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庭笛曲的传统文化元素运用

合集下载

笛曲《三五七》赏析

笛曲《三五七》赏析

笛曲《三五七》赏析笛曲《三五七》赏析已故的一代竹笛大师赵松庭先生毕生致力于竹笛的演奏、教学、乐器改革和笛曲创作。

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他将南、北笛曲的风格融于一体,其演奏既体现出南派笛曲的典雅、华丽,又体现出北派笛曲的刚劲和明亮,使之刚柔并济、相得益彰,而且,自小研习地方的戏曲,又使他的演奏风格中具有鲜明的地方戏曲的表现特色。

他将尾曲的处理上,形成独特的演奏风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一特点不仅仅体现于演奏方面,在赵先生创作的竹笛独奏曲中有相当一部分取材于戏曲音乐,如取材于昆曲曲牌的《点唇》而创作的《早晨》,取材于婺剧音乐改编创作的《三五七》、《二凡》、《西皮》等,都充分展示赵先生创作中广泛吸收吸取戏曲音乐素材和表现手段的同时,极大的丰富了笛曲的演奏曲目和表现力。

赵先生这一笛曲创作特点是积极且有意面为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尽量保持和发挥浙东的乡土气息和我们的民族风格。

”《三五七》是赵先生1957年根据浙江婺剧乱弹唱腔改编而成的同名笛子独奏曲,《三五七》曲名出自曲牌《忆江南》的词格,即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山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很明显,《忆江南》前几句的词格是三五七个字。

世代相传的《三五七》早在婺地农村广为流行。

无论是雨天家闲,或夏夜乘凉,农民们只要兴趣一来,信手就是开窗弄笛,天簌飞扬,悠悠笛声,四处可闻。

正有“邻笛风瓢月中起,横笛送晚延月明”之意像。

改编后慢板旋律流畅、抒情,快板热烈、粗犷,加之运用了循环换气的引子和其他散板部分,使乐曲极具张力和戏剧性,成为竹笛独奏的经典曲目。

一、《三五七》的曲式结构《三五七》全曲可以分为引子、慢板、快板和尾声四个部分:引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4小节为第一部分,上下句结构,第5—9小节为第二部分,也是上下句结构。

前9小节较为规整和稳定,从第10小节起进入第三部分,速度渐快、节奏自由,直至20小节结束。

整个引子简洁明快的展示出整首乐曲的喜悦、爽朗的基调和鲜明、浓郁的浙东戏曲特色。

浅析笛曲《三五七》的曲式分析与演奏技巧

浅析笛曲《三五七》的曲式分析与演奏技巧

浅析笛曲《三五七》的曲式分析与演奏技巧脍炙人口的竹笛曲目《三五七》是赵松庭先生极具代表性著名曲目,创作于1957年,是赵老先生在根据浙江婺剧中的乱弹唱腔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同名笛子独奏曲。

全曲由引子,平板,快板,尾声组成,具有浓厚的地方戏剧风格,加上夸张的强弱对比以及循环换气的运用,使得曲子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演奏者要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对于作品的曲式结构与艺术特色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更好的理解与表现曲目。

标签:赵松庭;曲式分析;演奏技巧;《三五七》一、简介《三五七》的来源脍炙人口的竹笛曲目《三五七》是赵松庭先生极具代表性著名曲目,创作于1957年,是赵老先生在根据浙江婺剧中的乱弹唱腔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同名笛子独奏曲。

赵松庭先生中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

浙江东阳人。

九岁开始学习竹笛。

赵松庭从事笛子艺术工作六十年,公认作为中国笛子的代表人物之一,被音乐界称为南派笛艺的代表人物,浙派笛艺创始人,曾创造笛子循环换气法。

在著名笛子独奏曲《三五七》、《鹧鸪飞》等创作作品中广泛运用。

二、简析《三五七》曲式分析笛曲《三五七》是一首由宫调的混合节拍曲子,全曲由引子、平板、快板、尾声组成。

速度由慢渐快至高潮再渐慢,整体节奏欢快、紧凑,运用了大量由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组成的符点、切分节奏型。

在快板处节拍由4/4拍变为2/4,整体速度加快,切分节奏也由此出现,将乐曲推向高潮。

全曲的音域跨度较大,其中最高的音和最低的音之间差距跨度到了两个八度,旋律高低起伏,在级进的音符中加入六、七度的大跳,给人以听觉上的冲击,也展示了笛子旋律悠扬的特点。

长音多落在1、2、3、5、6上,是以三、五度结构的调式骨干音进行的旋律音调,具有明显的五声调式色彩,而偏音的加入使其富有浙江婺剧曲调的风格特色。

在音乐材料的发展上采用了高低八度的转换、模进、加花变奏等技巧,使整个旋律内容繁多、节奏多变,具有戏剧性。

这些乐段与乐段之间速度快慢的转换;乐句与乐句之间音区的变化;乐汇与乐汇之间装饰音的选择等,不仅给予了乐曲鲜明的层次感,也将浙江婺剧的风格从笛子上展现的淋漓尽致!该曲的引子部分的节奏宽长、速度慢、乐汇较丰富,具有一定的抒情性。

南派笛曲中戏曲元素之试析

南派笛曲中戏曲元素之试析
大 众 文 艺
・ 戏 曲论 坛 ・
南派笛曲中戏曲元素之试析
李 强 ( 湖 南理 工学 院音 乐学 院 湖 南岳 阳 4 1 4 0 0 0)
摘 要 :竹笛与 戏曲联 系紧密 ,常作 为其 主要的伴 奏 乐器 ,不 同 是近些年 的创 作笛 曲,有 相 当一 部分是 直接或 间接 的采用 戏 曲素 材
本 文将就昆曲、婺剧以及其它一些有代表性的剧种对 南派 笛曲的影响
进 行探 讨 。
关键 词:南派笛曲 ;戏 曲元素;笛曲创作 ;演奏技巧 ;影响
的另 一经 典 曲 目 《 幽兰逢 春 》 ,该 曲慢板 的音 乐材料 取 自于 昆曲 宋 元 以 降 ,竹 笛 在 宫廷 、军 队 、 民 间得 到 广 泛 的 应 用 , 特 的 曲牌 《 二 郎神 》 :江 先渭 先 生创 作 的 《 姑 苏行 》 是 由 昆曲 曲牌 别 是 戏 曲音 乐蓬 勃发 展 以后 ,竹 笛 开始 成为 其 重要 的伴 奏乐 器 之 《 节 节 高》变 化 发展 而成 的 : 尹德本 先 生 的 《 赏月 》 、杨寰 基 先
大 成 者 ,很 多戏 曲剧 种 都受 到 它的 影响 ,所 以有 “ 百戏 之母 ”之 颤音 、滑 音 等演 奏技 巧 ,特 别是 在 散板 和快 板段 落 一般 还会 采 用 剁 音 与顿 音 以表现 笛 曲热 烈欢 快 的风 格 。 同时 ,每个 乐 句都 使 用 更 为使 其 与 昆 曲声腔 完 美融 合 ,竹笛 产 生 了不 同的 演奏 技 巧 ,使 了大量 的过 板 ,突 显了婺 剧风 味 。 之 与 昆 曲音 乐 配合达 到默 契 一致 ,形成 整体 的 艺术风 格 。 婺 剧 音 乐对 南 派 笛 曲 的创 作 也 有 一 定 影 响 。 许 树 富 、 张 全 昆 曲音 乐 对 南 派 笛 曲 的影 响 首 先 体 现 在 演 奏 技 巧 上 , 就 气 夫 、詹 永 明 的 《 婺江 欢歌 》 ,赵 松庭 先 生的 《 三 五 七》 《 二凡》 息而 言 , 昆 曲以悠 远 缠 绵见 长 ,婉 转 动 听而 行腔 优 美 ,经 魏 良 《 西皮》 《 婺 江 风光 》 等笛 曲都 是采 用 婺剧 戏 曲因 素移 植 、改 编 辅 改 革后 的 “ 水 磨腔 ”更是 柔曼 细腻 。因而 , 作为 伴奏 乐器 的竹 或 创 作 的佳作 。其 中笛 曲 《 三五 七 》是赵 松 庭先 生 根据 婺剧 音 乐 笛 也相 应 地会 适应 这 种 “ 水 磨腔 ”的 昆 曲音 乐风 格 ,其 在运 气 方 改编创 作 的代 表 曲 目。婺 剧 《 三 五七 》又 名 《 原 板 》 ,是婺 剧 乱 面 最 鲜 明的特 点是通 过 演奏 者气 息 的控 制来 表 现笛 曲的意蕴 与 情 弹唱 腔 中最 具代 表性 、最 常 用 的 曲调 ,素 以抒情 、优 美 著称 。赵 境 ,所 谓 “ 平 稳 悠长 , 强弱 相宜 ,虚 实 相 问,气 若 游丝 ”。 昆曲 松 庭 先生 在编 创 时 ,笛 曲引 子部 分 引用 了戏 曲导板 音乐 ,而 在 笛 曲笛 的运 气要 求深 吸 丹 田,腹 震 音使 用较 多 , 幅度 变化 较大 。昆 曲主体 部 分 ,保 留 了戏 曲唱腔 《 三五 七 》原来 淳 朴粗 犷 的 乡土气 曲 曲牌 直 接 移 植 而 来 笛 曲 《 朝 元歌 》就 淋 漓 尽 致 的体 现 了 这 一 息风格 ,同 时 ,运 用 了点缀 加花 、扩 展 延伸 、循 环 换气 等手 法 与 点 ,其 第 一段 通 过对 气 息的控 制 , 使笛 声生 动 、悠 扬 ,第二 段 强 技 巧 ,使这 首笛 曲成 为表 现力 极强 、戏 曲韵 味极 浓的 艺术精 品 。 调 力度 和 延长 音 的对 比。 当然 , 昆曲对竹 笛 气 息运 用还 有一 些促 三 、其他戏 曲对 南派 笛 曲的影 响 进 作用 。如 昆 曲剧 目 《 琴 桃 》 中的 唱腔 , 曲调清 丽 ,高 雅优 美 , 当然 , 除 了上 述 的 昆 曲和 婺 剧两 个剧 种 以外 , 南方 还有 不 少 为 了与演 唱者 默 契配 合 、入 扣丝 丝 ,对气 口有严 格 要求 ,并 在 此 的戏 曲剧 种对 笛 曲 的演奏 技 巧和创 作 有着 影 响 ,如 宁保 生 以湖 南 基 础 上发 展 出 “ 歇气 、 偷气 、循 环 换气 ”等 技 巧 。就手 指技 法 来 花 鼓 戏所 创 作 的竹笛 名 曲 《 春 到 湘江 》 ,该 作 品采 用 了花鼓 戏 里 说 ,昆 曲音乐 与 其伴 奏 乐器 曲笛 的记 谱 方式 都采 用 传统 的 “ 工 尺 面 的特 色 音升 徵和 降角 以及 过 门音 乐的鼓 点 节奏 , 这些 都鲜 明 的 谱 ”。 曲笛在 演奏 时调性 转 换一 般靠 转 换指 法来 完 成 ,因而 会 产 体 现 了湖 南花 鼓戏 韵 味 。流传 广 泛 的笛 曲 《 南词 》是 涂传 耀 、夏 生特 有 的指法 名称 , 比如全 按 为5 是 小 工调 ,全 按为 4 是 凡字 调 , 宗荃 以江 西赣 剧 的 同名 曲牌 编创 而成 。姜学 尚、顾 生安 、詹 永 明 全 按 为3 是六 字调 ,全 按 为2 正 宫调 ,全 按为 l 是 乙字 调 ,全 按为 7 等 人根 据 越剧 经 典 《 白蛇 传 》 中的 唱腔 ”断 桥会 ”的音 乐素 材 编 是 上字 调 ,所 以通 过 依靠 手指 转 换指 法 而被 定 的调 名 ,都是 在 曲 创 了同名 笛 曲 。这 些根 据 戏 曲编创 的笛 曲在 改编 创作 过程 中将 原 笛 和 昆 曲磨合 的过程 中产 生 的 。当然 ,笛子 的 指法 并非 仅 限于 手 剧 种本 身 的音 乐 风格 与特 点 保 留了 下来 , 同时这 些 戏 曲剧种 也对 指 的转 调 , 曲笛演 奏 过程 中装 饰 音 的运用 也 是极 为 重要 的 , 昆曲 竹 笛乐 曲的演奏 技 巧和创 作手 法有 深刻 影响 。 的旋律 优 美 、悠扬 婉 转 ,所 以 曲笛常 用 的装饰 音 技 巧一 般都 是 与 戏 曲剧 种 不 仅 繁 多而 且 多 有 着 悠 久 的 历 史 。 本 文 以 南派 笛 其 风格 吻 合 的叠 音 、赠音 、 颤音 、打 音 等 。赵松 庭 先生 的 《 幽 兰 曲 的演 奏 技 巧和创 作 受到 戏 曲影 响 的情况 进 行 了简要 的 归类 ,并 逢 春 》快 板部 分取 材 于 昆 曲的过 场音 乐 ,演 奏讲 求抑 扬 顿挫 ,以 通 过对 受 戏 曲 因素影 响较 大 的笛 曲进 行举 例 分析 , 以点 带面 的将 及 灵 活运 用 “ 颤 、叠 、赠 、 打等 技 巧 。而就 舌类 技 巧来 说 ,无 论 戏 曲因素 对 南派 笛 曲的 影响进 行 了大 致 的总 结 。总 而言 之 ,各 类

浅谈“江南笛王”赵松庭的笛曲艺术特

浅谈“江南笛王”赵松庭的笛曲艺术特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江南笛王”赵松庭的笛曲艺术特学生姓名:导师姓名:院别:系别:专业:年级:学号:完成日期论文题目浅谈“江南笛王”赵松庭的曲笛艺术特色论文摘要:赵松庭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笛子演奏家和教育家,从事笛子艺术工作六十年来,被公认为中国笛坛宗师,浙(赵)派笛子艺术的创始人,誉为“江南笛王”。

他将婺剧唢呐惯用的循环换气法转换到笛子演奏上,丰富了竹笛演奏的表现力,形成了刚柔并进的独特风格。

本文主要研究了赵松庭的竹笛艺术特色,从赵松庭的人物生平出发,分析赵松庭关于创作及改编曲的艺术特征,以及如何将戏剧元素融入其中。

并从赵松庭独创的循环换气法分析它的戏曲元素以及熟练地演奏技巧,包括花舌,加花手法等。

最后分析了赵松庭如何将南北派结合,使之“柔中带刚,刚柔并济”。

关键词:赵松庭江南笛王循环换气笛乐艺术目录第一章江南笛王赵松庭 (1)第一节赵松庭人物生平 (1)第二节“江南笛王”名字的由来 (2)第二章创作及改变曲的艺术特征 (3)第一节优美的戏曲元素 (3)第三章熟练地演奏技巧 (5)第一节独创的循环换气 (5)第四章南北派的结合 (6)结语 (8)参考文献 (9)前言赵松庭是中国当代笛乐发展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艺术家,创作了大量风格浓郁的笛乐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有的加入了地方的戏曲音乐元素,有的综合了南北的创作技巧,每一首作品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性。

受到许多观众以及专业人士喜爱与接受。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赵松庭人物生平以及竹笛艺术演奏技法有着全面的了解。

并且对赵松庭先生音乐的艺术特征、演奏技巧、以及风格方面有着更深刻的掌握,并且了解赵松庭先生对竹笛艺术的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已及对后世的借鉴作用。

第一章江南笛王赵松庭第一节赵松庭人物生平赵松庭,笛子演奏家,作曲家。

浙江东阳人。

九岁学吹竹笛。

上海法学院毕业。

曾任东阳中学、缙云师范学校音乐教师。

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第二十一军文工团团员,浙江省歌舞团演奏员,浙江省艺术学校教员、艺术指导。

笛曲《三五七》的赏析与演奏

笛曲《三五七》的赏析与演奏

笛曲《三五七》的赏析与演奏王键淞云南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摘要:笛曲《三五七》是由南派大师赵松庭先生在1957年根据浙江婺剧乱弹唱腔改编而成的同名笛子独奏曲,曲名出自著名诗词《忆江南》的词格,即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见下文),因为《忆江南》的前几句词格是三字、五字、七字,所以曲名叫作《三五七》,这首作品也成为竹笛学习者和演奏家必学曲目,但是它和浙江婺剧 音乐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改编后的笛曲《三五七》曲调粗犷流畅,热烈欢快,依然富有浓厚的浙东乡土气息。

所以在理解和演奏上让学习者有时找不到合理的方法,吹不出韵味,找不到感觉,对曲子理解不够透彻。

关键词:《三五七》婺剧竹笛演奏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2-0072-04一、作者生平赵松庭(1924-2001),笛子演奏家,作曲家。

浙江 东阳人。

九岁学吹竹笛。

上海法学院肄业。

曾任教于东阳中学、缙云师范学校担任音乐教师。

建国后,任解放军第二十一军文工团竹笛演奏员,浙江省歌舞团演奏员,浙江省艺术学校教师。

曾任浙江艺术学校名誉校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曾创吹笛循环换气法o 创作笛子独奏曲有《幽兰逢春》《早晨》《婺江风光》等°改编创作的笛子独奏曲有《二凡》《三五七》《火车绕着韶山跑》等°著有《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笛艺春秋》《笛子演奏基础教程》《笛子演奏技巧十讲》等著作,是中国第一位成功研制骨笛、铜管双笛和排笛的笛子大师。

赵松庭从事笛子艺术工作数十年来,被公认为中国竹笛界的代表人物之一,赵松庭先生演奏端庄含蓄、空灵深邃,[1]是浙派竹笛艺术的奠基人和创始人,并被誉为“江南笛王”。

二、《三五七》与婺剧的渊源婺剧,在浙江省被称为第二大剧种,[2]俗称金华戏° 是一种包括昆曲、滩簧、高腔、乱弹、徽戏等六种声腔的古老戏曲,婺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宝贵的学术价值、审美价值,囚盛行于浙江金华婺江流域一带, 故此得名°婺剧包括四种独立的班社:金华班、三合班、浦江班、两合班°其中蒲江班又称浦江乱弹班,浦江乱弹以“三五七”为“罗罗调”,因此乱弹班也称“罗 罗班”°笛曲《三五七》即根据浦江乱弹中的“三五七”改编、创作而成,全曲鲜明流畅,富有张力° “三五七” 是浦江乱弹唱腔中最常用、最具代表性的曲调,素以优美、抒情著称,婺剧音乐中的“三五七”的演奏只是较为简单的旋律和简单加花,不能成为独立的器乐独 奏曲°赵松庭先生改编的笛曲《三五七》,抓住婺剧这一地方戏曲特有的音乐个性,以粗犷、朴素、自然,来72Yi Shu PingJian|Yin Yue Wu Dao•音乐舞蹈||渗透出浙东民间浓郁的乡土气息。

笛海无涯__艺无止境_赵松庭艺术精神管窥

笛海无涯__艺无止境_赵松庭艺术精神管窥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第12卷第4期JO U RN A L O F Z H E JIA N G V O C A T IO N A L A C A D E MY O F A RT文章编号:1672-2795(2014)04-0018-04收稿日期:2014-09-24作者简介:陈悦(1978—),女,浙江杭州人,笛子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民族音乐研究。

(北京100101)笛海无涯艺无止境———赵松庭艺术精神管窥陈悦摘要:赵松庭先生的一生在笛子艺术创作、教学、科研等多个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我国笛乐文化发展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在笛乐界乃至整个民族文化事业中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赵松庭先生“学海无涯,艺无止境”的学习态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以及心胸宽广豁达、有情有义的处世之道,最终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为推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赵松庭;笛子艺术;艺术精神中图分类号:J603文献标识码:A第一次见到赵松庭老师,是在我12岁那年。

当时我正参加杭州市的一个少儿器乐比赛,而赵松庭先生正是这个比赛的评委。

我参赛的曲子是他创作的《采茶忙》,是用排笛来演奏的,因为两根笛子吹口之间的距离非常远,演奏中要在一拍的时间内切换笛子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只好天天练,最后终于练到可以快速无痕地切换演奏。

比赛结束后,父亲带着我到后台拜访赵松庭先生,赵老师夸奖我说吹得还不错,顺手拿起我的排笛看了下,非常惊讶地说:“你这排笛吹口之间距离这么远的,你是怎么换得过来的?!”因为当时刚刚接触到排笛,就以为是绑在一起的笛子而已,至此才知道原来排笛中内侧的笛子吹端以上的装饰部分是需要截掉的。

就是因为这样一个机缘,从此便开始跟随赵松庭先生学习笛艺。

几乎每个周末都在父亲陪同下去上课,风雨无阻,整整三年,一直到我考上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时光飞逝,转瞬间先生仙逝至今已有十余载。

浅谈赵松庭对竹笛发展的贡献

浅谈赵松庭对竹笛发展的贡献

music history音乐史浅谈赵松庭对竹笛发展的贡献张东旭(辽宁民族乐团,辽宁 沈阳 110167)【摘要】赵松庭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竹笛艺术大师,他为竹笛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从赵松庭的作品、演奏技术、竹笛形制和教育成果等角度进行贡献介绍,力求正视这位竹笛宗师对竹笛艺术产生的影响,也为后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借鉴与铺路的作用。

【关键词】赵松庭;竹笛;贡献【中图分类号】J632.11 【文献标识码】A赵松庭(1924-2001),原名赵鹤初,浙江东阳人。

9岁开始学笛,17岁拜昆曲艺人叶小苟为师学习昆曲,1949年加入部队文工团,1979年后先后在浙江艺术学校(今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一批高等音乐学府任教,2001年病逝于杭州,享年77岁。

赵松庭从事竹笛艺术六十余载,是中国近现代公认的竹笛大师,浙派笛子创始人,被誉为“江南笛王”。

他对于竹笛的发展贡献巨大,且所涉繁多,主要体现在众多的传世经典名曲、竹笛形制创造创新、影响深远的理论著作、教材以及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等。

从这些方面看,赵松庭真正推动了竹笛艺术的发展,让中国民族音乐事业在今天焕发着蓬勃生机。

一、作品创作的贡献在中国竹笛的发展历史中,分为南北两派,南派的曲笛和北派的梆笛在竹笛形制、演奏技巧以及乐曲风格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近现代史上,赵松庭是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竹笛作品,传世经典更是不胜枚举。

从他的音乐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对戏曲的借鉴与传承,派别风格的理解与融合,对新生活的寄托与赞扬。

(一)作品中竹笛与戏曲元素的融合赵松庭的作品创作始终伴随着戏曲思维,这与他成长历程以及工作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他的经典作品《三五七》《二凡》《西皮花板》就是根据浙江金华的婺剧曲牌改编创作成的,《幽兰逢春》则是取材于昆曲曲牌《二郎神》,用深沉迂转的曲调来呈现“清雅”之意境。

在吸纳戏曲元素丰富竹笛作品的内容上来看,赵松庭的借鉴与发展是全面的。

竹笛独奏曲中对戏曲音乐的运用研究

竹笛独奏曲中对戏曲音乐的运用研究

竹笛独奏曲中对戏曲音乐的运用研究发布时间:2021-04-30T14:34:49.53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3期作者:姚广周露[导读] 竹笛独奏大多以线性的旋律为主姚广周露(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长沙)摘要:竹笛独奏大多以线性的旋律为主,而戏曲音乐体现出的兼容性特点就对竹笛的演奏和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以前竹笛只在戏曲伴奏中起到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当时有一些技术很好的笛师对戏曲音乐进行改编,也将戏曲音乐作为素材创作出了竹笛独奏曲,这时竹笛正式成为了独立的艺术门类登上独奏舞台。

戏曲文化或戏曲元素则能够使竹笛独奏曲更具备生命力。

正是基于二者相互兼容发展的特征,在竹笛独奏曲中应用传统戏曲音乐能够进一步使不同经典的竹笛独奏曲得以创造性优化和发展,最终使音乐化市场中涌现越来越多通俗易懂且易被群众接受的作品。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竹笛独奏曲中对戏曲音乐的运用研究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竹笛独奏曲;戏曲音乐;运用研究引言一、戏曲音乐的特点在竹笛还没有专门的独奏曲之前竹笛主要用于伴奏,南方的曲笛是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北方的梆笛是北方二人台的主要伴奏乐器,突出了旋律线作为单声部乐器的高雅和高度优势,通常用来烘托气氛,抒发感情。

戏曲音乐中,声腔离不开地域,歌词是按照地域方言填的。

二、发展历程(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竹笛音乐的发展随着北方和南方风格作品的不断丰富,逐渐形成了“北派”和“南派”两个风格迥异的艺术流派。

这段时期,北派的代表人物冯子存、刘管乐和南派的代表人物陆春龄、赵松庭等均创编并演奏了多首优秀的独奏曲。

作为当代竹笛音乐中的两大主要流派,南派与北派风格的确立,对中国竹笛之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中国竹笛在后续发展中的两条重要路线。

(二)20世纪60-70年代竹笛音乐的发展反映时代风貌的乐曲产量巨大,多种少数民族风格的乐曲层出不穷,还出现了一个新兴的艺术流派“新派”。

南北交融才成为一种趋势。

竹笛传统曲目《二凡》的演奏技法和相关浅析

竹笛传统曲目《二凡》的演奏技法和相关浅析

摘要竹笛是中国管乐器的鼻祖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由赵松庭先生等一批优秀的竹笛演奏家的研究与传承,竹笛得以发扬光大。

赵松庭是中国竹笛艺术的重要传承人之一,对于笛曲的创作,不仅将创新型地将其他民间音乐技巧引入到竹笛中,同时将南北派技巧融会贯通,创作出一系列底蕴深厚、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

本文即以赵松庭先生根据婺剧音乐改编而成的笛曲《二凡》为分析对象,整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二凡》的创作背景概述包括作者背景概述和作品背景概述;第二部分《二凡》的形态分析包括曲式结构分析,主题旋律分析和配器分析三个部分;第三部分《二凡》演奏技法分析包括南北派竹笛技巧,“循环换气”技巧,“韵味”与指法处理以及乐器伴奏处理四个方面。

关键词:竹笛;赵松庭;笛曲《二凡》;形态分析;演奏技法分析AbstractBamboo flute is the major member of Chinese national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it was very popular in the whole nation. After the China independence, After years of systematic research and practice from Zhao Song-ting and other people, Bamboo flute to be carried forward. As Chinese bamboo flute art heritage, combine the techniques of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and rooted in Chinese folk music live earth, Mr Zhao composed a large number of very fine bamboo flute, This article talks about “Er-Fan”, analysis of its form and performance techniques,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which the first part i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second is the analysis and instructionabout “Er-Fan”,The third part is the conclusionperformance technique application.Keywords:Bamboo flute; Playing techniques;“Er-Fan”; Zhao Song-ting导论 (1)一、《二凡》创作背景概述 (1)(一)作者背景概述 (1)(二)作品背景概述 (1)二、《二凡》形态分析 (2)(一)曲式结构 (2)(二)旋律分析 (3)(三)配器分析 (4)三、《二凡》演奏技法分析 (5)(一)南北派竹笛技巧 (5)(二)“循环换气”技巧 (5)(三)“韵味”与指法处理 (6)(四)乐器伴奏处理 (7)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竹笛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并在我国民族乐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赵松庭浙派竹笛曲的创作特点——以《二凡》、《三五七》为例

赵松庭浙派竹笛曲的创作特点——以《二凡》、《三五七》为例
生的 门下 、高足 。他们发扬“ 浙派” 笛子艺术风格 , 而在他 的影响下他的学生现在都成为 了中国竹笛艺术 的中流砥柱 ,从而使
浙派竹笛成为 了现在最具有 影响力的乐派 。

( 一 )曲式结构特点
《 二凡 》 、《 三 五七 》的创 作特 点
充分 的了解和 剖析赵松 庭的先生的创作风格就必须对其 的作 品作细致 的分析和 归纳总结。 赵松 庭的经典作 品创作 的曲式 特点是重 点的分析 的对 象 , 赵松庭先生的作 品与 中国的传统 的戏 曲有着重要 的关系也 是为了发扬和保护传统文化 作了 巨大的 贡献 。以下是对其经典 曲 目 二凡 三五七 》的分析 。
成为浙派笛 曲的代表 曲 目。
赵松庭先 生以 自己独特而 出色 的教 学方法 ,培养 出了众多的学生 , 从而继承 和发展了浙派 竹笛艺术 。 上海 民族乐 团的俞
逊发 , 全总文工 团的詹永 明 , 中国音乐学院 的张 维良,中央 音乐 学院的戴亚 , 浙江民乐 团的蒋 国基 、 杜如松 等都是赵松庭 先
第3 5 卷 第l 0 期
2 0 1 4 年 1 0 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En g i n e e r i n g

V_ 01 - 3 5 N0. 1 0 Oc t . 2 01 4
文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 2 2 1 9( 2 0 1 4 )1 0 - 0 1 9 3 — 0 4
赵松庭先 生是我 国著名 的竹笛演奏家 、 教 育家 , 其创作多首独奏不 同风格形式的竹笛 曲, 其创具有独特 的艺术风格 , 为

竹笛独奏曲对昆曲音乐元素的吸收——以《幽兰逢春》为例

竹笛独奏曲对昆曲音乐元素的吸收——以《幽兰逢春》为例

当代音乐2019年第1期MODERN MUSIC竹笛独奏曲对昆曲音乐元素的吸收以‘幽兰逢春“为例吴瑷同[摘 要]‘幽兰逢春“创作于1979年,赵松庭先生为了缅怀周总理,抒发自己的感情,以昆曲 二郎神”为原型,将江南传统笛曲与昆曲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了这首广为流传的经典作品㊂本文从演奏技巧及演奏风格等方面,细致地分析了昆曲 二郎神”对于笛曲‘幽兰逢春“的创新意义㊂赵松庭作为南派笛曲的代表人之一,以传统指法技巧为基础,灵活地运用了循环换气的技巧,在旋律中加入大量的昆曲音乐元素,使传统音乐更加贴近人民生活㊂笔者希望从此曲的背景及作者的艺术生涯的角度,了解此曲的创作意义,通过对技巧和风格的分析,探究如何才能在保护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把文化传承㊁发展下去㊂[关键词]独奏曲;昆曲;竹笛[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1-0068-03[收稿日期]2018-09-26[作者简介]吴瑷同(1996 ),女,吉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㊂(长春 130012)一㊁笛曲‘幽兰逢春“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1.‘幽兰逢春“创作背景笛曲‘幽兰逢春“创作于1979年,当时正值 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作者赵松庭和曹星以昆曲曲牌和唱腔为原型,借兰花重逢新春的喜悦,来缅怀周总理㊂1956年,赵松庭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与众多文艺界的知名艺术家到总理家做客,聚会期间所演奏的笛曲‘早晨“给总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㊂1957年,赵松庭得到参加 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机会,此次活动在莫斯科举办,而在赵松庭回国后却被冠上 以笛子指挥党”的莫须有的罪名,被下放到乡下劳动㊂1962年,周总理在来杭州视察时,问及赵松庭的情况,得知当时的赵松庭已经被打为右派在乡下劳动,于是下达指示召回赵松庭,参加欢迎俄罗斯领导人的演出晚会,正因有此机会,赵松庭又可以重新回到他所熟悉的浙江歌舞团㊂也正因为这件事,让赵松庭对周总理一直怀有感激之情㊂周总理曾说 昆曲是朵兰花”,兰花象征着美好㊁高洁,又有 花中君子”的美称,于是赵松庭便以兰花逢春命名,又以昆曲元素作为此曲的创作素材,借此表达他对周总理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之情,同时借兰花重逢新春,重放生机,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㊂笛曲‘幽兰逢春“借鉴了许多昆曲中的音乐元素,这是这首笛曲的特色所在㊂昆曲作为我国众多剧种中的代表,以委婉细腻为特点㊂由于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为竹笛,加之箫㊁琵琶等乐器辅奏,这些辅奏乐器的演奏音色多舒缓㊁优雅,也就因此造就了昆曲清雅的音乐特点㊂笛子独奏曲‘幽兰逢春“中多运用连线和叠音等技巧,在我们熟悉的昆曲唱腔中也多用连线来表现曲子的清幽雅致㊂就像周总理曾用兰花来形容昆曲一样,正因为有昆曲的存在,才能有像‘幽兰逢春“这样优雅的乐曲问世㊂‘幽兰逢春“没有860过于繁杂的演奏技巧,乐曲素雅又宁静,以此表现兰花的 君子气概”,对春天兰花重生的喜悦,并借此隐喻总理的君子之风以及对充满希望的春天即将到来的憧憬之情㊂ 2.赵松庭的艺术生涯赵松庭9岁就受到了父亲和学校的启蒙开始学习竹笛, 16岁便能担任民间婺剧团的正吹,后又参加昆曲坐唱班,受到了戏曲音乐的熏陶,并在剧团演出过程中,学会了唢呐㊁长号㊁板胡等多种器乐的演奏,这也为他日后的笛子独奏曲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㊂他17岁师从叶小苟学习昆曲的吹奏,于1949年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部队文工团进行表演㊂1956年的赵松庭先后加入浙江省民间歌舞团㊁音乐家协会,此时的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华,创作改编了数十首笛曲,并将南北风格融合,创作出了笛曲‘早晨“,是我国第一首将南派风格与北派风格相融合的传统笛曲,并为周恩来总理演奏‘早晨“㊂他于1957年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把我国的传统乐器带到世界舞台,可回国后,正值 文化大革命”,赵松庭被错划为右派,送到乡下劳动,在劳动之余,他也没有放弃对竹笛演奏技法的练习和创作,同时仔细地研究了横笛频率的问题,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他通过精准的计算和无数次的实验,制作了近2000支笛子,并发表论文,对笛子的制作有着重要影响㊂1962年在周总理等领导的关怀下重新回到了浙江歌舞团, 1973年又被打成 文革”的右派翻案分子,他在劳动的同时,为了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培养了一代青年笛子演奏家㊂赵松庭在1976年被调到艺术学院任教后,专注于竹笛的教育工作,奔波在全国各地讲学㊂后于1979年缅怀周总理,他与曹星一起创作了他的最后一首笛曲‘幽兰逢春“㊂二㊁笛曲‘幽兰逢春“中的昆曲音乐元素1.昆曲音乐元素在曲笛演奏技巧中的体现昆曲音乐历史悠久,以其轻柔婉折的腔调和典雅细腻的曲词,被誉为 百戏之祖”,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㊂曲笛作为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为了伴奏唱腔而用,曲笛的音调与昆曲的唱腔音调最为接近,而它圆润悠长㊁清丽典雅的音色也恰好能完美地表达出昆曲的风格韵味㊂曲笛为了在昆曲伴奏中能够完美地衬托出声腔的起伏,表达昆曲意境,必须要做到手指技巧和气息的相互配合㊂‘幽兰逢春“一曲中,多采用 打音” 叠音”和 腹震音”相结合,使其更具有昆曲特色,而在华彩片段中更是采用了快速的手指技巧和绵长的气息与 循环换气”技巧的完美融合,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㊂在演奏江南风格乐曲时,叠音是突出乐曲韵味的主要演奏技巧㊂而曲笛作为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为了更好地配合唱腔,也大量地使用了叠音的技巧,而在笛曲‘幽兰逢春“中,赵松庭大量地采用叠音等技巧,更是突出了此曲中浓厚的昆曲韵味㊂谱例1:笛曲‘幽兰逢春“片段:而在谱例1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叠音㊁双倚音等技巧来突出乐曲的演奏风格,这既是传统江南风格乐曲的典型演奏技法,又是竹笛在作为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中,为了演绎唱腔起伏,突出昆曲特色的主要演奏技巧㊂适当地运用这种技巧,能够使笛曲在表达江南风格的同时,又不乏昆曲的音乐元素㊂2.昆曲音乐元素在演奏风格中的体现‘幽兰逢春“是一首以物喻人的作品,作品主要分为四部分㊂开始为引子部分,采用散板,音乐幽静而又富有激情,表现出一朵兰花生长在幽谷之内的生动画面,又寓意着内心情感的幽怨,利用竹笛自身的演奏技法将听众带入到慢板主题㊂在谱例2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大多使用低音 mi”㊁低音 so”㊁低音 la”等,幽兰逢春的散板片段主要是通过浑厚而悠远的低音音色来表达幽静典雅的氛围,而竹笛作为伴奏昆曲唱腔的主要乐器,也要求演奏者运用深邃丰满的音色来表达韵味㊂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本曲在演奏风格上,与昆曲的伴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㊂960吴瑷同:竹笛独奏曲对昆曲音乐元素的吸收 以‘幽兰逢春“为例 谱例2:‘幽兰逢春“引子片段:昆曲的行腔多有起伏,与其委婉波折不同的是,江南风格的笛曲大多平缓优美,而从谱例1中散板的最后由低音 mi”到 si”快速的9个32分音符正体现了由低到高波折的乐曲风格,由此更能表现出空谷幽兰渴望绽放的哀怨和期待,为后来的慢板和华彩片段做铺垫,也明显地突出了本曲中的昆曲音乐元素㊂将‘幽兰逢春“的节选谱例2与昆曲曲牌 二郎神”的主腔对比,并结合‘幽兰逢春“的创作背景进行分析,如谱例3:谱例3:昆曲曲牌 二郎神”节选:二郎神”是我国典型的昆曲曲牌,由二者的旋律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笛曲‘幽兰逢春“与昆曲之间联系紧密,二者旋律的主要走向相同,此曲听起来也比普通的江南风格笛曲多了浓厚的昆曲韵味,但作者在借鉴的过程中,亦有创新㊂三㊁笛曲‘幽兰逢春“中对昆曲元素的继承和创新我国的笛曲大多是单一风格的传统曲目,如江南风格㊁东北风格等,而赵松庭在笛曲创作中加入昆曲音乐元素,无疑是一种创新,推进了笛曲与昆曲文化的融合,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拓宽了传统民族器乐作品创作的发展道路,使音乐更加贴近人民,贴近生活㊂比起单一的戏曲文化发展和单一的传统风格笛曲的发展,经过了戏曲元素与笛曲相融合的音乐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也更广㊂这在当今这个发展速度飞快,人们对于精神需求也更高的社会,这种创新型音乐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我们传统音乐文化,而且将二者进行了有机结合,赋予了其新的内涵㊂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精神上的文化需求对于现在处于发展飞速的社会的人们尤为重要,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越来越重要㊂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以它独特的韵律和多变的风格,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占有很大比重,而昆曲以它低沉婉转㊁清新优雅的特点作为 百戏之祖”对我国的民族音乐发展意义重大,但是继承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如何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㊁在发扬中创新成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发展中的一个大难题㊂昆曲的取材来源于生活,它歌颂赞扬的故事贴近生活,而经过数百年的文化发展变迁使戏曲又高于生活,但唯有一点不变,那就是它一定是符合人民群众的普遍审美的㊂笛子大师赵松庭自小就受到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熏陶,多年的演奏经验令他对于江南风格笛曲的演奏技巧有了很深的了解,他年轻时便参加昆曲坐唱班的经历也为他以后的笛曲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㊂他创作的笛曲‘幽兰逢春“在继承了江南风格的曲笛音乐演奏技巧的同时,又在笛曲旋律中融入了昆曲的音乐元素,使笛曲作品更加新颖完善,也更加贴近劳动人民的生活,符合大多数人民的审美㊂此举开阔了我国民族音乐作品创作的视野,在保护昆曲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价值㊂结 语赵松庭先生创作的‘幽兰逢春“一曲在传统的江南风格笛曲中加入了昆曲音乐元素,本文从乐曲的创作背景㊁作者生平㊁演奏风格及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究㊂本曲的创作提高了竹笛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为我国民族器乐创作引领了新的方向㊂这种戏曲音乐与笛曲相结合的创新大大提高了传统音乐的传播速度,同时对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重大㊂(责任编辑:崔晓光)070当代音乐㊃2019年第1期。

笛曲《早晨》的音乐语言和演奏特点

笛曲《早晨》的音乐语言和演奏特点

91音乐鉴赏笛曲《早晨》的音乐语言和演奏特点摘 要】【赵松庭,我国老一辈的竹笛演奏家的典型代表之一,《早晨》是赵老师早期的一首作品。

这首作品的音乐语言和演奏特点是本文的研究重点,这首作品取材于昆曲《点绛唇》。

这首作品是南派和北派结合的典型代表。

关 键 词】【《早晨》 赵松庭 音乐语言 演奏特点引言《早晨》这首是赵先生早期创作的一首南北派交融的一首作品,这首作品尽量保持和发挥浙东的乡土气息和我们的民族风格。

赵松庭老师曾经说过“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这也是赵松庭老师在后来创作的《三五七》、《二凡》、《西皮》一直所遵循的原则。

他在用自己的笛声诉说着对家乡的热爱,也是在描述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场景。

一、作品综述(一)作者介绍以及创作背景1、作者介绍赵松庭原名赵鹤初,浙派笛子的开山鼻祖,是我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作曲家。

自幼学习吹笛,被公认为中国笛子界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且还有人把他称之为“江南笛王”。

赵先生曾经说过“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我以自己的笛声,倾诉着对家乡的恋情,对老师的怀念,描绘了自己最熟悉的社会生活。

”这一点在赵先生的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例如《早晨》、《三五七》、《二凡》取材于昆曲,非常的具有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2、创作背景这首作品是赵松庭先生早期创作的一首作品,创作于一九五四年春天,整首曲子发挥和保持着浙东的乡土气息和民族气息。

描写了安静而美好的早晨,从安静到热闹,一点一点循序渐进的来描写。

再到尾声渐渐的安静下来,让人回味。

《早晨》的创作特点笔者总结了以下两点:(1)在技巧上运用了大量的北派技巧如:剁音、历音、吐音和花舌等。

(2)具有非常细腻的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二、笛曲《早晨》的音乐分析这首作品是用全按作2的指法来演奏的,从音乐上来看乐曲分为三段,乐曲的引子可以分为一段,以极慢的散板,从弱到强,从而来表现早晨的光线由暗到亮的一个慢慢变化的过程,以描写太阳慢慢升起的情景,“在五十年代初期,我也没有听到过谁这样演奏”这是赵松庭先生在他的《笛艺春秋》中说过的一句话,可见其独创性,这样的演奏对气息控制要求极高,要求音量的变化控制在pp到ff的范围。

论婺剧音乐对赵松庭笛曲音乐创作的影响

论婺剧音乐对赵松庭笛曲音乐创作的影响

论婺剧音乐对赵松庭笛曲音乐创作的影响【摘要】本文研究了婺剧音乐对赵松庭笛曲音乐创作的影响。

在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婺剧音乐和赵松庭笛曲音乐的特点。

接着探讨了婺剧音乐对赵松庭笛曲音乐创作的影响,包括在旋律和节奏、器乐运用、情感表达和曲式结构方面的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婺剧音乐为赵松庭笛曲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方式,丰富了赵松庭笛曲音乐的创作风格和内涵。

总结了婺剧音乐对赵松庭笛曲音乐创作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婺剧音乐和赵松庭笛曲音乐之间的关系,为音乐研究领域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婺剧音乐、赵松庭笛曲音乐、影响、旋律、节奏、器乐、情感表达、曲式结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总结、展望、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婺剧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之一,源自浙江婺州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

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音乐特点,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赵松庭是中国著名的笛曲音乐作曲家,他在创作笛曲音乐时受到了婺剧音乐的深刻影响。

婺剧音乐的独特节奏和优美旋律,以及其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都为赵松庭的笛曲音乐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研究婺剧音乐对赵松庭笛曲音乐创作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赵松庭的音乐作品,同时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从婺剧音乐和赵松庭笛曲音乐的特点入手,探讨婺剧音乐对赵松庭笛曲音乐创作的具体影响,为深入研究这一主题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研究婺剧音乐对赵松庭笛曲音乐创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一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婺剧作为中国地方戏曲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研究其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可以拓展我们对传统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赵松庭作为著名的笛曲作曲家,其作品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探讨婺剧音乐对赵松庭笛曲音乐创作的影响,可以揭示传统音乐对当代音乐创作的启发和影响,有助于推动中国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论婺剧音乐对赵松庭笛曲音乐创作的影响

论婺剧音乐对赵松庭笛曲音乐创作的影响

论婺剧音乐对赵松庭笛曲音乐创作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婺剧是一种江南地区的传统曲艺形式,起源于浙江金华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婺剧以其优美的旋律、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和生动的表演内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南戏之花”,在中国曲艺界享有盛誉。

赵松庭是一位著名的笛曲音乐作曲家和演奏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誉。

赵松庭的笛曲音乐作品在中国音乐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被认为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珍贵遗产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婺剧音乐对赵松庭笛曲音乐创作的影响,分析婺剧音乐和赵松庭笛曲音乐的特点,并深入探讨婺剧音乐对赵松庭笛曲音乐创作过程中在旋律、节奏、表演方式和技巧等方面的影响,为深入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婺剧音乐对赵松庭笛曲音乐创作的影响。

通过对婺剧音乐和赵松庭笛曲音乐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这两种音乐形式在旋律、节奏、表演方式和技巧等方面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特别关注婺剧音乐对赵松庭笛曲音乐创作的启发和影响,探讨其中的互动和交融,以期为音乐创作者提供更多灵感和思路。

通过研究两种音乐形式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音乐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轨迹,为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做出贡献。

结合实际案例和深入分析,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婺剧音乐对赵松庭笛曲音乐创作的影响,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婺剧音乐特点分析婺剧音乐是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一种,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地方风格。

其音乐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婺剧音乐受到浙江地方音乐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浙江音乐风格。

在音调、音色和节奏上都体现了地方的传统特色,给人以亲切、熟悉的感觉。

2. 精彩的声腔表现:婺剧音乐注重声腔的表现,通常使用高亢激昂的唱腔来表达不同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唱腔丰富多样,富有表现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赵松庭笛曲的传统文化元素运用

赵松庭笛曲的传统文化元素运用

赵松庭笛曲的传统文化元素运用赵晓笛【摘要】赵松庭笛曲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灵活运用.赵松庭从小喜爱昆曲和婺剧等戏剧,《早晨》《二凡》等笛曲作品中直接采用了传统戏曲音乐元素.他的国学和文化功底颇深,《幽兰逢春》《鹧鸪飞》等作品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创造意境.赵松庭在笛曲创作中还比较重视借鉴西方音乐的一些技巧,在很多作品中,都是利用现代西方音乐技巧和方法,来表现中国民族音乐元素.赵松庭在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和乐器改革方面的成就值得探索和研究.【期刊名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17)001【总页数】4页(P70-73)【关键词】赵松庭;笛曲;《幽兰逢春》;传统文化元素【作者】赵晓笛【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32.11赵松庭笛曲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灵活运用。

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直接采用传统戏曲音乐元素。

赵松庭从小喜爱江浙地方戏剧,如昆曲和婺剧。

这些戏曲是他笛曲创作的源泉。

他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是有意识地“尽量保持和发挥浙东的乡土气息和我们的民族风格”的。

他曾明确指出过:“我的作品《早晨》,取材于昆曲《点绛唇》。

《三五七》《二凡》《西皮花板》是直接从婺剧音乐中改编、创作而成的。

”[1]对这一点,研究者亦多有论述,毋需赘言。

我只想在这里说一个旧事:赵松庭少年时代曾经私自跟随戏班子到邻村演出,登台演唱花旦。

消息传回镇里,族长认为是给家族丢脸,大怒而持长竹竿,欲前往邻村把他从台上赶下来。

族中其他人奋力劝阻,才没酿成闹剧。

此事足可见赵先生真心喜爱传统戏曲,竟然到了违背族规的程度,可谓“痴矣”。

也正是这种喜爱、经历和积累,使得他在创作笛曲时,会自然而然地把脑海里萦绕千百回的戏曲旋律和渗透在审美血液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正如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的,在早晨鸟雀的欢快啁啾里,在婺江两岸的旖旎风光中,在幽兰的风谷舒展间,在鹧鸪双翅的震颤远飞处……无不可寻见浓郁的传统文化的沉淀、回旋迹象,以及感受到创作者对之的喜爱和赞叹!第二,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创造意境。

竹笛演奏中的气韵生动--以《鹧鸪飞》(赵松庭版本)为例

竹笛演奏中的气韵生动--以《鹧鸪飞》(赵松庭版本)为例

竹笛演奏中的气韵生动--以《鹧鸪飞》(赵松庭版本)为例柳依依【摘要】“气”与“韵”是匿之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灵魂并与感官融合的具有民族性色彩的美学风格。

中国传统武术吸收“气韵生动说”的文化和美学内涵得以发扬光大;文学翻译中通过语音和语义的巧妙配合传达气韵之美;中医脉诊中以“气韵生动”作启示,从外部气机变化推导内部病理。

同样,在音乐作品中气与韵更是不可少的两个部分,“气”注重外现和内在的结合,“韵”则强调虚与实的交错,这是中国音乐演奏中重要的审美习惯。

《鹧鸪飞》即是一首通过“气”与“韵”在音、技、情上的应用描绘鹧鸪飞翔的视觉画面,通过深沉缓慢、忧而不伤的旋律来抒发“至今唯有鹧鸪飞”的深邃情怀的竹笛曲。

%“Qi” and “yun” are aesthetic styles embraced in the sou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and integrated with senses. Traditional Chinese martial art absorbs the cultural and aesthetic connotations. The literary translation conveys the beauty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pronunciation and semantics. The traditional medicine pulse derives internal pathology from external changes. Similarly,“qi”and “yun” in music are two indispensable parts. “Qi” focuses on combination of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while “yun” emphasizes interlacing the virtual and real. It is an important aesthetics in Chinese music performance. The bamboo flute music Partridge Flying applies “qi” and “yun” in the sound, skill and emotion to describe the flying of partridge and express the feelings.【期刊名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4)003【总页数】4页(P86-89)【关键词】气;韵;竹笛;赵松庭;《鹧鸪飞》【作者】柳依依【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宁波315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32.11“气”与“韵”是匿之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灵魂并与感官融合的具有民族性色彩的美学风格。

笛海无涯艺无止境--赵松庭艺术精神管窥

笛海无涯艺无止境--赵松庭艺术精神管窥

笛海无涯艺无止境--赵松庭艺术精神管窥陈悦【摘要】Mr. Zhao Songting makes an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artistic cre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flute, and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flute music culture in our country. He make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flute music industry and even the cause of national culture as a whole. Mr. Zhao Songting’ s attitude of boundless learning, his spirit of dedication, as well as the broad⁃minded, open⁃minded and righteous attitude toward life leads to the ultimate success of his career. He make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de⁃velopment of national music culture.%赵松庭先生的一生在笛子艺术创作、教学、科研等多个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我国笛乐文化发展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在笛乐界乃至整个民族文化事业中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赵松庭先生“学海无涯,艺无止境”的学习态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以及心胸宽广豁达、有情有义的处世之道,最终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为推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期刊名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页(P18-21)【关键词】赵松庭;笛子艺术;艺术精神【作者】陈悦【作者单位】中国音乐学院国乐北京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03第一次见到赵松庭老师,是在我12 岁那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