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地区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河洛文化论文优选范文10篇
追求自由
道家思想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超 脱,河洛文化中也存在对自由的 向往和追求。
佛教文化渗透
因果报应
佛教强调因果报应,认为人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报应 ,这一观念在河洛文化中也有广泛影响。
慈悲为怀
佛教倡导慈悲精神,河洛文化中也注重仁爱、宽容等 美德的培养。
修行成佛
佛教认为通过修行可以达到成佛的境界,河洛文化中 也有对修行和超脱的追求。
02 03
探索河洛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新模式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对 河洛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创新文化遗产保护 方式。
打造河洛文化品牌及推广策略
培育具有影响力的河洛文化品牌,通过媒体宣传、文化交 流活动等多种渠道推广河洛文化,提高公众对河洛文化的 认知度和认同感。
鼓励学者出版河洛文化相关专著 、论文等学术成果,积极向国内 外学术期刊投稿,提高河洛文化 的学术影响力。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的交 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河洛文化的 研究与传播,提升河洛文化的国 际知名度。
创新发展路径探索及实践案例分享
01
推动河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将河洛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 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
创新文化产品形态
鼓励和支持创新河洛文化产品的形态和表现方式,如动漫游戏、数字创意、网络视听等 ,满足现代消费者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加强文化产业合作
推动河洛文化产业与国内外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和 市场渠道,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河洛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交流
05
互鉴
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
创新旅游开发模式
根、祖、源
根、祖、源——统领洛阳文化产业的“纲”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已是朝阳产业,美、英、日、韩文化产业占GDP都在15%以上,美国已占到25%。
我国现阶段的平均数字是3.47%,河南的平均数接近5%。
洛阳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建都比谁都早,历史比谁都长,资源比谁都多,但文化产业却步履维艰,2011年洛阳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市GDP 的1.65%,法人单位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0.95%,远远落后于开封、安阳、郑州等市,列全省五六位之后。
可想而知,其中“河洛(历史)文化产业”特别是反映“中华原点”地位的“根、祖、源”文化产业,更是微乎其微。
这究竟是为什么?其一,品牌小。
华夏民族同根、同祖、同源。
根在哪里?祖在何地?源在何方?根在河洛,祖在中原,源在洛阳。
洛阳居“天下之中”,有伊、洛、瀍、涧四水为育,自古为形胜之地,其“虎牢东镇,函谷西封,伊阙扄其南,大河环其北,天心地胆之中,阴阳风气之会,四通八达之所,声明文物之区”。
正是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吸引中华先民最早来这里聚居和开创文明,才有了伏羲、女娲、洛神、神农、少典、有娇、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大禹、商汤、伊尹、武王、姜尚、周公等等先祖;才有了河图、洛书、八卦、儒教、道教、佛教、经学、理学、玄学等等学说;才有了“华夏”、“中土”、“中原”、“中国”、“中华”等等称谓;才有了风、姬、姜、周、张、王、李、赵等等姓氏;才有了“最早中国”、“三代之居”和“十三朝帝都”等等文明。
正是“天下之中”这一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孕育了河洛先民、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造就了洛阳“中华原点”“华夏之源”的历史地位,又造就了“千年帝都”“百代帝王”的耀世辉煌。
洛阳文化,从容大气,具有包容大地,海纳百川的胸怀,它承源上古,缘起三代,蕴接后世,裔播内外。
是君临天下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君临天下的文化,又构筑了这一文化无以为匹的特点,即超前的源发性。
其文化、民族、文明源出一脉,共为华夏之源。
河洛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其民俗传承
河洛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其民俗传承河洛文化是指中国历史发展中,以河南、洛阳为中心的文化体系。
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河洛文化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河洛文化凝聚了中原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内涵。
本文将从河洛文化的历史演变和民俗传承两个方面入手,介绍河洛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一、河洛文化的历史演变河洛文化的历史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社会时期、古代社会时期和近现代社会时期。
1.原始社会时期河洛地区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殷商时期,河洛地区的四个大都会,分别是陈、郑、鄢、宋。
正在积极发展着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生产,人口增长也呈现出明显的趋势。
同时,古籍中记载的黄帝、尧、舜、禹、汤、文、武等帝王和众多的文化名人,也在这里诞生和生活过。
2.古代社会时期从周代开始,河洛地区的典章制度和文化传承更加充实。
周朝时期,河洛地区的文化活动十分活跃,成为了古代中原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
古代河洛文化以礼仪、音乐、文学、铜器、陶瓷等为主要代表,汇聚了各个时代、各个领域的优秀文化精华。
3.近现代社会时期清代到民国时期,河洛文化进一步地繁荣了起来,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人才。
新洛学派在洛阳兴起,雷家鼓书在郑州广为流传,吕氏春秋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
这些文化成果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中,悄然地成为了中原地区最为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二、河洛文化的民俗传承河洛地区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更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
这些民俗,在一代代河洛人的传承中,成为了他们心灵中根深蒂固的文化情感。
1.传统节日习俗河洛地区有着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在这些节日里,河洛人有着对于祖先和古代先贤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了他们喜庆、欢乐的心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2.民间故事传说在河洛地区,有着许多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洛阳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之我见
的文化 产业项 目 理规划 、 合 充分开发 , 么当“ 阳一 日 那 洛
游” 变为“ 阳十 日游 ” 日, 是洛 阳文化 市场全 面振 洛 之 便
兴之时 。
二 、 间维度 定位— — 对 “ 时 规划 ” 的解 读
“ 规划” 指 “ 划 、 划 , 是 谋 筹 亦指 较 全 面或长 远 的计 划 。 【 由此可见 , ”2 规划是为 实现某一 目标而进行 较为全 面、 长远的发展计划 , 是对未来 整体性 、 期性 问题 的思 长
树立全市九县( 八区的整体大局观。 市)
其次 , 要促进各 县 ( ) 市 区文化 产业 的协调 发展 、 合
作共赢 。第 一 , 正确引导 , 提供政策支持 将各 县( ) 市 有 特 色的工艺 文化 资源集 中整合 至市 区。洛 阳有很多 独 具特色 的工 艺品 , 如孟 津平 乐 的牡 丹 画、 南石 I 的唐 三 j J 彩、 偃师寇店的牡 丹石 等 , 大都 散 落在 市 区周围 的村 但 镇之 中。如果 能够在 市 区建 立一 个专 业 的工 艺文化 产 品交易平 台 , 不仅 可 以丰 富市 区产业 内容 , 时也能 够 同 拉 动各县 ( ) 市 相关 产业 的发 展。第 二 , 理规 划 , 取 合 采
浅薄所学为引玉之砖 。
~
、
空 间维度 定位— — 对 “ 区域 ” 的解读
定位 的相对性决 定 了在 制定 区域 文化 产业 发展 规划 时
在当前我 国文化 大 发展 、 繁荣 的背景 下 , 大 文化 产 业已经成 为地 区经济 文 化 发展 的一 个重 要 组 成部 分 。 文化产业 涵盖 了极其 丰富的产业 内容 , 而各个 地 区的实 际情况也不尽 相同 , 因此也就 不可能存 在一个放 之 四海
河洛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河洛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河洛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是指位于黄河和洛河之间的地区所发展出的文化。
因为这个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所以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河洛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是历史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河洛文化的形成河洛文化的形成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先民时期,约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这个时期人类主要是打猎、捕鱼、采集为生,居住在山林之间。
到了公元前5000年,人类开始了种植和养殖,使用陶器,并且发现了铜和青铜,这个时期也叫做新石器时代。
公元前2000年左右,这一地区开始出现了许多贵族和城邦,城市的建设和规划也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和经济。
在这个时期,也是商朝的后期,河洛文化逐渐形成。
商代的发展给河洛文化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和文化环境。
二、河洛文化的特点河洛文化有许多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其艺术和科技方面的成就。
早在新石器时代,河洛地区的先民就开始进行了陶器的制作和使用,后来又出现了青铜器,这些器物表现了当时的人类对于艺术和科技的热爱与追求。
另外河洛文化也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千年来的历史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如夏禹铜鼎、颍川大观图、商代玉琮等。
河洛文化的书法、绘画、音乐、戏曲、舞蹈、服装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三、河洛文化的发展从历史上看,河洛文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阶段:1. 新石器时代(公元前8000年-公元前5000年),人类主要是打猎、捕鱼、采集为生,居住在山林之间。
2. 商周时期(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771年),出现了许多贵族和城邦,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和经济。
3.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各种思想和文化在河洛地区相互交融,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化,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4.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河洛文化表现出更大的兴旺之势。
如汉武帝南巡,创立了洛阳的“洛阳纸贵”等。
河洛文化:洛阳的根与魂
河洛文化:洛阳的根与魂洛阳,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着中原文明的千年底蕴,孕育了独特而丰富的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是洛阳的根与魂,它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文化遗产,更是洛阳的代表性符号和文化品牌。
从历史的长河中追溯,洛阳文化可谓熠熠生辉。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洛阳就是古代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殷商时期的羲和故道,周商时期的商代古城,秦汉时代的宫殿和陵墓,唐代的洛阳城,无一不彰显着洛阳在历史中的辉煌地位。
河洛文化融合了中原文明、殷商文明、周文明、秦汉文明、唐文明等多个时期的精华,形成了极富魅力的独特文化。
洛阳古城,作为河洛文化的重要象征,见证了河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洛阳古城中,远古的城垣、天子的宫廷、文人的书院、武将的府邸,无不向人们展示着河洛文化的瑰宝。
在古城的中轴线上,孔子庙、牡丹花谷、白马寺等一系列文化景点,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成为了河洛文化的代表。
河洛文化的核心之一就是牡丹文化。
洛阳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成为全国最大的牡丹产地。
牡丹,古人称其为“花中之王”,是洛阳独有的文化符号。
每年的牡丹花会吸引无数游客前往观赏,其中洛阳国际牡丹文化节更是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文化盛事。
牡丹的文化内涵远不止美丽,它还寓意着繁荣、吉祥和幸福。
牡丹花开,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丽,更将牡丹文化的独特价值传递给了世人。
河洛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原医药文化。
古代的洛阳素有“医疗圣地”的美誉,中原医药文化在这里得以发扬光大。
洛阳以其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和卓越的医药技术,培育了一大批医药巨擘。
唐代李时中、宋代苏东坡,乃至现代的常良、汤用彤等,都留下了医药界的不朽经典。
中原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保护中原民族的身体健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河洛文化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传统文化遗产中,还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河洛文化_精品文档
河洛文化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河洛文化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传承和特色几个方面介绍河洛文化,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地方文化。
河洛文化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河南。
河洛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吸引了众多文化流派在此蓬勃发展。
早在三皇时期,中原地区就有古人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宝藏的一部分。
而河洛地区也是中国最早的王城,许多古代王朝都在这里建都,因此留下了大量的古文化遗迹和重要文化遗产。
这些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成为了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窗口。
河洛文化的传承是河洛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河洛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至今仍有很多古老的传统和习俗得以保留和延续。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豫剧和太极拳。
豫剧作为中国四大传统剧种之一,起源于河南地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并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而太极拳作为一种武术形式,也在河洛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除了这些,河洛地区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唢呐、踩高跷、歌边花等,这些传统文化形式在河洛地区的村落和农田中得以保留,展示了这片土地独特的文化风貌。
河洛文化的独特特色也是其吸引人的魅力之一。
河洛地区作为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凝聚了多个民族的文化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
河洛文化的特色在于它融合了华夏文明和中原文化的精华,并结合了多个民族的文化元素。
河洛地区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背景,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风格。
无论是建筑、绘画、音乐、舞蹈还是传统手工艺品,河洛文化都体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观念和审美理念。
河洛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珍宝之一,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洛阳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
区域经济
洛 阳文化产 业发 展战略问题的思考
杨 尚军
( - 大学 , 南 洛 阳 4: 文化是凝聚一个国家和 民族的灵魂 , 是维系社会发展 的精神支柱和纽带。历 史和现 实正反 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再证明, 社会成为什 么样的社会 , 人成为什么样的人 , 国家、 市在世界民族之林 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 城 都越来越取
文化 产业 要按 照 工业 标 准 来 生 产 一 系列 文 化产 品 。当
州, 南京就是民国, 连北京也是重点宣传明清两朝。
我 国原 总理 李 鹏 同志 在 2 0 0 2年 4月 1 7日在 到小 浪 底
然, 这个文化产品的概念是从工业产品演变过来的。“ 工业 产业”“ 、农业产业”“ 、商业产业”现在又多了个“ , 文化产业” 。
的、 零散 的 、 有按 照生产 、 没 流通 、 售 、 费这样 一个 循环 去 销 消
生产文化产品就不属于文化产业。只有按照工业标准进行 生产、 再生产、 储存以及分 配才是文化产业 。也就是要批量 地、 有规模地、 连绵不断地去生产 。也只有按 工业标准来进 行, 才能长期维持, 货如轮转 。
、
“ 文化 ” 文化产 业 ” 和“ 的思 考
夏朝开始 , 先后有商 、 西周、 东周、 东
二 、手 工作 坊文 化产 业” “ 化产 业” ‘ I 和 文 的思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 文化 产业就是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和七大古都 之
一
,
从第一个王朝~
汉、 曹魏、 西晋、 北魏、 唐 、 隋、 后梁、 后唐 、 后晋等十三个朝代 在这里建都, 城市史长达 4 0 余年, 00 建都史 10 余年, 50 是我 国建都最早, 朝代最 多, 历史最长 的城市。这 既是洛 阳的优 势, 也成了洛阳文化发展的“ 误区” 。一说洛阳, 人们只知道 是个古城 , 若问哪朝 哪代 的都城?来过 洛阳的人不知道 , 没 来过的人更不知道了, 就是我们住在洛阳的人 , 不翻历史书 , 恐怕也没几个人能说 出来 。这难道不是洛 阳九朝古都的悲 哀吗?反观其他六大古都 , 一说殷文化 , 人们 自然想到 了安
洛阳地区传统文化问题的调查
洛阳地区传统文化问题的调查
1. 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如龙门石窟、白马寺等,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地位并不稳定,需要加强保护。
2. 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一些年轻人在面对当今富有创新力的时尚文化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不高,没有深入了解其内涵。
3. 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问题:洛阳传统文化悠久,但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传承方式及链条出现问题,需要加强传承与发展,以实现国际交流和发展的需要。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洛阳城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如古筝、山歌等,但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够。
5. 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推广问题:很多传统文化项目及传统技艺已有初步的保护,但缺乏注重市场化、推广化方面的工作,如何促进传统文化跨越发展问题值得关注。
6. 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的融合问题:洛阳现代化程度较高,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思想的融合,如何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下的生活、工作,在推动现代发展的同时传承好传统文化?这也是需要思考专业性看待的问题。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探究——以洛阳市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探究——以洛阳市为例摘要:以洛阳市丰富的非遗项目为对象,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策略。
通过对洛阳市典型非遗项目的调研分析,部分非遗项目存在政府扶持力度不足和缺乏市场知名度等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王柳杰乡村振兴战略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以来,一直是党的重要工作之一,党的二十大更是为乡村振兴描绘了新蓝图。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非遗发展可以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载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其本身大多起源于农村农民的日常生活,来源于农民世世代代生产生活的积累,民间文学、民俗和表演艺术等更是直接反映和影响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精气神。
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够打造乡村特色文化,还能够增强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为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载体[1]。
二是非遗发展可以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平台。
通过促进非遗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能够让乡村人民获取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富足。
保护、传承和发展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让社会人才看到乡村发展的希望,看到乡村美好的未来,真正实现“吸引人才到农村”。
三是非遗发展可以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非遗项目种类丰富,具有多重价值,非遗项目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将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许多传统工艺具有产业化和规模化的特点,对其进行充分的深入开发,形成产业链条,进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一)非遗资源丰富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底蕴深厚,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洛阳统计年鉴》,国家级非遗项目就有9个,省级非遗项目89项。
另外,经过五个批次的评选,市级非遗项目240项,县级非遗项目更是多达700余项。
(二)相关制度保障逐步健全2017年,洛阳市颁布实施了《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洛阳成为全国第三个颁布非遗保护专项条例的城市。
河洛文化的源流与演化
河洛文化的源流与演化河洛地区,是指包括今天的河南省和河北省南部的一片地方。
其历史悠久,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片土地上诞生了许多文化和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新石器时代。
在那个时代,这里已经有了人类的踪迹。
充分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夏代、商代、周代等历史时期,河洛地区的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这一时期,人们在这里创造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物,比如说兵器铸造、丝绸织造、青铜器制作等等。
随着历史的变迁,河洛地区的文化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融合,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河洛文化。
这种文化的核心是“和合”思想,即一种既包容开放又有章法有度的态度。
河洛文化的人们善于沟通协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同时,河洛地区的物产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这里盛产黄河鲤鱼、香菇、香葱等特色食品,这些食品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在唐朝时期,河洛文化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一时期,河洛地区成为了当时中原文化的中心之一。
文化人才辈出,诗文、书画等方面均有所创新和突破。
而且在唐朝时期,河洛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繁荣,使之成为了全国的文化中心。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河洛文化的地位逐渐下降。
尤其在现代,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河洛地区的文化也面临一定的危机。
为了保护河洛文化的遗产,当代社会加大了文化保护力度。
在这方面,河洛地区也加快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如发掘历史遗迹,开设文化主题博物馆,打造文化旅游等等。
河洛文化正在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了重要的文化资源点。
总之,河洛地区拥有着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里的文化企业可以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通过社会共同努力,河洛文化可以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中国文化的亮点之一。
洛带古镇发展调研报告
洛带古镇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洛带古镇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古镇旅游愈发受到重视。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洛带古镇的发展现状,挖掘其旅游资源潜力,并提出相应建议,助力古镇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古镇概况1. 地理位置:洛带古镇位于洛阳市南部,毗邻伊水,地理位置优越。
2. 历史文化:洛带古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曾是汉代、唐代的商贸重镇,有许多古建筑、古街道保存完好。
3. 特色产业: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古镇美食等是古镇的特色产业。
三、旅游资源概述1. 历史建筑:洛带古镇保留了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如明代的关帝庙、唐代的县衙等,游客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2. 宗教文化:洛带古镇还有一些寺庙和道观,如大觉寺、玉皇阁等,吸引了很多信仰者和游客。
3. 古镇美食:洛带古镇有许多传统美食,如古饼、古汤等,极具特色,吸引了众多吃货前来品尝。
4. 民俗活动:古镇还举办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如灯会、庙会等,吸引了游客的参与。
四、发展现状分析1. 优势:洛带古镇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开发的潜力。
2. 不足:目前古镇旅游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
五、发展策略建议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古镇的交通、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提升游客的出行体验。
2.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积极宣传洛带古镇的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
3.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古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给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4. 拓宽旅游产业链:鼓励和支持古镇周边的特色产业发展,如手工艺品制作、农产品加工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5. 打造多样化旅游产品:通过举办各类特色民俗活动,设计个性化旅游路线,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六、结论洛带古镇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地方,具备了良好的旅游发展基础。
河洛文化的历史发展
河洛文化的历史发展展开全文夏代第一阶段夏代是早期河洛文化的第一阶段,在这时,河洛文化的内涵就是夏文化,二里头遗址就是当时河洛文化的核心载体。
考古研究表明,在距今约5000-3500年期间,生活在中原地区,具体地讲生活在河南省中、西部地区的先民们,创造了被称为是仰韶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王湾三期文化、新砦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学文化。
这几种文化在考古学地层上先后叠压,在文化内涵上一脉相承。
这些考古学文化主要分布在嵩山南北,集中在黄河及其支流伊河、洛河,淮河支流汝河、颍河的中上游。
根据考古研究成果,当时我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可以分为既同时并存又相互影响的6个文化区:中原文化区、山东文化区、燕辽文化区、甘青文化区、长江中游文化区和江浙文化区。
中原文化区位居中央,与四邻的5个文化区密切联系,其地域优势使它汲取四邻文化精粹,迅速发展自身文化,在诸区域文化中起着核心、主导作用,最终率先跨入文明社会。
这个研究成果与文献记载是吻合的,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在距今5000-3500年期间,该区域就是古代传说中的黄帝及其后裔与夏族活动的中心区域。
根据文献记载,夏代建国之初禹都阳城、阳翟,启都夏邑,地域在颖河上游的现郑州市所辖的登封、新密、禹州一带,距洛阳仅百里之遥。
启子太康继位,就把都城迁到斟X,以后的夏桀也定都斟X,如《竹书纪年》:“太康居斟X,羿亦居之,桀又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了战国时期军事家吴起对魏文侯说的一段话:“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
”在这里,“河济”指济水入黄河处,在今荥阳以北;“泰华”即华山,今陕西华阴县;“伊阙”为洛阳南的分水阙口;“羊肠”指黄河北岸太行山上的崎岖羊肠小道;“夏桀之居”的地理位置无疑就是洛阳,就是伊洛盆地。
1959年四五月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先生率领的中国科学院考古所考古队在河南省西部进行以探索夏文化为目的的考古调查,在今洛阳偃师二里头村发现了一处大型遗址,命名为“二里头遗址根据考古发掘,结合文献资料,确认生活在嵩山南北的伊、洛汝、颖河流域的河南龙山晚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就是历史上的夏文化。
洛阳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洛阳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洛阳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
近年来,洛阳市逐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等手段,助力洛阳文化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围绕洛阳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洛阳文化产业的现状洛阳的文化产业发展经历了初期缺乏规模、内容单一的阶段,逐渐形成以文旅融合为特色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目前,洛阳的文化产业涵盖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文化旅游、演艺表演、文化传媒等多个方面。
首先是博物馆业。
洛阳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
洛阳市博物馆、白马寺博物馆和洛阳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目前,洛阳的博物馆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收藏、展示和研究洛阳地区历史文化为主体,兼具公共教育功能的发展模式。
其次是文化创意产品。
洛阳以中原文化为底蕴,结合时下的设计和市场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洛阳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
例如,洛阳瓷器、洛阳剪纸、洛阳皮影等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成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洛阳的文化产业实现了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转变。
第三是文化旅游业。
洛阳是中国文化名城,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以龙门石窟、白马寺、桃源公园等为代表的景区成为了洛阳的文化旅游名片。
洛阳市政府还积极推动文化旅游的开发,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洛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是演艺表演业。
洛阳拥有丰富的戏曲、舞蹈、音乐等艺术资源,戏曲、舞蹈剧目远近闻名。
每年都有大量的演艺表演活动在洛阳举行,吸引了众多观众和艺术家。
洛阳市政府还积极引进国内外的优秀演艺团队,提高了演艺表演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部分:洛阳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在洛阳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个趋势:1. 产业链的延伸和整合。
洛阳的文化产业目前还比较零散,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和优势,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河洛文化的发展
河洛文化的发展
河洛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河洛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具有极高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它孕育了华夏民族的文明,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 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河洛文化中的思想、观念、礼仪等,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的核心
其次,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 容,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河洛文化中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艺术 形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
数字化保护: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河洛文化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确保其历史信 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创新性发展: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对河洛文化 进行创新性发展,推出符合现代审美和价值观的文化产品 国际交流与传播:加强河洛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河洛文化 ,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教育普及:将河洛文化纳入各级教育体系,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普及河 洛文化的知识,提高公众对河洛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河洛文化的发展
01
总之,河洛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源 头之一,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河洛文化在
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国际交流与
03
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河洛
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河洛文化 的发展
-
1 河洛文化的起源 3 河洛文化的发展 5 总结 7 河洛文化的未来发展
2 河洛文化的形成 4 河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6 河洛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8 河洛文化的未来展望
河洛文化的发展
河洛文化的起源
河洛文化,又称河图洛书文化,是中华文 化的源头之一,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因其 地域在古代为中原地区,故称"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河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河洛文化是指华夏文明发源地中原地区的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传承和发展河洛文化,成为了一个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首先,要加强河洛文化的传承。
传承是文化生命力的源泉,也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要通过各种形式、各个层面的传承,让河洛文化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这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文化活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传承。
例如,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加强河洛文化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河洛文化;在文化活动中,要积极推广河洛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这个文化的魅力。
其次,要推动河洛文化的发展。
文化的发展不仅是传承的延续,更是文化的创新和进步。
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推动河洛文化的发展,让它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这包括: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的挖掘、文化交流的促进等方面的发展。
例如,可以推出更多有代表性的河洛文化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河洛文化;可以挖掘和开发河洛文化的创意,让它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创造出更多的文化精品;可以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让河洛文化与其他文化相互交流和借鉴,形成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
总之,河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和实践的过程。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才能让河洛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和文化价值。
- 1 -。
“后非遗时代”的河洛大鼓调查与教学实践研究
“后非遗时代”的河洛大鼓调查与教学实践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河洛大鼓在“后非遗时代”的传承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河洛大鼓的历史渊源和教学现状,探讨“后非遗时代”对河洛大鼓传承与教学的影响。
在河洛大鼓的教学实践研究中,挖掘并总结了教学经验。
结论部分提出河洛大鼓传承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后非遗时代”下的河洛大鼓保护与传承对策。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河洛大鼓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河洛大鼓、后非遗时代、传承、教学、研究、调查、挑战、保护、对策、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河洛大鼓是中国河南省洛阳市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唐代,经过千年的发展,已成为当地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河洛大鼓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后非遗时代”,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实施以后,如何有效传承和发扬河洛大鼓这一传统文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河洛大鼓在“后非遗时代”的传承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河洛大鼓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了解河洛大鼓的历史渊源,揭示其文化价值和传统特色;二是调查“后非遗时代”下河洛大鼓的传承现状,分析传承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三是分析河洛大鼓的教学现状,探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四是探讨“后非遗时代”对河洛大鼓传承与教学的影响,以及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五是进行河洛大鼓的教学实践研究,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案和方法;最终旨在为河洛大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解决河洛大鼓传承面临的挑战,制定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对策,推动河洛大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河洛大鼓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和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后非遗时代”下河洛大鼓的传承现状和教学实践,从而更好地了解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后非遗时代”的河洛大鼓调查与教学实践研究
“后非遗时代”的河洛大鼓调查与教学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河洛大鼓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影响下,传统文化艺术面临着日益减少的观众和保护传承的困境。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如何在“后非遗时代”更好地弘扬和传承河洛大鼓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河洛大鼓的调查与教学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河洛大鼓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探讨后非遗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开展对河洛大鼓的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可以为有效传承和发展河洛大鼓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也有助于激发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后非遗时代”,如何对河洛大鼓进行调查与教学实践,以传承和发展这一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传统艺术形式。
具体目的如下:1. 研究河洛大鼓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深入挖掘其在地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以增强对其认识和理解;2. 分析“后非遗时代”对河洛大鼓传承与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探讨如何在新的语境下推动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 对河洛大鼓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探寻其演变过程和表演特点,为后续教学实践提供基础数据和素材;4. 探讨如何将河洛大鼓融入教学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促进河洛大鼓的传承与发展。
2. 正文2.1 河洛大鼓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河洛大鼓是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中的一种鼓乐形式,起源于河南省洛阳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据史料记载,河洛大鼓最早出现在唐朝,当时被称为“洛阳大鼓”,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不仅在传统戏曲中担任伴奏的重要角色,还有着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国戏曲之魂”。
河洛大鼓的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民间艺术精髓。
关林庙会发展现状及对策
关林庙会发展现状及对策(实用版)目录1.关林庙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关林庙会目前的发展现状3.关林庙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4.对关林庙会的发展对策和建议正文关林庙会是我国河南省洛阳市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庙会活动。
它起源于公元 219 年,是为了纪念关羽而设立的,如今已有 1800 多年的历史。
关林庙会不仅是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民间艺术、商贸交流和民俗展示的重要平台。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关林庙会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关林庙会目前的发展现状良好。
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关林庙会都会如期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游客和商贩。
据统计,每年的关林庙会都能吸引近百万人次的游客,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同时,关林庙会的活动内容也日益丰富,除了传统的祭祀仪式、民俗表演和民间艺术展示外,还有商贸交流、文化论坛和旅游推广等活动。
然而,关林庙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关林庙会的规模和影响力仍然有限,很难与国内其他大型庙会相媲美。
其次,关林庙会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和变化,难以吸引年轻一代的参与和关注。
最后,关林庙会的商业化程度过高,过多的商贩和游客导致庙会的文化氛围和传统特色逐渐淡化。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对关林庙会的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首先,应该加大对关林庙会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也可以与其他庙会或文化活动进行合作和交流。
其次,应该丰富和创新关林庙会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增加年轻一代的参与和关注。
可以引入现代科技和艺术元素,举办文化创意大赛、民俗创新展示等活动。
最后,应该控制关林庙会的商业化程度,保护和弘扬其传统文化特色。
可以对商贩进行管理和规范,增加文化展示和民俗体验区域,提高游客的文化体验和参与感。
总的来说,关林庙会是一项具有重要文化和历史价值的传统庙会活动。
河南洛阳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河南洛阳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河南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洛阳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论述。
一、文化传承作为一个古城,洛阳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这里,古代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文物非常丰富,如白马寺、龙门石窟、西陵寺等。
同时,洛阳也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孔子学院的创始人孔子曾在此进行过教育活动。
因此,洛阳的文化传承非常重要,需要加以重视和保护。
为了保护和传承洛阳的文化遗产,政府对此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
一些古迹得到了保护和修缮,如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陵阳地宫等。
这些措施既保护了历史文物,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文化体验水平。
此外,洛阳还利用各种媒体,如电视、报纸、网络等,加强宣传和推广洛阳的历史文化。
比如推出了全新的洛阳文化节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洛阳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宣传措施对于传承和弘扬洛阳文化非常有帮助。
二、文化创新传承文化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仅仅满足传承,而不能进行创新,文化传承就没有什么意义。
洛阳也在不断地进行文化创新,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以适应现代的需求。
一方面,洛阳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如洛阳文博会等展览会,把洛阳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展现出更好的革新形象,同时也提升了文化水平。
另一方面,洛阳还开展了故事会、戏曲、民俗等文化活动,使得传统文化更加生动,更加容易接受。
“文创”是当今流行词语,在洛阳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新型文化产业开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式,将文化和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文化的未来洛阳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
这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包括政府、企业以及普通百姓。
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提供更好的政策和保障,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化建设。
企业应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投资,致力于文化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提高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洛地区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河洛地区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优势与劣势共存。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民俗文化市场空间广阔,先进文化战略理念支撑是河洛地区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而民俗文化产业结构需要完善,民俗文化产业规模需要扩大,民俗文化市场要素需要提高,民俗文化产业创意需要创新则是其劣势所在。
针对现状,河洛地区民俗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正视自身优缺点,寻找河洛城市和农村不同地区民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策略,实现文化产业效益更大化。
一、河洛城市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洛阳为例1.整合现有资源,建立相对集中的民俗文化产业体系创新城市民俗工艺品业。
协调洛阳民俗工艺品业发展规模不均现象,消除民间自营与公司运营之间的界限;把充分发挥洛阳独具个性的民俗特色作为工艺品业的主要目标,聘请手艺精湛的民间民俗工艺品制作者进入公司企业,成为生产指导者和产品质量把关者;把最富有民间民俗气息的特色文化直接体现于现代企业生产中,并且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工艺品能够显示民俗与企业的有效连接,突出文化产品质量立身的原则。
拓展城市民俗旅游业。
保持原有民俗文化形式,更新其产业运营模式,与时代传媒相结合,为其增加活力,让已形成良好旅游市场效应的民俗文化产业发挥更大作用;开拓洛阳市区其它民俗旅游产业形式,不断探索市区民俗文化资源的可挖掘框架,整体上丰富洛阳城市民俗旅游业的形式。
凸显城市民俗会展与节庆业,让民俗会展活动和节庆业扬长避短,发挥各自最大效力,克服时间空间局限,使洛阳城区多样民俗会展和节庆业体现自身活力与张力,拉动洛阳民俗文化产业消费和经济持续增长。
2.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具有鲜明民族元素与本土特色的品牌项目针对国际化视域下洛阳的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可以从洛阳本土的品牌项目入手,紧跟世界时代前进步伐,利用自身民俗文化资源优势,继续挖掘潜在的发展空间,进行不断升级。
突出洛阳城市民俗文化产业的民族化特色,对于已形成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需要继续打造雕琢,并注意把这些品牌项目与相关辅助产业相联系,从中寻找深化发展的突破口。
同时,除了完善业已存在的民族品牌项目之外,还需要开拓洛阳城市民俗文化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其它项目,丰富加强洛阳民俗文化产业的民族性标志,凝炼洛阳城市民俗文化产业的精品化品牌项目,彰显洛阳城市民俗文化产业的个性化发展。
3.加强文化创新,开发具有时代特色与中原城市风情的民俗文化表现形式从感官直觉、叙述故事、民间游戏娱乐角度出发,设计民俗文化产业情景体验项目。
建设洛阳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洛阳艺术生产生活民俗等不同生态园区。
加强对高科技动画游戏技术人才的重视,培养或者引进动画游戏研发人才,给他们提供便利的研发平台。
重视洛阳民俗文化研究方面专业人士的建议,筛选民俗文化中值得研发的内容,为动画游戏人才设计民俗文化主题提供参考,推动动画游戏与民俗文化的有机融合,逐步打开民俗文化动画游戏类项目的消费市场。
4.制定综合市场战略,构建功能互补的民俗文化产业空间布局根据目前洛阳城区空间建设和民俗文化产业的分布特点,可以将其民俗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划分为两大圈层:洛北老城区圈层和洛南新城区圈层。
洛北老城区圈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较成熟,在产业类型和市场建设方面已积累较多经验,尤其是老洛阳的一些名片型民俗文化产业,已构成较完备的产业模式。
因此,洛北老城区圈层需要进一步深化挖掘民俗文化产业精品,利用高科技更新产业生产过程、升级产业产品,做到精益求精,争取在世界民俗文化产业市场上产生重要影响。
洛南新城区圈层需结合自身特点,一方面深化发展本已存在的民俗文化产业,使其同样成为洛阳主打名片产业中的品牌精品。
同时,还可以从新城区建设的地域优势出发,集中开发种类多样的民俗文化产业园区,把洛南新城区圈层打造为洛阳民俗文化产业园区的核心,形成与洛北老城区圈层布局的互补,共同丰富发展洛阳整体民俗文化产业。
5.加强宣传推广,培育具有国际大城市特色的民俗文化消费市场制作各种以洛阳民俗文化产业为主的媒体广告,集中形成异彩纷呈的媒体广告品牌。
加大洛阳民俗文化产业媒体广告的宣传力度,使其宣传既要覆盖城市区域繁华地域,也要覆盖非繁华地域,还要超越洛阳地域限制,覆盖洛阳所辖的县区农村、国内其它地域,以及世界各地。
同时,要注意使用多种多样的媒体广告宣传方法,注入文化和审美因子。
消除不同类型民俗文化之间的界限,实现部分类型民俗文化的共构。
采用讲故事模式拍摄各种以介绍洛阳民俗文化风情为题材的影视风情片,在拍摄过程中,使用洛阳民间语言的口语特征,融入民俗文化风情片的语言中,也是一种展示洛阳民俗文化、促使文化产业发展的宣传策略。
增加洛阳民俗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种类,扩大社会影响力,拉动示范基地市场消费圈的大众化与日常化。
当地市政规划部门要重视城市街景的民俗文化含量,利用现代高科技使街景装饰在白天和夜晚都能闪耀着民俗文化的光芒。
二、河洛农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实施途径1.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创新原生态农村民俗文化群落对于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原生态农村民俗文化群落,应该加强传承与创新的力度,当地部门需要从政策、资金、人才、设施等方面给予扶植,可以设立专门的农村原生态民俗文化群落管理机构,培养专门人员,进行日常维护,搭建创新发展平台,开拓大众消费市场。
针对尚处于未开发利用状态的原生态民俗文化群落,因为保留较多的原貌文化因素,更应该加强保护与开发,扩大宣传,让所在地域的群众认识到民俗文化的珍贵价值,避免其受到破坏。
同时,也要在部门间进行协调,促使当地民俗文化人员的专业技术转化,以便从自身生活地域出发,更好地保护与开发所在地的原生态民俗文化群落。
此外,河洛农村地区原生态民俗文化群落需要得到经济发达的河洛城市民俗文化产业管理部门的帮助,形成与城区互补的民俗文化产业布局,以体现农村地区原生态民俗文化的产业价值。
2.健全、规范农村民俗文化示范基地建设归类分析河洛农村地区民俗文化特征,提取富有开发潜力的民俗文化,进行示范基地建设。
河洛农村地区民俗文化包含农业民俗、工匠民俗、商业与交通民俗、饮食民俗、居住建筑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俗、民俗信仰、民间工艺、民间医学、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语言、民间游戏娱乐等许多内容,对这些丰富的民俗文化种类要结合所产生的地域,选取能够形成产业规模链的民俗文化类别,仔细规划,进行文化示范基地培育。
在管理措施上不要盲目与城市民俗文化示范基地攀比,要体现河洛农村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设计出展现农村民俗文化风情的特色基地。
3.大力发展农村民俗文化主导产品从科学合理利用农村民俗文化资源出发,整合河洛农村民俗文化产品,大力发展农村民俗文化主导产品,这是提高河洛农村民俗文化产业中产品销售率的有效途径。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河洛农村民俗文化产品若想在消费市场上站稳脚跟,就要筛选已有的产品,挑选富有文化含量,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的民俗文化产品,在保持原生态外貌的前提下,对产品进行专门加工,打造成精品,树立品牌,逐步形成规模集约生产,提高河洛农村民俗文化产品在国内外的影响。
三、河洛民俗文化产业深度发展的创新途径1.均衡城乡民俗文化产业生产投入和市场销售为了平衡河洛地区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中城乡不均衡的问题,在保障优化原有城市民俗文化产业生产投入和消费市场前提下,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民俗文化产业的扶植培育力度。
除了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之外,当地部门要打通河洛地区城乡民俗文化产业生产示范基地的区域壁垒,把具有类别和属性特征相似的民俗文化产业进行一条线生产经营,引导城乡民俗文化产品消费市场一体化,实现城乡民俗文化产业共赢。
比如,洛阳市民俗博物馆为给洛阳牡丹花会节庆助阵,在花会期间同时举行盛大的民俗文化庙会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
庙会活动中倍受观众喜爱的火爆艺术展演项目大多来自于县城或者农村,一旦庙会活动结束,民间艺术演出团体便返回县城或农村,当地居民或外地游客就无法再看到这些民间艺术项目。
如果洛阳市和县城农村同时设立规范的民间艺术展演示范基地,为民间艺人和艺术团体搭建便捷的演出渠道,使他们能够自由进行城乡巡回展演,不受节庆时间和城乡地域限制,这样民间艺术文化产品的开发利用效率就会得到极大提升。
与此相同,城市先进的民俗文化产业生产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可以运用于农村民俗文化产业建设,农村非物质民俗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可以融入城市民俗文化产业轨道,城乡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实现本土区域互动和一体化发展,消除城乡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失衡,从而使河洛地区的民俗文化产业得到整体地域性纵深发展。
2.开拓民俗文化产业生产多元业态模式为避免形成河洛地区民俗文化产业生产业态的单调模式,在保障民俗旅游名牌地位的同时,文化产业部门首先应该科学分析河洛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的可开发利用点,发挥民俗文化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其他文化产业生产业态,产生更多更好的民俗文化产业名牌,形成生机勃勃多元互补的民俗文化产业格局。
其次,要强化文化思维模式,挖掘民俗文化产业中的自身文化元素,注重产业生产业态模式在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文化转型中成长。
河洛地区民间存在着非常丰富的口头民俗文化资源,有谚语、俗语、歇后语、民歌、民谣等多种形式,是河洛民俗文化的结晶。
河洛地区民俗文化产业体系中对于这些民俗文化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有些民间语言和歌谣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
因此,当地部门需要组织专门人员收集、整理、编制河洛地区流传下来的口头民俗,并使之实现民俗文化产业体系转化,与企业生产链接,融入市场经济的商业轨道。
如广告语、新媒体语、网络语、文学艺术创作语等文化产业领域都可以使用口头民俗,既扩大了民俗文化资源的利用范围,又增加了商业运营的文化含量。
河洛地区的民间青少年游戏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民俗文化,是民间最常见、最易操作的趣味性活动,对于青少年的体能和智能锻炼、身心娱乐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目前部分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现状,可以把民间青少年游戏纳入产业生产模式,在城镇设立可供青少年日常消费的民间游戏市场,通过对传统民间游戏项目改造升级,满足青少年的审美心理和健身体验,调动普通青少年参与民间游戏的积极性。
3.提高民俗文化产业对现代科技和传播媒介的使用率促进现代传播媒介的广泛使用,是提高河洛地区民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另外一种途径。
当今社会信息交流快捷便利,方式多样,媒介传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围绕着报纸、杂志、广播、网络等传播渠道,微信、微博、QQ、论坛、网站、广告、文字、图片、视频等传播方式发达,报刊、手机、电脑等传播工具普及。
河洛地区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中已经运用这些媒介传播路径,但是利用率和普及范围较低,尤其是普通民众使用频率较高的手机和电脑,在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利用率和普及率不成正比。
民俗文化信息及时传播是推动河洛民俗文化产业消费市场活跃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