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考试高中政治知识点解读: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2019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财政税收和纳税
人
高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做题,多练习,为高考奋战,为大家整理了高三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不平等,但其市场地位是平等的。
2.合法的劳动收入有: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的(含国有)劳动工资、奖金津贴、管理收入、技术收入等,凡消耗人的体力和脑力所获得的个人合法收入。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主要是指因资本金生息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股息红利、购买债券的利息、房地产租金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则资金、技术、管理、信息、劳动力、土地房屋(用于生产)等都可以成为生产要素。
按劳分配侧重公平,按生产要分配侧重效率,但不能说按劳分配只体现公平,按生产要素只体现效率。
3.按劳分配的原因≠我国分配制度的原因。
4.价值规律起作用的途径是通过价格体制,供求关系,竞争规律进行的。
这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三要素。
5.客观经济手段(经济杠杆)有价格、税收、信贷、利率等。
6.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但是它不否认计划,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7.政府或政府官员(不含党的组织和村干)部代表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活动不是。
但国家可以通过企业或社会因素进行宏观调控。
中国人民银行是金融机构也是国家机构,但不
是企业法人。
其活动也可以行使国家职能。
政府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是直接的,但不直接参与管理和从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高中政治知识点:政治征税和纳税知识点
高中政治知识点:政治征税和纳税知识点政治征税和纳税知识点高中征税和纳税知识点1、税收的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税收以国家为主体,采取法律形式的分配。
(2)目的:国家为实现其职能(3)手段:凭借政治权力(4)依据:税法税、利、债、费是财政收入的来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
国家通过税收位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2)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基本特征是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区别的主要标志。
)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
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这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其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有固定性,随意征税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将危及国家利益。
3、我国税收的种类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为五大类: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资源税(矿产税、土地资源税)财产税(契税)行为税(印花税、屠宰税)4、增值税:(1)属于流转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2)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
一般计算方法:增值税=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缴税金(3)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税收与纳税人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税收与纳税人知识点一、税收及其基本特征1、税收的含义税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1)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税收强制性——是指税收是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而强制征收的。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的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在征税之前就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收数额之间的比例关系,不经过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2)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相连的。
首先,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
其次,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总之,税收的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
(3)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3、违反税法的表现和处理(1)偷税:是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行为。
(2)欠税:是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3)骗税:是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4)抗税:是纳税人抗拒税法规定的违法行为。
二、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1、我国税收的性质(1)税收的共性。
都是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都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服务的。
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都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前提的分配关系,分配的主体都是国家,税款都是取之于民。
(2)我国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①取之于民:在我国是公有制为主体,税收主要来源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主要依靠生产的发展,体现出分配关系是国家、企业、个人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②用之于民:在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税收最终受益者是劳动人民。
2、我国税收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1)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2)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3)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知识误区剖析: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2)
第一部分《经济常识》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二、税收与纳税人误区一" 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 " 。
因此政府征税越重 ,其职能就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剖析】(1)" 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 " 形象地说明了税收是国家机构存在并发挥其职能的物质条件 ,是正确的。
因为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 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2) 由于税收是国家依靠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征收的 ,因此 ,在企业和个人收益一定的条件下, 如果赋税过重 , 势必加重企业和个人的负担 ,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最终使国家财政收入丧失来源 .不利于国家职能的发挥。
所以上述说法是不准确的。
误区二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取得的收入 , 因此 ,纳税人的纳税行为是在国家强迫下进行的。
【剖析】(1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取得的收入 , 它具有强制性特征。
纳税人必须根据税法的规定纳税 , 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 〉税收的强制性并不意味着纳税人的纳税行为是在国家强迫下进行的。
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 国家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人民的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 而国家职能的实现 , 必须以税收作为物质保证。
在社会生活中 , 每个公民都享受着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 , 享受服务就必须承担义务。
因此 ,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3) 上述观点把税收的强制性与公民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对立起来 , 是错误的。
误区三我国的税收既然是用之于民的。
就没有必要再取之于民。
【剖析】(l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人的基本形式 , 是和国家的产生联系在一起的。
国家要存在和发展 ,要履行其各种职能 , 就必须有财力作物质保障。
为此就要征税 ,就要取之于民。
(2 〉我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 国家的税收都是用之于民的 , 但也不能简单地又归还给纳税人 ,而必须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 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长远和目前利益之间的关系使全体人民从中收益。
高中政治必修1知识点总结之财政与税收
高中政治必修1知识点总结之财政与税收财政与税收学问点一:国家财政1.财政及作用(1)财政的含义及实现。
①财政: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加社会安排的两个方面。
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②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根本收支打算。
③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2)财政的作用(新)①是促进社会公允、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安排,缩小收入安排差距,促进教育公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根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假如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紧要缺乏,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开展。
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立,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应与社会总需求保持根本平衡,幸免大起大落。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缺乏制约时政府可以采纳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立支出,削减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应实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纳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2.财政收入与支出(1)财政收入①含义:国家通过必须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②财政收入的渠道: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国企税后利润、分红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其中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
③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开展水平和安排政策。
A.经济开展水平:我国开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根底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只有加快经济开展,社会财产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B.安排政策:在社会财产总量必须的前提下,假如国家财政集中的财产过多,会干脆削减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置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高三政治必修一课本财政税收和纳税人主要知识点
高三政治必修一课本财政税收和纳税人主要知识点高三政治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知识点1、财政的含义与本质是什么?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1)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从本质上来说,财政是国家参与的社会分配。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是国家预算;上一年度的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国家决算。
★(2)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免费义务教育、各自社会保障、抗震救灾、帮护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职工等等)。
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如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某些地区的建设、财政投资基础设施行业等等。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在经济增长滞缓,(收大于支)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供大于求),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反之,在经济发展过热、物价上涨(供小于求),经济的正常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支大于收)。
注:财政政策国家调整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政策,如增加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或者减少税收,免收利息税和农业税,调整出口退税等。
货币政策是国家关于货币和金融的政策,国家通过货币政策调整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符合流通中货币的需要量。
如调整存贷款利息率、存款准备金率,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等等。
★2、财政收入有哪些形式?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及如何增加财政收入?(1)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财政收入的形式有:①税收收入--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它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
知识要点: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人教版高一政治(下册)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第二节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财政收入1. 什么是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称作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产品指生产成果的物质形态,即使用价值形态。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态,也就是货币形态,叫做社会总产值。
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的关系是统一的,各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从实物形态的角度讲叫做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的角度讲叫社会总产值。
2. 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这两个指标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计算经济总量时,使用社会总产品和社会产值这两个指标都是必要的。
考察一国的经济实力,首先要看社会总产品量,如钢铁、煤炭、石油、粮食、肉类有多少,等等。
因为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是用这些产品的使用价值去实现的,产品总量少,国家的经济实力就弱。
而人均占有量的多少,是生活状况的具体体现。
所以,在一个国家的统计数字中,社会总产品是重要的指标。
3. 国民收入: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有两种存在形式,即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
(2)要知道国民收入的实际内容,即它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是一个国家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标志。
因为,只有增加国民收入部分,才能用于扩大再生产和人民生活消费。
所以,努力增加国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3)在社会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4. 为什么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呢?因为,人类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因而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是无止境的,这样就可以实现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
【推荐下载】高中政治必修知识点:财政纳税和纳税人
[键入文字]
高中政治必修知识点:财政纳税和纳税人
高中政治必修知识点:财政纳税和纳税人
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1、国民收入的分配:
(1)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个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称作社会总产品;
(2)用货币来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总产值;
(3)在社会总产值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4)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
(5)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2、财政收入与支出:
1。
【推荐下载】高中政治必修知识点:财政纳税和纳税人
[键入文字]
高中政治必修知识点:财政纳税和纳税人
高中政治必修知识点:财政纳税和纳税人
【摘要】考点内容有什么变化?复习需要注意什么?高中频道小编整理了高中政治必修知识点:财政纳税和纳税人,希望为大家提供服务。
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1、国民收入的分配:
(1)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个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称作社会总产品;
(2)用货币来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总产值;
(3)在社会总产值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4)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
(5)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1。
高三政治财政税收和纳税人2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作用税收及其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基础知识】Ⅰ、基本概念1.社会总产品: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
2.社会总产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货币来表示的社会总产品。
3.国民收入: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剩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
4.积累:国民收入中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质储备的那部分。
5.消费:国民收入中用于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的那部分。
6.财政:国家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利,强制性的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形成国家掌握的收入,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7.税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8.税收的强制性:指税收是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而强制征收的。
9.税收的无偿性:指国家取得的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10.税收的固定性:指在征税之前就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收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11.纳税人: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增值税: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作为征税对象的一个税种。
12.关税:对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Ⅱ、基本原理、观点1.国民收入的分配原理国民收入的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
国民收入分配的状况还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状况。
2.积累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原理在我国,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者的一致性表现在:积累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积累代表长远利益、共同利益,消费代表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
(完整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征税和纳税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征税和纳税第二框征税和纳税.税收(1)含义:人们习惯将税和税的征收合称为税收。
(2)本质: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3)税收与国家、法律的关系:①有国就有税。
国家通过税收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②有税必有法。
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4)税收的特征①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②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直接无常,间接有偿)③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批准不得随意改变。
(固定性也是相对的)④三者关系:A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统一于税法;B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c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⑤提示: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也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基本标志。
2.为什么说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税收有何重要作用?(1)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为实现国家职能提供物质保证,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2)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3)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4)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5)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3.我国税收的类型(1)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
(2)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含义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人教版全日制政治高一下复习:第5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人教版全日制政治高一下复习:第5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国民收入:一国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物质形态:社会总产品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剩下的部分。
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剩下的价值。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如何正确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1)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
积累的最低限(也即消费的最高限)是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积累的最高限(也即消费的最低限)是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积累基金必须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相一致,消费基金必须同会社会的消费资料数量相一致。
(3)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还必须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注意: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民收入的分配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要受客观经济条件(就是上面的三点)的制约。
国民收入分类:按其最终用途分类积累:(1)扩大再生产(主要部分);(2)非生产性基本建设;(3)社会物资储备。
消费:(1)公共消费;(2)个人消费(消费的主要部分)。
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面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这是随着国家产生而产生的。
本质:一种分配关系。
实现渠道:国家预算。
(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
预算体系:(1)中央预算;(2)地方预算。
财政收入来源:(1)税收(最主要形式);(2)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3)债务收入;(4)其他收入。
这四种简称:税、利、债、费。
财政支出:按具体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
财政收支平衡:当年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
财政赤字: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财政的巨大作用:(1)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强调它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2)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教资考试-高中政治知识点解读: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教资考试|高中政治知识点解读:财政税收和纳税人财政税收和纳税人1、国民收入的分配社会总产品,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货币所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品扣除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那部分。
国民收入的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国民收入分配的状况,还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提示:(1)社会总产品与社会总产值两者价值量相等,但表示方法不同。
前者以实物形式,后者以贷币形式来表示。
(2)国民收入要进行分配,生产社会总产品时消耗掉的生产资料是不能参加分配的,所以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3)比较三个概念: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4)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2、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
提示:①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
②区分预算和决算,搞清预算的功能、预算的内容、预算的特点。
③明确财政收入的形式,财政支出的作用和种类。
④对收支平稳,要做如下理解:A、如果财政收大于支,节余过多,则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国家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B、略有节余也未必是财政运行的最佳状态,如果连年节余,累计起来就会形成大量节余,对国民经济发展同样不利。
我国财政收支平衡的要求之所以定位于“略有节余”,它是从一个较长期限来考虑的,经济运行过程中还客观存在着财政赤字的实际情况。
可见,财政运行的最佳状态,应该是在一个较长期限内追求收支相抵这个最理想的结果。
高一第五课复习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高一政治第五课(复习)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知识要点统览
用于积累的部分, 包括用于扩大再生产、
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 社会物质储备三方面
内容。 用于消费的部分,
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 消费两方面内容。
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首先,在发展生产、国民
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部
分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 长。
其次,积累基 金和消费基金必 须同国民收入的 物质构成相一致。
国家为实现其职 能,凭借政治权力, 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
入的基本形式。
违反税法 的行为:
偷税
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性质
和
作用
欠税 骗税 抗税
税收是依靠国家 的政治权力而强
制征收的。
在征税之前就通过 法律形式,预先规定 了征税对象和征收数 额之间的数量比例,
不经国家批准不能 随意改变。
是指国家取得的税 收收入,既不需要 返还纳税人,也不 需要对纳税人直接 付出任何代价。
年均增加1420亿元,财政收入点GDP的比 重每年提高近1个百分点,宏观调控能力逐 的增强,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有力地
支持了各项改革和重点事业的发展。
⑴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⑵结合材料说明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 重对发挥财政作用的重要性。
解析 此题以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提 高所带来的影响为背景,考查财政
物质保证。而要使财政的这些作用得到有效 发挥,关键是增加财政收入。要增强财政的 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各项改革和理点事业的 发展,就必须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 提高。 ②财政收入点GDP比得偏低,会直接影响财 政的经济建设支出,降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 调控能力,最终必将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健康 发展和财政收入的稳定增加。可见,掉高财 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对发挥财政作用,促进 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有着极其重 要的意义。
高三政治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复习策略
1.注重基础知识,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 系,以财政、 税收等基本概念为基础,联 系生产、分配、积累和消费的有关知识复 习。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对有关知 识的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学会思考,从多 层次、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准备解答需要 发挥创造性和创新能力要求的试题,提高应 对高考试题中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 转变的能力。 3.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把握时代脉搏, 提高知识延伸迁移能力 。
第五单元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考向
【考向储备】财政、税收是宏观调控的重 要手段,地位极为重要。近几年来, 财政收入 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我国税收的性质和 作用,一直是高考的高频考点,经常以主观题 形式出现。国民收入的分配、税收及其基本特 征、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高考经 常考查的内容,主要以选择题为主,经常与其 他单元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考查
│ 使用使建用议建议
1.要注意把握本知识点与国家宏观调控、社会 主义的本质、税收的性质和作用等经济学知识, 与国家的性质和职能等政治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2、近几年来,分配中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因此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是高考命题的重 点。 复习过程中要联系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收入与消费的关系等相关知 识,分析说明各级政府出台政策要求企业适度提 高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以改变劳动者工资长期过 低的必要性。
知识框图
走出误区
高一政治下册第五课 财政收入和纳税人
第五课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知识要点】1、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品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总和。
用货币来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是指社会总产品中,扣除一年内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即净产值。
社会总产值是社会各物质部门生产的产品价值总量。
具体说来,包括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劳动者在为自己劳动的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V)和劳动者在为社会劳动的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M),用公式表示:社会总产值 = C+V+M。
国民收入是劳动者在一年内创造的全部新价值,亦即净产值,用公式表示:国民收入 = 社会总产值(C+V+M)—同期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C)= 净产值(V+M)。
2、国民收入、财政收入、税收收入的关系区别:①含义不同。
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就是财政收入;税收收入是国家按照税法规定而取得的财政收入。
②计算方式和来源不同。
国民收入是统计各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总量;财政收入是国家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性地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而形成;税收收入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一部分社会产品而形成。
联系:财政收入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在国民收入总量中,国家依靠政治权力,强制性地征收一部分形成财政收入。
税收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要增加国民收入、财政收入、税收收入,都要努力发展经济。
3、国民收入的分配国民收入的存在形式,在实物形态上,国民收入是扣除一年内在生产过程中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后的那一部分总产品(净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值扣除一年内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后余下的那部分价值(净产值)。
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资考试|高中政治知识点解读: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
社会总产品,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货币所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品扣除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那部分。
国民收入的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国民收入分配的状况,还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提示:
(1)社会总产品与社会总产值两者价值量相等,但表示方法不同。
前者以实物形式,后者以贷币形式来表示。
(2)国民收入要进行分配,生产社会总产品时消耗掉的生产资料是不能参加分配的,所以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3)比较三个概念: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
(4)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2、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
提示:
①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
②区分预算和决算,搞清预算的功能、预算的内容、预算的特点。
③明确财政收入的形式,财政支出的作用和种类。
④对收支平稳,要做如下理解:
A、如果财政收大于支,节余过多,则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国家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B、略有节余也未必是财政运行的最佳状态,如果连年节余,累计起来就会形成大量节余,对国民经济发展同样不利。
我国财政收支平衡的要求之所以定位于“略有节余”,它是从一个较长期限来考虑的,经济运行过程中还客观存在着财政赤字的实际情况。
可见,财政运行的最佳状态,应该是在一个较长期限内追求收支相抵这个最理想的结果。
C、如果财政支大于收,即财政赤字,就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部分依靠借债来维持。
当然,略有赤字也应视为财政收支大体平衡。
D、如果赤字较高或过高,产生的结果,也要做具体的分析。
就目前的经济形势来说,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所采取的特定政策。
首先,我国是通过发行国债来解决财政赤字问题的;其次,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是“商品过剩”不会出现抢购现象;再次,我国的财政赤字均低于国际警戒线。
所以我国目前出现的财政赤字,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3、税收及其基本特征,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我国现阶段的几种主要税种。
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在我国,税收作为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国家实现对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在我国,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等是主要税种。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我国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纳税人”的意识。
提示:
(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不是凭经济条件取得收入;税收是合法取得的收入,并不是随心所欲、没有标准;税收是无偿取得收入;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基本形式;税收是为国家实现其职能服务的。
(2)强制性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前提,也是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保证;税收不具有偿还性、返还性;税收的固定性既是对国家的约束,也是对纳税人的约束。
税收的三个特征集中体现了税收的权威性。
(3)纳税人与征税对象的区别。
纳税人是纳税主体。
征税对象即纳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东西征税,征税的客体。
不同的税种,主要就是征税对象的不同。
(4)税收作为一种分配关系(税收的本质),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具有共同点。
而税收在社会制度和不同的国家中,反映了不同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属性,即税收的性质不同。
(5)每个公民应该具有“纳税人”,这种意识既然包括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同时也要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行使纳税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