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课件:必修4+第四单元+单元末——增分主观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增分主观题
聚焦长效热点·锁定常考点·规范答题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努力为人民谋幸福
一、教材体系要点存储清 ——重视知识提纲的整理
二、材料信息要点获取全——做题注重材料分析 [材料]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 量。②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 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 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一、审题要“准 ” (1)确定知识范围与题型: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即“社会历史 主体” 的知识,题型为说明类题目,应当遵循 “教材基本理论观 点+材料中关键信息 ”的答题模式。 (2)答案源于哪里:一是依托教材中 “社会历史主体”的具体 表述,二是结合材料的具体内容,也就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答什么,答多少:首先阐述社会历史主体的原理和方法论 要求,然后分析材料中如何在该原理的指导下传承发展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
[错因警醒] (1)审题方向偏离, 试题要求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 知识作答,但被很多考生忽视这一知识限定,只看到后面 “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故将此题的答题方 向瞄准了文化生活中的“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方向比努 力更重要,审题的失误带来的是满盘皆输。
(2)死套教材知识,设问明确限定用“社会历史主体”的 知识作答,考生在答题时往往将这一原理的内容及其方法论 要求全部罗列,没有明确材料的中心意思 ——传承发展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如何始终把人民作为主体的,试题答案 答出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 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些理论观点,考生在此费时费力不少,但没有得分点。
(3)答题靠习惯性思维, 对于哲学类习题考生在答题中过分 强调哲学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述,忽视对材料的分析,答案只 是简单罗列了教材中基本原理,没有结合材料对原理的具体运 用作进一步的阐述和论证,答题时只是简单罗列了教材中社会 历史主体的相关知识,没有将材料中如何关切“人民”这个主 体进行具体分析,造成答题侧重点跑偏,降低了该题的得分。
(4)忽视材料信息的挖掘和运用, 对于材料中传承发展优秀 传统文化的具体做法——参加的主体的广泛性、传统文化选择 的依据、内容、技术手段等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筛选,只是简单 的将教材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中表面肤浅的内容进行简单的组 合,造成答案组织不完整,导致失分。 (5)时政术语积累不够。 在党和政府的文件中经常涉及“增 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多数考生对于该信息不掌握,造成在 组织答案时漏掉重要得分点。
[练获取信息] ①处体现了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处说明我们要坚持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坚持人民主体地 位,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的保障人民的权益。 ③处说明 社会意识 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对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体现了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 最广大人民 的立场上。
三、答题要“范” [参考答案]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树立人民是传 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 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 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 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典例]
(2017· 全国卷Ⅰ · 节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2017 年春节 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 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 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 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 、楚辞、唐宋诗词、毛 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
二、找点要“细 ” (1)教材语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 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材料语言:“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得出人民是传承 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 得出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 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得出发掘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 播等技术手段”得出传承方式的创新,即喜闻乐见的方式。 (3)时政语言: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 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 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 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 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 应用新媒体互动、 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 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 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 11 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017 年 10 月 22 日,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五场记者招 待会上,民政部部长黄树贤,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等领导, 就 “满足人民新期待, 保障改善民生”这一主题介绍了有关情况。 ③ 5 年来,城市低保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增 59%和 97%, 近 6 000 万低保人员和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5 年创造了超 6 500 万就业岗位;5 年来,住房保障成就显著,近 8 000 万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房地产调控成效显现,房地 产市场总体保持稳定;我国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 度,覆盖人群迅速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超过 9 亿人,医疗保险 覆盖逾 13 亿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