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导学】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章末高效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2021/4/17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整合提升
10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解析:曲线中,种群增长率最大时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维持种群数量的 最适值,此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短时间内可恢复种群数量。丁点所对应 的种群数量高于最适值,此时进行捕获,可获取一定的捕获量,同时不影 响种群数量的恢复;其他三点所对应的种群数量均低于最适值,若进行 捕获则导致种群数量增长减慢,故不应在甲、乙、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时开始捕获。
2021/4/17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整合提升
11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3.(2016·全国Ⅱ卷)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 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C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 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 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 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 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人类本身也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种群,个人与集体休戚与共,唯有合作才 能共赢,如若站在地球唯一性来看,生物圈内的所有生物都应该保护这个 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2021/4/17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整合提升
8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体验
1.(2017·全国Ⅲ卷)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 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B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高中生物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2.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在标志重捕法中,为保证标志个体与非标志个体在重捕时 的概率相等,标志技术及其操作应注意: (1)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不影响动物的身体正常,不会对 动物的寿命和行为产生影响。 (3)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因为过分醒目的个体,在自然界中 有可能改变被捕食的概率,最终有可能改变样本中标志个 体的比例而导致结果失准。 (4)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 会消失。 (5)根据重捕样本中标志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的种群总数 ,可计算出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标志个体数 ×重捕个体数/重捕中的入 迁入率、 或迁出的个体数目 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迁出率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 的重要因素 的比率 年龄 组成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 ①三种类型:增长型、稳 期的个体数目的比 定型、衰退型;②可预测 例 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特征 项目 性别 比例
含义 种群中雌 雄个体数 目的比例
特点或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联 系
1、在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特征。 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即种群密 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 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迁出率的
述的是( )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解析: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
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 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B项为种
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 章末归纳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5)在加入草履虫后,如果研究者再加入另一种以酵母菌为食 在加入草履虫后, 物的生物, 物的生物,则三者之间最先发生的关系是 A.共生 A.共生 C.竞争 C.竞争 B.腐生 B.腐生 D.寄生 D.寄生 (
C )
二、群落演替的过程 群落演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 1.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 侵入定居阶段 )。 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 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 2.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 2.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 竞争平衡阶段 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 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 衡。 3.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协调进化, 3.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协调进化,资源利用更为充分 相对稳定阶段 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 结构复杂、层次多。 结构复杂、层次多。
2.我国东部亚热带某山地森林地区的一片森林遭到人为砍伐破坏, 2.我国东部亚热带某山地森林地区的一片森林遭到人为砍伐破坏, 我国东部亚热带某山地森林地区的一片森林遭到人为砍伐破坏 一直难以恢复。科学家为确定森林砍伐后对环境的影响, 一直难以恢复。科学家为确定森林砍伐后对环境的影响,长期跟 踪研究了该地区森林受破坏地的河流和未受破坏地的河流中氮的 含量,数据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含量,数据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设计了一实验, 1.研究者设计了一实验,目的是研究一种生物种 研究者设计了一实验 群数量的变动对另一种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群数量的变动对另一种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在第一天将一种酵母菌接种于一培养基上, 在第一天将一种酵母菌接种于一培养基上,放 在合适的并且无其他物种存在的条件下培养, 在合适的并且无其他物种存在的条件下培养, 在第三天将草履虫加到此培养基上, 在第三天将草履虫加到此培养基上,研究者检 测了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测了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回 答相关问题: 答相关问题: (1)下图表示在培养基上培养酵母菌时,各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繁殖 下图表示在培养基上培养酵母菌时, 速度的影响, 速度的影响,其中不正确的是 ( C )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整章课件PPT)
2、种群特征
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 征和遗传特征
数量特征主要有:种群密度、年 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 死亡率等。
2.1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 部个体的数量,它是种群结构 最基本的参数。
怎样调查种群密度
样方法: 通过计算若干样方中某种生物
的全部个体数,然后以其平均密度估计种群 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标志重捕法:
N=mn((重重捕捕中个标体志数数)) × 标志数
样方法:
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水杉的种群密 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hm2) 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棵。 那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植物的 种群密度(单位:棵/hm2)?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一是记名计算法 二是目测估计法
五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研究方法:
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一是记名计算法 二是目测估计法
问题:
五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研究方法:
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一是记名计算法 二是目测估计法
(一)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1、林中垂直方向分布植物依次是什么? 乔木、灌木、草本
2、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光照强度、温度等差异
3、动物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差异原因是什么? 食物
4、还有什么群落垂直结构明显? 高山、海洋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 高高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 于水面;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 体浅层、青鱼、虾、蚌等在水底,泥鳅、鳝 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高效导学】高中生物 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名师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思考探讨] 4.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是群落在垂直 结构上的分层现象吗?
5.影响高山植物和水生生物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什么?
提示: 4.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同一物种,由于生长的阶 段不同而高低不同,所属范围为种群而非群落,不是垂直结构 上的分层现象。
5.温度和光照。
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类型
比较项目
B.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 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 计法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解析: 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答案: B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1.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中各种群呈“S”型增长 B.群落的稳定性与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呈负相关 C.群落内的种间竞争比种内斗争剧烈 D.群落中垂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答案: C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下列有关“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相关 叙述有误的是( )
A.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适 于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该实验调查的指标是动物种类的丰富度和数量丰富度 C.样土塑料袋上应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 D.可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1.了解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会判断生物的种间关系。 4.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群落及其物种组成
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 ___生__物__种__群____的集合。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优 势 种 、 __种__间___ 关 系 、 群 落 的 __演__替___ 、 空 间 结 构 包 括 __垂__直__结__构__和__水__平__结__构___、生态位和群落的范围与边界等。 3.物种组成:群落的___物__种__组__成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 重要特征。 (1)丰富度:群落中__物__种___数目的多少。 (2)特点:不同群落___丰__富__度___不同。
(全国通用版)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规律方法整合
整合一 “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 1.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增长速率曲线 如下图所示,其中a所示为“J”型曲线,b所示为“S”型曲线。 把握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时,要从增长条件、增长率变化、有无K值等 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1)“J”型曲线是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连续增长。“J”型增长由始至终都保持指 数式增长,其增长率不变而增长速率持续增加。 (2)“S”型曲线是由于环境条件有限,因此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一方 面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另一方面由于捕食者数量的增加,使种群数量 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相对稳定。“S”型增长由始至终具 有环境阻力,其增长率持续减小,而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所以, 不能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型曲线。 (3)分析“S”型曲线每一段时间变化原因时,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除 食物之外的非生物条件;食物因素;种内斗争(主要因争夺食物而引起 的);种间竞争(主要是捕食者的数量增加)。其中,后三种是主要因素。
A.两岛社鼠数量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
C.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种间竞争 D.黄鼠狼与社鼠的种间关系只存在竞争
热点考题集训 1.下图是对某地区某种动物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其种群发展趋 势是 答案 解析
A.总量将增加
引入狐狸后,袋鼠的数量锐减,可推测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
12345678
5.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3群落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活动过程 ①土壤中稍大型的小动物用 包着纱布的镊子 取出,微小动 物用细孔尼龙纱布 筛出,装入有固定液的瓶中,贴上标签。 ②将固定后的标本倒入培养皿中。 ③在双筒解剖镜下观察,进行分类,将数量和种类记录在 表中。
(3)分析讨论 ①土样中的动物是否能全部找出来?为什么? ②根据不同地点相同深度土样中小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的 不同,分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3群落的
17
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 可导致害虫 A 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 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 合理的解释是( D )
提示:①不能;有些更微小的动物会“漏网”。 ②土壤是土壤中小动物居住和觅食的场所。土壤中小动物 的组成及其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 程度,如土壤的肥沃程度、酸碱度、温度、湿度、各种有毒化 学物质的含量等都会影响小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和数量。
解析: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对象是土壤 样本内肉眼可见的所有小动物,调查的指标是小动物种类(丰富 度)。
2.群落结构的形成及意义 (1)形成:生物群落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 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1)光照不是影响群落中植物分层现象 的唯一因素,温度、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等都属于影响因素。
(2)水域中影响植物垂直分布的不是温度,虽然随着深度的 增加温度也会发生变化,但主要因素还是光照,在 200 米以下 水域中几乎是没有光的,所以缺乏绿色植物。
2020版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本章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5.垂直结构涉及的是群落中“不同物种”在空间垂直方向上呈现 “分层”现象,切不可将“同种生物”的高矮差异视作垂直结构。
6.取样器取样法既可调查物种丰富度,又可单独调查每种生物的 种群密 1.不同曲线模型中K值与K/2值的表示方法
图中A、B、C、D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而A'、C'、D'对应的种 群数量为K/2值。
2.种群“S”型增长曲线分析—关注两个“最佳点”
二、关注几个误区 1.“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误认为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竹 子属于种群范畴。 2.误认为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属于垂直结构: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决 定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植物群落的这种结构应该属于水平结 构。 3.误认为种群密度与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前者属于种群范畴,后 者属于群落范畴。 4.误认为草坪中不存在垂直结构 垂直结构是群落中各物种在垂直空间方向上的分布,是长期自然 选择形成的合理利用资源或空间的空间配置格局,它应存在于所有 群落(包括草坪群落)中。
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与群落章末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第4章 种群与群落
章末总结
项目一 整体构建 宏观把握
项目二 从具体的曲线图中区分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1)“J”型曲线中的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J”型增长曲线 图一
“J”型曲线对 应的增长率
图二
“J”型曲线对应 的增长速率
图三
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中,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不变,但由于 每年的基数不同,故种群每年增长的个体数是不同的,呈逐年增长 的趋势,故种群增长速率(相当于“J”型曲线的曲线斜率)逐渐增大。
项目三 K 值的不同表示方法
图中 A、B、C、D 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 值,A′、C′、 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2 值。
[强化训练] 2.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 分析错误的是( )
A.图 1、2、3 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 律
B.图 1 中 a 点和图 3 中 e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 中的 c 点对应 C.图 1 中 b 点和图 3 中 f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 中的 d 点对应 D.图 1、2、3 中的 b、c、f 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 纳量
标志 种群中个体总数/标记个
的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
重 体总数=重捕个体数/重
数量
围大的动物
捕法 捕中所含标记个体数
调查 方法
计算方法
适用范围
计数
1 mL 菌液的总菌数=
显微计 (A/5)×25(或 16)×10
种群的
微生物种群密度
数法 000×B(A 为 5 个格中总
数量
菌数,B 为稀释倍数)
有较强的活动能 取样器 定性计算:记名计算法
答案:A 解析:许多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常 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但对于相对活动能力弱、 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某种昆虫卵的密度、农作物植株上蚜虫的 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采用样方法。土壤中小动物有较强的 活动能力,身体微小,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
章末总结
项目一 整体构建 宏观把握
项目二 从具体的曲线图中区分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1)“J”型曲线中的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J”型增长曲线 图一
“J”型曲线对 应的增长率
图二
“J”型曲线对应 的增长速率
图三
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中,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不变,但由于 每年的基数不同,故种群每年增长的个体数是不同的,呈逐年增长 的趋势,故种群增长速率(相当于“J”型曲线的曲线斜率)逐渐增大。
项目三 K 值的不同表示方法
图中 A、B、C、D 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 值,A′、C′、 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2 值。
[强化训练] 2.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 分析错误的是( )
A.图 1、2、3 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 律
B.图 1 中 a 点和图 3 中 e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 中的 c 点对应 C.图 1 中 b 点和图 3 中 f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 中的 d 点对应 D.图 1、2、3 中的 b、c、f 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 纳量
标志 种群中个体总数/标记个
的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
重 体总数=重捕个体数/重
数量
围大的动物
捕法 捕中所含标记个体数
调查 方法
计算方法
适用范围
计数
1 mL 菌液的总菌数=
显微计 (A/5)×25(或 16)×10
种群的
微生物种群密度
数法 000×B(A 为 5 个格中总
数量
菌数,B 为稀释倍数)
有较强的活动能 取样器 定性计算:记名计算法
答案:A 解析:许多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常 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但对于相对活动能力弱、 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某种昆虫卵的密度、农作物植株上蚜虫的 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采用样方法。土壤中小动物有较强的 活动能力,身体微小,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
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章末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竞争 (两种生物随 时间的推移必
然强者更强,
弱者更弱,表 现பைடு நூலகம்两极分化
捕食 (曲线上的 波动关系 是不同步 的,甚至 是相反的)
的发展趋势)
1.区分生存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 ①生存斗争是指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 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如干旱、寒冷等)之间的斗争,以维持个 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 ②种内斗争是同种生物个体或群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栖息 地或其他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 ③种间斗争是不同种的生物之间由于争夺资源、 空间等所发生 矛盾的现象,竞争、寄生、捕食等均属于种间斗争。它们之间 的关系图如下图所示。
下图用来表示田鼠种群的理想增长曲线和在某自然环 境中的实际增长曲线,关于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X 区域(图中阴影部分)可以代表环境阻力的大小 B.严密封储粮食,保护田鼠天敌等措施可以使 e 点向下移动 C.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率限制因素的是 de 段 D.人工灭鼠时要将田鼠数量控制在 c 点
图中 a 表示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数量变化情况,那 么 b 可能代表的是( )
A.是该种鹰的天敌的种群 B.与鹰有互利关系的一个种群 C.群落的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 D.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解析: 由图可知 b 数量大于 a, 可知选 A 错误; 由图明显可知, 两种群其中之一的增加导致另一种群数量下降, 而后者数量下 降又导致前者减少,a 的变化随 b 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是 一种捕食关系,b 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答案:D
理想状态: 产生 条件 食物和空间 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天敌等
现实状态: 食物 封闭环境:能 和空间有限; 各 量和物质有 种生态因素综 合作用 种群数量达到 限;没有补充 和更新 种群数量达到 环境容纳量 K 值后,将会因 营养物质消耗 而大量死亡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 群落的结构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2.种间关系[连线]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A 图: 13 _垂__直__结__构___;B 图: 14 _水__平__结__构___。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1)A 图: ①植物分层: 15 _阳__光___。 ②动物分层: 16 _栖__息__空__间___和食物条件。 (2)B 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 17 __盐__碱__度__的差异、 18 _光__照__强__度___的不同、生物自身 19 _生__长__特__点___的不同以及人与动 物的影响等。
解析:选 B 据图分析,甲图是“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 系,乙图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 变化,属于捕食,丙图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豆科植物 和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能共同进化;丙 初期种内互助与种间斗争都会存在,后期因与 X 竞争的种群消 失,X 种群数量增加,其种内斗争会加剧。
(3)不同群落其种类组成的优势物种是不同的。如常绿阔叶 林主要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 北方针叶林种类组成相对比较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和落 叶松等属的树种占优势。
3.几种种间关系的比较
名称 数量坐标图
特点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数量
互利
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
共生
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
4.图中 a、b、c 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 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态。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 生态因素
B.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 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c 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 D.影响 b 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 群落的结构课件 新
人与动物的影响
五、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阅读教材P75~76 1.土壤生物的特点 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 样方 法 或 标志重捕 法进行调查。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 取样器取样 进 行采集、调查。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一是 记名计算 法,二是 目测估计 法。 3.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 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 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共研探究] 不同的生物种群聚集在同一空间,它们之间形成了相 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的种间关系。阅读教材,结合提 供的材料完成下面的分析。 1.下图为生态学家高斯选用在亲缘关系和生活习性上 很接近的两个不同物种的草履虫——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 履虫,分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两种草履虫,都以一种细 菌为饲料。现将实验结果整理如下:
【预习导引区】
一、群落的概念及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阅读教材P71 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 的 集合。
2.研究的问题 3.研究群落的基础:研究 种群 。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阅读教材P72 1.意义:是区别 不同群落 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 丰富度,即群落中 物种数目的多少。
高中同步新课标·生物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总结升华]
1.种群与群落水平研究问题的比较
高中同步新课标·生物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2.群落与种群的比较
项目
种群
群落
概念
一定自然区域内, 同种生物的总和
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 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的所有种群的总和
区 研究 别 范围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特征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 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 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高效整合课件
第 4 章
种群和群落
章末高效整合
专题讲座
物种、种群与群落的比较
物种
种群 一定自然区 域内同种 生物个体 的集合
群落 一定自然区 域内各种 生物种群 的集合 种间关系的 研究范围,
在自然状态 下能够交 概念 配和繁殖 内 并产生可 涵 育后代的 一群生物 个体
种内关系的
判断物种 的标准 最重要的 首要特征 主要是 特征是种 是物种的 形态特 群密度, 丰富度, 征和能 年龄组成、 有垂直结 否自由 性别比例、 区 特 构和水平 交配并 出生率和 别 征 结构,群 产生可 死亡率、 落会发生 育后代。 迁入率和 初生演替 不同物 迁出率都 和次生演 种间存 影响种群
种群和群落特征的调查方法
取样 调 查 方 法
计算方法
适用范围
植物或活动能 样方 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合计 力弱、活动 /样方数 法 范围小的动 物
3.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 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 B.被人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 龄和性别无关 C.被标记的动物有明显的群聚现象 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的影响,标记物 不脱落 答案: C
4.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 应该取1 cm2 B.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调查土壤动物中的 蜈蚣 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 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 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解析: 松树个体较大,样方面积取1 cm2太 小,A错误;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 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 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C错误;调 查鼠类数量时,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D错 误;土壤动物中的蜈蚣个体较小,不适合用 标志重捕法调查,应用取样器取样法,B正 确。 答案: B
种群和群落
章末高效整合
专题讲座
物种、种群与群落的比较
物种
种群 一定自然区 域内同种 生物个体 的集合
群落 一定自然区 域内各种 生物种群 的集合 种间关系的 研究范围,
在自然状态 下能够交 概念 配和繁殖 内 并产生可 涵 育后代的 一群生物 个体
种内关系的
判断物种 的标准 最重要的 首要特征 主要是 特征是种 是物种的 形态特 群密度, 丰富度, 征和能 年龄组成、 有垂直结 否自由 性别比例、 区 特 构和水平 交配并 出生率和 别 征 结构,群 产生可 死亡率、 落会发生 育后代。 迁入率和 初生演替 不同物 迁出率都 和次生演 种间存 影响种群
种群和群落特征的调查方法
取样 调 查 方 法
计算方法
适用范围
植物或活动能 样方 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合计 力弱、活动 /样方数 法 范围小的动 物
3.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 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 B.被人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 龄和性别无关 C.被标记的动物有明显的群聚现象 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的影响,标记物 不脱落 答案: C
4.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 应该取1 cm2 B.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调查土壤动物中的 蜈蚣 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 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 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解析: 松树个体较大,样方面积取1 cm2太 小,A错误;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 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 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C错误;调 查鼠类数量时,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D错 误;土壤动物中的蜈蚣个体较小,不适合用 标志重捕法调查,应用取样器取样法,B正 确。 答案: B
65b83b8b12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02
学法指导
生 物 必 修 ③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1.种群概念的理解要把握“同种”和“全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 间”等关键词;要注意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适用范围。
2.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学习种群增长的模型,并能分析与应用“S”型曲线中 的K值与K/2。
3.结合实例辨别比较4种不同的种间关系;比较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取 样器取样法的适用对象。
有生命危险。
生
物 必
盐城的麋鹿放养区中所有麋鹿构成的群体称为什么?一片农田中全部生物
修
③ 构成的群体呢?这些将是我们在第4章《种群和群落》中要学习的内容。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本章概述
生 物 必 修 ③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本章在群体水平上探讨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发展变化规律。本章内容 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 替》四节。《种群的特征》包括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和种群的数量特征两部分 内容,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讲述了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2016年12月28日下午4点多,江苏盐城大丰区公安局
川东港边防派出所接到村民报警称:在川东港闸东侧的农田里,有一头野生的
麋鹿被绳网缠住,无法脱身,请求民警前来营救。
而麋鹿放养区就在该派出所的管辖范围内,这头成年麋鹿可能是在寻觅食
物时,误闯进农田里,结果被绳网给缠住,好在村民发现后及时报警,否则就
本章 重点
1.种群的特征。 2.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3.群落的结构特征。 4.群落的演替过程。
生 物 必 修 ③
生 物 必 修 ③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1.种群概念的理解要把握“同种”和“全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 间”等关键词;要注意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适用范围。
2.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学习种群增长的模型,并能分析与应用“S”型曲线中 的K值与K/2。
3.结合实例辨别比较4种不同的种间关系;比较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取 样器取样法的适用对象。
有生命危险。
生
物 必
盐城的麋鹿放养区中所有麋鹿构成的群体称为什么?一片农田中全部生物
修
③ 构成的群体呢?这些将是我们在第4章《种群和群落》中要学习的内容。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本章概述
生 物 必 修 ③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本章在群体水平上探讨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发展变化规律。本章内容 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 替》四节。《种群的特征》包括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和种群的数量特征两部分 内容,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讲述了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2016年12月28日下午4点多,江苏盐城大丰区公安局
川东港边防派出所接到村民报警称:在川东港闸东侧的农田里,有一头野生的
麋鹿被绳网缠住,无法脱身,请求民警前来营救。
而麋鹿放养区就在该派出所的管辖范围内,这头成年麋鹿可能是在寻觅食
物时,误闯进农田里,结果被绳网给缠住,好在村民发现后及时报警,否则就
本章 重点
1.种群的特征。 2.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3.群落的结构特征。 4.群落的演替过程。
生 物 必 修 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则它们属于同一物种
)
A.鼎湖山的一对雌雄昆虫能交配繁殖,有可育的后代, B.青海一片草原中所有的藏羚羊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南海中的海马各年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应 处于稳定阶段 D.海南岛的气候适合种植高产杂交水稻,合理密植水稻
时,其数量可以大于K值
少可用丰富度表示
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生物 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解析: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的数量将保持
相对稳定,A错误;种群增长曲线为 “J”型时,其种群增长率
保持不变,B错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群落中的
区 别
判断物种的 标准主要是 形态特征和 特 能否自由交 征 配并产生可 育后代。不 同物种间存 在生殖隔离
最重要的特征 是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性 别比例、出生 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 率都影响种群 密度
首要特征是物 种的丰富度, 有垂直结构和 水平结构,群 落会发生初生 演替和次生演 替
联系
物种数目是用物种丰富度来表示的,C正确;森林中各种植物 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而动物的分层是由食物和空
间决定的,D错误。
答案: C
生物 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种群和群落特征的调查方法
取样调 查方法 计算方法 适用范围 植物或活动能力弱、 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个生物种群的集合 体,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 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 加稳定。一个物种可形成许多小种群,群落 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一个相对 稳定的统一整体
生物 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样方法 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合计/样方数
标志重 种群中个体总数/重捕个体数=标志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 个体总数/重捕中所含标志个体数 捕法 围大的动物 1 mL菌液的总菌数:(A/5)×25(或 显微计 16)×10 000×B(A为5个格中总菌 数法 数,B为稀释倍数) 取样器 定性计算:记名计算法定量计算: 取样法 目测估计法 微生物种群密度 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 身体微小的动物
生物 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解析:
青海一片草原中所有的藏羚羊个体属于一个种
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正确;南
海中的海马各年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应处于稳定阶 段,C正确;海南岛的气候适合种植高产杂交水稻,合理密植
D.可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调查鼠类数量
生物 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解析:
松树个体较大,样方面积取1 cm2太小,A错误;
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
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C错误;调查鼠类
数量时,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D错误;土壤动物中的蜈蚣个 体较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应用取样器取样法, B正
水稻时,其数量也不能大于K值,D错误。
答案: D
生物 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2.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将逐渐增多
B.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时,其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
减小 C.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
生物 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4.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 cm2
B.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调查土壤动物中的蜈蚣
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 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生物 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第 4 章
种群和群落
生物 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章末高效整合
生物 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一定自然区域内 各种生物种群的 集合
种间关系的研究 范围,由不同种 群构成,其关系 有互利共生、捕 食、竞争、寄生 ,群落中的各个 种群分别占有一 定的生态位
区 别 概念 外延
由许多分布在不 同区域的同种生 物个体的种群组 成
生物 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专题讲座
生物 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物种、种群与群落的比较
物种 概念 内涵 种群 群落
在自然状态下能 够交配和繁殖并 产生可育后代的 一群生物个体
一定自然区域内 同种生物个体的 集合 种内关系的研究 范围,个体之间 既有种内互助, 也有种内斗争, 两者对立统一, 共同维持种群的 相对稳定
确。
答因子的发现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3.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
要求的是( ) 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 B.被人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C.被标记的动物有明显的群聚现象 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