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课件:第十六章 传染病

合集下载

病理学传染病ppt课件

病理学传染病ppt课件

真菌
如白色念珠菌、曲霉等,可引 起念珠菌病、曲霉病等传染病

寄生虫
如疟原虫、血吸虫等,可引起 疟疾、血吸虫病等传染病。
病原体入侵途径及定位
呼吸道传播
病原体通过飞沫、尘埃 等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如流感病毒、结核分枝
杆菌等。
消化道传播
病原体通过污染的食物 、水等经消化道进入人 体,如伤寒沙门氏菌、
痢疾杆菌等。
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思路
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症状、体征、既 往史、接触史等。
体格检查
全面检查患者身体各部位 ,注意皮疹、淋巴结、肝 脾等变化。
鉴别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及实验室 检查结果,与相似疾病进 行鉴别。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技术
生化检查
肝功能、肾功能、 电解质等,评估器 官功能状态。
病原学检查
细菌培养、病毒分 离等,直接寻找病 原体。
深入分析了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 人群在传染病流行中的作用,以及疫 情爆发的影响因素。
新兴传染病挑战及应对策略探讨
新兴传染病的特征与挑战
01
概述了近年来出现的新兴传染病的共同特征,如病毒变异快、
传播范围广等,以及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的严峻挑战。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02
强调了国际社会在应对新兴传染病时应加强合作,共同分享信
展望科技创新将持续推动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发展,包括新 型疫苗研发、快速检测技术革新和药物研发等方面的突破 。
公众健康素养的提升
强调公众健康素养的提高将是未来传染病防控的重要一环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共同构建健康防线。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病理学传染病新课件

病理学传染病新课件

治疗原则及目标设定
早期治疗
尽早开始治疗,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降低并发症风险。
综合治疗
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支 持治疗、免疫治疗等,以达到最佳治
疗效果。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合 并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目标导向治疗
设定明确的治疗目标,如病毒清除、 症状缓解、预防并发症等,以指导治 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病理学传染病新课件
目 录
• 传染病概述 • 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 • 常见传染性疾病及其病理变化 • 诊断方法与实验室检测技术 •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策略 • 预防控制措施与公共卫生策略
01 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定义与分类
传染病定义
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 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 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 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决策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决策过 程,与医护人员共同制定和调 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 依从性和满意度。
06 预防控制措施与 公共卫生策略
预防控制措施及实施方法
疫苗接种
推广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传染 病的传播。
环境卫生
改善居住和工作环境,减少病原体滋生和传 播的机会。
个人防护
临床表现
乏力、食欲减退、恶心、 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腹水 、肝性脑病等。
结核病
结核病的类型
肺结核、淋巴结核、骨结核、肾结核 等。
临床表现
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 咳嗽、咳痰、咯血等呼吸系统症状。
病理变化
结核杆菌引起特异性炎症反应,形成 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
艾滋病

《病理学传染病》课件

《病理学传染病》课件

器官组织的损伤
传染病会导致器官组织损 伤,引起相应的病理变化 ,如炎症、坏死、出血等 。
免疫病理损伤
传染病的免疫病理变化包 括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 等,可引起机体组织损伤 和功能障碍。
并发症
传染病的并发症包括继发 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可加重病情和增加治疗 难度。
03
常见传染病病理学特点
流感
《病理学传染病》PPT课件
目录
• 病理学传染病概述 • 传染病病理学基础 • 常见传染病病理学特点 •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 传染病研究进展
01病理学传染病概述Fra bibliotek定义与分类
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 、真菌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 、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 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分 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 、寄生虫性传染病等。
药物治疗的进步不仅提高了治愈 率,降低了病死率,同时也改善 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疾病
负担。
传染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近年来在疫苗研发方面也取得了显著 进展。
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对于预防和控制传 染病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控制疫情 爆发和降低发病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
一些新疫苗不断问世,如针对埃博拉 出血热、寨卡病毒等疾病的疫苗,以 及针对流感病毒的新型流感疫苗等。
肝炎
肝炎概述
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 炎症,具有传染性。肝炎病毒 有多种类型,如甲型、乙型、
丙型等。
病理学特点
肝炎病毒主要攻击肝脏细胞, 导致肝脏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 。长期肝炎可引起肝硬化和肝 癌。
并发症
肝炎并发症严重,可引起消化 道出血、肝性脑病等,甚至可 能导致死亡。

病理学 第16章传染病

病理学  第16章传染病

10
■依其病变特点可以分为
肠结核
1.溃疡型:结核杆菌→肠壁淋巴组织→结核结节
→干酪样坏死→破溃→溃疡
11
特点:
肠结核
①溃疡:环形,长径与肠轴垂直。边缘不齐,底 部为干酪样坏死,其下为结核性肉芽组织
②肠浆膜:淋巴管炎→纤维素渗出+串状灰白结节
腰 带 状 溃 疡
12
2.增生型:少见
肠结核
结核性肉芽组织、纤维组织增生→肠壁肥厚、肠 腔狭窄→低位肠梗阻及右下腹肿块
P346
8
4.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原因:肺外结核病灶内的结核杆菌间歇入血 特点:病变新旧、大小不一。小如粟粒,大可达 数厘米。以增生性改变为主。
9
三.肺外结核病 (一)肠结核:85%位于回盲部
肠结核
原发性:肠原发综合征 肠原发性结核性溃疡 结核性淋巴管炎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继发性:多见,咽下含结核菌痰液所致
特点
结核性脑膜炎
①蛛网膜下腔灰黄色、胶冻样渗出物
②脑室脉络丛及室管膜可有结核结节
③病程长→闭塞性血管内膜炎→多发性脑软化
④蛛网膜下腔渗出物→机化→脑积水
脑积水
胶冻样渗出物
16
(四)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病
肾结核病
1.肾结核病
肾皮髓质交界或肾乳头局灶性病变→干酪样坏死
→空洞→空壳→细菌下行→输尿管和膀胱感染
第十六章 传染病与深部真菌病
病理教研室
1
讲授内容 1.结核病 2.伤寒 3.细菌性痢疾 4.阿米巴病 5.血吸虫病
2
(三)肺结核病血源播散所致病变 1.急性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 结核杆菌→短时间内大量侵入肺静脉→血液循环 →全身各器官
3
①肉眼:均匀密布、大小一致,灰白色,圆形, 境界清楚的小结节。 ②镜下:增生为主,偶见渗出,坏死为主的病变

传染病病理学PPT课件

传染病病理学PPT课件

患者心理干预和康复指导
心理干预
传染病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恐惧等心 理问题,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包括心 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以缓解患 者心理压力。
康复指导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计划,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 生活作息等方面的指导,以促进患者 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康复。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机体防御反应及免疫机制
非特异性免疫
01
皮肤黏膜屏障、吞噬细胞、补体系统等,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防
御作用。
特异性免疫
02
T细胞、B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针对特定病原苗接种
03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产生记忆,再次感染时能够快速应答;疫苗
接种可模拟自然感染,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
肝肾功能损害
部分传染病可导致肝肾功能损害,表现为黄 疸、水肿、蛋白尿等。
后遗症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源;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后遗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 治疗等。同时,加强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消化道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
由痢疾杆菌引起,通过食物或水传播,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和 里急后重。
伤寒
由伤寒杆菌引起,通过食物或水传播,主要症状为持续发热、相对 缓脉、玫瑰疹和肝脾肿大。
甲型肝炎
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通过食物或水传播,表现为发热、乏力、食欲 不振、恶心和呕吐。
血液及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病理学课件传染病部分-2024鲜版

病理学课件传染病部分-2024鲜版
2024/3/28
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对疫情现场的调查 和实验室检测,分析传 染病的流行规律和危险 因素,为防控策略提供 依据。
公共卫生措施
制定和执行公共卫生政 策,如隔离、消毒、个 人防护等,降低传染病 的传播风险。
29
未来展望与挑战
新技术应用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发展,未来病理学在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将更加精准 和个性化。
隔离治疗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病原体特点,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 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等。
疫情报告
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以便相关 部门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2024/3/28
23
切断传播途径与消毒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针对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个人卫生、 改善环境卫生、避免人群聚集等。
健康教育
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自 我防护能力。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传染病防控工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 、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控格局。
25
06
病理学在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与展 望
2024/3/28
26
病理学技术在传染病诊断中的应用
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活检、尸检等手段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组织切片和染 色观察,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病理学课件传染病部分
2024/3/28
1
目录
2024/3/28
• 传染病概述 • 传染病病原学 • 传染病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 常见传染性疾病及其病理特点 • 传染病防控策略与措施 • 病理学在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2
01
传染病概述

病理学 传染病 PPT精品课件

病理学 传染病 PPT精品课件

结核结节形成的意义:
在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形成,具 有诊断意义 结核结节内不易查到结核杆菌
增生为主的病变较稳定,临床常 呈慢性经过
3、以坏死为主的病变
(1)发生条件: 细菌数量多、毒力强 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变态反应强烈
(2)病变特点:干酪样坏死 肉眼:淡黄色、均匀、细腻,似奶酪 镜下:红染无结构颗粒状物质
传染病
Infectious disease
概念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通过一定的 传播途径侵入易感人群的个体所引起的 一组疾病,并能在人群中引起流行。
基本环节 ①传染源 ②传播途径 ③易感人群
主 要 内容
• 结核病 • 伤寒 • 细菌性痢疾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流行性乙型脑炎
结核病
Tuberculosis,TB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传染源: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 2、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3、发病机制:结核病的发病与结核杆菌的数量、 毒力大小以及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反应和变态反 应有关。
毒力:与菌体成分有关
免疫反应:T细胞介导的巨噬细胞的细胞 免疫为主。
变态反应:人体再次接触结核菌或代谢产 物所产生的Ⅳ型变态反应。
由于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的病变 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 核病两大类。
临床上有咳嗽、咳痰、咯血、低烧、 盗汗、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
结核病基本病变与机体的免疫状态
病变
机体状态
结核杆菌 病理特征
免疫力 变态反应 菌量 毒力
渗出为主 低
较强
多 强 浆液/浆液 纤维素炎
增生为主 较强 较弱 多 较低 结核结节
坏死为主 低

多 强 干酪样坏 死
结核病基本病变的转化规律

传染病病理学PPT课件

传染病病理学PPT课件
隔离措施与原则
阐述隔离措施在传染病防控中的重要性,包括患者隔离、密切接触者隔离等,以及隔离期 间的管理和监测要求。
消毒与隔离的挑战与对策
探讨消毒与隔离措施实施中面临的挑战,如消毒不彻底、隔离不严格等,并提出相应的解 决策略,如加强培训指导、完善监管机制等。
个人防护与公共卫生教育
个人防护措施
介绍个人防护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包括佩戴口罩、保持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具 体措施。
毒血症与败血症的关系
毒血症是败血症的前期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败血症。
免疫应答与免疫损伤
01 02
免疫应答的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应答和清除三个过程来抵抗感 染。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如炎症反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如细胞 免疫和体液免疫)。
免疫损伤的表现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可能对机体自身组织造成损伤 ,表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反应等。
疟疾
由疟原虫引起,主要表 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 、出汗等症状,严重者 可出现贫血、肝脾肿大 和昏迷。
阿米巴病
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 泻、果酱样便等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肠穿孔和 肠出血。
04
传染病病理生理学机制
Chapter
发热与热型
发热的原因
感染因子激活体内免疫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 上调体温设定点。
修复过程
组织损伤后,机体启动修复机制,包括再生、纤 维瘢痕形成等,恢复组织结构和功能。
慢性化过程
部分传染病病原体可长期存在于机体内,导致慢 性炎症和纤维化等病变。
03
常见传染病病理学表现
Chapter
病毒性传染病

病理学传染病课件

病理学传染病课件

食物传播:通过食物传播的病原体,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水源传播:通过水源传播的病原体,如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
媒介传播:通过媒介传播的病原体,如蚊子、苍蝇等昆虫传播的疟疾、登革热等疾病
病原体与病理变化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病理变化: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起组织、器官、系统的病理变化
病理过程:包括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恢复期等阶段
病理特征:不同病原体引起的病理变化具有不同的特征,如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特征是肝细胞变性、坏死、炎症反应等
病理生理机制
4
3
炎症反应:病原体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病理变化:病原体引起组织病理变化,如细胞变性、坏死、增生等
2
1
病原体入侵:病原体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
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麻疹、肺结核等
02
消化道传染病:如霍乱、痢疾、伤寒等
虫媒传染病::如梅毒、淋病、艾滋病等
血液传染病: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
传染病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如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等
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病原体,如手足口病病毒、麻疹病毒等
抗寄生虫疫苗:如疟疾疫苗、血吸虫病疫苗等
疫苗研发与使用
疫苗研发:针对特定病原体进行研究,开发出有效的疫苗
01
疫苗生产:大规模生产疫苗,确保疫苗质量和数量
02
疫苗接种:按照规定进行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03
疫苗效果评估:对疫苗的效果进行评估,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4
演讲人
01.
传染病概述
02.
03.
目录
传染病的病理学

病理学传染病课件

病理学传染病课件
病理学传染病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传染病概述 • 病原体与感染 • 传染病病理生理 • 常见传染性疾病及其病理变化 • 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 • 预防与控制措施
01 传染病概述
CHAPTER
传染病定义与分类
定义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 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 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防护意识。
02 病原体与感染
CHAPTER
病原体类型及特点
细菌
单细胞微生物,具有细 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等结构,通过分裂繁殖

病毒
非细胞结构,由核酸和 蛋白质外壳组成,寄生 在活细胞内,通过复制
增殖。
真菌
多细胞微生物,具有菌 丝和孢子等结构,通过
孢子繁殖。
寄生虫
包括原虫、蠕虫等,寄 生在宿主体内或体表, 通过摄取宿主营养生存

感染过程与机制
侵入途径
病原体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 皮肤黏膜等途径侵入机体。
繁殖与扩散
病原体在机体内繁殖,释放毒素或 酶类物质,破坏组织细胞,引起局 部或全身性炎症反应。
免疫应答
机体针对病原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 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以 清除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有害物质。
抗感染免疫及免疫逃逸
抗感染免疫
机体通过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方式抵抗病原体感染。天然免疫包括皮肤 黏膜屏障、吞噬细胞等;获得性免疫包括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
免疫逃逸
某些病原体能够通过变异、伪装等方式逃避机体免疫应答的攻击,导致持续性 感染或反复感染。例如,病毒可以通过变异逃避特异性抗体的中和作用;寄生 虫可以通过伪装成宿主细胞逃避免疫细胞的识别。
03
02

《病理学-传染》课件

《病理学-传染》课件

抗菌治疗
针对病毒感染,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 复制,减轻病情。
针对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消灭或抑制细 菌生长,减轻病情。
抗寄生虫治疗
化学治疗
针对寄生虫感染,使用抗寄生虫药物杀死 或驱除寄生虫,减轻病情。
使用化学药物对病原体进行抑制或杀灭, 达到治疗目的。
非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提供必要的营养、水分、氧气等支持,维持 患者生命体征。
ABCD
针灸治疗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目 的。
食疗与养生
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 调理和生活习惯调整,辅助治疗疾病。
THANKS
感谢观看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传染病发病中的作用, 如某些遗传疾病易感某些传染病。
传染病的病理变化
基本病变
并发症
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是传染病病 变的共同特征。
如休克、DIC等,以及这些并发症的 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
各系统病变
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 在传染病中的病变特点。
传染病的病理过程
01
02
03
疫苗种类
针对不同传染病,研发和生产不同类 型的疫苗。
接种对象
根据疫苗种类和疫情情况,确定接种 对象和接种范围。
接种方式
采用不同的接种方式,如注射、口服 、鼻喷等,提高接种效率和安全性。
疫苗效果评估
对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科学评 估,确保疫苗质量和效果。
05
CATALOGUE
传染病治疗
药物治疗
抗病毒治疗
免疫治疗
通过调节患者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力, 促进疾病康复。
手术治疗
针对某些特定传染病,如脓肿、梗阻等,采 取手术治疗以缓解症状。

病理学传染病课件

病理学传染病课件

病理学传染病课件contents •传染病概述•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免疫学在传染病中的应用•现代医学技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应用目录01传染病概述传染病定义与分类传染病定义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分类根据病原体不同,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寄生虫性等类别。

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如气候、地理等)、社会因素(如经济、文化、卫生条件等)和生物因素(如病原体变异、宿主免疫状态等)均可影响传染病的流行。

预防策略控制策略健康教育国际合作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策略01020304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包括疫情报告、隔离治疗、消毒处理、个人防护和疫苗接种等措施。

加强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加强国际间在传染病防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02病毒性传染病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及流行特征急性、慢性肝炎症状及并发症病原学发病机制诊断与防治肝炎病毒分类、结构、复制及变异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免疫应答及肝损伤机制实验室检测、影像学表现、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诊断与防治实验室检测、影像学表现、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典型流感症状、重症流感表现及并发症发病机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免疫应答及并发症发生机制病原学流感病毒类型、结构、变异及抗原性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及流行特征流行性感冒HIV 结构、复制周期及变异特点病原学实验室检测、影像学表现、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诊断与防治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及流行特征流行病学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免疫应答及疾病进展机制发病机制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症状及并发症临床表现0201030405艾滋病疱疹病毒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等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尖锐湿疣、宫颈癌等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脊髓灰质炎等其他病毒感染:登革热、埃博拉出血热等01020304其他病毒性传染病03细菌性传染病发病机制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制及宿主免疫反应病原学结核分枝杆菌的特性、培养及鉴定方法流行病学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及流行特征临床表现肺结核、肺外结核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治疗与预防抗结核药物的应用、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结核病伤寒与副伤寒发病机制伤寒与副伤寒的致病机制及宿主免疫反应流行病学伤寒与副伤寒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及流行特征病原学伤寒沙门氏菌和副伤寒沙门氏菌的特性、培养及鉴定方法临床表现伤寒与副伤寒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治疗与预防抗菌药物的应用、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细菌性痢疾痢疾杆菌的特性、培养及鉴定方法病原学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及流行特征痢疾杆菌的致病机制及宿主免疫反应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抗菌药物的应用、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与预防010204其他细菌性传染病布鲁氏菌病: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与预防鼠疫: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与预防霍乱: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与预防其他细菌性传染病概述:如炭疽、破伤风等0304寄生虫性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症状治疗疟疾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

《病理学-传染》课件

《病理学-传染》课件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探索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性传播等,以及不同传染源 的特点。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1
传染病的流行模式
2
探究传染病的传播模式,如点源传播、
人与人之间传播、环境传播和食物传
播等。
3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了解研究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常用方法, 例如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交叉 研究。
寄生虫性传染病
探究寄生虫性传染病的病理特点,如疟疾、血 吸虫病和包虫病等。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个人预防措施
了解个人在预防传染病方面应采取的措施,如勤洗手、避免大型聚集活动和接种疫苗等。
社区控制措施
探索社区层面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如卫生教育、疫苗接种和病例监测等。
国家防控策略
了解国家层面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如建立疾病监测体系、应急响应和灾害管理等。
《病理学-传染》PPT课件
通过这个PPT课件,我们将一起了解病理学中的传染病,并深入研究关键的 概念、流行病学、病理特点以及预防和控制方法。
基本概念
病原体的定义和分类
了解不同类型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以及它们对人体的影响。
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
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和其与非传染性疾病的区别,以及传染病的特点和传播方式。
流行病学调查在控制传染病 中的应用
了解如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来制定有 效的传染病控制和预防策略。
主要传染病的病理特点
细菌性传染病
了解不同类型的细菌性传染病的病理特点,如 结核病、肺炎和破伤风等。
病毒性传染病
探索病毒性传染病的病理特点,如流感、艾滋 病和乙肝等。
真菌性传染病
了解真菌性传染病的病理特点,如白色

2024版病理学传染病部分课件

2024版病理学传染病部分课件

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 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 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 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
空气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接触 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传染病防治原则与策略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01
02
流行病学
这些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易感 人群及影响因素。
03
发病机制
这些病毒对机体的损伤机制及免疫反 应。
诊断与防治
这些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方法、治疗 原则及预防措施。
05
04
临床表现
这些病毒性传染病的症状、体征及并 发症。
03 细菌性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
病原学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预防措施
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
风疹
病原体
风疹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为不规则 球形,有包膜。 临床表现
发热、皮疹、耳后及枕后淋巴结肿大。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胎盘传 播给胎儿。
预防措施 接种风疹疫苗是预防风疹的有效措施, 同时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 强通风换气。
幼儿急疹
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 径传播。
临床表现
伤寒以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 减少等为特征;副伤寒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其中血培养和骨 髓培养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治疗与预防
主要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同时加强对症支持治疗;预防措施包括注意 饮食卫生、避免与带菌者接触、接种伤寒疫苗等。

2024年病理学传染病课件

2024年病理学传染病课件

病理学传染病课件一、引言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本课件旨在介绍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防治原则,以增强读者对传染病的认识和理解。

二、传染病的基本概念1.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2.传染源: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个体或物体,如患者、带菌者、病媒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4.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人群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食物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5.流行病学: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分布、传播和影响因素的科学。

三、传染病的分类1.按病原体分类: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等。

2.按传播途径分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等。

3.按病程分类:急性传染病、慢性传染病、亚急性传染病等。

四、传染病的发病机制1.感染阶段:病原体侵入人体,繁殖并扩散。

2.潜伏阶段:病原体在人体内潜伏,不引起明显症状。

3.症状阶段:病原体繁殖至一定程度,引起人体出现症状。

4.恢复阶段:人体免疫系统清除病原体,病情逐渐好转。

五、传染病的病理变化1.局部病理变化:病原体侵入部位的组织炎症、坏死、溃疡等。

2.全身病理变化: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器官损伤等。

六、传染病的防治原则1.预防:加强个人卫生、改善环境卫生、实施疫苗接种、隔离患者等。

2.治疗:针对病原体选用敏感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等,对症治疗。

3.控制:及时发现、报告、隔离患者,追踪密切接触者,加强疾病监测。

七、结论传染病是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

同时,加强疾病监测和控制,提高医疗水平,有助于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希望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大家能对传染病有更深入的了解,为维护人类健康贡献力量。

第16章 传染病

第16章 传染病
21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22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23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24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5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6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7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8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25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26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By 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10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11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12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17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18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By Huang Jua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结核杆菌 传播途径:
1、呼吸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飞沫、 尘埃。
2、消化道感染 3、经皮肤伤口
结核杆菌抗酸染色
结核病发病取决于两方面因素: 1、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毒力(脂质和蛋白质)和数量
2、机体的反应性
包括 免疫反应与变态反应 均为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机体的反应性存在个体差异
疗法需要翻番; • 非洲和欧洲区域
我国TB防治现状
• 有约500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全球22个 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排在第二位。
• 每年有5万人死于结核病,每年新发结核病 人100万。
• 每年新发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约12万,病例 数居世界首位。而迄今查出并接受规范治 疗的仅数千例。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 传染病。其特征是形成慢性肉芽肿性 病变——结核结节。全身各器官均可 发生,但以肺结核最为多见。
基 本 病 变:
是一种特殊性炎症。 1、增生为主的病变:结核结节(肉芽肿)
其形成于细胞免疫基础上
典型的结核结节包括:
结节中央的干酪样坏死 上皮样细胞(epithelioid cell) Langhans巨细胞 外周的淋巴细胞及少量成纤维细胞
(1)上皮样细胞来源于
血中的单核细胞,呈梭形 或多角形,胞浆丰富、淡 染、境界不清,核圆形或 卵圆形,染色质少,甚至 呈空泡状,核内可有1-2 个核仁。
The TB skin test is based upon the type 4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 If a previous TB infection has occurred, then there are sensitized lymphocytes that can react to another encounter with antigens from TB organisms. For the TB skin test, a measured amount (the intermediate strength of 5 tuberculin units, used in North America) of tuberculin 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PPD) is injected intracutaneously to form a small wheal, typically on the forearm. In 48 to 72 hours, a positive reaction is marked by an area of red induration that can be measured by gentle palpation (redness from itching and scratching doesn't count). Reactions over 10 mm in size are considered positive in non-immunocompromised person
结合菌素蛋白+蜡质D →迟发型变态反应→巨噬 细胞溶解及组织坏死
免疫反应与变态反应同时存在,结核杆菌不同成 分刺激不同的T细胞亚群,产生不同的细胞因子, 诱发不同的免疫反应所致。
(MCF、MIF、 MAF)
CD4+(Th) →IFN-γ:
激活巨噬细胞, 杀菌↑, 巨噬细胞转化为 上皮样细胞及 Langhans巨细胞 CD8+(Ts) →溶解巨 噬细胞,杀灭胞 内细菌 CD4ˉCD8 ˉ: 溶解 巨噬细胞但不能 杀菌,形成干酪 样坏死灶
2、渗出为主的变化 浆液或浆液纤维
素性渗出,早期可见中性粒细胞,但 很快被巨噬细胞取代。
是在早期或机体免疫力低下,菌多、 毒力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时出现的改变, 易查见结核杆菌。
好发部位是 肺、浆膜、滑膜和脑膜等处; 可完全吸收不留痕迹或转变为以增生为主 或以坏死为主的病变。
渗出性病变
3、坏死为主的变化:干酪样坏死
第十六章 传 染 病
讲授学时: 六 学 时 讲授内容: 结 核 病
细菌性痢疾 伤寒 性传播疾病
传染病 (infectious disease)
是由病原微生物(传染源) 侵入人体(易感人群)所引起 的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的 一组疾病,在一定条件下可发 生广泛流行。
特 点:
1、具有特异的病原微生物。 2、具有传染性。 3、有一定侵入门户、季节性和嗜器官
呈淡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如 奶酪;镜下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
• 2011年,估计有870万例结核病新发病例,有140万人死 于结核病;
• 95%以上的结核病死亡情况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 结核病位居15至44岁妇女的三大死因之列; • 估计在2011年,有50万例病例和6.4万例死亡情况发生在
儿童中间; • 攻克多耐药结核病(MDR-TB)方面的进展较为缓慢; • 对已知携带艾滋病毒的结核病病人所提供的抗逆转录病毒
免疫反应:为机Biblioteka 的抗结核反应。T cell受 结核杆菌抗原多肽 刺激→致敏T →再次刺激→效应T →增殖与释放多种细胞 因子 →巨噬细胞向结核杆菌所在处移走、聚 集并活化→吞噬结核杆菌并在细菌磷脂作用 下转变为上皮样细胞→上皮样细胞融合成 Langhans 巨细胞(吞噬作用减弱而消化作用 增强)
变态反应:是引 起组织坏死的因素
性(嗜组织性)。
4、具有一定的免疫性(感染后免疫)。 5、基本病变是炎症。 6、临床经过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潜伏
期、前驱期、发病期和愈复期。
第一节 结 核 病 (tuberculosis T.B)
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世界TB防治现状
• 全世界结核病死亡率自1990年以来已经下降40% 以上,发病率也呈下降趋势
(2)Langhans巨细胞 由多数上皮样细胞互相融 合或核分裂而胞质不分裂 形成,为多核巨细胞,核 同上皮样细胞,排列成镰 刀状或花环状。
结核结节
结核结节形成,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体 现了结核病以增生为主的变化,它是在 菌量少,毒力低或人体免疫反应较强时 发生的,在结核结节内一般不易检见结 核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