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成因的思考

合集下载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研究述评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研究述评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研究述评专题述评摘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人文历史环境、政策制度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各种因素的作用往往是不同的。

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的研究主要可分为经济增长因素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和制度决定论。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需要从制度入手,尤其是以竞争中性为原则完善产权制度,加强欠发达地区产权保护公平程度,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交易成本;产权保护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制度性交易成本的界定、测度及降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7BJL01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项目“行政审批改革、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8-1-03-45)中图分类号:F0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982(2021)02-0054-0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区域发展的差距,对前者,国内外学者有对“中国奇迹”的理论解释,而对后者,则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的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人文历史环境、政策制度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各种因素的作用往往是不同的。

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的研究主要可分为经济增长因素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和制度决定论。

本文对这三种主要观点进行述评和比较,试图在此基础上探讨导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深层次原因,为我国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改革目标提供参考。

一、经济增长因素决定论经济增长因素决定论主要基于要素投入与配置的视角分析区域发展的差距,主要围绕劳动力数量、人力资本差异、资本稀缺程度、技术能力、要素配置效率展开。

这类文献核心观点认为资源配置效率与丰富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区经济差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有效对策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有效对策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有效对策分析作者:李晴来源:《消费导刊》2017年第03期摘要: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快速崛起,在此过程中,部分区域经济已实现战略性发展,但是我国整体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

区域经济作为地区生存发展的关键,而其综合团体经济的发展,促使区域经济水平明显提升。

本文首先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其次阐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并以此为基准点,探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有效对策。

关键词:区域经济;不平衡;原因及对策虽然国内经济已实现大幅度提升,国民生活水平得以改善,但是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不仅加剧贫富差距,还对区域市场结构升级产生不利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明显高于中西部区域,而在区域经济差距不断延伸的前提下,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目标受到明显冲击。

针对此,加强中西部区域经济建设,提升其发展速度,缩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责任。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首先,经济水平。

基于自然条件、社会因素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明显差距。

自改革开放后,“先富带后富”经济发展路线,促使我国经济逐渐迈向新领域,并在不断发展中,东南沿海地区已成为国家经济的中流砥柱,而中西部地区因地质位置、社会因素均略差于东南沿海地区,从而造成东南沿海、中西部区域经济水平的差异。

若要有效避免区域经济水平差异问题,则应对中西部地区产业模式予以更改,以此促进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

其次,经济结构。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第三产业相对薄弱,其原因在于:工业以原材料加工为主,而中西部地区工业加工力滞后,使其产品价值、增值空间较窄,致使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链条难以实现系统化转换。

另外,第三产业水平薄弱,也是中西部地区高科技水平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而在此过程中,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结构相对科学化、合理化,加之工业水平、产品科技、增值空间均已大幅度提升,促使我国区域经济结构面临相互对立的局面。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态势,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对分析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情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方面做出很大调整,由平衡发展战略转向不平衡发展战略,开始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国家制定的政策明显向沿海地区倾斜,沿海地区经济迅速腾飞,也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差距。

中西部地区物产资源丰富,同时强而有力的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以重工业为主的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充裕,工业配套设施较为完善,但因缺乏产业技术升级改造,东北地区发展势头有所减弱。

二、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1.地理位置。

自然资源分布差异以及不同级别开发建设程度所引发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分布差异巨大。

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但耕地却是北多南少,东部地区气候条件好,平原广阔,水陆交通发达,沿海区位优势明显。

中西部为中国几大高原向平原过渡地区,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敏感而脆弱。

在自然地理条件中,交通条件是区位条件中的基础性因素。

从地理区位和交通通讯来说,东部均具备较强的优势。

2.工业技术条件和工业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在我国经济产业链的发展中,工业具有举足轻重作用。

在历史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下,西部地区发展比较落后,企业规模小,大型工业企业更是屈指可数,因此经济发展其他地区是为落后,而在沿海地区,极早开放口岸,招商引资,科技投入较多,对东部地区产业的形成及其产业结构升级注入新鲜活力,具有良好的工业技术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因此其经济发展良好。

而中西部地区始终以经济效益低、投资回报率低的农业及重工业为主,转型困难,所以还延续着东部沿海地区重工业基地的角色,长此以往对中西部地区的长远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使其与东部地区在经济上的差距扩大化。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证分析与政策思考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证分析与政策思考
宜。
并提 出用 第一 主成 分 作 为一 个 地 区 综合 经 济 实 力 的度 量 。 而 他们 然
未 能对造 成这 一 差 舁进 行 更 深 入地 探 讨 和 研 究 本 文 将 采 用 聚 类 分 析 对 3 个 省份 ( 辖 市 ) 经 济 发 展 差 异 做 1 直 的

个 直 观 的展 示 , 看 各 地 区 的经 济 水平 的差 异 。 看 然后 就 经 济 增长 和

指标。
■ 二、 基于聚类分析的经济水平差异的研究
这 里我 们 采 用 其 中 2 0 0 5年 的数 据 , 用 的变 量 有 人 均地 区生 产 使 总 值 ( D P , 区 生 产 总 值 指 数 (G P , G P )地 I D ) 固定 资 产 投 资 总 额 ( 兀N)


是 各个 省 份 和 直 辖市 , 据来 自《 国统 计 年 鉴》 数 中
本 文 采 用 S S进 行 聚 类 分 析 , 将 各 个 省 份 和 直 辖 市 的 经 济发 A 若
展 现状 分 为 3类 , 则北 京 , 海 和 天 津 单 独 组 成 一 类 它 们 是 中 国最 上

各 地 区 的差 异 从 19 9 2年开 始 又 有 了抬 头 的迹 象 而且 呈 现 出新 的 特 征 : 海省 份 和 内陆 省份 的收 入水 平 和 收 入 增 长 速 度 的 差距 在 扩 大 沿
区 。 和许 多 学 者 对 中 国经 济 区域 的划 分 大 体 是 一致 的 说 明 中 国 的 这 经 济 区 域不 平 衡 现 象 确 实 是存 在 的 , 且 也 没有 消 失 的 迹象 。 并
, 三、 基于线性回归和主成份分析的经济发展研究 。

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各区域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这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实现更加公平、高效、可持续的区域发展格局,完善区域政策至关重要。

一、当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产业结构较为优化,创新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在经济总量、人均收入等方面相对滞后。

产业结构布局不均衡。

一些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而另一些地区仍依赖传统产业,产业转型升级面临困难。

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较大。

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在不同区域的覆盖程度和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配置效率。

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

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居民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的不均等。

二、区域政策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区域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通过政策倾斜和激励措施,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流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制定差异化的产业政策,支持各区域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区域间产业的协作与互补,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促进区域公平竞争。

为不同区域提供公平的发展环境,减少地区间的政策壁垒和市场分割,激发区域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缩小区域间公共服务差距。

三、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考在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注重区域差异。

不同区域在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区域政策应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各区域特点的发展策略。

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此对区域经济理论研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面对来自经济实践的巨大需求,学术界加强了对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并展开了激烈争论。

这些不同观点和争论对于繁荣和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至今为止,学术界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还缺乏一致的看法,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

这里,我着重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进行讨论,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引起学术界的争鸣和深入探讨。

一、关于中央区域政策的目标选择中央的区域政策究竟是注重效率还是公平目标,这是我国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效率优先论,即强调中央区域政策应注重效率目标,优先支持有条件的优势地区尤其是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二是公平优先论,即强调中央区域政策应注重公平目标,优先支持那些关键问题区域尤其是落后地区和衰退地区加快发展;三是效率与公平兼顾论,即中央区域政策要同时兼顾效率目标和公平目标。

也有一些学者强调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和兼容,或者寻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事实上,这种观点与兼顾论大体相同,只是表述不同而已。

在优先论中,过去学术界着重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而近些年又提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这两种观点可以看成是优先论的修正和改良。

由于在理论上的不同观点,导致建国以来我国中央区域政策的目标选择长期举棋不定,在效率与公平目标之间出现多次较大的变动。

从东西关系来看,当中央注重效率目标时,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受到较多的优待;当注重公平目标时,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或者过去的“三线地区”受到重视;其结果,处于中间地带的中部地区长期受到“挤压”。

在改革开放后的较长时期内,中央区域政策更多的是注重效率目标,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在投资和政策方面享受了较多的优惠。

这种情况直到最近几年才有一定的改变。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思考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思考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思考摘要: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具有客观性,湖南省作为中部大省,在其市场以及政策作用下,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大幅发展,但是其内部经济发展仍不平衡。

本文以湖南省14市州发展现状、产业结构发展状态为基本参照,探讨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湖南省;协调发展在市场和政策作用下,无论国家领域还是区域内部,其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性,湖南省作为我国中部大省,近年来取得了良好经济发展成绩,其经济水平大幅提升,然而由于各地域地理环境、社会人文、政府政策等主客观原因的影响,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

一、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体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湖南省“3+5”城市群的发展,为湖南省区域经济带来了世纪经济发展大跨越,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趋于发展格局,但是,就其14市州内部发展状况来看,仍存在很大差异。

1、经济发展地区性差异湖南省经济总体取得了快速发展,2010年湖南省实现人均gdp242万元,十四市州长沙、株洲、岳阳、常德、郴州、衡阳、娄底、益阳、张家界、永州、怀化、湘西、邵阳646,330,325,281,261,236,199,180,165,164,148142,120,103(单位:万元)其偏离率,分别为201,051,047,022,011,-003,-020,-025,-036,-036,-041,-042,-050,-060,由此我们看出长沙、株洲、湘潭是经济发展迅速而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而邵阳、湘西等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2001年人均gdp来看,长沙是昭阳的45倍,到2010年则为53倍,这说明两者间的经济差距日益加大。

而通过计算各州市的人均gdp偏差率,我们发现,湖南省经济发展水平自东向西大致呈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集中于以长沙为中心的经济群,主要包括株洲、湘潭、岳阳,其主要在于京广铁路、湘江中下游以及107国道的复合线上,其工业化水平较高,主要集中由于第二三产业;第二阶梯是衡阳、娄底、怀化等,大多以湖南省主要铁路干线分布;而第三阶梯则是分布在湘西、向南最边缘的地区,其农业生产率低,工业发展迟缓,交通闭塞等。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兼论近十多年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兼论近十多年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兼论近十多年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兼论近十多年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摘要: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部分地区的经济增长迅猛,而另一些地区则陷入了相对滞后的状态。

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产业集聚机制对经济差异的影响,并探讨了近十多年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

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人才聚集、创新环境以及政府支持等都是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地区的特点和政策的效果,提出了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策略。

最后,本文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学;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差异;发展策略一、引言经济地理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了地理空间如何影响经济发展。

而新经济地理学则更加关注地方特点、产业布局以及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和区域差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研究产业集聚这一重要机制对经济发展和区域差异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将以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产业集聚机制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并分析近十多年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

二、产业集聚机制与区域经济差异产业集聚是指特定产业在某个地区内的集中发展现象,形成可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规模效应和外部溢出效应。

经济的集聚会促使创新、专业化和分工,进而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然而,不同地区的产业集聚程度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区域经济差异的产生。

产业集聚机制主要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市场规模效应,即由于某一地区市场规模较大,会吸引更多企业进驻,并形成产业集聚;二是外部溢出效应,指某一地区的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合作与竞争的关系,通过共享经验、人才和技术来提高整个产业的效率和创新水平;三是政府支持,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和引导作用。

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

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

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1.“资源的诅咒”效应,即资源丰裕的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慢于资源贫乏的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

原因在于:(1)西部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成果的能力低于东部。

虽然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但是由于交通和技术的限制,开采成本高。

加之西部地区开采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益低,自然资源优势难以迅速转化成经济优势。

(2)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扭曲的要素和产品价格体系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价格优势相背离,资源利益的大量流失,使西部地区在工业化初期无法依靠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起来。

(3)地方与中央在资源价值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4)西部地区“竭泽而渔”式的开采;(5)产业分工及产业布局。

西部过分依赖原材料的初级产品加工业,在东西部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处于低端水平。

2.文化传统与人脉资源从文化传统因素看,东南沿海地区是儒学文化和各具地方特色的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地域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国际贸易和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居民较早地形成了商品经济观念,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也先于其他地区,因此市场意识、开放意识、经商和办实业的意识较强。

教育事业较为发达,文化素质和人均受教育程度高,当禁锢在他们身上的传统体制和政策被摆脱之后,他们个体的能量得以充分发挥,并又本能地走向国内外商贸市场。

而广泛分布在东南亚、欧美等国华人、华侨(原籍大多在东南沿海)以及由此形成的“人脉”关系,加速了东部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而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的存在,导致了人们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观念、意识。

即使在时代背景发生变化以后,惧怕风险、懒惰、等级观念、官本位意识、唯意志论等自然经济观念和传统计划经济思想依然存在,并形成一种群体性的思维和行为定势,制约着西部地区的思想解放,增加了西部制度创新的难度。

3.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析表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投资是推动东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而西部长期依靠国有经济支撑经济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国有经济的弊端是东西部经济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

试论我国东西部差距的成因

试论我国东西部差距的成因

将取代计划配置资源的单一方式 ;意味着计划经济比重较大的西部地区与计划经济 比重较小的东部
地 区 同时 进人市 场 ,共 同面 临市 场考验 ,遵 循 同一 市场 规则 。在 渐进 式 的市场化 改 革进 程 中 ,对东
西部地区差距扩大产生直接影响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 )经 济发展 中的 回流效应 ~ 对 于经 济发展 中区域经 济发 展不 平衡 的原 因及 不 良后果 ,瑞 典 的发展 经 济 学家 冈 纳 ‘ 尔达 尔 缪 在 《 经济理论与不发达地区》一书中作 了精辟的分析 。他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 中,区域差异是不 断 扩 大 的 。 个 地 区 的 经 济 扩 张 对 周 围 地 区 产 生 两 种 效 应 : 扩 散 效 应 ”  ̄rae et 和 “ 流 效 一 “ ( edf e) 回


市场 作 用—— 市场 化 进程 的影响
中国经济体制从 2 世纪 7 0 0年代束开 始由传统的计划经济 向市场 经济转变。在这种转变过程 中 整个 国民经济 运行 机制 、资源配 置方式 以及 经济 发展 战略都 发 生 了重 大变 化 。它 意味 着市 场 经
济所 要求 的横 向经济 关系将 取代 传 统体制 下 的行 政 隶属关 系 ;意 味着 以市 场 为主 的配 置 资源 的方式
开放 以来 国家 政 策 向东部地 区倾 斜 的结 果 。笔 者认 为 ,中 国的地 区经济 差距 的扩 大 ,既 与世 界各 国 区域 发 展过 程具 有 相似之 处 ,也 具有本 国改革 与发展 中独特 的制度 和政 策 背景 。归 纳起 来不外 乎 四 个 因素 :市 场作 用 、政府 政 策作 用 、分 工格 局和 产业结 构差 异 的影 响 。
外 流 、资本 向外 转 移 ,引起本 地 区经济 的衰退 ,产生 负面 影 响。从世 界 经济 发展 的实 践来 看 ,回流 效 应 总是 大于扩 散 效应 ,在 经济 发展初 期 尤其 明显 。我 国东西 部地 区经济 发 展 的差距 不 断扩 大表 明 回流效 应 确实对 我 国地 区经 济 的发展 产生 着不 利影 响 。 回流 效应对 西 部地 区的不利 影响 主要 表现 在三个 方面 :一是东 部地 区加 工工 业技 术先 进 ,生 产 效 率 高 ,产 品质量 普遍 较好 ,加 工工业 产 品大 量进入 并销 售 到西 部地 区 ,使 西部 地 区加工 工 业 的发 展处 境 十分 困难 。二 是 东部地 区工 资 收入较高 ,吸 引西 部地 区 大批 中高级 专业 技术 人才 和经 营 管理 人才 流 向东 部 ,形 成 了 “ 孔雀 东南 飞 ”的现 象 三是受 资 金利 润率 的支配 ,西 部地 区有 相 当一 部分

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与对策研究在中国,区域发展差异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这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困难。

尽管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来降低区域发展差异,但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因此,深入剖析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并制定对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从多个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成因及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历史原因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而历史上的不平等和分割,也成为了当前区域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历史上,一些地区曾经处于经济、文化和政治的中心地位,而另一些地区则被边缘化或者贫穷落后。

这种不平等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曾经有所改观,但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形成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

因此,历史原因也成为了当前区域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地理原因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也成为了当前区域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地区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例如青藏高原、新疆和内蒙古等地,由于湿度和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些地区的农业和工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而且,一些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也成为了阻碍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

三、资源分配不均资源的分配是影响区域发展差异的一项重要因素。

不同地区的资源分配往往存在一定的不均衡,例如,一些地区因其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的特点而成为经济发展的热门地区,而这些地区也同样成为政府投资的重点地区。

这种不平等的资源分配会导致一些地区的经济和人口流失,但这些地区的发展却长时间得不到重视和支持,从而造成区域发展差异的加剧。

四、人口迁移人口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和基础。

然而,在中国,人口迁移也成为了当前区域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一些地区的经济和社会资源的限制,人们只能选择到其他地区去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这导致了一些地区的人口流失。

同时,一些发达地区的强劲经济和高水平生活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和社会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发展。

中考地理区域发展差异与原因

中考地理区域发展差异与原因

中考地理区域发展差异与原因地理区域发展差异是指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在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差异程度。

中考地理考试中,常有与区域发展差异有关的题目出现,因此了解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是很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中考地理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以及影响区域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

一、自然条件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影响着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差异程度。

一方面,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例如,山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平原地区则适宜农业发展。

另一方面,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也会影响不同地区的发展。

例如,气候干旱的地区,农业发展相对困难,而沿海地区由于有海港等资源,相对容易发展。

二、人文因素人文因素也是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口分布不均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

发达地区的人口密集,市场规模较大,消费力较强,更有利于吸引投资和推动经济发展。

此外,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教育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等也会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三、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同地区的政府制定的政策存在差异,这会影响到区域的经济发展。

例如,政府对于特定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进驻,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引导等政策也会对区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四、区位条件区位条件也是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地理位置的不同决定了地区的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影响到经济发展。

例如,靠近港口和交通枢纽的地区更利于商品流通和市场拓展,也更容易吸引投资和产业发展。

五、历史和文化历史和文化因素也会对区域发展差异产生影响。

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沿革,形成了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和优势产业。

同时,文化因素也会影响到地区的人口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影响到经济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中考地理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自然条件、人文因素、政策因素、区位条件以及历史和文化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了解这些因素并加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提升我们的地理学科素养。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 一) 自 然 环 境
制” 等, 让 地 方 政 府 和企 业 的经 济 行 为 都 受 到 不 同程 度 限 制 .
阻碍 当地 经 济 发 展 , 影 响 其 居 民 的 收人 水 平 。 所 以, 国家 政 策 体 制 对 我 国 区 域 差 异 有 着 十分 密 切 、 直 接 的影 响 。 ( 三) 产 业 结 构

自然 环 境 作 为 人 类生 存 的基 础 , 对 人类 从 事 生 产 活 动 有

定 的 限 制 ,从 而 影 响 地 区经 济 的 发展 。我 国幅 员 辽 阔 , 气
般来讲 , 国 家域 地 区经 济 发展 的过 程 , 是 第 一 产业 产 值
候、 水资源 、 地理结构等环境复杂多样 , 各 区 域 差 别 很 大 。 东 部 沿 海 地 区地 处 江河 下 游 平 原 及 三角 洲 平原 , 良好 的 气候 条 件、 丰富的水资源及肥 沃的土壤为农业发展 提供保障 , 也 对 其 他 产 业发 展产 生有 力 的支 持 ,形 成 经 济发 展 的 良性 循 环 。 同 时 ,交通 的发 达 和 沿 海 的区 位 优 势使 得 交 易 效 率 较 高 , 生
综 上所 述 ,人 民币 国际 化 对 我 国 的影 响是 利 弊 兼 有 , 从 总体上看 , 人 民 币 国际 化 对 我 国 利 大 于 弊 。 就 目前 而 言 , 在 人
产 率 也 得 到 提高 , 进 一 步 推 动 当地 经 济 的发 展 。 中西 部 地 区
占社 会 总产 值 比重 不 断 降低 ,且第 二 产业 产 值 比重 不 断上 升 的过 程 。 改革 开 放 以来 . 东 部 地 区作 为最 早 获 得开 放 政 策和 市 场 机 制 的受 益 者 . 吸 引大 规模 外 商 和港 台华 侨 投 资 . 产 业 结 构 呈 现 出发 展 速 度 快 、 市 场 占有 率 高 、 投资回报率高 、 经 济 效 益 高 的特 点 , 使 得 东 部地 区经 济飞 速 发展 。 居 民就 业情 况 及 生 活

区域经济及金融发展差异思考

区域经济及金融发展差异思考

区域经济及金融发展差异思考所谓区域金融,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金融运转情况以及在时空分布上的相关状态。

而区域经济当中包含不同的区域金融形态,并对区域金融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一般情况下,区域金融会随着区域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并在不同的区域经济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区域金融形态。

也正是由于这种联系性和差异性,才使我国的金融体系变得更加合理和完善。

地区金融作为金融体系以及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来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区域性,区域金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不仅反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状态,也从一定层面上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因此,不同地区的金融体系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差异性是区域金融的首要特点。

第二是差异性,由于区域金融是一个地区区域经济状况的体现,所以,区域金融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区域发展情况的影响。

我国地域较为辽阔,南北方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这就导致以地区经济为主的区域金融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第三是区域金融还具有较强的流通性。

由于区域金融的标新形式是货币,而货币最重要的一个性质就是流通性,所以,受到货币性质的影响,区域金融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流通性。

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二者之间的联系,不仅十分密切,而且互相影响。

一方面,一个地区的金融结构由该地区的经济结构所决定;另一方面,金融结构的不同,也会相应的改变该地区的经济结构。

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这两者之间在存在着联系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与区域经济相比,区域金融对市场有着更加敏锐的感知能力,并能根据市场情况作出及时的反映。

与区域经济相比,区域金融也更容易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稳定性相对较差。

1.对区域金融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区域经济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是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原因。

为了更好地解决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首先要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加以掌握,并且要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合理规划。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对区域金融的研究还很不成熟,为了促进本地区的金融发展,政府常常对一些较为成功地区的金融发展模式,进行盲目地借鉴[1]。

浅析我国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我国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1.02真情 教育探索291(三)增强国民消费疫情期间人们以少出门,不出门为常态,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餐饮企业纷纷倒闭,中小企业亦受影响,因此,在疫情得到缓和以后,国家采取措施刺激国民消费,例如进一步扩展消费空间、实施和完善并且鼓励消费的财税、金融等各项政策推广、推出消费券等。

重视新科技的发展,致力于现代化经济发展,为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创造条件,进而进一步增强国民消费。

(四)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全球化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之间的对外贸易断增加,也由此连成了一个经济整体。

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不可取,会导致国家与国际脱轨、经济落后。

改革开放之初,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经济特区的创办成功说明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国家应当提升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改善对外贸易的条件,提升区域合作力度,促进国内国外贸易经济互相促进。

此外国家还要重视企业的良性发展,致力于构建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真正成为有实力担当的经济支柱。

四、结束语基于我国与世界的经济和贸易密切交流,以及新冠疫情的冲击下的新形势,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存在全球供应链短缺、全球市场环境错综复杂、企业融资困难、经济贸易问题严峻等问题,造成中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交易量下滑,以及经济市场的不稳定。

但是,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做的很好,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完善有关加强疫情防控的法律,加强制度管理,完善处罚制度等措施;中国政府始终对与疫情有关的信息,秉承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回应各方人士的关切,并努力加深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中国怀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通国际社会同舟共济、一起抗击新冠疫情。

为此,我国成为第一个走出疫情危机的国家,但国际经济与贸易还需加大力度提升交易量。

本文通过分析在新形势下存在问题,研讨出一系列促进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策略,制定防止全球产业链受到冲击战略,并不断完善与国际经济与贸易有关的法律制度,以及提高国民消费支出,从而促使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与贸易,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实力,逐步提升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与优势。

关于区域经济差异度量方法改进的思考

关于区域经济差异度量方法改进的思考
变 异 系 数 中 区域 的经 济 指 标 不 应 只是 人 均 GDP ,而 应 根 据 评 定 行 业 的不 同 ,采
部 、 中部 、 西 部 之 间 的不 均 衡 和东 部 、 中 部 、西 部 内部 的 不 均 衡 ;分 解 为高 城 镇 化 地 区与 低 城 镇 化 地 区 之 间 的不 均 衡 和高 城 镇 化 地 区 、 城 镇 化 地 区 内部 的 不 均 衡 。 低 但 随 着 我 国经 济 的快 速 发展 ,研 究 问题 的 角 度 应 多元 化 。 随 着 我 国城 镇 化 进 程 的不 断加 快 ,我 国 已形 成 建 制 城 市 超 过 6 5座 ,其 中特 大 5
衡 和沿 海、 内陆 内部 的不均衡 ;分 解为东
内 容 摘 耍 : 本 文 从 如 何 减 少 区域 经 济 差 异 度 量 方 法 的 主 观 性 入 手 ,初 步 探
讨 能 更 好 适 应 当前 经 济 发 展 形 势 的 区
定 ,以考察城市 不同产 业增长差异的变化 情况。这些产业可 以包 括 :交通 运输 、仓 储和邮政业 ,信息 传输 、计 算机 服务 和软 件业 ,金融业 ,房地产 业 ,水利、环境和 公共设施管理业 ,教育 ,卫 生、社会保 障
上 的 经 济 发 展 总 体 水 平 非 均 等 化 现 象 的 指
济差异度量 方法的准确性 。 关键 诃 : 区域 经济 差异
长极 协 调发 展
城市 1 8 ,超大城市 3 座 ,并形 成了一 座 1 9

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这是 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 。
( )增 长 极 的扩 散 效 应 二
不平 衡指 数不尽合理 ,应采用能综合考虑
各 种 影 响 经 济 发 展 因素 的指 标 。 即采 用 能

我国的区域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

我国的区域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

我国的区域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我国区域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扩大,并且已经对整个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缩小差距,保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通过对我国的区域性收入的现状、原因和相关对策等问题的初步探讨,对省内之间,省际之间,特别是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分析,提出解决区域收入差距过大的对策,分别从产业调整等六个方面,改善分配制度的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从而进一步缩小我国区域性收入差距,提高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标签:区域经济;收入差距;分配制度1 区域收入差距概况1.1 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1)基尼系数不断上升。

世界银行指出,过去20年是中国收入差距扩大最快的时期,中国也是世界上基尼系数提高幅度最大的国家。

分配高度不平等的国家的基尼系数通常在0.5和0.7之间,收入相对较为平等的国家在0.2和0.35之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基尼系数所反映出来的收入差距,总的来说呈上升趋势。

据世界银行统计,2006年我国基尼系数已逼近0.47。

在股市楼市的双重作用之下,2007年基尼系数接近或者超过0.48已成定局。

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人均GDP达到1500美元左右基尼系数才开始下降。

我国去年人均GDP只达到2000美元左右,人均GDP增加与基尼系数呈正比。

以上数据都是根据正常收入计算的,如果将偷税漏税,官员腐败等非法非正常收入也估算在内的话,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将更加严重。

(2)引起消费差距扩大。

收入差距的扩大使总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投资乘数效应也迅速降低,最终导致全社会的总需求水平下降。

这样就会形成汉斯·辛格所指出的收入——需求——投资恶性循环,即“大多数人的低收入意味着低购买力,致使国内市场狭小,投资引诱不足进而导致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全国居民消费指数从1994年124.1下降到2000年的100.4。

表1可以看出从2001到2006年我国消费率依然呈下降态势。

关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几点考量

关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几点考量

关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几点考量摘要: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区域经济同样面临着些许积极与消极的问题,为此,笔者试图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现状与目前存在着积极与消极因素,对我国区域经济的未来发展做出一定的展望。

关键词:区域经济;经济差距;区域合作;未来展望一、我国区域经济的基础考量区域经济是指以一定的区域为基础,在此区域内的所有与经济发展相关联的内外部因素汇总的经济发展实体。

区域经济的提出与研究将会反映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客观情况,以及本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定惯性与规律以及与本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的其他经济关系体。

我国的国土从区域经济角度被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区域经济主要发展为:1980年成立深圳等经济特区,批准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成渝等地区为经济改革试点地区。

我国的第一个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是2008年建成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其立足本区域,服务西南、华南和中南地区,面向东南亚,沟通东中西,服务西部大开发,起到了连接多区域的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

我国区域经济的又一大手笔是西部大开发,在1990年前后提出的重大经济战略部署,在西部地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的经济合作区以泛珠三角区域为代表,其经济合作范围扩及港澳产业、资金、技术等多方国际、国内贸易,同时对于粤湘黔滇周边的交通、物流、旅游、能源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合作等等依托与相关行业进行了及其有利的带动作用。

在国际方面,我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我国将建成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为两翼、以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为中轴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二、我国区域经济的现实考量在前文中,作者对于我国目前的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目标做出了简单的阐释,但是在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会存在着一些原有的以及将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问题我国国民经济逐渐增加,而且增速不断加快,经济发展迅速,世界经济实力排名不断攀升,但是我国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也随之不断扩大,这将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以及难以预计的负面效应,故而,必须正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问题。

对外贸易收入分配与区域差异——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成因分析

对外贸易收入分配与区域差异——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成因分析


( 三 ) 我 国 区域 经济 差 距 变化 的 原 因分析
总体来看 ,东南沿海地区增长率有所放缓和北部沿海地区及部分中西 部地区增长率显著上升是导致全国地区差距缩小的直接原因。能源原材料和 重化工业的快速增长成为影响区域增长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但区域增 长 格局的变化 和地 区差距 的缩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 。 以上对经济增 长格局 和地 区差距变化的分析共同反映 出近两年 来区 域发展的总体形势 正在 出现一些 新 的变 化 ,特 别是 经济几 何重 心 出现 2 0 0 4年首次转 向北偏西方向的变化 ,和 2 0 0 4年人均 G D P反映 的地 区差 距 首次出现缩小 ,两者 的变化趋势 和结果是 一致的 ,也是相 互对应 的 , 这一变化在 2 0 0 5年仍然在延续 。导 致这种变 化的根本 原因在 于近年 来 北 部沿海地 区和部分 中西部省份的发展明显加快 ,同时也是 由于传 统的 快速增长地 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速增长 的势头 有所 回落所致 。总体来看 。这种增 长的地 区差 异是 多种 因素综 合作 用 的结 果 ,包括 能源重化工业 的快速发展 、区域战略和政策的调整 、宏观 经济
对 外 贸 易 收 入 分 配 与 区域 差 异
— —
对 中国区域经济差国际经济贸易理论 对贸易影 响收入 分配机 制做 了详 细的揭示,但 同时其 中也存在 一定的争议 问题 。收入分配的 区域 效应就是 其 中的一 个。本 文的主要 内容就是 想通过 对于中国区域 经济结构的一些分析 ,来分析我 国现阶段 区域发展的一个基本现状 以及存在的 问题 , 进 而对 中国区域经济扩大化 的原因作 出一定的解释 ,为以后发展提供 一些借 鉴意见,对今后 的发展形势作 出一些 简单的判断。 关键词 :区域 经济;贸易;贸易扩展 收入分配与 国际贸易的区域效应 收入分配 和国际贸易一 直是 当代 贸易理论所探讨 的重要命题 ,出 口 产品与生产要素 的报酬提 高提 高;进 口产 品与生产要素 报酬的降低 这个 斯托尔怕 一 萨米奥尔森 的定理 ,就一直强调 国际贸易就 是要降低稀 缺要 素所有者的收入 ,要提高一 国丰裕要素所有者 的收入 的问题 。 作为发展 中国家 的我们 ,主要 是 以出 口初级 产 品为主 要 贸易交 易 的 ,如果贸易条件恶化必将会损害发展 中国家 的贸易利 益的 ,这样 的损 害会使得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使得发展 中国家 和发达 国家之间的差距 越 来越扩大 ,分化更加 的明显 。其实 ,国际贸易 的活动应 该是 更好 的平衡 国家之 间的关 系,使得参与 国际贸易的国家之 间能够更 好的发展 ,使 得 交易的双方 国家在获得分工利益 的同时 ,缩小 国家 间的收入差距 问题 。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 匕了解 收入分配和国际贸易之间理论关系。 国际贸易在引起的收入再分配的过程当中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域效应。 二 、 中国 区域 经 济 差 距 演 化 的深 入 分 析 ( 一 ) 各 个 区域 之 问收 入 不 平 等 收入之间 的不平等这个是一个特别 主要和突 出的一 个问题 ,根据 收 入不平等的测度指标 可以看 出,我国 区域 经济差距 在人 均、居 民收 入 、 G D P以及消费支出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对于收入不平等的计算 主要 采用基尼系数 、泰尔指数和变异系数等 。本文就是采用 泰尔指数来描述 中国区域内之间的差距的 ,主要采用这个方法 的有点在 于能够了解 区域 内部的不平衡 ,还能够对不平衡 的总体程度进行分析 和计 算。根据这样 的分析 ,能够更加深入的 了解其形成原 因。 ( 二 )泰 尔指数 分 解 对 于 我 国 区域 经 济 差 距 的 描 述 根据泰尔指数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得 出: 1 .从上面数据显示 。可 以看 出我 国省 内区域 之间 的经济差距 呈现 扩大的发展趋势。 2 .中国东部地区 内部之 间的差异 和中部和 西部地 区相 比差距 是最 大的 ,我国东部地区在经济总体上面对我 国经济贡献为最 大的 ,但是最 近几 年影响趋于减少 。 3 .我国区域之间的差 距对 我 国区域 经济 整体 的影 响不 断 的扩大 , 最近 3年来 比重上升的特别的快。 4 .我 国东部 、中部 和西部地 区 内部差 距具有 不断缩 小 的趋势 ,而 且 出现了所 以的 “ 俱 乐部 收敛” 的特征 。如 图一

我国区域差异的现状、原因以及缩小差异的对策

我国区域差异的现状、原因以及缩小差异的对策

我国区域差异的现状、原因以及缩小差异的对策我国区域差异的现状、原因以及缩小差异的对策摘要:区域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常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差异表现越来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探讨了在现有的经济形式下,从政策与体制等方面的分析,通过环境改善、政府职能转换及相应配套措施的实施,来缩小区域差异,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区域;区域发展差异;原因;对策;协调发展一.我国区域差异的现状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中,明显形成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或经济区域的事实。

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差别十分明显,东部发展最快,中部次之,西部最差。

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差距比较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GDP明显比西部高很多,甚至达到几倍。

而根据人均GDP 的数据显示,西部地区同样比东部地区低很多,与此同时,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也极不平衡,区域收入差距贫富悬殊。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尽管中西部地区人均收入逐年增加,但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还是在逐年扩大。

从现代化水平上看,排在前10位的都是东部地区省份,排在后面的基本都是西部地区。

此外,从地区产业结构来看,纵观近年来三大地带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可以看出,三大地带第一产业比重都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东部提高最多,所占比例在逐年增加。

中西部地区二、三产业增长速度也很快,但其基数小,份额有限。

总而言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地区间的差异亦呈扩大趋势。

二.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1.政策体制的差异在我国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的区域政策一直发挥很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我国从过去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转向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的非均衡的发展战略。

在这一制度安排下,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驶入快车道。

国家在财政、税收、信贷、对外开放等方面给与了沿海地区以较多的优惠政策和自主权,使得沿海地区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大大增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 区域经济失衡
因素 分析
的所有制结构不可避免 导致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 东部地 区的多元 所有 制结构 的优 势则被 现在 出来 , 以公有制 为主体 , 多种 所有制 经济共 同发展 的政策 为东 部地 区 良好经济 环境 的形 成起 到不可
自然 历 史 因 素 的 影 响 替代 的作用 。但是相对 于东部 , 西部地 区所 有制结构 显得非公有 影 响区域经济失衡 的基本 因素是 自然环境 。西部地 区的经济 制 比重过小 , 公有制 比重过大 。因此 , 西部 发展不能少 了大量 的资 发展模式是恶性循环 的状 态 , 西部地 区的地 势多为高原 山地及荒 金投人 , 更不能少 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改革开放 以来 , 东部市场
产力 , 消灭剥削 , 消除两极分化 , 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 但是实践证明 , 五、 固 定投 资和 F Dl 的影 响 这样 的选择是低效率的。邓小平在 1 9 8 5 年宣布必须集 中有限的资 投资在经济发展 中起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 , 在 拉动经济增 长的 源让一部人先富起来 , 国家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逐步显现。 可以看 出, 消费 、 投 资和进 出 口“ 三驾马车 ” 中, 固定投 资时东部地 区经济增 历史 因素在区域经济失衡 中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长 的一个重要拉动 因素 。多元化的投 资分散 了风险 , 增加 了收益 , 二、 人 力资本流动 的影响 政府 对投资项 目的审批 , 增 加 了投资活力 的 同时 , 建 立 了约束 和 人力资本 积 累是 区域经济 增长 的重 要 因素 , 长期 以来 , 我 国 平衡机制 。 由于多 种因素 的影响 , 存在 人力资本 流动不合 理 、 分布 与需 求不 由于政策 因素 、 区位 因素 、 要素禀赋等 因素 、 地区资源配 置效 平衡的状况 。一 些学者认为 , 东西 部地区之间经济 差异的重要原 率差异等 因素 , F D I 在 我国的分 布极 不均衡 , 东部地 区 占据大部分 因来 自于人力 资本差异的影响 , 新古典增长理论 和内生增长理论 资源 , 增长速度 远高于 中西部地 区 , 对我 国区域经济 失衡有不 可 也均认 为 , 其他 条件相 同时 , 人力资本 存量较 大的 国家 或地 区有 弥补 的影响 , F D I 对东道 国的贡献主要为带 来新 的技 术和管理 经 可能在 长时期 内保持 相对较高 的经济增 长率 。东 西部地 区在知 验 、 缓解当地外 汇约束 、 增加 当地储蓄 。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我国 识、 教育、 技 术和信息方面均存在较 大差距 , 上述差距 共 同导致 了 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也是促进我 国经 济高速增长 的动力之 东西部地区之间人力资本的差异。东部地区大力提倡尊 重知识 和 但是 不能否认是造成我 国二元化经济结构 的原 因之一 。 尊重人才 的社会风气 ,建立 了规范化且 富有 活力的用人制 度 , 加 总而 言之 , 在 中国经济腾 飞的道路 上 , 解决 我 国区域经济 失 之高 收益 的吸引 , 大批西 部地 区人才纷纷 涌 向东部 , 在 为东部地 衡是我们必须面对 的问题 。对我 国区域经济失衡原 因的分析帮我


漠, 加之过 于严寒 的恶劣气候 环境 , 促使西 部地 区居民生活水 平 化改革 进行 的一 直 比较顺 利 ,很 大程度上 归功于宽 松的 制度环 较之气候温暖宜人 的东部地 区居民更为艰难 。除此之 外 , 不 便利 境 , 国企产权 制度改革 、 按 要素分 配制度 、 奖励 制度 、 职工 安置等 的交通环境和闭塞的信息渠道也大大增加了交易费用, 阻碍了东 方面 的制度都是先 在东部地区为试点 , 然后逐步 向中部和西部推 西部地 区经济和文化 的传播 和交流 ,致使西部地 区 日益落后 , 加 广 。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成为东南沿海地 区成功 必备 剧了西部居 民的贫 困。相 反的 , 东部沿 海地 区 由于其优越 的地理 要素之一 。 位置 , 良好 的气候条件 、 丰富 的水 资源及 肥沃 的土壤为农业 发展 改革开放 以来 , 西部地 区经济转轨 过程受到 国家价格体制 的 提供保障 , 与此 同时 , 给予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大力 支持 , 交通 的发 影响 ,资 源型工业 产品及农产品价格远低于加 工工业产 品价格 , 达也提高 了交易效率 和生 产率 ,进一步推动 当地 经济的发展 , 形 大多 数地 区仍 以风险 大 、 投 资 回报率 低 、 经济效 益低 的农 业及重
成了经济发展的 良好性循环 。 工业为主 , 这对西部地 区的经 济发 展产 生不利的影 响 , 同时 , 与东 众所周知 , 自鸦 片战争 以后 , 东部 地区最早接受 了西方文 明和 部地 区的经济差距 也在无形 中被拉大 。然 而 , 东 部地区则凭借其 近代工业 , 为其 以后的经济腾飞奠定 了一定 的经济和文化基础。建 政策优势 , 大力 吸引外 资 , 注入新鲜血液 , 开放 的环境 和先进产业 国初期 , 国家所有政策都服务于社会主义本质 , 解放生产力 , 发展生 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东部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
对我 国区域 经济差异成 因的思考
◆程乐 葛丽君 ( 兰州商学院经济学院 甘肃省 7 3 0 0 2 0 )
【 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中国在过去 3 o 年间在经济领域创造 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神 等要素 的不断增加 。不 可否认 , 技术进 步可 以促进经 济的长期发
话。 但是 , 伴 随着整体 经济 高速发展的 问题是 区域经济失衡 。中国 展 , 拥有先 进技术的 区域通常在竞争 中获得优 势 , 取得 长足发展 ,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是 东西部 问题 , 我 国政府对 区域 经济差 技术成为其发 展的助推器 。对 比经济落后地 区的技术水平则通常 异问题给 出 了足 够的重视 。本文从 自然历 史、 所有制结构、 产业结 比较 落后。 构等不 同的 角度进行 了分析 , 最后 总结造成我 国区域 经济失衡的 四、 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原 因是 多方 面 的 , 要 改 变这 种 状 态 , 必 须要 多 方位 、 全方面考虑。 作 为资源 的一种 配置方式 , 在 资源本就 稀缺 的情况下 , 单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