SAN起搏细胞的标志[20]ꎮ研究者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纯化得到了小鼠SAN中的起搏细胞并完成测序ꎬ发现基因敲除ISL ̄1后ꎬ在SAN中表达丰富的T ̄box转录因子家族3(Tbx3)㊁HCN4等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ꎬ而右房心肌表达丰富相关的基因出现了显著的上调[20]ꎮ这提示ISL ̄1作为转录因子ꎬ参与对SAN相关基因的直接调控ꎮLiang等[5]通过ISL ̄1基因敲除小鼠实验ꎬ证实了ISL ̄1作为转录因子ꎬ参与了SAN的胚胎发育ꎬ对SAN起搏细胞的存活及功能至关重要ꎮ染色质免疫沉淀反应证实ꎬL型钙通道㊁ANK2及Tbx3等多种窦房结起搏功能必需的基因中存在ISL ̄1的结合位点ꎬ受到ISL ̄1调控的SAN特异表达的基因达到40%[5]ꎮSAN是哺乳动物自发电活动的结构基础ꎬISL ̄1是SAN起搏细胞的标志ꎬ对其发育和功能起到重要作用ꎮ因此ꎬ在生物起搏领域ꎬ转录因子ISL ̄1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ꎬ成为研究热点ꎮ3㊀ISL ̄1在生物起搏中的作用㊀㊀生物起搏是运用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ꎬ对受损的自律性节律点或特殊传导系统的组织进行修复和替代ꎬ使心脏的传导或起搏功能得以恢复ꎮ因此ꎬ获得有效的起搏样细胞是最终实现生物起搏的前提ꎮ近年研究证实ꎬISL ̄1阳性前体细胞可能具有多向分化潜能ꎬ过表达ISL ̄1有助于起搏样细胞的形成ꎮLaugwitz等[21]发现ꎬ将ISL ̄1阳性前体细胞与心脏间充质细胞共培养一段时间后ꎬISL ̄1阳性细胞不仅可以维持未分化状态而且能实现自我更新ꎻ将ISL ̄1阳性细胞与已经分化成熟的心肌细胞共培养ꎬ这些ISL ̄1阳性细胞能够分化为心肌样细胞ꎮMoretti等[22]及Bu等[23]同样发现ꎬ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ꎬISL ̄1阳性细胞可分化形成不同的心脏细胞系ꎮ随后ꎬFonoudi等[24]在胚胎干细胞中过表达ISL ̄1ꎬ证实过表达ISL ̄1可促进人胚胎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ꎮ这些研究均提示ISL ̄1可作为将特定类型细胞转化为心肌样细胞或者起搏样细胞的有效转录因子ꎬ可能是研发缓慢性心律失常生物起搏器的关键靶点ꎮZhang等[25]通过基因转染方式在脂肪干细胞(ADSCs)中过表达ISL ̄1ꎬ结果发现ISL ̄1在ADSCs中高表达后ꎬHCN4㊁Cx45和Tbx3等窦房结特异性基因在ADSCs中的表达明显上调ꎬ而Nkx2.5等工作心肌特异性基因表达显著下调ꎬ且可记录到超极化激活的起搏电流(If)ꎮ这项研究结果表明经ISL ̄1基因修饰的ADSCs产生了一定的高表达窦房结标志性基因并具有细胞内典型超极化电活动的起搏样细胞ꎮ与此同时ꎬZhang等[26]通过基因转染的方式将ISL ̄1和Tbx18两者一并整合至乳鼠心室肌细胞(NRVM)的基因组中ꎬ结果发现ISL ̄1组㊁Tbx18组和ISL ̄1+Tbx18组NRVM搏动频率均有明显提升ꎬ各组均可检测到HCN4的表达ꎬ但ISL ̄1+Tbx18组HCN4表达水平最高ꎬ搏动频率提升最为明显ꎬ且ISL ̄1+Tbx18联合表达的大多数NRVM001能记录到If电流ꎮ此项实验表明ꎬISL ̄1+Tbx18共表达能更明显的提高HCN4的表达水平ꎬ促进NRVM向窦房结细胞转化ꎬ实现起搏样细胞的重编程ꎮ综合上述两项最新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到ꎬ转录因子ISL ̄1能在特定条件下ꎬ将脂肪干细胞或已经成熟的心肌细胞诱导为起搏样细胞ꎮ但一种转录因子作用往往有限ꎬ同时联合多种转录因子可能更有利于实现起搏样细胞的重编程ꎬ多种转录因子联合作用将是后续研究生物起搏新的突破点ꎮ㊀㊀与此同时ꎬ我们还需认识到ISL ̄1构建生物起搏器可能存在的不足ꎮISL ̄1作为胚胎性基因ꎬ在人类发育过程中ꎬISL ̄1只在特定的组织或器官中表达ꎬ例如胰腺和大脑ꎮ在成年后的组织或器官中高表达ISL ̄1ꎬ将抑制抑癌基因p14ARF等细胞周期调节因子的表达ꎬ促进细胞的自我更新ꎬ最终导致淋巴瘤㊁胃癌和膀胱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27ꎬ28]ꎮ此外ꎬISL ̄1通过调节心脏的起搏及传导ꎬ相关基因还可导致新的心脏传导系统疾病及心律失常[29]ꎮ总之ꎬISL ̄1的生物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ꎮ㊀㊀综上所述ꎬISL ̄1作为一种与发育调控有关的重要转录因子ꎬ其在促进窦房结发育及维持窦房结起搏功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ꎮADSCs等种子细胞过表达ISL ̄1后可通过上调Tbx3㊁HCN4等SAN特异性基因ꎬ同时下调Nkx2.5等工作心肌特异性基因而使细胞形成Ifꎬ最终分化为起搏样细胞ꎮ鉴于ISL ̄1可参与对SAN特异性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ꎬ未来可将ISL ̄1作为生物起搏研究的重要诱导因子并深入探讨其相应机制ꎮ但截止目前ꎬ由于生物起搏涉及的调控机制极其精确且复杂ꎬ该领域的研究还仅仅是在实验的初期ꎬISL ̄1构建生物起搏器的稳定性㊁持久性及生物安全性问题仍需更进一步研究ꎮ参考文献:[1]DePontiRꎬMarazzatoJꎬBaglianiGꎬetal.Sicksinussyndrome[J].CardElectrophysiolClinꎬ2018ꎬ10(2):183 ̄195. [2]SciarraLꎬNestiMꎬPalamàZꎬetal.Arrhythmiasinpatientswithimplantabledevices[J].CardElectrophysiolClinꎬ2019ꎬ11(2):363 ̄373.[3]FarrahaMꎬKumarSꎬChongJꎬetal.Genetherapyapproachestobiologicalpacemakers[J].JCardiovascDevDisꎬ2018ꎬ5(4):E50.[4]AmbeshPꎬKapoorA.Biologicalpacemakers:conceptsandtech ̄niques[J].NatlMedJIndiaꎬ2017ꎬ30(6):324 ̄326. [5]LiangXꎬZhangQꎬCattaneoPꎬetal.TranscriptionfactorISL1isessentialforpacemakerdevelopmentandfunction[J].JClinIn ̄vestꎬ2015ꎬ125(8):3256 ̄3268.[6]KarlssonOꎬThorSꎬNorbergTꎬetal.Insulingeneenhancerbind ̄ingproteinIsl ̄1isamemberofanovelclassofproteinscontainingbothahomeo ̄andaCys ̄Hisdomain[J].Natureꎬ1990ꎬ344(6269):879 ̄882.[7]WangMꎬDruckerDJ.TheLIMdomainhomeoboxgeneisl ̄1:con ̄servationofhumanꎬhamsterꎬandratcomplementarydeoxyribonu ̄cleicacidsequencesandexpressionincelltypesofnonneuroendo ̄crinelineage[J].Endocrinologyꎬ1994ꎬ134(3):1416 ̄1422. [8]EnglekaKAꎬManderfieldLJꎬBrustRDꎬetal.Islet1derivativesintheheartareofbothneuralcrestandsecondheartfieldorigin[J].CircResꎬ2012ꎬ110(7):922 ̄926.[9]PandurPꎬSirbuIOꎬKühlSJꎬetal.Islet1 ̄expressingcardiacpro ̄genitorcells:acomparisonacrossspecies[J].DevGenesEvolꎬ2013ꎬ223(1 ̄2):117 ̄129.[10]MommersteegMTꎬDomínguezJNꎬWieseCꎬetal.Thesinusve ̄nosusprogenitorsseparateanddiversifyfromthefirstandsecondheartfieldsearlyindevelopment[J].CardiovascResꎬ2010ꎬ87(1):92 ̄101.[11]SunYꎬLiangXꎬNajafiNꎬetal.Islet1isexpressedindistinctcardiovascularlineagesꎬincludingpacemakerandcoronaryvascularcells[J].DevBiolꎬ2007ꎬ304(1):286 ̄296.[12]WeinbergerFꎬMehrkensDꎬFriedrichFWꎬetal.LocalizationofIslet ̄1 ̄positivecellsinthehealthyandinfarctedadultmurineheart[J].CircResꎬ2012ꎬ110(10):1303 ̄1310.[13]MonfrediOꎬMaltsevVAꎬLakattaEG.Modernconceptsconcern ̄ingtheoriginoftheheartbeat[J].Physiology(Bethesda)ꎬ2013ꎬ28(2):74 ̄92.[14]VerkerkAOꎬWildersR.Pacemakeractivityofthehumansinoatri ̄alnode:effectsofHCN4mutationsonthehyperpolarization ̄activa ̄tedcurrent[J].Europaceꎬ2014ꎬ16(3):384 ̄395.[15]HonjoHꎬBoyettMRꎬKodamaIꎬetal.Correlationbetweenelec ̄tricalactivityandthesizeofrabbitsino ̄atrialnodecells[J].JPhysiolꎬ1996ꎬ496(Pt3):795 ̄808.[16]HusseBꎬFranzWM.Generationofcardiacpacemakercellsbypro ̄gramminganddifferentiation[J].BiochimBiophysActaꎬ2016ꎬ1863(7PtB):1948 ̄1952.[17]LiangXꎬEvansSMꎬSunY.Developmentofthecardiacpacemak ̄er[J].CellMolLifeSciꎬ2017ꎬ74(7):1247 ̄1259.[18]BarbutiAꎬRobinsonRB.Stemcell ̄derivednodal ̄likecardiomyo ̄cytesasanovelpharmacologictool:insightsfromsinoatrialnodedevelopmentandfunction[J].PharmacolRevꎬ2015ꎬ67(2):368 ̄388.[19]TessadoriFꎬvanWeerdJHꎬBurkhardSBꎬetal.Identificationandfunctionalcharacterizationofcardiacpacemakercellsinze ̄brafish[J].PLoSOneꎬ2012ꎬ7(10):e47644.[20]VedanthamVꎬGalangGꎬEvangelistaMꎬetal.RNAsequencingofmousesinoatrialnoderevealsanupstreamregulatoryroleforIs ̄let ̄1incardiacpacemakercells[J].CircResꎬ2015ꎬ116(5):797 ̄803.[21]LaugwitzKLꎬMorettiAꎬLamJꎬetal.Postnatalisl1+cardio ̄blastsenterfullydifferentiatedcardiomyocytelineages[J].Natureꎬ2005ꎬ433(7026):647 ̄653.[22]MorettiAꎬCaronLꎬNakanoAꎬetal.Multipotentembryonicisl1+progenitorcellsleadtocardiacꎬsmoothmuscleꎬandendothelialcelldiversification[J].Cellꎬ2006ꎬ127(6):1151 ̄1165.101鼻咽癌放疗抵抗机制的研究进展吴丽芷ꎬ陈始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ꎬ武汉430060㊀㊀摘要:鼻咽癌(NPC)是头颈部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ꎬ放射治疗是NPC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ꎮ然而放射治疗无法有效根除肿瘤干细胞ꎬ且会导致肿瘤细胞代谢状况改变ꎬ刺激DNA双链断裂修复ꎬ通过自噬减少细胞损伤ꎬ以及细胞周期阻滞ꎬ最终导致NPC放疗抵抗ꎮ㊀㊀关键词:鼻咽癌ꎻ放疗抵抗ꎻ肿瘤干细胞ꎻ肿瘤细胞代谢ꎻDNA损伤修复ꎻ自噬ꎻ细胞周期调控ꎻEB病毒㊀㊀doi:10.3969/j.issn.1002 ̄266X.2020.12.028㊀㊀中图分类号:R739.6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 ̄266X(2020)12 ̄0102 ̄04㊀㊀鼻咽癌(NPC)是起源于鼻咽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ꎬ危险因素包括EB病毒(EBV)㊁人乳头瘤病毒感染ꎬ遗传易感性及饮食等生活习惯[1]ꎮ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显示ꎬ2018年全球NPC的新发病例约有129万例ꎮ调查还发现ꎬNPC地理分布极不平衡ꎬ近70%以上的新发病例发生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2]ꎮ由于鼻咽部解剖结构复杂ꎬ且周围邻近重要器官ꎬ故难以进行手术根治性切除ꎮ且NPC的病理类型绝大多数为非角化型未分化性癌ꎬ恶性程度高ꎬ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ꎮ由于对电离辐射(IR)高度敏感ꎬ因此放射治疗是目前NPC首选的治疗手段[3]ꎮ然而ꎬ大量研究表明ꎬIR杀灭肿瘤的同时也可以诱导许多基因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ꎬ这些变化可导致肿瘤对IR的敏感性降低ꎬ并出现辐射抗性或辐射抗性的发展ꎮ放射抗性是NPC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4]ꎮ因此ꎬ探索NPC放射抗性的分子机制对于提高NPC放射治疗效果乃至改善NPC患者预后至关基金项目:湖北省卫健委科学研究计划(WJ2019M186ꎬWJ2019M195)ꎮ通信作者:陈始明(E ̄mail:shimingchen0468@163.com)重要ꎮ放疗抵抗的产生是一个多基因和多机制共同参与的过程ꎬ包括具有高度致瘤原性的肿瘤干细胞(CSC)ꎬ通过激活DNA损伤修复抗凋亡ꎻ肿瘤细胞葡萄糖摄取增加㊁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减少ꎬ以高效修复DNAꎻ通过自噬提供能量和消除已经被辐射损伤的蛋白质促进细胞存活ꎻ调控细胞周期重新分布ꎬ使其对放疗敏感性减弱ꎻ且EBV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可诱导NPCCSC形成[5]ꎮ现将NPC放疗抵抗机制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ꎮ1㊀CSC㊀㊀1983年ꎬMackillop等[6]最先提出CSC的概念ꎬ认为其是肿瘤细胞中一类具有干细胞特性的异质性细胞ꎮ但是ꎬ与其他肿瘤细胞不同的是肿瘤干细胞具有无限的自我更新能力和高度的致瘤原性ꎬ这些特性使CSC成为肿瘤生长和复发的根源ꎮ因此ꎬCSC是肿瘤诊断ꎬ治疗及预测预后的重要标志ꎬ也是癌症治疗的新靶标[7]ꎮKrause等[8]提出ꎬCSC通过多种机制介导癌症中放射抗性的发生ꎬ例如激活DNA损伤修复及抗凋亡途径ꎬ清除活性氧防止不可逆的氧化应激和细胞死亡ꎬ以及改变肿瘤微环境等ꎮ[23]BuLꎬJiangXꎬMartin ̄PuigSꎬetal.HumanISL1heartprogeni ̄torsgeneratediversemultipotentcardiovascularcelllineages[J].Natureꎬ2009ꎬ460(7251):113 ̄117.[24]FonoudiHꎬYeganehMꎬFattahiFꎬetal.ISL1proteintransduc ̄tionpromotescardiomyocytedifferentiationfromhumanembryonicstemcells[J].PLoSOneꎬ2013ꎬ8(1):e55577.[25]ZhangJꎬYangMꎬYangAKꎬetal.Insulingeneenhancerbindingprotein1inducesadiposetissue ̄derivedstemcellstodifferentiateintopacemakerlikecells[J].IntJMolMedꎬ2019ꎬ43(2):879 ̄889.[26]ZhangJꎬHuangC.Anewcombinationoftranscriptionfactorsin ̄creasestheharvestingefficiencyofpacemaker ̄likecells[J].MolMedRepꎬ2019ꎬ19(5):3584 ̄3592.[27]石琼ꎬ王卫平.胰岛素增强子结合蛋白 ̄1(ISL1)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ꎬ2017ꎬ33(3):242 ̄246.[28]宋卓伦ꎬ赵珺ꎬ王卫平.ISL1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ꎬ2013ꎬ29(4):325 ̄329.[29]尹莘涵ꎬ袁晓晨.房颤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ꎬ2019ꎬ7(12):5 ̄8.(收稿日期:2019 ̄12 ̄27)20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因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因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病态窦 房 结 综 合 征 (sicksinussyndrome,SSS) 是指由于窦房结病变导致其功能减退,并诱发多种 心律失常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 增加,并与一些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1]。目前电子 起搏器技术的应用使 SSS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电 子起搏器属于有创伤操作且价格昂贵,不能广泛应 用于临床。据研究,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如人参有 效成分的及时应用可延缓病情进展,甚至可免于安 装起搏器治疗[2]。然而药物治疗 SSS的研究较少, 临床上 SSS又常合并多种疾病,其诊断及治疗给临 床医师带来了较大挑战。本文拟对 SSS的发病机 制、病因及治疗药物相关文献作一总结,希望对临床 诊疗 SSS及相关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Researchprogressonetiologyanddrugtreatmentofsicksinussyndrome
DAIYaNan,ZHAOCuiPing
(DepartmentofCardiolog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HarbinMedicalUniversity,Harbin150000,China)
收稿日期:2017-12-07;修回日期:2018-01-06 通信作者:赵翠萍,Email:zhaocuiping@163.com
·550·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 7月 28日 第 17卷 第 7期 ChinJMultOrganDisElderly,Vol.17,No.7,Jul28,2018
【摘 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是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该综合征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多种 原因使窦房结细胞及其周围组织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起搏功能及传导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上除了应 用电子起搏器治疗外,药物治疗研究较少。有报道称人参皂苷及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能够调节心肌细胞代谢,改善窦房结功 能,是药物治疗 SSS的有效方法。本文拟对 SSS发病机制、病因及相关药物治疗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发病机制;病因;人参皂苷;二丁酰环磷腺苷钙 【中图分类号】 R541;R749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8.07.125

窦性心律不齐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

窦性心律不齐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

窦性心律不齐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窦房结发放的心搏节律不规则。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对窦性心律不齐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本文将综述窦性心律不齐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其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

一、病因研究进展窦性心律不齐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一些研究取得了进展。

目前认为,窦性心律不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 自主神经系统失调:窦房结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当自主神经系统失调时,窦房结的节律性就会受到影响,导致窦性心律不齐。

2. 心脏病变:一些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会对窦房结的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引发窦性心律不齐。

3.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心律不齐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可能会干扰窦房结的正常功能,导致窦性心律不齐。

二、诊断研究进展窦性心律不齐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ECG)检查。

传统的心电图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窦性心律不齐的特征,但对于一些不规则程度较轻的窦性心律不齐,传统心电图检查可能无法准确诊断。

因此,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诊断方法,如动态心电图、24小时心电监测等,这些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观察窦性心律不齐的表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致力于寻找窦性心律不齐的生物标志物。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某些生物标志物,可以辅助窦性心律不齐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水平与窦性心律不齐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相关。

三、治疗研究进展窦性心律不齐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法。

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常用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窦房结的节律性,恢复窦性心律的规则性。

然而,药物治疗存在一些副作用和限制,如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非药物治疗方面,目前主要有心脏起搏器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

心脏起搏器是通过植入电极到心脏,对窦房结进行电刺激,从而恢复正常的心搏节律。

窦房结改良的研究进展

窦房结改良的研究进展

经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革新了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其适应症在不断拓宽。

近年来,许多学者将其用于治疗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或称为窦性心率异常加速(inappropriate sinus tachycardia;ist)。

现将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窦房结改良的解剖生理学基础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房交界处外侧,界沟(sulcus terminalis)处的心包膜下。

界沟在右房腔内面的突起称界嵴(crista terminalis;ct)。

动物实验及人体研究已证实窦房结具有多中心的起搏来源,沿界嵴分布,有主导起搏细胞和潜在起搏细胞之分,正常情况下主导起搏细胞位于窦房结头部,而潜在起搏细胞位于尾侧[1-3]。

交感神经兴奋起搏点偏下,心率较慢[4]。

故而在窦性心率异常加速时可消融其上部的起搏点,保留其下部的起搏点,使心率减慢此即窦房结改良。

2 窦房结改良的实验研究littmann等[5]采用经心外膜激光照射行狗的窦房结功能改良获成功之后,一些学者对窦房结rfca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探索。

chorro等[6]将7只犬全麻后,经股静脉送入电极导管,分别放至高位右房前壁、界嵴及低位右房前壁近房室环处和his束处。

开胸确定电极位置后,行心内膜标测。

之后送入usci-7f比极消融导管至界嵴处,先在界嵴上部开始消融。

然后逐渐下移,以出现稳定的非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率减慢、窦性停搏、房性心律、交界性心律等效应,从而表明rdca 窦房结区域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变心律。

sanchis等[7]进行了闭胸经导管窦房结消融的研究,以有无心肌穿孔作为安全性指标。

将10只全麻后,在x线透视下送入标测和消融电极,沿界嵴上部开始移动放电,以放电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和/或窦性停搏作为有效靶点的标志。

经数次消融,8只犬窦性心律消失,其中6例转为房性心律、2例转为交界性心律,有2例经22次放电仍保持窦律。

手术方法建立窦房结功能损伤模型进展

手术方法建立窦房结功能损伤模型进展

手术方法建立窦房结功能损伤模型进展耿乃志;张守红【摘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是以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伴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症状的难治疾病,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其确切的发病机理不明,目前治疗以安装人工起搏器为主,但是不能根治,且存在感染、心内膜炎、血栓、电极移位、穿孔等并发症的可能[1]。

在探讨病窦综合征治疗方法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是在动物身上成功建立窦房结功能损伤(SND)模型,建立实验性SND模型是研究和开发防治病窦综合征的药物和其它治疗方法的可靠手段。

然而对某一个体动物模型成功建立的标志目前尚无可供参考的标准[2]。

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利用手术方法建立SND模型的有关研究做一简要概述。

1用甲醛湿敷窦房结区的方法建立SND模型1·1用小动物呼吸机。

用甲醛湿敷窦房结区的方法建立SND模型:多数人选用家兔做动物模型,麻醉固定后进行气管插管,接人工呼吸机,经胸骨右缘剪断第2~4肋骨,打开胸腔及心包膜,暴露右心房及右心耳,用甲醛湿敷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交接处即窦房结区3~5 m in,心率较湿敷前下降(下降的百分比各家说法不一)或出现结性逸搏为标准。

电生理测定:多数人采用经右颈外静脉插入3~4 F电极导管至右心房,以心腔内单极心电图显示深大负向P波为起...【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年(卷),期】2009(035)002【总页数】3页(P83-85)【作者】耿乃志;张守红【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是以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伴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症状的难治疾病,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其确切的发病机理不明,目前治疗以安装人工起搏器为主,但是不能根治,且存在感染、心内膜炎、血栓、电极移位、穿孔等并发症的可能[1]。

在探讨病窦综合征治疗方法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是在动物身上成功建立窦房结功能损伤(SND)模型,建立实验性SND模型是研究和开发防治病窦综合征的药物和其它治疗方法的可靠手段。

窦房结恢复时间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窦房结恢复时间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窦房结恢复时间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郗永安【期刊名称】《西安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1989(010)003【摘要】窦房结(SN)是正常心脏的起搏点.SN 及其周围病变均可导致SN 自律性和(或)传导功能障碍,临床上表现为各种窦性心律失常.评价SN 功能的方法有多种,但各有其局限性.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的发展为SN 功能判定提供了新途经.常用的电生理指标有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窦房传导时间(SACT)和窦房结有效不应期(SNERP).其中以SNRT 诊断价值较高.本文拟就其历史、现状、方法,临床应用和其局限性结合作者的工作体会做一简要综述.1884年Gaskell 在海龟实验中首次证明用高于SN 自身固有频率的电脉冲刺激心房时可以抑制SN的起搏功能,发现心脏具有超速抑制现象。

其后的临床报道相继予以强调。

根据这些临床观察,Lange对SN 的超速抑制作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发现超速刺激结束后SN 较低位起搏点受抑程度轻。

【总页数】4页(P285-288)【作者】郗永安【作者单位】无【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2【相关文献】1.经食道调搏测窦房结恢复时间结合固有心率的临床应用 [J], 叶智宾;华期禹;金宏庆2.经食道调搏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评估窦房结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 [J], 张桂霞;殷实;徐静3.经食道调搏测窦房结恢复时间结合固有心率的临床应用 [J], 叶智宾;华期禹;金宏庆4.窦房结恢复时间测定与阿托品试验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J], 郭洪水;王湛5.校正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影响[J], 王亮亮;卫海松;高海旺;王翠萍;牛振山;张峰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窦房结应用基础研究进展

窦房结应用基础研究进展

窦房结应用基础研究进展
张炎;凌凤东
【期刊名称】《解剖科学进展》
【年(卷),期】1998(4)2
【摘要】窦房结组织细胞内糖原颗粒丰富,无氧酵解的酶活性及含量高。

P、T
细胞以电生理活动为主,但可产生少量ANF。

结中央有一个优势起搏点,该点的起搏活动受药物、植物神经、肽类递质、血管紧张素Ⅱ、缺氧环境、细胞间连结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并可使起搏点发生移位。

细胞凋亡可伴随窦房结正常发育过程,并与某些可累及结的疾病有关。

首次在国内开展窦房结细胞体外培养,并证实Captopril对培养细胞缺血损伤时的光、电镜结构及细胞代谢、ANF的表达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总页数】7页(P104-110)
【关键词】窦房结;电生理;能量代谢;神经体液调节
【作者】张炎;凌凤东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西安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1.31
【相关文献】
1.电阻抗断层成像应用基础与临床应用的一些研究进展 [J], 任超世;李章勇;王妍;
沙洪;赵舒
2.窦房结电图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J], 郗永安
3.窦房结组织工程基础研究进展 [J], 王峰;廖斌
4.窦房结恢复时间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J], 郗永安
5.灵芝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马传贵;张志秀;钟耀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窦性心律不齐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窦性心律不齐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窦性心律不齐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引言: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征是窦房结起搏点的节律不规则,导致心脏搏动的间隔出现变异。

该心律失常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自主神经调节失衡、电解质紊乱、心肌病变等。

药物治疗是窦性心律不齐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将对窦性心律不齐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一、窦性心律不齐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1.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窦性心律不齐的一线药物治疗选择。

通过阻断β受体的兴奋作用,减慢窦房结起搏点的节律,使心脏搏动的间隔更加规则。

目前,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

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在窦性心律不齐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2. 钙离子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减慢窦房结起搏点的节律,从而改善窦性心律不齐。

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包括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等。

研究显示,钙离子拮抗剂在窦性心律不齐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应用受限于其它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3. 心房颤动抗凝药物窦性心律不齐与心房颤动存在一定的关联,因此,心房颤动抗凝药物也可以用于窦性心律不齐的治疗。

常用的心房颤动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阿哌沙班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或活性,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研究表明,心房颤动抗凝药物在窦性心律不齐的治疗中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二、窦性心律不齐的药物治疗临床应用1. 个体化治疗窦性心律不齐的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例如,对于窦性心律不齐伴有自主神经调节失衡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于窦性心律不齐伴有心肌病变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钙离子拮抗剂。

此外,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机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性进行调整。

2. 联合治疗窦性心律不齐的药物治疗可以采用联合治疗的方式,以增强疗效。

例如,可以将β受体阻滞剂与钙离子拮抗剂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心律控制效果。

此外,联合心房颤动抗凝药物的应用也可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革新了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其适应症在不断拓宽。

近年来,许多学者将其用于治疗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或称为窦性心率异常加速(inappropriate sinus tachycardia;ist)。

现将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窦房结改良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房交界处外侧,界沟(sulcus terminalis)处的心包膜下。

界沟在右房腔内面的突起称界嵴(crista terminalis;ct)。

动物实验及人体研究已证实窦房结具有多中心的起搏来源,沿界嵴分布,有主导起搏细胞和潜在起搏细胞之分,正常情况下主导起搏细胞位于窦房结头部,而潜在起搏细胞位于尾侧[1-3]。

交感神经兴奋起搏点偏下,心率较慢[4]。

故而在窦性心率异常加速时可消融其上部的起搏点,保留其下部的起搏点,使心率减慢此即窦房结改良。

2 窦房结改良的实验研究
littmann等[5]采用经心外膜激光照射行狗的窦房结功能改良获成功之后,一些学者对窦房结rfca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探索。

chorro等[6]将7只犬全麻后,经股静脉送入电极导管,分别放至高位右房前壁、界嵴及低位右房前壁近房室环处和his束处。

开胸确定电极位置后,行心内膜标测。

之后送入usci-7f比极消融导管至界嵴处,先在界嵴上部开始消融。

然后逐渐下移,以出现稳定的非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率减慢、窦性停搏、房性心律、交界性心律等效应,从而表明rdca 窦房结区域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变心律。

sanchis等[7]进行了闭胸经导管窦房结消融的研究,以有无心肌穿孔作为安全性指标。

将10只全麻后,在x线透视下送入标测和消融电极,沿界嵴上部开始移动放电,以放电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和/或窦性停搏作为有效靶点的标志。

经数次消融,8只犬窦性心律消失,其中6例转为房性心律、2例转为交界性心律,有2例经22次放电仍保持窦律。

10-14天后对其中6只犬又进行电生理检查,有3例仍为房性心律,但心动周长和恢复时间短于急性期,1例仍为窦律,1例由房性心律又转为窦律,1例由窦律转为房性心律。

解剖学研究无发现1例心包积血,只有1例可见小的附壁血栓。

他们由此认为闭胸行心房壁rfca是安全的,且可有效地改变窦房结之功能。

klaman等[8]进行心腔内超声心动图指导窦房结消融的实验研究,15只犬被分为部分消融组和完全消融组,ice可判断导管在右心房的具体位置、显示界嵴边界及其与右房、上下腔静脉之间的关系,并指导消融靶点的选择,显示消融电极与心内膜的接触情况等。

在ice 指导下,93%的放电有效。

改良组有6例达到靶心率,另5例心率明显减慢,但变异度大;而完全消融组全部成功。

随3.7±1.0个月,见消融效果稳定,心内膜标测显示窦性心律者心脏最早激动点仍在界嵴区域,但位置较消融前低。

该研究表明,ice指导窦房结消融大大提高了靶点定位的准确性,保证了有效性,且可减少不必要的消融损伤和/或范围过大的损伤,提高安全性。

另有研究表明[9],ice指导消融,还可明显减少x线暴露时间,从而降低x线暴露对人体的潜在危险性。

3 窦房结改良的临床研究
鉴于窦房结起搏细胞呈一定的规律性沿界嵴分布的解剖特点及窦房结改良的动物实验基础,人们已将窦房改良试用于临床。

窦房结改良主要试用于ist[10-11],其主要表现为:(1)心动过速时p波电轴及形态与窦性心律时一致或相似;(2)静息心率超过100次/分,可稍事运动心率即增至100次/分以上;(3)除外其它引起心动过速的原因,如贫血、甲亢、缺氧等;(4)有与心动过速相关的症状,如心悸和/或近于晕厥。

ist的电生理诊断的标准包括[12]:(1)程序刺激与超速起搏不能诱了发与终止心动过
速;(2)心内膜标测可见心房激动顺序呈头尾方向,最早激动点在界嵴上部;(3)心动过速发作与终止时心率逐渐增减;(4)随着心动过速频率改变,界嵴上最早激动点也相应移位。

窦房结改良在右房中进行,先将20极halo导管/四极电极导管放在界嵴处,即先将导管从下腔静脉,再轻轻下移,直到电极尖端出现 p波,第2电极对准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交界处。

需据x线和/或ice辅助定位。

halo导管可以清楚地显示右心房激动顺序,再经股静脉插入大头电极从界嵴上部开始消融,逐渐下移,直至达到预期目标,消融导管尖端温度控制在55-70摄氏度,消融时间60-80sec。

lee等于1995年报道了16例对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 ist病人rfca治疗结果,4例进行了完全性窦房结消融,12例成功地进行了窦房结改良。

最后9例采用了ice辅助,成功病例心率减慢25%以上,holter监测示最大心率及平均心率明显下降,使用ice辅助者与单纯x 线导引相比,由于定位准确,可减少放电次数(3.6±0.8gn10.4±2.1p<0.001),并且可减少x线暴露时间(33.0±9.5min与58.8±8.4min)术中1例出现了暂时性右侧膈肌试痹,另1例出现了暂时性上腔静脉综合征。

2例进行完全性窦房结消融的患者植入了永久起搏器。

12例改良成功者,随访7.1±1.7个月,有2例复发。

1996年5月在西雅图召开了北美起搏与电生理年会上,shinbane等[13]报告了28例窦房结改良的结果,他们将窦房结改良急性成功定义为“无自主神经阻断情况下,窦性周长(scl max)延长10%以上”。

成功率为75%(21/28)。

他们指出要达到急性成功需使窦房结果最早激动点平均下移16mm,这与窦房结解剖生理特点相一致。

indiana大学的 mandrola等[14]指出,rfca窦房结区域,不仅可以治疗ist,尚可治疗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但是消融sart 较容易,只需要几次放电即可成功。

而消融ist则需从上向下多次放电才能奏放。

另外,有学者指出rfca窦房结区域尚可治疗起源于窦房结内或其附近的房性心动过速[15-16]。

综上可知,窦房结改良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及实用性,但它对窦房结功能的长期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