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教案

合集下载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维修和保养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概述1.1 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1.2 发动机的分类2. 汽车发动机的组成2.1 机体组2.2 曲柄连杆机构2.3 配气机构2.4 燃油系统2.5 冷却系统2.6 点火系统3.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1 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3.2 两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4. 发动机性能指标4.1 功率4.2 扭矩4.3 燃油消耗率5.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5.1 维修注意事项5.2 保养周期及内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2. 教学难点:发动机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展示发动机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发动机各部件的相互关系。

4. 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方法。

五、教学课时本课程共需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汽车发动机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汽车发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发动机的重要性。

3.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机体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油系统、冷却系统和点火系统,以及它们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发动机在汽车运行中的作用和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发动机各部件的相互关系,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6. 总结: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与构造教案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与构造教案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与构造教案教案: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与构造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与构造。

在教学之前,可以先引入汽车的相关知识,如汽车的种类、汽车的作用等,让学生了解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然后再进一步介绍汽车发动机的重要作用和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作用和发展历程;2.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3.掌握汽车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4.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重点1.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2.汽车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难点汽车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板书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图片展示:通过展示汽车发动机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发动机的构造;3.实物演示:准备一个废旧的汽车发动机,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发动机的内部构造。

六、教学流程1.引入(10分钟)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汽车的作用和汽车无法离开的东西是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

2.知识输入(20分钟)通过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和作用,让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20分钟)通过展示汽车发动机的图片和实物演示,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部件的功能。

4.汽车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0分钟)通过讲解和图示,向学生介绍汽车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工作冲程和排气冲程等。

5.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答学生的问题。

七、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2.汽车发动机的图片;3.废旧汽车发动机。

八、教学评价与反馈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学习。

同时,还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九、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参观汽车维修厂或汽车工厂,通过实地参观,让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构造有更深入的了解。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各个部件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气门、火花塞(汽油机)、点火线圈(柴油机)、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等。

2.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循环、燃烧过程、排放处理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各个部件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发动机内部工作过程的动态理解,以及各个部件相互关系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各个部件的作用。

2. 利用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3. 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汽车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发动机的基本组成:逐一介绍气缸、活塞、曲轴等主要部件,并解释它们的作用。

3. 讲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详细讲解四冲程循环、燃烧过程等,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4. 分析各个部件的相互关系:阐述气缸、活塞、曲轴等部件如何协同工作,完成发动机的工作任务。

5. 课堂讨论:邀请学生发表对汽车发动机的认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发动机的组成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各个部件的作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发动机组成示意图的绘制及其部件作用的说明,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知识测试:通过简答题或选择题测试学生对发动机原理的理解,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汽车维修技师或工程师来校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的发动机维修和保养经验,增加学生的实践认识。

发动机教案

发动机教案

一、教学课题:绪论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道、了解:汽车发展历史2、领会、理解:汽车维护修理的概念3、掌握、运用:4、熟练掌握、灵活运用:三、授课形式:讲授四、知识点:教学重点:汽车维护与修理的概念教学难点:汽车维护与修理的概念突破难点的关健:理解概念五、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汽车发展历史 30分钟;汽车的组成与分类 40分钟;汽车维护与修理基本概念 30分钟。

一、汽车发展史1、汽车最初诞生在德国:1886年卡尔.本次制成了第一辆三轮汽车,并且申请了专利,同年德国人戴姆勒制成了第一辆四轮汽车。

现在世界上公认的第一辆汽车是本次制造的三轮汽车。

2、汽车工业的兴起:汽车工业兴起在美国,它是依靠优越的资源和自然条件,宽松的政策,以及欧洲汽车工业受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使汽车工业迅速崛起。

3、汽车工业重心的转移: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依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使日本的小型车风靡全球.4、汽车工业的中心最终会转向发展中国家。

比如现在的印度,中国。

二、汽车的组成与分类组成:发动机、底盘、汽车电气、车身部分发动机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进排气系统组成。

分类:按燃料分、按气缸数分、按冷却方式分、按气缸排列形式等三、汽车维护与修理的基本概念六、作业:去图书馆及上网查有关汽车标志及汽车有关小知识七、课后分析小结:一、教学课题:发动机工作原理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道、了解:发动机总体构造、四冲程发动机的常用基本术语2、领会、理解:发动机换气过程、燃烧过程、3、掌握、运用: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4、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四冲程发动机工作过程与发动机各总成的名称三、授课形式:讲授四、知识点:教学重点:四冲程发动机的常用术语教学难点: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突破难点的关健:工作循环五、教学过程时间分配:一、四冲程发动机发动机基本术语 30分钟二、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0分钟1、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2、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三、二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10分钟四、转子发动机工作原理 10分钟五、国内外发动机型号 20分钟六、作业:七、课后分析小结:一、发动机的基本结构与基本术语发动机每一次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都必须经过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连续的过程,玄武进行一次这样的过程就叫做一个工作循环。

《发动机》公开课教案

《发动机》公开课教案

《发动机》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对发动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概念解释发动机的定义,介绍发动机在汽车和机械设备中的重要性。

2. 发动机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如内燃机、电动机、蒸汽机等,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3.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详细解释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吸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冲程。

4. 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介绍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气门等,并解释它们的作用。

5.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解释发动机的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等性能指标,并介绍它们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图片、视频和动画,以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和报告,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

4. 进行实际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资源1. 教案、PPT和教学素材。

2. 发动机模型或图片。

3. 实验设备(如发动机实验台架)。

4. 参考书籍和学术资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和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报告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实验观察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和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

4. 课后作业和测验:通过课后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发动机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发动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发动机的定义,引出发动机的类型和作用。

3. 讲解工作原理:详细讲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让学生理解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4. 讲解主要组成部分:讲解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强化学生对发动机结构的认识。

5. 讲解性能指标:讲解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帮助学生了解发动机性能的评价标准。

中职发动机结构和工作原理教案

中职发动机结构和工作原理教案

中职发动机结构和工作原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 使学生全面了解发动机的主要结构组成部分,包括气缸、活塞、连杆、曲轴、气门等。

2. 让学生熟练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如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的循环过程。

3.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程思维,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 发动机工作原理的四个冲程的详细过程。

难点:1. 理解发动机内部复杂的机械传动和工作配合。

2. 运用所学原理对实际发动机故障进行准确分析和判断。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演示法:通过发动机模型和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发动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过程。

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发动机模型的拆解组装,增强对结构的感性认识。

4. 案例分析法:引入实际发动机故障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

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同学们,汽车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而发动机则是汽车的核心部件,就如同人的心脏一样重要!那大家想不想深入了解发动机是如何工作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发动机的神秘面纱!二、知识讲解(20 分钟)1. 发动机的类型(5 分钟)简单介绍常见的发动机类型,如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2. 发动机的主要结构组成(10 分钟)通过图片、动画和实物模型,详细讲解发动机的主要结构,包括气缸、活塞、连杆、曲轴、气门等部件的形状、位置和作用。

3.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5 分钟)以动画演示的方式,讲解发动机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的工作过程,让学生理解每个冲程中气缸内气体的状态变化和能量转换。

三、实践操作(30 分钟)1. 分组(5 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个发动机模型。

2. 拆解组装(20 分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发动机模型进行拆解,观察各部件的结构和连接方式,然后再进行组装,加深对发动机结构的认识。

《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课程教案

《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课程教案

《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课程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2. 课时安排:100分钟3. 授课对象:汽车工程专业学生4.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使学生掌握汽车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 发动机概述介绍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讲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讲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介绍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和排放控制。

3. 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分析发动机的曲轴连杆机构。

讲解发动机的配气机构和燃油系统。

4. 汽车理论讲解汽车的动力学原理。

介绍汽车的运动控制和操控性能。

5. 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讲解汽车发动机的维修和保养知识。

介绍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动画演示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和汽车的运动原理。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理论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和案例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操作:安排发动机拆装和汽车操控实验,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实物模型:展示发动机和汽车的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原理和结构。

4. 视频资料: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六、教案设计与实施1. 设计思路: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就业方向为导向,结合行业标准和最新技术发展。

采用案例导入、理论讲解、互动讨论和实操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活动设计:导入: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理论的兴趣。

发动机工作原理教案

发动机工作原理教案

任务三认识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过程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项目六认识汽车的总体结构章节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阐述了汽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以及四个行程的工作过程和特点。

学生清晰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将为今后进行发动机故障诊断和拆修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成败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即工作原理,并在工作原理掌握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各组成部分的工作状态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工作关系,提高学生在学习专业课过程中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各行程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各个工作行程的工作特点。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视频演示法五、教学工具:教材、黑板、粉笔、PPT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展示一张四冲程汽油机结构图,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们回答各个部件的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抢答的方式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内容,即考查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结构的掌握程度,也为这节新内容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产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观看视频带着问题观看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过程,问题如下:(1)每个进程过程中的活塞运动方向?(2)每个进程过程中的进、排气门开、闭状态?(3)每个进程过程中曲轴转过的角度?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1)进气行程①活塞运动方向:由上向下运动②气门状态:进气门开、排气门关③曲轴转角:0°—180°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气行程工作示意图回答问题,把黑板上的工作特性表格填写完整。

【教师提问】混合气为何会被吸入气缸?引导学生回答: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活塞上方额气缸容积增大,从而气缸内的压力降低到大气压一下,造成真空吸力,此时气缸内气体压力为0.075—0.09MPa。

(2)压缩行程①活塞运动方向:由下向上运动②气门状态:进气门关、排气门关③曲轴转角:180°—360°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压缩行程工作示意图回答问题,把黑板上的工作特性表格填写完整。

《发动机原理》(教案大纲)

《发动机原理》(教案大纲)

《发动机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发动机原理英文名称:Fundamental of Automobile Engine开课学期:6学时/学分:64/4或36/2 (其中实验学时:8或4 )课程类型:专业课开课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或车辆工程选用教材:《发动机原理》(第2版)林学东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01执笔人: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汽车发动机及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理论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及其性能评价方法、影响发动机性能因素的分析方法;了解提高或改进发动机性能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为合理使用、正确调整以及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合理匹限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初步掌握发动机的试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讲述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它以发动机性能指标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影响内燃机各工作过程以及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

从节能减排角度合理组织发动机工作过程以及如何提高其性能是本课程的中心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发动机的性能指标、性能特性及其分析方法和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掌握发动机的试验方法及其数据处理和万有特性制取方法;为汽车动力系统合理匹时奠定理论基础。

根据总学时的要求,内容可根据具体培养要求进行删减。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节着重介绍汽车发动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发明与发展历程,以及不同阶段汽车发动机发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对待发动机原理这门课程,正确对待以发动机为动力源的汽车发展对社会环境与文明的影响,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方法,培养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1.1本课程的任务、要求和学习方法1.2内燃机与汽车及其发展史简介1.3汽车工业的发展阶段1.4汽车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考核要求:了解内燃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内燃机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

发动机的基本术语及工作原理教案

发动机的基本术语及工作原理教案

一、课题: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术语及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要求学生对发动机的基本术语有所了解和认识,能够对发动机的排量进行计算,并且要求学生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独立分析发动机工作过程,并对各个行程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

三、课程重点及难点:重点:基本术语及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的认识。

难点:发动机排量计算及发动机工作过程分析。

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2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实物演示法。

七、教学工具:挂图,实物,多媒体动画。

八、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活塞的运动轨迹是怎么样的,其运行到最高点和最低点在什么位置?2.我们通常所说的发动机排量是什么意思?提问:3.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起动后能够自行运转,靠的是什么呢?2.授新课:§ 1.1发动机的常用术语一、发动机的基本术语1.上止点:活塞离曲轴回转中心最远处,通常指活塞上行到的最高位置点。

(图片展示)2.下止点:活塞离曲轴回转中心最近处,通常指活塞下行到的最低位置点。

(图片展示)3.活塞行程(S):上、下两止点间的距离(mm)。

(图片展示)4.曲柄半径(R):与连杆下端(即连杆大头)相连的曲柄销中心到曲轴回转中心的距离(mm)。

(图片展示)5.气缸工作容积(V h ):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扫过的空间容积,单位为升(L)。

V h =πD2S/(4×1000) (L) (请学生分析此公式的由来)式中:D——气缸直径(mm)。

S——活塞行程(mm)。

(图片展示)6.发动机排量(V L):发动机所有气缸工作容积之和,单位为升(L)。

设发动机的气缸数为i,则:V L = V h i (L) (图片展示)7.燃烧室容积(Vc ):活塞在上止点时,活塞上方的空间叫燃烧室,它的容积叫燃烧室容积,单位为升(L)。

(图片展示)8.气缸总容积(Va ):活塞在下止点时,活塞上方的容积称为气缸总容积,单位为升(L)。

发动机原理初中生物教案

发动机原理初中生物教案

发动机原理初中生物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发动机是什么,以及它的作用;
2. 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 能够简单描述发动机如何在汽车等交通工具中发挥作用。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发动机;
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 发动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视频展示发动机的外观和结构;
2. 模型或示意图来演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 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1. 引入: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发动机的外观和结构,让学生猜测发动机是用来做什么的。

2. 发展:简要介绍发动机是用来产生动力的机器,它可以将燃料转化为能量,驱动交通工具运行。

3.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通过模型或示意图演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燃烧室、活塞、曲轴等组成部分在工作时的运动和作用。

4. 应用举例:结合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让学生理解发动机在这些机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改变发动机的设计来提高性能。

5. 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与发动机相关的问题,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6.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发动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定义和工作原理,以及发动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图像、模型和示意图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发动
机的工作原理,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教案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教案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发动机的定义与作用讲解发动机的定义和它在汽车中的作用。

强调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泉。

1.2 发动机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如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等。

解释各种发动机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第二章:发动机的基本组成2.1 气缸与活塞讲解气缸和活塞的作用和结构。

解释气体在气缸中的压缩和膨胀过程。

2.2 曲轴与连杆介绍曲轴和连杆的作用和结构。

解释曲轴的旋转和连杆的往复运动。

第三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1 进气与压缩讲解进气和压缩的过程。

解释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开启和关闭。

3.2 燃烧与动力输出介绍燃烧过程和动力输出的原理。

解释燃油的喷射和点火过程。

3.3 排气与冷却讲解排气过程和冷却系统的原理。

解释排气门的开闭和冷却液的作用。

第四章:发动机的性能参数4.1 功率与扭矩介绍功率和扭矩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解释功率和扭矩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4.2 发动机的效率讲解发动机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解释提高发动机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第五章:发动机的维护与保养5.1 发动机的常规维护介绍发动机常规维护的内容和重要性。

解释更换机油、空气滤清器等的基本操作。

5.2 发动机的保养技巧讲解发动机保养技巧和方法。

解释定期保养对发动机寿命的影响。

第六章: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6.1 进气系统讲解进气系统的作用和组成,包括空气滤清器、进气歧管、节气门体等。

解释进气系统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6.2 排气系统介绍排气系统的作用和组成,包括排气歧管、催化转化器、排气尾管等。

解释排气系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七章:发动机的燃油系统7.1 燃油供应系统讲解燃油供应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包括燃油箱、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喷射器等。

解释燃油压力和燃油喷射对发动机燃烧效率的影响。

7.2 点火系统介绍点火系统的作用和组成,包括点火塞、点火线圈、点火模块等。

解释点火系统的原理和点火时机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第八章:发动机的冷却系统8.1 冷却系统的作用和组成讲解冷却系统的作用和组成,包括水泵、散热器、冷却液、发动机风扇等。

初始中物理火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教案

初始中物理火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教案

初始中物理火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教案引言:火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对于火车的运行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着重介绍初始中物理火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以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火车的驱动系统和能源转换过程。

一、发动机类型的介绍在开始介绍火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常见的火车发动机类型,包括蒸汽机车、柴油机车和电力机车。

通过对不同类型发动机的介绍,学生可以对火车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方式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蒸汽机车的工作原理1. 蒸汽机车的结构组成:锅炉、汽缸和连接杆等组成蒸汽机车的基本结构。

2. 蒸汽机车的工作过程:燃烧物质加热锅炉产生蒸汽,蒸汽经过管道进入汽缸推动活塞运动,活塞运动由连接杆传递到车轮上,实现火车的前进。

三、柴油机车的工作原理1. 柴油机车的结构组成:柴油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组成柴油机车的主要结构。

2. 柴油机车的工作过程:柴油机燃烧柴油产生动力,动力经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再由电动机驱动车轮转动,从而推动火车前进。

四、电力机车的工作原理1. 电力机车的结构组成:牵引变流器、电动机和电池组等是电力机车的关键结构。

2. 电力机车的工作过程:牵引变流器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交流电由电动机驱动车轮旋转,实现火车的运行。

五、不同类型发动机的比较分析通过对蒸汽机车、柴油机车和电力机车工作原理的介绍,我们可以整理出它们的特点、优缺点,并进行比较分析。

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发动机在能源转换效率、环境影响以及适用场景等方面的差异。

六、火车发动机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火车发动机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趋势。

介绍一些目前的研究方向和新技术应用,如氢燃料电池、纳米材料等,展望火车发动机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论:火车发动机作为驱动火车的核心组件,其工作原理的了解对于学生深入理解火车的运行机理至关重要。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初始中物理火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并对不同类型发动机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职发动机结构和工作原理教案

中职发动机结构和工作原理教案

中职发动机结构和工作原理教案篇 1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全面了解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包括气缸、活塞、连杆、曲轴等主要部件。

2. 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如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的工作过程。

3. 培养学生初步进行发动机故障判断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简单检测识别常见故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发动机的主要结构部件及其功能。

(2)发动机四个冲程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换。

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复杂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

(2)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故障判断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实地参观法:安排学生实地参观发动机车间,让学生直观感受发动机的构造。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的发动机故障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约5 分钟)通过展示汽车行驶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汽车动力来源的思考,从而引出发动机这一主题。

2. 知识讲解(约30 分钟)(1)介绍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类型。

(2)详细讲解发动机的结构组成,结合图片和实物模型,展示气缸、活塞、连杆、曲轴等主要部件,并阐述它们的作用。

(3)讲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以动画演示四个冲程的工作过程,让学生清楚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中气门的开闭、活塞的运动以及能量的转换。

3. 实地参观(约60 分钟)带领学生前往发动机车间,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发动机的实际结构,观察工人师傅的操作和维修过程,现场感受发动机的运行和维护。

4. 案例分析(约30 分钟)展示几个发动机故障的实际案例,如发动机启动困难、动力不足、异常抖动等,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故障原因,如火花塞故障、燃油系统问题、气缸磨损等,并讨论相应的解决方法。

5. 互动交流(约20 分钟)组织学生分享参观发动机车间后的心得和疑问,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共同探讨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体会。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一、引言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工作原理对于理解汽车运行机制和维修保养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发动机的构造和运转原理。

二、背景知识1. 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发动机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以内燃机形式转化为机械能输出的装置,用于驱动汽车行驶和实现各种功能。

2. 发动机的分类按照燃烧方式分类: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按照循环方式分类:分为四冲程发动机和两冲程发动机;按照气缸数分类:分为单缸发动机、多缸发动机。

3. 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发动机由气缸、活塞、曲轴、汽缸盖、气门机构、点火系统、供油系统等部件组成。

三、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四个工作过程描述汽车发动机的四个工作过程:(1)进气过程:气缸内空气燃料混合物进入;(2)压缩过程:气缸内空气燃料混合物被压缩;(3)燃烧过程:混合物被点火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4)排气过程:废气排出气缸。

2.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解释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1)进气冲程:活塞下行,气门开启,混合气进入气缸;(2)压缩冲程:活塞上行,气门关闭,混合气被压缩;(3)燃烧冲程:点火系统点火,混合气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4)排气冲程:活塞再次下行,废气通过排气门排出。

3. 汽车发动机的热循环介绍汽车发动机的热循环:(1)正气循环:进气冲程和排气冲程;(2)反气循环:压缩冲程和燃烧冲程。

4. 发动机的启动方式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启动方式:(1)起动电机启动方式:利用起动电机转动发动机曲轴;(2)气动启动方式:利用压缩空气将活塞推动。

5. 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和冷却系统简要说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和冷却系统:(1)排气系统:包括排气门、排气管、催化器等;(2)冷却系统:通过水循环冷却发动机。

四、实践活动1. 观察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带领学生参观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了解发动机的构造和组成。

2. 模拟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利用模型或动画演示发动机的工作过程,让学生模拟理解发动机的四个工作过程。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教案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教案

学生讨论归纳板书多媒体播放讲述学生讨论工作特征:进气门开、排气门关、活塞下行。

(2)压缩行程(图2)曲轴继续旋转,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这时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气缸内成为封闭容积,可燃混合气受到压缩,压力和温度不断升高,当活塞到达上止点时压缩行程结束。

此时气体的压力和温度主要随压缩比的大小而定,可燃混合气压力可达0.6~1.2MPa,温度可达600~700K。

压缩比越大,压缩终了时气缸内的压力和温度越高,则燃烧速度越快,发动机功率也越大。

但压缩比太高,容易引起爆燃。

所谓爆燃就是由于气体压力和温度过高,可燃混合气在没有点燃的情况下自行燃烧,且火焰以高于正常燃烧数倍的速度向外传播,造成尖锐的敲缸声。

会使发动机过热,功率下降,汽油消耗量增加以及机件损坏。

轻微爆燃是允许的,但强烈爆燃对发动机是很有害的,汽油机的压缩比一般为ε=6~10。

归纳板书多媒体播放讲述学生讨论归纳板书工作特征:进、排气门均关闭,活塞上行,缸内压力、温度升高。

(3)作功行程(图3)作功行程包括燃烧过程和膨胀过程,在这一行程中,进气门和排气门仍然保持关闭。

当活塞位于压缩行程接近上止点(即点火提前角)位置时,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燃烧后放出大量的热使气缸内气体温度和压力急剧升高,最高压力可达3~5MPa,最高温度可达2200~2800K,高温高压气体膨胀,推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通过连杆使曲轴旋转并输出机械功,除了用于维持发动机本身继续运转外,其余用于对外作功。

随着活塞向下运动,气缸内容积增加,气体压力和温度降低,当活塞运动到下止点时,作功行程结束,气体压力降低到0.3~0.5MPa,气体温度降低到1300~1600K。

小结:(5min)布置作业(2min)工作特征:进、排气门关闭→混合气燃烧、膨胀→活塞下行。

(4)排气行程(图4)可燃混合气在气缸内燃烧后生成的废气必须从气缸中排出去以便进行下一个进气行程。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

2
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重点 难点
作业布置
主要参 考资料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1
教案(课时备课)
第 2 次课
课目、课题 课目:第 1 章 发动机的性能 课题:发动机实际循环的评价指标与机械损失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具有评价发动机实际循环的能力 教学要求:掌握发动机实际循环的评价角度与方法; 掌握发动机实际循环的过程、指示性能指标、机械损失; 理解发动机指示性能指标获取方法。 重点:发动机指示功与指示功率、指示燃油消耗率 难点:发动机指示性能指标获取方法 教学内容: 1、发动机实际循环与各组成过程,各组成过程的起终点,20min; 2、发动机实际循环的动力性能与经济性能指标,20min; 3、发动机实际循环示功图的获取,10min; 4、机械损失概念,指示性能指标与有效性能指标的关系,机械损失的 构成与评价指标,10min; 5、发动机机械损失的试验测量与影响因素,20min。 教学手段: 1、PPT 演示和课堂讲授 2、校精品课程网站资源利用 3、课堂提问与讨论分析 4、作业与练习 师生互动: 课堂提问,包括预先假设提问和启发提问,全部用时为 10min 板书设计: 板书时机:实际循环示功图的获取方法和指示性能指标与有效性能指 标的关系。板书布置:从上向下书写;擦除顺序与书写相同;每次擦除保留 部分上一次板书。 1、布置思考题: (1)如何对发动机实际循环进行评价?评价前提条件是什么? (2)如何获得发动机实际循环评价指标? 2、作业范围由学生根据精品课程网站资源自由利用。
2
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重点 难点
作业布置
主要参 考资料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3
教案(课时备课)
第 4 次课
课目、课题 课目:第 2 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课题: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教学目的:使学生建立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的清晰概念 教学要求:掌握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的阶段划分、各阶段的特点; 掌握气门重叠角和配气相位概念; 理解换气过程的流动现象。 重点: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的阶段划分、气门重叠角和配气相位概念 难点:换气过程的流动现象 教学内容: 1、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的进行过程和特点,15min; 2、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的阶段划分和过程参数,10min; 3、发动机换气过程的流动现象,20min; 4、气门重叠角和配气相位,15min; 5、换气过程的要求、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20min。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1、PPT 演示和课堂讲授 2、校精品课程网站资源利用 3、课堂提问与讨论分析 4、作业与练习 师生互动: 课堂提问,包括预先假设提问和启发提问,全部用时为 10min 板书设计: 1、板书时机:换气过程的阶段划分、流动现象和配气相位说明。 2、板书布置:从上向下书写;擦除顺序与书写相同;每次擦除保留部 分上一次板书。 1、布置思考题: (1)引起工质进气终了温度 Ta 高于进气状态温度 Ts 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发动机进、排气门提前开启和迟后关闭的原因与效果。 2、作业范围由学生根据精品课程网站资源自由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动机原理
(Principle of Engine)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07110490
课程总学时:32,其中,讲课30,实验2
课程学分:2
课程分类:必修
开设学期:春
开课单位:工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系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所需先修课:发动机构造
课程负责人:辛喆
二.课程内容简介
发动机原理是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以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把合理组织工作过程,提高整机性能作为中心内容,系统阐明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试验方法,并深入到工作过程的各个阶段,分析影响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从中找出提高发动机性能指标的一般方法和具体措施;也为更合理有效地选择和使用发动机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本课程系统地讲授汽车拖拉机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内容包括工程热力学基础、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发动机的燃料与燃烧、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发动机的排放控制、发动机特性、发动机的排气涡轮增压等。

三、各部分授课教案
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发动机原理授课方式:讲课授课课时:2学时
授课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