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黄山风景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黄山风景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耿雪梅邱瑛来源:《对外经贸》2018年第02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黄山作为天下名山之一,是人们心中的旅游胜地,近几年来黄山风景区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通过对黄山旅游风景区发展现状的研究,探究风景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加强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突破交通瓶颈,增强旅游便利性;进一步提升景区导游服务质量;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关键词]黄山;风景区;旅游[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2-0119-02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tourism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peoples life. Huangshan, 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scenic spots in the world, is a tourist destination in the heart of people. In recent years, Huangshan Scenic Are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angshan Scenic Spot, it explor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enic spot,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depth of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breakthrough traffic bottlenecks and enhance tourism convenience; to further enhance the scenic guide service quality; increase government support.Keywords: Huangshan; Scenic Area; Tourism黄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使之享誉世界。
黄山区域经济的发展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黄山区域经济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例如,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流失等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
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与布局
重点
黄山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推动旅游、文化、生态等 优势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 区域核心竞争力;三是优化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创造就业机会
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导游、餐饮服务、住宿服务、旅 游产品销售等。
旅游产业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
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过度开发等,这些 问题对黄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对策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和改善,如加强环保意 识教育、规范旅游开发行为、推广绿色旅游等,以确保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科技创新、完善农业产业链、加强 品牌建设等,推动农业产业化的高质量发展。
04
工业转型升级
工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产业结构单一
黄山地区的工业发展主要依赖于传统制造业,尤其是资源型产 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
技术水平落后
工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制 约了工业的境污染的加剧,生态环境遭受破 坏。
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路径
多元化发展
推动工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加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 业等领域的投入与发展。
技术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推动工业生产的技术升 级。
绿色发展
注重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建设与环 境治理。
黄山市长三角一体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高质量推进重点领域合作
黄山市长三角一体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高质量推进重点领域合作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以一体化、高质量为统领,全面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拓展发展空间,汇聚发展动能,努力打造区域合作发展新样板。
一、构建一体化合作新格局对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坚持上海龙头带动,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加强与合肥、南京等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深度合作,加快构建全方位区域合作新格局。
聚力推进“融杭接沪”。
落实与杭州都市圈城市“1+9+4”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政策规则接轨,巩固解放思想大讨论成果,完善多层次多领域交流协调机制,加快构建与杭州同城化发展格局,高水平建设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
主动加强与上海对接合作,积极承接上海产业外溢,推进与杨浦区战略合作,以上海茶林场、练江牧场等“飞地”为纽带,加强情感人文交流,做足知青文章,促进经贸合作,推动发展互补。
以杭黄毗邻地区生态旅游合作先行区等省际毗邻新型功能区建设为切入点,以杭黄绿色产业园等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为突破口,以城市与长三角重点城市共建合作为重点,以各县(区)与沪苏浙相关县(区)对口合作为支撑,聚力形成“四个区块链接”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加强与长三角重点城市合作。
全面对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安徽省自贸区等,主动承接科创、人才等创新资源外溢,拓宽我市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通道。
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合作,共建宁淮宣黄经济成长带。
主动对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西延,畅通我市物流出海通道。
依托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闽浙赣皖四省九方经济区、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等载体,深化与周边地区全方位合作。
加强与无锡、宁波等长三角重点城市合作,开展物联网产业、物流等重点领域合作。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块链接”打造工程二、高质量推进重点领域合作以一体化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促进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协同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黄山市,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黄山市的旅游资源开发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黄山市的旅游资源开发及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二、黄山市旅游资源概述黄山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包括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
其中,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古村落、徽州古城等景点更是享誉海内外。
此外,黄山市还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温泉资源以及独特的徽州文化等。
这些资源为黄山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1. 开发成果黄山市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方面,通过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此外,黄山市还积极开展旅游宣传活动,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
2. 开发问题然而,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生态环境保护不足,部分地区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破坏;二是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和特色;三是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地区服务质量不高。
四、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
一方面,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等重点区域的保护;另一方面,推广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等理念,引导游客文明旅游。
2. 创新旅游产品针对旅游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应加强创新和特色开发。
结合黄山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例如,可以开发徽州文化主题的旅游产品,展示徽州文化的魅力;同时,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开展户外运动、生态体验等旅游活动。
3. 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为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应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黄山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山周围,景观簇拥,风格各异,犹如众星拱月。
有风光秀丽的太平湖、“山水画廊”新安江、保持原始风貌的国家级“牯牛降”和省级“清凉峰”两处自然保护区以及中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
3.品牌优势显着。
黄山是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
黄山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早已家喻户晓。
徽商文化也被看做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
黄山市政府也积极通过广告、旅游节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知名度。
4.消费市场广阔。
安徽位于中国中部,黄山位于安徽南部,向北毗邻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向南有经济实力强大的珠三角地区。
安徽省、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良好的区位优势,使得安徽的旅游城市的吸引辐射范围较广。
近年来,黄山市积极打造休闲度假城市和休闲会议城市,也很大程度地增加其吸引力。
二、劣势(Weakness)分析1.交通不便。
黄山市多山区。
多山伴随着的是交通的不便。
现今黄山的交通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在旅游高峰期,铁路、公路和航空仍然存在着运载量不足的情况。
2.旅游的配套设施不足。
配套设施齐全与否是判断一个旅游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
黄山市的旅游配套设施虽然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受环境承载量、经济、消费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旅游业的配套设施仍然无法全部满足旅游的需要。
3.旅游资源保护不到位。
黄山市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有着一定的欠缺。
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客流量的加大,导致对旅游资源的利用度提高和破坏度加强;二是许多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对其保护存在着一定的技术、资金难度。
三、机遇(Opportunity)分析1.政策层面的高屋建瓴。
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到,黄山经济发展中将以旅游经济为中心。
黄山市政府积极采取政策和经济优惠进行招商投资,并鼓- 3 -克服威胁。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概况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概况地理位置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介于东经117°12'-118°53'和北纬29°24'-30°31'之间,辖三区四县,全市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皖赣铁路横贯辖区,公路四通八达,水陆空交通极为方便。
歙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位于皖南地区,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8°15,—118°53',北纬29°30,—30°7,之间,总面积2122平方千米。
东北与绩溪县和浙江省临安区交界,东南与浙江省淳安县、开化县毗连,西南与屯溪区、休宁县相邻,西北与徽州区、黄山区接壤。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截至2020年末,歙县辖15个镇、13个乡,常住人口为36.3万人。
自然环境概况1.1.1地形地貌黄山市境内具有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等多种地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间谷地从属,其地层为扬子江地层江南地层分区,发育较全。
总厚度3.7万米,建设项目拟建厂址周围地形以低丘山涧河谷平原盆地为主,低丘绝对高程300m,相对高程50m,组成物质以浅变质岩石灰岩和红色沙砾岩为主,无一定延伸方向丘顶,多呈浑圆状坡度,一般小于15,最大不超过20。
丘间谷地低部多呈U形或箱形,分为高谷地和低谷地盆地,绝对高程200m,相对高程30m。
多发育在断陷带,呈北东至南西或北西至南东向延伸。
谷地边缘可见清晰的断崖和三角面。
地势低下,为水流汇集之区,经长期流水侵蚀与堆积作用形成宽广的沿河冲击平原。
1.1.2土壤植被生态丘陵地带为红壤中的黄红壤亚类和黄壤,呈酸性,土层浅薄,有机质含量13%,保水保肥力较差。
分布在歙县大阜王村等地的侏罗纪紫色土,呈酸性,分布在临溪至歙县桂林等地的白垩纪紫色土呈中性或微碱性,旱地和岗地主要为黄红壤紫色土和沙泥土。
水田土主要有潴育型淹育型和潜育型三种,沼泽型和侧渗型较少。
皖南区域发展现状分析
皖南区域发展现状分析杨周(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12级地理科学2班,170212094)摘要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皖南地区主要指安徽长江以南地区,主要包括马鞍山市、芜湖市、铜陵市、池州市、宣城市、黄山市,其中,本次研究涵盖马鞍山市、芜湖市的江北部分。
皖南地区可以再细化分为沿江地区和皖南山区,沿江地区由于其便捷的交通和区位优势第二产业发展优势大,而皖南山区依托其丰富的旅游资源,第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0 引言区域发展现状,是对当下该区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分析。
区域发展是以特定的空间区域作为发展对象,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为实现既定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采取适当的综合发展方式、策略手段及区域政策,综合高效利用区域内部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最终获得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在内的最佳综合效益【1】。
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对皖南区域的发展现状分析,主要对其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
为此,对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分析,应明确其数量、质量和组合特征,优势、潜力和限制因素,可能开发利用方向及技术经济前提,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等问题;对人口与劳动力的分析应重点搞清人口的数量、素质、分布,及其资源数量和分布及生产布局的适应性或协调性,劳动力资源及就业状况,人口的区域间和乡城间迁移,区域适度人口或合理人口容量等问题;对科学技术条件的分析主要应评价区域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技术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引进并消化吸收新技术的能力,技术引进的有利条件和阻力,适用技术的选择等;对区域基础设施的分析应重点评价基础设施的种类、容量、水平、配套等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社会因素的分析应以区域发展政策、制度、行政效率、法制环境、宗教和历史文化因素等的分析为重点,评价其对区域发展的作用【2】。
找准定位,促进黄山市区域经济发展
摘 要 : 随着 区域经 济 一体 化 的不断 推进 , 准确 的区域 经济定 位成 为促 进该 区域 经济 社会 发展 的前 提条 件 。
本文 分析 了黄 山市 在安 徽省 经济 发展 中的地位 以及 在宏 观意 义上 的长 江三 角洲 中的地 位 , 且对黄 并 山 市 与 周 围 重 点 城 市 的 关 系 作 了 探 讨 , 而 使 黄 山 市 的 区域 定 位 更 加 明 晰 。 从
维普资讯
安 徽 广 播 电视 大 学 学 报 2 0 0 2年 第 3期
找 准 定 位 , 进 黄 山 市 区域 经 济 发 展 促
张 志 军 , 杨 维 凤
( . 中 国人 民 大 学 区域 经 济 与 城 市 管理 研 究 所 , 北 京 1 0 7 ; 1 082 2 山 东师 范 大 学人 口资 源 与 环 境 学 院 。 . 山东 济南 20 1 ) 504
关键词 : 黄 山市 ; 区域 经 济 ; 位 定
中图 分类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0 12 0 ) 3—0 2 0 10 6 2 (0 2 0 0 3— 3
黄 山市 经 济 发 展 的 基 本 条 件 黄 山市 辖 屯溪 区 、 山 区 、 州 区 、 县 、 宁 县 、 门县 、 县 三 区 四县 , 山市 城 区 是 由屯 溪 ( 溪 区 ) 黄 徽 歙 休 祁 黟 黄 屯 、 岩 寺 ( 州 区 ) 甘 棠 ( 山 区 ) 个 城 镇 组 成 的 较 分 散 的组 团式 城 市 。到 2 0 徽 、 黄 三 0 0年 末 总 人 口 1 6 6 4 . 7万 , 口密 度 人 为 1 9 6人 / 方 公 里 。2 0 4. 平 0 0年 黄 山 市 国 内生 产 总 值 8 O亿 元 , 项 产 业 结 构 为 2 : 14 。黄 山 市 域 内旅 游 资 三 3 3 :6 源 丰 富 。 0 0年 全 市 共 接 待 游 客 5 5万 人 次 , 中接 待 入 境 游 客 1 . 20 5 其 9 6万 人 次 , 现 旅 游 直 接 收 入 1 .2亿 元 , 实 77 其 中创 汇 3 6 4 0万 美元 。 二 、 山 市在 安徽 省 中的 地 位 以及 与 省 内城 市 的关 系 黄 1 .黄 山 市 在 安 徽 省 经 济发 展 中的 地 位 黄 山 市 根 据 经 济 总 量来 讲 在 安 徽 省并 不 是 位 于 前 列 的 ,2 0 0 0年 在 安 徽 省 1 7地 市 中处 于 第 1 5位 ,名 次 比 较 靠 后 。 山 市 的 人 均 G P高 于 全 省 的平 均 水 平 , 1 黄 D 在 7地 市 中处 于 第 7位 , 本 属 于 中等 偏 上 水平 。 山 市 的 基 黄 产 业 结 构 在安 徽 省 的 1 7地 市 中 是 独 一 无 二 的 , 唯 一 产 业 结 构 呈 现 三 、 、 分 布 的 地 区 。大 部 分 城 市 的第 二 是 二 一 产 业 所 占 比重 是 最 大 的 ,也 有 一 些 城 市 的第 一 产 业 占最 大 比重 。黄 山市 的 产业 结 构 代 表 了产 业 结 构 的 发 展 方 向 , 以 要 进 一 步 完 善 黄 山 市 的 产业 结 构 。 所 从 以上分析 当中 , 我们 看 到 黄 山市 在 安 徽 省 经 济 发 展 当 中的 地 位 , 出 表 现 在 第 三 产业 发 达 , 业 结 构 先 突 产 进 , 市化水平 居全省领 先地位 。 城 2 .黄 山 市 与省 内其 他 城 市之 间 的 关 系 安 徽 省 属 于 长 江 中下 游 经 济 区 ,这 样 划 分 很 重 要 的 一 个 原 因就 是 因 为 安 徽 沿 江 地 带 在 安 徽 省 经 济 中所 处 的 重 要 地 位 。安 徽 沿 江 地 带 地 处 我 国宏 观 经 济 发 展 的 “ ” T 型轴 线 的 交 汇 处 , 长 江 三 角 洲 和 长 江 中上 游 地 区 的 是
2020黄山旅游市场研究含格局分析(最全)
黄杭高铁(已在建)
已建 在建 将建 将改造
3
黄山旅游格局——游线结构(中短线) 中短途旅游,黟县、歙县停留时间相对有限,黄山景区是游线组织中重要节点;屯溪为住宿集散地
游线示意
2、3日游线组织:屯溪—黄山—黟县,屯溪—黟县
2、3日游线组织:屯溪—歙县,屯溪—黄山—歙县(含花山谜窟)
太平湖
停留1~1.5天 (或+1晚)
离开时间
07:20(周一、三、五、日);07:00 (周二、四、六) 09:30 12:15 15:35 15:35
15:45
15:50 20:35 21:30 21:40 22:25 22:40(周一、三、五);22:35(周二、 四、六、日)
2
黄山旅游格局——交通发展 高铁发展将促进黄山旅游整体增长,加速促进黟县成为独立旅游目的地,改变黄山旅游格局
游线示意
4日及以上长线团游多以“屯溪”为住宿集散核心,与其他景区形成单点往返
停留1天 九华山
太平湖
塔川 卢村 奇墅湖
驴妈妈旅游网
同程旅游网
跟团游173条线路 自由行106条线路
跟团游88条线路 自由行(酒+景)64个
自由行(酒+景)7个
跟团游23条线路 自由行1条
跟团游5条线路 自由行(酒+景)15个
自由行(酒+景)1个
2天1晚(团游):屯溪—西递宏村—屯溪(屯溪住宿) 3天2(自由行):屯溪—宏村或西递—屯溪(屯溪、宏村或西递住宿) 3天2晚经典线路(团游):屯溪—黄山景区—宏村—屯溪(屯溪、黄山住宿) 3日2晚摄影之旅(团游):宏村--塔川--齐云山--南屏--关麓(宏村、齐云山住宿)
13:15
14:13、15:14、15:31、16:54、17:12、 18:18、19:01、22:02
黄山介绍ppt课件
05
CATALOGUE
黄山未来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
黄山将坚持绿色发展方向,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 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修复与保护
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保护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推进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减少环境污染。
旅游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奇松即形态奇特的松树,较著名为十大名松
迎客松、送客松、蒲团松、竖琴松、麒麟松、探海松、接引松、连理松、黑虎松 、龙爪松。
怪石
01
怪石是指具有独特形态并且无法 用自然规律解释的一类岩石。黄 山“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 。
02
黄山有“蓬莱十景”、“黄山十 景”、“黄山二十主峰”、“二 十四溪”等自然景观。
住宿
黄山内有多种住宿选择,包括星 级酒店、快捷酒店、民宿等。
餐饮
黄山以徽菜为主,特色美食有臭 鳜鱼、毛豆腐、糖醋鹅颈等。
旅游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登山前要了解天气情况,避免 遇到恶劣天气。
注意个人安全,不要攀爬未开 放区域或私自攀爬高峰。
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破 坏植被和文物古迹。
注意时间安排,避免高峰期人 流拥挤,提前规划好行程。
道。
坚固与美感
这些古桥大多以石头为材料,结构 坚固,同时又充满了美感,是古代 建筑的杰作。
历史传说
许多古桥都有着美丽的传说和故事 ,如“许愿桥”、“回音桥”等, 为黄山增添了神秘色彩。
古亭
观景佳地
黄山古亭多位于风景秀丽之地, 是游人驻足观景、休息聊天的理
想场所。
建筑风格
古亭的建筑风格多样,有中式古 典的亭台楼阁,也有西式风格的
皖南区域发展现状分析
皖南区域发展现状分析杨周(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12级地理科学2班,4)摘要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皖南地区主要指安徽长江以南地区,主要包括马鞍山市、芜湖市、铜陵市、池州市、宣城市、黄山市,其中,本次研究涵盖马鞍山市、芜湖市的江北部分。
皖南地区可以再细化分为沿江地区和皖南山区,沿江地区由于其便捷的交通和区位优势第二产业发展优势大,而皖南山区依托其丰富的旅游资源,第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0 引言区域发展现状,是对当下该区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分析。
区域发展是以特定的空间区域作为发展对象,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为实现既定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采取适当的综合发展方式、策略手段及区域政策,综合高效利用区域内部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最终获得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在内的最佳综合效益【1】。
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对皖南区域的发展现状分析,主要对其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
为此,对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分析,应明确其数量、质量和组合特征,优势、潜力和限制因素,可能开发利用方向及技术经济前提,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等问题;对人口与劳动力的分析应重点搞清人口的数量、素质、分布,及其资源数量和分布及生产布局的适应性或协调性,劳动力资源及就业状况,人口的区域间和乡城间迁移,区域适度人口或合理人口容量等问题;对科学技术条件的分析主要应评价区域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技术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引进并消化吸收新技术的能力,技术引进的有利条件和阻力,适用技术的选择等;对区域基础设施的分析应重点评价基础设施的种类、容量、水平、配套等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社会因素的分析应以区域发展政策、制度、行政效率、法制环境、宗教和历史文化因素等的分析为重点,评价其对区域发展的作用【2】。
魅力+活力:探略黄山市城镇化发展之路
曩 示 舔 黄 山 弘 扬 徽 文 化
HUI H0U 0C A CI NCE Z S IL S E S
圜
魅力 +活力 : 探略黄山市城镇化发展之路
口 汪利兵
改 革开放以来 . 特别 是进入新世 乡 , 城市支持农村 , 工业反哺农业 。由 的群 众 由于生 活条件 的 改善 和受 教 也有迁往城市 生活的 纪 以来 。 我国城 镇化发展速度 明显加 于 我市城镇化水平低 。 城镇 经济实力 育水 平的提高 ,
弱 。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强 ,04年 中 20
地区 。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 , 各类生 产
二、 我市的城市性质及加快
要素 向城 市特 别是大城市转移 , 大城 城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心城区 常住人 口只有 1 6万人 。仅 占 市 的集聚 效应 和辐 射效 应正 日益 显 全 市总 人 口 1 6万 人 的 1%。完成 4 1 示出来。这就需要我市要加快城镇化 我 市的城市性 质根据 1 8 9 7年 国 G 1 DP 4亿元 。 占全市 G 1 2亿元 仅 DP 3 建设 , 特别是加快 中心 城区的建设 步 务院批复 成立省辖黄 山市 的要 求 。 黄 的 1% . 心 城 区建 成 区面 积 只 有 1 1 中 8
从而在 区域 佳人居城 市 、 最具文化特 色城市 。同 已严重 制约 着全 市经济和 社会发展 。 提高我市 的城 市竞争力 , 经济竞争中掌握 主动权 。 时 由 于 我 市 所 处 的 地 理 位 置 , 市 还 我 加快城镇化发 展步伐 , 提高城镇化 水 ( ) 三 快城镇化t设是提高人民 应 该成 为皖 浙赣 三 省毗邻 地 区 的区 平 是摆 在我 市面 前的 一项 十分 紧迫 生活质量 的需要。 由于城 市的生产 、 域性中心城市 。因此, 我们 要以“ 魅力 的任 务 。
安徽各区域gdp
合肥市
蚌埠市 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 阜阳市 淮南市
滁州市
671.4
525.7
1215.7
988.11
同比增长 17.50%
2009年 同比增长 开发区 GDP (亿元) 2190.8 17.30%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 新站综合试验区、巢湖经济开发区市级管理权限、双凤 136.2 371.9 431.93 540.6 532.9 607.8 508.8 401.5 12.70% 12.10% 12.20% 12.80% 13.70% 全市拥有11个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 2011年滁 个,省级开发区9个。园区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目前 州地区生 产总值连 跨七、八 两个百亿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安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 台阶,达 区、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 芜湖高新技术产 业开发区(国家级) 芜湖出口加工区(国家级) 安徽新芜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 芜湖鸠江经 13.6% 13.70% 15.10% 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安徽安庆大观经济开 发区、安徽枞阳经济开发区、安徽太湖经济开发区、安 徽宿松工业园、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安徽望江经济开 安徽桐城经济开发区
13.60%
12.30%
13.10%
266.92
11.50%
14.20% 13.80% 13.10% 14.50% 13.60% 13.00%
15.60%
117.1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
13.70% 15% 18.20%
563.7 665.9 529.6 326 106.8
13.30% 12.10%
15% 17.10% 16.10%
黄山区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建议
黄山区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建议黄山区地处南岳山脉和淮河流域交汇的地区,是皖南地区的交通、商贸和文化中心。
黄山区耕地面积较小,但耕地质量优良,是黄山市绿色生态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区之一。
本文将从黄山区耕地质量现状、现有问题和建设对策方面进行探讨。
一、耕地质量现状据相关数据统计,黄山区耕地总面积约为7.2万亩,其中蜀岭山区和南岭山区占总面积的70%以上,大部分是山地耕地,土地类型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土壤类型以黄壤、棕壤和山地土壤为主。
在面积上,黄山区耕地较小,但土地质量较好,保存较好,已经成为该区乃至全市绿色生态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区之一。
二、现有问题1.抢地盖房、拆迁导致耕地减产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工业用地、交通用地等对耕地的占用愈加频繁(尤其是城市扩张所带来的影响),加之农民的抢地盖房、未经许可的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现象的出现。
这些因素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 耕地质量下降,土地生态承载能力弱化黄山市的土地资源总体面临的问题是耕地资源总量少、高质量土地越来越少。
原因不仅在于城市与农业之间的矛盾,也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增长的压力、环境污染等有关。
而土地质量的不断下降,则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三、建设对策为了保护和发展黄山区的耕地资源,需要采取以下建设对策:1. 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减少非农用地对耕地资源的占用、保护城市和农村融合发展的需求,合理安排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2. 开展农村土地集中整治,将分散的农田集中规划、协调利用,推动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3. 合理经营土地资源,科学种植农作物,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减少耕地的浪费和损害,加强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建设,保证土地生态承载能力的稳定。
4. 加强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土地利用水平和科学种植技术,扶持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黄山区简介
黄山区(原太平县)历史简介黄山区(原太平县)历史简介黄山区位于安徽南部,是著名旅游、疗养胜地。
行政区域介于北纬30°00′~30°32′与东经117°50′~118°21′之间。
区境内东西宽约51.75 公里,南北长约57.83 公里,总面积1669 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2%。
该区东接旌德县,东南接歙县,西与石台、青阳县毗连,西南与黟县、休宁县交界,东北与泾县相连。
现设11 个乡,6 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
区人民政府驻甘棠镇。
一、区名由来及有关城镇、疆域变迁黄山区区名源于境内有世界第一流的,以山岳自然景观为特色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的黄山为名。
黄山区原名太平县。
太平县创始于唐天宝四年(745 年)割泾县西南14 个乡地置(治三门山南,今黄山区仙源镇北“宋城”)。
永泰年间(765~766 年)中,并入泾县。
大历年间(766~ 779年)中,分泾县龙门3 个乡复置太平县(仍治今仙源镇北“宋城”),直至1983 年12 月1 日撤销,前后长达1220 余年。
《旧唐书•地理志》说置于唐天宝十一载(752 年)正月,误;《新唐书•地理志》说“天宝十一年析当涂、泾县地置。
大历中省,永泰中复置”,更误。
它除比认定的创始年代短少7 年外,欧阳修和宋祁等还有两个错误:一是太平县远离当涂,不可能分当涂县境置,只能是当年侨置的当涂县地,隋、唐时已属南陵、泾县地;二是永泰年间在前,大历年间在后,是颠倒了时序。
应以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所说天宝四载为是。
当时宣城郡太守李和因此处远离宣城、泾县这些郡、县治所,地僻山区,难以驾驭,奏请割泾县西南14 个乡地创设。
县名据《庄子•天道》“太平,治之至也”,系吉利语。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则说:“以地居(宣城)郡东南僻远,游民多结聚为盗,邑人患之,因安抚使奏,非别立郡邑,无以遏此浇竟。
时以天下晏然,立为太平县。
”也是吉利语,是统治阶级粉饰太平,实为不太平。
《2024年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黄山市,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胜地。
该市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
本文将围绕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及其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问题及策略。
二、黄山市旅游资源概况黄山市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等。
其中,黄山风景区作为黄山市的代表性景点,以其险峻的山峰、秀丽的云海和独特的石景而闻名于世。
此外,黄山市还有宏村、西递等古村落,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三、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近年来,黄山市政府积极推动旅游资源开发,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然而,在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景点开发过度,导致生态环境破坏;部分地区旅游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游客需求;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等。
四、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解决上述问题,实现黄山市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策略:1. 科学规划与合理开发黄山市应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各景点的发展定位和目标。
在开发过程中,要遵循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的原则,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同时,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景区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包括加强交通、住宿、餐饮等设施建设,以及完善景区内的导游标识、安全设施等。
3.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将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文化等领域相结合,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文化体验等新型旅游产品。
通过产业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
4. 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对景区内的自然环境进行监测和保护。
同时,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治理,恢复生态平衡。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黄⼭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黄⼭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第⼀篇规划总则⼀、规划期限近期:2008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规划层次与范围1、市域:总⾯积9807平⽅公⾥2、黄⼭市城市市区:由中⼼城区(包括屯溪城区、新城区、岩寺城区)和⽢棠城区组成。
城市规划区范围总⾯积约588平⽅公⾥,城市建设⽤地⾯积约85平⽅公⾥。
3、规划内容:城市总体规划(1)中⼼城区规划区范围包括:屯溪区;徽州区的岩寺镇、潜⼝镇、西溪南镇;歙县郑村镇、王村镇部分⾏政区域(徽杭⾼速公路以西、以北);休宁海阳镇(横江以及合铜黄⾼速以东,南⾄花⼭谜窟风景区边界)、东临溪镇(东、西、北以及东南⾄⾏政区划边界,西南⾄四堂、汕头)以及商⼭乡部分⾏政区域(率⽔以北,合铜黄⾼速以东);花⼭谜窟-渐江风景区;规划区⾯积约505平⽅公⾥。
(2)⽢棠城区规划区范围包括:⽢棠城区规划建设⽤地及城市新区、耿城集镇建设区、绿⾕开发区等需要实际控制的区域。
具体范围为东⾄五⾥塔、饶村、⽅家;南⾄黄碧潭⽔库、⼆龙桥、⼤坞⾥;西⾄⽵园⼆级⽔电站、谭家、肖黄⼭、彩虹桥;北⾄雾⼭、马家、弦瑞,总⾯积约83平⽅公⾥。
三、城市性质与职能1、城市性质世界著名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长三⾓旅游中⼼城市之⼀;皖浙赣省际中⼼城市。
四、城市规模1、城市⼈⼝规模:近期2015年城市⼈⼝为51万⼈,远期2030年城市⼈⼝为85万⼈。
(1)中⼼城区城市⼈⼝规模近期2015年城市⼈⼝为41.5万⼈,远期2030年城市⼈⼝为70万⼈。
(2)⽢棠城区城市⼈⼝规模近期2015年为9.5万⼈,远期2030年为15万⼈。
2、城市建设⽤地规模近期2015年控制在55平⽅公⾥,⼈均城市建设⽤地为107.5平⽅⽶左右;远期2030年控制在85平⽅公⾥,⼈均城市建设⽤地100平⽅⽶。
(1)中⼼城区建设⽤地规模近期2015年控制在44.7平⽅公⾥,⼈均城市建设⽤地为107.5平⽅⽶左右;远期2030年控制在70平⽅公⾥,⼈均城市建设⽤地100平⽅⽶。
黄山市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黄山市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坚持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构筑与现代化新黄山建设相适宜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
一、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以国家级皖南交旅融合发展试点为契机,实施交通强市战略,强化运输通道建设,优化基础设施网络和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两横三纵”综合运输通道,努力打造以“一港两轨十铁十路”为主干的皖浙赣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西南门户。
打造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重要节点。
规划建设串联黄山、齐云山等“五山”联动快速铁路,建成昌景黄铁路、池黄铁路,推进杭临绩(黄)、宁宣黄、黄(衢)金、六安(祁)景、宣黄宿等铁路前期工作,加快实现1小时通达杭州都市圈、2小时通达长三角主要城市、5小时通达京津冀和粤港澳的高铁出行圈。
建成芜黄高速黄山段、黄千高速安徽段、德上高速池州至祁门段,开工建设德上高速祁门至皖赣界段。
进一步提升黄山屯溪国际机场设施设备保障能力,提高航空国际化服务能力,推动黄山屯溪国际机场迁建纳入国家规划并开工建设,力争黄山区通用机场等获批建设。
推进新安江航道综合保护开发利用工程建设。
完善市域交通体系。
规划建设“三环两射”市域旅游铁路网,建成运营市域旅游铁路T1线,开工建设北外环高速,谋划建设徽州区至黟县、黄山区至祁门县、黄山西外环(北外环西延)高速,推进区县城、主要景区间快速路建设,加快构建市域高等级快速交通网,实现中心城区至各县(区)及全域旅游重要节点1小时通达。
开工建设黄山北动车存车场扩建工程,提升黄山北站枢纽功能,建成黄山西站、黟县东站、祁门南站,提升建设一批县乡客运枢纽节点,构建水陆空综合客运枢纽体系。
加强智慧交通建设。
完善枢纽集疏运体系,提高旅客换乘和货物接驳换装效率。
巩固提升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促进旅游铁路、公共交通、慢行交通三网融合,构建无缝衔接、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网络。
黄山风景区调查报告
黄山风景区现状评价报告1.黄山风景区介绍1.1黄山风景区区位分析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黄山区境内(景区由市直辖),东经118°1',北安徽黄山地图纬30°1',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山脉面积120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约160.6平方公里,地跨市内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面积1078平方公里。
黄山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
日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素称黄山“五绝”。
黄山82峰,或崔嵬雄浑,或峻峭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天然巧成,并以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三大主峰为中心向三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
1-1 黄山区位图1.2地质地貌及形成历史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
黄山群峰林立,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8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天都峰(天都峰海拔1810米,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的立体画面。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洞7处、关2处。
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典型的冰川地貌有:苦竹溪、逍遥溪为冰川移动创蚀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鲫鱼背等处是两条“V”形谷和刨蚀残留的刃脊;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刨蚀遗留下来的角峰;百丈泉、人字瀑为冰川谷和冰川支谷相汇成的冰川悬谷;逍遥溪到汤口、乌泥关、黄狮垱等河床阶地中,分布着冰川搬运堆积的冰碛石;传为轩辕黄帝炼丹用的“丹井”、“药臼”,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