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havior Finance 复旦行为经济学解析
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决策的学科,旨在揭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采取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
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相比,行为经济学将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融入其中,更加关注个体的态度、情感和社会因素对经济决策的影响。
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人们被认为是理性和自利的。
然而,社会实践和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的真实决策行为往往偏离于理性预期。
行为经济学通过观察人们实际的行为和决策,发现了一系列认知和情感偏差,并给出了解释这些偏差的理论模型。
行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对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的研究。
其中之一是亲近效应,指倾向于高估和低估物品或回报在时间上远离现在的价值。
由于人们更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东西上,长期收益往往被低估,而即时利益更具吸引力。
这个认知偏差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喜欢消费而不是储蓄,或者为什么人们难以坚持长期的健康计划。
此外,行为经济学也研究了损失厌恶现象。
人们对损失的敏感程度往往高于对同等程度的收益的喜好程度。
这种厌恶损失的情感反应可能导致风险规避行为,即人们在决策时更倾向于避免损失而不是追求收益。
这对于理解投资决策、保险购买和金融市场中的波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行为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社会影响因素对决策的影响。
通过实验和调查研究,行为经济学者发现,人们的决策会受到其他人的选择和社会预期的影响。
比如,人们倾向于跟随他人的决策,因为这可以降低决策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此外,人们还受到社会预期的影响,他们更愿意做能获得其他人认同和赞同的决策,而不是做与主流观点相悖的决策。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政府决策、商业战略和个人理财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政府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政策来引导人们做出更理性和更符合整体利益的决策。
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行为偏好进行市场定位和推销策略。
个人可以更加理性地管理自己的财务,并避免一些常见的认知偏差。
在未来,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还有很多发展空间。
行为金融学理论研究及运用
行为金融学理论研究及运用一、引言在金融学的历史演进中,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领域。
它研究人们在金融决策中的心理和行为过程,挑战了传统金融学理论的假设和预测。
行为金融学理论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在实践领域,如投资策略、风险管理、市场预测等,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二、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背景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发展源自于心理学和金融学的交叉研究。
传统金融学理论基于理性人假设,认为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能够理性地权衡风险和收益,并做出最优决策。
然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时,往往受到认知偏差、情绪影响、社会压力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理性地做出决策。
行为金融学就是试图解释这些心理因素如何影响金融市场的行为和结果。
三、行为金融学的理论研究行为金融学理论主要两个方面:一是投资者行为,即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决策过程和行为模式;二是市场有效性,即市场价格反映所有可用信息的程度和速度。
在投资者行为方面,行为金融学理论研究了诸如过度自信、代表性启发、可得性启发等心理偏差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在市场有效性方面,行为金融学挑战了有效市场假说(EMH),提出了诸如过度反应、反应不足等市场异常现象的理论解释。
四、行为金融学的运用行为金融学在实践运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行为金融学可以用于改善投资者的决策过程。
通过识别和纠正心理偏差,投资者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市场波动,减少非理性行为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可以用于设计更有效的投资策略。
例如,基于投资者过度自信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构造具有相对低估价值的投资组合,实现更高的投资回报。
行为金融学还可以用于监管和市场设计。
例如,通过了解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可以制定更有效的监管政策和市场规则。
五、结论行为金融学理论研究及运用展示了金融学与心理学的深度融合,以及这种融合在改善金融决策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
行为经济学解析
行为经济学解析行为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以心理学和经济学为基础,探索人们在做出决策时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机制。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和集体的决策过程,在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和政策干预来改善人们的决策质量。
本文将通过分析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和应用来解析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理论解析1. 心理账户理论心理账户理论指出,人们往往利用心理账户将资金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并为每个类别设定不同的目标和规则。
这种分类可以影响人们对资金的使用和决策,从而导致非理性行为。
例如,人们在购物时会更倾向于使用信用卡支付,因为他们将信用卡视为“未来的钱”,而不是真正的花销。
2. 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人们在决策时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从而跟随大众行动。
这种行为可能是为了减少风险或者获得认同感。
例如,当某个投资品牌受到广泛关注时,许多投资者会跟随大众选择该品牌,而忽视其他更有潜力的投资机会。
3. 前景理论前景理论认为,人们在决策中更关注损失而不是收益。
相比于预期收益,人们更害怕预期损失,并倾向于采取保守的决策。
这种倾向可能导致人们错失一些机会。
例如,在投资时,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保留现金而不是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
第二部分:应用解析1. 行为经济学与金融行为经济学对金融市场的研究有重要影响,它揭示了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和市场失效的根源。
通过了解人们决策时的心理偏差,金融机构可以设计更合适的金融产品,提高投资者的决策效果。
此外,行为经济学还可以帮助金融监管机构更好地了解市场风险,加强监管措施。
2. 行为经济学与公共政策行为经济学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通过了解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决策机制,政府可以设计更有效的政策来引导和改善人们的决策。
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政府可以利用行为经济学的知识,采取措施鼓励人们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3. 行为经济学与市场营销行为经济学为市场营销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偏好和购买行为,企业可以更准确地定位目标受众,并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
Behavior-Finance-复旦行为经济学
实证
• 孪生股权(twin shares)
1907年皇家荷兰(在美国和纽芬兰交易)
和壳牌运输(在英国交易)按60:40的基率 同意合并他们的股权,但仍保留为分离的实 体。如果价格等于基本价值,皇家荷兰的股 权价值应总是壳牌股权价值的1.5倍。 Froot and Dabora(1999)发现两者的股权价值 之比严重偏离1.5,而且,皇家荷兰按平价有 时35%被低估,有时15%被高估。
20 世纪70 年代法马(Fama) 对有效市场假说 ( EMH) 进行了正式表述,布莱克、斯科尔斯和莫
顿(Black-Scholes-Merton) 建立了期权定价模 型(OPM) ,至此,现代金融学已经成为一门逻辑
严密的具有统一分析框架的学科。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二十八分。
行为金融学理论简介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二十八分。
1952 年马克威茨(Markowitz) 发表了著名的论文 “portfolio selection”,建立了现代资产组合理 论,标志着现代金融学的诞生。
20 世纪60 年代夏普和林特纳(Sharp,Lintner) 建立并扩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 ①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投资者是会犯错误的。
• ② 在绝大多数时候,市场中理性和非理性的投 资者都是起作用的(而非标准金融理论中的非理 性投资者最终将被赶出市场,理性投资者最终决 定价格)。非理性对价格的影响是实质性的和长 期的。文献称之为“套利限制 (limits of arbitrage).
• 利用前景理论解释了不少金融市场中的异常现象:如股价 溢价之迷(equity premium puzzle)
review of behavioral economics分区 -回复
review of behavioral economics分区-回复什么是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经济决策行为的学科。
它结合了经济学和心理学的原理,探究人类经济行为背后的决策动机和行为模式。
相对传统经济学关注理性决策,行为经济学更加关注人类在实际决策中的非理性行为和心理偏差。
这门学科基于对个体行为的观察和实证研究,旨在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为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决策者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
行为经济学的起源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开创了这一领域。
他们的工作对经济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使行为经济学获得了广泛关注和探索。
行为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基础是认为人类的决策行为不总是理性的,而受到各种认知和情感因素的影响。
在行为经济学中,经济行为主要被解释为人们在特定情境下作出的选择,即人们如何评估和权衡收益与成本。
但与传统经济学不同的是,行为经济学更加注重个体心理和情感因素对决策的影响。
它揭示了许多心理偏差,例如选择支配、锚定效应、心理账户等。
这些偏差表明,人们的决策往往受到感受、风险厌恶、即时满足和社会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常基于实验和实证数据。
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们在特定实验环境中的行为,研究人员可以获取关于决策背后心理机制的信息。
这些实证数据使得行为经济学能够提供更加细致深入的洞察,从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有效的政策建议。
行为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其中之一是公共政策制定。
通过了解人们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模式,政策制定者可以设计更符合实际情况和人们需求的政策。
例如,在鼓励储蓄方面,传统经济学可能认为提高利率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但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往往更容易受到当下消费的吸引,因此政策制定者可以采取其他激励措施来鼓励储蓄。
此外,行为经济学在市场营销和消费者行为研究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偏好,企业可以更好地设计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行为经济学 行为金融学
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作为应用经济学领域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备受瞩目。
本文将详细介绍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定义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经济行为的决策影响的学科。
行为金融学是行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投资者决策行为、风险偏好、市场波动等金融问题的学科。
二、研究内容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类决策偏差:这项研究探究人们在决策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产生的偏差。
例如,人们倾向于过度自信,在面对风险和机会时,通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因此在决策时往往会做出不理智的选择。
2. 社会性因素:这个领域主要研究人们如何在社交交往中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换,以及相关决策是如何被社交因素所影响的。
例如,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往往会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
3. 意识流程: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探究人们决策时所形成的意识流程,并研究能够使人更好地理解其过程的工具和策略。
例如,通过激励目标和决策思维流程来增强自我否决。
与行为经济学相似,行为金融学主要是在人类决策过程中针对金融领域中存在的一些偏差进行研究,如:1. 稳定偏向:指人们对投资回报的过于稳定的期望,这会影响到他们的风险偏好以及他们在市场中的投资行为。
2. 短期漂移:指人们在短期内过多关注市场波动,而忽视了长期收益的结构。
3. 羊群效应:指投资者受到其他投资者行为的影响,而视其为行动的条件。
三、应用现状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已经在理论和实践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和企业家利用这些理论研究成果来制定政策和管理产品开发方案。
针对行为金融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广大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已经着手调整风险管理策略,他们将更多地关注投资管理的方式和寻找市场偏差的方式。
在金融市场,行为金融学所关注的交叉学科已成为全球巨头机构的研究热点。
例如US的奖金基金会在研究项目上进行了迅速的拓宽。
Behavioral Finance 行为金融学
News is not immediately reflected in forecasts
Equity Premium Puzzle
Overreaction & Availability Bias
• If they continue to act based on their biases, they will eventually be driven out of the market
• But: Sheer luck may enable them to stay in the market
• Prospect Theory
• Allais Paradox
• Recency Effect • Overreaction & Availability Bias
• E.G. Werner De Bondt and Richard Thaler - "Does the Market Overreact?“
• Herd Behavior
• Gamble Fallacy • Confirmation Biases • Mental Accounting • Anchoring
• E.G. Kanheman & Tversky -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
Stocks are screened for growth and value characteristics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1.00% -2.00% -3.00%
Day 4 Emotion_decision and Social fairness 复旦行为经济学
• Hersh Shefrin和Meir Statman在一个研究中发现: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除了避免后悔以外,还有一 种追求自豪的动机在起作用。害怕后悔与追求自 豪造成了投资者持有获利股票的时间太短,而持 有亏损股票的时间太长。他们称这种现象为卖出 效应。他们发现:当投资者持有两只股票,股票 A获利20 ,而股票B亏损20% ,此时又有一个新 的投资机会,而投资者由于没有别的钱,必需先 卖掉一只股票时,多数投资者往往卖掉股票A 而 不是股票B。因为卖出股票B会对从前的买人决策 后悔,而卖出股票A会让投资者有一种做出正确 投资的自豪感。
• Scharfstein和Stein(1990)建立了声誉羊群行为模型,该模 型中有A,B两个决策者,依次作出决策。他们可能是聪 明的(Smart),也可能是鲁笨的(Dumb)。聪明的决策者接 受到关于资产价格的信息,而鲁笨的决策者只能接受到噪 音。委托人,包括决策者本身并不知道A,B的类型,但 在A,B做出决策后,委托人可以根据结果和决策修改。
从行为经济学研究社会公平问题
现象和比较……
现象和比较……
中国贫富差距
收入 财富比例
富人 70%
穷人 30%
另外:校园 里的不公平
人口比例
0.02%
消费
99.98%
富人 50% 20% 穷人 4.97% 20%
消费比例 人口比例
来源:美国美林集团,《2004年度全球财富报告》,
什么是公平?
• 收入,分配的均等? • 机会的均等?
人们都期望得到公平对待。公平地对待别人 和被别人公平对待是人的基本社会要求。
结果2:
--有3.3%的人在即使面临被惩罚得一无所有的风险情 况下,仍然选择了一分钱都不分给对方,完全独自占有 ,我们称为这种人为“纯自私者”,但是他们所承担由惩 罚带来的“风险损失”也最大 。 --有3.7%的人选择将100元全都分给对方或给对方很多 ,他们这样处理主要是基于自身经济状况的考虑,既然 他们自身的经济状况不差,而对方要求分钱又可能是出 于需要,我们把这种行为列入“(纯粹)利他行为”
行为金融学复习资料Behavioral finance博迪投资学
心理账户 (mental accounting)
Mental accounting is a specific form of framing in which people segregate certain decisions. Key component of mental accounting are account assignment, closure and evaluation. Many people nominally place their money in different accounts (expenditure, wealth and income). In capital market, investor preference for stocks with high cash dividends and with a tendency to ride losing shock positions for long time. 许多行为金融学学者都认为,在行为人进行决策的时候,并不是权衡了全局的各种情况进行考量,而是在 心里无意识的把一项决策分成几个部分来看,也就是说,分成了几个心理帐户,对于每个心理帐户行为者 会有不同的决策。 一个理性的人应该让钱在不同的帐户中自由的流动。 视收入的来源、时间的不同分置不同的帐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将各期的收入或者不同方式的收入分置在不同的帐户中,不能互相填补 - 对待不同的收入有不同的消费倾向和风险偏好 收入来源的不同导致消费倾向和风险偏好大不相同 - “赌场盈利效应”(house money effect)——指人们对待赌博赚来的钱和工作赚来的钱在消费倾向和风 险偏好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对外块得来的钱会敢于冒险,容易大手大脚的消费掉;但对于辛苦工作得来 的钱就会患得患失,舍不得花掉。。 大钱小花,小钱大花 - Shefrin 和 Statman 认为普通投资者会将自己的投资组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风险低的安全投资,另一 部分是风险较高但可能使自己更富有的投资。这是由于人们都有既想避免损失又想变得富有的心态,因 此,人们会把两个心理帐户分别开来,一个用来规避贫穷,一个用来一朝致富。而且,在考虑问题的时 候,行为者往往每次只考虑一个心理帐户,把目前要决策的问题和其他的决策分离看待。也就是说,投 资人可能将投资组合放在若干个心理帐户中,不太在意它们之间的共同变异数 - 是指当人们做出错误的决策时,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痛苦。为了避免痛苦,人们常常做出许多看起来似乎 是非理性的行为。
行为金融名词解释、简答、案例分析解读
1.行为金融: 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人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认知、感情、态度等心理特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市场非有效性。
2.行为经济学: 是一门研究在复杂的、不完全理性的市场中投资、储蓄、价格变化等经济现象的学科,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的有机组合。
经济心理学: 是关于经济心理与行为研究的学科,应用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研究对象为个体及群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强调经济个体的非理性方面及其重要影响。
3.信息加工心理学: 或狭义的认知心理学。
它是用信息加工的理论来研究、解释人类认知过程和复杂行为的科学。
4.实验经济学: 是在可控的条件下,针对某一现象,通过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决策者的行为并分析实验结果,以检验、比较和完善经济理论,目的是通过设计和模拟实验环境,探求经济行为的因果机制,验证经济理论或帮助政府制定经济政策。
理性人: 在决策时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并能够对已知信息做出正确的加工处理,对市场做出无偏估计的人。
5.有限理性: 人们在认知与判断上存在很多局限性,其活动受到自身的心理活动、个人情绪的影响. 。
6.行为学: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
7.非理性:非理性主要是指一切有别于理性思维的精神因素,如情感、直觉、幻觉、下意识、灵感;也指那些反对理性哲学的各种非理性思潮,如惟情论、意志论、生命哲学、无意识、直觉论、神秘主义、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等。
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做出冲动的事。
8.经济人: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经济人”意思为理性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
9.理性人:"理性人"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
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10.标准金融理论:标准金融理论关于资产定价的研究最早可上溯至巴舍利耶的《投机理论》,巴舍利耶认为,对于每一笔交易而言,既有购买者也有卖出者,前者认为价格会上涨,后者认为价格会下跌,而从平均来看,价格上涨和下跌的概率是一样的,这种说法开创了令后来者奉为圭臬的随机游走假说:资产的收益是无法预测的。
review of behavioral economics分区 -回复
review of behavioral economics分区-回复什么是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为什么它如此重要并且如此受关注?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经济决策过程中表现出的非理性行为的学科。
它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经济学领域,研究个体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决策偏差和认知有限性。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假定人们在决策过程中是理性的,他们会根据个人利益进行最佳选择。
然而,行为经济学发现,人们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情绪、社会因素、认知偏差和不确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导致人们做出非理性的经济决策。
行为经济学通过实证研究,提供了多个例子来说明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偏差。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例子:1. 损失厌恶:人们通常对于损失的厌恶程度要大于对于同等规模的收益的欣喜程度。
这意味着人们在进行风险决策时会采取避免损失的策略,这可能导致不理性的决策。
2. 偏好指向现在:人们往往更倾向于立即获得的即时满足,而不愿意等待更大的未来回报。
这使得人们在金钱管理和储蓄上做出短视的决策。
3. 羊群效应:人们往往会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特别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
这导致了市场的过度反应和市场波动加剧。
4. 心理账户:人们将经济资源分配给不同的心理账户,并对不同账户中的经济决策进行不同的评估。
这可能导致资源的不有效利用和不合理的决策。
行为经济学在帮助解释为什么人们做出非理性决策的同时,还提供了一些解决偏差的方法。
1. 选择架构设计:通过改变决策环境,例如修改默认选项、提供决策评估工具和提供决策建议,可以减少个体的决策偏差。
2. 软强制力:通过利用人们对社会认同和所属团体的依赖,可以影响个体的决策行为。
例如,通过社会规范和群体压力来改变行为模式。
3. 教育和信息传递: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教育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经济决策的后果,减少决策偏差。
行为经济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决策提供了更准确的解释,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市场的运作机制。
行为金融学综述
行为金融学综述摘要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financeBF)作为新兴的金融学分支与占据金融学统治地位已经有三十年之久的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markethypothesis,EMH)对金融学的基础——套利投资人理性以及自1980年代以来涌现出来的大量异常现象进行了达二十年之长的争论双方此消彼长加深了人们对金融市场的理解促进了金融学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一、介绍在传统金融学的范式中“理性”意味着两个方面首先代理人的信仰是正确的他们用于预测未知变量未来实现的主观分布就是那些被抽取实现的分布其次给定他们的信仰在与Savage的主观期望效用(SEU)概念相一致的意义上代理人做出正常可接受的选择BF是一种研究金融市场崭新方法至少部分地以对传统范例面临的困难做出反应的面貌出现的广义上BF认为通过使用某些代理人不是完全理性的模型可以更好的理解某些金融现象在某些行为金融学模型中代理人的信仰不完全正确大都是因为不恰当的应用贝叶斯法则在另一些模型中代理人的信仰是正确的但做出的选择通常是有疑问的与SEU不相容BF最大的成功之一是一系列理论文章表明在理性交易者和非理性交易者相互影响的经济体中非理性对价格的影响是实质性的和长期的文献称之为“套利限制(limitsofarbitrage)”这构成了BF的两大块之一(见第二部分)为了做出清晰的预测行为模型常需要指定代理人的非理性形式人们究竟怎样误用贝叶斯法则或偏离SEU呢在此引导下行为经济学家们典型地求助于认知心理学家汇编的大量实验证据这些都是关于人们形成信仰时潜在的偏误和人们的偏好或给定信仰后怎样做出决策的因此心理学构成了BF的第二大块(见第三部分)我们考虑BF的特殊应用理解整个股市平均回报的横截面情况封闭式基金定价;理解投资者特殊群体怎样选择其资产组合和跨时交易;理解证券发行资本结构和公司的股利政策最后总结和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二、套利限制2.1市场有效性EMH认为实际价格等于基本价值在有效市场中没有免费午餐没有投资策略可以赚得风险调整的超额回报BF认为资产价格的某些特征最有可能用对基本价值的偏离来解释而且这些偏离是由非理性交易者的存在引起的对此种观点持长期反对意见可追溯到Friedman(1953)他认为理性交易者(也称为套利者)会很迅速消除非理性交易者(也称为噪声交易者)引起的偏离现象本质上这种观点基于两个主张首先只要偏离基本价值——较简单地说误价(mispricing)—一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产生了其次理性交易者将立即抓住机会因此纠正了误价BF对第二个主张很少有异议但对第一个主张有争论即使当一种资产被广泛的误价时设计纠正这种误价的策略可能非常有风险(即下面将要提到的四种风险)使之失去了吸引力因此误价仍是存在2.2理论在前一节中我们强调了当误价发生时设计纠正它的策略不担有风险而且成本昂贵因此允许误价存在的思想现在我们就讨论一些已确认的风险和成本2.2.1基本面风险关于某只股票基本价值的一些坏消息引起股票进一步下跌导致损失而且替代性证券很少是完美的经常是高度不完美的使得消除所有基本面风险成为不可能2.2.2噪声交易者风险指被套利者利用的误价在短期内恶化的风险此思想由DeLonget.al(1990a)提出即使某只股票拥有完美的替代性证券套利者仍面临那些本来使这只股票低估的消极投资者更加消极促使估价进一步下跌的风险一旦想当然认为估价不同于其基本价值是可能的那么想当然认为未来价格运动将增加发散性也是可能的当然如果价格最终收敛于基本价值那么有长远视野的套利者会对噪声交易者风险臵之不理噪声交易者风险之所以重要是现实世界中许多套利者是短视的而非有长远视野的这是因为许多套利者——职业资产组合经理人——不是管理自有资金而是代客理财用ShleiferandVishny(1997)的话说这是“大脑与资本的分离”这种代理特征有重要的后果缺乏专业知识去评价套利者策略的投资者可能简单地基于套利者的回报来评价他如果套利者正试图利用的误价在短期内变遭导致损失投资者可能认为他不称职而撤资套利者远远不能等到短期损失过去此时恰是投资机会最吸引人之时他可能被迫过早地变现这种过早变现的恐惧使他行如短视者这些问题仅会使债权人烦恼在短期受损后债权人看到附属抵押品贬值会要求偿还贷款又引起过早变现2.2.3执行成本恰当地运用利用误价的策略经常是很困难的许多困难与卖空证券有关而这是套利者为了避免基本面风险所必须做的对大部分货币管理人——特别是养老基金管理人和共同基金管理人——卖空是不允许的一名允许卖空的货币管理人——例如对冲基金管理人——仍不能卖空如果卖空供给不能满足它的需求的话即使他能卖空套利者不能确保他能继续足够长的时间借到证券直到误价自我纠正使他获利假使证券的原先拥有者要收回套利者将不得不在可能不利时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入证券(称为“大宗买入”)以补进他的卖空头寸某些套利策略需要在外国市场上买卖证券这经常有法律限制阻止美国投资者这样做通过法律漏洞绕过这些限制是昂贵的最后“执行成本”也包括执行套利策略时面临的一般交易成本例如佣金和买卖差价2.2.4模型风险即使一旦误价发生套利者经常仍然不能确信这是否真的存在考虑这种情况的一种方法是设想在寻求吸引人的机会时套利者依赖于一个可以告诉他基本价值的模型来判断是否误价然而套利者不能确信证券被误价也可能是模型错了股票事实上正确定价了这种不确定性来源称之为模型风险它也会限制头寸与教科书中的套利相比现实世界中套利包括大量风险在某些条件下将限制套利和允许基本价值的偏离一直存在为了理解这些条件是什么考虑两种情况:首先假设误价的证券没有相近的替代性证券因此套利者将暴露于基本面风险之下在这种情况下套利受到限制的充分条件是(1)套利者是风险规避者;和(2)基本面风险是系统性的因此不能通过拥有许多头寸来分散条件(1)确保了误价不会被单个套利者拥有误价的证券大额头寸而消除条件(2)确保了误价不会被大量套利者每人都在误价的证券当前持有量上增加少量头寸所消除噪声交易者风险、模型风险或执行成本的存在仅是进一步限制了套利其次即使完美的替代性证券存在套利仍然受到限制替代型证券的存在使套利者不受基本面风险和模型风险的影响如果两种证券拥有未来状态下相同的现金流而卖不同的价格那么他完全相信发生了误价我们可以进一步假设不存在执行成本因此仅有噪声交易者风险DeLonget.al(1990a)表明了噪声交易者风险是强有力的即使仅有这种形式的风险套利有时也受到限制充分条件与上面的相似捕捉其他现实世界情形的努力使得完备套利更加不可能例如大量不同个人不能干涉纠正误价的努力可能有其他原因一个可能性是进行套利需要的资源和关系仅能被少数训练有素的职业人士所获得另外可能是获悉套利机会有成本(Merton,1987)因此实际上仅有一小撮人随时能意识到套利机会到目前为止我们已讨论了像对冲基金这样的套利者利用市场无效性是不易的然而对冲基金不是试图利用噪声交易者的唯一市场参与者企业经理人也玩这个游戏如果经理人认为投资人正高估了其企业股票他可以通过以吸引人的价格发行额外的企业股票而受益这样产生的额外供给可能潜在地将价格拉回到基本价值不幸的是就像对冲基金一样对经理人来说这种游戏也是有风险的在这种情况下模型风险可能特别重要经理人很少能确信投资人正高估了其企业股票如果他发行股票认为股票高估而此时事实上并非如此他将招致偏离其目标资本结构带来的成本而无任何回报受益2.3证据从理论的角度看有理由认为套利是一个有风险的过程因此限制了它的有效性原则上任何持续误价的例子立即证明套利限制如果套利不受限制误价会迅速消失但问题是当许多定价现象被理解为偏离基本价值时仅在少数例子中确定误价的存在没有任何合理的怀疑这是因为Fama(1970)所称之为“联合假说问题(jointhypothesisproblem)”为了证券价格不同于其恰当的贴现未来现金流需要一个“恰当的”贴现模型因此误价的任何检验不可能避免地是误价和贴现率模型的联合检验这使给无效性提供确定性的证据变得困难起来尽管有这种困难金融市场仍有大量的现象可以几乎确定地证明是误价并持久存在2.3.1孪生股权(twinshares)1907年皇家荷兰(在美国和纽芬兰交易)和壳牌运输(在英国交易)按6040的基率同意合并他们的股权但仍保留为分离的实体如果价格等于基本价值皇家荷兰的股权价值应总是壳牌股权价值的1.5倍FrootandDabora(1999)发现两者的股权价值之比严重偏离 1.5而且皇家荷兰按平价有时35%被低估有时15%被高估2.3.2ADR’sADR’s是以信托形式被美国金融机构持有的外国证券股份这些股份的收益在美国交易在许多情况下外国公司的ADR在纽约的交易价格与标的股份在母国的交易价格非常不同2.3.3编入指数(indexinclusions)SP500中的一个公司离开指数通常是因为被兼并或破产而换入另外一家公司HarrisandGurel(1986)和Shleifer(1986)发现一个显著的事实当一只股票被编入指数时它的价格平均暴涨3.5%而且这种暴涨是持久的这种现象的引人注目的实例之一是当Yahoo(雅虎)被编入指数时其股票单天暴涨24%2.3.4互联网出让(internetcarve-outs)2000年3月3Com在其全资子公司PalmInc.的首次公开发行(IPO)中卖掉了5%的股份保留了余下的95%所有权在IPO之后3Com的股东间接拥有1.5倍的Palm股票3Com也宣布在9个月之内剥离Palm其余股份的意向同时将给3Com股东1.5倍的Palm股份在IPO之后首次交易收盘时Palm的估价在$95,按1.5倍估价3Com的价格下限是$142事实上3Com 的实际价格是$81这暗含着3Com除Palm之外的子公司的市场估价为每股-%60基本面风险噪声交易者风险执行成本模型风险皇家荷兰/壳牌无有无无ADR’s无有有无编入指数有有无无Palm/3Com无无有无表1利用误价引起的套利风险三、心理学在这一节里我们总结了可能是金融经济学家特别感兴趣的心理学3.1信仰3.1.1过度自信人们对他们的判断过度自信一是人们估计概率时很少校准;二是人们设计估计量的臵信区间太窄3.1.2乐观主义和如意算盘(wishfulthinking)大多数人对他们的能力和前途抱不切实际的乐观看法3.1.3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当人们试图确定模型B产生数据集A的概率时他们用A反映B重要特征的程度来评估该概率在大多数情况下代表性是有益的启发但也产生某些严重偏误一是基率忽视(baserateneglect)过分高估B对A 的代表性二是样本大小忽视(samplesizeneglect)当推断特定模型产生数据集的似然性人们不考虑样本的大小3.1.4保守主义相对于代表性会导致低估基率保守主义是指过多重视基率的情形3.1.5确认偏误(confirmaionbias)一旦人们已形成一个假说有时误认为另外的不利证据实际上也支持该假说3.1.6定位(anchoring)人们形成估计时经常先始于某值(可能是任意的)然而相对于此值做出调整实验证据表明人们“定位”的初值太多3.1.7记忆偏误人们推断事件的概率时经常搜索记忆中相关信息有时经济学家们对这些实验证据的主要部分小心翼翼因为他们认为(1)通过重复人们将学会去除偏误的方法;(2)领域中的专家例如投行中的交易者很少犯错误;和(3)用更有效的激励这些效应会消失3.2偏好3.2.1展望理论(prospecttheoryPT)任何试图理解资产价格或交易行为的模型必不可少的部分之一是关于投资者偏好或投资者怎样评估风险性赌博的假设绝大数模型假设投资者根据期望效用(EU)框架评估赌博不幸地是当人们在风险性赌博间选择时系统地违背EU理论因此有大量地的非EU理论试图更好与实验证据相匹配其中之一展望理论(KahhemanandTversky,1979)可能是最有希望解释金融市场出现的基本事实PT有许多关键特征首先效用定义在损益(gainsandlosses)而非最终财富头基础上这是Markowitz(1952)首先提出的思想其次价值函数凹于收益凸于损失这表明对损益的灵敏性大于对收益的这一特征称为损失规避(lossaversion)最后是非线性概率转换对小概率加权太重(overweight)而且人们在较高概率水平上对概率差异较敏感展望理论解释人们在相同的最终财富水平情形下做出不同的选择源于该理论的重要特征——架构(framing)或问题描述效应在很多实际选择情况下决策者在怎样考虑问题上也有灵活性价值函数的非线性特征使心理会计(mentalaccounting)至关重要它使个人赌博与财富其他部分具有相分离倾向3.2.2模糊规避(ambiguityaversion)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讨论集中在理解赌博结果已知时人们怎样按客观概率行动现实中概率客观上很少已知为了处理这种情况Savage(1964)发展了主观期望效用(SEU)框架Ellsberg(1961)的著名实验指出了人们厌恶主观或模糊不确定性甚于厌恶客观不确定性这已发现称为“模糊规避”三、应用(略)四、结论行为金融学是一个新兴领域正式始于1980年代我们讨论过的很多研究是过去五年里完成的我们处于什么状况呢在众多前沿问题已取得实质性进展5.1对于显著的异常事实的研究当DeBondtandThaler(1985)的论文发表时许多学者认为对他们发现的最好解释是这是一个程序错误自此以后他们的结论已被不但同情他们观点的而且持另外观点的学者们重复了很多次此时我们认为大部分经验事实已被大部分同行所接受尽管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仍在争论中这是进步如果我们都认为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我们可以集中理解为什么这样了5.2套利限制二十年前许多金融经济学家们认为有效市场假说必须正确因为套利的力量现在我们懂得这是一种天真的观点而且套利限制容许大量的误价现在也大都懂得缺乏有利可图的投资策略因为有风险和成本不仅仅是指缺乏误价价格可以是非常错误的而不产生获利机会5.3理解有限理性主要感谢认知心理学家如DanielKahneman和AmosTversky的工作现在我们有一长串稳健的实证发现将人类实际形成预期和决策的方式进行分类在记下这些过程的正式模型中展望理论最有名也取得了进展经济学家们从前认为行为或是理性的或是不可能形式化现在我们知道有限理性模型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比纯理性模型更精确地描述了行为5.4行为金融学理论的构建在过去几年里金融市场中代理人不完全理性的理论建模工作有所突破这些论文或通过信仰形成过程或通过决策过程放松了完全理性假设像上面讨论过的心理学家工作这些论文是重要的存在性证明表明体现人类行为的显著方面同时紧凑地考虑资产定价是可能的5.5投资者行为现在我们已开始一项重要的工作试图提供证明和理解投资者不但业余的投资者而且职业投资者怎样做出他们的资产组合选择直到最近这项研究明显缺少全体金融经济家们的参与或许因为构建资产定价的错误信仰不需知道经济体中代理人的行为情况这是在短时期内取得的成就但是我们仍然更靠近研究议事日程的开始而非结束我们知道要冒足够的预测风险才能了解到该领域的未来进展大部分是不可预测的虽然这样我们还是忍不住冒险对下一步的可能进展提出少量意见首先我们已总结过的大部分工作范围很窄模型明显捕捉了投资者信仰或他们的偏好或套利限制的一些特征而不是捕捉了三者全部这一评论可以运用于经济学大部分研究而且自然暗含研究者也是有限理性的事实然而随着不断进步我们希望理论家们开始将它们更多体现并运用进他们的模型中一个例子或许可以理解这一点实证文献反复发现资产定价异常现象在小型和中型股票上比大型股票上表现更显著这好像可能是这一发现反映了套利限制交易较小股票的成本较高而且低流动性使许多潜在套利者失去兴趣这一观察是明显的但仍没有构建为正式的模型我们希望在套利限制与认知偏误之间的研究成为今后几年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次对某些经验事实明显有竞争性的行为解释某些批评家认为这是该领域的一个弱点已总结的一长串认知偏差有时确实为行为建模者解释时提供了许多自由度我们承认有众多自由度但注意理性建模者从中也有许多选择权像Arrow(1986)具有说服力的讨论理性本身不产生许多预测预测来自于从属的假设比较另外的理论行为的或理性的真正仅有一种科学方法用经验检验简言之一是寻找理论取得新奇预测例如Lee,Shleifer,andThaler(1991)检验了他们模型预测小公司回报与封闭式基金贴现相关而Hong,LimandStein(2000)检验了HongandStein(1999)模型的含义赶大势(momentum)在交易不频繁交易者之间的股票表现较强.另一种检验是寻找代理人按模型要求的方式实际行动的证据Odean(1998)和GenesoveandMayer(2000)用实际市场行为研究出售效应(dispositioneffect)可归入这一类Bloomfieldet.al(2000)对Bareris,Shleifer,andVishny(1998)的行为理论给出了实证检验当然这样的检验从未是无懈可击的但我们应怀疑建立在无实证地事实证明行为之上的理论因为行为理论要求建立在行为的真实假设之上我们希望行为金融学研究者继续对他们的假设给出仔细的实证检验我们相同的希冀理性理论研究者我们对经济模型假设的直接检验的练习结果有两个预测首先我们发现我们目前理论大部分不但理性的而且行为的都错了其次我们产生更好的理论。
review of behavioral economics分区 -回复
review of behavioral economics分区-回复什么是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回顾与展望引言: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是经济学领域中一门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它结合了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旨在探索人类的行为决策过程以及这些决策对经济结果的影响。
本文将对行为经济学的分区进行全面回顾,从理论框架、实证研究和政策应用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旨在全面了解行为经济学对经济学领域的重要贡献。
第一部分:理论框架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认知限制和行为偏差两个方面。
认知限制指的是人类决策过程中的局限性,包括心理偏见以及信息处理的有限能力。
而行为偏差则指的是经济决策与经济理性相悖的现象,例如超越理性的偏好、决策不稳定性以及对风险的不理性处理等。
在认知限制方面,行为经济学提出了多个重要概念,如心理偏见(psychological biases)和信息加工(information processing)等。
心理偏见通过对人们决策过程中的常见误判进行分类,揭示了人类决策存在的普遍缺陷。
而信息加工则强调了决策者在有限信息条件下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方式,如有关选择时的分散注意力(attentional focus)和选择规模效应(choice set size effect)等。
行为偏差方面,行为经济学提出了各类实证现象和模型,以分析和解释决策者在现实决策中的行为偏好。
如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和置换效应(endowment effect)等,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得失时的不同反应;随机性厌恶(risk aversion)和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等,揭示了人们在处理风险时的行为倾向。
第二部分:实证研究行为经济学的实证研究通过实验方法,以及大规模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等手段,深入研究了个体的行为决策和社会现象。
其中,实验方法是行为经济学的重要工具之一。
review of behavioral economics分区
review of behavioral economics分区
摘要:
1.行为经济学概述
2.行为经济学的分区
3.行为经济学的应用和影响
正文:
1.行为经济学概述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与经济决策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结合了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以探讨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的非理性行为。
与传统经济学主张的理性人假设不同,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在做决策时并非总是理性的,而是受到认知偏差、情感、心理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行为经济学的分区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者行为:研究消费者如何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做出购买决策,例如消费者如何处理风险、如何形成消费习惯等。
(2)决策与判断:探讨人们在面临决策时,如何受到过去经验、心理预期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其判断与选择。
(3)金融市场:研究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行为,包括投资者如何处理信息、如何形成泡沫和崩盘等。
(4)政策与制度:分析政策和制度对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政策和制度来引导人们的经济行为。
3.行为经济学的应用和影响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金融市场、消费者政策、税收政策等领域。
通过对人类非理性经济行为的深入研究,行为经济学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有助于制定更加符合人性的政策。
此外,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也对企业经营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企业通过研究消费者的非理性行为,可以更好地设计产品、制定价格策略,从而提高市场份额。
review of behavioral economics分区 -回复
review of behavioral economics分区-回复什么是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和情感因素的学科。
它通过对人们在经济环境中做出的选择和行为的实证研究,试图解释为什么人们的决策可能会偏离理性预期,并探索这种行为对经济决策结果的影响。
行为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寻找和发现实际生活中的决策问题,并提供改进决策能力和设计政策的指导原则。
它挑战了传统经济学中的一些假设,例如人们是理性的、自私的和稳定的,通过提供更加现实和实用的解释框架,以更好地理解个体决策和市场行为。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包括实验经济学、问卷研究、案例分析、计量经济学等。
这些方法通常结合了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者可以分析个体如何对选项进行评估、权衡风险和回报、受到情感和情绪的影响等。
行为经济学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消费者行为领域,行为经济学可以帮助企业了解顾客的购买决策,优化产品和价格策略,提高市场份额和利润。
在金融领域,行为经济学可以揭示投资者的情感和行为偏见,并解释市场波动和投资决策的异常。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行为经济学可以指导政府制定更有效的政策,例如纳税和退休计划,以促进个人健康和财务福利。
尽管行为经济学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应用,但它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些批评者认为,行为经济学在解释个体决策时过于关注心理因素,忽视了社会和制度因素的影响。
另外,一些人对行为经济学的预测能力持怀疑态度,认为其理论和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有限。
总体来说,行为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个体决策和市场行为的框架。
它不仅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而且还对实践工作和政策制定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
通过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引导人类经济行为,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金融学理论简介
• 现代金融理论是建立在套利定价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资 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期权定价理论基石之上的。这 些经典理论承袭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技术,其模型与范式 局限在“理性”的分析框架中,忽视了对投资者实际决策 行为的分析。随着金融市场上各种异常现象的累积,模型 和实际的背离使得现代金融理论的理性分析范式陷入了尴 尬境地。在此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行为金融理论悄然兴 起,并开始动摇了CAPM和EMH的权威地位。尽管行为金 融学目前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它通过心理与决 策行为等因素的引入,已经成功地对证券市场的异象进行 了解释。尤为重要的是,行为金融学以其独特的理念,为 投资者提供不少有价值的投资理念和策略。
历史回顾
• 20 世纪50 年代,冯· 纽曼和摩根斯坦(Von Neumann-Morgenstern) 在公理化假设的基 础上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rational actor) 选择进行分析的框架,即期望效用函 数理论。阿罗和德布鲁(Arrow-Debreu) 后 来发展并完善了一般均衡理论,成为经济学 分析的基础,从而建立了现代经济学统一的 分析范式。这个范式也成为现代金融学分 析理性人决策的基础。
1952 年马克威茨(Markowitz) 发表了著名的 论文“portfolio selection”,建立了现代资 产组合理论,标志着现代金融学的诞生。 20 世纪60 年代夏普和林特纳(Sharp, Lintner) 建立并扩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20 世纪70 年代法马(Fama) 对有效市场假说 ( EMH) 进行了正式表述,布莱克、斯科尔斯和 莫顿(Black-Scholes-Merton) 建立了期权定 价模型(OPM) ,至此,现代金融学已经成为一 门逻辑严密的具有统一分析框架的学科。
噪声交易者风险
指被套利者利用的误价在短期内恶化的风险。此思想由 De Long et.al(1990a)提出。即使某只股票拥有完美的 替代性证券,套利者仍面临那些本来使这只股票低估的消 极投资者更加消极促使估价进一步下跌的风险。 许多套利者是短视的而非有长远视野的。这是因为许多套 利者——职业资产组合经理人——不是管理自有资金,而 是代客理财。用Shleifer and Vishny(1997)的话说,这是 “大脑与资本的分离”。这种代理特征有重要的后果
• 噪声交易者就是不拥有内部信息却非理性 地把噪音当成有效信息进行交易的人。
• 这种观点基于两个主张:首先,只要偏离 基本价值——较简单地说,误价 (mispricing)—一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机 会产生了。其次,理性交易者将立即抓住 机会,因此纠正了误价。
• 中国股市平均换手率远高于发达股市的平 均水平。也就是说每只股票在一年之中被 转手交易了3-4次以上,即每只股票平均持 有期只有3-4个多月。而在其他主要发达股 市中,股票的持有期限平均是在两年左右, 新加坡与加拿大股市更是长达3年之久。
• BF认为即使当一种资产被广泛的误价时, 设计纠正这种误价的策略可能非常有风险 (即下面将要提到的四种风险),使之失 去了吸引力。因此,误价仍是存在。
四种风险
• 基本面风险 关于某只股票基本价值的一些坏消息, 引起股票进一步下跌导致损失。而且替代 性证券很少是完美的,经常是高度不完美 的,使得消除所有基本面风险成为不可 能。 • 比如: 福特汽车的基本价值 $20, 现跌到 $15,理性投资者会买进福特股票,同时为 规避风险,卖空替代股票通用汽车。
有效市场假说
• 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能够完全估计出股票的价 值和价格。
• 即使投资者不是完全理性的,由于交易的随机性, 使得价格不会偏离其基本价值。 • 假设承认非理性交易者(噪音交易者)的行为趋同 使得价格偏离不能冲销,但存在理性的套利者, 他们的套利行为会使价格重新回复到真实价值。
噪声交易者
• 噪声: 指虚假的或者失真的信号,是一种与 投资价值无关的信息。它可能是市场参与 者主动制造的信息,也可以是参与者判断 失误的信息。
行为金融学
•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 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力图揭 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行 为金融理论认为,证券的市场价格并不只 由证券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在很大程度上 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 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 有重大影响。
• ①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投资者是会犯错 误的。 • ② 在绝大多数时候,市场中理性和非理性 的投资者都是起作用的(而非标准金融理 论中的非理性投资者最终将被赶出市场, 理性投资者最终决定价格)。非理性对价格 的影响是实质性的和长期的。文献称之为 “套利限制(limits of arbitrage).
• 中国股市波动(50%) 也远高于发达国家 (10%-20%)。
• 我国的股票投资者大多符合噪音交易者的 特征: • 1。不具备专业知识,很大程度上受某种” 消息”的影响,
• 2。羊群效应明显,导致市场反应过度
行为金融学观点
• BF认为资产价格的某些特征最有可能用对 基本价值的偏离来解释,而且这些偏离是 由非理性交易者的存在引起的。
• 执行成本 恰当地运用利用误价的策略经常是很 困难的。许多困难与卖空证券有关,而这 是套利者为了避免基本面风险所必须做的。 对大部分货币管理人——特别是养老基金 管理人和共同基金管理人——卖空是不允 许的。
• 模型风险 即使一旦误价发生,套利者经常仍然 不能确信这是否真的存在。考虑这种情况 的一种方法是设想在寻求吸引人的机会时, 套利者依赖于一个可以告诉他基本价值的 模型来判断是否误价。然而,套利不能 确信证券被误价:也可能是模型错了,股 票事实上正确定价了。这种不确定性来源 称之为模型风险,它也会限制头寸。
• 但是,20 世纪80 年代对金融市场的大量实 证研究发现了许多现代金融学无法解释的 异象(anomalies) ,为了解释这些异象,一些 金融学家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 对投资者的行为分析,至90 年代这个领域涌 现了大量高质量的理论和实证文献,形成最 具活力的行为金融学派。
市场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