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周口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张 勇
( 口师 范 学 院 经 济 管理 系 周
【 摘 要】 发展 民俗 文化产 业是 未来周 口文化 产业发 展 战略不 可或缺 的 重要组 成部分 。周 口民俗 文化 产业 发展 具 有 自身的特 点 , 析 周 口 民 分 俗 文化 产业发 展 的现状和 存在 的 问题 , 明确 周 口民俗 文化 产 业发 展 的 战略和 发展体 系, 大力培 养复合 型 高素质 民俗 文化人 才, 全面推 进 文化 体 制 改革 。 【 关键词】 口民俗 文化 ; 展现状 ; 策 周 发 对
20 04年 , 口市 利 用 姓 氏 起 源 地 优 势 , 办 了 首 届 中 华 姓 氏 周 举 文化节 , 吸引了海 内外数千华人参加 , 签约招商引资合 同 5 个 , 1 项 目总投资达 6.8 3 亿元人民币 。次年 , 5 在老 子故 里 , 该市 的鹿邑县 举 办的 国际老 子文化研讨会 , 众多海 内外 专家学者 的关 注使当地 文 化旅游资 源升温 , 引进资金 2 元 , 利完成 了老君 台、 清宫 亿 顺 太 景区的开发 。节会活动 直接 带动 了其 他相 关 民俗 文化 产业 的发 展 ,0 6 五 一 节 期 问 , 周 口寻 根 问 祖 的 人 数 比 2 0 增 加 了 20 年 到 05年 30 左 右 。 0% 二 、 口市 民俗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存 在 的 问 题 周 从 大的层面上看 , 在文化体制改革和事业化 管理 、 企业 化运作 等方面还有 比较 大的缺陷 。现行 的文化管理体 制存在 管办不 分 、 政事不分 、 政企不分 、 事企不分 的弊端 ; 产业普遍档次不 高、 规模较 小; 存在资源 闲置 的问题 ; 健全 的市场化产业投资融资体制 尚未建 立; 不熟悉市场运作的法制 , 乏营销文化 产品 的意识 , 使文化 缺 致 产品得不到市场 回应 。主要有 以下几点 。
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孙永生张彦喜(甘肃陇东学院甘肃庆阳745000)内容摘要:民俗总是特定土壤孕育出的独特花朵,庆阳民俗文化的特色与庆阳特殊的历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发展对策,认识、挖掘庆阳民俗文化,开发以香包为支柱的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必将有力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香包渊源;现状及存在问题;对策研究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所创造的享用并传承下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具有集体性、民族性、阶级性、普通性、历史性、地方性、传承性和扩布性等特征。
在庆阳这个特殊地域中孕育出的民俗文化其思维和处事方式是反映庆阳历史的一面镜子,也是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香包便是庆阳民俗文化的一个典大。
一、庆阳香包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周人在陇东开创了我国最早的农业经济,形成了灿烂的文化源头。
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积淀了深厚的陇东黄土高原,以其久远的历史和博大的胸怀,孕育了庆阳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和独特而灿烂的文明,她是庆阳民俗文化的资源和财富,也是地面/活文物0。
香包,古称香囊、佩帏、亦称荷包,庆阳当地人称其为/耍活子0。
源于人类早期图腾崇拜的原始生态意识在庆阳地方民俗中的积淀,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特色,古老、神秘、怪异、精致,祛疾保平安是庆阳民俗文化产品的永恒主题,它作为显示古文化形式与原始宗教观念的民间美术品,仍然保留着上古时代的原始文化形态。
历史悠久的北石窟寺中有一尊北周时期的雕塑,她手里提着香包,好似现代女人手中提的小包。
庆阳市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金代香包,又称/千岁香包0其工艺精湛,文明遐迩,被民俗专家们盛赞为/中国最好的香包0。
这便是香包渊源的有力见证。
可见香包由来已久。
在庆阳,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制作香包的传统,每年端午节当地人都会互赠香包、佩戴香包,据说这是唐代以来汉族的习俗,5清嘉录6云:/端午,制绣囊绝小,类荷包之形,/五毒俱全,诸疾蜂起0此时,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拖梦给人们,说妖魔鬼怪最怕香气,只要带香气就免于祸害,于是陇东人民将此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浅析云南民俗文化产业化开发
・
■
学 发 展观 深 入推
是 音乐 、电影 、 电视剧 。还 是 网络 游 戏 、手机 游 戏 ,韩 国都 实现 了重 大 突破 ,形成 了一 股 强大 的 “ 韩流 ” 到 2 0 。 0 4年 ,其 文化产 品已经 在世界 市场
上 占到 35 .%,成 为 世 界五 大文 化 产 业 强 国之 一 。
族大 省, 由于 历史
拿 、国家统 一方 面 ; 教极端 势力 、反 E 。更需要 用先 进
正如美 国学者沃尔夫所 言 。 “ 文化 、娱乐—— 而不
化 中的优 秀部分
20 年摹2 ・3 ・ o6 期 5
特殊的文化产业 ;云南发展 民俗文化产业具有优 势和劣 势 ,应 坚持差异化和品牌化 战略 。
关键词 :民俗文化 ;产业化 ;差异化 ;品牌化
1民俗文化产 业是国 际紧迫 情势和 国 内群众 日 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合力的反映
11 际 文化 产 业 的迅 猛 发 展 .国
是那些看 上去更 实在的汽车制 造 、钢铁 、金融 服务
由于人均 G P达 到几万美 元 ,其 文化 消费 占个人 D 消费总额普 遍超过 3 %。2 0 年 ,我 国人均 G P 0 03 D
首 次突 破 10 00美 元 ,达 到 19 0 0美 元 ;20 0 4年 , 我国人均 G P达到 16 D 2 9美元 。国务 院发展研究 中
多彩 ,就是我们无穷无尽 的宝藏 。云南旅游业 早 已 走 在全 国前列 ,其 中最关 键 的资 源是人 文 旅游 资
是为什 么单从 自然 景观来 看并不 出众 的 “ 美丽泸沽
心主任王梦奎指 出, “ 十一五”期间 ,中国经济将 保持稳 步增 长 的态势 。到 2 l 年 G P将达到 2 . o0 D 1 5 万亿元左右 ,人 均 G P将 达到 l0 D 9 0美元。在我 国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的同时 ,人
民俗艺术产业化发展探析
振, 民俗 艺 术 因 为 其 自身 的 文 化 价 值 和经 济 价 值 , 被 也 裹 挟 到 了 当 今 产 业 化 发 展 的 “ 流 ” 。其 自身 价 值 属 潮 中 性 与产 业 化 发展 的 悖 论 以及 自身 的 生 存 变 异 发 展 与 当 今 文 化 市 场 的 呼 唤 , 得 民 俗 艺 术 不 得 不 探 寻 “ 业 化 使 产
种 背 离 。一 方 面从 民俗 艺 术 自身 独 特 价 值 来 说 , 适 不
合 大 规 模 的 批 量 产 业 化 生 产 ,因 为 它 蕴 藏 着 传 统 文 化
的意 义 和 不 可 估 量 的价 包
值 , 留着 形 成 该 民族 文 化 的 原 生 状 态 , 及 各 民 族 特 保 以
味 ” ar ) 这个 韵 味 是 指 “ 一 定 距 离 之 外 , 感 觉 上 ( ua , 在 但 如 此 贴 近之 物 的 独一 无 二 的显 现 ” 。有 韵 味 的 艺术 具 有
、
机 械 化“ 制 " 手 工制 作价 值 的悖 论 复 与
鲜 明 的 独一 无 二 性 , 本无 法 复 制 , 使勉 强 复制 , 复 根 即 其 制 品 无论 如何 都 无 法 与原 作 媲美 。 毋 庸 置 疑 , 械化 的批 量 复 制 是 对 民俗 艺 术 价 值 的 机
原则 , 政 府 的 引导 扶 持 下 , 在 进行 特 色 品牌 开发 , 拓 展 产业 链 。 并
[ 键 词]民俗 艺 术 ; 关 产业 化 ; 会 效 益 ; 社 产业 链 [ 中图分 类号 ]G1 4 [ 2 文献标 识 码]A [ 文章 编 号 ]1 7 — l x( 0 1 0 — 0 6 0 6 15 1 2 1) 40 9 —6
浅论民间艺术的产业化发展
经 ; 论 :- 齐  ̄ - Z
浅 论 民间 艺术 的产 业 化 发 展
董 华
( 安 大学 政 治 与行 政 学 院 陕 西 西 安 长
70 6 ) 10 4
【 摘
要 】 本 文 阐述 了民间艺术 的含 义及其产 34 作用 , , ̄ k 分析 了我 国 民间 艺术产 业化 发展 涉及 的 领域 和现 状 , 出 了加 快我 国 提
民间艺术 产业化 发展 的途径 。指 出要 通过 国家政 策扶植 、 科研 带动 和 内部 品牌 经营 、 艺术 自觉这 两条 途 径 , 步骤 地推 动 民 间艺 术的 有
产 业化发展 。
【 关键 词 】 民间 艺术 ; 化 ; 产业 发展
民间艺 术是 以人 民大 众 的生活为 背景 , 经过历 史变迁 而积 淀下 及在人 们 的学习生 活之 中 , 升 了民众 的艺 术修 养 , 富 了民众 的 提 丰 来的艺 术 。它 不仅 是广大 百姓生 活的 承载 , 更体现 出百姓 生活 的 精 精神 生活 。
2 现 阶段 我 国民 间艺术 产业化 发展存 在 的问题 、
在 民 间艺术产 业化 发展 的过程 中亦 暴露 出~ 系列的 问题 : 方 一 面表现 为自 主创新 不充 实 , 传承 体 系不健 全 、 业运 行不规 范等 , 产 另
一
方面 , 政府 的不重 视和 经济 投入不 充 实是 民间艺术 发展 的症 地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神 福 祉。随着 社会 的进步 , 质 文 明与 精神 文 明并 重观 念 的 深入 , 物 民间艺 术这一 凝聚 着数十 世 纪人 民 大众 的 精神 活动 和 情感 传 递 的 艺术形 式 , 应受 到全社 会的关 注 。博 物馆 的陈设 并没有 将其 鲜 活 理 灵动 的精神 和情 感传递 给当 代 的炎 黄 子孙 ; 而将 其 产 业化 , 之 以 使 实然 的形 式展现 于大众 生 活 , 不仅 可 以延 续民族 印记 更能赋 之鲜 活
云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段。其中第 2 条“ 1 发展文化产业 , 形成科学合理的 文化产业布局 ” 中提到 : 统一规划 , 统一管理 , 依据
族纺织服饰园、 民族 民间节庆娱乐场 、 民族工艺艺 术一条街之类的民族 民间文化产业区。同时, 在有
20 05年的 13 8 元 ,占 G P的 5 9 8. 亿 5 D . %,增长 各地民族文化资源基础 ,建设诸如 民族饮食城 、 2 民
18 3 1. 亿元增长 1 3 , 0 . 倍 年均增长 2. %; 3 3 2 文化及 5 相关产业增加值 由 20 年 的的 6 . 亿元发展到 01 93 4
14 , . 倍 年均增长 2 . %, 6 7 2 高于 G P 5 D 增长速度。” 文化产业已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西部各省
tr n u ty ua id s ,whc a t wn a v na e d ds d a tg s hs ts a e ah e e y a c mpee l r ih h s i o d a tg s a ia v a e .T i a k C s n n n b c iv d b o lt
u d rtn i g o t tae ,c n t ci g i e y t ms ran n l q a i e e o n l a d i tn i i g n e sa d n f i s tg s r y o sr t t k y s s u n s e ,t i i g wel u f d p r n e — li s n ne s yn f r fr i u t r y t m. eo m n c l a s se ul Ke o d :f l u t ms n u til ain r s n i a in y W r s ok c s o ;i d s ai t :p e e t s u t ;me u e r z o t o s a r
文化消费时代的民俗艺术产业化研究
文化 消费时代 的 民俗艺术 产业化研究
文 /袁 雪萍
随着 当代经济产业 化、全球化大潮 的深入发展 , 社会 文明的发展 已经从 物质 消费时代 向文化消费时 代跃进 。民俗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资源 , 其价值在 改革开放三 十年来被 市场 充分地挖 掘和利用 ,集聚形成 产业化态势 。 民俗艺术产业化带来 了巨大 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 , 同时也形成 了艺术物品的亚文化范畴。
俗物 品不仅是俗民社会的生活用 品, 本身 亦具 有开发 、制作 、销售的商品性质 。例 如 . 种节令食 品、 各 风味小吃 民族服饰 、
儿童 玩 具 、民 器 民具 、手 工 艺 品 等 , 至 甚
一
些传统材料 , 如蓝印花布及打上吉祥图
案、 吉祥吉语 的民俗传统印记 的物 品. 都 可视 作民俗商 品而加 以开发。 当艺术品 由 个 性化生产转化为大批生产 的复制 品, 就 可以快速进入市场 。 如剪纸、 雕塑等艺术 品 如果设好模具后用机 器操 作 , 一次就 可生产成千上万个 , 相对手工单个生产成 本很低 。例如济南面塑 “ 兔子王” .按济 南的民俗 , 中秋节都离不开 兔子王 过 , 每年 中秋能销售上万个 。 民俗是旅 游资源 中的人文资源 .凡
我们必须理性地 看待文化艺术产业 。作为一种审美价值的生产 ,艺术活动不应简单地顺 应这个时代 ,更
不应作为商业的刺激物 而存在 ,而是要通过美的创造去应对 、影 响这个 时代 。
望 将 生 活 提 升 到 艺 术 化 、 艺 术 普 及 到 生 将
一
了文 化 生 产 的 方式 l 2 l 。
的建 构 。
作为 一种审 美价值 的生产 ,艺术活
文化产业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包含多种不 都 与此无关 , 品的真正 意义被 强制性地 动不应简单地顺应这个 时代 . 作 更不应作为
内蒙古民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
成果多 . 直接为绎济发展服务的成果少。
内荥古 民俗 文化 资源包括物质 民俗
际饕求丰 比仍嫌不足 日
产业 化 F 发所导致的文化变迁是不可规避
任何文化事物都在随历 史的发展和前 的 何变迁有 良性的 创新 的蜚迂 , 也有破 扭曲的变迁 依靠现代科技和现代 游 艺民俗 、 会民俗 、 社 信仰民俗 、 胰礼 仪 进 水断变异.鄙不脂脱离特定的时空而抽 坏性 的、 节 民俗等 其民嫉特 色鲥明 、 种类浩繁多样 . 象存在 . 也不能脱离 目前价博判断束认识. 化大生产 . 借助现代商业 市场 . 对文化赘 遗存瑰宝纷星, i 贤蛊椠赋和 『场潜力拔 高. 有 的 由于 不 再 与 新 的社 会 q 炳 环 境 卡 适 应 源进行合理的接合优化 、 l 仃 - 闷 加工转换 二度创 已形成一定的品牌教应 ;它们虽粗糙原蛔 【被 淘 汰 .但 还 有帽 ’ f l i 与多的 粤 物 在 继 续 展 作、包裴营销及品牌打 造是我们所提侣的 却血脉贬盛,虽质朴古旧却有着醇酽的情 示 自己强大的生命 ,或者在变异中馥科 变j 但片i 壬, 追求利润 . 只开发 不保 护, 赫 韵.它们独特 的j 生状态承载赣书富的艺 新的发展, l ; ( 就内颦 占民俗文化 耐言 . 我们J 至以社会效箍为煎欺的代价米追求经济效 直 术内涵 .浓郁的民族风情赛胁着本真的生 建立 属于 自己的瞎俗 文化遗 产保 护 目录 . 赫的所谓飓俗文化开发.则是我们应坚决
文化事业删煎保护 .但文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业侧重
斜新 .保 护 的 目 的在 于文 化 身份 纳 确 证 和
相成 、 对立统一. 它不局限于就文化研究文 热爱 自然 、 犷豪欣 枫 斌信热情 、 开放好 客 文化生态的平衡. 创新则是为 r文化复必 文化加强 、 文化发展 日前 内蒙古很多具 究 民俗文化资橱 . [ 直接为经济发 展服 务 韦 寓 『 独 特 的 弛俗 贤源 足 内 蒙 t 展 有 开发价值和潸 灯纳民俗 文化资i 仍在沉 f i j 发 I I 【 自2o 年内荣 占提1 建设民族文化大 史 化 产 业 舳优 替 . 其 大 多处 于 零 散的 原生 睡 中或仅有一些小中 小阐式的整合利用 02 b 但 丁 区战略 目标之后, 关于挖掘整合 开发利丌 态 状 态 , H随 着 当地居 民 ¨ 占 } 方 式 _ 因此.我们对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擅集 , l 一产 艘 整 本【 葛民俗文化 资源 以及关于奉区域 文化产 环境的政变,再加 卜 米 文化的冲击和渗 理 、 外l 保护 、 传承的同时 . 更应性 重开发 与创 业发展模式的研究成l H益增多,民俗文 透 , 聚 少髓俗i遥新发出其赖以生存的 自然 新。然而 . 为“ 何 可开发民俗文化资源”侗 、 化的经济功能被 煎新发现和照视 但从总 耶境和文化环境. 据白滑限文化部门对全区 为“ 合理的产业化开发” ? 体上米看。 当前还有诸多 足。在研究力量 文 化 资 源进 行 舳 夫规 模 背 矗 发现 . 区有 1 i 全 0 界定何为 ” 可开发 民俗文化斑泺 首 , 方面, 々业研究人员缺乏 、 研究队伍统肄考 种 民 俗 文化 遗 J需 婴 冠点 抢 救 : 艘包 为 契 先应从内 占文化产业实践黼要出发建立 以 虑和统一蛹魔缺乏 、应有的资金投人 和社 人点的 原生态文化 ; 以诚陵为契人点的; { } 套融俗文化资源评估指标体系 ,这一体 会力量支持缺乏; 在研究靠法方I 册究 l 拜和圈腾文化; 珂. 工 以马文化为爱人点的游牧生 系应包插多缎指标 际指标外 , 还要订相应 作零打碎敲. 整合性 与规模性不够、 究工 产文化; 研 以鄂尔多斯婚扎为契人点的草原民 的评估方法和评估分值 品脚卡 造 与资源 I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繁荣与发展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素材。
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到诗词歌赋、戏曲艺术,再到传统的工艺技艺、民俗风情,无一不是文化产业创作的源泉。
以影视作品为例,近年来,诸多以历史为背景、以传统文化元素为点缀的影视剧取得了巨大成功。
比如《琅琊榜》,其通过精心构建的古代朝堂权谋斗争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义、智慧和家国情怀;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则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对传统的哪吒形象进行了创新演绎,传递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积极价值观,深受观众喜爱。
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和形象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为文化产业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也深刻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中华民族一直崇尚仁爱、和谐、诚信、正义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文化产品中得到了体现和传承。
比如,在一些动漫作品中,主角往往具有勇敢、善良、正直的品质,这种对美好品质的宣扬,符合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也能够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如对称美、含蓄美、意境美等,也为文化产业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许多传统建筑、书画、服饰等都体现了这些独特的审美观念,现代的设计和艺术创作可以从中汲取养分,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传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文化产业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和创新表达,创造出符合当代人审美和需求的文化产品。
例如,故宫博物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数字文化产品,如“数字故宫”小程序、故宫主题的手机游戏等,让古老的故宫文化以全新的形式走进大众生活。
沂蒙地区民俗文化的产业化
学校:临沂大学学院名称:文学院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年级:2011级班级:2班姓名:庄辛杰学号:201102810226沂蒙地区民俗文化的产业化沂蒙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民俗资源深厚,如独具特色的广场舞蹈扑蝴蝶,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柳琴戏,具有悠久历史传统手工艺制作品。
这些优秀的民俗文化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可现在这些优秀的民俗文化正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障碍,使的沂蒙民俗文化正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民俗文化的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造成这种状况是由于对沂蒙民俗文化的解读太少,使外来人对沂蒙民俗文化接受困难或造成理解偏差,另外是由于在民俗文化进行产业化运作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团体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利于民俗文化长远地发展,面对着这多方面的情况,为让沂蒙民俗有长久的发展,对沂蒙民俗市场化道路必不可少。
在对沂蒙民俗演艺方面的开发,主要就是包括对沂蒙地区特色歌舞及服饰、建筑、饮食等生产生活习俗搬上舞台进行展示。
主要以沂蒙柳琴戏为例,要想把柳琴戏曲发展起来:一是要有人,二是要有戏。
为了为柳琴戏有更多的人才,可以把大部分柳琴戏剧团合并成立专业的柳琴戏剧团,建立柳琴戏曲院校专门为剧团输送人才。
另外,可以由文化厅与临沂市每三年举办一次柳琴戏艺术节,每个柳琴戏艺术节都是一个造星大舞台,通过这个平台的锻炼和发掘,可以涌现出一大批有潜质的年轻演员以及编剧、作曲、导演和舞美人才,为故乡柳琴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策扶持、市场开发、体制创新,是改善柳琴戏生存环境、实现发展振兴的重要的三大要素。
沂蒙要坚持打造柳琴戏品牌,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要“唱响柳琴戏,打造文化牌,提高知名度”,使柳琴戏成为沂蒙地区最显耀的文化标志。
民间表演是戏曲生存、发展的基础。
为了柳琴戏曲长远的发展在演艺方面,要在保留传统的同时要在编导、表演、声腔、音乐、舞美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艺术创新。
在民间演出方面,努力邀请名角加盟演出,扩大影响力和广告效应;在市场开发方面,用剧场冠名、创作演出宣传企业品牌的节目及晚会等形式与企业联姻,不仅要在国内市场立足更要走向国外。
文化产业如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文化产业如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而产业振兴则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文化产业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影响力,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路径。
一、文化产业为乡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乡村地区往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遗产,如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历史遗迹等。
通过对这些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可以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例如,一些乡村将传统的手工艺品,如竹编、剪纸、刺绣等进行产业化开发,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还创造了经济效益。
此外,乡村的民俗文化活动,如庙会、节庆等,也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游客,带动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的自然风光、田园风光和独特的文化景观是吸引城市游客的重要资源。
文化产业可以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出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比如,通过讲述乡村的历史故事、传说,为旅游景点增添文化内涵;开发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参与农事活动、传统手工艺制作等,增强旅游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同时,利用影视作品、网络宣传等手段,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三、推动农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融入文化元素,可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比如,为农产品赋予独特的品牌文化,通过包装设计、品牌故事等方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此外,发展创意农业,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将农业生产与旅游、文化体验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四、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是乡村居民的精神寄托。
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有力的支持。
通过建立乡村文化博物馆、民俗展览馆等,展示乡村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组织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民间艺术比赛等,激发乡村居民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产业化:特色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路径选择——以粤西的茂名地区为视点
,
产业 的趋势下 , 民俗文化产业化有何特殊性; 一个有着 丰富 民俗 文化资源 的地 区而言 , 对 应该 如何将人 民群 众 的精 神文化需求转化为文化产 业的发展 动力 , 实现 经济效 益和社会 效益双 丰收; 文 以粤西 的茂 名地 区为例 , 析和研 本 分
究在 民俗文化产业开发进 程中所面 临的困境 , 并就如何进行科学 的战略决策进行一些思考 。
受 中州文化 , 先民创造 了自己的特色文 化。后来 中州移民进入 , 中州的优 良文化 也传人 了茂名 , 并与 当地 的民族 文化相结合 ,
使得境内文化更加丰 富, 也更 有个性特征 。 茂名境域 民俗文化按照地方特点 , 可分为生产 民俗文化 、 社会生活 民俗文化 、 人生 民俗 文化 、 民间文学 、 名地 区民俗 文化资 源产业 化开发 的现 实意 义
( ) 名 民俗 文化 资 源 丰 富 、 史 悠 久 , 一 茂 历 具有 重 要 的 当代 价 值
茂名境域古代 由百越族 、 等少 数民族 聚居到多 民族聚居融合 , 俚族 代代传 承着 优 良的民族 文化 , 由于地处南陲 , 又 较晚接
一
l4 一 l
信 仰及 旅游民俗 文化 、 城市 民俗 文化和艺术成果 、 民俗 文化 的研究 等。茂 名 民俗文 化源远 流长 , 历经三 四千年 , 主流文化分别 为铜鼓 文化 ( 隋唐前 ) 冼庙文化 ( 、 隋唐 至明代 ) 山水 文化 ( 、 明清时期 ) 生活文化 ( 、 近现代 ) 精 品文化 ( l 、 2 世纪前 后 2 0多年 ) 。
首先 , 能够 体现对茂 名区域文化的认 同感 , 强凝聚力 。区域文化尤其是地 域 民俗 文化是一个 区域 的历 史记忆 和精神家 增 园 , 区域 的生命 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区域 文化 作为 区域 的精神 纽带 , 承着 一个 区域共 同 的思维 方式 和优 良的文 化传 是 传 统, 体现着 区域 的文化认 同。拥有对区域民俗文化 的认 同感 , 能够促进 区域 的 团结 和谐 , 就 推动 区域 的发展进 步。从而增 强 区域凝聚力。茂名的荔枝文化 、 油文化 、 石 冼夫人 文化 , 是茂名 的特 色文化 , 茂名人 民长期奋 斗 的精神结 晶 , 都 是 为茂名人 民 所认同和传承 , 体现 出一种凝 聚力 。如果 我们 在经 济腾 飞 的同时忽 视对 文化 建设 、 道德 重 塑 、 价值追 求 、 人文 修养方 面 的追
靖西壮族绣球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思路
没 有计划 缺 乏规范 的生产 制作 方式很 难 满足市 场 需求 。
( 二 ) 、 品牌 意 识 淡 漠 虽 然 随着 靖西 绣球 的 影 响力 越 来越 大 , 但 是 当地人 对 绣 球 的 品牌 意 识 比 较 淡 漠 。 在绣球 的 发展过 程 中 , 虽 然 也 注 册过 一 些商 标 , 如“ 旧州 ” 、 “ 心心” 、 “ 山情 ” 和“ 锦绚” 等 。 但是 由于 包括成 本在 内的各种 原 因 , 很 多 生 产 者 并 没 有 对 商 标 进 行 保 护 和 宣 传 , 以至 于 在 靖 西 绣 球 产 品 中 并
靖西壮族绣球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思路
刘保 栋 广 西艺术 学院 人文 学院
的这 种充 满温情 的 想象 已经成 为激 发人 们怀 l E t ' 理 的 重 要载体 , 并 且 将 审 美 价 值 转 换 成 了交 换 价 值 。 靖 西绣球 之
所 以 在 当代 受 到 人 们 的 广 泛 欢 迎 ,其 中 一 个 重 要 原 因 就 在于 其具 有手 工技艺 的性质 。
没 有 出 现 特 别 有 影 响 力 的 品 牌 ,甚 至 有 些 当 地 人 虽 然 注
些, 却 很少 有人 关注 了。尽 管 由于历史 语境 的变化 , 绣球
作 为 挂 带 壮 族 定 情 的 信 物 这 一 功 能 已经 逐 步 削 弱 , 但 是
册 了商 标 , 但 是并没 有真 正使 用过 。 在 现 代 市 场 经 济 不 断 发展 , 市 场 竞 争 日趋 激 烈 的情 况 下 , 人 们对 于 品牌 的认 可 度 将 会 越 来 越 高 ,品 牌 意 识 的 淡 薄 必 然 会 对 靖 西 绣 球 的
绣 球 一 直 是 广 西 壮 乡人 民 世 代 相 传 并 具 普 遍 性 和 广 泛 l 生的 民 俗 文 化 艺 术 形 式 , 据有 关 文字记 载 , 我 们 可 以 认 识到 , 绣 球 是 壮 族 人 一 种 传 统 的 民俗 活 动 , 每 逢 三 月 三 或 春节 时 , 壮 族 年 轻 男 女 总 会 以抛 绣 球 为 媒 介 , 促 使 不 少 男 女 结 为连 理 。 长 期 以来 , 绣 球 一 直 被 认 为 是 壮 族 人 民 爱 情 信物 的代 表 。 而 广西百 色 的靖西 县 I E t 州镇便 是公认 的“ 绣 球 之 乡” 。虽 然历经 战乱 等历 史 因素的影 响 , 但 靖 西 的 绣 球 工艺 却焕发 出旺盛 的生命 力。 在 ̄ B 1 , - 期 , 广 西 靖 西 绣 球 流 传 下 来 的 民 族 民俗 工 艺 品 ,早 已 被 赋 予 了 新 的 内 容 和 意义 , 逐步 开 始 由个 人 、 家庭 走 向社 会 , 成 为商 品 、 礼物 、 吉祥 物等 。
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化的措施
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化的措施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育文化创意人才。
加强乡村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懂文化、会创意、有技术的人才,为乡村文化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同时,鼓励高校毕业生、艺术家、设计师等创意人才深入乡村,挖掘当地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创新。
2.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对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古迹等进行保护和传承,确保乡村文化的连续性和独特性。
同时,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3. 开发特色文化产品。
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如手工艺品、特色食品、民俗表演等。
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4. 培育文化旅游产业。
将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如农家乐、古镇游、民俗体验等。
同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和消费。
5.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乡村文化产业与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例如,将文化元素融入农业生产和林业开发中,打造特色农业和林业品牌;将文化创意与畜牧业结合,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畜牧产品等。
6.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提供资金扶持和税收减免等政策红利,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文化产业。
同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乡村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民俗文化的“产业化”与“城市化”
民俗文化的“产业化”与“城市化”作者:孙丽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9期摘要: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引入,使民俗文化进入产业化,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并且民俗文化元素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城市空间环境的塑造中,在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的同时,也进入了自身“城市化”的进程。
本文通过对民俗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以及当代社会对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需求分析,探讨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路径。
结合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强调民俗文化与现代审美、现代活动方式联姻的重要性,并提出其在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环境建设中的体现方式。
关键词: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城市空间环境Abstrac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business philosophy, folk culture goes into industrialization, becoming the city's economic development boosters; While more and more elements of folk culture applied to shape the urban space environment, in the formation of a unique urban style , folk culture also enters its own process of "urbanization".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folk culture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needs of the material culture and spiritual cultu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method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culture. And combining the Qing Yang folk culture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pape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folk culture and modern aesthetic, modern activities marriage, and proposes how to embody it i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space environment.Key words:Folk Cultur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Urban space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概述1.1民俗文化涵义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新疆库尔勒市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对策分析
新疆库尔勒市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对策分析
新疆库尔勒市是一个拥有丰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城市,但是当前该市的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化程度较低,需要通过以下对策来加强产业化发展:
1. 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
建立民俗文化旅游市场化运营机制,鼓励有实力的旅游企业进驻,提高资源开发的动力。
2.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加强旅游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推动市场化对旅游服务质量的引导和推动力。
3. 丰富特色旅游产品。
以本地民俗文化为特色,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满足不同旅游市场的需要。
4. 提高旅游营销效能。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
5. 统筹协调旅游设施建设。
加强与交通、通讯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与配合,提高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水平,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通过以上对策,可以加快新疆库尔勒市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发展,提高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解读和发展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解读和发展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民俗文化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种集传统、文化、历史、哲学于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源和文明,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与道德的体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在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流失、失传等问题。
因此,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现代解读和发展,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繁荣、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及现代价值1. 传承人文精神中国民俗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传承千年。
从象征着吉祥如意的“福”字、表达心中祝福的红包、独具魅力的灯笼,到庆祝节日、生活仪式中的各类食品、服装、音乐、舞蹈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
这些民俗文化不仅代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还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如合家团圆、崇尚和谐、互助友爱、尊老敬祖等。
2. 向世界展示中国自信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朋友对中国民俗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传统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风貌和内涵,正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自信,增强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3. 培养社会公德心传统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代表之一。
其中的尊老敬祖、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等传统道德观念,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社会公德心的基础。
因此,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现代解读和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培养社会公德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传统民俗文化现代解读的方法1. 全面分析历史和文化内涵传统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此,我们应当全面分析其历史和文化内涵,尝试理解其中的细微之处,找出其中蕴藏的真正价值。
2. 加强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解读也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虚拟展览等等。
这些手段的运用,有助于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体验到传统民俗文化的风貌和内涵,促进爱国主义和文化自信的培养。
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因此庆阳市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特点鲜明,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创新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对于带动庆阳市经济发展,拓宽经济增长的途径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通过对庆阳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提出庆阳民俗文化产业传承与创新的新途径和发展模式。
关键词: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传承一、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一)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特点鲜明。
庆阳市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加之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致使庆阳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民俗文化产品种类繁多、特点鲜明。
庆阳的民俗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庆阳香包刺绣、庆阳剪纸、环县道情皮影、陇东窑洞文化、红色文化等五大类,民俗文化产品也是种类繁多,既包括庆阳香包,剪纸,皮影,刺绣,泥塑,根雕等为代表的物质形态的,也包括以庆阳皮影道情,陇剧,杂曲,民歌,荷花舞,唢呐艺术,徒手秧歌,社火等为代表的非物质形态的,同时,围绕婚丧嫁娶活动所形成的一系列民间文化风情也很具有独特性。
由于开发程度的差异,庆阳的民俗文化以庆阳香包艺术文化最为典型。
二、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产业发展缺乏品牌意识,创新能力不足。
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主导行业的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而主导行业的发展则需要品牌产品的带动。
庆阳市虽然提倡以香包为主导产品,但是特色不明显,生产厂商缺乏品牌意识,行业内生产厂商由于涉猎的产品种类繁多,行业内分工层次较低,因此主要产品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不利于产品的品牌化,产业发展缺乏持续的动力。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趋同现象明显。
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是在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产业化水平较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该产业发展受到重视的程度较晚,发展的市场化水平较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中没有形成以核心产品为牵引的经营机制,追求全面且简单地发展模式,生产厂商涉猎的产品种类多,但是该行业内不同厂商生产差异化程度很小,生产趋同现象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的民俗類法 ─2─
将民俗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 俗、游艺民俗 经济民俗: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中 所形成的民俗。 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 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
社会民俗: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社会关系 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使用 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如:湘西土家族婚姻"骨种"婚" 女性缠足 清代留发
“骨种婚”制,即姑家女必嫁舅 家子;如果不嫁,姑家要给舅家 以财物补偿
3、地缘的因素
自然是文化的母体,不同的群体在一定的自 然环境中生活,所以任何文化的产生都具有 地缘的因素。因此,民俗的形成也必然受地 缘因素的影响。
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第二怪大姑娘 叼着大烟袋,第三怪养个孩子吊起来。
如各宗教的饮食习俗(佛教:素食;印度教:牛肉;伊斯兰 教:猪肉等) 佛教:浴佛节、腊八节等等 伊斯兰教:开斋节(肉孜节)、宰牲节(古尔邦节)、圣纪 节(圣忌节)、经名等等
5、语言的因素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最为重要的工具,所以也是民俗 文化借以形成和传承的重要工具。随着语言的发展, 会影响到民俗的发展。
中层社会的商人与城市平民,他们的民俗观念与民俗行 为有着自己的层位特色,在行业的竞争与酬对中,他们 逐渐养成铺张、浮靡、好新慕异的风尚。居于社会支配 地位的达官贵人,他们拥有明显区别于社会中下层的生 活方式,因此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 地方性,就民俗的区位性特点而言。除了中华民族文化 大传统之外,各个地方依自己的特殊生境形成了服务地 方的文化小传统。乡民的生活文化具有明显的地方性, 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还有一种说法是 “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这是较概略的区分。总 之,民俗文化的发生、发展、演变是在一定地域空间下 进行的,它受地理环境、人们谋生方式与历史传统的影 响和制约,因此民俗文化显现出浓烈的地方特色。
民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作为一种 生活文化,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从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种 制度和意识形态,大都附有一定的民俗行 为及有关的心理活动,因而很难进行泾渭 分明的分类。
民俗节庆、民间文化表演艺术具有时间性
一、中国民俗的形成
1、经济的因素
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产生与其经济基础有密 切联系,不同的经济基础上会形成不同的民俗文 化。 如:匈奴:收继婚
民俗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它约束着人们的 行动和意识,并经久不衰地世代相传。经 济发达的强势民族,其民俗不但在本民族 传承,还不断向周边其他民族播散,例如 我国的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几乎 影响东亚和东南亚的所有邻国,而经济欠 发达的弱势民族,其民俗往往只能在小范 围内传承。
三、中国民俗的分类
民俗信仰的直接功利性是它区别于一般宗教信仰的根本 特征之一。当然,中国民俗的实用性,不仅仅表现在信 仰心理方面,更重要的是许多民俗活动在民众实际生活 中发挥着效用。
稳定性与变异性
民俗文化因其传承的特殊性,在日常生活中人相袭,代 相传,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但民俗作为一种基础文化, 它在传承与传播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相反,它随着时 空的变化不断地发生变异,形成了与稳定性相联系的变 异性特征。 稳定性,是中国民俗性格突出表现之一。中国经历了几 千年的农业社会,虽然发生了几十次大规模的王朝更迭 的战争,但农业社会的基础并未动摇,几千年一
包括: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 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 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 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等
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 技民俗等
一般的民俗類法 ─3─
物质民俗 (居住、服饰、饮食、生产、交通、交易) 行为民俗 (家庭、家族、村落岁时、人生仪礼) 意识民俗 (巫术、信仰、宗教、禁忌、民间游艺)
民俗特征的地域性:
(1)自然差异——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民俗受地理环境影响很大。例如在饮食、衣住方 面的差異。 自然环境的不同还形成了各地独特的 审美习俗,这种审美观的差异本是自然条件影响 的结果,但作为一种观念形成以后便反过来影响 社会,并成为整个社会的时尚。 (2)社会差异——社会环境包括宗教、语言、文 化等多个方面,社会环境的差异是形成民俗地区 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城乡差异——在我国,民俗的地区差异还表 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城乡经济的差异导致民俗 的差异,城市代表先驱文化,而农村更趋传统。
宗教性民俗是整个民俗中最有影响
其一 宗教性民俗具有群众性。 其二 宗教性民俗具有传统性。 其三 宗教性民俗具有融合性。 其四 宗教性民俗具有社会性。 各种宗教性民俗活动,从开始以宗教徒参加为主, 逐渐演化为成为非宗教徒也参加、甚至以一般民 众为主的民俗活动,其宗教性质逐渐减弱,而其 民俗性逐渐增强。
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谜语、谶纬(谶纬,
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是秦汉间巫师、 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 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 种政治预言)、咒语等等
民俗的形成→长期历史过程 P2
一.受居住区域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影响 二.受区域社会生产的影响 三.受社会历史形态的影响 四.受观念意识的影响
二、中国民俗文化的特征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农耕生产为主业的社会, 因而围绕着农耕生活累积形成的中国民俗 具有一种大农业的特点。中国还是一个多 民族国家,中国民俗具有独特的民族气质。
中国民俗文化特征主要有以下表现:
多元性与复合性
中国民俗因为民族文化的关系呈现出多元复合的性格 特征。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形成今天56个民 族共处的状态。在中华各民族的不断融合中,民族习 俗被接纳到中华文化体系之中,但程度不一地保存着 各自的民俗特性,从而丰富了中国的民俗文化。 多元性还表现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民俗共存上。既有繁 华的都市民俗,也有古朴的乡村民俗,还有部分地区 不同程度地保持着原始的民俗生活形态。在中国统一 的地域空间内共存着不同性质的民俗文化,体现了中 国民俗的多元特性。
陕西十大怪、云南十八怪、东北三大怪等 姓氏文化:①缅甸:(貌、郭、吴)海生 、(玛、 杜)丽;②中国:姓氏文化
4、宗教的因素
宗教信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精神现 象,因此作为包括物质生活文化和精神生活文 化的民俗,在其形成和发展中,也必然地会与 宗教的因素产生极为密切的联系。后世的有些 民俗就是由原来的宗教仪式演变而来的。
以贯之的农业宗法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大的改变,由此围 绕着农耕社会所形成的大农业民俗得到相对稳定的传承。 这种稳定性主要有以下体现:家族观念的稳定性,节俗 传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生仪礼习俗的稳定性。
变异性是中国民俗的显明特征之一。民俗在传承中变异, 在变异中传承。民俗的变异性从总的方面看,与历史性、 地方性相关联,同类民俗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都会有 各自的特点。 同一种民俗事象,在各地会出现不同形态,有的是因为 发生的基础不同,有的是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形。 民俗的变异性,一般说来有3种情况:一种是民俗表现 形式的变化;一种是民俗性质的变异;再一种是旧俗的 消亡。
就今日民俗学界公认的范畴而言,民俗包含 以下几大部分: 2.日常生活民俗 4.岁时节日民俗 6.游艺民俗 8.民间文学
1.生产劳动民俗 3.社会组织民俗 5.人生礼仪 7.民间观念
一般的民俗類法 ─1─
将民俗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 俗、语言民俗等四个类别。 1.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 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 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 的产品形式。
总之,宗教性民俗在整个民俗中占了很大比例, 是整个民俗中最具根本意义的部分。
第二节 民俗的旅游业意义
一、对中国民俗旅游业的思考 P7 二、民俗旅游的定义与特点 P9 三、民俗旅游的产业价值 P12
我国的休闲旅遊
据专家的研究预测,到2015年,发达国家将全面 进入“休闲时代”。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 改革发展的飞速变化,休闲与休闲产业的发展势 头趋势也超乎人的想象。面对即将到来的休闲时 代,对一些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城市的整体发展和 形象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从1995年5月1日起,普遍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 1999年又实行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长 假日,它意味着人的三分之一的时间将在闲暇中 度过。休闲成为一种时尚,由此导致了人的日常 生活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人的行为方 式和社会建制的变化。
中国民俗旅游学新论
第一章 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第一节 中国民俗的形成、特征与分类 一、中国民俗的形成 二、中国民俗的特征 三、中国民俗的分类 第二节 民俗的旅游业意义 一、对中国民俗旅游业的思考 二、民俗旅游的定义与特点 三、民俗旅游的产业价值 第三节 民俗旅游的架构
第一章 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女性在丈夫死后嫁给其兄弟的行为、习 俗或法律。印度、非洲肯尼亚、乌干达 的一些地区也存在着这类的传统,但由 于习俗要求的夫兄弟婚不符合婚姻自由 的现代观念,实践人数正在减少。中国 南方有夫兄弟婚习俗的民族:苗族、壮 族、黎族、哈尼族、布依族、彝族等
2、政治的因素 进入阶级社会后,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 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因此在新形势下 产生的民俗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的影响
2.社会民俗:也叫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 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涉 及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 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所使用并传承 的集体行为方式。 3.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基础上 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4.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 的信息交流系统,包括民俗语言和民间文学两 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