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关系探讨

合集下载

师资队伍建设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

师资队伍建设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

论师资队伍建设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建设,而师资队伍的素质、结构和稳定性,体现了一个院校的管理水平,同时也是制约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合理调整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是高职院校做好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高职院校师资建设问题对策师资队伍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也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基础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办学规模、教学管理、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尽管如此,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高职院校建设管理中的不足也日益突显,特别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所显示出的问题尤为突出。

改变和调整现有师资队伍的结构,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双师型、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成了高职院校能够继续稳步发展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一、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现状分析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构成大概有以下几个部分:(1)学院专任教师;(2)公办或其他民办院校离退休教师;(3)企业聘请的兼任教师;(4)学院行政兼课教师。

从上面可以看出,院校的教师覆盖的层面比较广,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兼课教师,因为有临时性质,大多不会对教学太上心,这样的话,对于教学的主体——学生而言,教学质量就得不到保证,自然也会影响学生的培养,打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还会让学校的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不利于学院的发展。

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教学观念传统等问题,成了制约高职院校向前发展的一个瓶颈。

二、如何做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教高\[2006\]16号文指出,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

学校要有老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层层落实。

要注意培养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并且要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不断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充实到教学第一线。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同时提出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对策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质量保证的关键因素。

高职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教师的构成及其教师个体素质有其特有的个性。

从构成上来说,高职教育要实现其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建设一支“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从教师个体的素质来说,其构成是多方位的,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多样性和多层次的学生,所授的课程呈现动态性、复杂性。

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教学能力和方法,还需要掌握高超的生产实践技能。

也就是说,高职教师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技艺;既能承担一般意义上的教师职责,也能够兼任优秀的职业规划师、心里咨询师、人生指导员等重要职责;既能面对整齐划一的学生班级,也能够应对各种学习需求、各种能力背景、各种文化基础、各种智力素养的学生。

当今高职教育需要的教师应该是能够“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跨行业知识的专家。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一)专职教师方面1.师资总量不足。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生师比都超过20∶1,教师教学工作量大,无暇顾及自身能力提升、教学研究、应用技术能力开发与服务。

究其原因,在全国1200多所高职院校中,市(地、州)属高职院校居多,由于大多数市(地、州)属高职院校并没有真正落实生均拨款机制,而是按教职工的人头拨款,所以市(地、州)属高职院校的编制很紧张,并没有按照教育部〔2004〕2号文件的规定落实高职院校的编制。

很多民办高职院校为了节省办学成本,专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2.教育观念转变不畅导致改革进展缓慢、成效不大。

教育观是指人们对教育这一事物以及它与其它事物关系的看法。

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它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施对策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施对策

结论
本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我国幼儿教师评价制 度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当前幼儿教师评价制度建设面临评价 标准不清、评价过程不透明等困境。为解决这些困境,应采取明确评价内容、制 定具体评价细则、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公开评价结果等 措施。
结论
四、结果与讨论
四、结果与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以下困境:一是 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教师数量短缺;二是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实践 经验和专业技能;三是政策支持不足,培训体系不完善,评价机制不科学。针对 这些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 训体系;优化评价机制,提升“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发展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力 度,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和地位等。
二、实施对策
2、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为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供实践平台和 实践机会
3、建立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帮助他们拓宽 视野、提高教学水平
二、实施对策
总之,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面对 现实困境,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实施对策,以推动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顺利进 行。只有领导重视、制度保障、资源投入等多方面协同发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师 的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评价过程不透明
2、评价过程不透明
54.6%的受访者反映评价过程不透明,存在暗箱操作现象。这主要表现在评价 方式单一,缺乏多角度的评价;评价结果不公开,缺乏透明度和公平性。
2、评价过程不透明
对策建议: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价幼儿教师;公开评价 结果,增加评价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是我院的核心目标。

为更好实现这一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办学质量。

最关键的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因为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条件等专业建设都以教师为主体,能否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动性,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标签:师资队伍知识结构教育观念1 高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1.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关键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是我院的核心目标。

为更好实现这一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办学质量。

最关键的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因为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条件等专业建设都以教师为主体,能否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动性,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1.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满足教师成长发展的需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尊重教师自身成长发展的需求,并寻求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尽量满足教师的内在精神需求,可以促进教师的精神愉悦和身心健康,增加教师对本职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从而激发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保障市场经济最根本的特征就是竞争,而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因此学校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依靠师资,因为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质的教学资源、充足的生源、先进的教育设施等等作用的发挥,归根结底还是基于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才能产生相应的效益。

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学院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保障。

2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2.1 教育教学理念不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理念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认识或理念,包括师生观、知识观、教学观、质量观和教育价值观。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 设研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现状 •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
探索 •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趋
势与展望 • 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2 3
高职院校教育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高 职院校教育发展迅速,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更高 要求。
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培养高技能人才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注重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同时,双师型教 师也应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校企合作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教 师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提高其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
鼓励教师开展实践教学, 通过实验、实训、课程设 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技能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 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水平。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薪酬激励
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薪酬待遇,吸 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
未来展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将更加重要,需要 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05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趋 势与展望
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行业需求导向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紧密结合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确保 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符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 应能力。

浅谈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浅谈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近几年 ,高职院校教师在 学历 层次 、业 务素质 上有 明显 的提高 , 高级 职称所 占比例逐渐加 大 ,具有本科学历 的年轻教师 已成 为高职教 师队伍 的主要力量。但教师队伍 研究生学历教 师人数仍偏 低。教育部
富了实践经验 ,增强了专业技能 ,提高了教学效果 。 目前 ,我院 “ 双 师型 ”教师 占8 6 %,达 到了教育部对高职 院校的要求 ( 8 0 %) 。 ( 三) 重视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专业带头人是学校进行专业 建设的基础 ,专业建设 又是学校建 设
量和形成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关键 ,是 高职教育发展 的需要 ,也是 高 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我 国高等职 业教 育师 资队伍建设 的现状及存在 的主要 问题 ( 一 )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层次第 ,高学历 、高职称教师偏少
一院Leabharlann 常利用 假期 派教师去全 国各 培训 基地进行脱产 培训 , 从 每个专业 挑选 2 — 3名 教 师参 加 培训 班 ,毕 业 后取 得合 格 证 ,学 院才 给 报销
2 0 1 3 年 ・ 8 月 ・
学 术・ 理 论 现代衾 鲁
浅 谈 高 职 教 育 的 师 资 队伍 建 设
邹 洁 ( 内蒙古 电子信 息职 业技术学院 0 1 0 0 7 0 )
摘 要 :高等职业教 育是 我 国高等教育的重要 组成部 分 ,当前我 国正处于大力发展职业教 育的重要 时期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 目标 是生产、 建设 、管理 、服 务第一线高级技 术应 用型人 才 , 发展 高等职 业教 育的关键是提 高教 学质量 ,而高职教 育教 学的关键又在于高职师 资队伍 的建设。 高等职业 院校 师资队伍 建设 的好坏 直接影响 着学校人 才培养 的质量和 办学的水平 ,本 文对我 国高等职 业教 育师资 队伍 建设的现状、存在 问题进

浅谈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浅谈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浅谈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作为高职院校的核心力量,师资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教育质量。

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师数量相对不足,导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一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难以胜任实践教学任务。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涌现,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一些教师缺乏学习和进修的渠道和机会,知识和能力更新缓慢。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校任教。

同时,注重引进具有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人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

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行业会议,提高学术水平和行业背景。

通过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进取,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例如,设立教学成果奖、科研成果奖等奖励措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通过校企合作,让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需求,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背景。

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引入学校,提高学校的实践教学水平。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

只有通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教师培训和学习、建立激励机制以及加强校企合作等措施,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亟待深入探讨与研究。

本文旨在分析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高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研究

高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研究

高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研究关键词:高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职业素质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受实用主义的影响,职业学校教育凸现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各种为经济服务的实用技能培养占据了主导地位。

但是,调查发现,仅仅具备职业技能的毕业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企业更多关注的是其综合职业素质。

笔者走访了宁远物流、中国外运、环球物流、锦之捷货代等连云港地区的多家企业,通过与高层交流、座谈,发现企业在用人方面存在共性: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他们指出:目前的学校毕业生有些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做事不行,计较收入。

对企业缺乏认同,跳槽现象极其普遍。

他们提出:技能不过关,企业可以通过培训解决,但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很难成为一名好员工,也很难在职业生涯中有所成就。

企业的反馈是高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最好的试金石,“德才兼备”永远是人才市场的用人标准。

高职学校要想使毕业生受社会亲睐,必须要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那么,什么是职业素质?职业素质(professional quality)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职业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职业素质的根本,专业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是职业素质最基本的要求和核心内容,身体心理素质是职业素质的载体、保障。

职业素质的各要素之间是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在新形势下,高职学校实施与普及素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而拥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这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

教师是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体,他们对职业素质教育的态度及实施能力,直接决定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

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化师资队伍,是全面推进高职学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二、学校师资队伍现状分析连云港工贸高职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53人,专业课教师168人,文化课教师85人。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研究作者:朱飞雪郭丽郑岩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4年第10期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朱飞雪郭丽郑岩摘要: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着眼点应放在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上。

在分析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以及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人才培养质量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工作重点。

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中的能动因素。

正确认识高职教学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提高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含义建设教学团队,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教学团队。

目前,关于教学团队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教学团队是由某一专业或者担任某一课程的教师所组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专业建设或者课程的教学质量。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教学团队是把教学的创新放在首位的,认为教学团队应该以先进的教学改革项目为牵动,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基地等建设为重点。

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群体。

也有人指出,所谓教学团队,是指由少数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远景目标、某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或工作方法而分工合作、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由此,我们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是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教研室、实训室、实习实训基地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群)或专业(群)为建设平台,由一定数量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互补、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搭配合理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的教育工作群体。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讨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讨
水 平 的 重 要 标 准 ,趋 于 本 科 化 的 培养 方 向将 严 重 制 约
高职 教育 改革与发展的大 问题 。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职
业教师 队伍 ,就不可能有 高水平 的职业 教育。通过几 年 的努 力我 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 了显著成效 ,
教师 的 社 会 地 位 、 教 学 环 境 、学 历 和 职 称 结 构 得 到 提
作很难落 到实处。 () 识 上 存 在 一 定 的 差距 。 教研 活 动 的导 向性 定 2认 位 不 准 确 ,缺 乏对 专 业 实 践 性 与职 业技 能 型 知 识 重要
层 次B 类 :B类为 “ 际的/ 两 实 技术 的/ 职业 的特 殊专
作者简介 :李刚,硕士,讲师,副处长。杨轶峰,硕士,讲师。 稿件来源 : “ 商祺 杯 ”2 1 京 津冀 职 业教 育 实 训基 地 金 00 建 设与 实 践教 学体 系探 索征 文 。
1 2 3
2 1年 1 月 0 2 1
2 1 年第2 期 0 1 3 总 第1 5 3 期
摘 要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是我 国经济结构调整 的要求 ,是建 设人 力资源强 国的战略性措 施。高职 院校承担着推动
高等职业教 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任务的关键是 “ 双师型 ”师 资队伍建设 ,这是提 高高职 院校 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办 出高 职 院校特色 的关键 。分析了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存在 的问题 ,提 出从 明确 院校定位 、加大 “ 实力”培 训投 入比例 , 自主学 软
I SSN1 72 1 8 . 43 6 CN1 - 9 T 149 4/
中国 观代苏唷装 各
2 1期 0第33 总 第期 1 5 1 2 年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讨

高职院校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一、概述高职院校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举措。

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特别是高水平结构化创新团队的建设,对于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有助于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教学机制。

团队成员通过各自的专业背景和教学实践经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共同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径,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

高水平结构化团队的建设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团队成员通过定期的学术交流、教学研讨和合作研究等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还能够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化发展。

团队成员可以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活动,实现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高职院校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团队建设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

在这一背景下,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为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从国家层面来看,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

该方案明确指出,要打造“双师型”提升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研究高职院校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对于推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来看,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在日益激烈的职业教育竞争中,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以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机制创新近年来,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

这些创新举措旨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提高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的创新举措,并分析其取得的成效。

一、实践教学强化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中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工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中,实习、实训、实践活动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实践中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问题,通过实践锻炼,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实践环节中的指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真正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实践教学的强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需求,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设置优化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优化,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

传统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在现代社会,仅仅掌握理论知识已经远远不够。

因此,高职院校重新审视了课程设置,增加了实践性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学生学习的课程涵盖了专业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

这种课程设置的优化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下了大力气,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和培养优秀教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还积极引入企业专家、行业精英等外部专家进入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指导和职业培训。

通过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四、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中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

在现代社会,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已经成为职业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

高职院校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实践项目和创业导师制度等举措,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概要5篇》

《高职院校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概要5篇》

《高职院校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概要5篇》第一篇:高职院校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概要高职院校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摘要]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培养出的学生质量的优劣,其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师资水平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高水平师资的缺乏,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师资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高职院校优化师资队伍的经验,对如何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水平提高一、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状况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培养出的学生质量的优劣,其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师资水平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高水平师资的缺乏,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

根据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学历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差等诸多问题。

下面我们对此进行具体的分析。

1.学历偏低是高职院校师资存在的共同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

学生及其家长在选择高职院校时,师资力量如何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就是说,社会对职业院校教师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掌握本行业最新科技发展动向,而且要具有随时将新的理论和技术渗透到教学中去的能力。

与前几年相比,高职院校教师在学历层次、业务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具有本科学历的年轻教师已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骨干力量。

同时注重引进高学历教师,使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

尽管如此,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仍然偏低、稳定性较差。

据资料统计,全国五省30余所高职高专的师资现状调查如下: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绝大多数,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人数偏少,仅占教师总数的7.28%,这个数据距教育部的要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而且,许多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年轻教师并不安心在高职院校工作。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之一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之一
1、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水平、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利用等方面,以及学生 在知识、技能和素养方面的收获。
2、师资力量: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实践教学能力和职业精神等方面,以及 教师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提供的指导和支持。
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成果等方面,强调学生的实际 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谢谢观看
参考内容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 体系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 的就业前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人才培 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高职教 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然而,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以 推动高职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
本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 切。为了适应这一需求,我国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 探索。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价标准不 清、评价主体单一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以期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3、评价内容
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内容不够全面,缺乏针对性。在“1证书”制 度下,我们应该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评价内容,加强 评价内容的细致化管理。具体来说,评价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成绩; (2)证书获取情况; (3)参加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情况; (4)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度;
1、评价体系缺乏针对性,过于依赖统一的标准和质量要求; 2、评价主体单一,缺乏企业、行业和社会的参与;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于,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提升高职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加快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

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

只有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旨在为提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高职教育质量提升,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提供参考。

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可以为高职院校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供实用指导,进而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本文也将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强调其对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为高职院校建设具有竞争力、创新力的教师团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引导高职院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一些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存在一定的教学和指导能力不足的情况。

部分教师在专业知识更新和教学方法改进方面缺乏动力和主动性,导致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

由于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一些学科的师资配备不足,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积极因素。

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浅谈

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浅谈

一、当前背景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办学水平的第一标准,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人才质量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要求。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高等教育,只有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有效推动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才能真正促进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跨越,才能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进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与此同时,办学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教育教学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相对陈旧,学生有效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实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较为紧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人才培养质量与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分析(一)牢固树立人民教师的荣誉感、责任感与使命感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首先必须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热爱教书育人事业,关心关爱学生,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同时也应看到,少数的教师政治信仰迷茫、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理想信念模糊、职业道德淡化、不能为人师表。

所谓荣誉感,要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荣,要以繁荣发展国家教育事业为荣。

教师最大的荣誉感还在于桃李满天下,这是身为人师最大的财富。

所谓责任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还承担着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是立德树人的伟大事业。

所谓使命感,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力量,承载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使命。

(二)教师的首要使命是教书育人高等教育提升内涵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强化教学工作在高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高等院校有四大基本任务:一是人才培养,二是科学研究,三是社会服务,四是文化传承。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 四 ) 高 职 教 师 自身 综 合 素 质 有 待 提 高
的 高 等 教 育 。另 外 ,在 高 等 教 育 大 发 展 的 前 提 下 ,种 种 原 因使 高 职 院 校 处 在 高 等 教 育 金 字 塔 的 塔 底 ,并 且 普 遍 处 于 快 速 发 展 的 状 态 ,其 教 学 条 件 和 师 资 待 遇 不 高 ,为 教 师提 供 的发 展 空 间也 不够 大 。 ( 二 ) 传 统 上 , 管 理 观 念 与 管 理 机 制 滞后 任 何 管 理 思 想 都 是 根 植 于 一 定 的 社 会 文 化 土 壤 之 中的 ,中 国特 殊 的 社 会 文 化 背 景 造 就 了管 理 者 与 被 管 理 者 之 间 与 生 俱 的 不 平 等 地 位 ,形 成 了实 际 工 作 中支 配 与 被 支 配 的 领 导 方 式 。管 理 观 念 滞 后 导 致 管 理 者 对 教 师 的 主 体 地 位 认 识 不 够 。管 理 机 制 滞 后 导 致 教 师 个 人 价 值 不 能 有 效 实 现 : 在 培 养 上 ,不 注 意 教 师 能 力 的 战 略 性 开 发 , 很 少 为 教 师 作 出 与 学 校 同 步 发 展 的 职 业 生 涯 计 划 ; 在 使 用 上 , 尚未 建 立 健 全 与 个 人 业 绩 匹 配 的 用 人 机 制 ,往 往 通 过 领 导 的 “印 象 分 ”决 定 教 师 的 优 劣 ; 在 激 励 机 制 上 , 则 过 于 依 赖 物 质 作 用 ,而 忽 视 教 师 的 精神需求。 ( 三 ) 教师 总量 紧缺 , 师 资 队 伍 结 构


工 程 技 术 人 员等 充 实 教 师 队 伍 , 改 善 来 源 结构 。 首 先 , 高 职 教 师 普遍 存 在 专 业 知 识 不 完 善 管 理 模 式 ,建 立 激 励 机 制 要 建 设 扎 实 的 问 题 。 形 成 原 因 主 要有 两个 :一 是 好 教 师 队 伍 , 必须 要 有 完 善 的 管 理 模 式 、 很 多 高 职 院 校 是 由中 专 学 校升 格 ; 二是 职 管 理 规 划 、科 学 的管 理 方 法 和 措 施 以 及 积 教 的 快 速 发 展 使 部 分 教 师 由 于 所 学专 业 萎 极 的 激 励 机 制 。 重 庆 三 峡 职 业 学 院 结 合 本 缩 或生 源不 足 而转 教 其他 专业 。 院实际,制定了 《 教 学 事 故 、 教 学 失 误 考 其 次 ,高职 教师 知 识更 新不 够 快 。 核 管 理办 法 》 、 《 教 师 工 作 规 范 》 等 各 类 作 为 知 识 和 信 息 传 播 者 的 高职 教师 ,如 不 管 理 规 程 、 办 法 , 严 格 考 核 教 师 的 教 学 行 及 时 自我 更 新 、 加 强 对 所 教 专 业 内 的 高新 为 。 学 院 通 过 质 量 考 核 , 引 入 了 竞 争 机 技 术 知 识 的 掌 握 , 势 必 会 造 成 教 学 内容 陈 制 , 激励 了教 师 。制 定 了 《 骨 干 教 师 选 拔 旧、新 知识 技 能含 量 少 。 标准》 《 学术 带头 人 管 理 办 法 》 等 一 系 列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马明茜(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摘要:师资队伍建设是学院最基本的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

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条件,努力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机制留人”,留住本校优秀教师,吸引其他单位优秀人才。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思考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13)12-0189-02收稿日期:2013-10-10作者简介:马明茜(1985-),女,江苏淮安人,助教,研究方向:近现代文学、工商管理。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院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学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教师的社会地位、学历和职称结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等都逐渐提高,,但是距教育部门对职业教师的总体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亟待尽快加以解决。

一、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认同感较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时间不长,社会地位远低于普通本科高校。

当前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不太认同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认为这类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较差,人才培养质量也不尽如人意,使人们误认为高职教育即低水平的高等教育。

另外,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前提下,种种原因使高职院校处在高等教育金字塔的塔底,并且普遍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其教学条件和师资待遇不高,为教师提供的发展空间也不够大。

(二)管理的体制和观念还比较落后任何管理思想都是根植于一定的社会文化土壤之中的,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造就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不平等地位,形成了实际工作中支配与被支配的领导方式。

管理观念滞后导致管理者对教师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够。

管理机制滞后导致教师个人价值不能有效实现:在培养上,不注意教师能力的战略性开发,很少为教师作出与学校同步发展的职业生涯计划;在使用上,尚未建立健全与个人业绩匹配的用人机制,往往通过领导的“印象分”决定教师的优劣;在激励机制上,则过于依赖物质作用,而忽视教师的精神需求。

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①

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①

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①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社会贡献。

为了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高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此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一)规范培训计划建立规范、科学的高职人才培养计划是高职内部质量保证的首要任务。

培养计划应该充分调研并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注重根据职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尽量实现教与学的适应性和协调性,让学生毕业后立即适应职场,做出贡献。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学校要采取各种措施挖掘和培养具有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

同时,不断透过多例如教材撰写、发表文章、参与学术活动等途径提升老师们的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传达先进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推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和共同发展。

(三)完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涵盖课件、实验室、图书馆和网络信息等方面。

学校应该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建设多样化教学平台,丰富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场地,建立孕育培养急需人才的实践基地,既经过完善的管理,又具备发扬光大的可能,解决师生的真实需求。

(四)加强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管理和服务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严格实施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五)加强质量评估和反馈科学的质量评估和反馈制度是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将成果展示、项目评估、一流课程、学生成果等方面的考评内容及得分与颁发证书挂钩,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定期监测和评估教学质量,对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修正和改进,提高教学的实效。

注重与社会的反馈,及时解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和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一 支高 水 平 的 师 资 队伍 , . 有利 于 形 成 良好 的 学风 毕 业 生 的质 量 和 发 展 后劲 。 () 3 一支 高水 平 的 师 资 队伍 , 利 于 培 养 高 职 学 生 研 究 问 有
教 风 是指 教 师 在 教 学 、 研 和 工 作 过 程 中 所 表 现 出 的 思 题 的 能力 和 动 手 能力 。 科
调查专业 面向的 岗位 , 熟悉 专业 岗位 的生产 过程 , 悉专业 学 的 知识 架 构 。一 支高 水 平 的 师资 队伍 熟 悉 专 业 教 学 规 律 , 道 熟 知
知 科 及课 程 的知 识 和 能 力 , 悉 高 职 学 生 的特 点 , 们 从 职 业 岗 各 门课 程 的 逻 辑 关 系 和知 识 点技 能 点 的取 舍 与 衔 接 , 道 各 门 熟 他 位 上 总 结 知识 , 成 技 术 和 方 法 , 终 编 写 教 材 , 正 做 到 教 学 课 程 的重 点 和 难 点 , 悉 各 门课 程 的 知 识 架 构 , 道 哪 些 内容 形 最 真 熟 知 内容 职 业 化 , 相 应 职 业 岗 位 对 接 , 生 毕 业 就 能 上 岗 。 由 此 该 讲 , 与 学 哪些 内容 不 该 讲 , 而 有 利 于 学 生 课 程 知 识 架 构 的 形 成 从 可 见 , 职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与 高 职 教 材 的 科 学 性 、 对 性 和 适 用 乃至专业知识架构的形成 。因此 , 高 针 建设 一支 高素 质的高职师资 性息息相关 , 没有 高 水 平 师 资 队伍 就 没 有 高 质 量 的 教 材 , 而 队 伍 , 利 于 建 立 高 职 学 生 良 好 的 知 识 架 构 , 而 提 升 高 职 进 将有 从 就 直 接 影 响 高 职人 才 的培 养 质 量 。
才培养 质量工程” 中的一 个非 常能 动 的因 素 , 确认识 高 职 高校 内师资 队伍 整体教学 水平 高 , 正 科研 创 新能 力强 , 师德 修
师 资 队伍 建 设 与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的 关 系 , 高 高 职 师 资 队 伍 养 好 。 提 建 设 水 平 , 于 培 养 高 素 质 技 能 型 专 门 人 才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2 高职 师资 队伍 建设 与 人才培 养 质量 的 关 系 对 的意义 。 高 职 学 校 的 生 存 与 发 展 , 键 在 于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 人 关 而
见》 明确指 出 : 步 建立 “ 师 型” 师 资格 认 证 体 系 , 究 2 1 一 支 高水 平 的师 资 队伍 。 利 于 制 订 高 质 量 的人 才培 养 逐 双 教 研 . 有
制 订 高 等 职 业 院 校 教 师 任 职 标 准 和 准 入 制 度 。无 论 高 职 实 方 案 践 , 是 理 论 界 已经 达 成 了一 个 基 本 的 共 识 , 双 师 型 ” 高 还 “ 是
基 金 项 目 : 文 系《 汉 商 _ / 务 学 院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研 究 ) 0 0年 院级 课 题 阶段 性 成 果 。 本 武 ,1 l  ̄ k ) 1 2 作 者 简 介 : 世 海 ( 9 6 ) 男 , 汉 商 业 服 务 学 院 学 院教 师 , 究 方 向 : 唐 16 一 , 武 研 区域 经 济 、 产 经 济 、 特 高职 教 育 。
关键 词 : 职师 资队伍建设 ; 才培养质 量 ; 系 高 人 关
中 图 分 类 号 : 4 G5 文 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1 1- 1 20 1 7- 1 8 2 1 ) 90 3 —2
: 0
当前 , 国 的 高 等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已 经 由 规 模 扩 展 阶 段 结 构 和 学 缘 结 构 合 理 、 中 青 结 合 、 双 师 ” 构 优 、 兼 结 我 老 “ 结 专 走 向 一 个 加 强 内涵 建 设 、 面 提 高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的 新 阶 段 。 合 的专 业 教 学 团 队 。 全 高 职 院校 教 学 质 量 的 提 高 关 键 在 教 师 , 师 是 高 职 院 校 “ 教 人 高 水 平 的 教 师 队 伍 , 其 作 用 和 功 效 来 看 , 是 指 一 所 从 就
出高质量的高职教材, 从而为高素质的技 能型专 门人才 培养 提
是 工 学 互 动 的 。教 学 团 队 的 整 体 结 构 是 : 业 理 论 教 学 ( 专 以 供有力的保障 。由于历史和师资原 因, 国高职教材存在本科 我 专 职 专 任 教 师 为 主 ) 实 践 课 教 师 ( 企 业 兼 职 教 师 为 主 ) 化倾向 , + 以 重理论演绎 , 轻技能介绍 , 职业化严重 不足。高职教 材
N o. 19。 O11 2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enB s es a eId s y dr ui s Trd ut n n r
21 0 1年 第 1 9期
高职 师资队伍 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关 系探 讨
唐 世 海
( 汉 商业 服 务 学 院 商 贸 学 院 , 北 武 汉 4 0 5 ) 武 湖 3 0 6 摘 要 :双 师 型 ” 高 职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的 着 力 点 和 方 向 。 高 水 平 的 教 师 队 伍 是 指 一 所 高校 内 师 资 队 伍 整 体 教 学 水 平 “ 是
+互动交 流平 台( 以专业 标准 和课程计划 为主 ) 。
大 多 数是 本 科 教 材 的浓 缩 和 翻版 , 程实 训 教 学 书也 技 能性 不 课
高 职 师 资 队伍 建 设 的 目标 : 成 一 支 学 历 层 次 高 、 称 强 , 能体 现 第 一线 尤 其 是 基层 岗位 对 高 职 毕 业 生 的知 识 和 能 形 职 不
N o.1 2011 9,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enB s es rd d s y d r ui s T aeI ut n n r
21 第 1 0 1年 9期
这 力的要求 。一支高水平 的师资 队伍能够 深入 经济建 设第一 线 业 领域 不 仅 要 知 道 怎 么做 ? 而且 பைடு நூலகம் 要 知 其 然 , 就 要 建 立 良好
1 高职 师资 队伍 建设 的 内涵
才 培 养 质 量 的关 键 又 在 于 师 资 队 伍 的 质 量 , 资 队 伍 是 提 师
高职师资力 量 的建 设 是 高职 教 育教 学 质 量 的关 键 , 那 高 高 职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的 决 定 性 因 素 , 师 队 伍 的 建 设 是 高 教 么究竟应 该建 设 一 支什 么样 师资 队 伍 呢?教 育 部 20 0 6年 职 教 学 质 量 的生 命 线 。 高 职 师 资 队伍 建 设 好 坏 主 要 从 以 下 l 6号 文 件《 于 全 面 提 高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的 若 干 意 几 个 方 面 影 响 高 职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 关

个 好 的 人 才培 养 方 案 有 利 于 高 职 院 校 在 人 才 培 养 方 面
职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的 着 力 点 和 方 向 。 “ 师 型 ” 师 不 仅 要 有 把 事 情做 对 , 而 把 事 情 做 好 , 学 的人 才 培 养 方 案是 高 素 质 双 教 进 科
体而 言 , 高职教 育 教 师 是 “ 师 型 ” , 个 教 师 都 要 具 备 双 的 每 队, 这个 团队由学校专 任教师 和企 业 兼职 教师 两 部分 组成 ,
高 职人 才 培 养 靠 “ 材 ” 一是 人 才 、 三 , 二是 教 材 、 是 器 材 , 三
“ 师 素 质 ” 就 群 体 而 言 , 职 教 育 教 师 必 须 是 一 个 教 学 团 其 中人 才 即师 资 力量 是 关 键 , 了 高 水平 的 师 资 队伍 才 能编 写 双 , 高 有
高, 科研 创新 能力强 , 师德修 养好 。人 才培养 质量的 关键 又在 于 师资 队伍 的质 量 , 师队伍 的 建设是 高职教 学质量 的 生命 教 线。 高职 师资队伍 建设 从人才培 养 方案的制 订、 高职教 材 的编写 、 高职 学风 的形成 、 学方 法的 灵活运 用 、 教 高职 学 生知识 架 构的建 立 、 高职 学 生 能 力 的 提 高等 方 面影 响 高职 人 才 培 养过 程 和 效 果 , 而 全 方 位 影 响 高职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 从

定 的 专 业 文 化 理 论 知 识 , 且 必 须 拥 有 较 丰 富 的 专 业 实 技 能 型专 门人 才 培 养 的基 石 。 一 支 结 构 合 理 、 练 有 素 、 水 而 训 高
践 经 验 , 悉 企 业 生 产 环 境 , 解 企 业 运 作 过 程 , 握 企 业 平 的 师资 队伍 能 洞察 行 业 的 发展 趋 势 和 专 业 的市 场 需 求 , 在 熟 了 掌 能 组 织 管 理 方 式 的 职 业 素 质 , 而 具 备 从 事 高 职 教 育 教 学 的 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地进行专业面 向的 岗位定位 , 从 能科 能 力 。 关 于 “ 师 型 ” 师 的 界 定 有 多 种 说 法 , 是 “ 证 学地分析 岗位 的主要 工作 过程 , 而提炼 出其 主要 的工作任 双 教 一 双 进 书 ” , 持 有 “ 师 资 格 证 ” “ 业 资 格 证 ” 教 师 就 是 务 , 能科 学 合 理 地 将 工 作 领 域 转 换 成 学 习 领 域 , 而 制 订 出 说 即 教 和 职 的 并 从 “ 师 型 ” 师 ; 是 “ 职 称 ” , 具 有 讲 师 职 称 又 具 有 工 高 质量 的人 才 培养 方 案 。优 秀 的教 师 队 伍 能 科 学 地 分 析 出专 双 教 二 双 说 即 程 师 职 称 , 是 “ 师 型 ” 师 ; 是 “ 师 能 力 ” , 具 有 业 的课 程 体 系 和课 程 内容 的 逻辑 思 路 , 正 确 地 把 握 课 程 设 置 就 双 教 三 双 说 既 能 作 为 教 师 的职 业 素 质 和 能 力 , 具 有 技 师 ( 其 他 高 级 专 业 的科 学 性和 均 衡 性 , 理 的 谋 划 和 建立 实践 教学 体 系 和 实 践 又 或 能合 人员 ) 的职 业 素 质 和 能 力 的 专 业 教 师 , 是 “ 师 型 ” 师 ; 教 学 基地 , 就 双 教 能科 学 地 提 出 专 业 素 质 教 育 的 措 施 和 办 法 , 而 有 从 四是 “ 师 素 质 ” , 师 是 能 力 之 师 , 师 既 能 讲 授 专 业 知 效 地 提 高学 生 的 知识 水 平 、 力 水 平 和 素 质 水 平 。高 质 量 的 人 双 说 教 教 能 识 , 能 开 展 专 业 实 践 , 师 是 素 质 之 师 , 能 引 导 学 生 人 才 培 养 方案 的制 订 离不 开 高 素 质 的师 资 队伍 的建 设 , 学 的 人 又 教 既 科 格 价 值 、 能 指 导 学 生 获 得 与 个 人 个 性 匹 配 的 职 业 , 备 这 才 培 养方 案 是 人 才 培养 质 量 提高 的基 础 。 又 具 种 素 质 的 教 师 就 是 “ 师 型 ” 师 ; 是 “ 师 结 构 ” , 个 22 一支 高 水 平 的师 资 队 伍 . 利 于 编 写高 质 量 的高 职 教 材 双 教 五 双 说 就 . 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