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教案-初稿

合集下载

发动机原理电子教案-第二章

发动机原理电子教案-第二章

第二章发动机工作循环与性能指标了解:发动机的热平衡。

理解:发动机的实际循环过程,机械损失。

掌握:示功图分析法,主要性能指标。

第一节发动机的实际循环发动机的实际循环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五个过程所组成。

通常用气缸内的工质压力P随气缸工作容积V而变化的图形表示,简称示功图,由示功仪得到。

一、进气过程:(r—a)进气终了Pa<PoTa>To汽油机:Pa=(0.75-0.90)PoTa=(370-400)K柴油机:Pa=(0.80-0.95)PoTa=(310-340)K二、压缩过程(a-c)压缩过程的作用是增大工作过程的温差,获得最大限度的膨胀比,提高热功转换效率,同时也为燃烧过程创造有利条件。

理论上压缩过程是绝热过程,实际上是个多变过程。

多变指数n1’:⎧开始n1’ >K ,吸热;⎨↓n1’ =K ,绝热;⎩后期n1’ <K ,放热。

实际循环P-V图用一平均压缩多变指数n1代替n1’Pv n1=常数P c=p a v a n1/v c n1=p aε n1T c=T aεn1-1汽油机:P c=800~2000KpaT c=600~700K柴油机:P c=3000~5000 Kpa T c=750~1000K当汽缸发生泄漏时,将使压缩终点的工质温度、压力下降,以至启动困难,功率减小。

另外,泄漏对多变指数也有影响,当泄漏量增大时,n1减小。

三、燃烧过程(c-Z)四、膨胀过程(Z-b)理论上膨胀过程是绝热过程,实际上是个多变过程。

多变指数n2’:⎧开始n2’ <K ,吸热;⎨↓n2’ =K ,绝热;⎩后期n2’ >K ,放热。

用一平均压缩多变指数n1代替n1’Pv n2=常数汽油机P b=p z v z n2/v b n2=p z/ε n2T b=T z v z n2-1/v b n2-1= T z /ε n2-1柴油机P b=p z/δn2T b= T z /δn2-1五、排气过程(b –r)排气温度可作为检查发动机状况手段。

发动机原理—教案

发动机原理—教案

【发动机原理】教案教材: 《汽车发动机原理》张志沛主编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长安大学汽车学院机电与动力研究所目录绪论------------------------------------------------------------------------------------------1第一章发动机工作循环及性能指标---------------------------------------------------------5§1-1发动机理想循环概述---------------------------------------------------------- 5§1-2发动机实际循环---------------------------------------------------------------7§1-3 热平衡------------------------------------------------------------------------8§1-4 指示指标-----------------------------------------------------------------------9§1-5 有效指标---------------------------------------------------------------------- 1 1§1-6 机械损失---------------------------------------------------------------------- 1 3§1-7 燃烧热化学-------------------------------------------------------------------- 1 6§1-8 发动机混合气的着火和燃烧方式----------------------------------------------- 20 第二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22§2-1 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2 2§2-2 四冲程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2 3§2-3 影响充气效率的各种因素------------------------------------------------------ 2 5§2-4 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 27§2-5 进气管内的动态效应---------------------------------------------------------- 29§2-6 单位时间充气量与循环充气量------------------------------------------------- 30 第三章柴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32§3-1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 3 2§3-2 柴油机的燃烧过程------------------------------------------------------------3 6§3-3 柴油机供油系统的工作特性及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39§3-4 柴油机的燃烧室-------------------------------------------------------------- 41 第四章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46§4-1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 4 6§4-2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49§4-3 汽油机的燃烧室-------------------------------------------------------------- 57 第五章发动机噪声及排放污染-------------------------------------------------------------- 60§5-1 发动机噪声污染及防治------------------------------------------------------- 60§5-2 发动机排放污染及防治------------------------------------------------------- 63 第六章发动机特性--------------------------------------------------------------------------- 66§6-1 发动机工况和性能指标分析式------------------------------------------------ 66§6-2 发动机速度特性-------------------------------------------------------------- 66§6-3 发动机负荷特性-------------------------------------------------------------- 70§6-4 发动机万有特性-------------------------------------------------------------- 72§6-5 发动机调速特性-------------------------------------------------------------- 73§6-6 大气修正--------------------------------------------------------------------- 77 第七章发动机台架试验---------------------------------------------------------------------- 79§7-1 测量与计算参数-------------------------------------------------------------- 79§7-2 参数的测量------------------------------------------------------------------- 79§7-3 测取方法--------------------------------------------------------------------- 83第八章车用发动机的废气涡轮增压概述--------------------------------------------------- 85绪论能量转换:发动机-燃料的化学能→热能→机械能机械能、电能等-高级能源;热能-低级能源《发动机原理》课研究:热能→机械能(转换效率:理论上小于100%)机械能→热能(转换效率:理论上可达100%)发动机:内燃机和外燃机车用发动机:间歇工作式发动机四个冲程中只有一个冲程做功,做功不连续。

教案02--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汇总

教案02--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汇总

第一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实训 :发动机总体认识附讲义:第一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第一节发动机的分类汽车的动力源是发动机。

发动机是将某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将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称为热力发动机, 简称热机。

内燃机是热力发动机的一种, 其特点是液体或气体燃料与空气混合后直接输人机器内部燃烧而产生热能, 然后再转变成机械能。

另一种热机是外燃机 , 如蒸汽机, 其特点是燃料在机器外部的锅炉内燃烧, 将锅护内的水加热而产生高温、高压的水蒸汽,输送至机器内部,使所含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内燃机具有热效率高、体积小、质量小、便于移动以及起动性能好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飞机、船舰以及汽车、拖拉机、坦克等各种车辆上。

但是,内燃机一般要求使用石油燃料,同时排出的废气中所含有害气体成分较高。

为解决能源与大气污染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正致力于排气净化以及其它新能源发动机的研究工作。

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在汽车上应用最广泛, 是本课程的主要讨论对象。

汽车用活塞式内燃机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分类。

(1按所用的燃料分类可分为液体燃料发动机(汽油机、柴油机等和气体燃料发动机(如天然气发动机、液化石油气发动机等。

(2 按发火方式分类可分为压燃式发动机与点燃式发动机。

柴油的特性是在同样的条件下其自燃点比汽油的自燃点低,因此采用压燃式(自燃式发火。

一般可通过喷油泵和喷油器将柴油直接喷人发动机的气缸内,在气缸内与压缩空气均匀混合后,在高温下得以自燃,这种发动机称为压燃式发动机。

汽油的特性是其自燃的温度(425℃比柴油(320~338℃的要高,因此常采用点燃式发火。

利用火花塞发出的电火花强制点燃汽油,使其发火燃烧,这种发动机称为点燃式发动机。

汽油机与柴油机比较各有特点;汽油机转速高,质量小,噪音小,起动容易,制造成本低;柴油机压缩比大,热效率高,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都比汽油机好。

(3按工作循环的冲程数分类在发动机内,每一次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都必须经过吸人空气、压缩和输人燃料, 使之发火燃烧而膨胀作功, 然后将生成的废气排除这样一系列连续过程, 称为一个工作循环。

《汽车构造》全书教案——第一讲:发动机工作原理

《汽车构造》全书教案——第一讲:发动机工作原理
4.排气行程
排气行程混合气燃烧后成为废气,应从气缸内排出,以便下一个工作循环得以进行。因此,当作功行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打开,进气门仍关闭,因废气压力高于大气压而自动排出,此外,当活塞越过下止点上移时,还靠活塞的推挤作用强制排气。活塞到上止点附近时,排气行程结束。排气终了时,缸内压力约为~,温度约为900~1200K。
(二)配气机构
组成:配气机构由进气门、排气门、挺柱、推杆、摇臂、凸轮轴以及凸轮轴正时齿轮(由曲轴正时齿轮驱动)等组成。
功用:使可燃混合气及时充入气缸并及时从气缸排出废气。

(三)供给系
组成:汽油箱、汽油泵、汽油滤清器、化油器、空气滤清器,进气管、排气管、排气消声器等组成。
功用:是把汽油和空气混合成合适的可燃混合气供入气缸,以供燃烧,并将燃烧生成的废气排出发动机。
1.进气行程

进气行程它不同于汽油机的是进入气缸的不是可燃混合气,而是纯空气。
2.压缩行程
压缩行程不同于汽油机的是压缩的是纯空气,且由于柴油机压缩比高,压缩终了的温度和压力都比汽油机高,压力可达3~5MPa,温度可达800~1000K。
3.作功行程
作功行程此行程与汽油机有很大不同,在柴油机压缩行程末,喷油泵将高压柴油经喷油器呈雾状喷人气缸内的高温空气中,燃油迅速汽化并与空气形成混合气,由于此时气缸内的温度远高于柴油的自燃温度(约500K左右),柴油便立即自行着火燃烧,且此后一段时间内边喷油边燃烧,气缸内压力、温度急剧升高,推动活塞下行作功。
组成:机油泵、集滤器、限压阀、润滑油道、机油粗滤器、机油细滤器和机油冷却器等组成。
功用:将润滑油供给作相对运动的零件以减少它们之间的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并部分地冷却摩擦零件。清洗摩擦表面。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教案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教案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概述1.1 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1.2 发动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2. 发动机的基本结构2.1 气缸2.2 活塞2.3 曲轴2.4 配气机构2.5 燃油系统2.6 冷却系统2.7 点火系统3.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1 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3.2 两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4. 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4.1 功率4.2 扭矩4.3 燃油消耗率4.4 排放指标5.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5.1 维修注意事项5.2 保养周期及内容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相关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利用模型或实物展示发动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加深学生对发动机结构的认识。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发动机的了解和看法。

4. 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观察自家车辆的发动机,并记录其结构特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后实践报告:观察并描述自家车辆发动机的结构特点,了解其工作原理。

2. 小组讨论报告:分析发动机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3. 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发动机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发动机工作原理视频资料。

2. 发动机模型或实物。

3. 课后实践任务指南。

4. 小组讨论报告模板。

5. 课堂问答题目及答案。

六、发动机的类型与性能1. 汽油发动机与柴油发动机的差异6.1 构造和工作原理的区别6.2 性能特点的比较2. 涡轮增压发动机6.3 涡轮增压的工作原理6.4 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优势3. 混合动力发动机6.5 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构成6.6 混合动力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七、发动机的关键技术1. 燃油喷射技术7.1 燃油喷射系统的作用7.2 燃油喷射技术的种类2. 电子控制单元(ECU)7.3 ECU的功能和重要性7.4 ECU的工作原理3. 高压共轨技术7.5 高压共轨技术的概念7.6 高压共轨技术的优势八、发动机的环保与节能1. 排放控制技术8.1 排放污染物的来源8.2 排放控制技术的作用2. 节能技术8.3 节能技术的重要性8.4 节能技术的应用九、发动机的维修与故障诊断1. 维修工具与方法9.1 维修工具的使用9.2 维修方法的操作步骤2. 故障诊断与排除9.3 故障诊断的基本原则9.4 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十、发动机的保养与维护1. 保养周期与内容10.1 保养周期的制定10.2 保养内容的列举2. 维护技巧与注意事项10.3 维护技巧的分享10.4 注意事项的提醒十一、发动机的改装与升级1. 改装与升级的意义11.1 改装与升级的目的11.2 改装与升级的潜在风险2. 改装与升级的项目11.3 常见的改装项目11.4 升级部件的选择3. 改装与升级的注意事项11.5 改装与升级的安全性11.6 改装与升级的合法性十二、发动机的创新与发展1. 新能源发动机12.1 新能源发动机的类型12.2 新能源发动机的优势与挑战2. 发动机技术的未来趋势12.3 智能化的发展12.4 环保性的提升3. 我国发动机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12.5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2.6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十三、实际操作训练1. 发动机的拆卸与组装13.1 拆卸与组装的基本步骤13.2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 发动机的性能测试13.3 性能测试的目的与方法13.4 测试数据的解读与分析3. 发动机的故障模拟与排除13.5 故障模拟的设置13.6 故障排除的实践操作十四、案例分析1. 典型发动机故障案例14.1 故障现象的描述14.2 故障原因的分析14.3 故障排除的过程2. 发动机事故案例分析14.4 事故发生的经过14.5 事故原因的调查14.6 事故预防的措施十五、总结与展望1. 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15.1 发动机在汽车中的地位15.2 发动机对汽车性能的影响2. 发动机技术的进步15.3 技术发展的趋势15.4 技术进步的意义3. 学生学习收获与建议15.5 学习收获的总结15.6 未来学习的建议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类型与性能、关键技术、环保与节能措施、维修与故障诊断、保养与维护、改装与升级、创新与发展、实际操作训练、案例分析以及总结与展望。

发动机原理教案-初稿

发动机原理教案-初稿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3、发动机工质的理想循环与真实循环
教学难点
1、热力学第1定律。
2、P-V图、T-S图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设计
(1)知识导入
回顾发动机构造基础知识,由发动机活塞往复式的机械运动的现象入手,启发学生对发动机动力获取、能量的转换及与能量的转换相关燃料的燃烧等及发动机原理的基本研究问题的认识,引入发动机原理课程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1、发动机能量平衡。
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设计
(1)知识回顾
回顾发动机热力循环内容,发动机性能指标等内容
(2)发动机性能评价
基于发动机工作过程、热力循环等运用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合理评价发动机。
(3)发动机热平衡
基于发动机的热力循环、性能指标,讲解发动机热力循环相关的热平衡,并介绍提高发动机能量利用效率的先进技术
中国汽车报
汽车之家
易车网
....
审阅人(签字):年月日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次序
第1次课
授课题目
引言及工程热力学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知识结构等。
2、了解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3、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示功图。
4、掌握发动机理想循环与真实循环。
教学重点
1、热力系统、热力过程及热力状态的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
3、掌握发动机有效指标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重点
1、发动机性能指标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动力性、经济性、动力性与经济性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设计
(1)知识回顾

教案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案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设计授课班级课型授课授课日期教具、资料第 7-8 课时课题学问与技能教学过程目标与要求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重点教材分析难点关键其次节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1.能描述发动机根本术语2.了解发动机的根本工作原理1.通过教师引导,吸引学生学习兴趣;2.通过理论与实例结合讲授学问点讲授与学生学习相结合1.学生通过学习发动机的根本构造等相关学问,提高对发动机的整体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观性。

发动机的根本术语发动机的根本工作原理通过图片讲解使学生更易理解。

在讲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本节学问点。

其次节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一、发动机根本术语板1、上止点TDC2、下止点BDC3、活塞行程S4、曲柄半径R5、气缸工作容积Vh6、燃烧室容积Vc7、气缸总容积Va8、发动机排量VL9、压缩比ε10、工作循环书二、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设1、进气行程2、压缩行程计3、作功行程4、排气行程课后小结教学过程教学教师讲授、指导〔主导〕内容环节1组织教学 (师生问候)导入课回忆汽车文化相关学问,曲柄连杆机构中,活塞是怎样运动2的?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那么发动机是如何运转的呢,它是怎么实现动力输出的呢?其次节发动机的的工作原理一、发动机根本术语1、上止点TDC上止点是指活塞顶位于其运动的顶部时的位置,即活塞学生学习、操作〔主体〕活动使学生留意力集中预备上课播放发动机工作原理动图,学生直观了解工作状况。

时间安排2min5min3的最高位置。

2、下止点BDC下止点是指活塞顶位于其运动的底部时的位置,即活塞的最低位置。

3、活塞行程S 学生依据多媒体动态展现了解发动机活塞行程是指上、下止点间的距离,用 S 表示,单位:mm 根本术语概念。

〔毫米〕。

活塞由一个止点运动到另一个止点一次的过程,称为一个冲程。

4、曲柄半径R曲柄半径是指与连杆大头相连接的曲柄销的中心线到曲轴回转中心线的距离,用R 表示,单位:mm〔毫米〕。

明显,曲轴每转一周,活塞移动两个冲程,即:5、气缸工作容积Vh气缸工作容积是指活塞从一个止点移动到另一个止点所扫过的容积,用Vh 表示,单位:L〔升〕。

发动机原理初中生物教案

发动机原理初中生物教案

发动机原理初中生物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发动机是什么,以及它的作用;
2. 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 能够简单描述发动机如何在汽车等交通工具中发挥作用。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发动机;
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 发动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视频展示发动机的外观和结构;
2. 模型或示意图来演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 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1. 引入: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发动机的外观和结构,让学生猜测发动机是用来做什么的。

2. 发展:简要介绍发动机是用来产生动力的机器,它可以将燃料转化为能量,驱动交通工具运行。

3.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通过模型或示意图演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燃烧室、活塞、曲轴等组成部分在工作时的运动和作用。

4. 应用举例:结合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让学生理解发动机在这些机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改变发动机的设计来提高性能。

5. 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与发动机相关的问题,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6.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发动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定义和工作原理,以及发动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图像、模型和示意图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发动
机的工作原理,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教案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教案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1. 引言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它负责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车辆运动。

本文将详细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四冲程循环、燃烧过程、气缸排列和工作循环等基本原理。

2. 四冲程循环大部分现代汽车采用的是四冲程循环发动机,也称为“奥托循环”。

这种循环包括四个冲程:进气冲程、压缩冲程、燃烧冲程和排气冲程。

2.1 进气冲程进气冲程是指活塞从上止点向下运动,通过进气门将混合气(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吸入气缸。

进气冲程中,曲轴转一圈,活塞下行一次。

2.2 压缩冲程压缩冲程是指活塞从下止点向上运动,将进气冲程吸入的混合气压缩至高压状态。

压缩冲程中,曲轴转一圈,活塞上行一次。

2.3 燃烧冲程燃烧冲程是指混合气在高压状态下被点燃,产生爆炸力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燃烧冲程中,曲轴转一圈,活塞下行一次。

2.4 排气冲程排气冲程是指活塞从下止点向上运动,将燃烧冲程产生的废气排出气缸。

排气冲程中,曲轴转一圈,活塞上行一次。

3. 燃烧过程燃烧过程是发动机工作的核心,它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3.1 点火系统燃烧过程的开始是通过点火系统点燃混合气。

点火系统包括点火线圈、火花塞和点火控制单元。

点火线圈将低电压转换为高电压,火花塞通过高电压产生火花点燃混合气。

3.2 燃烧室燃烧室是燃烧过程发生的地方,它位于活塞顶部。

燃烧室的形状和大小对燃烧效率有很大影响。

3.3 燃烧过程燃烧过程是指混合气被点燃后的化学反应。

燃烧过程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4. 气缸排列汽车发动机的气缸排列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直列式、V型和W型。

4.1 直列式直列式气缸排列是指气缸依次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这种排列方式结构简单、体积小,适用于小型车辆。

4.2 V型V型气缸排列是指气缸呈V字形排列,其中一组气缸在曲轴上的角度与另一组气缸呈一定夹角。

V型排列可以提供更大的功率输出,适用于中型和大型车辆。

4.3 W型W型气缸排列是指气缸呈W字形排列,它是V型排列的延伸。

发动机原理初中生物教案

发动机原理初中生物教案

发动机原理初中生物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发动机的四个冲程及其作用。

3. 理解发动机的效率和性能指标。

教学重点:1. 发动机的基本组成。

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四个冲程。

教学难点:1. 发动机的效率和性能指标。

教学准备:1. 发动机模型或图片。

2. 发动机工作原理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介绍发动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摩托车等。

2. 提问:同学们知道发动机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二、讲解发动机的基本组成(10分钟)1. 介绍发动机的各个部分,包括气缸、活塞、曲轴、进气门、排气门等。

2. 讲解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讲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10分钟)1. 介绍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四个冲程: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2. 讲解每个冲程的作用和特点。

四、讲解发动机的效率和性能指标(10分钟)1. 介绍发动机的效率,包括热效率和机械效率。

2. 讲解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如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等。

五、实践操作(15分钟)1. 观察发动机模型或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发动机的各个部分。

2. 引导学生分析发动机工作原理图,理解四个冲程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六、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发动机工作原理图,并写一篇关于发动机原理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解答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绘制原理图,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教案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教案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发动机的定义与作用讲解发动机的定义和它在汽车中的作用。

强调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泉。

1.2 发动机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如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等。

解释各种发动机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第二章:发动机的基本组成2.1 气缸与活塞讲解气缸和活塞的作用和结构。

解释气体在气缸中的压缩和膨胀过程。

2.2 曲轴与连杆介绍曲轴和连杆的作用和结构。

解释曲轴的旋转和连杆的往复运动。

第三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1 进气与压缩讲解进气和压缩的过程。

解释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开启和关闭。

3.2 燃烧与动力输出介绍燃烧过程和动力输出的原理。

解释燃油的喷射和点火过程。

3.3 排气与冷却讲解排气过程和冷却系统的原理。

解释排气门的开闭和冷却液的作用。

第四章:发动机的性能参数4.1 功率与扭矩介绍功率和扭矩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解释功率和扭矩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4.2 发动机的效率讲解发动机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解释提高发动机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第五章:发动机的维护与保养5.1 发动机的常规维护介绍发动机常规维护的内容和重要性。

解释更换机油、空气滤清器等的基本操作。

5.2 发动机的保养技巧讲解发动机保养技巧和方法。

解释定期保养对发动机寿命的影响。

第六章: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6.1 进气系统讲解进气系统的作用和组成,包括空气滤清器、进气歧管、节气门体等。

解释进气系统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6.2 排气系统介绍排气系统的作用和组成,包括排气歧管、催化转化器、排气尾管等。

解释排气系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七章:发动机的燃油系统7.1 燃油供应系统讲解燃油供应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包括燃油箱、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喷射器等。

解释燃油压力和燃油喷射对发动机燃烧效率的影响。

7.2 点火系统介绍点火系统的作用和组成,包括点火塞、点火线圈、点火模块等。

解释点火系统的原理和点火时机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第八章:发动机的冷却系统8.1 冷却系统的作用和组成讲解冷却系统的作用和组成,包括水泵、散热器、冷却液、发动机风扇等。

初始中物理火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教案

初始中物理火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教案

初始中物理火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教案引言:火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对于火车的运行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着重介绍初始中物理火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以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火车的驱动系统和能源转换过程。

一、发动机类型的介绍在开始介绍火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常见的火车发动机类型,包括蒸汽机车、柴油机车和电力机车。

通过对不同类型发动机的介绍,学生可以对火车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方式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蒸汽机车的工作原理1. 蒸汽机车的结构组成:锅炉、汽缸和连接杆等组成蒸汽机车的基本结构。

2. 蒸汽机车的工作过程:燃烧物质加热锅炉产生蒸汽,蒸汽经过管道进入汽缸推动活塞运动,活塞运动由连接杆传递到车轮上,实现火车的前进。

三、柴油机车的工作原理1. 柴油机车的结构组成:柴油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组成柴油机车的主要结构。

2. 柴油机车的工作过程:柴油机燃烧柴油产生动力,动力经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再由电动机驱动车轮转动,从而推动火车前进。

四、电力机车的工作原理1. 电力机车的结构组成:牵引变流器、电动机和电池组等是电力机车的关键结构。

2. 电力机车的工作过程:牵引变流器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交流电由电动机驱动车轮旋转,实现火车的运行。

五、不同类型发动机的比较分析通过对蒸汽机车、柴油机车和电力机车工作原理的介绍,我们可以整理出它们的特点、优缺点,并进行比较分析。

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发动机在能源转换效率、环境影响以及适用场景等方面的差异。

六、火车发动机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火车发动机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趋势。

介绍一些目前的研究方向和新技术应用,如氢燃料电池、纳米材料等,展望火车发动机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论:火车发动机作为驱动火车的核心组件,其工作原理的了解对于学生深入理解火车的运行机理至关重要。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初始中物理火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并对不同类型发动机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发动机教案[5篇范例]

发动机教案[5篇范例]

发动机教案[5篇范例]第一篇:发动机教案发动机部分教案第一章汽车总论一课程时间四课时二实践时间四课时三课程内容:汽车总体论述四学习内容:1.了解汽车总体构造编制分类2.了解汽车各部件名称,类型及安装位置] 五学习重点与难点:汽车各部件安装位置,汽车编制及各部件名称。

六本章小结1.熟知现代汽车结构及各部件作用2知道现代汽车今后的发展方向七实践项目:全车认件八作业:填写实训手册第二章汽车发动机总论一课程时间:四课时二实践时间:四课时三课程内容:第一节,发动机总论第二节,发动机的总体结构四学习内容 1 掌握发动机作用及安装位置及布置形式2了解发动机编制编号规则及常用术语3掌握发动机组成结构工作原理4掌握发动机各不见名称及安装位置五学习重点及难点 1 发动机布置形式,种类,结构,作用2发动机编号规则常用术语3发动机部件4四行程的工作原理六本章小结熟知发动机组成结构部件2了解今后发动机的发展方向七实践项目1发动机认件2练习题简述四行程发动机工作原理八作业:填写实训手册第三章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与维修一课程时间32课时二实践时间24课时三课程内容第一节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第二节机体组第三节活塞连杆组第四节曲轴飞轮组第五节平衡机构四学习内容 1 了解曲柄连杆机构作用,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机体组中汽缸体汽缸盖汽缸垫油底壳的安装位置,结构作用名称及工作原理和分类。

掌握活塞连杆组中活塞连杆,活塞环活塞销的作用,组成,结构,分类,名称,安装位置及工作原理掌握曲轴飞轮组中曲轴飞轮齿圈止推垫及轴承和曲轴扭转减震器的作用,组成结构分类位置及原理5知道平衡机构的作用及原理和形式6熟练使用各种工具7熟练掌握曲柄连杆机构各部件的正确拆装方法和注意事项8各部件的检修方法及注意事项五学习重点及难点1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正确拆装顺序,注意事项和标记各个部件的检修与保养发动机异响的人工诊断方法4各种修车工具使用的熟练度5各种量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6各部件的安装位置作用组成几实际原理发动机机械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连杆铜套的绞削轴瓦选配六本章总结了解曲柄连杆机构各部件组成,结构原理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方法及注意事项3各个部件的检修方法4各种工具及量具的使用方法5湿式缸套拆装方法6连杆铜套的更换和绞削方法各项实践的操作熟练度各部件标记型号种类好坏的识别掌握曲柄连杆机构各种实际故障的检修方法及排除方法七实践项目1曲柄连杆机构的正确拆装2湿式缸套的正确拆装量具的使用方法工具的正确使用与识别5发动机一次拆装八作业填写实训手册2练习题A如何诊断发动机异响及种类B装配曲柄连杆机构的注意事项 3思考题一辆凌志300装V6发动机,近期出现发动机冷车有响声,热车声音消失的故障。

发动机原理—教案[修改版]

发动机原理—教案[修改版]

第一篇:发动机原理—教案【发动机原理】教案教材: 《汽车发动机原理》张志沛主编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长安大学汽车学院机电与动力研究所目录绪论----------------------------第一章发动机工作循环及性能指标--------------------------§1-1 发动机理想循环概述---------------------------5§1-2 发动机实际循环热量这部分热量虽然在膨胀过程中还可能会释放出来,但由于活塞已接近下止点,做功效果变差,热效率下降。

二传热、流动损失(一)传热损失理论上: 压缩、膨胀过程为绝热过程。

实际上: 大量热量通过汽缸壁传给冷却水或空气。

传热损失是发动机中的最大损失,占总损失量的30%以上。

因此,许多研究者致力于开发绝热发动机。

(二)流动损失理论上: 闭口系统,没有气体流动损失。

实际上: 进、排气节流沿程损失,缸内进气、挤压、燃烧涡流损失。

三换气损失理论上: 忽略进、排气过程。

实际上: 进、排气门提前开启,迟后关闭。

而且有流动阻力。

换气损失中逆向循环所包围的面积为泵气损失。

泵气损失包含在换气损失之中。

四时间损失理论上: 定容加热瞬间完成,定压加热速度与活塞运行速度密切配合。

实际上: 燃烧需要时间。

五补燃损失理论上: 加热瞬间停止,膨胀过程无加热。

实际上: 虽然大部分(80%以上)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燃烧掉,但仍有小部分燃料会拖到膨胀线上才燃烧,做功效果变差,热效率下降。

六泄漏损失理论上: 闭口系统,无泄漏。

实际上: 活塞气环不会100%严密密封,总会有些气体窜到曲轴箱中,造成损失。

§1-3 热平衡总热量: QT = GT hu 分别转化为一有效功的热量QEQe36.103Ne [ kJ/h ] (1 kw/h = 36.103 kJ )只有这部分热量做了功,是有用的,所以希望越大越好。

一般柴油机: 30~40% ;汽油机: 20~30%。

汽车发动机构造及工作原理教案1

汽车发动机构造及工作原理教案1

高校教师岗培教学设计课程名称汽车构造
课题名称发动机构造及工作原理
班级
姓名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
汽车结构虽然类型繁多、复杂,但世界各国生产的商业化汽车,仍以活塞式内燃机为动力的传统结构为主。

各个组成系统或部件的结构形式虽然不同,但功能要求相同,本节课主要采用图示和视频资源,把抽象的知识转为形象化,以便于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2、本章节在本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想走进汽车的世界首先就要了解汽车的历史,汽车的构造,以及各系统各结构的基本工作原理,而汽车的发动机堪称汽车的心脏,对发动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的了解,是今后学习汽车科学知识的第一课,是一个大门,更是一个门槛,具有对今后汽车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指导性和开创性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大一学生特点分析:大一学生刚进大学,对汽车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感官认识上,比如,只知道某车很酷,某车是哪个国家出产的,某车是什么牌子等琐碎的信息上,对汽车的认识比较肤浅,没有专门的结构知识,理论知识做支撑,但随着汽车在全世界的快速发展,汽车对年轻一代的魅力及吸引力并不少,这也为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增加了不少动力。

2.及本课的结合点:本课主要讲授的是构造的知识,易于初步接受汽车知识人员的学习,汽车构造中最核心的当属汽车发动机的
构造,最精彩,最具吸引力,本课很形象易于接受,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不是很深,应用到的汽车理论也不是很复杂,另外本课也充满一定的乐趣,不枯燥。

教学评价。

发动机工作原理教案1

发动机工作原理教案1

任务三认识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过程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项目六认识汽车的总体结构章节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阐述了汽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以及四个行程的工作过程和特点。

学生清晰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将为今后进行发动机故障诊断和拆修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成败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即工作原理,并在工作原理掌握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各组成部分的工作状态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工作关系,提高学生在学习专业课过程中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各行程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各个工作行程的工作特点。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视频演示法五、教学工具:教材、黑板、粉笔、PPT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每课一车]首先我们请吴邢均同学来主持这节课的“每课一车”栏目[复习] 1. 写出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名称。

2. 什么是上止点、下止点、活塞冲程、燃烧室容积?[讲授新课]一、观看一组发动机图片,提出关键词:工作循环四冲程发动机进气、压缩、做功、排气二、提出问题,四个工作过程中发动机各部件的运动状态?观看发动机安装及工作视频(1)进气行程①活塞运动方向:由上向下运动②气门状态:进气门开、排气门关③曲轴转角:0°—180°○4气缸内气体压力为0.08—0.09MPa,温度47℃~107℃。

【教师提问】1、发动机进去的是何气体:可燃混合气2.混合气为何会被吸入气缸?引导学生回答: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活塞上方额气缸容积增大,从而气缸内的压力降低到大气压一下,造成真空吸力,此时气缸内气体压力为0.08—0.09MPa。

(2)压缩行程①活塞运动方向:由下向上运动②气门状态:进气门关、排气门关③曲轴转角:180°—360°○4气缸内气体温度327℃~427℃,压力0.8-1.5MPa 。

教案02--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

教案02--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

第一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实训:发动机总体认识附讲义:第一章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第一节 发动机的分类汽车的动力源是发动机。

发动机是将某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将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称为热力发动机,简称热机。

内燃机是热力发动机的一种,其特点是液体或气体燃料与空气混合后直接输人机器内部燃烧而产生热能,然后再转变成机械能。

另一种热机是外燃机,如蒸汽机,其特点是燃料在机器外部的锅炉内燃烧,将锅护内的水加热而产生高温、高压的水蒸汽,输送至机器内部,使所含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内燃机具有热效率高、体积小、质量小、便于移动以及起动性能好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飞机、船舰以及汽车、拖拉机、坦克等各种车辆上。

但是,内燃机一般要求使用石油燃料,同时排出的废气中所含有害气体成分较高。

为解决能源与大气污染的问题,目前国内、外正致力于排气净化以及其它新能源发动机的研究工作。

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在汽车上应用最广泛,是本课程的主要讨论对象。

汽车用活塞式内燃机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分类。

(1)按所用的燃料分类 可分为液体燃料发动机(汽油机、柴油机等)和气体燃料发动机(如天然气发动机、液化石油气发动机等)。

(2)按发火方式分类 可分为压燃式发动机与点燃式发动机。

柴油的特性是在同样的条件下其自燃点比汽油的自燃点低,因此采用压燃式(自燃式)发火。

一般可通过喷油泵和喷油器将柴油直接喷人发动机的气缸内,在气缸内与压缩空气均匀混合后,在高温下得以自燃,这种发动机称为压燃式发动机。

汽油的特性是其自燃的温度(425℃)比柴油(320~338℃)的要高,因此常采用点燃式发火。

利用火花塞发出的电火花强制点燃汽油,使其发火燃烧,这种发动机称为点燃式发动机。

汽油机与柴油机比较各有特点;汽油机转速高,质量小,噪音小,起动容易,制造成本低;柴油机压缩比大,热效率高,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都比汽油机好。

(3)按工作循环的冲程数分类 在发动机内,每一次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都必须经过吸人空气、压缩和输人燃料,使之发火燃烧而膨胀作功,然后将生成的废气排除这样一系列连续过程,称为一个工作循环。

发动机原理教案简化版

发动机原理教案简化版

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的性能》长安大学王子骏《发动机原理》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发动机的理论循环和影响因素及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教学目的:了解发动机的三种基本循环,了解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教学重点:发动机的三个基本循环和影响因素,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教学难点:影响发动机循环热效率的四个影响因素。

教具及媒体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一、了解发动机。

1、发动机:把其他形式的能量变为机械能的一种动力装置.如电动机,蒸汽机,涡轮机,内燃机,风车等.2、热机:把将热能变为机械能的动力装置称为热机,比如说蒸汽机,涡轮机,内燃机就属于热机。

3、内燃机:内燃机是把燃料在气缸里面燃烧,产生膨胀气体,推动活塞,由活塞带动连杆转动机轴的装置。

汽车内燃机常用的有两种,汽油机和柴油机。

二、发动机性能1、发动机的七种性能:经济性,动力性,可靠耐久性,使用维修性,排放噪声性和加工工艺性。

(一)理论循环1、发动机的理论循环:指将发动机的实际循环进行必要的简化,突出主要影响因素,忽略一些次要影响因素,并将变化复杂的,难以细致分析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简化,得到能够定量分析的假想循环,称为内燃机的理论循环。

(1)假设条件:2.发动机的三种基本理论循环:(1)定容加热循环:把汽油机的燃烧过程视为定容加热循环。

(2)定压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对应的是高增压和低速大型柴油机(3)混和加热循环:把高速柴油机的燃烧过程近似看做混合加热循环。

3、评定理论循化的两个指标:循环热效率ηt和循环平均压力Pt.(1)循环热效率ηt:工质所作循环功W(J)与循环加热量Q1的比值,用来评定循环的经济性。

(2)循环平均压力Pt:单位气缸工作容积的循环功(3)三种循环热效率表达式:ε是压缩比:气缸总容积与压缩容积的比值λ是压力升高比:燃烧终了的压力与压缩终点压力的比值,表示燃烧过程中压力升高的多少。

ρ是预膨胀比:表示定压燃烧过程中,它的容积的变化率。

令式中的ρ=1得到定容加热循环的热效率表达式,如果令λ=1可以得到定压加热循环的热效率表达式, 4.影响循环热效率的因素: (1)压缩比的影响(ε):随着压缩比的提高,三种循环的热效率均都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学院本科课程备课教案
2016—2017学年第1学期
(理论课程类)
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原理
授课专业年级班级14级2班
学生人数116
教师姓名XXX
教师职称助教
总学时
40
讲授
32
实验
8
上机
0
其它
0
学分
2.5
考核方式
考试
成绩组成
卷面成绩(80%)+平时成绩(20%)
课程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选修课。先修课程有《大学物理》、《汽车构造》,后续课程有《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汽车再生工程》等。
总结本次课重点,引入下次课内容要点
教学资源
(1)指定教材:王建昕,《发动机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
第8章;
讨论、思考题、作业:
思考:汽油机进气道喷射与缸内直喷技术的比较
作业:课后习题8-10,8-11
教后小结
教师授课后填写
第10讲汽油机的混合形成及燃烧过程(2)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次序
基于发动机构造基础讲解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
(3)柴油机可燃混合气体的形成
柴油机可燃混合气体的形成过程及主要因素及燃烧产生的噪声
(4)课堂总结及下次课堂内容的引入
总结本次课重点,引入下次课内容要点
教学资源
(1)指定教材:王建昕,《发动机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
第7章;
讨论、思考题、作业:
教后小结
教师授课后填写
第2讲发动机性能指标(1)
第3讲发动机性能指标(2)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次序
第3次课
授课题目
发动机性能指标
教学目标
1、掌握发动机性能指标与发动机工作过程、热力循环的内在联系。
2、发动机能量平衡。
3、掌握提高发动机效率的技术路线。
教学重点
1、运用P-V分析发动机的能量转换过程。
2、发动机性能评价基本方法。
第10次课
授课题目
汽油机的混合形成及燃烧过程
教学目标
1、掌握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2、掌握汽油机的混合气体形成过程。
3、了解电控发动机基本原理
4、了解稀薄燃烧及缸内直喷技术
(3)课堂总结及下次课堂内容的引入
总结本次课重点,引入下次课内容要点
教学资源
(1)指定教材:王建昕,《发动机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
第1章1.2节,1.3节;第3章3.6节;
讨论、思考题、作业:
思考: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与整车动力性、经济性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业:课后习题1-1,1-5
3、掌握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的方式。
4、掌握柴油机燃烧噪声的机理。
5、了解柴油机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教学重点
1、柴油机燃油喷射基本原理。
2、柴油机混合其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1、柴油机混合气体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设计
(1)知识回顾
回顾发动机热力循环内容及燃烧基础知识
(2)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
作业:课后习题7-1,7-2,7-12,7-13
教后小结
教师授课后填写
第9讲汽油机的混合形成及燃烧过程(1)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次序
第9次课
授课题目
汽油机的混合形成及燃烧过程
教学目标
1、掌握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2、掌握汽油机的混合气体形成过程。
3、了解电控发动机基本原理
4、了解稀薄燃烧及缸内直喷技术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设计
(1)知识回顾
回顾发动机基本构造中进排气系统相关知识,回顾发动机工作循环及P-V,P-图
(2)发动机换气过程
借助微视频或动画,讲解发动机的进排气过程,从发动机性能指标及能量利用角度讲解进排气相位角的主要影响因素
(3)进排气相位的影响因素
(4)课堂总结及下次课堂内容的引入
总结本次课重点,引入下次课内容要点
思考:柴油机及汽油机在燃烧方式上的异同
作业:课后习题7-1,7-2,7-12,7-13
教后小结
教师授课后填写
第8讲柴油机的混合形成及燃烧过程(2)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次序
第8次课
授课题目
柴油机的混合形成及燃烧过程
教学目标
1、掌握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的主要过程。
2、掌握柴油机燃油喷射基本原理。
3、掌握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的方式。
教后小结
教师授课后填写
第6讲燃烧基础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次序
第6次课
授课题目
燃烧基础
教学目标
1、掌握燃烧现象与分类。
2、掌握可燃混合气体的着火理论。
3、了解火焰传播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1、可燃混合气体的着火理论。
教学难点
2、燃烧现象及其过程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设计
(1)知识回顾
回顾发动机点火系统、发动机热力循环内容,提出发动机可燃混合气体燃烧等内容。
4、掌握柴油机燃烧噪声的机理。
5、了解柴油机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教学重点
1、柴油机燃油喷射基本原理。
2、柴油机混合其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1、柴油机混合气体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设计
(1)知识回顾
回顾发动机热力循环内容及燃烧基础知识
(2)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
基于发动机构造基础讲解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
(4)课堂总结及下次课堂内容的引入
总结本次课重点,引入下次课内容要点
教学资源
(1)指定教材:王建昕,《发动机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
第1章1.2节,1.3节;第3章3.6节;
讨论、思考题、作业:
思考: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与整车动力性、经济性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业:课后习题3-24,3-27
3、掌握发动机有效指标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重点
1、发动机性能指标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动力性、经济性、动力性与经济性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设计
(1)知识回顾
回顾发动机热力循环内容,提出发动机性能指标等内容
(2)发动机性能指标讲解
发动机性能指标的内涵及其主要因素,将动力性与经济性做比较。
5、掌握发动机特性的定义、基本分析式及研究的意义;掌握负荷特性、速度特性、调速特性、万有特性曲线的制取方法与分析;理解大气修正方法。
6、了解车用发动机的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性能匹配调优等技术。
教材与参考书(或网络资源)
王建昕,《汽车发动机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
周保龙,《内燃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
第6章;
讨论、思考题、作业:
思考:发动机可燃混合气体燃烧对发动机性能指标的影响
作业:课后习题6-2,6-5,6-9
教后小结
教师授课后填写
第7讲柴油机的混合形成及燃烧过程(1)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次序
第7次课
授课题目
柴油机的混合形成及燃烧过程
教学目标
1、掌握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的主要过程。
2、掌握柴油机燃油喷射基本原理。
中国汽车报
汽车之家
易车网
....
审阅人(签字):年月日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次序
第1次课
授课题目
引言及工程热力学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知识结构等。
2、了解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3、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示功图。
4、掌握发动机理想循环与真实循环。
教学重点
1、热力系统、热力过程及热力状态的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
1、发动机能量平衡。
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设计
(1)知识回顾
回顾发动机热力循环内容,发动机性能指标等内容
(2)发动机性能评价
基于发动机工作过程、热力循环等运用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合理评价发动机。
(3)发动机Βιβλιοθήκη 平衡基于发动机的热力循环、性能指标,讲解发动机热力循环相关的热平衡,并介绍提高发动机能量利用效率的先进技术
(2)发动机进气充量概念及内涵
(3)进气充量影响因素及相关技术
(4)课堂总结及下次课堂内容的引入
总结本次课重点,引入下次课内容要点
教学资源
(1)指定教材:王建昕,《发动机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
第4章;
讨论、思考题、作业:
思考:VVT技术及废气涡轮增压技术的比较
作业:课后习题4-9,4-16
(3)柴油机可燃混合气体的形成
柴油机可燃混合气体的形成过程及主要因素及燃烧产生的噪声
(4)课堂总结及下次课堂内容的引入
总结本次课重点,引入下次课内容要点
教学资源
(1)指定教材:王建昕,《发动机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
第7章;
讨论、思考题、作业:
思考:柴油机及汽油机在燃烧方式上的异同
教学资源
(1)指定教材:王建昕,《发动机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
第4章;
讨论、思考题、作业:
思考:进排气门需要早开或晚开,早闭或晚闭的现实意义
作业:课后习题4-1,4-5
教后小结
教师授课后填写
第5讲发动机换气过程及进气充量(2)
课时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