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二战后对外外交政策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五)·世界史上主要国家的对外政策
世界史上主要国家的对外政策外交政策是一个国家对外的基本政策,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和当时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并对国际形势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主要大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如下:一、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1、含义:是指英国为维持霸主地位,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各国之间相互牵制和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的外交政策2、实施:从拿破仑帝国崛起到二战结束,英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
①联合抗法。
拿破仑帝国崛起以后,英国先后七次组织反法同盟,打败了强大的法国;②联合攻俄。
1853年~1856年,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俄国;③联合抗德。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英国在一战中联合法俄击败德国;④扶德抑法。
一战后,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⑤纵德反苏。
20世纪30年代,英国采取绥靖政策纵容德国入侵苏联,直到二战结束以后,英国因实力削弱,被迫放弃这一政策,唯美国马首是瞻3、原因:①英国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这一政策;②英国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了掌握欧洲和世界霸权而长期实行这一政策;③英国处于欧洲大陆之外,对于欧洲强国之间的争斗,可以坐山观虎斗,同时法、俄、德为了争夺大陆霸权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为英国这一政策创造了客观条件二、二战之前西方大国的绥靖和中立政策(一)英法的绥靖政策1、含义:一战后,英法等国的统治阶级为了保住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姑息、退让、妥协、纵容的政策2、内容:一是牺牲别国利益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一是将祸水东引,牺牲苏联来求得自身的平安3、绥靖政策的主要推行者是英法;美国的“中立”政策实质上也是绥靖政策的表现4、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①英法在一战后经济军事实力遭到极大的削弱,这使得统治集团中部分人不敢同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对侵略者做出部分让步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②和平主义思潮盛行;③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忙于应付危机,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的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④帝国主义强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仇视以及法西斯制造的假象,对弱小国家和民族固有的蔑视;⑤根本原因是英法两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利益5、绥靖政策的表现:(1)1931年日本法西斯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地区,英法控制下的国际联盟并没有制裁日本,而是主张把中国东北地区变成列强所共管的殖民地(2)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控制下的国联虽然宣布意大利是侵略者,但是却并没有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英国控制下的苏伊士运河继续供意大利军队使用(3)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德意法西斯援助叛军,公开进行武装干涉,英法等国推行“不干涉”政策,实质上是纵容德意法西斯在西班牙的侵略(注意:在西班牙,也反映了英法等国对社会主义的仇视)(4)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严重破坏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但英法等国并未进行任何干涉(5)1938年,英、法、德、意等国在德国慕尼黑签订《慕尼黑协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史称为慕尼黑阴谋。
法国的外交政策
French foreign policy法国的外交政策France goes it alone法国独自行动FRANCE’S decision on January 11th to begin air strikes against Islamist rebel positions in northern Mali, designed to prev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terrorist state” in the African Sahel, contained elements of both surprise and familiarity.1月11日,法国决定对马里北部伊斯兰叛军据点发起旨在防止非洲萨赫勒地区(Sahel )“建立恐怖主义国家”的空袭,此举令人感到既意外又熟悉。
The surprise was that François Hollande, the president, a Socialist leader not known for decisive action and untried in foreign policy, moved so swiftly to order French fighter jets and attack helicopters into action. Using warplanes based both in France and at a permanent base in nearby Chad, the French struck rebel columns advancing out of Islamist-held territory and towards Bamako, the Malian capital. Such groups, with ties to Al-Qaeda, have ruled a big chunk or the north of the country since March last year.意外的是,奥朗德总统——一位不以杀伐决断著称以及缺乏外交政策经验的社会党领导人——如此迅速地作出行动,调遣法国战机及攻击直升机实施空袭。
试析法国对外政策的走向
p is c n il. o ra en r eb t l Fa c ’f red u rat e n nr1 d usa emo dae P u t idec u,a r es f c ei e ci me t 6e e n t n eo o v u
p e e a a e f ar si t r ai a e .e ’p y tsr t g q m e ts r1i t g a i n de r mi rpl d ns1 sa f ie n e n ton ls n s a pu a ta6 i ue n u ’n 6 r to n n 1u i n e r p6 n .e n d v l p td n e ea o s a e a r sgr de uis c s e ' n o u o e ne te 6 eop a e bo n s r l t n v c d’ute a n i n sp s a e t n a c d spa n d v l p me t ve e yse 6 e o pe n .
关键词:法国政治 一超与 多强 挑战单边主义
两极 格 局 终结 ,一超 与 多强 矛盾 突显 。 “ 9・l”事件 后 ,美 国打着 反 恐和 防扩 散 的 l 旗号 ,凭借其超强实力 ,加紧构筑 以美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法国则以欧盟为战略依托,竭 力 借 重其他 大 国及 发展 中国家 的力 量 ,积 极推行 多边主 义 ,以在 国际事 务 中发挥 大 国 的作 用 。为此 ,法在 对伊 拉 克动 武 问题 上敢对 美 国说 “ ”,成 为挑 战美 国单 边主 义 的先锋 。 不 法 对外政 策 动 向举世 瞩 目。
绥靖政策——精选推荐
探究绥靖政策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
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二战中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自身的利益,求得一时苟安,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坐收渔利,为此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本文对绥靖政策产生的原因、具体表现及历史经验教训等做进一步研究,以加深对二战的认识。
关键词:绥靖政策原因、具体表现、教训绥靖政策是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为在新兴的帝国主义面前苟安一时,对侵略者没有采取行动给予制裁,将战火及时扑灭,相反采取妥协、退让、姑息的政策。
它以维护既得的利益和霸权为宗旨,以损人利己为原则。
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会议及协定助长了法西斯国家进一步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同时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巅峰。
绥靖政策的出现,给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它对当今国际社会留下深重的思考。
一、历史原因纵观二十世纪二三时年代国际舞台及政治气氛,绥靖主义的推行并非偶然,它是各种因素的总和。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后导致二战的爆发。
1、经济的衰落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经济就是国家的生命。
衰落的经济无疑是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一片萧条,即使英法等协约国是战胜国,除直接的经济损失,同时还造成大量劳动力的丧失,导致各国战后重建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4 218万余人,损失2 210万余人,其中死亡515万余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 285万人,损失1 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38万余人。
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 863亿余美元。
各国在战争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缓慢。
面对严重的经济困境,各国政府不得不把经历集中到战后经济的恢复上。
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 6.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美国的超越遏制战略是哪个政府提出的?( )A.卡特政府B.里根政府C.布什政府D.尼克松政府正确答案:C解析:老布什政府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了很大变化,提出超越遏制战略,意图将苏联东欧纳入西方体系。
知识模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2.英国为了对抗法国主导的欧共体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对策是( )。
A.建立大自由贸易区B.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C.三环外交D.英、美特殊关系正确答案:B解析: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亦称“七国集团”或“小自由贸易区”。
是由英国发起、联合其他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组成的经济联盟。
本质上是一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合组织。
1960年1月4日,英国、瑞典、丹麦、挪威、瑞士、奥地利和葡萄牙七国在斯德哥尔摩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亦称《斯德哥尔摩公约》)。
该公约经各成员国议会批准后于同年5月3日生效,联盟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
知识模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3.“二战”之后,推动法国外交走向独立自主的总统是( )。
A.戴高乐B.蓬比杜C.希拉克D.密特朗正确答案:A解析:戴高乐主义的实质内容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战后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掌握自己的命运,争取和维护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并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知识模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4.“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变化迅速,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 )。
①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形成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③形成以美、苏“冷战”为特征的两极格局④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更为迅速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正确答案:C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促使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形成,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加强国际经济联系。
法国现代化进程
拿破仑重视国内的法制建设,先后颁布了《民法》、《商法》、《刑法》等法典,其中《民法典》最为著名,也被称为《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这部法典有以下三个原则:自由和平等原则、所有权原则、契约自治原则,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拿破仑法典》的意义,首先在于它依据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把在消灭了封建专制主义之后“刚刚诞生的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译成了“司法法规的语言”(马克思语)。
3、二月革命后,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2月
4、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年
第二帝国期间,法国工业革命深入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大大增强。
5、九月四日革命后,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巴黎人民在9月4日发动武装起义,推翻第二帝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拿破仑对法典极为赞赏,他曾在圣赫勒拿岛的回忆中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胜利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是永垂不朽的,那就是我的法典。”
《法国民法典》在不少资产阶级国家里有颇大的影响。
首先,法典在1804年原属法国,因而自该法典施行之日起即属于它的效力范围的一些国家中适用,比利时和卢森堡现在仍然把它作为自己的法典。该法典在法国的某些前殖民地中也仍在施行。
法国现代化进程
一、启蒙运动吹响了法国大革命的战斗号角:
1、启蒙运动在欧洲兴起:
17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促使人们从更科学的角度认识事物,进一步冲破宗教的束缚。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要求推翻封建的专制统治,建立更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于是,反对专制王权和盲目崇拜、提倡进步和理性的启蒙运动在欧洲兴起。
世界史上典型的外交政策
在 世 界 各 国 的 发 展 与 交 往 中 , 论 无 于 何种 原 因 及 目的 , 国 都 会 根 据 自 己的 各
3 光 荣 孤 立政 策
光荣 孤 立政 策 , 0 是2 世纪 初 期和 3 年 代 0 美 国的 外 交政 策 。 战 前 夕 , 洲 形 成 了 三 国协 约 和 三 欧 国同 盟 两 大 军 事 集 团 。 围 以 其 地 理 位 置 美 的 优 势游 离于 两 大集 之 外 。 ・ 爆 发 后 , 战 美 国 以 中立 国 的 身 份 同 双 方 进 行 贸 易 , 火 发战 争 财 。 一战 接 近 尾 声 , 国 才放 弃 中立 美 地 位 对 德 宣战 , 分 享 胜 利 的 成 果 。 来 二 战 前 夕 , 西 斯 疯 狂 扩 张 。 国仍 采 法 美 取不 下涉 政 策 , 火 作 军火 生 意 , 并 助长 了法 西斯 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焰 。 二战 全 面 爆 发以 后 , 日法 西 斯 德 侵 略 严 重 威 胁 了 美 国 的 利 益 , 逐 渐 放 弃 才 了中 立 政策 , 台 了“ 出 租借 法 案 ” 太 平 洋 战 。 争 爆 发 后 , 真 正放 弃 r 中 立政 策 , 入 才 其 加 反法西斯的行列 。
中图分类号 : 2 G4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6 3 9 9 ( 0 o ( ) 0 4 — 1 l 7 — 5 2 1 ) 2 c- 1 6 0 7 0 铁 幕 演 说 , 战政 策拉 开 了序 幕 。 冷 l 4 年 杜 鲁 门主 义提 出 , 战政 策正 式 97 冷 出台 ; 9 7 马 歇 尔提 出欧 洲复 计 划 , l4 年 以 经 济 手 段 控 制 西 欧 , 强对 抗 社 会 主 义 的 加 力量 ; 9 9 , 1 4 年 以美 国 为首 的 北 大西 洋 公约 组织形成 , 以军 事 手 段控 制 西 欧 , 制 社 会 扼 主 义 。 些 是 冷 战 政 策 在 政 治 、 济 、 事 这 经 军 L的 表 现 。 为 _应 对 美 国的 进 攻 , 联 也 加 强 了 『 苏 对 社 会 主 义 家 的 控 制 , 成 社 会 主 义 阵 形 营 。9 5 , 1 5 年 以苏 联 为首 的 华 沙 条约 组 织形 成 , 大 阵 营 对 立 局 面 形成 。 两 两 极 格 局 的 冷 战 局 面 形 成 以 后 , 世 给 界 和 平 与安 全带 来 巨大 的 不 利 影 响 , 界 世 时 刻 处 在 战 争 的 威 胁 之 下 。 91 底 苏 联 1 9 年 解 体 , 战 局 面 结 束 , 战 政 策 也 随 之 结 冷 冷
欧战爆发后的中法关系研究——1939-1943年
杨元华在其著作 《中法关系史》中也探讨了在抗战爆发时期中国与法国之间的种种联系。他认为在战争爆发初期,驻法大使顾维钧受重庆政府的外交训令,积极在法国开展外交活动争取中国借道印度支那运输军用物资,但对于法国来说允许中国军用物资过境势必会引起日本的不满,所以法国并没有给予中国多大的便利,也驳回了国民政府请求的军用物资过境,只是不阻止私营公司的货物运往中国。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爆发,法国更加集中兵力以对付德国,在远东殖民地也更加忌惮日本的态度,“1939年9月,欧战爆发,法国对德宣战。法国政府即宣布德国制造的商品为敌货,不准由越南通过......但印度支那法国殖民当局节外生枝,借口军事需要,仍然扣压德制机器不放。” 直到1940年6月巴黎陷落,主和派领袖贝当上台担任法国总理,并将政府迁至维希。而在这一阶段,法国与中国的关系也在法西斯政权的影响下,双方逐渐走向了破裂。
既然有双政府的存在,那双方之间就会擦出更加微妙的火花。对此,也有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王文隆先生在他的《重庆政府与戴高乐政权的双边关系》一文中,主要研究了1941年到1943年之间,重庆政府与维希政府,以及与法国的戴高乐政权之间的联系。他认为重庆政府尚未和维希政府断交之前,为了避免丧失在越南的便利,与之维持着表面的和谐关系,事实上双方却并不完全相信彼此。一是没有在各自的首都派遣使节,二是在电报通讯上双方都试图封锁各自的对外通讯电台,以免情报外泄。对于戴高乐政权,重庆政府考虑到和维希还处在官方的建交关系中,所以只暗地里通过民间的国民党作为中间人与之联系,而双方之间的合作也是建立于在彼此利益的前提下。重庆方面希望可以从戴氏那边获得更多有关越南的军事情报,而戴氏则希望国民政府可以承认其合法性,并能相互达成协作。而后由于维希将在华权益让与南京伪政府,重庆正式宣布与维希断交。断交之后的国民政府也追随英美,承认戴高乐政权。国民政府在维希和戴高乐政权之间都有着联系,正是这种双边关系的存在,体现出国民政府战时外交上的灵活性。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的发展和演变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的发展和演变:一、世界主要大国的外交政策演变:每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都是以国家利益为原则的。
每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都是以国家的综合国力为基础的。
美国;1、门罗主义:时间:19世纪中后期内容:美国不干涉欧洲内部事务,也不允许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实质:独霸美洲2、门户开放政策:时间:1899年内容: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开放实质: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列强争夺在中国的利益3、大棒政策:时间:1903年西奥多〃罗斯福表现:获得巴拿马运河地区4、中立政策:时间:一战前期实质:大发战争横财5、金元外交:时间:一战结束后实质:利用经济实力,力图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支配作用6、领导建立反法西斯联盟时间:二战期间7、冷战政策:时间:1947年——1991年内容:提出杜鲁门主义实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实质: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8、单边主义政策:时间:今天实质:依靠其唯一超级大国的优势企图达到支配世界的目的英国:1、打败欧洲列强,争夺世界海上霸权:16世纪打败西班牙和葡萄牙17世纪打败荷兰18世纪打败法国2、组织和参加反法同盟,干涉法国大革命: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实质:阻止法国称霸欧洲大陆3、通过疯狂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时间:19世纪中后期表现:发动对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4、欧洲大陆均势政策:(光荣孤立)时间:一战前5、参加协约国:时间:一战期间实质:阻止德国实现灾民欧洲大陆以及世界霸权6、重新回到欧洲大陆均势政策:时间:一战结束后表现:阻止法国称霸欧洲大陆,反对肢解德国7、推行绥靖政策:时间:20世纪三十年代实质:避战反苏,“祸水东引”8、追随美国;时间:二战以后实质:因为自身实力下降,所以利用美国的力量和影响达到自己的目标法国:1、称霸欧洲:时间:19世纪初期表现:拿破仑第一帝国时期的对外战争2、阻止德国称霸欧洲大陆时间:19世纪中后期到一战期间表现:发动普法战争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3、企图称霸欧洲大陆:时间:一战结束后表现:主张严厉制裁德国,甚至肢解德国4、推行绥靖政策:时间:20世纪三十年代实质:避战反苏,“祸水东引”5、摆脱美国控制,企图领导欧洲时间:二战以后表现:主张由欧洲联盟取代北约的地位德国:1、推行大陆政策:时间:19世纪中后期2、推行世界政策: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表现:建立同盟国发动一战3、建立统治世界的法西斯帝国:时间:20世纪三四十年代表现:建立法西斯轴心同盟发动二战4、摆脱美国控制,企图领导欧洲时间:二战以后表现:主张由欧洲联盟取代北约的地位二、世界近现代国际格局的发展和演变:1、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格局:存在时间:17世纪——一战前夕主要特征:欧洲列强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超群欧洲成为国际舞台的中心欧洲列强围绕欧洲霸权和世界海上殖民霸权展开激烈的争夺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存在时间:一战结束后到二战爆发前主要特征: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体系具有极大的不稳固性欧洲列强仍然主宰世界美、日、苏等国国际地位大大增强3、美苏两极体制下的雅尔塔格局:存在时间:1945年——1991年主要特征:二战后德意惨败,英法削弱,欧洲列强主宰世界格局不复存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世界范围内争夺霸权4、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格局——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时间:40年代——70年代战后三大经济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关贸总协定5、新旧世界格局的过渡时期:存在时间:1991年——今天主要特征: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政策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和平和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三、大国外交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1、18世纪在法国、荷兰、西班牙的支持下,美国打败了英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2、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发动连年对外的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3、19世纪初欧洲反法联盟多次干涉法国大革命,并最终打败了拿破仑4、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由大陆政策到世界政策,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最终导致了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爆发了一战6、一战结束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就是英、法、美、日外交斗争的结果7、20世纪三十年代,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德、意、日建立法西斯联盟,并最终发动了二战8、20世纪三十年代,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侵略,并加速了二战的爆发9、20世纪四十年代:美、英、苏、中为核心的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0、1943年苏、美、英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灭亡11、1945年,苏、美、英雅尔塔会议,讨论了德国问题和联合国问题12、1945年,苏、美、英波茨坦会议,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13、1945年,在各国的努力下,联合国建立14、20世纪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美苏两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导致了两极体制出现和长期的冷战15、20世纪七十年代: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出现了美、苏、中大三角格局四、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大国外交政策:美国:1、1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门罗主义2、1899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3、20世纪初期的美国的大棒政策:4、一战以后美国的金元外交:5、二战后的冷战政策和美苏军备竞赛:6、今天美国推行的单边主义政策:英国:1、19世纪中后期通过疯狂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2、二战以后追随美国;法国:1、19世纪初期称霸欧洲的政策2、今天摆脱美国控制,企图领导欧洲德国:1、19世纪后期推行大陆政策:2、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行世界政策:3、今天摆脱美国控制,企图领导欧洲。
对外政策分析
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专业赵洋学号:05222077绥靖政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前的欧洲外交分析绥靖(appeasement)政策由于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所起到的反作用而声明狼籍,也为后来的历史学家和国际关系学者所声讨。
但绥靖政策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而它的失败也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多组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些变量包括当时欧洲的国际局势,英法和德国各自的国内局势以及各国领导人的特质等。
因此,对于一种外交政策,不应当简单地判断它是“好”或“坏”,而应当判断它是否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
如果绥靖政策不是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而是出现在历史上其它某个特定的时期,也许它就会成为一项成功的外交政策。
而绥靖政策的可悲之处也在于它出现在了最不该出现的时代,以至于为后世的人们所诟病。
1 二战前的欧洲国际形势当代的学者已经将绥靖政策定义为“二战前,英法统治集团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所采取的姑息退让,以牺牲弱小民族利益换取大国之间的和平,避免武力冲突和对抗的一种外交政策。
”1因此绥靖在现代已经成为对法西斯侵略者妥协退让的代名词。
其实绥靖政策的本质就是一种以妥协为主的政策,但是在二战前的特殊条件下,这种妥协政策失败了,并且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但是在外交实践中,妥协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应当采取妥协而不是对抗的政策,但是二战前的国际环境决定了这种妥协是不合时宜的。
作为国际体系层次的变量可以包括两个内容:结构和过程。
所谓的结构就是体系中的权力配置,即国家依其国力在国际系统中相对位置的排列;而过程则是指单位(民族国家)之间的互动和互动方式。
2一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受到了凡尔赛和约的严重束缚。
凡尔赛和约对于德国而言是一个极为苛刻的,带有严重的掠夺性的条约;凡尔赛和约不仅在经济上对德国进行掠夺,限制德国的军备,分割德国的领土,而且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道义上的责任完全归罪于德国,而后者则更加难以令德国接受。
试论二战期间法国维希政府的外交政策
第二章维希政府打破外交困境的手段向来把机会主义发挥的淋漓尽致的维希同样利用大国的心机,玩边缘路线,夹缝里求生存,一方面靠近德国,一方面靠近美国,两头讨好。
趁战争处在发展的高峰期,维希在抱着极力避战的心理的同时,又伺机占尽便宜,捞尽好处。
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巩固自己的统治,让美德吃尽哑巴亏。
维希又在大国心理的驱使下,不断强调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在国际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与威望。
(一)加强邻国外交维希政府急于给自己的外交政策重新定向,维希无法回避跟德国这个有强大影响力的邻国的关系。
因为与强大的邻国德国为敌,只会沦为远方英美的盾牌。
这点不论是哪界维希政府都很清楚,不愿给英国当枪使。
1940年10月,随着贝当和希特勒在蒙都瓦会谈上各自发出了和解的试探气球。
维希警惕被德国拖入对英战争,赖伐尔则是个例外。
“德国曾向法国提议,若法国能加入反英战争,则德国可与法国重建和平,贝当及多数法阁员均拒绝此议,仅赖伐尔一人赞成。
"哪在曰益激烈的英德战争中,维希政府试图不采取任何一方的立场,拒绝接受可能引发对英战争的媾和条件。
法国在参加对英战争问题上如此与德国较劲,除了考虑到自己的政治影响外,主要是为了确保和争取各方面的利益,是在为国家利益讨价还价。
维希根本不具备与德国叫板的实力,因此对德政策将以强调合作为主,这不仅仅是出于避战自保的考虑,而且有利于维希捞利益。
“法国现努力于维持和平,希望与德国合作进行建设工作,而亚尔萨斯洛林两省战后之地位,对于法德关系,有极重要之影响。
此次赖伐尔返还巴黎,携有延长停战协定时效之建议,该项协定原已于九月二十三日失效,据悉法国现继续要求将政府迁返巴黎,惟德国所提之条件,现仍无法接受。
"②面对德国的威逼利诱,维希还是没有显示它已经准备同意扩大与德国合作的程度,对英宣战更是无稽之谈。
“法政府发言‘人声称,海外所传法协理赖伐尔已赴巴黎谈判法国对英宣战问题,法政府将予以郑重否认,此项消息,至为可笑,赖氏此次赴巴黎,系谈判有关今后德法关系之一般问题,又法外长鲍多恩曾否认法∞《赖伐尔力图实现之德和平条件贝当魏刚与多数阁员均反对》,《中央LJ撤》,1940-10—24(3)圆《政府发苦人否认商对英宣战》,《中央U撖》,1940.10-24(3)7国拟向任何国家宣战之谣传。
法国拿破仑时期的政治与外交政策
法国拿破仑时期的政治与外交政策法国拿破仑时期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以拿破仑·波拿巴的统治为特征,对法国和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法国的政治和外交政策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拿破仑时期的政治变革是显而易见的。
拿破仑在1804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将自己加冕为皇帝。
这一举动标志着法国政治体制的变革,从君主立宪制转变为帝制。
拿破仑的统治为法国带来了相对的稳定和集权,他通过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集中力量。
此外,拿破仑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内政改革,包括建立了法兰西银行、制定了《民法典》等。
这些改革不仅在当时促进了法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为后来的法国政治体制奠定了基础。
其次,拿破仑时期的外交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
拿破仑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外交政策,旨在扩大法国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
他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外交手段,成功地将法国的势力扩展到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并建立了许多卫国家。
拿破仑还试图对欧洲进行整体统一,他发起了一系列的战争,试图征服整个欧洲。
然而,这些战争最终以拿破仑的失败告终,他在滑铁卢战役中被击败并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
拿破仑时期的政治和外交政策对法国和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拿破仑的政治改革为法国带来了相对的稳定和集权,奠定了法国政治体制的基础。
其次,拿破仑的外交政策扩大了法国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并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拿破仑试图征服整个欧洲的野心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他的统治和战争对欧洲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拿破仑时期的政治和外交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拿破仑的统治虽然带来了相对的稳定,但也限制了个人自由和民主权利。
他通过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和控制媒体等手段,对法国社会实行了高度集权的统治。
此外,拿破仑的战争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给欧洲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戴高乐时期法国核外交政策研究(1958-1964)
戴高乐时期法国核外交政策研究(1958-1964)戴高乐时期法国核外交政策研究(1958-1964)引言:戴高乐将军是法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
他的任期是在1958年至1969年,期间他为法国核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重点研究戴高乐时期法国的核外交政策,分析其背景、目标、策略和影响。
一、背景:二战后,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冷战格局成为世界政治的主导。
在这一背景下,核能量的崛起使得核武器成为世界强国的标志。
因此,法国政府意识到发展核弹头是维护国家利益和主权的必要手段。
二、目标:在戴高乐时期,法国核外交政策的重要目标是成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以加强法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通过拥有核武器,法国可以在军事和政治领域上对抗强大的对手,并维护自身的独立性。
三、策略:为达到这一目标,法国采取了一系列策略。
首先,他们进行了广泛的科学研究,以确保核武器技术的发展和获取。
其次,法国与美国展开了合作,从美国获得了廉价的核技术。
然而,由于法国对于主权和独立的重视,他们在决策和控制核武器方面追求自主性,不愿依赖美国。
最后,法国决定发展独立核威慑力量,并在1960年首次成功进行了核试验。
四、影响:戴高乐时期法国核外交政策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法国的核武器使其成为拥有核能量的国家,为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其次,法国核外交政策的成功为法国带来了国内政治的稳定和集中。
戴高乐政府通过生产核武器,增加国家的实力和威望,巩固了政府在国内的地位。
最后,法国核外交政策还为法国国内的科学与技术发展提供了推动力,并带动了经济的增长。
结论:戴高乐时期的法国核外交政策在20世纪60年代初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通过发展核武器,法国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并巩固了国内政治的稳定。
在此期间,法国取得的科技突破也为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核外交政策对于法国塑造其国际形象和地位至关重要,也为后续时期法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和借鉴综上所述,戴高乐时期的法国核外交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法国成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并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法国的独立外交政策与戴高乐主义
具体措施
1>撤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改变法国在联盟中对美 国的从属地位,维护民族独立; 2>建立法国独立的核威慑力量,打破美国的核垄断; 3>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和、谅解、合 作"的关系,在东西方关系中发挥作用.积极推动中法 建交; 4>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德联 合为支柱的,由欧洲主权国家联合起来的"大欧洲联 合"; 5>实行非殖民化,在第三世界推行"积极存在"的政策, 以求保持和增进法国在第三世界的利益和影响.
戴高乐独立外交界中一统天下的局面; 提高了法国国际地位,促进了西欧联合进程; 鼓舞了西方联盟内部对美独立和离心的倾向, 推动东西方缓和进程; 冲击两极格局,推动多元化趋势。
参考文献
[1]H· 小布郎兹磷.约翰逊与戴高乐:美国的悄悄外交时期[J] .世界史研 W· 究动态,1988,(1):188. [2]弗朗索瓦· 德雷菲斯.戴高乐与戴高乐主义[M].法国:法国大学出版社, G· 1982:311. [3]夏尔· 戴高乐.战争回忆录I [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1. [4]周荣耀.戴高乐主义论[J].世界历史,2003,(6):4. [5]布赖恩· 克罗泽.戴高乐传I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206、340. [6]顾夫· 德姆维尔.1958——1969年的一项对外政策[M].法国:普隆出版 社,1971:18. [7]周荣耀.戴高乐与欧洲联合[J].世界历史,1984,(1):58. [8]夏尔· 戴高乐.希望回忆录I[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212. [9]周荣耀.戴高乐评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245. [10]夏尔· 戴高乐.戴高乐言论集(1958——1964)
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的政治状况 (2)
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的政治状况摘要:目前法国是典型的半总统制半议会制的民主共和制的国家,国家政权带有鲜明的阶级性。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任期5年(之前是7年,于2000年6月根据全民公决结果改为5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总统有权任免总理和批准总理提名的部长;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有权解散议会;可不经议会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在非常时期,总统拥有“根据形势需要采取必要措施”的全权。
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拥有制定法律,监督政府,通过预算,批准宣战等权力。
奥朗德11月13日在总统府爱丽舍宫举行了就职六个月以来首次大型记者会,全面阐述其内政外交政策。
奥朗德表示,过去的六个月间,政府在解决欧债危机、改善国内就业、减债促增长和增强法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在对外政策方面,奥朗德说,法国承认新成立的“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为叙利亚人民的唯一代表,巴沙尔政权应该下台。
法国是第一个作此表态的西方国家。
关键词:政治状况,第四共和国,政府,外交一、概念界定(一)政治状况政治状况如果用于个人,指你是非团员、团员、党员、民主党派还是无党派人士;如果用于国家,是指一个时期的政治制度、政策体系。
(二)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是指1946年到1958年的法国共和政府。
1945年法国光复后,环绕政体问题,各派政治力量展开激烈斗争。
1946年10月制宪议会通过新宪法,宣告第四共和国正式建立。
该宪法确立两院议会制,并对共和国总统的权力作了严格的限制。
第四共和国建立初期由共产党、社会党、人民共和党组成联合政府,随着国际冷战的发展,共产党于1947年5 月被逐出政府。
此后,该政府受到以共产党为首的左翼和以法兰西人民联盟为首的右翼的两面夹击,只能依靠被称为第三势力的松散多数的支持,显得软弱无力。
二、具体而言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的政治状况主要表现为:(一)政制制度上实行多党议会制,议会采用比例代表制。
法国的国际组织外交
法国的国际组织外交法国是一些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的创始成员,其外交活动也在这些组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二战以来,法国一直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外交活动,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维护和促进和平、稳定和安全。
联合国联合国是一个由193个成员国组成的国际组织,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人权和发展、推动全球环境和人类福利的进步。
法国是联合国的共同发起者之一,成为其创始成员国之一。
法国在联合国的外交动作回应了一些最紧迫的全球挑战。
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法国在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国通过多边主义,发挥了其国际影响力,同时为联合国机构提供重要援助。
法国在联合国框架内的外交政策着重于协调与主导,将人道主义立场、促进冲突的解决和保证国际法的执行作为其主要方向,同时,为更有力地应对世界上出现的各种危机和威胁,持续探索团结协作的多边方案。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是一个专注于促进全球健康的国际机构,旨在创造健康的安全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和控制流行病的传播。
法国在卫生领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并在世界卫生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法国通过发起重要倡议、支持政策制定以及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专业知识、技术知识、技术输出等方面的援助,全力支持和推动在全球范围内提高卫生标准。
法国在抗击COVID-19方面立下独特的贡献,领导联合国卫生系统和全球卫生伙伴,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通过激烈的外交活动,促进了卫生服务、卫生监测和差异化医学研究的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联合国教育、文化和科学领域的专门机构。
法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始成员之一,拥有小学、中学和大学之间的国际认可的独特评估方法,并且一直在教育、大学、文化和科学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国在教育领域的外交活动一直是国际社会的标杆之一,持续为促进教育发展、增加公正、推广教育、保靖文明、保卫人权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法国通过投入巨额资金,发起专门项目支持教育改革,同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专家和技术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克·希拉克 (Jacques Chirac)
• (1995年5月17日— 2007 年3月) • 希拉克曾于1978年和 1991年分别以巴黎市 长和法国前总理身份访华, 1997年5月和200 0年10月已两度以法国 总统身份访华。2004 年10月,希拉克对中国 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 “法国文化年”开幕活动。 2006年10月25日 至28日,希拉克对中国 进行国事访问。
尼古拉·萨科齐 (Nicolas Sarkozy)
• 萨科齐针对法国失业严重、民众 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提出了一系 列政策主张,其中包括:坚持推 行自由市场经济、增加就业、减 少企业税负,力主提高法国的竞 争力;主张改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社会福利和 劳工制度、改善治安状况、加强 对移民的控制,力主改革那些不 适应法国现实的法规。在对外关 系方面,萨科齐表示,要尽力维 护法国独立自主的大国地位,要 以欧盟为依托,突出法国的作用。 萨科齐“务实”和“可行”的政 策主张,赢得法国多数选民的支 持 .萨科齐成为法国政坛独树一帜 的人物。
第一位访华法国总统
乔治·让·蓬皮杜(Georges Pompidou,1911~1974) 法国政治家,法兰西第五共 和国总理(1962~1968),总 统(1969~1974)。执政期间, 奉行戴高乐的法兰西民族独 立政策。对内沿用第五共和 国政治体制,大力发展经济。 对外继续奉行维护民族独立 政策。在个别重大问题上改 变戴高乐立场,如同意接纳 英国参加欧洲共同市场。 1973年9月访问中国。1974 年4月2日因白血病在巴黎去 世。有《难题》等著作出版。
欧洲地图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 戴高乐 • 夏尔·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 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 日),法国将军、政治家,曾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自由法国运 动并在战后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并担任第一任总统。戴高乐支持发 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 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 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 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 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 义”。
•
• •
弗朗索瓦·莫里斯·马里耶·密特朗, Francois Maurice Marie Mitterrand
• (1981年5月19日—1995年5月17日 ) • 密特朗在政治方面主张限制总统权限, 扩大议会作用,实行多党制。在经济 上主张在不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通 过国有化、计划化和“自治管理”等 措施,对法国经济实行渐进式结构改 革。对外政策上赞成西欧联合,主张 加强法国军事力量,同时也强调裁军 和缓和。 • 密特朗重视发展法国同中国的关系。 他积极支持法中建交,为促进两国人 民的友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并 曾于1961年、1981年和19 83年三次访问我国。
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 (Valery Giscard d'Estaing)
• • (1974年5月19日—1981年5月19日 ) 1975年倡导召开西方国家首脑经济 会议。1978年7月与德国总理施密 特联合制定出建立欧洲货币体系计划。 1987年4月为国民议会外交委员会 主席。1988年6月至1996年3 月任法国民主联盟主席。2002年2 月任欧洲制宪委员会主席,负责筹备修 订欧盟第一部宪法。 2002年12月14日,国际卡尔 奖委员会在德国西部城市亚琛宣布,将 2003年度国际卡尔奖授予他以表彰 他及其领导的委员会在筹备制订欧盟宪 法方面所做的工作。 著有《法国的民主》(1976年) 等书。 曾多次来华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