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湿地科学研究进展和中国湿地科学研究优先领域与展望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监测指南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监测指南根据《湿地公约》有关决议,要求缔约方对其境内的国际重要湿地进行管理以维持其生态特征,如果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特征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变化,有关这类变化的信息都应及早向公约秘书处汇报。
这就要求各缔约国有义务对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特征的变化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2003年,国家林业局开始了对国际重要湿地的监测,并且起草了一个包括常规和专项监测方法在内的《重要湿地监测指标体系》国家标准和《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监测技术规程》,为国际重要湿地监测奠定了基础。
目前这些工作不能满足国际重要湿地适应性管理、社区共管、生态补偿等方面的实际需要。
因此,急需编制《国际重要湿地的监测指南》(以下简称《监测指南》),该指南将为不同类型湿地监测提供标准和指导方法;为各级湿地管理部门湿地资源监测、评估提供指导和为国际重要湿地管理机构的适应性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指南》编写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监测工作应该以维持和提高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特征的健康状态为最终目的;2)制定国家层面的技术标准和规程,确保对区域、省市乃至全国湿地状态评估的一致性;3)积极促进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监测工作; 4)确保国际重要湿地管理计划、监测计划与湿地周边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方的发展计划保持协调一致。
国际重要湿地监测计划的编制由以下10个阶段构成(图)。
各个湿地管理机构需要依照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图中可以看出湿地生态特征描述、湿地管理和监测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
湿地生态特征描述能够确定出关键的生态特征,查清湿地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明确管理计划需要维持其主要生态特征,及生态特征的状况至少应维持在一定的基线标准。
国际重要湿地管理计划是在湿地生态特征描述的基础上,以维持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特征,促进湿地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为目标,在国际重要湿地管理机构的主导下通过共同参与的方式由利益相关方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一系列湿地保护措施。
湿地监测计划是湿地管理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与管理计划相结合,它应管理计划的需求制定一系列监测措施来填补管理需求缺口,它的监测结果又为评价管理活动的有效性提供反馈信息。
中国湿地退化与保护研究
中国湿地退化与保护研究湿地是地球上最丰富、最具生态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它为许多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稳定的栖息地,同时也对水环境的净化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问题。
为了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中国湿地退化与保护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湿地的退化主要源于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
过度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湿地被填埋和破坏,大量湿地生物失去了栖息地。
由于过度放牧、过渡农业和排放废水等原因,湿地水质污染严重,许多湿地动物和植物无法生存。
同时,全球气候变暖也对湿地造成了威胁。
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和温度的波动,影响湿地的水位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使湿地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中国开展了广泛的湿地保护研究。
首先,中国加强了湿地保护的立法和政策。
2002年,中国制定了《湿地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湿地保护的目标和原则,并推动了湿地保护的实施。
政府还建立了湿地保护区网络,为湿地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管理机制。
其次,中国加强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调查和监测。
通过定期调查和监测湿地的面积、植被、水质和动物等指标,可以及时了解湿地的退化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此外,中国还支持湿地保护的社会参与和科学研究。
通过与公众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能够提高湿地保护的参与度和科学性,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在湿地保护研究方面,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旨在揭示湿地退化的原因和机制,并寻求有效的保护措施。
例如,研究人员对不同类型的湿地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湿地退化与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通过模拟和实验研究,他们发现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控制过度开发可以有效减缓湿地退化的速度。
此外,研究人员还利用遥感技术研究湿地的变化情况,提供了湿地保护的重要数据支持。
通过这些研究,中国积累了丰富的湿地保护经验,为湿地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中国湿地保护研究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2002-2030年湿地保护计划
2002-2030年湿地保护计划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湿地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为了保护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2002年至2030年,我国制定了湿地保护计划。
一、背景和目标湿地保护计划的制定是为了响应《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拉姆萨尔公约》等国际公约的要求,加强湿地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30年,保护我国湿地面积不少于现有湿地总面积的50%。
二、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湿地不仅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也是鸟类迁徙的重要站点。
湿地保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抗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湿地保护计划的主要内容1. 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通过完善湿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高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2. 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
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修复和重建受损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
3. 加强湿地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
将湿地保护区划定为重点保护区域,加强对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严禁破坏湿地资源。
4. 加强湿地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
建立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湿地的水质、土壤质量、生物多样性等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5. 加强湿地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加大对湿地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推动湿地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湿地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湿地保护计划的实施与效果湿地保护计划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对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企业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对湿地的破坏,公众应增强湿地保护意识,积极参与湿地保护活动。
经过多年的努力,湿地保护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2030年,我国湿地保护面积已超过目标要求的50%,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发布时间:2008-04-18 14:38 来源:林业局关键字:发布人:林业局-系统管理员字体:大中小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其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样具有多种功能。
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此外,湿地可以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水域。
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段,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岸带等,均属湿地范畴。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是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内实施湿地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行动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湿地概况:1、沼泽湿地。
中国的沼泽约1197万公顷,主要分布于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若尔盖高原及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山区多木本沼泽,平原为草本沼泽。
我国较大湖泊周围,一般都有宽窄不等的芦苇沼泽分布。
另外,无论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在中下游河段往往有芦苇沼泽分布。
2、湖泊湿地。
中国的湖泊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并显示出不同的区域特点。
据统计,全国有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2711个,总面积约90864平方公里。
3、河流湿地。
中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约1500条。
因受地形、气候影响,河流在地域上的分布很不均匀。
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河流较少,并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在内陆河区内有大片的无流区,不产流的面积共约160万平方公里。
4、浅海、滩涂湿地。
中国滨海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的11个省区和港澳台地区。
海域沿岸约有1500多条大中河流入海,形成浅海滩涂生态系统、河口湾生态系统、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等六大类、30多个类型。
我国湿地的现状与展望(全文)
我国湿地的现状与展望湿地是指由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水深2m以内,时间长达4个月)或过湿的土地和与其生长、栖息的生物种群,构成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
它是界于陆地和水体之间过渡的客体,是半陆半水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的GJ之一,而且具有独特的青藏高原湿地。
我国湿地面积及其生物资源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湿地面积仅次于加拿大和俄罗斯,居第三位。
自然湿地主要指沼泽地、泥炭地、浅水湖泊、河滩、河口、海岸滩涂和盐沼等。
从寒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人工湿地以稻田、池塘为主。
具初步估算,我国约有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6300×104h。
根据气候区域差异,生物区系的相似性,生物多样性富集程度,将全国自然湿地分为六个重要区域:东北湿地,青藏高原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杭州湾以北沿海湿地,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西北内陆湿地。
我国湿地资源十分丰富,但随着经济的进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掠夺性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淤积、污染、过度排水等导致湿地面积和资源日益减少,功能和效益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
湿地的减少和功能退化,不仅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峻破坏,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进展,而且江河湖泊水质恶化和可利用淡水资源的减少也直接威胁到我国水资源供给安全,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和社会可持续进展,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近年来我国洪涝、干旱、赤潮、沙尘暴、荒漠化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与许多湿地消逝和退化紧密相关。
例如,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共溃决堤垸2000多个,淹没耕地283万亩,受灾人口253万,给RM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洪水灾害的发生与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湿地面积的锐减有很大的关联性。
事实上大自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湿地保护已经刻不容缓!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论证,盲目地无克制地开垦和围垦湿地、湿地排水和城市扩张,使湿地岌岌可危,天然湿地正面临消逝的危机。
国内外湿地保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湿地保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的生态功能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和保障;湿地丰富的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湿地的文化传承着人类文明,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自1992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以来,“湿地”一词在我国逐渐被广泛应用。
当前世界上对湿地的定义与概念尚未统一,初步统计,湿地定义有近60种,其中《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因此,根据公约的湿地定义,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河流、湖泊、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都属于湿地范畴。
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为人类提供了丰富且必需的服务。
随着人们对湿地认识的不断深化,人类对湿地的需求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已由单一资源的需求向多资源需求转变。
《湿地公约》已从1971签订之初的以保护水禽栖息地为目标发展到现在的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发挥其服务功能、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的转变。
由全球95个国家1360名专家于2005年共同完成的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详细列出了滨海湿地和内陆湿地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等各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当前,由于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淡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等威胁,湿地具有的供给淡水资源、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缓解和预防自然灾害、减贫致富方面的作用与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种对湿地认识和需求的变化影响着各国对湿地保护采取不同的战略与政策。
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主要采取三项措施加强对湿地的保护与管理。
一是制定并完善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
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依法强化对湿地的保护,如欧盟制定了《栖息地法令》、《鸟类保护法令》和《水框架法令》,明确规定了自然保护地以及流域层次水资源管理的相关义务,要求纳入各国相关法律和政策中。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监测的指标与方法_张明祥
ImportantW etland mon itoring prog ramm e 注: 图 1 引自文献 [ 3] 和 [ 4] 。
3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监测指标
在野外进行湿地植物及其群落监测时, 为了获 取准确的定性和定量数据, 进而对整个群落特征做 出判断, 必须进行样方调查。首先, 选取一定面积 的地段, 即样地; 然后通过一定的样地调查和描述, 在样地内取样, 对植物种类和群落特征进行监测。 湿地植物监测还应设有长期样带。湿地植物及其 群落的监测指标主要包括: 湿地植被的类型、面积 与分布、盖度、多样性 ( 物种多度、丰度 ) 、生物量; 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的种类与分布; 指 示种; 藻类的种类及生物量 [ 13, 14 ] 。 3. 7 湿地野生动物监测
从国际湿地 保护与研究趋势 看, 3S( 遥 感、地 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 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 已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湿地保护、监测、管理、模拟、 创建与恢复方 面, 特别是 湿地监测方面 [ 2] 。湿地 是生物多样性丰富、土 地利用方式较 多的生态系 统, 但它的地形、地势往往变化幅度较小、景观结构 相对简单, 因此利用 3S技术对大范围的湿地资源及 其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具有很大的优势。
第 5卷 第 1 期 2 0 0 7年 3月
湿地科学
W ETLAN D SC IEN CE
V o l. 5 N o. 1 M a r. , 2 0 0 7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监测的指标与方法
张明祥 1, 2, 张建军2
(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 100875; 2.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北京 100714)
动植物知识竞赛题:全国生物多样性知识竞赛试题考试试题五
动植物知识竞赛题:全国生物多样性知识竞赛试题考试试题五1、单选目前世界生物多样性总的趋势是()。
A.锐减B.破坏得到有效控制C.物种不再灭绝D.递增正确答案:A2、单选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江南博哥)告》初步评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为()。
A.39330亿人民币B.1800亿人民币C.220亿人民币D.100亿人民币正确答案:A3、单选我国现在拥有高等植物34984种,居世界第()位。
A、一B、二C、三D、四正确答案:C4、单选我国拥有()大海洋生态系。
A、黄海、东海、南海、黑潮流域B、黄海、东海、渤海流域C、黄海、东海、南海流域D、黄海、渤海、南海、黑潮流域正确答案:A5、单选《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三个主要目标是()。
A.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共享B.保护野生植物、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人体健康C.保护遗传资源、保护环境和保护森林D.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正确答案:A6、单选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活动使环境结构和环境状态产生变化,从而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影响或破坏。
环境问题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A.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B.水污染和大气污染C.工业污染和生活排污D.噪音污染和光污染7、单选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联络点和履约办公室设在()。
A.外交部B.国家环保部C.财政部D.科技部正确答案:B8、单选环保部门对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总量指标的排污单位发给()。
A.环境友好企业证B.排污许可证C.环保产业证D.绿色企业证正确答案:B9、单选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调整必须经()评审通过,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
A.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B.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国家环保总局C.中国科学院,国家环保总局D.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发展规划司正确答案:B10、判断题针叶林在中国分布广泛,但作为地带性的针叶林则只见于东北和西北两隅以及西南、藏东南的亚高山针叶林,其余的则常为次生性针叶林,如各种次生松林,更多的则是人工营造而成,如杉木林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学部优先支持领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学部优先支持领域"十五"期间,通过优先领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力图达到如下目标:(1) 吸收国外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针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所面临的重大资源、环境、灾害等问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多维临界调控理论,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揭示我国可持续发展中人为作用与自然作用的强度,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调控途径。
(2) 以可更新资源为主线,揭示区域水-土-气-生资源相互作用机制,构建区域水-土-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探求可更新资源的承载能力与支撑体系,识别区域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临界阈值,以及区域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效应。
(3) 揭示区域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环境质量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力和动力学特征,阐明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环境、生物、健康效应,揭示区域环境质量的演变机制,建立环境污染的区域控制理论和环境质量修复与优化原理,完善区域环境质量与区域发展的调控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
(4) 了解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对以自然灾害为标志的特殊地学过程的脆弱性形成机理,建立特殊地学过程空间基本单元确定的方法,揭示特殊地学过程动力学机制、脆弱性形成机制、风险空间转移机制,建立区域风险评价模型、高风险区域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范式,完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减灾模式。
(5) 揭示城市化等经济集聚过程和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中资源空间再分配的经济和环境效益,阐明优化地区间资源配置和环境安全的机制,提出国际、国内经济和环境发展背景下地区优势的培育策略和措施。
根据国际上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趋势,结合我国的国情,特别是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资源保障、环境质量优化、综合减灾规划的实施等问题,充分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大的特殊性,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优先资助领域遴选原则,制定优选目标,提出以下五个核心科学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原理与评估体系;可更新资源演变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影响;环境质量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重大自然灾害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演变与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
中国湿地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中国湿地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赵磊;吴文智
【期刊名称】《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9(037)002
【摘要】湿地生态旅游在我国尚处于新兴发展阶段,它将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热点之一.在分析总结近10年国内湿地生态旅游主要成果的基础上,对湿地生态旅游概念、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概念界定、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需从湿地生态旅游评价、湿地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和社区参与湿地生态旅游三方面进行拓展.
【总页数】6页(P103-108)
【作者】赵磊;吴文智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41;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上
海,200241;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X32
【相关文献】
1.中国湿地生态旅游管理及评估研究概述 [J], 周伟;李旭;杨锦玉;赵晓东
2.乡村环境中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恢复与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云南洱源西湖为例 [J], 毛志睿
3.中国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东洞庭湖湿地为例 [J], 盛正发
4.国际湿地科学研究进展和中国湿地科学研究优先领域与展望 [J], 杨永兴
5.中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建所50周年[J], 吕宪国;刘晓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内外湿地开发模式研究含四个案例(精品)可修改文字
核心旅游产品
旅游功能
配套服务
观光区(保护为主)
东方鳄鱼河地区
东方鳄鱼河乘船游览、乌比尔岩国遗址
观光游览
托管露营区、边境商店
吉姆吉姆和特温福尔斯
吉姆吉姆瀑布、特温福尔斯瀑布、飞机观光
观光游览
托管露营区
玛丽河地区
加仑瀑布、尤米克步行路线
观光游览
托管露营区、布什露营区
休闲度假区
诺尔兰吉地区
诺尔兰吉岩石艺术画廊、卡卡杜文化夏令营
湿地集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商务会议功能于一体
湿地中心主要项目节点
尊重自然肌理和人文特征,动静结合,打造生态与文化共荣的湿地体验地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南隐、北俗、东闹、西静”的分区特征
“梵、隐、俗、闲、野”五大主题文化要素
功能分区
核心产品
湿地生态保护区
国际湿地研究中心、科普科研基地,针对科考人员及特殊人群
入海地标为旅游产业辉煌开篇,“滨海度假+湿地观光+文化体验”三轮驱动打造世界河口旅游地标
埃及尼罗河河口——拜尔角
【概况】尼罗河从埃及北部达米埃塔市的拜尔角注入地中海。达米埃塔右侧形成了大片的河口湿地,入海口拜尔角已成为尼罗河下游著名的滨海度假胜地。河口主要分为滨海度假区、入海地标景区、尼罗河三角洲湿地。每年到河口区域观光度假的国外游客众多。
举办特色节庆,全年引爆旅游市场
西溪梅墅精华景点所在区、赏梅核心区水上探梅、摇舟探梅的体验区
河渚街越剧、表演等民俗文化展示平台特色小吃与民俗工艺品商业街
杭州湿地植物园中国首个水下湿地观察廊湿地生态与科普教育核心区域
西溪天堂高星级度假酒店群、品尚度假区域毗邻中国湿地博物馆
湿地景观生态修复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根据人对湿地景观环境干扰的程度 ,可将湿 地景观划分为人工湿地景观和 自然湿地景 观。 以 自然界 中的水环境 为基础可以将湿地景观 分为 4 类: 滨水 型湿地景 观 、 地表型湿 地景观 、 地 下水型湿地景观和复合型湿地景观。滨水 型湿地 景观 主要 指紧邻水体 ( 河流、 湖泊或河 口) 的湿地
辽宁行 政学 院学报
●政府生态管理
湿地 景观 生态修 复 国 内外研 究进展 综述
高 琦 于 乐
( 辽宁行政 学院, 辽宁 沈阳 1 1 0 1 6 1 )
[ 摘 要] 我 国湿地 景 观资 源存 在 不 合理 利用 , 致 使湿 地 景 观资 源 被破 坏 , 湿地 景 观 的生 态 系统 退 化 明
层 的水 生系统 和陆地 的过 渡带 , 在全球 分布范 围 很广 , 土壤 、 水、 植物 和生物是 湿地景 观 的主要 要
环境 活动的不同种类生物 , 湿地主要包含有 临近 、 等 同或 高出地 表层 的地下水位 , 或 利用长 时间被 水浸润 的土壤来促进湿地的水生过程 ” 。
( 二) 湿 地 景 观 的 分 类
显 。 国内受到破 坏 的湿 地景 观 约 占 9 5 . 2 %, 其 中受 到污 染侵 蚀 的湿 地景 观 占 2 6 . 1 %, 泥 沙淤 积与水 土 流失 严
重的湿地景观 占到 8 . 0 %, 盲 目开垦与建设的湿地景观 占 3 0 . 3 %, 环境资源使用超标的湿地景观占 2 4 . 2 %等 等, 这些都对我国水资源供给、 生态破坏 以及防洪蓄洪等造成威胁 , 给国家和地方带来严重的无法估计 的损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目录导言 (4)一中国湿地概况 (6)(一)中国的湿地资源61中国湿地的特点 (6)2•中国主要湿地类型简况 (7)(二)已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中国湿地9二中国湿地保护管理的现状 (10)(一)与湿地有关的立法、政策10(二)与湿地保护有关的国家规划11(三)国际合作与协议12(四)与湿地保护有关的组织、机构121. 湿地保护管理的政府机构 (12)2•与湿地保护有关的非政府机构和学术团体 (13)(五)中国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的进展...............................13三中国湿地保护与利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5)(一)中国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51 •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 (15)2. 生物资源过度利用 (16)3•湿地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16)4.湿地污染加剧 (17)5 •泥沙淤积日益严重 (18)6•海岸侵蚀不断扩展 (18)(二)湿地保护与利用存在问题的原因...............................19四中国湿地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意义 (20)(一)中国湿地的利用201 •中国湿地利用历史悠久 (20)2. .......................................................................................................................................... 新中国的湿地利用 (20)3•多种方式的湿地利用 (21)(二)中国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221. .......................................................................................................................................... 湿地功能和效益 (22)2•中国湿地保护的紧迫性 (24)3•中国湿地保护的必要性 (25)五中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26)(一)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 (26)(二)制定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原则26(三)行动目标271. 总目标 (27)2. 近期目标(至2005年) (27)3. 中长期目标(至2020年) (27)六中国湿地保护优先行动 (28)(一)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政策、法制体系28(二)建立湿地保护的管理协调机制29(三)减缓湿地退化,加强对湿地的综合保护治理30(四)保护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31(五) ................................................ 注重开展宣传、教育与人才培养32(六)促进湿地的可持续利用33(七)开展湿地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34(八) .......................................................... 加强湿地的科学研究35(九) ........................................................ 实施湿地保护专项行动35(十)多层次,多渠道筹措湿地保护资金. (36)(十一)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36)附录一中国重要湿地名录 (38)I东北地区湿地 (39)H华北地区湿地 (39)川华中地区湿地 (39)W西南地区湿地 (39)V华南地区湿地 (40)W内蒙古地区湿地 (40)vn西北地区湿地 (40)忸青藏地区湿地 (40)附录二 (43)1 中国主要水鸟名录 (43)2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水鸟名录 (50)附录三湿地自然保护区名录 (54)附录四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优先项目概要 (62)项目1建立中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综合管理的协调机制 (62)项目2中国湿地资源保护利用政策法规研究 (63)项目3开展系列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公众意识宣传教育 (63)项目4 湿地保护、管理人员培训教育 (64)项目5中国湿地研究和资源监测体系建设 (65)项目6建立湿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国家重要湿地 (65)项目7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研究 (66)项目8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示范 (67)项目9扩大和增加中国的国际重要湿地地点 (67)项目10中国湿地鸟类保护行动 (68)项目11中国红树林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 (69)项目12 中国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 (70)项目13中国湿地水资源综合管理 (70)项目14 湿地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72)项目15 编制《中国湿地保护利用地图集》 (73)项目16湿地保护与河流流域的综合管理 (73)项目17 滩涂与河口湿地保护示范区建设 (74)项目18 长江三峡水库区湿地保护与生态建设 (75)项目19 环渤海海岸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 (76)项目20东北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77)项目21 长江中下游湿地的恢复和重建 (78)项目22辽河三角洲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持续利用 (79)项目23黄河三角洲湿地及其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80)项目24若尔盖高原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 (81)项目25松嫩平原湖群湿地保护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1)项目26南方人工湿地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研究示范 (82)项目27塔里木河流域湿地资源状况调查及其保护措施研究 (83)项目28澜沧江流域湿地可持续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83)项目29干旱地区天然湿地保留区和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 (84)项目30鄱阳湖水鸟保护和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5)项目31洞庭湖水鸟和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86)项目32油田开发湿地保护示范工程 (87)项目33上海崇明东滩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开发示范 (88)项目34青海湖湿地保护与资源持续利用 (89)项目35 建立长江、黄河河源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90)项目36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建设 (90)项目37新疆巴音布鲁克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及合理利用 (91)项目38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 (92)项目39图们江区域环境项目 (93)项目40交通建设湿地保护政策研究建和示范项目 (94)附录五附图中国重要湿地分布图(略)中国沼泽图(略)中国湖泊图(略)中国河流图(略)中国海岸带图(略)导言1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其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样具有多种功能。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及范文:传家以礼,处世以德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主题:传家以礼,处世以德【作文指导】【文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次网站调查显示,有7成的网民不知道自己姓氏的由来,有八成网民家庭起名不再按照辈分,还有一部分网民不知道自己的祖籍和家族历史,很少跟家族其他成员交往与交流。
有人认为,家族观念的淡薄,反映了延续几千年的家族文化正在消失;也有人认为,家族观念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其日益淡薄折射出社会的进步;还有人认为,家族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借一次网站调查,通过讲述姓氏、辈份、家训等传统家族文化在今天社会中的现实情况,引出了对传统文化、传统家族观念是应该抛弃、废除还是坚守、传承的话题。
传统文化或家族文化,是民族之根、进步之源。
家族,是中华民族千年来得以生生不息的重要纽带。
家族观念包含血缘亲情、安土重迁、聚族而居、累世同堂、落叶归根的观念以及家风、家教、家训等,作为中华民族流转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和精神血脉,是支起一个民族的脊梁,在这个躁动的时代,它不应流失,更不应被遗忘。
而现代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家族体制已然走向没落,家族观念也在现代观念的冲击下七零八落。
家族观念有温馨和谐的一面,也有冰冷残酷的一面。
家族对个体的束缚和要求,对个人的忽视,以及大家族的等级分明、勾心斗角、保守落后,阻碍着社会发展,对现代的平等、自由、民主、公平、正义等观念有巨大的妨碍作用。
另外,家族观念也影响着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是影响社会和谐的毒瘤。
家族势力对传统技艺的严格控制和垄断,也导致了一些技术的失传,以及技术拥有者的因循守旧和不思进取。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可对家族观念进行理性思辨,一方面我们要认可家族观念对于维系家族团结、传承良好家风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家族观念要与时俱进的发展,一方面要传承,另一方面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实现创新,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家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湿地生态系统生态评价现状
生态评价的研究现状—湿地生态系统生态评价卢志远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 20091070008摘要:湿地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繁衍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1]。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目前湿地系统受到的污染做以概述,并对其研究方法和结论做简要分析,以及对湿地生态评价的研究现状和方向做概括。
关键词: 湿地生态评价研究现状湿地是世界上具有独特结构与功能的生态系统,有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等诸多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人类基因库”和“人类摇篮”,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对湿地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在《中国湿地保护计划》中已将湿地开发EIA(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列为优先领域.1 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现状湿地在开发的过程中受人为干扰较多加上自然因素的影响受到较多威胁,人为干扰活动通过改变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影响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研究结果显示,引起湿地退化和丧失的主要直接驱动力是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垦、引水、富营养化、污染、过度捕捞、过度利用以及外来入侵种地引入;主要间接驱动力是人口增长以及日益增多的经济开发活动[2]。
其结果主要表现为: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生物多样性受损;污染加剧,环境恶化。
2 我国湿地生态评价类型[3]我国湿地评价类型主要包括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湿地生态效益评价、湿地环境影响评价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等。
2.1 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可以分为水文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和生态功能。
其评价就是对某一目标湿地内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进行研究,通过不同的指标评估其是否正常运行。
我国对于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本身的评价研究较少,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湿地生态质量评价等几个方面。
2.2 湿地生态效益评价湿地的功能、用途和属性进入特定的社会环境,在湿地周边经济背景控制下,其经济价值最终将以当地市场价值表达出来。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中国七大国际重要湿地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即:森林、海洋、湿地。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海洋被称为地球之心。
2020年2月2日是第24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与生物多样性:湿地滋润生命”。
湿地的概念与分类湿地: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被浅水覆盖的土地,可分为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
中国湿地类型分布:我国拥有湿地面积660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湿地按地域划分为东北湿地、黄河中下游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杭州湾北滨海湿地、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云贵高原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和青藏高原高寒湿地。
中国七大国际重要湿地中国自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已指定国际重要湿地57处,其中内地56处,香港1处。
该年首批国际重要湿地分别是黑龙江扎龙国际湿地自然保护区、吉林向海国际湿地自然保护区、青海湖国际湿地自然保护区、江西鄱阳湖国际湿地自然保护区、国际湿地自然保护区、海南东寨港国际湿地自然保护区、香港米埔—后海湾国际湿地自然保护区。
近日,中国新提名7处国际重要湿地,分别是天津北大港、内蒙古毕拉河、黑龙江哈东河、江西鄱阳湖南麂、河南全敏黄河故道、西藏扎日南木错、甘肃黄河首曲国际重要湿地。
今天,我们将了解第一批国际重要湿地。
1、黑龙江扎龙国际湿地自然保护区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齐齐哈尔市东南部的松嫩平原,乌裕尔河下游。
没有明显的河道。
它与汤唯湖相连,然后流入龙虎泡、莲湖和南山湖,最后消失在杜蒙草原。
区域内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错,水质纯净,芦苇草丛丰富,沼泽湿地生态维护良好。
是中国北方同纬度地区最完整、最原始、最开放的湿地生态系统。
扎龙为我国建立第一个水禽自然保护区。
区内鸟类248种,主要保护的是鹤类,世界分布15种鹤,在扎龙可见到丹顶鹤、白枕鹤、白鹤、白头鹤、蓑羽鹤、灰鹤6种,故有“鹤乡”之称。
湿地国际第六届董事大会在浙江绍兴召开
[] 沈霞芬 主编 . 8 家畜组织学与胚胎学 ( 第三版 ). 北京 :中国农业
出 版 社 ,2 O ,14—18 OO 4 4.
[] 李涛 . 鼬的饲养 . 9 黄 北京农 业,20 ,(1 :2 2 . 03 1 ) 5 6 [0 倪 晓燕 . 1] 黄鼬人工养殖技术 . 农技服务 ,20 ,() 9 1 03 1 :2 3 .
倍 ,与杂食和 草食 动物相 比 ,消化管较短 ,这也是 典型 肉食动物的特征 _ 。因此 ,根据黄 鼬消化管 的组 织和功 4 j
能特点 ,可 以研制 出一种适 合黄 鼬生长 的 臼粮和混 合饲 料添加剂 ,混合料 力求 品种 多样化 ,营养 丰 富 ,适 口性 强 ,并要配 以 4 % ~ 0 0 5 %的 肉类食物_ 1 9 。 了解 黄鼬 肉 I
( m a a :A ss n e i p c o c ae a pi n ̄sh n Ma m l ) s s g t m at fi r sd sm l g o i ei h ne n oa g e i m i r a os i .yt t il y 0 5 5 :3 7 3 . ng t lt nhp S s ma cBo g ,2 0 ,(4) 1 —3 7 n ce i s e i o
[ ] 陈玉 山,赵靖 波,王凯英 ,等 . 4 东北 黄鼬体 重、体尺 、内脏及
皮 毛 性 状 . 产 研 究 ,20 ,2 3 :5 . 特 0 5 7( ) —8
1 J Mad nl 5 c oad R C,K n ,e a. a e n e t e a i s l i g t1 Wesl a d R l i si F m l Mut i s av n y e— de Bo g f u t is O O 0( ) 4 a . i o yo s l ,2 O ,3 3 :15~1 7 l M ed 4.
湿地保护政策变迁解析
湿地保护政策变迁解析湿地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具有保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保护水资源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全球湿地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退化问题。
为了保护湿地资源并解决湿地退化问题,各国纷纷制定湿地保护政策,并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修订和更新。
本文将对湿地保护政策的变迁进行解析,以期全面了解湿地保护政策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1. 国际湿地保护政策国际湿地保护政策主要由国际公约、法律法规和行动计划等形式组成。
其中,最为重要的国际公约是《湿地公约》,该公约于1971年签署,并于1975年生效。
《湿地公约》以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资源为目标,强调湿地对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在公约的指导下,各国通过立法、行政命令等形式,制定了相应的湿地保护政策。
此外,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也积极推动湿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促进全球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中国湿地保护政策中国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但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污染等原因,中国湿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保护湿地资源,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湿地保护政策,并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中国政府于1985年颁布了《湿地保护法》,这是中国首部专门针对湿地保护的法律。
该法规定了湿地的保护目标、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等内容,为湿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基础。
此外,中国还建立了湿地保护专门机构,负责湿地的划定、保护规划和管理等工作。
随着对湿地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中国政府加大了湿地保护力度。
2018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见》,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湿地管理和监督等具体措施。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湿地保护合作,并在保护长江、珠江三角洲、青藏高原等重要湿地区域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成果。
3. 湿地保护政策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湿地资源的持续退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湿地保护政策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课题工作计划及完成目标
课题工作计划及完成目标一、课题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作为地球上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热点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课题拟对湿地的生态环境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湿地保护和恢复的有效方法,从而为湿地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课题研究目标1. 分析当前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并总结存在的主要挑战;2. 研究湿地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技术,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3. 建立湿地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评估;4. 提出湿地保护和恢复的政策建议,促进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完善。
三、课题研究内容和工作计划1. 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分析a. 收集湿地生态环境的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b. 调研湿地保护和恢复的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实践经验;c. 深入实地调查和考察不同类型的湿地生态环境。
2. 湿地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技术研究a. 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探讨湿地的生态修复机制;b. 探索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修复机制;c. 分析湿地保护和恢复技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3. 湿地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a. 建立湿地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b. 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类型的湿地进行生态环境评估;c. 分析评价结果,提出湿地生态环境改善的对策和措施。
4. 湿地保护和恢复的政策建议a. 分析当前湿地保护和恢复的政策法规,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b. 提出完善和改进湿地保护和恢复的政策建议;c. 推动政策建议的落实,促进湿地保护和恢复的工作。
四、课题完成目标1. 形成一套完整的湿地生态环境研究成果,并形成学术论文发表;2. 提出切实可行的湿地保护和恢复方案,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3. 建立湿地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为湿地生态环境评估提供科学依据;4. 提出政策建议,促进湿地保护和恢复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完善和落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第4期2002年8月地球科学进展A DVANC E I N E AR T H S C I ENCE SV o l.17 N o.4A ug.,2002文章编号:1001-8166(2002)04-0508-07国际湿地科学研究进展和中国湿地科学研究优先领域与展望杨永兴(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21)摘 要:湿地科学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重要学科和优势领域,它纵横双向发展、学科体系扩大、研究深入、内容增多、领域拓宽。
国际湿地科学研究前沿领域的热点为:湿地分类、形成、发育、演化、古环境、生态与界面过程、温室气体和全球变化、健康、湿地构建、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生物多样性、模型、制图、开发、保护、可持续发展和新技术手段应用研究。
论述了这些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中国湿地科学研究发展缓慢的原因在于:理论研究薄弱,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科研力量与经费不足,先进设施与基地缺乏。
提出了21世纪中国湿地科学研究的优先领域,应加强湿地基础理论研究,在湿地的定义与概念、分类、形成、发育、演化、生态过程、界面过程、生物多样性、温室气体与全球变化、健康及其评价、信息系统、电子地图、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构建湿地与生态工程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
关 键 词:湿地;湿地科学;湿地生态系统;全球变化中图分类号:Q14 文献标识码:A1 湿地与湿地科学基本问题概述(1)湿地的特点与定义。
湿地(W e tl a nds)是地球上特殊的生态系统。
学术界对湿地的定义众说纷纭[1~5]。
我们认为湿地的科学定义为:“湿地是一类既不同于水体,又不同于陆地的特殊过渡类型生态系统,为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界面相互延伸扩展的重叠空间区域。
湿地应该具有3个突出特征:湿地地表长期或季节处在过湿或积水状态;地表生长有湿生、沼生、浅水生植物(包括部分喜湿盐生植物),且具有较高生产力。
生活湿生、沼生、浅水生动物和适应该特殊环境的微生物类群;发育水成或半水成土壤,具有明显的潜育化过程”。
(2)湿地科学的概念、性质。
湿地科学是研究湿地形成、发育、演化,湿地开发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生态过程的科学。
它是由地理科学、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学科属性应划为地球科学,是其分支之一[9]。
(3)湿地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任务。
湿地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科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湿地的特征、形成、发育和演化规律与机制,湿地的功能;探索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响应,提出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的对策和措施。
2 国际湿地科学发展的主要特征与湿地科学研究进展2.1 国际湿地科学发展的主要特征(1)湿地科学成为重点学科和优势研究领域。
全球环境恶化加剧,生态问题严峻,湿地退化严重,人类生存受到威胁,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成为社 收稿日期:2001-11-19;修回日期:2002-04-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距今2000年来三江平原沼泽演化过程与环境关系研究”(编号:4977100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典型沼泽湿地水陆相互作用过程、资源环境效应及调控”项目的子项目“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退化过程及其微观机理研究”(编号:K Z CX2-302)资助. 作者简介:杨永兴(1956-),男,吉林长春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湿地形成、演化、湿地生态系统生态过程、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和古环境演变研究. E- m a i l:y angyongx i ng @m a i l. c c i g. a c. c n会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些都为湿地科学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
湿地科学研究正处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学科理论体系正逐步完善[1~6]。
从湿地科学研究受到的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和湿地科学发展的态势,湿地科学已成为国际学术界所关注的重点学科与优势研究领域。
(2)湿地科学的学科纵横双向共同发展,学科体系扩展、研究深入。
湿地科学横向发展表现为学科体系扩展,诞生分支学科,并发展迅速[1~8]。
如湿地生态学[3]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迅速发展,建立了理论体系的雏形,湿地恢复生态学研究受益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跨跃式发展[4]。
湿地科学纵向发展表现为研究深入、水平大幅度提高。
其表现为研究向过程与机理方向全面推进。
湿地科学纵横两个方向同步发展,既满足了社会需求,又推动了学科发展。
(3)湿地科学研究的内容增多,领域扩大。
湿地科学研究的长期空白领域研究得到填补,薄弱领域研究得到加强。
在如下领域均开展了深入研究,如湿地定义、分类、过程、结构、功能、形成、演化、开发、保护、管理、生物多样性,湿地构建、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湿地温室气体与全球变化、健康、评价、模型、经济、法规和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2.2 国际湿地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及其研究进展(1)湿地科学分类研究。
国际湿地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湿地分类标准、体系与方案[1~10]。
综合湿地分类更好地反映湿地的本质特征,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目前湿地分类争论的主要焦点在于分类的原则、依据、指标选取和分类方法。
湿地成因分类和湿地水文动力地貌学特征分类[1~5,10]在国际湿地学术界影响较大。
湿地分类应该以反映湿地本质属性的指标或通用属性为依据的观点得到比较广泛的接受,定量分类将是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1~3]。
(2)湿地形成与演化模式与过程。
注重人与自然作用下的湿地形成和演化的详细过程、规律、模式、韵律及其机制的高分辨率、高精度和高准确度研究[1~5,11~13]。
侧重在时间系列上提高分辨率,在空间系列上进行区域对比,在演化过程上提高精度、准确度。
研究方法多采用高精度的泥炭植物残体、孢粉分析、有孔虫和藻类鉴定[9~15]。
在湿地发育多模式理论研究上有所创新[9,10],以实例论证了世界湿地发育的独特模式[11,12]。
提出创新的湿地形成模式概念,如复合沼泽化、冻土沼泽化、滨海沼泽化、湖泊沼泽化的不同模式、陆地—湖泊—沼泽相互演化的模式[9,11,12,16]。
获得了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是湿地形成、演化与退化驱动因素的新认识[11,12]。
(3)湿地古地理、古生态与古环境重建研究。
着重高分辨率、高准确度和高精度研究,侧重提高采样、分析、鉴定与测试精度和获取信息的准确度[11~14]。
使用多种方法提取古环境演化过程中的信息,综合对比分析,详细重建了区域古地理、古生态与古环境的详细过程与韵律,发现并确定很多重要的突发事件。
倾向于综合运用孢粉、藻类、有孔虫分析、植物残体鉴定、化学元素、炭屑、粘土矿物分析、16O、18O同位素方法进行研究。
运用多种测年方法相结合建立了牢靠的年代时标,如运用A M S14C、14C、210P b、137C s和古地磁测年等[1,2,14~16]。
特别重视2k a B P以来人类活动对湿地区古环境变化的影响与响应[1,2,6,11~14]。
(4)湿地生态系统生态过程、动态与界面过程研究。
侧重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物理、化学与生物过程、动态和机理,过程之间和过程与功能之间的关系[1~5,16]。
物理过程侧重应用系统热力学和控制论等理论于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研究[1~8]。
化学过程侧重研究C、N、S、P等大量元素、H g等重金属元素和微量元素的迁移、转化和循环,元素循环与生态功能的关系,净化水质,农药迁移与降解过程与机理[1~5,20~22]。
红树林和盐沼湿地物质循环研究较深入[1~3],淡水湿地研究取得明显进展[20~22]。
生物过程集中对湿地初级生产、有机质分解与积累过程和动态研究[23~25]。
人类活动被视为过程的营力,其在生态过程中作用成为研究热点。
研究方法以长期定位和模拟实验研究为主。
湿地过程研究还扩大到湿地水、土、大气、植被界面研究。
(5)湿地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效应和全球环境变化。
湿地温室气体研究由以往简单的湿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研究向排放机理研究发展,从仅对少量类型湿地进行研究向多类型湿地研究,从短期观测向长期监测发展,从孤立的排放研究向排放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发展,从描述性研究向定量模型研究发展,从限于C O2和C H4气体研究向N O、N O2、N2O 等其它温室气体研究发展,从孤立地温室气体研究向温室气体与全球环境变化反馈机理转变。
主要侧重不同类型湿地温室气体通量、模型与机理,不同水平温室气体排放的气候效应研究[26]。
改进分析与观测方法、提高观测精度和数据可信度,注重进行区域和类型对比研究。
(6)湿地生态系统健康。
主要侧重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诊断指标、健康恢复,研究健康的时95第4期 杨永兴:国际湿地科学研究进展和中国湿地科学研究优先领域与展望 间与空间尺度[1~3,29]、设计和数量评价,还致力于提高湿地健康的预警能力。
过去主要集中在化学与生物指标,现在又引进物理指标。
除湿地的自然属性外,又将社会经济指标也纳入湿地健康研究范畴[1~3]。
使湿地健康诊断指标更趋于完善[1~5]。
以往研究多局限于河流、湖泊与水库湿地,对沼泽湿地研究近期才刚刚开始。
(7)构建湿地和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
构建湿地研究重点主要在湿地构建设计、工艺、流程与效益研究[3,4,6,27,28]。
在处理污水的设计与技术方法研究取得显著进展[3,27,28]。
退化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侧重湿地生境恢复技术,提高湿地基底恢复,湿地水文状况恢复和湿地土壤恢复。
退化规律、机制和退化湿地恢复技术仍然是难点和热点。
在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的生物学与生态学基础理论上探讨较多,主要研究湿地演替规律,不同干扰下湿地退化过程和机制,退化的指示性标识、临界指标、诊断依据和评价指标体系[17,29~31]。
侧重湿地退化过程动态监测模拟与预报研究。
湿地恢复是否成功的准则探讨较多,争论也大。
(8)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湿地保护生物学。
多集中在物种多样性研究,对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研究很少,遗传多样性研究还十分薄弱[1,3,4,6]。
目前有加强生态系统、景观和遗传多样性和湿地浮游生物、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研究的趋势。
主要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编目、评价、濒危原因、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学研究。
在珍稀濒危物种生物学、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保护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濒危物种就地保护与异地保护的技术和方法是研究热点与难点[1,3,4]。
(9)湿地模型。
研究集中在湿地过程和功能研究领域[2,32,33]。
得益于湿地监测仪器研制与应用,湿地概念模型、模拟模型和数学模型发展迅速,在解决描述湿地系统行为,反映湿地系统本质特性,实用性与经济性等方面有很大提高。
数学模型研究仍占据主导地位,在湿地研究发挥重要作用。
功能模型受到特别重视,发展潜力大。
但是模型实用性与湿地科学家和管理者的期望值还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