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黛初会》教案
《宝黛初会》教学设计(完整)
9《宝黛初会》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小说塑造典型环境的手法,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鉴赏小说人物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4、分析作品主题,体会《红楼梦》深刻的主题意义。
【教学设想】1、对于长篇巨著的教学,我们应该点面结合,在综观全篇的基础上,突出对某些精彩点的研学。
2、根据课文特点,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难点则在于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
3、课前或课后组织学生观看《红楼梦》相关影片,增添学生对于原著的感性认识。
【安排课时】三课时【学习要点】1、了解《红楼梦》及其主要作者曹雪芹。
2、初步阅读课文,理清“宝黛初会”情节。
3、讨论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4、讨论分析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物的性格形象。
【学习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
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
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
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四十回相传为清人高鹗所续。
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可能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9《宝黛初会》名师教案(第1课时)
《宝黛初会》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红楼梦》。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3.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环境描写。
4.分析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5.了解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对比等主要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红楼梦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见通课堂应用《音乐导入:枉凝眉》)几百年来,《红楼梦》一直以她独有的魅力打动一代代人的心。
她是一曲女性的悲歌,是一首爱情的绝唱,是一部末代王朝的兴衰史,一幅滚滚红尘的风情画。
置身红楼,我们可以体味青春的浪漫,如诗如画的美妙,可以感受“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伤痛。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红楼,欣赏其中的一节《林黛玉进贾府》二、知人论世1.曹雪芹与《红楼梦》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他出身于贵族世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颙等祖孙三代人,相继连任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
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雍正继位后,开展了一场凶残的斗争,排除异己,其父因牵连了进去,在雍正五年被革职抄家,曹家从此衰落。
到了乾隆初年,曹家似乎又遭到一次更大的祸变,从此就一败涂地了。
曹雪芹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
《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创作过程十分艰苦,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没有完稿,就因幼子夭折感伤成疾,还不到五十岁,就在贫病交迫中搁笔长逝了。
他的未完稿题名《石头记》,基本稿只有八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的。
2.《红楼梦》《红楼梦》被誉为“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它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异常广阔。
书中涉及的人物从皇亲国戚、贵族官僚,到丫鬟小厮、僧道商农,几乎涵盖当时中国社会各个阶层。
它对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度、土地制度、宗法制度、婚姻制度、科举制度以及封建伦理道德等都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林黛玉进贾府之宝黛初会》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时代背景;(2)掌握故事情节,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经过;(3)分析宝黛初会的情景描写,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人物形象和故事氛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与记忆;(2)宝黛初会情景的分析和体会;(3)作者写作技巧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古典文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2)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剖析;(3)文本内涵的挖掘和拓展。
1. 导入新课:(1)简介《红楼梦》及作者曹雪芹;(2)概述林黛玉进贾府的背景和原因;(3)提问:请大家谈谈对宝黛初会的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宝黛初会的情景描写;(3)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宝黛初会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3)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强调宝黛初会的情景描写对整个故事的重要意义;(3)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2. 分析宝黛初会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写一篇短文;3. 预习下节课内容,了解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身世背景。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存在不足之处;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3.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六、教学内容6. 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其与贾府人物的关系1. 引导学生关注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如敏感、多愁善感、聪明、才情横溢等;2. 探讨林黛玉与贾府其他人物的关系,如与贾母、王熙凤、宝玉等的关系,分析其性格特点对人际关系的影响;3. 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贾府中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9《宝黛初会》精品教案
《宝黛初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及其作者。
2、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3、学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方法,初步感知《红楼梦》中的各种人物的关系及各自在贾府中所占的地位。
二、课程导入《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宝黛初会》选自小说第三回。
主要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第一次描写贾府环境,描写贾府的一些主要人物。
三、作者简介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
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
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
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
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
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
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绔”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
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了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
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的基础。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宝黛初会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宝黛初会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宝黛初会教案第【1】篇〗9《宝黛初会》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小说塑造典型环境的手法,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鉴赏小说人物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4、分析作品主题,体会《红楼梦》深刻的主题意义。
【教学设想】1、对于长篇巨著的教学,我们应该点面结合,在综观全篇的基础上,突出对某些精彩点的研学。
2、根据课文特点,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难点则在于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
3、课前或课后组织学生观看《红楼梦》相关影片,增添学生对于原著的感性认识。
【安排课时】三课时【学习要点】1、了解《红楼梦》及其主要作者曹雪芹。
2、初步阅读课文,理清“宝黛初会”情节。
3、讨论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4、讨论分析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物的性格形象。
【学习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
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
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
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四十回相传为清人高鹗所续。
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可能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林黛玉进贾府之宝黛初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2)能够把握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发展;(3)能够分析宝黛初会时的情感变化和人物性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原著,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原因和过程;(2)通过分析宝黛初会时的对话和行为,揭示人物性格特点;(3)通过讨论,探讨宝黛之间的感情变化及其对后续故事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2)理解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高对人性的认识;(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友情和家庭关系。
二、教学重点1. 林黛玉进贾府的原因和过程;2. 宝黛初会时的情感变化和人物性格;3. 古典名著《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林黛玉复杂的内心世界;2. 分析宝黛之间的感情变化及其对后续故事的影响;3. 探讨《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红楼梦》;2. 参考资料:有关《红楼梦》的研究著作、评论文章;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主要人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林黛玉进贾府的相关章节,分组讨论林黛玉的心理活动和人物形象。
3. 分析与解读:引导学生分析宝黛初会时的情感变化和人物性格,重点关注黛玉的内心世界和宝玉的性格特点。
4. 拓展与探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宝黛之间感情变化的理解和看法。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宝黛初会的详细解读,让学生深刻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4.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红楼梦》与其他古典名著的异同,提升鉴赏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和互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度和积极性;2. 读后感作业:评估学生对宝黛初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人物性格和感情变化的把握;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角色扮演和贡献,以及批判性思维和沟通技巧的运用。
宝黛初会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优秀教案
宝黛初会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优秀教案《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宝黛初会描写了表妹林黛玉来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宝黛初会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宝黛初会》教案[课时目的]分析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课文用肖像描写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课时重点]人物的性格及写法分析,肖像描写的学习。
[课时难点]林黛玉的性格分析[课时内容]一、人物性格和写法分析1、王熙凤课文是怎样刻画王熙凤的性格的?王熙凤的性格有什么特点?点拨:(1)铺陈服饰:暗示贪婪与俗气。
(2)描写容貌:美丽外表下隐藏刁钻、狡黠本性。
(3)言行表现:A、贾母戏谑之言:性格泼辣。
B、见黛玉,恭维——拭泪——喜:察言观色、机变逢迎。
C、回王夫人:果断能干,受宠专权。
2、贾宝玉作者是怎样刻画贾宝玉的?贾宝玉的性格有什么特点?点拨:(1)写法:王夫人对黛玉的叮嘱、黛玉的猜度是侧面描写;后面的外貌、词两首、动作是正面描写。
(2)性格:封建叛逆者,蔑视世俗,卓然独立,善良多情。
3、林黛玉作者是如何刻画林黛玉的性格特征的?点拨:(1)态度与心境:寄人篱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2)外貌、神情、风韵: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二、小结:1、通过课文人物刻画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一般特点。
2、通过课文人物刻画的横向比较,了解课文用肖像描写透露、显示人物特征的特点。
3、归纳“肖像描写”剖析法:(1)透过肖像看人物的性格、气质;(2)通过肖像看人物的社会地位;(3)抓住观察人物的视角析观察者;(4)结合其他各种描写整体分析;(5)肖像描写的适时适量。
小结:肖像描写含有人物服饰、体态、容貌、神态表情、风度等。
三、布置课后练习:请学着用本课有特点的描写手法写一个片断,反映人物的特征。
《宝黛初会》教学参考宝黛初会心有灵犀一点通黛玉和宝玉林黛玉和贾宝玉是书中的两位主角.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一见如故,心灵相通这都是读者急于知道的,也都在课文中得到了初步表现.研读课文,摘要分析课文初步表现了林黛玉的什么性格特征提示:林黛玉由于丧母来外婆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贾母念及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反表现出孤高自尊.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这表现在她辞谢邢夫人留饭,在王夫人和贾母处择座,反映出她聪慧而又有良好的教养.在众人眼里,她'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颦颦'二字,准确地勾画出她的神情,也透露出她与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多的封建贵族家庭很不投合.林黛玉贾宝玉本文对宝玉的描写,主要有哪三个重点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西江月》二词的总结结合注解理解《西江月》二词的深层含义,然后谈课文初步表现了贾宝玉的什么性格特征2,《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写贾宝玉出场时,插入后人评贾宝玉的两首《西江月》词,其作用是A,反映了作为公子哥的贾宝玉的性格的另外一面,'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B,说明贾宝玉徒有英俊的外貌,其实不学无术,'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C,告诫王孙公子,莫向宝玉学习,'寄言纨绔与高粱:莫效此儿形状.'D,概括了宝玉的性格特点,说明他蔑视世俗,不慕功名利禄.答:()D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①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问题及答案1.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宝玉的.①是______描写,用的是的手法;②是_______描写,用的是________的笔调,突出宝玉的________;③是模拟的口吻写的,突出宝玉的________性格,这是宝玉的______特点,用的是的手法.2.'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是说: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D,不学无术,不懂儒家经典侧面欲扬先抑__肖像赞赏美貌多情_卫道者叛逆本质寓褒于贬C__问题及答案3.'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他人诽谤'是说A,独立不羁,要求个性解放B,性格孤僻,不肯服从管教C,桀骜不驯,追求与众不同D,固执任性,我行我素4.对这三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三段都用了比喻修辞手法B,②③两段都用了对偶修辞手法C,除对偶外,②段还用了排比,比喻D,③段作了反语___课文描写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相见的情形,表现了什么提示:黛玉和宝玉第一次相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这当然有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的因由.不过黛玉新到外婆家,言行谨慎,只在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娇纵惯了,便直言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在黛玉眼里的宝玉并非'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在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与其说是一见留下情根,不如说是精神上相通相应.'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AA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而贾宝玉则是贾母的心肝儿宝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们的命根子.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通灵宝玉',骂之为'劳什了','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黛玉早听说过这位衔玉而生的表兄'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王夫人则认为自己这个儿子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课文还借'后人'(按:'后人'应是作者的托辞)写的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阶级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一见如故,心灵相通课文描写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相见的情形,表现了什么提示:黛玉和宝玉第一次相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这当然有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的因由.不过黛玉新到外婆家,言行谨慎,只在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娇纵惯了,便直言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在黛玉眼里的宝玉并非'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在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与其说是一见留下情根,不如说是精神上相通相应.'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在黛玉眼中,贾宝玉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正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和封建秩序的反抗.林黛玉和贾宝玉之比_宝黛相见时,两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一个是寄人篱下,一个是混世魔王;一个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一个是率性而为,心直口快.所以尽管感觉相同,但一个只是深隐内心,另一个则是赤裸裸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描写,使环境和人物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林黛玉对贾宝玉认识之比林黛玉从王夫人口中得知贾宝玉是一个孽胎祸根,是一个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所以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心想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结果一见之下,却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何等眼熟到如此!心有灵犀,立即站到了贾宝玉一边.成为背叛封建家长,背叛封建社会的坚定同盟者.欲扬先抑,突出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认同感.贾宝玉和封建学士之比文中说'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这在众封建学士看来实在是荒唐之举,所以西江月中批道: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宝玉无意于功名利禄,厌《四书》而喜《西厢》,避功名而趋闺房,自为封建家长所不容,也必遭封建统治者所唾弃,所以才会屡屡遭贾政责打.西江月似贬实裹,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统治阶级叛逆者的光辉形象.作业你认为把名著改编成影视有什么利弊,就这一话题谈谈你的感受.《宝黛初会》练习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①敕(chì )造②盥(guàn)沐③阜(fù)盛④甬(yōng)道⑤轩(gān)昂⑥杜撰(zhàn) ⑦惫(bèi)懒⑧嗔(chēng)视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④⑥⑧D、①③⑤⑦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①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 ②可怜辜负好韶光( )③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④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 ⑤行为偏僻性乖张( )⑥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 )⑦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到也便宜( ) ⑧莫效此儿形状( )⑨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 ) ⑩两弯似蹙非蹙绢烟眉( )3、归类:A、正面描写B、环境描写C、细节描写D、侧面描写E、概括描写F、语言描写G、场面描写 H、白描 I 、心理描写 J、行动描写 K、肖像描写从描写的角度分:----------------------------------------从描写的对象分:----------------------------------------从描写的手法分:----------------------------------------4、下面几个句子是对人物肖像的描写,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宝黛初会》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宝黛初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宝黛初会》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
文章通过宝玉和黛玉的对话,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深厚的感情基础。
本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丰富,人物形象鲜明,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人物关系。
但是,对于《红楼梦》这部作品,学生可能比较陌生,对于宝黛初会这一情节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宝玉和黛玉的深厚感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把握宝玉和黛玉的性格特点和感情基础。
2.能够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能够通过阅读感悟到宝玉和黛玉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4.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大意,把握宝玉和黛玉的性格特点和感情基础。
2.难点: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感悟宝玉和黛玉的深厚感情。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悟宝玉和黛玉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音乐,用于创设情境。
2.准备宝玉和黛玉的简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3.准备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方便学生学习和运用。
4.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章。
向学生介绍宝玉和黛玉的背景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宝黛初会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宝黛初会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宝黛初会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点评式读书方法。
2.运用点评式读书法分析人物形象。
【二】教学内容1.运用点评法赏析精彩的人物出场描写,领会贾宝玉的性格特征,并领悟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2.体会宝黛初会时的心有灵犀,初步领略宝黛爱情对封建礼教的挑战及《红楼梦》的思想价值【三】教学重难点点评式读书法及宝玉形象分析,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四】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用点评式读书法分析人物形象,以提问、讨论、创设情景、学生表演、大屏幕展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探究。
【五】信息技术应用知识点资源名称素材类型来源时长应用方式和作用感知宝黛初会电视剧插曲《枉凝眉》音频+图像下载3分钟情景导入激发动机熟悉摔玉细节摔玉视频下载54秒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六、教学过程1.音乐导入〔3分钟〕放映电视剧插曲《枉凝眉》让学生把握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2.学法指导:点评式读书法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法。
评的内容可以是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情节环境,或是写作手法,或者是字词句段等方面。
评的形式可以是赞许的,批评的,或是和别的作品进行比较,或者是由此及彼,展开联想。
〔多媒体展示定义2分钟〕3.四大名著著名评点:脂砚斋评点《红楼梦》,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李卓吾评点《西游记》——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评点是另一种极具价值的名著〔1分钟〕4.脂砚斋点评红楼梦例如:宝玉看罢,因笑甲眉:黛玉见宝玉写一“惊”字,宝玉见黛玉写一“笑”字,一存于中,一发乎外,可见文于下笔必推敲的准稳,方才用字。
道:甲侧:看他第一句是何话。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甲侧:疯话。
与黛玉同心,却是两样笔墨。
观此那么知玉卿心中有那么说出,一毫宿滞皆无。
明确:抓关键词、句,评写作手法、人物性格〔2分钟〕5.师示范点评:《西江月》这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提示了贾宝玉的思想性格。
《林黛玉进贾府之宝黛初会》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之宝黛初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背景和意义。
2. 通过分析宝黛初会的情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二、教学内容1. 林黛玉进贾府的背景和意义。
2. 宝黛初会的情节描述及分析。
3. 人物性格特点的探讨。
三、教学重点1. 林黛玉进贾府的背景和意义。
2. 宝黛初会的情节描述及分析。
四、教学难点1. 人物性格特点的探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林黛玉进贾府的背景和意义,宝黛初会的情节描述及分析。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宝黛初会中的具体情节,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红楼梦》及林黛玉进贾府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林黛玉进贾府的原因和意义,宝黛初会的情节描述及分析。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林黛玉、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宝黛初会中的表现。
4. 案例分析:分析宝黛初会中的具体情节,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七、作业布置1. 阅读《红楼梦》相关章节,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背景和意义。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红楼梦》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提问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林黛玉进贾府的背景、宝黛初会情节以及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程度。
2.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心得体会,评价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升情况。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红楼梦》的相关文本材料,包括林黛玉进贾府的章节。
2. 准备宝黛初会的插图或视频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情节。
3. 准备人物性格分析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特点。
八、教学资源1. 《红楼梦》原著或简化版教材。
五年级语文下册《宝黛初会》优秀教学案例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课,如讲述《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宝黛初会’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预设课文内容。
3. 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形象,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问题导向,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课堂互动。
3. 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析课文,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3. 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文学魅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的表现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细节?
b. 你认为宝黛之间的感情基础是什么?
c.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c. 思考并撰写一篇关于人际交往的文章,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
2. 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提高。
《林黛玉进贾府之宝黛初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2)能够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原因和意义;(3)能够理解宝黛初会的情节及其对后续故事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原著,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经过;(2)通过分析文本,理解宝黛初会的情节和人物性格;(3)通过讨论交流,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习惯;(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家族伦理的关注和思考;(3)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林黛玉进贾府的原因和意义;2. 宝黛初会的情节和人物性格;3. 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对古典文学的阅读理解和分析;2. 对传统文化和家族伦理的关注和思考;3. 对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红楼梦》;2. 参考资料:有关《红楼梦》的研究著作、相关背景资料;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主要人物,引起学生兴趣;2. 阅读原著:学生自主阅读林黛玉进贾府的相关章节,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宝黛初会的情节和人物性格,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进行深入思考;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阅读和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教学内容和目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分析,深入理解作品;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4. 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和特点;5.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步骤:1. 步骤一:引导学生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背景和原因;2. 步骤二: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和遭遇;3. 步骤三:研究林黛玉进贾府对贾府家族的影响;4. 步骤四:讨论宝黛初会的情节和人物性格;5. 步骤五: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
宝黛初会-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宝黛初会-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的关系及发展;2.了解《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人物角色;3.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鉴赏。
教学重点1.理解宝黛初会时的情感变化;2.分析宝黛初会等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分析《红楼梦》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鉴赏。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将提前准备好课程材料,包括《红楼梦》的部分文本和相关课文,准备好课堂所需的教学设备。
导入•例一:教师放映《红楼梦》剧照,唤起学生的知识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宝黛初会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例二:教师播放音乐《红楼梦》中的背景乐曲,为学生营造一个情感上的氛围,以帮助他们理解小说中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呈现与分析•通过阅读所提供的课文,与学生探讨宝黛初会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在此情境下的情感变化,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鉴赏,如:评价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表现等。
•提供相关的问答活动,夯实学生所学知识点,加深对《红楼梦》的理解。
练习与复习•针对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或难点设置相关的练习,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在课堂结束前,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检查课堂效果。
课后作业让学生阅读有关《红楼梦》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宝黛初会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体现出对小说的鉴赏能力。
同时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准备好下次课堂的教学内容。
总结本课主要以《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为主要内容,通过深入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展现,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水平,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宝黛初会》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配乐朗诵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创设生动、形象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境创设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问题导向,深入解读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宝黛初会》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宝黛初会》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选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本课通过宝玉与黛玉的初遇,展示了两个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特殊的情感联系。此案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理解人物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从故事中感悟人生哲理,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a.宝玉和黛玉的性格特点分别是什么?
b.从宝黛初会这一情节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感?
c.你认为宝黛初会的寓意是什么?
2.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点拨和引导。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宝玉和黛玉的性格特点。
2.指出宝黛初会这一情节所蕴含的哲理,教育学生珍惜友情,学会换位思考。
3.小组合作,共同成长
案例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分享中共同成长。这种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共同提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宝黛初会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宝黛初会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宝黛初会教案第1篇】《宝黛初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宝黛初会》选自《红楼梦》全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为全书两大男女主角贾宝玉、林黛玉的第一次见面,“宝黛初会”在全书中是个关键点。
因此也是本节课的重要探究点。
二、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理清“宝黛初会”情节。
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2、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3、通过品读《西江月》和“宝玉摔玉”的情节去领会宝玉的精神世界(重难点)。
三、过程与方法:(1)熟读—整体把握—交流探究—结论(2)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本文学习的主要方法。
四、教学设想: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对宝黛初会视频内容的播放,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
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通过个性赏析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施展个性的空间。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未曾相逢先一笑,初会便已许平生。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这也许就是心有灵犀、一见钟情。
今天,让我们感知一下《宝黛初会》他们的心有灵犀、一见钟情。
一、(自主学习)文本探究----初入贾府“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这次来了,她看到的、感受到的与别家有哪些不同请学生根据以下提示,进行阅读思考和交流探究。
(3分钟自主合作探究)(1)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读课文,画出黛玉弃舟登岸后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明确: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
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明确: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宝黛初会教学设计
宝黛初会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宝黛初会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的初次相遇及对话场景;2.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表达;3.发展学生的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将小说内容转化为口语表达;2.学习并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相关音乐,让学生进入故事背景氛围。
然后,教师简略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2.观看视频演绎(15分钟)教师播放宝黛初会的视频演绎,让学生观看并体验宝黛初次相见的场景和对话。
3.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宝黛初会的情形,包括宝玉和黛玉的外貌特征、对话内容和心情等。
各组选一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4.文字感知(15分钟)教师分发相关文本给学生,让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并标注重点词汇和句型。
学生个人默读后,教师组织学生朗读。
5.语言点讲解(15分钟)教师解释并讲解部分生词和重点句型,如"曾生"、"眼熟"、"趔趄"、"忽然间"等。
6.角色扮演(20分钟)学生自愿扮演宝玉和黛玉的角色,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念白对话。
7.问题探究(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让学生探究宝黛初会的意义和对后续情节发展的影响。
8.小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总结教学内容,简要复述《红楼梦》中宝黛初次相遇的情景,并展示几组学生的角色扮演表演。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这一情节的感想。
四、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阅读《红楼梦》相关章节;2.思考并写下对宝黛初会情节的理解和感想。
五、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文学作品的角色扮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初遇等;。
五年级下册语文07《宝黛初会》备课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07《宝黛初会》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2.了解古代宴会的礼仪;3.理解文章中传达出的主题思想。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2.倡导学生尊重传统文化;3.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2.理解文章中传达出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化素养;2.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进入主题,通过投影、语音、情境营造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与《宝黛初会》相关的问题。
•你们了解过红楼梦吗?•你们听说过古代宴会的礼仪吗?•你们知道《宝黛初会》是哪一回吗?2. 阅读理解(30分钟)学生全文阅读《宝黛初会》,通过分析包括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的内容来理解文章的含义,并结合故事情节进行阐述。
注意:学生读熟文后不需要对全文进行背诵。
只需阅读、理解、关联知识。
3. 组织讨论(2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探讨下列问题:1.文章中有哪些重要的人物?2.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3.宝玉为何也会流泪?4.宝玉和黛玉的相处有哪些点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4. 课堂表演(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宴会的场景。
•A组:扮演主人公宝玉;•B组:扮演主人公黛玉;•C组:扮演其他客人。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加入一些提示,引导学生注意古代宴会的礼仪。
5. 总结提高(10分钟)学生跟据所学习的知识,结合故事情节,就宝玉和黛玉的相处给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为这个方案提出具体的具体的建议。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通过观察、检查、讨论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黛初会》教案[教学目的]一、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二、了解小说塑造典型环境的手法,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特点。
三、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鉴赏小说人物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四、分析作品主题,体会《红楼梦》深刻的主题意义。
[教学设想]一、对于长篇巨著的教学,我们应该点面结合,在综观全篇的基础上,突出对某些精彩点的研学。
二、根据课文特点,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难点则在于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
三、课前或课后组织学生观看《红楼梦》相关影片,增添学生对于原著的感性认识。
四、安排三课时。
课时[教学要点]一、介绍《红楼梦》及其主要作者曹雪芹。
二、初步阅读课文,理清“宝黛初会”情节。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家喻户晓的《红楼梦》似乎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能不读的一部名著。
请学生展示预习作业:介绍“我了解中的《红楼梦》和曹雪芹”。
教师根据学生介绍作适当的补充。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
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
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
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四十回相传为清人高鹗所续。
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可能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
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
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
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的藏书家。
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
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
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
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頫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
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
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
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宝黛初会》之前的故事情节介绍。
《宝黛初会》选自《红楼梦》全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因此,为了学习《宝黛初会》,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请学生介绍《红楼梦》开篇五回的主要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介绍作适当的补充。
回是开篇。
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
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
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
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贾府中上上下下的人物关系,大致可列表图示如下:宁国公:贾演—贾代化贾敷贾敬贾珍—贾蓉贾惜春荣国公:贾源—贾代善史太君贾赦贾琏巧姐贾迎春贾政贾珠贾兰贾元春贾宝玉贾探春贾敏林黛玉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次直接描写。
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宝黛初会》即小说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节选内容。
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母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
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
请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将“林黛玉进贾府”放在小说的开篇序幕部分?学生讨论回答后明确: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次见面作了安排。
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三、初读课文,了解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并理清小说情节。
?明确:小说是以林黛玉天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和所见所闻为线索的。
明确:途经宁国府→进入荣国府→正房上房,拜见外祖母,见过王熙凤→邢夫人家,见贾赦未得→荣府荣禧堂,见王夫人→贾母房用晚饭,见宝玉→碧纱橱里四、作业:布局图。
附:第二课时[教学要点]一、讨论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二、初步学会鉴赏小说中的典型环境。
[教学内容与步骤]林黛玉进贾府,贾府便是她以后长期生活的地方。
听母亲说过外婆家与别家不同,怎么个不同,黛玉来至外婆家当会细心观察、判断。
作者就是以黛玉进府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视线来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
这也是作者次向读者展现小说的典型环境。
一、阅读课后思考题一,细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贾府的环境及人物描写是借助林黛玉的眼光的。
课文中明显能看出是林黛玉“眼光”的描写有: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
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子。
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还有一些例子,不再罗列。
这样从林黛玉的“眼光”来写贾府环境布局和各色人物,让小说叙述线索更集中,虽写了很多事物,却不凌乱。
而且这样写也更能表现出林黛玉的性格和内心活动,让人物形象也更饱满。
二、讨论:“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这次来了,她看到的、感受到的与别家有哪些不同?请学生根据以下提示,进行阅读思考和讨论交流。
前看到了什么情况?明确: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
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明确: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
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明确:“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
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日月,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
“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
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明确:在贾府里聚居着两类人:一类便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贵依恃那握有“万几宸翰之宝”的皇帝;另一类则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婆子、嬷嬷以及等级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奴隶。
教师总结: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
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三、请你设想: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林黛玉的生活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学生讨论。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细心、多虑与自尊,课文中多处地方刻画出了这一特点。
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进贾府后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比如:在邢夫人处。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婉言拒绝了,她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