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语文七上14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王献薇]优质课教案【市一等奖】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4植树的牧羊人》优质课教学设计_1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4植树的牧羊人》优质课教学设计_1

人教版(2016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情节并掌握复述要点。

2.学习默读,学会圈点勾画并赏析关键词句。

3.赏析人物,感悟并评价主人公的人格力量。

4、拓展延伸,了解生活中默默坚持的事例。

教学重点:1.默读探究故事情节2.感悟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深化主旨认识,并进行写作实践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检查预习:1、查看学生的课文预读笔记(重点检查有无标记段号、有无画出生词及标注拼音)2、明确预习答案:(1)选出下面加点字注意正确的一项(C )A.乍.看(zhà)戳.(jié)酬.劳(chóu)干涸.(hé)B.溜.达(liū)坍.塌(dān)微薄.(bó)呼啸.(xiào)C.帐篷.(péng)流淌.(tǎng)废墟.(xū)光秃秃.(tū)D.刨.根问底(bāo)水渠.(qú)滚烫.(tàng)栋.(dòng)(2)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D )A.张扬琢磨造就不茅之地B.慷概倒塌干涸烤焦C.缝隙帐蓬添置毫无遮拦D.扰乱毅力敬佩沉默寡言三、初步感知1、作者简介(见预习案)2、解题:(1)题目“植树的牧羊人”交待了什么事件?明确:牧羊人植树。

(2)请把“牧羊人植树”扩展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梗概。

(学法指导:补充时间、地点、环境、情节、结果等(见《南方新课堂》第53页)“复述故事情节注意事项”)明确:法国普罗旺斯的牧羊人艾力泽·布菲从1910年到1945年共35年间坚持植树,最终把荒漠变成了绿洲。

四、深入探究(一)研读情节了解过故事梗概,我们接着细细走入文本,走近这位牧羊人,去探究他身上的谜团——1、为何植树?明确:牧羊人植树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即第11段中所言失去妻子和儿子,客观原因即“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师:也就是说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有没有关系?没有!他就一心想种树,把荒山变成绿林。一起来读读看。读出他的无私。“那是谁的地……”
师:牧羊人一心一意,说明他还要专一。(板书:专一)
师:既然是把橡子种下去,那牧羊人是怎么种橡子的?
生:10段
师:这是什么描写(动作)戳,放,盖,这些动作都说明了这个人,很小心,因此也要把形容词划出来,轻轻地,仔细。说明他做事情很细致,在荒原种树不容易呀。你还能找出其他地方他很细致的句子吗?(板书:细致)
“当很多句子表达一个意思的时候,是画全部呢,还是作圈?关键词圈出来,是这样吧?接下来我们就不讲高原变化了,再说你还画了哪些句子?”
生:“每当我想到这个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这里赞美了牧羊人的伟大,这是对牧羊人的评价和议论。(板书:抒情议论)
师: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三毛榉树林就是一个证明,所以这个人非得有毅力。还有没有?你来说。”
生:我找的是18自然段,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这位老师,从没有动摇和怀疑……”
师:从没有动摇和怀疑,说明这个人什么?”
生:一直是坚持着的。”(板书:坚持)
师:哦,又说一个词语,‘坚持’这个人是坚持着的。”
师:我们就先划这三句,从中我们看到,高原在不断地变化着。那好,我来请一个同学把三次高原特征地代表性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师:好,同学们,大家刚刚听到他地朗读了吗?XX,你来说,你对他的朗读满意吗?(引导学生在点评中体会感情)
师:同学们,这三句朗读时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知道吗?当高原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的朗读也要发生变化。 所以高原如果发生变化了,那我们的情感也要发生变化。所以我们来看
师:课文有没有对老人的生活状况做出描写?生:5段。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14 植树的牧羊人》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14 植树的牧羊人》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读完全文。
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 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 填写下表。三见牧ຫໍສະໝຸດ 人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独居、50几岁,牧 羊、种树,沉默寡 言、充满自信 身体硬朗、不再牧 羊、养蜂,性格没 有变化,依然心无 旁骛地种树 已经87岁了,
荒原、光秃秃的山, 狂风怒吼、没有溪水
再见牧羊人
树木成林、挺拔茂 盛,有了溪水
人类除了毁灭还可 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 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 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 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 这样的人吗?
最后一次相见
一片沃土、生机勃勃、 微风飘香、泉水流淌、 重建新村、人民幸福
记叙顺序 时间 写作手法 对比
对比手法的作用?
(新、旧高原) (战争的残酷与高原的祥和
他是一个
的人
本文在选入课本前的标 题是《植树的男人》,为什 么要改为《植树的牧羊人》, 有何特殊的含义?
作者是怎么评价牧羊人的 工作的?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14 植树的牧羊人》 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想真正了解一个 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 的事。
想真正了解一个 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 的事。
想真正了解一个 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 的事。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 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
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4植树的牧羊人》优质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4植树的牧羊人》优质课教学设计_0

14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认识老人。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圈点评注,了解小说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精神。

一、新课导入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学们,想认识他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法国作家让·乔诺的文章《植树的牧羊人》,看看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二、走近作者学生介绍让·乔诺,法国著名小说家。

1895年生于法国南部马诺斯克小镇。

家境贫寒,16岁辍学到当地一家小银行谋生。

20~24岁时应征入伍,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坚定了和平信念。

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被改编为电影。

三、解说文题题目中的“牧羊人”是主体,其主要行为是“植树”,所以题目既告知读者文章主人公的身份,又告知我们他所做的主要事情。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2、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通过完成下面表格,体会故事情节的进展,认识牧羊人的形象。

3、谈谈你对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的初步印象。

你感觉他有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学习你学习的?五、再读课文,勾画圈点,评品“奇人”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示例: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生活。

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牧羊人的故事。

2.摘取关键词,评价牧羊人形象。

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环保因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教学重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教学难点: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课前播放主题音乐,群星演唱《爱地球》。

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仅凭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流着奶与蜜的田园,这是怎样的一个人?让我们走近《植树的牧羊人》,走进牧羊人的世界。

二、预习课文1.走进作者:让•乔诺,法国著名小说家。

1895年生于法国南部马诺斯克小镇。

家境贫寒。

16岁辍学到当地一家小银行谋生。

20-24岁时应征入伍,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坚定和平信念。

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被改编为电影。

2.背景链接:《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

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

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

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3.自主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干涸.()坍.塌()戳.()酬.劳()山毛榉.()白桦.树()薰.衣草()废墟.()(2)解释下列词语。

干涸:酬劳:坍塌:不毛之地:刨根问底:沉默寡言:连锁反应:〔答案〕(1)hétānchuōchóujǔhuàxūnxū(2)干枯,没有水。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著名的绘本故事,作者虚构了一个在贫瘠荒原孤独种树的牧羊人形象,通过荒原前后境况的对比,突出人物品质,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全文以叙事为主,展示牧羊人改造荒原的努力,最后以议论点题。

这种议论与叙述的有机结合,使文章生动感人,值得悉心体会。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学习本单元,有助于学生美好品质的培养。

再加上本单元课文内容浅显,学生都能从文本中或多或少有所收获,因此本单元侧重于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

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也有自己对人生意义和人格品质的思考,因此学习本课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和阅读体验进行,这样对文本会有一个更丰富的感受。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牧羊人的情感。

2.通过品读文章词句,了解牧羊人的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3.结合生活,感悟牧羊人创造奇迹的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深入阅读,学生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的感受结合生活,体会作者的感受。

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看图片)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人们的笑声在乡村聚会上荡漾。

这美丽的地方在30年前,确实戈壁荒滩,荒无人烟,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的长者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这一丰功伟绩是一位名字叫作艾力泽·布菲的老人用三十多年的努力得来的,他就是本文要学习的《植树的牧羊人》的主人公。

二、简要介绍作者。

三、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作者对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的评价。

第二部分(2-20):以时间为顺序,写“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第三部分(21):赞美老人坚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主题是“人生之舟”。

作者叙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

本课体现了本单元编写意图:对美好人生的礼赞,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生问题,学会规划人生,珍惜生命。

【学情分析】第一课时学生默读了全文,圈点勾画标志时间转换、情节发展的语句,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感情。

学生受年龄、阅历的限制,理解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规划人生目标比较困难。

【教学目标】1.精读中间叙述部分,圈点勾画表达作者主观情感与评价的语句、描写人物言行的具体语句,了解牧羊人这个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规划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了解牧羊人这个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规划人生目标。

【教学准备】教师1.观看奥斯卡获奖影片《种树的牧羊人》,阅读绘本小说《植树的男人》,多角度感受课文内容。

2.仔细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语句,品味内容,感悟主旨。

学生选择感受最深的段落,反复进行朗读,读出情感。

并结合课文写出这样美读的原因。

(100字以上)【教学时数】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朗读入境,圈点勾画,分析鉴赏。

【出示任务】我们请几位同学展示一下朗读,并结合课文说说这样美读的原因。

大家一起再看、再体味、再读,在这种精益求精的反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

【反馈指导】与学生一起关注朗读者朗读中的感情基调,语气、节奏、重音等的处理。

提示:(1)作者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

示例: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

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这一段主要通过动作描写来描写牧羊人。

“戳”可以体现牧羊人用力,可见土地之坚硬。

“放”“盖”动作轻柔,体现了牧羊人对种子的爱惜,对种树的执着,隐含了我对牧羊人的敬佩之情。

本段文字感情基调闲适,语气平静,节奏稍缓,重音落在他对植树这件事的郑重认真上。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1.学会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2.通过揣摩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重点)3.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难点)第一课时一、课前导入《植树的牧羊人》讲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对大自然的热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

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给人以很大的启发。

让我们一起走近本文的主人公。

二、学习指导(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慷慨..(kāng kǎi) 废墟.(xū) 干涸.(hé)坍塌..(tān) 酬.劳(chóu) 呼啸.(xiào)滚烫.(tàng) 水渠.(qú) 光秃.秃(tū)2.理解词义。

(1)干涸:干枯,没有水。

(2)流淌:液体流动。

(3)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4)酬劳:酬谢(出力的人)。

(5)转悠:漫步;无目的地闲逛。

(6)富饶:物产多;财富多。

(7)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

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

(8)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9)沉默寡言:形容性情沉静,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3.作者简介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战争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4.背景链接本文节选自绘本《植树的男人》,选入课本时,改为现在的题目。

《植树的男人》是让·乔诺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默读课文,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理解环境描写和对比手法的作用;3.理解牧羊人的形象及其意义,从而把握故事的主题。

学习重点把握牧羊人的形象。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评价)。

学习难点把握故事的主题及其现实意义。

学习方法默读,品读,合作交流。

学习工具多媒体学习过程一.导入由动画片《植树的男人》获得了荣誉和对人们的影响,导入新课。

二.默读:整体感知1. 检查预习。

(1)字音酬劳(chóu) 干涸(hé)呼啸(xiào) 刨根问底(páo)坍塌(tān) 慷慨(kāng kǎi)薰衣草(xūn)废墟(xū)戳(chuō) 山毛榉(jǔ) 帐篷(péng)(2)词义琢磨:①(zuóm o)思考;考虑。

本课用此义;②(zhuómó)雕刻和打磨(玉石)。

溜达:散步;闲走。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毛,地面上的植物。

刨根问底: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造就:培养使有成就。

硬朗:(老人)身体健壮。

2.作者名片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很难被人归类,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3.背景链接《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用23年时间为我们写的震撼心灵的环保主题的故事,当这本书送到出版商手里时,仅仅有7页是打字机打出来的,其余全部是作家一笔一笔手写的。

画家弗瑞德里克•拜克花费了5年时间以熏瞎一只眼睛为代价来完成这部作品的绘画。

让•乔诺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教学目标1. 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2. 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3. 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难点: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假如你面对这样荒凉的土地,你会做些什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荒凉的阿尔卑斯山地,见证一位牧羊人是怎样把这里变成洋溢着幸福的绿洲。

二、检查预习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和课文诵读情况。

3. 检查学生收集的有关作者、作品的情况。

(1)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

他生前最后一句话:“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2)背景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片荒芜、破落、毫无生气的荒原。

只有很少的人在这儿过着冷漠、孤独的生活。

有一个牧羊人,他一边牧羊,一边每天都种100棵橡树。

由于气候不好,种十万棵树,最终只有一万棵长成大树。

尽管如此,牧羊人没有气馁,没有沮丧,依然坚持每天种树。

森林的规模不断扩大,渐渐地,这个地区有了雾气、水分、溪水、村庄、泉水、笑声,整个地区都活了起来。

作者为老人的见识、胸怀、坚持而感动,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以做纪念。

三、整体感知1. 大声朗读一遍课文。

2. 阅读课文后思考: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坚持不懈、慷慨无私地为荒漠种树创造绿荫的故事。

赞美了植树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植树老人的无限敬佩之情。

四、细读分析1.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

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总领全文,赞扬牧羊人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2. 第一次遇见牧羊人的时候“我”看到了怎样的环境?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把握文章主旨】
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抓住特点写人物
植树老人的平凡、孤独、安详、执着、无私、慷慨……文章没有大或空的套话,而是运用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来加以体现的。如“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环境描写);“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语言描写);“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景物描写);“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动作描写)……
新课展开
试对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大意。
课 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第一部分(1~1 2)初遇牧羊人,具体地写了老人独自在高原上艰苦植树的情景。
第二部分(13~18)再见牧羊人,写了老人坚持植树的感人情景以及高原环境的迥异变化。
第三部分(19~21)写与牧羊人最后一次相见,高原成了乐园,“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2.分清主次定结构
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首次见面是第一印象,文章不惜笔墨,对牧羊人进行了全方位的细致描绘,同时,对高原恶劣环境的描写堪称细致入微,这是伏笔,为下文突出高原的变化之大巧设铺垫。既是这样,应该详写。第二、三次见面,则突出地描写了牧羊人艰辛植树的情景,还有高原环境的巨大变化,而省去了跟首次见面相同或基本雷同的部分,以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和逐 层升华主题为写作的主要安排。此为略写。这样的结构安排,故事完整,内容紧凑,主题鲜明突出且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植树的牧羊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植树的牧羊人》,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这一单元的课文围绕“人生之舟”选编了四篇文章,体裁丰富,形式多样。

本文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赞美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人生之舟”,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摘取关键词,分析牧羊人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学习牧羊人慷慨无私,不求名利,不图回报的精神。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课文文本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揣摩对牧羊人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通过学习牧羊人的精神品质,理解文章主旨。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本课的出现,可以让学生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给学生一次特殊的情感体验。

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情感难度不大,但如何运用肖像描写写人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牧羊人那样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希望借这篇美好的文章唤醒孩子们的爱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而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

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默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法。

(二)说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对象所采取的研究态度。

”具体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在兴趣和质疑中学会学习。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13 植树的牧羊人教材分析:《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的绘本名作,作者虚构了一个在贫瘠荒原孤独种树的牧羊人形象,通过荒原前后境况的对比,突出人物品质,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全文以叙述为主,展示牧羊人改造荒原的努力,最后以议论点题。

这种议论与叙述的有机结合,使文章生动感人,值得细心体会。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抓住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与景物的变化,把握文章线索。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运用议论深化主旨的写法,分析和理解人物形象特点。

3.细心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感悟主人公朴实真挚的善念与执着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1.学会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通过品读文章词句,了解牧羊人的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②结合关键词句,初步把握牧羊人形象特点。

2.难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动画片《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多媒体显示〕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动画片是加拿大动画大师弗雷德里克·贝克花费五年时间手绘了约两万张图片制作而成的,这部片子获得第六十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等三十多项国际电影奖。

而这部如此优秀的影片就是改编自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文章,现在我们一起打开书本学习吧。

这是有关一个“人”的故事,这个人的身份是个“牧羊人”。

这个牧羊人在做什么呢?他在“植树”!他为什么植树?植树以后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探寻究竟。

〔教师依次板书“人”——“牧羊人”——“植树的牧羊人”〕二、预习成果展示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当过步兵,在目睹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最新人教版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版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版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牧羊人的人格魅力2.感悟人物精神,学习牧羊人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通过环境对比,明确“创造”的价值,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中心教学难点:感悟人物精神,学习牧羊人的优秀品质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测1.作者的文学常识。

2.提问词语的解释。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一)深层探究1.本文运用第几人称来叙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交流点拨:运用第一人称叙事。

采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种树人的故事,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所思所想,对种树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我”在文中仅仅是个过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森林村庄。

“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种树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实性,使种树人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另外,“我”并没有和种树人朝夕相处,对种树人的生活了解得并不是非常全面,但是这个地方沧海桑田的巨变却令“我”震撼,这就使得种树人的生活具有神秘感和神圣感。

2.遇上牧羊人之前,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荒漠的毫无生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这样写为了与后文荒漠变成了绿洲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牧羊人的贡献之巨大。

3.作者最后为什么还要写来到这里的居民的精神境界?交流点拨:通过写居民的精神境界的变化,从侧面衬托牧羊人的贡献之巨大,他不仅改变了荒漠,还改变了人。

(二)品析语言赏析下列句子。

(1)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在处境非常困难时遇到“牧羊人”的欣喜之情。

(2)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

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交流点拨:运用动作描写,“轻轻地放”“仔细盖”生动传神地写出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种树的认真,也含着“我”对“牧羊人”的敬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和口头表达能力,基于此,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但七年级学生由于刚步入初中,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对篇幅长的文章有畏难情绪,阅读速度较慢,因此,我课前要求学生做好了充足的预习,准备用一课时把本课内容学完,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学会圈画标注关键词句,来把握牧羊人的形象,从而领悟牧羊人的精神。

2重点难点
摘取关键词句,评析牧羊人形象。

领悟牧羊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

3教学过程
3.1 一学时
3.1.1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牧羊人的故事。

2.摘取关键词句,评析牧羊人形象,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
家园。

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

3.1.2学时重点
领悟牧羊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
神。

3.1.3学时难点
摘取关键词句,评析牧羊人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