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太阳》教案3 (2)
三个太阳设计2节
△培养学生“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能力
◇播放课件
□我通过设计一些主要问题,引导学生读课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点拨,解决一些疑难问题。除了在时间的把握上还不够之外,其余环节比较好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在诵读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题及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
点
体会语言准确凝练的特点,了解通讯这种文体
难
点
理解“南极精神”,感受人物形象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预习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分钟)
二、情境导入
(2分钟)
三、课前提问(5分钟)
四、讲授新课
(25分钟)
同学们,大家听过后羿射日的故事,也曾经听说过天上曾经有十个太阳,那只是深化传说而已。那么自然界中到底有几个太阳呢?(生回答:一个)对啊,那我门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文题是《三个太阳》,大家知道这三个太阳的来历吗?(生答:想)下边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吧!(板书题目)
《三个太阳》教案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课札记
一、导入
根据自己在地理书中所学及课外所积累的知识,谈谈对南极大陆的了解。
二、初读感知
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内容。
2、本篇以“三个太阳”为题,你认为好吗?(既紧扣画家的画,又新颖醒目,含义深长,给读者以充分想像、深入思考的余地。)
三、熟读精思
1、女画家争取去南极工作的经过顺利吗?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女画家的什么特点?
2、第二部分作者用概括的笔墨写了几个南极人的形象,你能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吗?
(执著、不怕辛苦、对南极有着无比的热爱)
3、你能从南极人与暴风雪的搏斗中发现南极精神的内涵吗?
(艰苦卓绝、不怕牺牲、团结合作)
4、第三部分写了女画家父亲的有关内容,有人说,这些内容与本文无关,你是怎样认为的?
5、女画家所画的壁画上的三个太阳,考
七、布置作业:
来到南极以后,女画家曾将一个漂流瓶投进大海。请你展开想象,依此创作一个故事。
学生畅所欲言。
板书设计:
教后记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
设计人
张成
课型
新授
课题
三个太阳
总课时
1课时
第1节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把握本课的基础知识;
2、能力:了解本文的选材、构思和语言方面的特点,建立对通讯的初步认识;
3、情感:体悟崇高的南极精神、了解中华民族的胆识与气概。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选材、构思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悟崇高的南极精神、了解中华民族的胆识与气概
学生讲述对闻的认识。
学生读文,
小结课文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基础教案设计纸
《三个太阳》教案
《三个太阳》教案【学习目标】站得高——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通讯这一文体的特点。
2、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科学探索的意识品质和创造精神。
【重点和难点】了解通讯这一文体的特点,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科学探索的意识品质和创造精神。
【学法提示】朗读、记忆、探究【课前预习】起步稳——知识源于生活。
知识链接:关于通讯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点: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
而新闻性中,真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
种类:有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一、把文章阅读两遍,在阅读的同时在书上适当地做好圈点勾画以及批注。
二、查阅资料,了解南极以及中国南极站的有关情况。
三、查字典,读准加点字的注音以及注意词语的写法。
晕船( ) 亘古( ) 钦佩( ) 步履( ) 蹒( )跚吞噬( ) 铠甲( ) 伫立( ) 蹙眉( ) 粗犷( ) 蓦()地舷窗( ) zhōng()心俯瞰( ) 胡子拉碴( ) 冰碴子( ) 翩跹( ) 喜出( )外呕( )心lì( )血zào( )动zào( )热混沌()四、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文章的内容。
五、文中写了哪些人?主要写的是谁?他们各具什么特点?在这些人身上你发现了什么?六、找出文中写工作人员在南极艰苦工作的语句,并从中概括出反应的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课堂探究】走得欢——探索成长快乐。
一、预习情况交流。
二、学习研讨,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解题:“三个太阳”指什么?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3、初步感知,概述各部分内容。
三、追寻三个太阳(1)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思考:①女画家申请去南极顺利吗,她遇到了哪些周折?②这部分插叙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女画家的什么特点(2)阅读全文,思考:①画家眼中的南极是什么样子的?②画家在南极都亲身参与了哪些事情?体现了画家什么样的精神?③画家眼中南极人是什么样子的?这些精神是通过什么事情表现的?④南极是如此的冷,环境如此恶劣,但这些人表现却如此优秀。
《三个太阳》教案5篇
《三个太阳》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南极人的基本工作状况,(2)理解南极精神的基本意思,与自己学习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做对比(3)明白科学对于祖国发展的作用。
课前学习:(1)了解南极的信息(2)了解科学技术对祖国发展的意义(结合“评价手册”的《智慧风暴》阅读理解)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附:对于南极精神的理解:执著与热情。
执著:这是与她的艺术智慧融合在一起的,明明是一个太阳,却画成了三个,后羿射日那是一种执著与勇气,把九个太阳射掉八个,只剩一个,而我们的画家画了三个,也是一种执著,对艺术的执著和对南极的执著,和南极人那种民族的胆略和气概相互辉映。
“去南极,行吗?人们怀疑。
”但是她毅然给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递了报告。
报告被退,“她急了,摆出一条条理由”“她没死心”“几经周折,她终于成了我国第三次赴南极考察队的一名`编外`队员。
”女画家是一个点,在这个点发散开去,考察队长的“别看他沉默寡言,心里却裹着一团火”,测绘工程师“好几次端起饭碗就睡着了”他们是典型的执著的80年代青年,执著、热情的青年。
热情:女画家是一个执著而感情丰富的南极人,“她站在那里迟迟不敢迈步。
后来,她踮着脚尖轻轻地走着,只觉得每一脚踩下去,腿都在微微发颤。
”在这样冰天冷地的环境中女画家就是用她这样热情的心去轻轻碰触南极大地的(人在热情的支持下才能做出许多事情来)。
是热情激发她的一次次拼搏,她对南极的一切都是热情的,包括最后“留下三个太阳”,也是她的热情的象征,南极太冷了,画家要走了,希望有三个太阳去暖和一下这些南极人。
第三块:语文活动:欣赏和学习课文的语言课后学习:关于几个场面描写。
可以表演课本剧。
演员可以简单的对话。
用画外旁白来补充:画家已经累倒在地上,(画外音起女):我跨越这1.7万公里,创进这块本属于男子汉的领地,值得吗?(画外音起男):她仰望夜空,夜空已变得那样明净,头顶上挂着一颗星星,只有一颗,闪着莹莹蓝光。
《三个太阳》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三个太阳》教学设计5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能理清文章结构、顺序;2、体会南极人身上所表现的民族胆识、气概和崇高的南极精神;3、能说出自己对“三个太阳”的理解和认识;4、品析文章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5、能在原作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续写,提高写作能力。
一、引入新课1、学生欣赏歌曲《种太阳》。
2、教师:歌中的一个美丽的愿望就是将太阳、将温暖送给寒冷的南极,其实这也是几代中国人的愿望。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黄传会的《三个太阳》,看一看女画家陈雅丹是如何将三个太阳挂在南极天空的。
二、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并思考:1、课文是如何组织结构的?(4个小标题)2、四个小标题有何特点?(都由一个动宾短语构成)这些动作是谁发出的?(女画家)三、深入学习(一)投下一个漂流瓶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写了一件什么事?(1)学生朗读课文并讨论、概括;(2)师生交流;(3)明确:这部分写了一个女画家乘坐“极地号”科考船随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去南极体验生活。
2、文中插叙了画家申请赴南极的始末,申请过程中画家遇到了哪些困难?交代这些困难有何作用?(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画家遇到的困难,探讨交代这些困难的作用;(2)师生交流;(3)明确:所遇困难:名额挤不上,自筹部分经费,性别不方便,行业不对口等。
作用:突出女南极之旅成行的曲折、艰难,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3、当女画家随科考队向南极进发时,她有何表现(“投漂流瓶”第2段)?又有何举动(“投漂流瓶”第15段)?画家的表现及举动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情感?(1)找学生朗读第2段、第15段,其他同学思考、讨论问题;(2)师生交流;(3)明确;表现了女画家内心的激动、自豪,表明了她对南极、对人类的热爱。
(二)终于踏上乔治岛的雪原思考:到南极后,文章借画家的眼睛给我们介绍了每一位科考队员,在他们身上凝聚着什么精神?(1)学生先自读本部分中的第7-12段,概括出每位科考队员身上分别体现出一种什么精神;(2)学生边读边口头回答问题,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3)明确:这些科考队员身上凝聚的是一种“南极精神”,即热爱祖国、热爱南极及南极事业,吃苦耐劳、乐观坚毅、无私奉献的南极精神。
三个太阳 教案教学设计
三个太阳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验分享与帮助他人的快乐。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注度。
1.2 教学内容故事主题:《三个太阳》讲述了一个关于分享和帮助他人的故事。
故事简介:从前有一个小村庄,村民们生活在艰难的环境中。
一天,一个年轻人发现了三个太阳,分别代表着智慧、勇气和爱心。
他决定分享这三个太阳给村民们,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故事重点:分享、帮助他人、智慧、勇气、爱心。
第二章:教学准备2.1 教学材料故事书《三个太阳》。
图片或插图。
白板或黑板。
彩色粉笔。
2.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阅读区域。
适合学生互动的空间。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窗户,讨论太阳的作用。
提问:“如果你们有一个额外的太阳,你们会做什么?”3.2 阅读故事朗读故事《三个太阳》,让学生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朗读过程中,暂停并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的问题,以检查他们的理解。
3.3 讨论故事主题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智慧、勇气和爱心的重要性。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分享和帮助他人。
第四章:活动与实践4.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太阳(智慧、勇气或爱心)进行讨论。
每组设计一个行动计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分享和展现对应的太阳品质。
4.2 分享与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行动计划。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强调分享和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5.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检查学生对智慧、勇气和爱心概念的掌握情况。
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和实践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6.2 评估方法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学生小组行动计划展示的质量和创意。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七章:扩展活动7.1 活动设计提供相关的图书或故事,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分享与帮助他人的主题。
《三个太阳》教学设计
《三个太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三个太阳》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民间故事《三个太阳》的情节和主题。
2.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课件PPT:包含《三个太阳》故事的图片和文字描述。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题,提出问题:“为什么每天只有一个太阳?”学生回答。
然后播放音乐配合图片展示在白天的太阳。
让学生欣赏太阳的美丽和重要性。
2.讲述故事(20分钟)教师根据PPT展示《三个太阳》的故事画面,同时给予文字解释和生动的讲述。
在故事讲述中可以配合一些音乐效果,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3.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然后请几个小组报告他们的讨论结果。
4.情景表演(30分钟)将整个故事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表演。
可以提供一些服装和道具供学生选择。
5.游戏活动(20分钟)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巩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游戏规则: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太阳,另一组扮演村民。
太阳的目标是尽量让村民晒到阳光,而村民的目标是躲避太阳的阳光。
游戏结束后,可以讨论游戏的感受和体会。
6.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故事的主题和意义进行总结和回顾,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故事的教训。
四、教后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传统民间故事《三个太阳》,并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小组讨论、情景表演和游戏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总结,学生们能够总结故事的主题和教训,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范文】《三个太阳》教案1_1
《三个太阳》教案1教学目标、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南极精神2、明确倒叙、插叙的方法作用和修辞手法的运用3、体会课文选材的精当重点难点理解人物的品质理解“南极精神”[板书设计] 以考察队长为代表的新一代科学工作者南极人以女画家父亲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工作者南极精神像女画家这样痴情的南极人教后记“五步流程”教学设计教学提要学法指导关键点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结构,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南极精神”2、掌握生字词重点难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南极精神”活动过程:一、引导发现导语:同学们,有这样一首歌曲叫《种太阳》,哪位同学能唱一下?(没有:请大家推荐一位),唱得真好。
这首歌曲说要在南极种太阳,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冷”。
冷到什么程度呢?“零下XX度”。
写歌曲的人希望南极能多一个太阳,是因为希望南极能多一份温暖,那一位平凡的画家用手中的笔为南极画了三个太阳,又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学习《三个太阳》。
(板书)导语2: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后羿射日的故事吗?学生:听过/没有听过,请一位同学来简单地讲给大家听一听。
听完了故事我们不禁要问?天上真的有九个太阳吗?学生:没有/假的/神话/古代传说,可是同学们,就在1987年4月24日的《人民日报》上竟然有这样的标题,“三个太阳”(板书课题),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共同学习新课文“五步流程”教学设计教学提要学法指导关键点拨导语3:同学们,喜欢企鹅吗?学生:喜欢。
亲眼看过没有?动物园里有吗?学生:没有。
为什么呢?学生:企鹅只能生活在低温环境,像南极。
说得好。
南极有多冷?大家翻阅地理方面的资料查看一下,找同学起来介绍一下南极的环境。
……这样冷的天气,你愿意去吗?学生:不愿意,可是有一位女画家却偏偏往南极跑,为什么呢?今天我们来通过学习《三个太阳》找出原因。
(板书课题)导语4:同学们,知道南极棉吗?学生:知道,很暖和。
为什么叫南极棉呢?学生:……教师归纳到南极冷得要命。
你愿意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吗?学生:不愿意,可是有一位女画家却偏偏往南极跑,为什么呢?今天我们来通过学习《三个太阳》找出原因。
《三个太阳》教案
《三个太阳》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通讯的一些基本常识,学习本文是如何通过精心选材、巧妙组材来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
2、理解文章内容,能够体会文章语言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3、学习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人物与主旨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在对南极的探讨中,揭开南极的神秘面纱;先在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解决课文重点,然后通过对女画家行为、心理、精神的感受,领悟文章主旨,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手法的教学贯穿其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女画家和南极人身上感受到民族的胆识与气概,领悟崇高的南极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通讯的特点。
2、南极精神。
教学难点1、表现南极精神的方法。
2、语言特点的分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种太阳》歌曲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 \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 \播种一个一个就够了 \会结出许多的许多的太阳 \一个送给送给南极 \一个送给送给北冰洋 \一个挂在挂在冬天 \一个挂在晚上挂在晚上 \啦啦啦种太阳 \啦啦啦种太阳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种太阳 \到那个时候世界每个角落 \都会变得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这首歌曲说要在南极种太阳,为什么呢?南极“冷”,“零下80多度”。
写歌曲的人希望南极能多一个太阳,是因为希望南极能多一份温暖,2、后羿射日原文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喜,臵尧以为天子。
——《淮南子•本经训》译文传说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
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三个太阳》简案
学习目标:1、感悟民族的胆略和气概,崇高的南极精神。
2、揣摩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第二课时)3、在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感悟“南极精神”。
2、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在地球上建一所房子,它的四面均朝北,应建在哪儿?2、我国已经在南极洲建立了哪两座科学考察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南极长城科考站相关的通讯——《三个太阳》。
二、阅读思考:1、简要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
3、结合课文语句,说说这些人物有哪些值得我们敬佩的精神和品质。
讨论分析:1、让学生尝试着用“女画家去南极,在途中;踏上乔治岛的雪原后,;离开南极前,。
”这样的格式来感知熟悉课文内容,2、女画家:献身事业的执著追求,(争去南极)吃苦耐劳,自我激励,(参与建设)热爱南极,热爱生活,(创作壁画)热情、充满博爱之心(投下漂流瓶)一群南极人:(1)队长——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巧妙的鼓动艺术(2)测绘工程师——聪明有智慧、不怕苦不怕累,大胆探索,敢于实践(3)地球物理研究生——以苦为乐,持之以恒,热爱生活(4)邮局局长——以事业为重,爱子情深女画家的父亲等老一辈科学家:献身事来,爱国,不畏艰难险阻南极精神的内涵就是——热爱南极、开拓事业的奉献精神艰苦卓越,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民族胆略三、品读探究:女画家在离开南极前,创作了壁画“三个太阳”,品读课文177页“一幅壁画终于诞生了……对吗?”,结合“南极精神”,谈谈你对壁画中“三个太阳”含义的理解。
(小组合作讨论)四、活动拓展:女画家回国了,请你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去采访她,你会设计哪些问题,作为女画家你又怎样回答哟?小组中,男同学扮记者,女同学扮演女画家。
(上台表演)问题设计参考:1、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您为南极创作的壁画内涵丰富,我想知道您在创作时主要是从哪个角度来思考的呢?2、作为第一位到达南极的女画家,你的执著进取的精神打动了很多人,我想知道,如果给你第二次机会去南极,你还会去吗?又会为南极留下什么作品?3、我想知道,你在南极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4、这次南极之行对你今后的人生会产生哪些影响呢?<p align=right>冯军</p>。
23《三个太阳》教案2
《三个太阳》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能理清文章结构、顺序;2.体会南极人身上所表现的民族胆识、气概和崇高的南极精神;3.能说出自己对“三个太阳”的理解和认识;4.品析文章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5.能在原作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续写,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文章,能理清文章结构、顺序;2.体会南极人身上所表现的民族胆识、气概和崇高的南极精神;3.能说出自己对“三个太阳”的理解和认识;4.品析文章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学生欣赏歌曲《种太阳》。
2.教师:歌中的一个美丽的愿望就是将太阳、将温暖送给寒冷的南极,其实这也是几代中国人的愿望。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黄传会的《三个太阳》,看一看女画家陈雅丹是如何将三个太阳挂在南极天空的。
二、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并思考:1.课文是如何组织结构的?(4个小标题)2.四个小标题有何特点?(都由一个动宾短语构成)这些动作是谁发出的?(女画家)三、合作探究、深入学习(一)投下一个漂流瓶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写了一件什么事?(1)学生朗读课文并讨论、概括;(2)师生交流;(3)明确:这部分写了一个女画家乘坐“极地号”科考船随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去南极体验生活。
2.文中插叙了画家申请赴南极的始末,申请过程中画家遇到了哪些困难?交代这些困难有何作用?(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画家遇到的困难,探讨交代这些困难的作用;(2)师生交流;(3)明确:所遇困难:名额挤不上,自筹部分经费,性别不方便,行业不对口等。
作用:突出女南极之旅成行的曲折、艰难,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3.当女画家随科考队向南极进发时,她有何表现(“投漂流瓶”第2段)?又有何举动(“投漂流瓶”第15段)?画家的表现及举动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情感?(1)找学生朗读第2段、第15段,其他同学思考、讨论问题;(2)师生交流;(3)明确;表现了女画家内心的激动、自豪,表明了她对南极、对人类的热爱。
十九、《三个太阳》
南极多一份温暖。
女画家用手中旳笔为南极画了三个太 阳,又为何呢?让我们走进《三个太
阳》,看个究竟。
三个太阳
黄传会
作者简介:黄传会
• 当代作家,1949 出生,浙江人。 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 长篇报告文学《希望工程纪实》、 《中国山村教师》、《龙旗悲 歌》、《中国海雄风》,小说集 《婚约》等,作品曾获1993年庄重 文文学奖、1994年《当代》文学 奖、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
本课阅读指导
1、抓住文章旳中心意思 2、了解文章旳选材构思 3、体会文章旳语言魅力
速读课文 把握中心
思索问题:
1本文属于什么类型旳通讯? 2.作者想体现旳是个体形象还是群体形 象? 3.找出能点出文章中心旳段落。
1、本文旳中心意思
这篇通讯记叙了中国女画家经过执著 努力来到南极,战胜生理和自然条件造成 旳困难,为中国南极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 之作画立传旳经过,体现了南极考察队员 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旳奋斗情景, 赞颂了我国科学工作者旳民族气概和非 凡胆略。
xiè卸 货 乘奔yù御 风 白雪áiái皑皑 kǎi 铠 甲
雕sù塑 shuò朔 气 líng凌 厉 léng棱 角
zhù伫 立 zhù贮 存
zào 燥 热 zào 躁 动
词语解释
•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晃旳
样子。 • 混沌:这里指模糊一团旳景象。 • 暴虐:凶恶残酷。 • 蓦地:出乎意料地,忽然。 • 木然:形容一时痴呆不知所措旳样子。 • 真谛:真实旳意义和道理。 • 周折:事情进展波折,不顺利。
说一说:
根据自己在地理书中所学以及你课外所积累 旳知识,请你谈谈你对南极大陆旳了解?
三个太阳
写作特色:根据下列三条来概括。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艺通讯。课文展现了女画家赴南极 体验生活的全过程,抓住那些最能表现中国妇女的坚强意 志和高尚品质,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的 事例,以女画家的切身感受这一强烈感情为线索,将南极 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四个动作性很强的小标题揭示了各部分主要内容,突出了 各自的侧重点。全文以时间为顺序,结合运用了回忆。如 第一部分先写去南极途中。再回忆申请始末,然后又回到 赴南极途中,这样可以突出女画家行成的曲折、艰难.造 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
——
总结
三 个 太 阳 投下一个漂流瓶 激动人心 探索自然 开端 终于踏上了乔治岛的雪原 感受、体悟“南极人” 献身科学 发展 站在长城站后山上 高潮 留下三个太阳 不怕牺牲 所见所感所想 南极精神
团结拼搏
为国争光
情系南极
课堂检测(4分钟)
1.请给下红色字体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晕船( ) 亘古( ) 右舷( ) 伫立( ) 紧蹙( ) 粗犷( ) ǒu心沥血( ) 暴nüè( ) 吞shì( ) 翩xiān( ) pán跚( ) 2、掌握成语,关键在于能正确运用。请你用下面 的成语造句。 惊心动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呕心沥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晶莹剔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默寡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善于运用富于个性化的语言,寥寥几笔,使人物个性跃然 纸上;同时,他还善于根据画画的特点来真切描述女画家的内心 活动。 例:“她望着夜空,夜空已变得像原来那样明净。头顶上挂着 一颗星星,只有一颗,闪着莹莹蓝光。我像这颗星吗?她在心里 问自己,……”这段话是借助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内心感受,展 现了她的精神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太阳》教案3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通讯的一些基本常识,学习本文是如何通过精心选材、巧妙组材来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
2、理解文章内容,能够体会文章语言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3、学习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人物与主旨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在对南极的探讨中,揭开南极的神秘面纱;先在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解决课文重点,然后通过对女画家行为、心理、精神的感受,领悟文章主旨,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手法的教学贯穿其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女画家和南极人身上感受到民族的胆识与气概,领悟崇高的南极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重点:1、文章是如何围绕"南极精神"进行选材和构思的。
2、熟悉课文内容,尽己所能提有价值的问题,做一个合格的小记者。
难点:"南极精神"的真正内涵和体现方式教学突破:要表现一种精神,作者对环境的描写一定非常重视,因为环境越险恶,就越能表现人的品质,所以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就在于尽可能渲染南极的恶劣条件。
教学时,可以播放有关南极的电视资料片,通过形象的画面让学生对南极有更清晰的了解。
本文教学的关键点在于运用精读文本的方法分析科考队员在南极的表现,从而感悟南极精神,领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设计(一)明确目标(二)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情趣导入1984年11月20日,我国首次派出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赴南极考察,船队包括“向阳红10号”和海军打捞救生船“1121号”。
队员包括中国南极考察队和南大洋考察队近百名各个专业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及负责运输和通讯的海军官兵387人,以及随队采访的新闻记者、摄影师等,共有591人。
经过30天的艰苦航行,行程11171海里(2066869千米),于12月26日凌晨5时,胜利抵达南极洲,并用26天,于1985年2月20日在南极建立了中国南极长城站,占地面积约2.5公里。
从此在南极这块神秘的土地上,终于有了中国人的立足点。
长城站座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该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在此岛上,除我国的长城岛外,还有其他国家设立的7个考察站。
与中国相邻的有:智利的费雷站,俄罗斯的别林斯高晋站,乌拉圭的阿蒂加斯站和韩国的世宗王站。
其中最早去南极探险的国家有:英、俄、美和法国。
1985年l1月20日到1986年3月29日,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组织实施了中国第二次南极考察。
第二次考察队共42人,其中包括智利科学家2人、香港摄影师1人(李乐诗)和香港《文汇报》记者1人(阮纪宏)。
队长高钦泉。
第二次考察队是乘飞机经美国、智利抵达长城站的。
1986年12月,我国派出第三次南极考察队,共90人,另加“极地”号考察船(38人),总指挥钱志宏,副指挥郭琨、马荣典,考察队长由郭琨兼任。
令人瞩目的是在考察队中有一位女画家。
去南极考察本来就有些神秘,女画家赴南极,神秘中又添了几分传奇的色彩,她还在长城站的墙壁上留下了一幅画,画上有三个太阳:一个是中黄色的,一个是淡绿色的,一个是橘红色的。
一个敢于永闯南极的女性,一定是一位不平凡的女性,这三个不同色彩的太阳也一定是不寻常的太阳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位女画家的南极之行,去了解一下这三个太阳的诞生吧。
(课题、作者、体裁)这节课我们主要是(亮标):2、课前热身对话1:这是一篇人物通讯,也是一篇文艺通讯。
是一篇以表现一位向往南极的女画家和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生活为内容,以歌颂“南极精神”为主题的通讯。
(了解)作者黄传会,《人民日报》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军政治部创作副主任,一级作家,原籍浙江省苍南县,1949年9月出生。
著有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一个县》《首例农民告县长始末》;小说集《婚约》《本岛无故事》;电影《天涯并不遥远》;电视剧《两个姑娘一个兵》。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当代》文学奖”“中国报告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
当年随同南极考察船到南极考察。
那么大家记得在本学期第一单元,我们学过一篇人物通迅,是哪一课?《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还记得什么是通讯呢?明确: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强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分类:按内容分: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按形式分: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记杞记。
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
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同时,也报道转迹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
对话2:由题目引发思考,了解南极:《三个太阳》,一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或联想呢?那么你知道文章这个标题取材于哪儿吗?(直接取自女画家为中国南极长城站所画壁画的内容)读了课文之后,你能想象并描述一下女画家的那幅画吗?(画上可能有茫茫的雪原,晶莹剔透的千年冰川,可能有可爱而笨拙的企鹅、海豹以及轻捷的雪燕,可能有人类的留下的痕迹等,但最显著的是有三个颜色各异的太阳。
)这是一幅献给南极的壁画。
南极,那是一个非常遥远而神秘的世界,谁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为我们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南极的情况呢?(学生自由回答)了解:地球自转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做“极地”,在南半球叫“南极”,南纬66°34′的纬线叫“南极圈”。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孤立(周围被一片茫茫的海洋所包围,距离最近的南美洲950千米)、最寒冷(最温暖的沿海地区平均温度-17C-20C左右,最寒冷的内陆地区平均温度-30C-55C左右)、风最大、最高、最干燥、河流最少的大陆。
还是世界上最荒凉、冰最厚、最干净、最纯洁的大陆。
衣:北极居民用海豹皮或驯鹿皮制作衣服;现代化南极服装有皮毛防护帽、尼龙绝热风雪大衣和裤子,蜂窝织纹保暖内衣和长统靴。
总之要宽松,不能笨重,外不透风,内不逸气。
食:海豹、海象的肉,现在交通便利,食品丰富。
罐头食品居多,新鲜蔬菜只在人员轮换之初从本国带来。
饮水困难,法国使用海水淡化装置,每天可制造2.8立方米饮用水。
美国则在麦克默多站设置了一座海水蒸馏厂。
住:必须能经受低温、强风和雪暴的袭击。
还要防患火灾。
目前多半采用预置构件或活动折叠的房子。
人类未来理想的南极世界应是大型玻璃罩下的城市。
罩外建立原子反应炉,为罩内城市调节温度,提供动力。
城市中心矗立一座高塔,悬点一盏巨大的原子“长明灯”,作为极地长夜照明的人造“小太阳”。
行:探险家们习惯于借助爱斯基摩狗的力量。
这类狗长期生活在高纬度地带,既耐寒,又耐劳,在冰天雪地之中能拉雪橇、辨方向,活泼聪颖,能饮冰吞雪以解渴,咀嚼海豹肉充饥。
而今都是靠直升机或摩托雪橇。
3、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对话1:看来同学们的南极知识还是挺丰富的,但你们这些知识的得来离不开一群人努力,知道这群人是谁吗?他们就是冒着生命危险去南极大陆考察的科学家们,他们被称为"南极人",他们的精神被称为"南极精神"。
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样的一群人。
如果让你写一篇表现南极人,歌颂南极精神的文章,你会写些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下面请同学朗读课文,看看文章选取了一个怎样的角度来展现他们的精神呢?(学生阅读课文)明确:通过一个女画家在南极的所见,所思,所感来表现的,选材独特。
这个女画家叫陈雅丹,是我所在创作室一位画家的妻子。
她的父亲是位地球物理学家,父女两代知识分子执着追求、献身事业。
教参P325(女画家是不是作者?)字词正音:晕船y”n亘古gˆn钦佩q‰n船舷xi‚n步履l—蹒跚p‚n sh•n真挚zhŒ踮脚diƒn呕心沥血lŒ胡子拉碴ch•混沌h”n d”n暴虐n<ˆ吞噬shŒ铠甲kƒi抿住m‹n燥热z…o伫立zh”剔透t‰翩跹pi•n xi•n蓦地m•玛瑙nƒo蘸zh…n紧蹙c”躁动z…o真谛dŒ粗犷ku…ng俯瞰k…n解释词语:亘古步履呕心沥血凌厉吞噬伫立翩跹蹙审视粗犷俯瞰筹资:筹集资金。
钦佩:敬重佩服。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周折:事情进程曲折, 不顺利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真挚:真诚恳切。
寡言:很少说话,不爱说话。
寡,少。
混沌:形容模糊一团的景象暴虐:凶恶残酷。
剔透:通彻透明。
木然:形容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莽莽:辽阔,无边无际。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心地:内心。
写生:对着实物或风景绘画。
爽快:直爽,直截了当。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九死一生: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素材: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就是未经总括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
对话2:可明显文章与《展示》一文一样,也是以小标题形式把女画家的南极之行分为了四个部分,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吗?(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思考交流)明确:1、女画家向往并争取去南极工作的经过以及愿望实现以后投放漂流瓶的激动心情;2、女画家在南极的紧张工作和生活,写她对南极,对风暴以及对南极人的观察与感受;3、女画家在长城站过生日以及她站在在长城站后山上的所见所思所感;4、女画家为长城站精心制作了一幅壁画,画中的三个太阳给考察队员们留下了艺术想象的宽广天地。
对话3:根据我们归纳的这四部分内容,你觉得这四个部分能颠倒吗?明确:不能,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
小结: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通过一个女画家在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来展现南极风光与南极人,选材比较新颖,在叙述整个过程时,又按时间顺序,有条不紊的进行报道,思路清晰,让人仿佛跟随着女画家一起进行了一趟南极之旅。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对话1:文章选取了一个怎样的角度来展现南极人的精神?明确通过一个女画家在南极的所见,所思,所感来表现的,选材独特。
对话2:文章四个小标题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时间这节课我们主要是(亮标):2、课前热身3、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2)四边互动(师生互动)对话1:写人离不开写事,下面请大家认真阅读文本,看看文中写了哪些典型的事件,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
(提示:第四部分三件,其余均两件)明确:1、极力争取去南极;2、途中投放漂流瓶;3、踏上南极与大家一起修码头;4、暴风雪中卸货物;5、长城站里过生日;6、长城站后山感怀;7、油罐山上画长城站全貌;8、凝神精思画壁画;9、考察队员论壁画。
对话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些事件?这些材料的组合有怎样的特点?明确:这些事件可以表现我国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奋斗的精神,赞颂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的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