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2014年)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哲学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创立的一种哲学体系,它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观和社会变革。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等核心概念。
这些原理不仅在哲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这一原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理论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它强调了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在马克思哲学中,唯物主义是贯穿始终的基本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动的过程。
这一原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析和革命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的必然性。
另外,阶级斗争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对立和斗争,这是由于生产关系的不平等所导致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也是历史发展的推动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使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这一原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和社会变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最后,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最终目标和理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阶段,它是一个没有阶级和私有制的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和平等的社会,它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理想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和奋斗目标,也是马克思哲学的理想境界。
总之,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等核心概念。
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思想体系,它对于世界观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不仅是哲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也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重要启示,它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014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模拟试题
⼀、单项选择题 1.物质的特性是( B )A、运动变化性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D、可感知性 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说:“天⾏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D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3.物质⽆⾮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 A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形⽽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式。
这是对运动的( C )A、唯⼼主义理解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5.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D )A、夸⼤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物质的运动C、否认静⽌的存在D、设想⽆运动的物质 6.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主义哲学的错误是( A )A、设想⽆物质的运动B、否认运动的存在C、设想⽆运动的物质D、否认静⽌的存在 7.运动和静⽌的关系是( C )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B、⼀般和个别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8.时间和空间( C )A、同物质运动⽆关B、是⼀种先验的形式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式D、是运动着的物质本⾝ 9.从动物⼼理发展到⼈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D )A、⼿脚分⼯B、语⾔的产⽣C、社会的出现D、劳动 10.意识是⼈脑的机能,表现( D )A、⼈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脑⾃⽣的C、意识是⼈脑的分泌物D、⼈脑是产⽣意识的物质器官 11.假定⼀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
这种观点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脑并在⼈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已。
”这种观念是( D )A、客观唯⼼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唯意志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3.列宁关于“⼈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 B )A、夸⼤了意识的作⽤B、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C、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D、是主观唯⼼主义的表现 14.唯⼼主义的⼀元论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A )A、精神B、某种实物C、原初的物质D、原⼦ 15世界的统⼀性在于它的( C )A、存在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可知性 16.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A )A、社会实践B、主观努⼒C、客观规律D、先进的物质⼿段 1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的客观前提是( D )A、个⼈积极性的发挥B、集体智慧的调动C、解放思想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18.哲学物质范畴同⾃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是( B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般与个别的关系C、哲学物质范畴可以取代⾃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D、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19. 形⽽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 ( B )A、没有⾃然科学的依据B、不懂得⼀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D、是对物质的⾃发猜测 20.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特性的哲学是( C )A、朴素唯物主义B、形⽽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21.⾸先提出世界的物质是世界本原的哲学派别( B )A、形⽽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22.运动是物质的( A )A、根本属性B、特性C、外部现象D、内部本质 23.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会导致( C )A、形⽽上学B、机械唯物论C、唯⼼主义D、⼆元论 24.在世界是否具有同⼀性的问题上存在着( A )A、⼀元论与⼆元论的对⽴B、唯物论和唯⼼论的对⽴C、辩证法和形⽽上学的对⽴D、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 25.时间具有⼀维性,这是指它的( C )A、可变性B、⽆限性C、不可逆性D、连续性 26.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突出地表现为意识能( B )A、创造物质B、改造客观世界C、⾃由地创造和运⽤规律D、决定物质的状态 27.认为⼀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与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种( A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主义的观点C、形⽽上学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 28.语⾔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没有语⾔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这种观点属于( C )A、唯⼼主义B、形⽽上学C、马克思主义哲学D、历史唯⼼主义 29.意识的本质( B )A、在外界刺激下⼈脑分泌的特殊物质B、⼈脑的机能和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脑纯粹的主观想象D、在内外刺激作⽤下⼈脑发⽣的⽣理变化过程 30.“狼孩”没有意识,这⼀事实说明( B )A、意识是⽣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意识是⼈脑发展的产物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1.“意识是⼈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 D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32.⼈⼯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 B )A、意识不是⼈类所特有的现象B、物质是意识产⽣的基础C、对⼈脑机能的认识已经完成D、及其四位最终会超过⼈类思维 33.物质运动最终⾼级的形式是( D )A、化学运动B、物理运动C、⽣物运动D、社会运动 34.“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B )A、物质和运动的统⼀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的统⼀C、有限性和⽆限性的统⼀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 35.把静⽌绝对化的观点是( C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主义的观点C、形⽽上学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 36.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连⼀次也不能踏进同⼀条河流。
马克思主义情怀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情怀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科学性的思想理论体系,它被誉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激发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核心。
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影响了世界,并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将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带您重新审视这一经典学说。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种观点,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事物。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运动的普遍性和矛盾规律的普遍性,主张从事物的各个侧面和相互关系中去理解事物。
通过科学实践和理论的反复证明,辩证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它认为社会发展是历史的进程,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将历史的发展视为一种必然性,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由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所共同决定的。
在实际应用中,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三、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
其中包括社会形态演进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一致性规律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这些规律为指导,对社会历史的演进进行深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四、阶级斗争的理论阶级斗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是由各种矛盾和斗争推动前进的。
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201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考纲要求考纲对本章的具体要求是:第一、"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第二、"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理论来源和社会历史条件等基本知识";第三、"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的关系"等基本原理;第四、"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重要原理。
①为了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范畴的科学含义。
为了把握哲学史上矛盾斗争的全局,理清复杂的哲学思想发展和斗争的基本线索。
②必须重点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并以此为基本线索和理论指导,划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它不仅是对历史上优秀哲学思想的继承,而且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性变革。
通过对这一变革的理解,全面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内容、阶级属性、社会作用和本质特征等重要内容,从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要很好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富有革命精神的部分,把握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
一、选择题1.哲学是(B)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世界观的理论体系C.人人都有的世界观D.终极真理的理论体系2.世界观是(C)A.对社会发展的根本看法B.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理论和经验论4.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D)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世界是否运动和发展的问题C.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A.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B.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是否承认历史人物的作用问题6.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C)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绝对主义7."存在就是被感知"是(D)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8.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问题是(C)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B.意识的本质问题C.世界的本原问题D.真理的本性问题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10.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C)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A.古希腊罗马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C.17世纪英国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1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D )A.地质学和胚胎学B.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C.机械力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1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C)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1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群众路线B.为人民服务C.对立统一规律D.实事求是D15.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A)A.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C.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D.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1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A.分析和综合的统一B.逻辑和历史的统一C.理论联系实际D.虚心向群众学习17.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D)A.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B.原子论唯物主义、气本论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C.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列宁的唯物主义、毛泽东的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的区别是(C )A.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B.坚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C.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D.坚持了世界的可知性19.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A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二元论唯心主义和一元论唯心主义C.唯理论唯心主义和经验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20.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B )A.理在气中,理随事变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理在事先,事随理变D.死生有命,富贵在天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C )A.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B.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到了顶峰C.为人类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D.绝对真理体系的建立二、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75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考试科目代码:754考试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请将答案注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试题纸上做答无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怎样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简述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理解。
3.怎样理解价值增殖过程是到达并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4.简析竞争与资本集中的关系。
5.为什么说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每题10分,共40分)1.辩证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
2.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3.资本不能从商品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商品流通中产生。
4.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二者不存在什么差别。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试述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
2.为什么说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参考答案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考试科目代码:754考试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请将答案注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试题纸上做答无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怎样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答: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派别;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哲学派别。
(2)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2014-2015年度《马原》答案解析
得分成都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卷考生须知:1、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请各位同学诚信答题。
2、客观题部分(1-45题)一律将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主观题部分一律答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一律不得分。
3、机读卡上“试卷代号”统一填涂“A ”,“科目”不涂。
考生相关信息请填涂完整。
学号位数不足13位时,填写时请在学号前加零。
4、试卷和答题纸上务必准确填写任课教师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B .实物性C .结构性D .可分性2、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3、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A .宿命论观点B .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D.事物发展方向和道路6、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7、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8、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全国2014年1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评分
201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课程代码:0370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自考赢家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具体劳动【】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创造剩余价值正确答案:C(1分)解析:具体劳动过程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出不同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创造出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正确答案:A(1分)解析: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3.下列关于股份资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它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资本变为联合资本B.它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D.它没有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正确答案:D(1分)解析:股份资本实施突破了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
4.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A.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D. 战时共产主义阶段正确答案:A(1分)解析: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2014年自学考试模拟试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历史唯物主义的⽣产⼒范畴是标志(C) A、⼈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能⼒的范畴 B、⼈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新的社会制度的能⼒的范畴 C、⼈类利⽤⾃然、改造⾃然、从⾃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的范畴 D、⼈类进⾏政治⽃争、⽣产⽃争和科学实验能⼒的范畴 2、⽣产⼒范畴反映的是(A)A、⼈与⾃然之间的关系B、⼈与社会之间的关系C、⼈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与劳动资料的关系 3、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产⼒发展⽔平的因素是(D)A、运输设备B、仓储设备C、维修⼯具D、⽣产⼯具 4、在劳动资料这⼀复杂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B)A、劳动对象系统B、⽣产⼯具系统C、信息传递系统D、能源动⼒系统 5、⾃然科学属于⽣产⼒范畴,这是因为(C) A、它是对⾃然界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B、它能把⽣产⼒系统中的各要素组合成统⼀整体 C、它渗透到⽣产⼒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产⼒ D、它是构成现代⽣产⼒系统的最重要的独⽴因素 6、⽣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D)A、⼈与⾃然之间的关系B、⼈与⼈之间的政治关系C、⼈与⼈之间的思想关系D、⼈与⼈之间的经济关系 7、⽣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的是(C)A、产品的分配⽅式B、商品的交换⽅式C、⽣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劳动者的分⼯协作形式 8、在⽣产⼒和⽣产关系的⽭盾中,⽣产⼒决定⽣产关系,是因为(D)A、⽣产⼒是第⼀性的,⽣产关系是第⼆性的B、⽣产决定分配和消费C、⾃然关系决定社会关系D、⽣产⼒是内容,⽣产关系是形式 9、阶级的出现是(B)A、政治关系发展的产物B、经济关系发展的产物C、军事冲突发展的产物D、由⽂化原因引起的 10、阶级产⽣的基本前提是(C)A、⽤暴⼒掠夺他⼈的财产B、⽤特权侵吞公社的财产C、由于⽣产⼒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11、划分阶级的标准是(A)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社会标准 12、阶级的实质是(C)A、少数⼈对多数⼈的专政B、不同集团的社会地位和分⼯C、⼀个集团占有另⼀个集团的劳动D、⼀个集团占有另⼀个集团的⽣产资料 13、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B)A、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B、对⽣产资料的关系不同C、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不同D、取得劳动产品的⽅式和多寡不同 14、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
2014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与答案
2014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C )A.精读马列原著B.熟记基本原理C.理论联系实际D.深入调查研究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D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4.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A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5.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首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这说明真理都具有( B )A.客观性B.相对性 C.绝对性D.全面性6.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B )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 C.粗放型再生产 D.集约型再生产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C )A.享乐主义 B.拜金主义 C.利己主义 D.自由、平等与博爱8.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 D )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9.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 A )A.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B.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C.垄断组织的海外掠夺D.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的实力10.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 B )A.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C.商业资本的国际化D.借贷资本的国际化11.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C )A.布尔什维克B.中国共产党C.共产主义者同盟D.德国社会民主工党1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B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所有制基础不同C.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D.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13、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B )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平均分配14、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 A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 C.彻底消灭剥削 D.国家自行消亡15、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2014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真题(完整试卷)(含答案)
2014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真题(完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一元论B.二元论C.唯物论D.唯心论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A.生命物质的共性B.自然物质的共性C.有形物质的共性D.一切物质的共性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A.逻辑分析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精神分析法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B.辩证否定的原理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D.对立统一的原理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相互依存的关系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归纳、综合D.识记、联想、假说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lO.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C.思想关系D.血缘关系1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A.艺术B.宗教C.政治D.哲学14.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人的价值追求B.人的政治立场C.人的情感态度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具体劳动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创造剩余价值16.价值规律是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1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A.它由剩余价值决定B.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C.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D.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18.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9.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20.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生产相对过剩B.需求绝对减少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21.年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A.年利润量/年预付可变资本B.年利润量/年预付不变资本C.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可变资本D.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总资本22.下列资本形式中不属于职能资本的是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D.农业资本23.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权力机构、经营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部分,与之相应的具体组织形式是A.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B.董事会、理事会、职代会C.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D.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24.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指的是A.超大型、垄断性的银行资本B.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领域活动的资本C.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D.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本的总和25.“过剩资本”的出现是A.资本积累的前提条件B.资本循环的物质基础C.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D.引进资本的必然结果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7.下列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A.黑格尔B.圣西门C.费尔巴哈D.李嘉图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29.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A.社会主义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信息社会30.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C.消灭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别D.促使国家自行消亡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O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2014年自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最新题库 完整版
03709马克思一、单选题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B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 )A.精读马列原著 B.熟记基本原理C.理论联系实际 D.深入调查研究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D )A.逻辑性B.理论性C.战斗性D.实践性4.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5.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 B )A.理论基础B.核心内容C.指导原则D.前提条件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B )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启蒙思想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7.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A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空想社会主义8.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A )A.配第、斯密、李嘉图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9.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A )A.理论品质B.理论基础C.理论核心D.理论内涵10.黑格尔、费尔巴哈是( A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B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B.世界是统一的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世界是不断发展的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B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B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C.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D.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4.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原有的度D.事物的变化是否合乎规律5.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 C )A.普遍联系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具体分析法6.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1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13.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14.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1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16.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1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8.人的价值原理.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1)、世界物质性原理P13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同时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意识。
P33(非原句)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P26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P26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精神力量的作用,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014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A.实践性】2.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C.斯密和李嘉图】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4.规律的两个特点是【A.客观性和普遍性】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强调的是【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6.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是【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7.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C.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8.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社会实践】9.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概念、判断、推理】10.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
这是因为真理具有【B.相对性】11.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12.按照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把人类历史划分为【B.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13.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C.经济标准】14.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人能够【A.制造和使用工具】15.以私有制为基本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16.劳动力的价值决定有一个重要特点,即【C.它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17.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B.剩余价值规律】18.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D.利己主义】19.价值增殖产生于资本循环的【B.生产阶段】20.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核心问题是分析【A.社会总产品的各个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21.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不应包括【A.工人的工资】22.资本主义商业店员所从事的商品买卖活动【D.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23.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率一般应相当于【A.社会的平均利润率】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体形成于【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5.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是指【B.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2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C.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27.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D.消灭剥削进入无阶级社会】28.社会主义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9.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D.按需分配】30.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31.下列各项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的有【A.细胞学说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生物进化论】32.实践的基本特点包括【B.客观性C.自觉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3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A.唯理论和经验论C.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34.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B.只有实践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C.实践能够对人类的一切认识做出检验】35.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存在的有【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36.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可变资本含义的有【B.可交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C.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增殖的那部分资本】37.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中,“三权”包括【A.立法权C.行政权D.司法权】38.影响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索有【B.股息D.银行利息率】 39、CD 40、ACD39.以下月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的有【C.资本社会化形式的发展 D.工业和科技革命的发展】40.从人员构成上马克思主义政党【A.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C.有其他阶级的先进分子加入D.有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加入】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江。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哲,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体系。
它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创造性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历史的认识,强调对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理论基础,它强调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历史变革的客观性,强调社会历史的阶级性和斗争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是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的生命个体。
人的本质是劳动和创造,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解放是人类历史的主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历史的目标。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变革的动力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规律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历史过程,是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历史过程。
社会历史的变革是社会矛盾的历史解决,是社会制度的历史更替,是社会发展的历史飞跃。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方向和社会历史终极目标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方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趋势。
社会历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历史目标,是实现人的社会主义新生活和共产主义新生活的历史目标。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原理(1)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2)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3)脱离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脱离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在相对静止的事物中包含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只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一面而忽视绝对运动,会陷入形而上学。
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忽视相对静止,会陷入相对主义和贵辩论的泥潭。
3、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①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②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割裂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把时间空间看成是感觉的产物,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1)物质是其自身永恒存在和无限发展的唯一原因。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根源于物质、来源于物质,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2)物质是属性存在的基础,属性依赖于物质。
物质的运动、时空等属性都不能离开物质独立存在。
意识作为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更依赖于物质,根源于物质。
(3)世界是有差别的多样性的统一。
一方面世界万物是千差万别的。
另一方面千差万别的事物,在实质上又是统一的,它们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重要意义(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坚持唯物主义,批判宗教迷信、唯心论、二元论的重要思想武器。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世界的质统一性原理的生动体现。
(3)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也是我们正确运用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方法的重要前提。
我们在一切工作中,既要坚持基本原则的集中统一,又要做到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1、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是、的世界观,是的统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本质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二者的关系世界观决定、包含着方法论,方法论体现、影响着世界观。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4)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本源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
5)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第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哲学的党派性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2)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用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质,一般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却是直观的猜测。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存在三个根本缺陷,即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世界的本原把某种神化了的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必然性●阶级基础:英国“人民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自然科学前提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等三大发现。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乐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强,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2)与以往旧的哲学的本质区别:●研究对象上旧哲学是“知识总汇”、“科学之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
●理论上旧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马克思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全国2014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4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自考赢家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课程代码: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自考赢家1.作为XXXXXX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绪论章第4页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确答案:C(1分)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第1章第36页A.一元论C.唯物论正确答案:A(1分)3.XXX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第1章第40页A.生命物质的共性C.无形物质的共性正确答案:D(1分)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第1章第41页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正确答案:D(1分)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第1章第56页A.逻辑分析法C.矛盾阐发法正确答案:C(1分)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第1章第68页A.辩证唯心主义谬误观C.汗青唯心主义群众观正确答案:B(1分)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第2章第101页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B.二元论D.唯心论B.自然物质的共性D.一切物质的共性B.内容和方式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阶级分析法D.精神阐发法B.辩证否定的原理D.对立统一的原理B.相互依存的关系1自考赢家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正确答案:A(1分)D.彼此作用的关系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第2章第106页A.概念、判断、推理C.阐发、归纳、综合正确答案:B(1分)9.谬误的发展是一个【】第2章第116页A.从主观谬误走向客观谬误的过程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正确答案:D(1分)lO.党的头脑路线的核心是【】第2章第127页A.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答案:B(1分)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第3章第132页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正确答案:B(1分)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第3章第139页A.经济关系C.思想关系正确答案:A(1分)1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第3章第144页A.艺术C.政治正确答案:C(1分)14.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理想性上是【】第3章第170页A.人的代价追求C.人的情感立场正确答案:D(1分)15.具体劳动【】第4章第185页2B.感觉、知觉、表象D.识记、XXX、假说B.从部分谬误走向周全谬误的过程D.从相对谬误走向绝对谬误的过程B.实事求是D.在理论中检验和发展谬误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B.政治关系D.血缘关系B.宗教D.哲学B.人的政治立场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自考赢家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答案:C(1分)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D.创造剩余代价16.价值规律是【】第4章第191页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正确答案:B(1分)17.劳动力代价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第4章第198页A.它由剩余代价决定C.它由自身的使用代价决定正确答案:D(1分)18.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第4章第203页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正确答案:C(1分)19.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第5章第225页A.购买阶段C.贩卖阶段正确答案:A(1分)20.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急的本源是【】第5章第235页A.生产相对过剩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正确答案:C(1分)21.年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第5章第240页A.年利润量/年预支可变资本C.年剩余代价量/年预支可变资本正确答案:D(1分)22.下列资本形式中不属于职能资本的是【】第5章第250页.A.产业资本C.借贷资本B.商品经济的根本纪律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B.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D.它包括汗青和道德因素B.生产阶段D.流通阶段B.需求绝对减少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B.年利润量/年预付不变资本D.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总资本B.商业资本D.农业资本3自考赢家正确答案:C(1分)23.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权力机构、经营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部分,与之相应的具体组织形式是【】第5章第255页A.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C.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正确答案:A(1分)24.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指的是【】第6章第270页A.超大型、把持性的银行资本B.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领域活动的资本C.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D.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本的总和正确答案:C(1分)25.“过剩资本”的出现是【】第6章第284页A.资本积累的前提条件C.资本输出的财力根蒂根基正确答案:C(1分)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第6章第274页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C.私人把持资本主义阶段正确答案:D(1分)27.下列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第7章第304页A.XXXC.XXX正确答案:B(1分)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第7章第334页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财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强盛、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正确答案:D(1分)29.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第8章第348页4B.董事会、理事会、职代会D.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B.资本循环的物质基础D.引进资本的必然结果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D.国家把持资本主义阶段B.圣西门D.XXX自考赢家A.社会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正确答案:B(1分)B.共产主义社会D.信息社会30.当代中国群众的汗青使命是【】章8第361页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覆灭等级制度和阶层差别正确答案:A(1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O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有【】A.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绪论第14页B.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性是以理论为根蒂根基的科学性和反动性的统一绪论第16页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绪论第19页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绪论第22页正确答案:ABCD(2分)32.除了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还有【】第1章第55页A.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正确答案:AC(2分)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正确答案:ABCD(2分)34.“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句话在谬误观上的错误在于否认了【】第2章第116页(理解)A.真理和谬误的严格界限C.谬误和错误的彼此转化正确答案:CD(2分)35.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有【】第3章第149页A.渔猎社会C.工业社会正确答案:ABCD(2分)36.简单商品经济中包含的各种矛盾有【】第4章第191页(理解)5B.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D.促使国家自行消亡B.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D.现象表现本质的规律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理论是检验熟悉谬误性的唯一标准B.真理的相对性D.真理的绝对性B.农业社会D.信息社会自考赢家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正确答案:ACD(2分)B.代价与交流代价的矛盾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37.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受到生产资本构成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来自【】第5章第229页A.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C.固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周转速度正确答案:ABCD(2分)38.级差地租I形成的条件有【】第5章第259页A.不同地块地皮肥饶程度的差别C.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资的多少正确答案:AB(2分)39.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方式主要有【】第6章第278页A.国家购买一部分私人企业的股票B.原国有企业出卖一部分股票给私人C.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兴建新的企业D.原国有企业全部私有化正确答案:ABC(2分)40.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灭的“三大差别”包括【】第8章第347页A.工农差别C.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正确答案:ABC(2分)B.城乡差别D.干部和群众的差别B.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D.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资的效率B.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所占的比重D.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6自考赢家3、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自考赢家4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在此问题上的错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及其有机统一。
P2答: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的理论剖析,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
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P4答:(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⑵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总结和深化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⑶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3、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P8/9 答: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德国资产阶级在其形成、壮大、和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成就是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的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社会作了许多构想,著名代表人物为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主张建立一个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 0370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A.实践性 B.阶级性C.深刻性 D.批评性2、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培根和洛克 B.黑格尔和费尔巴哈C.斯密和李嘉图 D.圣西门和傅立叶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4、规律的两个特点是A.客观性和普遍性 B.客观性和历史性C.普遍性和持久性 D. 普遍性和自觉性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强调的是A.要注重分析矛盾的同一性 B.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斗争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6、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是A.意识是主观自生的 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7、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B.前者是能动反映论,后者是机械反映论C.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D.前者是唯理论,后者是经验论8、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兴趣爱好 B.社会实践C.求知欲望 D.好奇心理9、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具体、再抽象 D.分析、归纳、综合1O、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最新修订版)2014年11月26日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务主任一、辩证唯物论基本观点: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要求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用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之时,如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等)*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1)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意识能动作用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推知过去,预测未来。
材料中的创意设计、分步实施)(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力量。
4、规律的客观性原理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5、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我们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论,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认识论的基本观点1、实践的含义及特征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3、真理的含义及特征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
2、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是客观的。
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
但人可以们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总结:如果考点过多,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可以合在一起用。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的多样性: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如材料中:当前利益、长远利益,生态文明等)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强调:关键一部分)(3)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首先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同时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
我们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强调:部分间的结构,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等)(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而上学的静止观。
(如把事物看成过去、现在、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强调事物是运动的。
)2、发展的实质原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事物是发展的”强调越变越好,前进的上升的)3、事物发展的途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要求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要求我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4、事物发展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要求重视量的积累。
(2)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求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4、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外部矛盾(外因)。
5、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矛盾、联系、发展的关系)(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对立统一的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分析两者关系,如:开发与保护、生态与经济、继承与发展、物质与精神、德治与法治等)2、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原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垃圾变源源,变费为宝等)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1)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就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就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2)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要求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4、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1)矛盾具有普遍性。
要求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具有普遍性。
坚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5、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要通过特殊性来表现。
要求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搞试点、推广经验、搞试验基地、示范基地等)。
7、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要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标志词:中心、关键、重点、要害、突破口、主题、分清轻重缓急、首位、第一要务等。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做到统筹兼顾。
(3)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既要抓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8、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1)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标志词:总体、绝大多数、形势、主体、主流、性质等。
)(2)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3)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9、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材料中只要强调主次都得看到,缺一不可,无论是主次矛盾还是主次方面,都得答出此考点)10、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外部矛盾(外因)。
(四)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树立创新意识1、辩证否定观及方法论意义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
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2、辩证法的本质原理:辩证法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具体要求: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定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总结:创新:(1)哲学依据(辩证法部分):发展的实质、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本质。
(2)创新的意义。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四、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一)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观)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要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